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二讲考点五探讨教学案含解析
考点五探究基础点: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文学作品的意蕴,主如果指在文本中所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对考生能力最高层次的检测,要求学生能够从人物形象、景物特征、故事情节、环境气氛、时期背景等角度探讨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发掘作品意蕴,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发掘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意识、情感;二是发掘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人文精神在现实中的踊跃意义及其引发咱们的启迪和思考。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表现的这些心理特点。
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勤劳简朴,自强不息;②求同务实,谦恭持中;③家庭为重,亲疏有别;④伦理为纲,尊卑有序等等。
今世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爱国爱家,关心社会;②义利兼顾,礼貌文明;③勤奋朴实,勇敢谦恭;④独树一帜,敬业乐群等等。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①注重人的尊严;②注重追求真理;③注重生命的意义;④注重丰硕人的精神世界;⑤崇尚科学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文章莫不是一按时期的产物,必将要烙上那个时期的印痕。
社会、人文背景常常是解读文章的辅助资料,而背景的印痕总会在文章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表现出来。
将作品回归背景中阅读,作者的观点态度及创作用意,显而易见。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个性化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踊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取得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重难点:探讨题不论要求从何角度探讨,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切不可离开文本凭空想象发表观点。
另外,回答探讨性试题也必需要给出明确答案,观点要鲜明,不可模棱两可。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6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
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
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
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
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
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
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
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
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
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
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
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
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
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
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
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
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4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
文章所表现出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
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
常见设问形式有:1.结合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词、句、段)内涵的理解。
2.本文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原则是:1.立足文本。
尽管是探究题,但是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要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发掘。
2.讲究深度。
探究题要求考生有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结论,考生要围绕题干中的问题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3.有理有据。
首先给出观点,其次结合文本内容及自身实际支持观点,最后回扣观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诚实的考验【英】赤哥黎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维持生计,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1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则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
塞夫告诉他,靠狩猎他能够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所小房子是塞夫几年前搭建的。
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31)
周末培优【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经典: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的解答指导
2012年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 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013年浙江卷
《牛铃叮当》
15.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
7
探究角度 探究原则
8
2012年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5分)
外面正下着雨,空气中有一层薄薄的湿。坐在堂屋的门槛上,透过一条摇晃着的狗尾巴, 我看见父亲把浸湿的被面轻轻盖在那堆海椒上,明早要运进城的。够不着的地方,父亲跪下 双腿,探着身子,伸长手臂把它盖上。半夜的时候,门吱呀一声开启。父亲打好包,插上扁 担,扛上肩膀,挑到村子外面的公路上等进城的车,目光徘徊在车子远来的途中。他一直希 望有一辆自己的三轮车。那些似睡非醒的半夜,父亲的心事如海椒肚内的籽粒,鼓胀着熟透 在每场蒙蒙细雨中。我总是梦见父亲跪着的样子。
正午的时候,太阳直射进院落,白花花地乱颤。我坐在门槛上为屋前屋后一些脱水的植 物浇水。一只蜜蜂带着别人的花粉和自己的声音独自离开,而我在幻想阵阵蝉鸣滴落成片片 雨声。树荫下,一只黑猫忍不住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整个村子在正午时的懒懒睡意似乎就 从那个哈欠开始传染。我甚至能听见更多人如歌如诉的鼾声,看见如丝如缕的口涎,还有酣 畅的睡姿。父亲在地里。太阳很毒,他没处乘凉,影子矮小而孤独,重重跌倒在庄稼的叶片 上。终有一天,会有一口井能让父亲在草木和庄稼的根须下乘凉。我们摸着麦穗和豆秧在无 助地痛泣,又是一个丰收年。也许父亲看见的与我们在地上看见的是同一场丰收。想着这些 的时候,太阳正刺痛我的双眼,差一点滚出泪来。
①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②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 伤害。
高中语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一、引入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换一个角度,我可以用诗中深山的石头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变成留在人间的清白来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二、考点解析1.《考试说明展示》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归属于,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层级的一个考点。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fēn)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比喻解析:用《石灰吟》比喻这个考点,能找到这些相似之处:(深山)石头——文学类文本;(石灰)留在人间的清白——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千锤万凿—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探究发掘(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烈火焚烧如何发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3.进一步解析:了解这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点读)“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作者、读者、文章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丰富意蕴”,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龙源期刊网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46期阅读指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文本的深刻思想。
文学类文本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多元性。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考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探讨作品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类文本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文本的形式上。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格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探求文本的意蕴,发掘文本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六点入手:(1)人物形象,考生要对人物形象及人物群体(甚至是动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挖掘;(2)情节(细节)描写,考生要通过分析文本的故事情节,探究其中蕴含的某种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3)环境氛围,文本的环境描写往往蘊含着作者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等;(4)语言表达,关注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或画龙点睛性的议论抒情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等;(5)主题情感,考生要把握文本的主题,探究题目所涉及的民族感情、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知、人文精神等;(6)文本写作的时代背景。
解答这类型题时,考生要注意:(1)对民族心理、人文精神要有基本认知。
探讨文本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考生应该了解一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2)对文本的解读要透彻,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解答,切忌脱离文本,泛泛而谈;(3)有发散思维,将历史与现实意义相勾连。
发掘作品意蕴,挖掘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发掘作品意蕴,挖掘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0年第46期阅读指要1.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考生探究文本时,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
答题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角度不能单一,须分层答题;思考不能太肤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其丰富的意蕴。
(1)定区域,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划定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做这类题目,考生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把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考生要能够准确解读文本蕴含的这些深层含意。
(1)若在“点”的层面设题,应对的措施是“由点切入,放大内涵”,即从关键词的“点”入手,联系全文,分层级解答,揭示其丰富的意蕴。
(2)若要求对文本深层含意进行探究,则要费一番功夫。
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
考生要透过重要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
应对策略是“顺藤摸瓜,探究心理”——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作者心理的“瓜”。
考场文本不一样的鞋子◎〔英国〕西蒙·凡·布伊自从肯塔基州因内战而分裂,艾德蒙森县的土地上就再没有开过矿了。
三年高考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备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含解析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
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
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
高三语文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学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学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问题描述: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
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
【复习范围】1.知识回顾文学形象包括的内容。
2.结合具体的文本简要说明文学作品的文学形以及作者作品创作的艺术魅力。
3.近五年高考考查了哪些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题目。
以2017年高考北京卷为例:《根河之恋》“第二段写出了根河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2017年高考山东卷为例:“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
”明确考查题型及方向。
4.常见题型应试的技巧总结。
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探究题中,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方面的知识。
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在自身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一是团结统一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借助传统的词语,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有人另作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是: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中华民族心理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
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试题(含解析)新人教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5年高考北京卷】例文略。
参考11月6日典例部分。
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试题分析】赏、追求梅一样的高洁的品格。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高中小说阅读1复习
考点或题型 2010— 2014
2015 Ⅰ卷
Ⅱ卷
2016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7 ⅠⅡ
卷卷
Ⅲ 卷
2018 ⅠⅡ
卷卷
Ⅲ 卷
2019 ⅠⅡ
卷卷
Ⅲ 卷
合 计
1.分析鉴赏 文章内容和 艺术特色
5年 考
7
11(1)11(1)11(1)11(1)11(1)4 5 4 4
10 年 7 7 7 19 考
2.理解文中 重要概念的 含义
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
3、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
当现在平静了— —永远平静了”,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 的 “美好的谜”结尾, 这 样处理有怎样的艺 术效 果?请结合作品进 行分 析。
作者交替使用 “你 ”和“我”两个 不同的 人称,其中蕴涵 着怎样 的态度?请结合 全文进 行分析。
本文的语言充满 生活气息,请结合全 文对此加以赏析。
壹
高考试卷
全国一
全国二
全国三
选文题目
《赵一曼女士》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武侠、科幻、悬疑、言情、 历史、侦探、 探险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贰
贰
速读、内涵、题型、踩点、解析
1、速读:确定主体,跳读谓语、宾语,确定核心句 ,梳 理核心事件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自 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然 环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境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高考语文 3-1-5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2011 年安徽卷)(原文详见第四节例 1)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 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探究题,可从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情节、丰富主题、使环境 更加典型等角度去考虑。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原文详见第一节例 2)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 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及“对作品 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个开放性的探究题,是对小说标题 的一个评价。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一般大都从主题的揭示、人物性格的暗示、 情节结构几个方面考虑。而这题目中已经给出,且只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陈述 一下就行。考生要注意这类题目答题的套路,即如果选择是“主题”就应该按照 “主题表达”方面的答题套路来回答,三个要求回答是不一样的。
【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 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 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 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探究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探究【考点解读】“探究”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高考试题考查三方面内容:(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善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对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把握。
作品的意蕴是指语言本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感情因素等。
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意蕴,一般分为思想、内容、感情、人文、历史、哲学、价值、审美等多个层面。
随着读者的视角转换,从不同的侧面往往可以发现作品的不同意蕴。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进行超越性的、深层次的解读。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作家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是通向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作品所隐含的作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性格、感情、爱好以及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构成民族这一人类共同体的特征之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性格、情感、爱好、以及习惯等心理特质的总和,是民族风貌的体现。
民族心理又称“民族性格”。
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凝结起来的表现为民族文化特征上的心理状态。
通过民族物质和文化特点表现出来,如建筑、服饰、语言艺术等。
在民族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基础上形成,有的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成为维系各民族的重要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性格、情操和爱好也发生变化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价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2018-2019年四川高一水平语文会考题卷及答案
2018-2019年四川高一水平语文会考题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
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
C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关于”。
D提承不一。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对“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作该句的主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
3.下列“为”字的用法与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同的一项是()A.何辞为B.窃为大王不取也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为击破沛公军【答案】C【解析】为一词多义,即可做介词,读四声,当替讲,如B D两项;又可当被动词,读二声,如C项。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之探究
❖ 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 上善之人;
❖ 由此引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 上善之事。
题型二
B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 和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 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09广东卷 ❖18 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 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 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 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 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 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 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8 、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 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5分)
①“耕作的诗人”是对托尔斯泰创作 与人生的概括与评价,表达了作者 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与认同。
②表达作者扎根大地、融入人民的创 作观念和人生态度。
③表达了对其他作家的批评以及对当 今中国文坛的不满。
题型三
C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
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 看法)
个性化解读
❖ 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 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 (8分)【2011湖南高考原文,见《三维》169】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 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 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 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 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
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
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
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
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
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
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
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中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试题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很亮的秋天王清铭①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
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
②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
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
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
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
③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
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
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
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④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就是愁。
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
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
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⑤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
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
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
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
环境只能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
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越了悲伤。
⑥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
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词人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其实在秋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飘零。
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
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波澜壮阔。
换一个角度看秋天,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和壮阔。
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
⑦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着色。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
⑧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
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⑨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
(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说的“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意识的一种新的突破,这种意识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
B.“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一句强调了人自身对于环境的体验的重要性:不同的季节和境遇尽管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但人生的心态最终要靠自己去调适。
C.第④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当地运用了双关手法,还巧妙地结合了汉字的构成,表现了秋天常常带给人的一种感受。
D.本文多处引用古典诗词,除了帮助表达丰富的意蕴外,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使之呈现出浓厚的文学味,也呈现出作者对“秋天”思考的更深层内蕴。
2.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
(2)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3.请结合本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包含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