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德育实施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一)规范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时效性
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四)创造性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
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彳德育范畴
(一)网络道德
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二)信息安全
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握完备的密码设置常识,能够识别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平台,不在网络公众平台轻易泄露个人身份及财产等隐私信息。
(三)信息辨别
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较为自如地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
析,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网上学习活动、浏览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等活动,劳逸结合,科学规划和分配个人时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四)科学精神
感受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
生努力探究学习,积极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尝试猜想、假设、推理、实践、验证、应用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正确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实施建议
科学精神高中:
1.信息获取
2.网站制作
3.算法与程序
设计(选修1)
4.多媒体技术
应用(选修2)
5.网络技术应
用(选修3)
6.数据管理技
术(选修4)
7.人工智能初
步(选修5)
1.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
信息采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设计班级主题网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畏挫折、大胆质
疑的个性品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在用算法思想
解决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磨练意志,锻炼能
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成
功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
4.设计制作活动宣传片,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
频等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和科学管理信息的能力。
5.设计制作研究性学习网站,做到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
价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
化,激发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培养
学生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
6.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了解图书管理系统,体验现
实生活中数据管理的实例,树立科学管理,效率为先的数
据管理意识。通过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实例的讲解和演示,
初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
7.通过机器人竞赛等活动,体验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典
型应用,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人工
智能的研究是造福于人类的大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
爱科学的情感;针对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实例
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典型
性、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通过典
型实例,了解和掌握Prolog语言的基本数据和程序结
构、相关概念以及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积极思
维,勇于创新,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处理身边的事。
四、评价案例
案例一:阳光上网倡议活动(小学)
(一)活动建议
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图片、音乐等资源,结合所学制作电子作品,如电子报刊、电子杂志、电脑动画、网站等,作品中要注明网络资源的出处或作者。学生填写老师预设好的网络调查问卷,统计学生上网搜索、下载资源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并将统计结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小组交流在网络上搜索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每个小组提出若干条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一个班级的阳光上网倡议书。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文明上网,抵御侵害
2.评价方法:调查问卷、小组讨论记录单、倡议书
3.观测点
(1)学生是否能够辨别并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与不良信息,是否能够辨别虚假信息。
(2)学生是否了解知识产权的含义,了解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权益,如有必要可有偿使用版权,能够向他人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
(3)学生能否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计算机学习、娱乐,不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学生能否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并且与其他小组互相补充,最终形成一份倡议书。
案例二:“关注信息安全”主题班会(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