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有感

合集下载

读《李鸿章》有感

读《李鸿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引言: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到极致,骂他的人也把他贬到极致;他今日所受到的诋毁也恰好可以抵消从前的赞誉,他所得到的赞誉也恰好补偿了从前所受到的诋毁。

像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非凡的人。

——梁启超在上大学前,我对李鸿章的了解,仅仅源自于中学历史书里,也仅仅是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寥寥无几的文字而已,无独有偶,这些文字给人的印象就仿佛李鸿章就是一个懦弱、无为的害国奸臣。

然而历史上的李鸿章却并非如此。

通过这两天读《李鸿章传》之后,我知道李鸿章是个极富有争议的人物,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我们应该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实,读懂李鸿章。

《李鸿章传》全书文言文共6万多字,可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指出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让人们对李鸿章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第二部分则是主要介绍李鸿章的活动,第三部分为结论,将李鸿章与中外重要历史人物对比,通过对比,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第一部分也就是绪论中,作者表明了对李鸿章的态度:“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并对进进行了解释。

“吾敬李鸿章之才。

”是因为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

”“吾悲李鸿章之遇。

”是因为其所处的位置及时代背景。

李鸿章当时为清政府负责对外事务的重要人物,中法之间条约的签署,为李鸿章管理外交事务提供了契机。

一直到《辛丑条约》的签署。

但李鸿章在位期间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就国人看来,都是卖国的,从而落得了卖国贼的名声。

但作者认为主要责任并不在李鸿章,并且认为议论者的才能也许不如李鸿章,“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作者认为李鸿章不学无术。

所以“惜李之才。

”作者眼中的“不学无术”与我们所说的不学无术,并不是一个意思。

2024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17篇)

2024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17篇)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17篇)《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它与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吴晗先生《朱元璋传》、朱东润先生《张居正大传》,并称为中国二十世纪四大传记。

我了解李鸿章此人初始于初中历史书本,后在反应晚清风云的各大电视剧、电影中常常会看一个或邪气、或阴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直到我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方才让我又重新审视这位叱咤晚清政坛四十年的风云人物,甚至对晚清那段国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读后感。

一、成书背景和作者此书写于《辛丑条约》签订后第四个月。

那时距离李鸿章憾然辞世仅仅二个月。

当时,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领袖流亡在日本。

也就是说此书的发表在日本而非国内。

熟悉晚清历史的人,一定不会对梁启超和李鸿章陌生。

梁启超生于1873年,从八卦的角度讲,他是后来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公公,晚清时的帅哥一名。

但从历史的角度讲,梁启超18岁投入康有为门下,20岁创办《大公报》,25岁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与光绪帝开始为期百日戊戌变法,26岁变法失败流亡日本。

如果说晚清时有愤青的话,梁启超无疑是晚清历史上的最大愤青,而他更把他满腔爱国之志,和对当时时政的不满付之于实践,虽然,他后来失败了,但是他还是在历史舞台上写下了厚重一笔。

而梁启超写《李鸿章传》时,他正好29岁,大好青年,却已流亡日本三年。

此时的他正孤独的在日本岛上,反思和总结维新变法失败之处。

在我看来,他写李鸿章除了去点评一名政敌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借由李鸿章的一生,抒写自己对晚清历史的见解,对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看法,对大清王朝陨落的一种悲愤,他其实是借李鸿章的故事,抒发自己的胸怀。

但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梁启超与李鸿章的政见不同,但他却没有将李鸿章描述成为一个大奸大恶的权臣,给予了#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他许多正面的评价,甚至感叹: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体现了流亡臣子难以抑制的孤愤。

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铭记悲剧勿忘国耻不让重演晚清历史——《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报告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余明飞李鸿章(1823年-1901年),又名章桐,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

历任清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总理衙门行走、两广总督等。

历史长河中,提到李鸿章时大多是把“卖国贼”三字安在其名字前头。

其一生罪名在于两条:一是卖国贼,二是刽子手。

卖国贼是指李鸿章签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至于刽子手则是指其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书中,收录了李鸿章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1901年)的奏折、信函等文书,以李鸿章一生中重要的奏折和信函为切入点,从“为官:大臣何以成为大臣”、“外交:一生秋风裱糊匠”和“洋务: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三个角度,考察李鸿章一生的成败荣辱,探寻李鸿章为人为官之道,生动形象地展现李鸿章从一介书生到第一重臣的四十年官宦生涯,刻画了一位“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的晚清第一重臣、改革家和外交家的形象,同时影射了清末四十年间,一个腐朽的朝代面对列强入侵如何夹缝求生、变法图强而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悲剧。

回顾历史,从十九世纪70年代起,李鸿章就成为清王朝的“代言人”,清王朝的外交事务基本都是经由李鸿章之手,如天津教案、中日建交、留美幼童等等。

《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绝大部分“丧权辱国”的对外条约也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

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奏折的特点。

一是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写奏折要以最少的文字陈明原委、说透道理,不仅要让皇帝懂得你想说什么、想要什么,更要说服皇帝心甘情愿地给你想要的;说白了就是变着法给皇帝挖坑,最低境界是皇帝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跳了下去,像李鸿章这种境界基本可以让皇帝心甘情愿地跳下去还对他感激不尽。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含5篇)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含5篇)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含5篇)第一篇: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1840年4月,初春的细雨播撒到英格兰的大地上,一如既往吵闹的英国国会里,外交大臣巴麦尊微笑着接受着支持者的祝贺,刚才,他击败了反对党议员格拉斯顿的关于反对鸦片战争的提案,这样一来,暴利的鸦片贸易将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重新输入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之中。

也许他并不知道,这一项在大英帝国庞大海外贸易中并不起眼的提案,将会改变中国近百年的命运。

百年之后的蒋廷黻先生读史论事,写作了气势磅礴的《中国近代史》,在他的作品里,探讨了为何中国在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仍然不知民族危机、不思国家改革,白白的浪费了二十年光阴。

并将矛头直指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当时士大夫阶层,崇拜了百年的偶像在一夕之间坍塌,令人茫然不知所措。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

死后追赠谥号“文忠”,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和认可,康梁等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甚至评论他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如此高高耸立于民族之巅的人物,受到蒋廷黻先生的如此指责,似乎稍显过分。

的确,林则徐的骨子里保留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气,他清正廉明,以拯救苍生,为国效力为己任,他尽忠职守,关注民生。

这就是在今天,也是并不落伍的思想。

的确,在来到虎门之前,林则徐是一个把西方发达国家看做与朝鲜越南等中国传统藩属国类似的国家。

认为他们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认为英国人“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

”,看不起英国人“奇技淫巧”的坚船利炮:“盖夷船所恃,专在外洋空旷之外,其船尚可转掉自如。

若使竟进口内,直是鱼游釜底,立可就擒。

”他所进行的禁烟运动也仅仅是针对外国走私的鸦片,在虎门销烟数年后还写信阐述自己的所恨:“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笔记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笔记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笔记学习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李鸿章,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

我们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然而,一百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没有定论。

最近读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近代史专家雷颐的作品《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这本书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一些重要奏折和信函作为切入口,进行了目光独到的解读。

从表面上看,他从“为官”、“外交”和“洋务”这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处世,堪称学术界第一次“正说李鸿章”,实际上作者在展现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的同时,更向读者展现了这一幕背后,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

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

• 奏折里的历史世界:奏折是最危险也是最神奇的应用文,可 以因之高官厚禄,也可以人头落地。奏折是台面上的东西 ,本书透过"台面"看"台下",透过奏折的"说什么",看其 真正目的"要什么"。方寸之间,有被忽略了历史。
• 一个人和一个帝国: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 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 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 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者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 凉晚景。
• 外交:一生秋风糊裱匠
• • • • • • • • • • • • 1861:朝廷的新国策--从"仇夷"到"联夷制乱" 巡抚曾经心狠手辣--杀降事件和戈登辞赏 “常胜军”的终结 理藩到外交--外交对清政府的重大意义 近代中日外交的开端--中日外交一 台湾事端初次交锋--中日外交二 一次难得的强硬外交--保护秘鲁华工案 马嘉理案:中国边疆危机的大爆发 马嘉理案的"威八条"--弱国外交家的两难处境 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琉球--中日外交三 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朝鲜--中日外交四 中国边疆危机之新疆--中俄外交
李鸿章一生大事简表

• 为官:大臣何以成为大臣
• • • • • • • • • •
目录
从曾氏门生到方面大员--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 做官须用自己人--空降巡抚的用人之道 该抗旨时就抗旨 升任两江总督--李、曾的政治命运初现端倪 首次严重政治危机 该敷衍时且敷衍--从吴棠案看李氏的做官经 痞子手段与曾李政治命运--接近权力中枢的关键一跃 第一总督--妥处与"老首长"关系 晚清时局中的曾李关系 出国欧游

《李鸿章传》读后心得体会1000字(通用23篇)

《李鸿章传》读后心得体会1000字(通用23篇)

《李鸿章传》读后心得体会1000字(通用23篇)《李鸿章传》读后1000字篇1有人说: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从这个角度回首过去,使人打了一个寒颤。

纵有光辉的人性与温暖的正义,更多的却满目萧然。

活在世上之士,有远大的志向与臻于完美的节操,却无奈地被时代带来的一切束缚,有无上的荣耀,更有言不尽的苦楚、血泪,都笼罩着悲壮的色彩。

但这层蒙灰的纱,却依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为什么?明知道无法改变什么依旧奋不顾身?明知道结局依旧不放弃?明知道会如此凄凉仍不低头?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知道了结局,无法回头,却还必须走在一条注定失败的路上。

颜文忠知道李希烈不会放过自己,却没有回头;于谦知道自己拥立景泰之后会遭遇清算,却至死不渝;张文忠想到过自己死后万历的冷酷,却依旧变法;林文忠临走之前考虑过销烟之后君王的无情,却正气向前。

是的,这是背后的信仰与理念告诉他们,催使他们,却不曾想这竟可使他们如此执着。

想知道这股力量究竟可以多么强大,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视角停留在了《李鸿章传》之上,因为此书特殊的作者、主人公。

两人只有在政治方面有过交集,但他们都在一条路上失败了,黯然离场,因此更能明白对方煎熬的感觉、艰难的处境。

让我尤为敬佩的是梁公的眼界,对于世界各状之驾轻就熟,是近代以来国人中罕有的世界观,更为完整的史学体系,成就了当代人写当代史之不朽,近代人看世界之不朽。

但纵然有梁公妙笔,此书能够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还是在于着笔李鸿章,那是中国人难以抹去的家国情节。

李鸿章是个复杂的人物,是他曾带来了富国强兵的希望,而也是他的背影,让中国近代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因此可确定“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对于任何人,只有给他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更清晰地明白他的所作所为。

梁公说他是“适成为我国十九世纪以前之英雄而已矣”,确如其言,作为一生在中华传统熏陶下成长的人,往往于旧时代难以完全破格,愿意接受外来的文化,却源于自身的束缚,显得不彻底。

《李鸿章》读后感

《李鸿章》读后感

《李鸿章》读后感《李鸿章》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李鸿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拿到《李鸿章》这本书,以为是写李鸿章的,翻开书一读,直接写李鸿章的不到一百字,其余全是写别人的,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李鸿章》主要讲清军如何收复太平军的事。

太平军一开始为反清朝反帝国主义开始正义的战争,渐渐地农民的小农意识就凸显出来,目光短浅,及时享乐,所到之处也是烧杀抢掠,百姓遭殃。

清军利用重赏和加封让战士们冲锋陷阵,再加上外国势力的支持和太平军的内讧,最终太平军失败。

本书描写了当时清朝社会的原貌,在待人接物上都讲究等级礼数,说话不是直来直去,而是不断揣摩对方的心里,说对方听进去的话,我读的很累。

李鸿章为了打败太平军利用诈降计谋,是形势转变的关键。

这说明战争无道义可言,声东击西,不管什么招只要能打败敌人就是妙招。

可是,看每个人的言行好似都符合礼仪,曾国藩的稳扎稳打,刘不才的机灵胆大,李鸿章的`运筹帷幄,还有浙商的忧国忧民,都促成了清军的胜利。

看完《李鸿章》,对李鸿章还是不甚了解,他的生平,他的业绩,他的家庭,都只字不提。

我期待看到另一版本的《李鸿章》。

清朝末年,国难当头,这些清官如何与外国势力周旋,如何维护封建统治,真的束手无策,而且从那时起,外国人就在中国扬眉吐气,对待外国人就唯唯诺诺,现在有些人仍崇洋媚外就是那股毒瘤影响的。

什么时候能看不起外国人,那才是觉醒的时候,就像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能自立自强了才不会把爱情至上。

对于一个处在世界剧烈变革,列强虎视眈眈的时代,支撑着一个破旧不堪,国力日益衰落的王朝,游走于列强之间,为国忍辱负重的老人来说,李鸿章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

在那个时代,没有一个人比李鸿章更煎熬,因为他为那个王朝肩负了太多的责备。

他的一生也都在不断的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也在终其一生的实践着。

看了《晚清有个李鸿章》_读书感悟

看了《晚清有个李鸿章》_读书感悟

看了《晚清有个李鸿章》_读书感悟办公室的老贾买了一本书《晚清有个李鸿章》,向我推荐,开始并不以为然,看后才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书不长,有54个小节,总体来说显得比较客观,没有那样子的偏激,当中凸显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很有思想,使得李鸿章不再以一个卖国贼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是以一个人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每一个人,自然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和曲折的人生,李鸿章也不例外。

高中的时候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感觉历史就是离我很远,更没有想过去了解过这个人。

李鸿章这个人,很多印象是在电视上或者书本里。

那个时候,就只有一个感觉,他是个坏人,也说不上到底是因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所看到的他是阴险毒辣,城府极深,让人心存忌惮,又或者是因为他所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每一次读书,都是一种新的发现,看了《晚清有个李鸿章》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对李鸿章这个人物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事物真的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而已。

李鸿章,这位活了七十八载的才人,叱咤朝廷近四十载,到底是什么使他位居高位,屹立不倒呢?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此人相貌堂堂,满腹经纶,机锋敏锐,辞令巧善;既傲慢清高,又忠诚仗义;既聪明无比,又不识时运;既开放改革,又故步自封;既宽厚贤良,又残忍暴力;既温文尔雅,又奸诈诡计;既阴郁狡猾,又锋芒毕露;既爱才如命,又妒贤嫉能;既争强好胜,又忍耐宽容……给人的感觉,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同样如书中所说,是他性格上的矛盾,为人处世的矛盾,人格的矛盾;似乎更多的,还有时代的矛盾,文化的矛盾,甚至生存哲学和人性阴影上的矛盾,那些不能联系在一起的性格特征他竟然兼具了!而现如今李鸿章所被人赞颂的就是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而他签订的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则成为被很多人唾弃的理由。

纵观李鸿章当场做官的日子,他可谓是尽忠职守,全心全意。

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值得学习的,也是很难得的,想想如今多少贪污腐败的人,暗处为恶,明处为善,卑鄙至极。

初二读后感:我读《李鸿章》

初二读后感:我读《李鸿章》

我读《李鸿章》绝版《李鸿章》的作者张社生先生说过:李鸿章就是晚清四十年的缩影,读李鸿章就是在读一个国家的落寞与悲凉。

的确它属于晚清,青年豪迈,官场沧桑。

晚年引得千古骂名,成了千古罪人,今天我撩开尘封的记忆来重读这位历史人物。

李鸿章的家在今安徽省合肥,当年的他在曾国藩门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学徒,因曾国藩在创立湘军时出谋划策,很受曾国藩赏识,同时曾国藩也给李鸿章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安徽招兵,李鸿章为征兵大业出力,不到半年李鸿章征兵万人曾国藩很是欣喜,命名此军为淮军,李鸿章变成了淮军总司令,淮军就这样创立起来了。

后来李鸿章又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练兵技术,打造出一批精英军队。

不过再一次天津教堂教徒屠杀中国幼童的事见中,因湘军主力与洋人交手连连失利。

曾国藩忙发电想自己的李鸿章求援。

淮军虽平息了此事,但不久因为中外实力的勾结,淮军也解散了。

李鸿章因淮军解散而元气大伤,事隔多年后,朝廷要求打造一批有能力的海军,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北方海域大都没有海防。

几经考虑,朝廷任命以洋务派为首的李鸿章担起这个重任。

他以英国皇家海军的模式为标准,构制同样的武器,那时从南洋到北洋战舰一个27艘,其中14艘购买与欧洲,一个水兵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一个贫民一年的收入。

用的炮都来自德国炮场乃世界一流,清朝龙旗高高挂起,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军队却败在朝贡国日本手下。

日本海军总指挥官伊藤博文被日本提升为内阁总理大臣,而李鸿章北洋舰队总司令被夺去三眼花翎和黄马褂降职回家,1895年初日本官方点到李鸿章说只有李鸿章才有签和的能力,无奈为了停止战争,清朝只好还李鸿章三眼花翎和黄马褂,命他速去日本马关签约。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李鸿章传》是一部描写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生平和事业的传记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政治手腕的人物。

他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熟练运用外交手段,成功地维护了中国的利益,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的胜利。

他以其精明的谈判技巧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了晚清政治的重要人物。

读《李鸿章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智慧和智商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李鸿章体现了坚持中外并举的开放思想。

他一直致力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他通过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开放和学习是国家和个人进步的关键,只有放开心胸,积极学习那些优秀的东西,才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李鸿章的一生堪称典范的忍耐和坚持。

他在政治和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从未放弃。

无论是在政治生涯的起伏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的遭遇,李鸿章都以坚韧和果敢的态度面对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切困难。

他的坚持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它是成功的关键。

第四,李鸿章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准则。

他为人正直,不受贿赂,并且以公正和事实为依据处理政治事务。

他注重个人修养和家风教育,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以示人。

他对国家和人民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通过读《李鸿章传》,我深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对于人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五,李鸿章是一位历史伟人。

他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奋斗。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被他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一个人的伟大不仅仅是靠着智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读《李鸿章》有感

读《李鸿章》有感

在近段时间里我阅读了高阳的《李鸿章》一书,对于李鸿章这一人物有了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他一手创办淮军,并且是洋务运动的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主管清廷外交与军事长达二十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化路途中一位非常著名人物。

事实上现在人们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确实他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其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也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过不平等条约。

但他也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所以我认为他的一生应该是功过参半,主要还是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约束。

回到这本书中,这本书继承高阳“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的独特手法,主要讲述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幕府崛起的经过。

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的第一次科考落榜了,但这一次落榜或许是他最值得庆幸的事。

在这次落榜之后他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

可以说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在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

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

”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

同时曾国藩还将自己训练湘军的心得一并传授给了李鸿章,为后来李鸿章担负起光复苏、常的重任,组建起举世闻名的淮军奠定了基础。

并在之后率领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拥有经世之才的能臣,是国之大器。

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水浅而舟大也”。

总之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

他的传记《李鸿章传》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生平的全面展现,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深刻回顾。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李鸿章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他得以跻身官场,最终成为了清朝末年的重要官员。

他在政治和外交上有着非凡的才能,曾多次出使国外,与外国政要进行谈判,为中国争取利益。

他还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曾参与领导对外战争,为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

他在政治上的立场经常受到质疑,有人认为他是清朝的走狗,为外国势力效力;而也有人认为他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国家的利益奔波劳碌。

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盛和衰落,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变迁,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不公,民不聊生。

李鸿章作为当时的重要官员,他的一生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和所做的一些决策,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李鸿章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都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史的命运紧密相连。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大事件,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通过阅读他的传记,我对他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读后《李鸿章传》

读后《李鸿章传》

读后《李鸿章传》读《李鸿章传》有感摘要无论生前身后,李鸿章都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上中学的年代,历史老师口中的“大汉奸、卖国贼李鸿章”至今言犹在耳。

如今读到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顿时觉得眼目一新,感到此传对李鸿章其人以及洋务运动,有着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

细品之,则非梁启超之视角“不同以往”,有幸恢复了人类的独立思考而已。

此时读起此传,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弱国之交;部族政权。

一、维新派眼中之洋务派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两月,心力交瘁的李鸿章溘然辞世;近两个月后,流亡海外三年的梁启超完成了这篇传记。

是年二十九岁的梁氏,以通缉在案的维新派流亡领袖身份,为七十八岁的在朝洋务派领袖作传,其间大有深意焉。

维新运动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两者有着血脉上的传承关系,如果将洋务运动视为经济改革,则维新运动当然是政治改革。

两者的失败皆有其历史之必然性。

作者自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惺惺相惜之情与流亡臣子的孤愤,溢于言表,既悲逝者,亦是自悲。

梁启超视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的关键人物,因此自己的这部著作,也可以视为同治光绪以来的大事记。

二、弱国外交之辨李鸿章谤满天下,始因甲午之役北洋水师覆灭,继之以外交连连失败,以“卖国贼”之罪名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为时已逾百年。

而梁启超记述之轶闻中,谈及李氏与洋人交涉,态度尤为轻侮,视其为市侩之徒。

认为洋人既然逐利而来,我也要把握算盘,与之计较争利。

这倒很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可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做一注脚。

对李氏之外交风格,西人反倒有“大手段之外交家”的赞誉,但梁启超持相反评价,称之为“小狡狯之外交家”。

他认为外交手段狡狯,并不代表外交家品德恶劣;在国家间的生存竞争中,外交家只能唯利是图。

李鸿章的外交手段,在中国虽然算得上一流,但在世界级的外交家中并不出色,李惯用手法“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而所谓联合,又不靠平时交往维系,不过临时挑唆而已。

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李鸿章传》读后感1500字

《李鸿章传》读后感1500字

《李鸿章传》读后感1500字读《李鸿章传》有感原创:冰��读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存有半个月了,想要写下点什么,却不晓得如何启笔。

但是不写下,却又真的发抖得醒,这也就是怪异了。

不知什么缘故,我从小对历史就没什么兴趣,读书时历史总考不及格,记得最高一次考了73分,老师还表扬了好半天。

对于历史,我学过跟没有学过差不多,对于年代,人名我常常是晕的。

正因如此,这次看李鸿章传,还像是第一次读史,兴许是岁数大了的缘故,这次读完李鸿章传,心情异常的沉重。

有种感觉,如果早点喜欢历史,读点历史,可能我的人生会大不相同。

传记一已经开始梁启超说道“普天之下只有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既不能遭到人唾弃,也不能获得他人的赞誉。

假如全系列天下的人都异口同声怒骂一个人,这个人就可以算是就是遗臭万年的大奸雄了;假如全系列天下的人都异口同声赞美一个人,这个人就可以算是就是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了。

但是,说道这些话的人几乎全系列就是愤世嫉俗之人,在他们之中打听没一个有见识、存有才华的人,如果使愤世嫉俗之人回去评论超乎寻常的人,这件事本身就不应该可靠。

”“先不说这样的人到底是奸雄还是豪杰,就他所处的位置和层次而言,并非平庸之人目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平庸之人随便张口胡说的。

只有能够理解我说话意思的人,才可以真正读懂我的这本《李鸿章》。

”梁启超一开场没说道李鸿章就是奸雄,也没说道李鸿章就是豪杰,他对李鸿章暂定义为一个“非凡的人”。

对梁启超的这个开场,我倒是感慨万千,我们做为一平庸之辈,而且就是后世之辈,就是没资格对那些“奸雄”也好,“豪杰”也好之说评价的,更不容胡说瞎吹。

可是,从小到大,身边总会碰到那么一些人,似的他们跟“伟人或者就是非凡的人”共事过似的,总讨厌评头论足,头头是道的,常常使人真的那些“伟人或者就是非凡的人”还不如他们,如果就是他们,难道能够力挽狂澜。

想一想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也就是挺可怕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警觉,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何况道听途说的,我们不要随便去评价任何一个人,更不要随便去评价那些历史的人物。

【2018最新】写历史的读书笔记40-优秀word范文 (11页)

【2018最新】写历史的读书笔记40-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写历史的读书笔记40篇一:《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笔记《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笔记学习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李鸿章,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

我们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然而,一百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没有定论。

最近读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近代史专家雷颐的作品《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这本书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一些重要奏折和信函作为切入口,进行了目光独到的解读。

从表面上看,他从“为官”?“外交”和“洋务”这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处世,堪称学术界第一次“正说李鸿章”,实际上作者在展现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的同时,更向读者展现了这一幕背后,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李鸿章,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可能是上历史课受历史老师的影响,李鸿章在我看来一直是“卖国贼、大汉奸”的形象。

直到我读完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后,顿觉眼目一新,对李鸿章及其主持的洋务运动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连作者连启超先生都自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说起李鸿章,也算我的老乡了,他是XXXX人也,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的荣誉在当时的中国无人能及,然而就在这位伟人晚年及去世后,他又背上了种种骂名。

所以无论生前身后,李鸿章都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作为政治家,李鸿章是晚晴统治阶层里为数不多的杰出人物之一,他较早地意识到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一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领导开展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中,他主持创办了各种工厂,并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他不仅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挨打,还为当时的中国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才。

尽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李鸿章先进的想法的确给昏昏欲灭的清王朝带来了一丝希望。

另外,我还看到了李鸿章懂得向西方学习的精神,以及懂得运用西方先进技术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可见他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

作为外交家,虽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一方面,这是由清政府的羸弱而一手导致的,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在当时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无情的瓜分下,李鸿章只能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所以以前我对李鸿章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若让李鸿章一人背负起一个国家的责任,这对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是不公平的。

换个方面想想,就在当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状况里,李鸿章机智盘旋地处理了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李鸿章通过自己惊人的外交实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博得了洋人对他的敬佩与尊重,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找不出第二人,连梁启超先生也称赞道:“李鸿章是时势所创就的英雄”。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报告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林伽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人文科学试验班13073130104764放下雷颐先生的《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是在十一月初的一个深夜。

此时此刻,紫金港被黑暗笼罩,一片寂静冷清,空气中不时涌动着丹桂遗留的芳香。

以前常在一些杂志上看到雷颐先生的专栏,文风别具一格、幽默诙谐,内容独特、视野广泛。

所以在选一本有关近代史的书籍时,我选了这本被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的《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来是对雷颐先生有信心,二来是想突破教科书的框架,重新认识李鸿章。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

雷颐先生在《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书中,收录了李鸿章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1901年)的奏折、信函等文书,以李鸿章一生中重要的奏折和信函为切入点,从“为官:大臣何以成为大臣”、“外交:一生秋风裱糊匠”和“洋务: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三个角度,考察李鸿章一生的成败荣辱,探寻李鸿章为人为官之道,生动形象地展现李鸿章从一介书生到第一重臣的四十年官宦生涯,刻画了一位“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的晚清第一重臣、改革家和外交家的形象,同时影射了清末四十年间,一个腐朽的朝代面对列强入侵如何夹缝求生、变法图强而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悲剧。

雷颐先生在书中就有对李鸿章官场老谋深算和打报告艺术的精妙探析,对末路忠臣李鸿章,在腐朽透顶的王朝、在大变动时代梦想有所为、努力有所为、又终不能有所为的无奈与悲凉的同情与感慨;同时,雷颐先生对那个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亦有视角独到、深刻的探析。

雷颐先生撰写《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梁启超先生的影响,梁启超先生曾在其著作中讲到:“四十年来,中国大事,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

”回顾历史,从十九世纪70年代起,李鸿章就成为清王朝的“代言人”,清王朝的外交事务基本都是经由李鸿章之手,如天津教案、中日建交、留美幼童等等。

《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绝大部分“丧权辱国”的对外条约也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有感
读了雷颐的《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心里颇有一些感想。

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鸿章的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

读李鸿章,何尝不是在读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之期与悲凉晚景。

由中国社科研究员、近代史专家雷颐的新著《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为切入口,进行了目光独特的解读,表面上看,他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事功,堪称学术界第一次“正说李鸿章”。

据我理解:实际上作者在展现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再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的同时,更像我们展现了这一幕后,晚清帝国是如何逐步崩溃的全过程。

在李鸿章的为官仕途中,既要做官又要做人,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的立场。

全书由这点出发,论及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对李鸿章作为改革先锋的一面更是大为褒扬。

洋务派在工业,商业,军事以及文化的近代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无论是办机械厂,招商局,设电报,修铁路,还是派留学生和陆海军的近代化,这些大事件,都与李鸿章密切相关,都和李鸿章的支持和努力分不开。

即便是使李鸿章声名受累,甚至“国人欲杀之”的外交,但作者指出:庚子事变后,李鸿章以夷制夷,分化八国联盟,周旋与列强之间,仍功不可没。

四十年,看晚清帝国如何逐步瓦解崩溃,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事。

国毁于何人之足,家灭与何人之手,从李鸿章的发迹到去世,从李鸿章的重要奏折和信函,折射出晚清最后四十年的衰败史。

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给朝廷报告的艺术,改革家的风骨,痞子手段与外交荣辱,既做官又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

这才是李鸿章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