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维护友谊》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友谊》教学反思
梁传大
本节课采用“自学、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课堂练习,通过阅读、讨论协作的方法解决疑难。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念,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学生在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激发学习兴趣,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靠问题推动
探究,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学生探究中激活思维、深化认识,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师生互动好,课堂效果好。
充分利用音乐、资料等来说明友谊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交友情况,能区分益友与损友,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掌握建立、维护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情感,分清真正的友谊和“哥们义气”的区别,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主要侧重在导行上下功夫,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去体验和感悟,建立起真正的同学友谊。
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采用MV进行教学的导入,课前即开始播放与友谊相关的故事《管鲍之交》,体会友谊的珍贵,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氛围,在课堂结束时,观赏歌曲《朋友》,渲染环境,让学生沉浸于友谊的美好和温暖。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挖掘学生自身交友资源,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交友故事中领悟到同学间友谊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同学友谊。把同学中存在的普遍性交友问题以案例形式呈现于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有所思、有所悟、并有所得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三维目标较好的达成,这节课也让我收获颇多:
1、课前的精心准备与策划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为上好本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整理了大量的材料,补充了课文内容,如对“益友”、“损友”的解释,“玩友”的解读等,采用了体验、感悟式活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体验、分享、提升,获得身心的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学中挖掘了学生自身交友资源,以学生自己的和熟悉的事(人)为背景,设计问题,切入点较小,学生可以有感而发,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评论,帮助同学切实解决交友困惑,引导学生的行为。
2、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也为了呈现真实的课堂状态,我在课前没有布置过预习和准备工作,原本对学生临场的反应有过担忧,担心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看到听课的老师产生紧张情绪而放不开,但是通过学生的现场的发言、讨论、交流,让我非常惊喜: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老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去引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及时给予口头的表扬,微笑赞赏的肯定,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和表现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3、个人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学教研,让我的这节课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有所突破。正是这样的过程让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
优缺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随着实施课改,新教材教学实践的全面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走入了我们的课堂。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走出来,关注学生主体本身、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做到: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去感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和探究中实现教育目标。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对教材从内容到结构做了调整和整合。引导学生先在一定情景下自我诠释和澄清建立同学友谊的方法和意义,最后再落实到教材中首先要阐述的友谊的“界定” ,突出了教材的“真挚的友谊”重点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注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对象,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只有认真钻研教材,要立足教材同时不拘泥于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图,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还需要进一步相互关心、相互欣赏,如何增进同学友谊,这是同龄学生必需学会的。尤其在新的集体初步形成后,同学之间可能会因为社会环境、性格的差异使友谊面临着考验,如何通过这节课把同学之间的普遍性问题搬进课堂,在课堂中讨论解决,明确指导学生掌握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的方法,尤其是要指导突破学生勇于做“诤友”的难点,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在教材处理上,我淡化了友谊含义的讲解,而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间彼此真诚的交流,引出学生自觉对产生“建立真挚同学友谊”迫切愿望,内化为主动学习掌握扩大积极的交往圈、争做诤友的方法,用学生自我体验和教育,自然感悟出对真正的友谊诠释,让学生了解提高和规范自己道德行为对个人、集体乃至社会的意义。
其三,创设情境,探索学生活动体验式学习方式。我认为,倡导思想品德课的探究学习,学习内容应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本堂课创设情境,懂得同学间要真诚相待, 扩大积极的交往圈,增强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课堂生成的情境出发,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载体,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学习,体验感悟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应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热闹,我们要面对处在多元价值社会背景下不断发生变化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克服急功近
利和浮躁心态,力争每节课都实实在在地、或多或少地解决一些反映时下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日积月累总会有收获的。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积极采取对策,就一定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阅读与感悟”及“欣赏歌曲“的环节来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本课主题。当然,回想每个教学细节,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情感的生成与表达应由学生自身而出,而非老师的一线牵引,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相信学生的能力,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而非多余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