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1)

合集下载

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统美德,以及传统美德的重要性;2.学习尊重父母的重要性;3.学会如何尊重父母,懂得孝顺父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和内涵,并能够简单阐述其重要性;2.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辛劳,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其对传统美德的认识;2.通过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敬重师长、孝敬父母等;3.讲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包括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等。

二、学习尊重父母的重要性(10分钟)1.通过教材《学习尊敬父母》,跟学生一起阅读和朗读,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和付出;2.以例子为引,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父母对子女的辛勤劳动和母爱父爱之深;3.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父母的关键是理解,理解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学习如何尊重父母(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当中父母的表现,例如每天辛劳的工作等,然后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激之情;2.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例如购物、做饭等,然后引导学生找到学生自己能够帮助父母的事情,例如理货、擦桌子、剥蒜等;3.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父母,如何回应父母的建议和叮咛。

四、总结(5分钟)1.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简单阐述传统美德的含义和内涵;2.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懂得尊重父母的重要性;3.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成果,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学会如何尊重父母。

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学习尊重父母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尊重父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传统美德的学习,重点掌握什么是传统美德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美德故事、诗词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传统美德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美德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认识传统美德,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传统美德的内涵;2.以故事的形式了解传统美德。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学习传统美德的意识;2.让学生加深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听讲;2.讲解;3.课堂讨论;4.观察评价。

六、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首先,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传统美德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传统美德(20分钟)1.老师通过教学课件或手写板,展示一些传统美德的词语,如:“爱国、诚实、敬老、友爱等”。

2.老师讲解传统美德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通过例子、图片等形式了解传统美德。

3.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3. 课堂讨论(15分钟)1.开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传统美德,深入探究其内涵及重要性。

(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选好小组)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介绍讨论的传统美德并分享大家的观点,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意见。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作业布置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给每个小组留出时间,让他们结合实际生活,寻找与所选传统美德相关的故事或例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八、板书设计1.传统美德的定义;2.传统美德的内涵;3.课堂讨论。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但有些学生依然认为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不相关,存在态度不够积极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持传统美德的意识并注重实践活动。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1)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1)

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课时围绕第一板块话题展开教学。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本课通过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经典故事、格言向学生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懂得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围绕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人格修养教育的相关要求,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面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将历史上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经历,通过不同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濡目染了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不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导。
小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更是我们的榜样!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明志(《乘长风破万里浪》)----气节(《苏武牧羊》)----诚信(《范式赴约》)-----求新(胡服骑射)----好学(格言)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1. 82页阅读角
师:你们听过古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讲。
师出示课件,讲故事。
小结: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说,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你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它前进吗?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个人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什么爱国?)
爱国的不同表现(怎样爱国)
忧患意识(不懈追求建成理想国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内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难点: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基本
教法
品读、感悟、讲授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流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法)
个性化修改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他们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认识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2.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觉发扬光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时间:提前一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我国的传统美德画面,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面中的美德是什么?它们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2.呈现(15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第十课 传统美德【第一课时】(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十课  传统美德【第一课时】(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十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环节】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1. 82页阅读角师:你们听过古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讲。

师出示课件,讲故事。

小结:明志就是确立志向。

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说,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你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它前进吗?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师:既然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那么就要去努力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现实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负少华!2.83页阅读角、84页活动园和阅读角关于气节、诚信、求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或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3.85页名言警句。

师: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请起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再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导。

小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XXXXXX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教学内容分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通过XXX、XXX、范式、XXX的四个故事,让学生理解明志、气节、诚信、创新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人生目标,做诚实守信、有创新精神的人已经深入学生心中,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典故、读典故、交流思考的互动过程,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人格修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书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典故,了解“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和“不断求新”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并能分辨。

难点:让学生明白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的突出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出示课件2)人人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XXX的校训。

民国期间,XXX在XXX任教时,曾给当时的XXX学子作了《论正人》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XXX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XXX学子。

此后,XXX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XXX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XXX校训。

可见,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肉体和高尚的风致,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肉体之中。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案
讲授新课
【明志】
1、故事屋:
(1)秦始皇的志向
(2)|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阅读与感悟:阅读上述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悟
3、小提示:“有志者事竟成。”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4、小小分享会:
(1)你还知道哪些伟人的志向,他们的志向对你有何影响吗
3、对比:晚清与新中国。
【学习】
1、活动园:课本第85页。
2、人格修养的标杆:文天祥、陶渊明、刘少奇等。
3、活动园: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认识志向的作用并以古人的伟大志向作为激励,树立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
认识气节的重要性,主动锻炼、培养自己的气节,不轻易屈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课题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单元第四单元Fra bibliotek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
`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2)不诚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3)你是一个诚信的人吗我们要怎样做到诚信
3、小提示: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4、做一个诚信的人: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求新】
<
1、故事:胡服骑射
2、说一说:故事对你有何启示求新、创新有怎样重要的作用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1.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源远流长、深厚内涵的特点;2.善良、诚实、勤劳、守信四种传统美德的含义以及存在的重要意义;3.学习并感悟传统美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

教学重点•学生对善良、诚实、勤劳、守信四种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传统美德的感悟。

教学内容导入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源远流长、深厚内涵的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传承、继承好这些美德,发挥其积极作用,让传统美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扬光大。

学习重点1.善良、诚实、勤劳、守信四种传统美德的含义;2.善良、诚实、勤劳、守信四种传统美德的剖析;3.学习传统美德的意义。

学习难点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美德给人类带来的影响;2.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PPT播放视频,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呈现善良、诚实、勤劳、守信四种传统美德,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四种美德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学习1.学习四种传统美德的含义及剖析•善良–简单说来,善良就是指心地善良,做事积极向上、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和善待人。

•诚实–诚实是指言行一致,讲真话、做实事。

•勤劳–勤劳是指辛勤劳动、克己奉公、以劳动换取财富。

•守信–守信是指言出必行、信守承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2.学习传统美德的意义•传统美德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地道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传承和发扬好传统美德,有助于孩子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感性地认识四种传统美德的含义,有助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表现出传统美德的特点,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学习形象。

第三步:巩固通过老师的提问,巩固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四种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拓展本节课学习到了善良、诚实、勤劳、守信四种传统美德,我们怎样才能将其内化到我们的生活中呢?请同学们自行思考,或与身边的人交流,找到实现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源远流长,感受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事例和视频资料。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提问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如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如孔融让梨、黄香扇枕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起来。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美德故事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传统美德体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2.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自主学习法: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2.课件: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的图片、视频等3.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和小组讨论题目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老师,我们还想知道,这些传统美德和法治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传统美德和法治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意识强调的是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而传统美德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当我们具备了传统美德,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教师(总结):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培养我们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真正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学生A:我们组讨论的是孝顺这个传统美德。我们认为,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生活节奏快,但孝顺之心不能丢。我们应该时常回家看望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教师:很好,A同学总结得很到位。孝顺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铭记在心的。
学生B:我们组讨论的是诚实。我们认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到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只有诚实,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学生A:老师,我看到了一张图片是‘尊老爱幼’,我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教我,要尊敬长辈,爱护年幼的弟弟妹妹。
教师:很好,A同学说得很对,尊老爱幼确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之一。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能分享一下你们对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看法呢?
学生B:我觉得‘诚实守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人应该诚实,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师:这些美德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践行的行为准则。
学生:老师,我们觉得这些美德真的很重要,但是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向传统美德学习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本,掌握阅读理解的策略,理解并述说文本大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并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探究和分析。

情感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古人为榜样,自律自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传统美德,分析生活中的传统美德实例,锻炼肯定美德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引导学生探索传统美德的价值主张,树立珍惜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步骤 1:引入1、积极思考:请用一个“传承”或“传统”相关的例子或故事来表述你听过的或者自己经历过的。

2、导入新课:通过几个关于“传统”的例子,引入新学习的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估传统道德及其地位。

步骤 2:学习过程1、语境理解:通过分组浏览活动,理解课文的语境和相关的重点术语。

2、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及借鉴同伴的问题,自然讨论自己的疑问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3、听读课文: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指导,注意领会每个词汇的意义,感受课文情感色彩,以及理解文本中所涵盖的意蕴。

4、集体评讲: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和答案分享给班级,老师复习和整合,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推广,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逐一讲解。

5、思考活动:学生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体现传统美德的行为,自己拟定一个小故事,和同伴分享。

步骤 3:总结1、匹配概念:学生手中拿着卡片上的传统美德主要内容,能够活学活用,并尝试将其与现代的生活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2、总结回顾:针对传统美德的价值、意义和生活实践进行总结回顾,强调珍惜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前提和意义。

3、拓展此次学习: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身边传统美德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修身养性,做一个有益社会,有爱心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课时围绕第一板块话题展开教学。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本课通过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经典故事、格言向学生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懂得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围绕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人格修养教育的相关要求,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面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将历史上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经历,通过不同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濡目染了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不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经验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连,以故事、格言、案例为载体,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名言警句、新闻案例等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2.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受传统美德故事、格言的意蕴,并能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谈话导入,什么是传统美德
1.教师板书“美德”,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提到美德,你会想到什么?
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美德故事,故事可以是当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

设计意图:学生从小通过视频、书籍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因此,在课堂开始,发挥学生自主性,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美德内涵,讲述美德故事。

学生通过交流、讲述发现中华民族的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很多,但是这些传统
美德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学生没有深入、系统思考的,本节课教学也应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

活动二:自读教材,了解关于人格修养的传统美德的内容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四个故事《乘长风破万里浪》《苏武牧羊》《范式赴约》《胡服骑射》,想一想: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哪些传统美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关键词并板书:明志、持节、守信、求新。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为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勇于求新。

同时可以问一问学生:对于这四种传统美德,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学生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什么是明志、持节、守信、求新?这些传统美德对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课教材以故事、格言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即可了解其字面意思。

启发学生质疑、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继续展开教学。

活动三:小组学习,传统美德的影响
(一)守信
1.学生讨论:什么是守信?学生认为“守信”就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2.学生探究:守信对我们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第一步,学生先交流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二步,通过真实案例“三鹿奶粉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诚信毁了自己、毁了一个企业、毁了几代人的努力,毁了国产奶粉的信誉,给无数孩子、家庭带来灾难。

第三步,补充介绍: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

通过这则补充资料让学生明确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在倡导、监督、保障人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第四步,收看视频《诚信为本》,通过交流观后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老秤匠对于诚信的看重不仅体现在秤杆儿上,秤砣的下面也深藏着自律和自觉。

3.学生诵读读一读格言,交流自己的理解:“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守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
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守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不懈努力地追求。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4.情景辨析:小明在学校踢足球时,不小心把足球提到了水龙头,水龙头坏了,水哗哗地流。

小明想告诉老师,可是害怕老师批评。

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看见……
讨论:你觉得小明可以怎样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每年的9月19日是我国的诚信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最后小结:诚实守信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倡导的道德风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求新
1.学生讨论:什么是求新?
2.学生探究:求新对于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一步,结合前课内容、身边事例谈谈对“求新”的认识。

第二步,阅读袁隆平的故事《梦想不息》,讨论:听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小结: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吃饱饭的问题,如今他又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不息,这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就是忧患意识、爱国情怀的体现,袁隆平爷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 学生展示创客作品,介绍创作过程。

讨论: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创作历程中感受什么是创新,创新对自己的影响。

4.学生阅读格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小结:求新不仅需要我们观察生活、积极动脑,更要我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求新能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聪明,求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求新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
终日乾坤,与时偕行。

——《周易·乾坤·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三)明志、持节
1.小组探究主题:从明志、持节中选择一个内容研究,传统美德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小组学习步骤:什么是明志(持节)-明志(持节)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学生可以通过前后两个板块的学习,自己寻找一些资料,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后要有一个汇报过程,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小组探究成果,也是小组之间彼此分享、学习的过程。

设计意图:教学资源的选择体现多样性、实效性原则,本部分教学选取了书中的故事、格言,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案例、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古今贯通,探究传统美德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形式体现由扶到放的原则,以守信、求新为例,师生共同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总结出探究步骤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探究明志、持节。

活动四:课后延伸,传统美德我践行
1.阅读教材中的经典语录,选择一条记一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课后实践行动记录单
诚信镜
设计意图: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美德突出的特点,是需要学生通过践行而内化的。

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传统美德不能停留在粗浅的理解,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