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科杂病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细目一:妇科检查一、双合诊二、三合诊一、双合诊妇科双合诊,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手套,食、中两指或食指伸入阴道内,了解阴道宫颈情况; 随后将阴道内两指放在子宫后方,并上抬,同时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子宫的情况,当两指移至阴道侧穹窿,腹部的手移向相应的一侧,则检查附件情况。

【习题】盆腔检查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A.双合诊B.三合诊C.基础体温测定D.阴道脱落细胞检查E. 诊断性刮宫【正确答案】A二、三合诊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称为三合诊。

了解后位子宫大小、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骶骨韧带及骨盆腔后部病变。

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手套,将食指伸入阴道内,中指伸入直肠,了解子宫或附件与直肠的关系,及直肠的情况。

细目二: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一、基础体温测定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三、活体组织检查四、诊断性刮宫术五、阴道后穹隆穿刺一、基础体温测定1.定义:基础体温(BBT)是指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的体温。

2.测定方法每日清晨醒后,不说话,不起床,不活动,将体温表放于舌下测定口腔体温5 分钟,每日测量时间固定,一般需连续测3 个月经周期。

3.临床应用检查不孕原因,指导避孕和受孕,协助诊断妊娠,协助诊断月经失调。

基础体温测定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1.应用: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可用于闭经、功血诊断。

2.涂片种类及标本采集(1)阴道涂片:了解卵巢功能。

(2)宫颈刮片(防癌涂片):早期发现宫颈癌。

①方法: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去宫颈表面黏液,在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用木质刮板轻轻刮取一周,均匀涂在玻片上,固定、染色、镜检。

②阴道细胞学诊断标准(巴氏分级):1级:正常;H级:炎症;皿级:可疑癌;W级:高度可疑癌;V级:癌。

下列有关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描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阴道涂片检查B.可了解卵巢功能C.临床应用于闭经、宫血D.宫颈刮片为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重要方法E.阴道细胞巴氏皿级为高度可疑癌【正确答案】E三、活体组织检查1.外阴活组织检查(1)适应证:确定外阴白色病变的类型及排除恶性病变;外阴部赘生物或久治不愈的溃疡需明确诊断及排除恶性病变。

中医妇科熟记

中医妇科熟记

中医妇科﹙临床辨证分型﹚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⑴气虚证①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和归脾丸②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和归肾丸⑵血热证①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②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③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2、月经后期⑴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⑵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⑶血寒证①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金匮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②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良方温经汤⑷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3、月经先后无定期⑴肾虚型—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固阴煎⑵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4、月经过多⑴气虚型—补气生提,固冲止血—举元煎或安冲汤⑵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⑶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5、月经过少⑴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⑵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⑶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⑷痰湿型—化湿燥痰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6、经期延长⑴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炒艾叶、乌贼骨⑵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二地汤和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芦荟丸,或固经丸⑶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和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或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川牛膝7、经间期出血⑴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加减一贯煎⑵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⑶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8、崩漏⑴脾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止崩—固冲汤或固本治崩汤⑵肾虚证①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②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

③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和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⑶血热证①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②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⑷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和将军斩关散9、闭经⑴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⑵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汤加淫羊藿,紫河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精华:妇科杂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精华: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
一、癥瘕:香附黄肾
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急性盆腔炎:五仙活
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
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冲汤
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
1)肾虚: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三、阴痒:柏地龙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四、阴疮:龙阳
热毒:龙胆泻肝汤
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子宫脱垂:补中元
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1 2 下页。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妇科杂病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妇科杂病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妇科杂病考试题库及答案1、单选某女,35岁。

阴部瘙痒灼痛1周,夜间加重,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其临床诊断为()A.阴疮B.阴痛C.阴痒D.带下E(江南博哥).阴吹正确答案:C2、单选癥瘕病名见于()A.《神农本草经》B.《金匮要略疟病篇》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正确答案:C3、单选心脾两虚型妇人脏躁最佳选方为()A.甘麦大枣汤B.百合地黄汤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正确答案:A4、单选某女,37岁。

下腹有结块,按之坚硬,疼痛拒按,经期疼痛加重,经量多夹血块,舌边有瘀点,脉弦。

B超提示:子宫肌瘤。

其病属于()A.痰湿B.气虚C.气滞血瘀D.湿热E.肾虚正确答案:C5、单选某女,30岁。

婚久不孕,月经量少或多,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其治疗首选方剂是()A.毓麟珠B.温胞饮C.右归丸D.养精种玉汤E.育阴汤正确答案:A6、单选慢性盆腔炎的表现特征是()A.痛经B.下腹部疼痛;低热,经行、性交、劳累后疼痛加重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正确答案:C7、单选除下列哪项外,均为不孕症的病因()A.血虚B.肾虚C.肝郁D.痰湿E.血瘀正确答案:A8、单选一般癥多属()A.气病B.血病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B9、单选痰湿瘀结证癥瘕主症是()A.下腹部结块,触痛,经行腹痛加剧,经色暗有块,婚久不孕B.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不痛,小腹胀满,经量多,色暗,精神抑郁C.下腹部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D.下腹部结块,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心烦不宁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10、单选某女,28岁,结婚2年多未孕,月经2~3月一潮,量少,色淡,面色晦暗,腰膝酸弱,性欲冷淡,小腹冷,带下量多,夜尿多。

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治疗选方为()A.启宫丸B.养精种玉汤C.开郁种玉汤D.温胞饮E.毓麟珠正确答案:D11、单选阴挺涉及的脏腑是()A.心、脾、肾B.肾、脾C.肝、肾D.肝、肾、脾E.肺、脾正确答案:B12、单选原发性不孕在古时称()A.全不产B.断产C.五不女D.断乳E.断绪正确答案:A13、单选肝经湿热阴痒治宜用()A.补中益气汤B.知柏地黄丸C.阳和汤D.萆薢渗湿汤E.五味消毒饮正确答案:D14、单选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治法为()A.清热解毒、利湿排脓B.清热利湿、化瘀止痛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正确答案:B15、单选癥瘕的辨证论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需猛攻峻伐B.新病体质强者,宜攻宜破C.久病体弱者,可攻补兼施D.病在气,治以理气行滞为主E.病在血,治以活血破瘀散结为主正确答案:A16、单选湿热瘀阻型癥瘕宜选用()A.香棱丸B.桂枝茯苓丸C.大黄牡丹皮汤D.开郁二陈汤E.逍遥散正确答案:C17、单选不孕症的证型有()A.肝气郁结B.湿热瘀阻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A18、单选某女,28岁,婚久不孕,月经后推,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腰酸膝软,面色晦暗,舌暗,苔薄白,脉沉细,其治法是()A.补肾益气,温养冲任B.温肾暖宫,调补冲任C.滋肾养血,调补冲任D.补肾健脾,调补冲任E.滋养肝肾,调补冲任正确答案:B19、单选婚后多年不孕,经来腹痛,量多,色暗,有血块,块下痛减,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妇科杂病的定义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的范围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病因病机:其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生妇科杂病。

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及脏阴不足等。

杂病的治疗:重在调补肾肝脾,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

常用具体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

癥瘕大纲要求:癥瘕的定义病因病机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癥瘕的定义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一般以为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

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仅指良性癥瘕。

注:内科有积聚之证,可以此处癥瘕做对比学习。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病在血分,是为脏病---似癥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似瘕病机: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室、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小腹,日月相积,逐渐而成。

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阻、肾虚血瘀。

鉴别诊断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癥瘕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

辨证论治(各个证型都有瘀血之象如舌紫暗有瘀斑瘀点等)气滞血瘀证: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瘀血之象);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丸或大黄蟅虫丸。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的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包括经期提前、延后、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2.痛经:指月经期或经前期出现的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3.子宫肌瘤:是指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

4.盆腔炎症: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以及盆腔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5.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以外的其他位置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6.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部分或是全部肿胀增生,乳房出现肿块、胀痛等症状。

7.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在正常的性生活条件下一年内未能获得妊娠。

8.妊娠反应:是指孕妇在怀孕初期出现的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二、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认识1.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以调理气血、清理湿热、疏肝解郁为主。

2.痛经: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不调、肝郁气滞、肾虚冲任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3.子宫肌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虚不固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4.盆腔炎症:中医认为盆腔炎症是由于湿热瘀滞、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盆腔炎症主要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主。

5.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虚冲任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6.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凉血通络为主。

7.不孕症: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不孕症主要以温补肾阳、调理气血、散瘀通络为主。

8.妊娠反应:中医认为妊娠反应是由于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妊娠反应主要以疏肝解郁、清理湿热、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妇科杂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妇科杂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妇科杂病概述妇科杂病的定义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的范围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病因病机由于杂病范围广,其病因病机亦较为复杂。

寒热湿邪、七情内伤、生活因素、体质因素诸多病因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其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直接或间接影响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生妇科杂病。

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及脏阴不足等。

杂病的治疗重在整体调补肾、肝、脾功能,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

常用具体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

杂病大多病程日久,经年累月,治疗难图速愈,必须坚持服药调治,配合心理治疗,假以时日,方显疗效。

癥瘕癥瘕的定义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一般以为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

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仅指良性癥瘕。

病因病机鉴别诊断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癥瘕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

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丸或大黄蟅虫丸。

痰湿瘀结证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中医妇科学重点复习笔记

中医妇科学重点复习笔记

诸论1、春秋战国时代,扁鹊专门从事妇产科的医疗工作,称为“带下医”2、汉代“女医”(或“乳医”),师古称之为“视产乳之疾者”3、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胎产书》4、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妇人3篇,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5、唐代妇产科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昝殷的《产宝》6、宋代发展为独立专科,九科之中有产科7、清代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吴谦《医宗金鉴》内有“妇科心法要诀”女性的生理特点 一、 阴户,又名“四边”——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

玉门,又名“龙门”“胞门”——外生殖器的阴道口及处女摸的部位。

生育胎儿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也是“合阴阳”的入口 防止外邪入侵的关口(第一道门户) 阴道,又名子肠。

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是合阴阳、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子门,又名子户。

——子宫颈口部位。

主持排出月经、分泌带液、娩出胎儿的关口胞宫,又称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脏 器。

记载最早见于《内径》 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二、月经,称它为“月事”“月信”“月水”初潮:14岁左右,早至11周岁,迟至18周岁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断经”,女子46~52岁绝经 一般为28日左右,但在21-35日也属正常,正常者为3-7日,多 数为4-5日,一般行经总量50-80ml经色:正常多为暗红色, 较淡 加深 淡红 经质:正常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有部分女性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并月”2个月一至“居经”“季经”3个月一至“避年”一年一行“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月经周期 机制:“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激经”“盛胎”“垢胎”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多少:督脉的调节、带脉的束约月经的产生:“血海满盈、满而自溢”三、1、量:生理性带下量不多,润滑如膏,不致外渗带下2、色:无色透明的,有的略带白色3、质地:黏而不稠,滑润如膏,无异臭气味4、功能:肾精下润之液,具有濡润、补益的作用,充养和濡润前阴空四、产育(一)分娩:怀孕末期,即孕280日左右,胎儿及胎衣自母体产出1、计算方法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数加9(或减3),日数加7,月数算同上,日数加14(围产期:孕期28周到生后1周)2、分娩先兆胎位下降,小腹坠胀,有便意感,或“见红”等,“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

执业中医师考试精华-妇科杂病讲解

执业中医师考试精华-妇科杂病讲解

锘?html>鎵т笟涓尰甯堣€冭瘯绮惧崕锛嶅绉戞潅鐥?/h2>銆€濡囩鏉傜梾锛?/P>銆€銆€涓€銆佺櫏鐦曪細1銆佹皵婊烇紱棣欐涓搞€傚甫涓嬪鍔犺尟鑻撱€佽嫛浠併€佺櫧鑺凤紝鑵圭棝鍓у姞寤惰儭绱€佺敯涓冦€?/P>銆€銆€2銆佽鐦€锛涙鏋濊尟鑻撲父銆傛湀缁忓銆佸穿婕忎笉姝㈠姞澶辩瑧鏁c€佽浣欑偔锛屽甫涓嬪鍔犺嫛浠併€佺櫧鑺凤紝銆€銆€鐥涘墽鍔犲欢鑳°€佷钩棣欍€佹病鑽紝闂粡鍔犵墰鑶濄€佹辰鍏般€?銆佺棸婀匡紱寮€閮佷簩闄堟堡銆?/P>銆€銆€4銆佹箍鐑紱澶ч粍鐗′腹姹ゅ姞绾㈣棨銆佽触閰辫崏銆佹浠併€佺┛灞辩敳绛夈€?/P>銆€銆€浜屻€侀槾鎸猴紙瀛愬鑴卞瀭锛夛細1銆佹皵铏氾紱琛ヤ腑鐩婃皵姹ゅ姞鐐掑窛鏂€侀噾妯卞瓙锛堥噸鐢ㄩ粍鑺級銆€銆€2銆佽偩铏氾紱澶цˉ鍏冪厧鍔犻噾妯卞瓙銆佽姟瀹炪€侀箍瑙掕兌銆佺传娌宠溅銆傚厓姘斾笉瓒抽厡鍔犵牬鏁呯焊銆佽倝妗傘€?/P>銆€銆€澶栨不锛涗腹鍙?5鍏嬨€佷簲鍊嶅瓙銆佽瘍瀛愯倝鍚?鍏嬨€佹按鐓庣啅娲椼€?/P>銆€銆€涓夈€佽剰韬侊細1銆佺敇楹﹀ぇ鏋f堡鍔犳灒浠併€佹煆瀛愪粊锛屽吋鐥版祳鍔犺儐鍗楁槦銆佽尟鑻撱€侀儊閲戙€佺煶鑿栬挷銆?/P>銆€銆€2銆佽倽鑲鹃槾铏氾紱鐧惧悎鍦伴粍姹ゅ姞鏋告潪銆佺櫧鑺嶃€佹灒浠併€侀害鍐€佽尟绁炵瓑銆?/P>銆€銆€鍥涖€佷笉瀛曪細1銆佽偩铏氾紱锛堣偩姘旇櫄锛夋瘬楹熺彔鍔犵传娌宠溅銆佷腹鍙傘€侀闄勩€?/P>銆€銆€鑻ヨ叞鐤煎鏋愶紝灏忚吂鍐风敋鑴夋矇杩熷姞宸存垷銆佽ˉ楠ㄨ剛銆佷粰鑼呫€佷粰鐏佃劸銆?/P>銆€銆€锛堣偩闃磋櫄锛夊吇绮剧鐜夋堡鍔犲コ璐炲瓙銆佹棻鑾茬瓑銆?/P>銆€銆€褰綋娑堢槓銆佷簲蹇冪儲鐑€佸崍鍚庢疆鐑姞鍦伴鐨€侀粍鏌忋€侀緹鏉块€€铏氱儹銆傦紙鑲鹃槼铏氾級娓╄優楗€?/P>銆€銆€2銆佽倽閮侊紱寮€閮佺鐜夋堡銆傝兏婊″幓鐧芥湳鍔犻潚鐨€佺帿鐟拌姳锛?/P>銆€銆€姊﹀鐫$湢涓嶅畨鍔犵倰鏋d粊澶滀氦钘わ紝涔宠儉鏈夊潡鍔犵帇涓嶇暀琛屻€佹鍙躲€佹鏍搞€佽矾璺€氾紝銆€銆€涔宠儉鏈夌伡鐑劅鎴栬Е鐥涘姞宸濇瀛愩€佽挷鍏嫳銆?/P>。

中医妇科笔记.

中医妇科笔记.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证;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汤1、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扶阳祛寒调经。

(金匮)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2、肾虚;补肾调经。

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五、月经过少:1、血虚;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或小营煎2、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3、血瘀;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六、经期延长:1、血瘀;活血祛瘀止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茹丸或固经丸3、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2、湿热: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3、血瘀;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八、崩漏:1、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4、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九、闭经:1、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莵丝子丸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中医妇科考试笔记

中医妇科考试笔记

月经病病机:脏腑功能失调,血气不和,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周失调。

月经病治疗原则:1、治本调经。

采用补肾。

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等法调整。

2、分清疾病先后论治原则。

3、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

气虚证: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血热证: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3、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清经散:清经丹皮地骨皮,蒿柏茯苓勺熟地。

两地汤:两地汤中勺生地,玄麦阿胶地骨皮。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

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大补元煎地山山,人参杜仲归杞甘。

血寒症:1、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温经汤用吴芋穹,归芍丹桂夏姜冬,参草益脾胶养血,温经重,在暖胞宫。

2、实寒症——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温经归穹桂丹芍,莪术人参牛膝草。

3、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

经期基本正常。

经量不多。

病机: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举元参芪术麻草。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保阴煎中两地芍,芩柏续断草山药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行径不足2天。

或点滴即净。

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归肾菟丝山茱萸,归杞茯仲药熟地。

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兹血汤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苍附导痰夏茯苓,枳壳陈曲草胆星。

妇科杂病重点

妇科杂病重点

第十一章、妇科杂病
●凡不属经、带、胎、产疾病,而又与女性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的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治疗重在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

第一节、癥瘕
●癥瘕:妇女胞中有结块,伴有小腹或少腹或胀或痛或满、或阴道异常出血者。

癥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

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

●治疗妇科癥瘕第一方桂枝茯苓丸。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患者有停经史,尿HCG阳性。

腹部可膨隆,B超宫内见孕象,可有妊娠反应。

妇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颈软,紫蓝色,宫体软,形态规则。

(2)尿潴留:月经正常,有排尿不畅史。

肿块位于下腹部,较表浅固定,一般较大,触之有明显囊性感,包块界限不清。

妇检因膀胱充盈扪诊困难。

超声示液平段宽度大。

附、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

●分类:黏膜下、浆膜下、肌壁间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各种类型肌瘤发生在同一子宫上
●手术适应症:
(1)子宫增大超过10周妊娠子宫
(2)症状明显致继发性贫血者
●肌瘤变性:因供血不足而出现的退行性变或恶变
(1)玻璃样变
(2)囊性变
(3)红色样变
(4)恶性变
(5)其他:钙化、脂肪变性。

中医妇科学讲义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doc

中医妇科学讲义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doc

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考情分析中医执业Al A2 B1中医执业助理Al A2 B1考查要点概述00 0概述100翩葭1240 20盆腔炎010盆腔炎0 01不孕症622不孕症 4 30阴痒031阴痒 1 10阴疮000—00 0子宫脱垂000 子宫脱垂000本单元妇科杂病的考题集中在痼痕和不孕,“盆腔炎”“子宫脱垂”等是2006年中医执业大纲修改以来新增加的内容,考题较少。

知识要点概述1.定义凡不属经、带、胎、产等疾病范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病机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则属妇科杂病。

2.范围妇科杂病包括痼疲、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助理2006)01.定义女性下腹部胞中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瘾瘾。

瘙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瘢者,瘾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瘙属血病,痼属气病。

2.病因病机本病多与正气虚弱,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室、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小腹,日月相积,逐渐而成。

3.辨证论治表8-37瘙痼各型主症、治法及代表方剂证型主症治法方剂气滞血瘀下腹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经血有块,经色暗,精神抑郁,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执业2001/2002/ 2003 /2004,助理2001)行气活血,化瘀消瘙香棱丸或大黄虫丸(执业2006)痰湿瘀结下腹包块,时或作痛,按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带下较多,色白质黏腻,形体畏寒,胸腕痞闷,小便不多,舌体胖大,舌质暗紫,脉弦滑或沉涩化痰除湿,活血消瘙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执业2005)湿热瘀阻胞中积块坚硬,热痛起伏,经行量多,色黄如脓;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清热利湿,化瘀消瘙(助理2006)大黄牡丹汤肾虚血瘀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tl久,痛连腰龈,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补肾活血,消瘙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4.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病辨证,重在辨气病、血病、新病、久病。

中医论述妇科杂症

中医论述妇科杂症

(中医论述妇科杂症(卵巢保养适合宫寒,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糜烂,外阴瘙痒,阴道炎,痛经,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白带多,黄带,异味,妇科炎症,)妇科病变化多端,病机总不出肝淤,肾虚,脾虚宫寒肾亏血淤。

第一步:一:沟通话术:, 女人以血为本,男人以肾为本女人的一生必须守住腹部,一个女人受住腹部就守住青春,你可以自测子宫是否寒冷,临睡时摸肚脐下如冰就宫寒,宫寒就会影响雌激素孕激素黄体酮等激素的分泌(从中医界角度来讲,都归肾管)主管我们你身体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健康如果激素不平横,人就没情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当你不够热情,你对小孩也不够耐心,就发脾气,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懂这个文化的都在做卵巢保养,因为她懂的卵巢子宫寒就会导致血循环变慢之后会长肌瘤,提前绝经,也会出现各种妇科疾病,因为宫寒泌尿系统生殖功能下降,女人与男人不同就在这些生殖功能,他决定了女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织,你不爱他老公不爱你。

二.沟通话术:妇科所有问题都跟宫寒有直接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变慢说清楚一点就是盆腔血液循环变慢,久之淤血造成各种妇科慢性炎症。

通过调经络用陈年药灸就会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灸是纯阳之体,在这个世界只有两种纯阳之体,一种是童男和陈年艾叶,也是补女人最好的,一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学习五年,治疗的方法从古至今也只有这7种:中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药酒,刺血放血,我们利用中医经络古法调理,○1中药浸过的药酒;○2灸;○3针;○4机器;○5经络推拿;○6刮痧拔罐;○7放血,我们是采取交替一个人方案对症调理,我们这些方法调理为一个目的,活血化瘀并调理各种妇科问题,女人一生要用这个理念,女人就是养出来的,没有哪种方法比我们的方法更好,千年古方由内而外散发出青春光彩。

女人要想延缓青春,年轻漂亮,抗衰老一定要做卵巢保养。

阳痿早泄,针下三皇,配水金水通(水通在嘴角之下4分,水金石水通穴向里平开5分)妇科穴与还巢穴这两组穴位对所有的妇科病都能治疗。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第一节妇科杂病小论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常见的妇科杂病有不孕症、子宫脱垂、妇人腹痛、证瘕等。

妇科杂病,临床证候不同,病因病机各异。

就病因而论,总结有三:其一,起居不慎,感受外邪;其二,脏阴亏少,情志不调;其三,禀赋不足,气血虚弱。

这些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便产生各种疾病。

妇科杂病病情多变,治疗必须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不孕症宜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为主;子宫脱垂宜补气升提为主,挟湿热者又宜清热渗湿;妇人腹痛宜通调气血为主,必须按寒、热、虚、实用药;瘕瘕宜理气散结,破血消瘀,然必察正气盛衰,酌用攻补。

总之,对妇科杂病的治疗,只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施以辨证的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中医妇科学》> 第十三章妇科杂病第二节不孕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

西医学认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与排卵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盆腔肿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关。

中医学对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总结了五种不宜——“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其中除脉之外,均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的,故不属本节论述范畴。

[病因病机]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

临床常见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类型。

一、肾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或经期摄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伤肾,损及冲任,寒客胞中,不能摄精成孕;或房事不节,耗伤精血,肾阴亏损,以致冲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则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热扰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试题:妇科杂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试题:妇科杂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试题:妇科杂病妇科杂病的定义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的范围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病因病机:其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生妇科杂病。

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及脏阴不足等。

杂病的治疗:重在调补肾肝脾,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

常用具体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

患者女,25岁,已婚,近半年来常感小腹部隐痛,拒按,痛连腰骶,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便秘,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A.膈下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银甲丸D.理冲汤E.止带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点:盆腔炎的辨证沦治。

断病为慢性盆腔炎,辨证为湿热证。

--小腹痛,不是发生在妊娠,产后,也不伴随月经周期,所以不是妊娠腹痛,产后腹痛,也不是痛经,只有盆腔炎A.膈下逐瘀汤:气滞血郁证B.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证C.银甲丸:湿热瘀结证D.理冲汤:气虚血瘀证E.止带方:带下过多之湿热证产后病产后三病是指A.呕吐,泄泻,盗汗B.尿失禁,缺乳,大便难C.血晕,发热,痉证D.病痉,病郁冒,大便难E.腹痛,恶露不下,发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考点:产后三病: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产后郁冒,属产后哪项之一A.“三冲”B.“三急”C.“三病”D.“三禁”E.“三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点:产后三病治疗产后身痛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黄芪桂枝五物汤B.归肾丸C.养荣壮肾汤D.独活寄生汤E.身痛逐瘀汤『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产后身痛肾虚证:产后腰膝足跟疼痛(腰为肾之府,足跟为肾经所行),艰于俯仰,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脉沉细弦。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二)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二)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二)真题演练A1型题1. 治疗阴痒肝经湿热应首选的方剂A.易黄汤B.托里消毒散C.蛇床子汤D.龙胆泻肝汤E.止带方2. 治疗阴疮热毒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阳和汤B.龙胆泻肝汤C.托里清毒散D.阴蚀生疮方E.萆薢渗湿汤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子宫脱垂中医病名的是A.阴挺B.阴蚀C.阴痔D.产肠不收E.阴脱4. 下列各项中,属阴挺发病的主要病机的是A.脉络系胞无力B.肾气虚损C.肝肾两亏D.湿热下注E.产育过重A2型题5.患者阴部瘙痒难忍,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六味地黄汤B.龙胆泻肝汤C.易黄汤D.知柏地黄汤E.左归丸6.患者外阴部皮肤局限性鲜红肿胀,破溃糜烂,灼热结块,脓苔稠黏;全身见身热心烦,口干纳少,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其治法是( )A.清热解毒,利水消肿B.温经散寒,除湿消疮C.清热利湿,解毒消疮D.清热利湿,养血消疮E.健脾利湿,解毒消疮答案:DBBADC知识点:妇科杂病阴痒要点一 :定义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疼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要点二: 病因病机常见病因有肝经湿热、肝肾阴虚要点三 :诊断1. 病史 :有不良卫生习惯,带下量多,长期刺激外阴部,或有外阴、阴道炎病史。

2. 临床表现 :前阴部瘙痒时作,甚则难以忍受,坐卧不宁,亦可波及肛门周围或大腿内侧3. 检查 :(1)妇科检查(2)实验室检查要点四:辨证论治1.肝经湿热证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宁,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粘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2. 肝肾阴虚证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定义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二、范围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等。

三、病因病机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四、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等法以调治。

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

三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

症状缓解后,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以彻底治疗。

五、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规律:1.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古代医家强调青春期少年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更年期或老年重治脾。

3.掌握虚实补泻规律月经病虽然复杂,但可分虚实两大类论治。

治疗虚证月经病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治疗实证月经病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

带下病重点:带下病的定义及带下过多、带下过少的辨证论治。

带下病的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妊娠病细目一:概论一、定义妊娠:从受孕一分娩阶段胎儿在母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二、范围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胎漏、小产、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满、子肿、子晕、子痫、子嗽、妊娠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瘙痒症、妊娠贫血、难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一、定义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二、范围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细目二:癥瘕一、定义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瘕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二、病因病机【习题】关于癥瘕的定义,正确的是()A.癥多为恶性,瘕多为良性B.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无定处C.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有定处D.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E.癥属气病,瘕属血病[答疑编号2615010601]【正确答案】D三、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主方: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下列哪项不是血瘀型癥瘕特点()A.胞中有块B.积块坚硬C.固定不移D.推揉不散E.痛无定处[答疑编号2615010602]【正确答案】EA2妇人来诊,诉腹中有块,月经量多,夹瘀块,小腹疼痛,诊时非经期。

妇科诊为癥瘕,并见舌黯,有瘀斑,其治疗原则是()A.活血化瘀,散结消癥B.除痰化湿,散结消癥C.疏肝解郁,行气散结D.解毒除湿,破瘀消癥E.益气养血,调摄冲任【正确答案】A2.痰湿瘀结证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暗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癥瘕辨证论治结构图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2.痰湿瘀结证: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3.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四、施治中的注意点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

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

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细目三:盆腔炎一、定义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盆腔炎。

二、病因病机1.急性盆腔炎(1)热毒炽盛: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不宁。

(2)湿热瘀结: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日久,缠绵难愈。

2.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湿热之邪内侵,气血阻滞。

(2)气滞血瘀: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匮乏,致气虚血瘀证。

三、辨证论治1.急性盆腔炎(1)热毒炽盛证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剧,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行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主方:理冲汤。

盆腔炎辨证论治结构图1.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2.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寒湿凝滞证: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习题患者,女,32岁。

小腹及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疼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其治法是A.清热除湿,化瘀止痛B.行气活血,化瘀止痛C.疏肝理气,化瘀止痛D.凉血活血,化瘀止痛E.健脾利湿,化瘀止痛【正确答案】A习题A.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B.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C.肝血不足,冲任失荣D.肾阳虚衰,胞脉失于温煦E.气血亏虚,冲任失养1.实性妇人腹痛与痛经的共同病机是【正确答案】B2.虚性妇人腹痛与痛经的共同病机是【正确答案】A细目四:不孕症一、定义原发性不孕: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古称“全不产”。

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古称“断绪”。

二、病因病机三、辨证论治1.肾虚证(1)肾气虚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主方:毓麟珠。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停闭不行,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

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眼眶暗,面部暗斑,或环唇暗;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主方: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主方: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主方: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瘀滞胞宫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多推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主方: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或(白光)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丸。

治疗痰湿不孕证的最佳方药是()A.二陈汤B.温胆汤C.苍附导痰丸D.启宫丸E.芎归二陈汤【正确答案】C不孕症辨证论治结构图四、毓麟珠的药物组成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方歌】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细目五:阴痒一、定义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二、病因病机1.肝经湿热情志伤肝,肝气郁结,积郁化热,肝郁克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日久生虫,虫毒侵蚀外阴肌肤,则痒痛不宁。

2.肝肾阴虚素体肝肾不足,或产育频多,或房室过多,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而瘙痒不宁。

三、辨证论治1.肝经湿热证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方: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A2患者,女,24岁。

阴部病痒灼痛,心烦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其气臭秽,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首选方药()A.二妙散B.萆薢渗湿汤C.龙胆泻肝汤D.止带方加蛇床子E.知柏地黄汤加白鲜皮【正确答案】C2.肝肾阴虚证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习题患者,女,56岁。

阴部奇痒干涩7天,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A.知柏地黄汤B.保阴煎C.两地汤D.六味地黄丸E.左归丸【正确答案】A阴痒辨证论治结构图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