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的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的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一、选择填空类知识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2、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6、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选用。

这体现了领导决策应7、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个阶段?8、“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二提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9、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10、在人的个性特点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因素是11、正式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是在412、按照拜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具有“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这一特点的团队角色类型是_______________13、根据双因素理论,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属于14、归因理论将人们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易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15、企业与股东、银行、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属于二、名词解释1、群体凝聚力:2.决策智囊团:3、组织发展:4、组织文化:5、组织成员的认同感:6、非正式领导:三、简答题1 .简述组织科学的组成部分。

2 .简述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作用。

3 .简述从众行为的概念及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观因素。

4、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有哪几种?5.简述正式组织的优缺点。

四、案例分析1.案例某家IT企业一直以发展迅速、竞争力强而著称,但这家企业的总经理近来却一直为企业内部的人事问题而忧虑,因为人员流失率很高,不少员工既抱怨没有得到公司的关怀,又不知道公司正在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也很厉害,人际关系紧张。

为了能在IT产业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这个企业采用了能者就上、快速晋升的用人机制,但因工作职责划分不明晰,员工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绩效,加上管理人员常常分配很多的任务并要求员工按时完成,因此虽然能及时圆满完成任务的员工晋升很快,得到的奖金也高,但不少人也因经常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受罚,选择了离职或被解雇。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前言1、心理资本是通常意义上作为积极性的一个核心心理因素,尤其强调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是超越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培训来获得的竞争优势。

2、心理资本VS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what you know?(你知道什么?)具有的教育背景及技能;社会资本who you know?(你认识谁)?关系网络的人脉;心理资本who you are?(你是谁?),强调个人的力量和积极性;通过学习可以增强。

3、主要内容:☐个体行为分析☐群体行为分析☐宏观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导论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什么?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应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2、什么是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3、行为的一般规律目标律动机律强化律遗传律环境律发展律差异律本我律4、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理论模式B=f(P*E) Behavior personality个体特征environment环境特征主要受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内外部)5、为什么说-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组织行为学之所以重视人性研究,主要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察:第一,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

第二,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6、为什么说人一半是美女,一半是野兽?行为的本我律、行为的影响因素7、为什么没有得到时,拼命追求;得到以后又不珍惜?行为的目标律,有目标的时候会努力去实现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就没有了动力。

要善于设置新的目标,找到新的动力。

知觉1、什么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是理解世界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考试 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 复习重点
29,【团队的类型】1问题解决型团队,2自我管理型团队,3多功能型团队,4虚拟型团队。【问题解决型团队】一个部门10个左右的员工做成,成员只讨论如何改进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交换意见或提出建议。【自我管理型团队】10—15人组成,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职责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的快慢,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工间休息时间,检查工作程序。【多功能型团队】由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善于解决面临的俄重大问题,协调发杂项目,但是早期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协调。【虚拟型团队】通过计算机技术把身处异地的人联系起来一实现共同的目标。
10,社会知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知觉分为(1)物体知觉(以物或事为知觉对象的知觉)(2)社会知觉(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对于有关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成为社会知觉)
11,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性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吧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二)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人能够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同意的整体。知觉整体性的几条定律:接近律,相似率,连续律。)(三)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一句,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五)知觉定势(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就是知觉定势。)(六)错觉(人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征,从而出现种种歪曲。)研究错觉的实践意义:1它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2人们还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
20,气质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1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2气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塑性,3气质本身并不好坏,4气质与工作匹配。【性格结构特征】1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例子特征。【性格的类型】内倾型与外倾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A型性格B型性格,文化-社会类型说,特质分析说26,【避免极端性转移】1提高个体素质,转换领导模式,2改进群体结构和环境,3优化群体成员的构成,4打破群体和外界隔绝状况,5加强对群体决策的进程管理即使改编,6,积极利用现今的决策方法和技术

《组织行为学》复习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一、基本概念1、《组行》的相关学科有哪些: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人类学.2、基本概念: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有专门责权分工,在一系列连续的系统内工作,通过彼此协作追求成效最大化的人群结合体。

战略目标:全球环境中的行业竞争力,组织的良性变革与发展。

也有人认为包括,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认同度、满意度、忠诚度、积极性高),获得健康、幸福、自我价值。

竞争优势:组织能在某个方面比它的竞争者做得更好,或者,可以用竞争者所不能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4、判断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因变量及其概念:因变量:1、生产率:生产效果+生产效率2、缺勤率:旷工的现象3、流动率:离职。

导致招募、选拔、培训费用增高;4、工作场所的越轨(反社会行为):侮辱、伤害、偷盗、传播流言、蓄意破坏;5、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出“良好公民感”行为——工作场所的助人行为、主动工作,回避冲突,尊重组织6、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产生的积极感觉5、组织行为的三种自变量分析水平自变量:引起上述因素发生变化的原因。

个体层面: 个人的传记特点,如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工作时间长短能力;情绪情感状况;需要动机价值系统;人格特征/特质;群体层面: 群体的沟通方式和水平、群际关系、领导风格与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管理;组织层面: 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制度与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办法、高层管理者的影响力6、判断人力资本有效性的三种特征个人价值:个人具备的组织所需的基本工作能力的程度。

稀缺程度:组织成员在知识、技能、才干、个人特征方面在行业内的独一无二的程度;可模仿性: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才干可被其他组织复制的程度7、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的不同任务:高层:花时间与组织内外部人员谈愿景、战略及其他与组织方向至关重要的问题,指导中层管理者界定其职责、处理冲突。

投入精力来塑造组织的内部规范和非正式行为(不成文规定的行为),即组织文化。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

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

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 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5、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共27页文档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共27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一、组织概念及类型1、概念: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而组成的社会集团,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意建立起来的人群。

任何组织都涉及如下基本要素:(1)目标:目标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大家协作一致,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与任务;(2)主体:组织的根本特征是人,其主体是个人或群体行为;(3)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4)结构:虽然每个组织人数的多寡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组织成员的分工协作,需要科学的划分部门,划分层次,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义务、权利与权益,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即形成一定的结构;(5)环境: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他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综上,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2、类型:(1)工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公益组织、互利组织;(2)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巨型组织;(3)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4)公有组织、私有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属于:服务型组织,大型组织,非赢利性组织,公有组织。

二、组织行为含义及分类:1、概念: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的行为,是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状态、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

2、分类:(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将组织行为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

前者是指组织内的某一个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如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人际行为——沟通、领导、谈判,群际行为——冲突、权利、政治活动,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工作团队;后者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以把组织行为区分为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韦伯和法约尔等人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以梅奥、麦戈里格等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费德勒等人。

他们把组织看作为开放的模式。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表人物是维克、马奇等。

他们综合了前三阶段的长处,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⑴个体心理与行为⑵群体心理与行为⑶组织心理与行为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管理技能:第一,技术技能;第二,人际技能;第三,概念技能。

5、组织及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论述题,如政府管理者;内外环境)第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第二,对不断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服务的追求,都取决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和自觉增加对工作投入第三,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和忠诚度减弱第四,鼓励创新变革和更广泛的授权第五、改善道德行为6、未来组织的特征第一、等级制的弱化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组织内部分立化第四、组织关系网络化第五、组织边界柔性化第六、组织规模小型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少的一种组织结构。

特点:(1)结构层次减少(2)效率和效益保持或提高(3)行动快捷有效(4)人力资源成本下降(5)组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网络化:指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联合成战略联盟,使之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特点:(1)内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股东、员工、本企业)(2)外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媒体)7、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指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积极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

胜任感:是指希望自己担当的工作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工作带来挑战性,负有更多的责任,工作能取得好的结果,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中也能得到增长。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责明确的群体。

群体规范:是群体对其中的成员应该(或不应该)表现出的行为的界定。

规范约束其中成员的行为准则,也是群体成员相互期待的基础。

在组织中,正式成文的行为规范是制度化了的期待。

沟通: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的媒介或通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收者进行信息(包括知识和情报)、思想和情感等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组织文化的综合,是指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地吸收、积累、分享、利用各种知识以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组织。

组织变革:指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简答题1、对组织行为学的辩证分析答:(1)、人的自热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2)、个人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辩证统一;(3)、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和变化发展;(4)、辩证地看待人的需要;(5)、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2、隐含偏爱模型的步骤答:(1)识别问题,并对其进行简化处理使问题变得清晰而单一;(2)确定偏爱的方案。

(3)确定选择性备选方案。

(4)确定证实性备选方案。

(5)建立决策标准和权重。

(6)选择隐含偏爱方案。

3、团队形成的阶段答:(1)、成立阶段团队的成立或者创建阶段要完成团队方案的制定和其他准备工作。

在这阶段,首先要考虑团队的定位问题,形成团队的内部结构框架;其次建立起团队与外界的初步联系;最后团队的成立必须得到上层领导的支持。

组织行为学考试知识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知识重点

第一章概述一.组织定义:组织是有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标的人群集合体。

二.组织中的构成要素:财、物、信息、人三.组织行为学概念: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才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四.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说,劳动分工、查尔斯巴比奇、罗伯特欧文五.古典理论: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1.泰勒的科学理论(4条管理原则)2.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14条管理原则)3.马科斯韦伯的结构化理论4.社会人理论六.人际关系理论1.霍桑实验---梅奥:人是社会人,行为与情感紧密相连,组织的力量显著的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与群体内标准、群体情感、安全相比,金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

这也导致了家长式管理的加强。

2.戴尔卡耐基:只有赢得他人的合作,才能赢得成功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4.麦格雷戈XY理论1)1900~1927年:理性经济人假设(X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以泰勒(泰罗)/麦格雷戈代表的科学管理为代表。

基本假设:1)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2)由于不喜欢工作,所以绝大多数员工需加以控制、强迫和指挥。

3)人在本性上是不能自律的,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4)人们工作是为了生存,只有金钱与其它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人工作,才具有驱动力。

2)1920年:社会人的假设: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管理(霍桑试验)为代表。

基本假设:1)人工作的主要动机,并非经济利益,而是社会需要,是需要从同事中获得的基本认同感。

2)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使工作变得简单乏味,因此必须从工作关系中获得工作的意义。

3)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经济诱因对人的影响更大。

4)人们最期望融洽上下级关系,并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足其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人性假设(Y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以麦格雷戈/马斯洛的自我管理为代表。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 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第二篇个体行为一、个体行为规律的几种解释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了“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几乎所有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

新华生主义:刺激—思维加工过程—反应这个思维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勒温:新行为主义--靳温的群体动力理论B=f(P•E)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二、气质的概念:气质的概念及其特征气质是人们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所具有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气质的类型及特点多血质(活泼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

胆汁质(兴奋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

黏液质(安静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抑郁质(抑制型)、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具有极其鲜明的内倾性。

四、气质的管理:气质发展原则、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五、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六、三种经营价值观(企业管理的三种模式)的内容最大利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企业追逐的发展是利润而不是员工,领导方式专制、粗鲁(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模式:企业的员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谋求利润的同时会兼顾社会道德(企业价值最大化)生活质量管理模式:估计整个社会利益。

人被看成组织发展的目标。

提倡人性化管理,员工参与。

管理者和员工彼此信任,共同努力(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七、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特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组织行为学所有重点

组织行为学所有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2、行为主体对客观环境做出的反映。

3、组织行为组织对其所处的环境做出的反映。

4、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5、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6、动机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7、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支配作用。

8、目标导向行为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9、目标行为指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即实现目标、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过程。

10、激励指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1、激励机制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12、价值观人或事物对个人来说的有用性、有效性、重要性的看法、认识和评价。

13、价值观体系如果根据强度排列一个人的价值观,将各个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根据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相对重要性排列次序,形成层级。

14、感觉指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5、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6、社会知觉指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17、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18、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19、角色知觉指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20、感受性指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1、首因效应是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22、近因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组织⾏为学复习要点组织⾏为学第⼀章个体⾏为与管理⼀、知觉与⾏为(⼀)定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的感觉器官时,⼈脑产⽣的对刺激物整体属性达到反映。

(⼆)特点: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效应:1.第⼀印象效应或(⾸因效应);2.晕轮效应(以点带⾯效应);3.近因效应(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4.定型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四)知觉与管理1.知觉对⼈员聘⽤的影响问题:⼈员聘⽤中,⾸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措施:⾯谈情景设计、题⽬合理编制、主持培训、评分者信度等。

2.知觉对⼈员绩效期望的影响问题:知觉歪曲、不公等。

措施:考核量表设计、⼯作情景评估、主持⼈培训、360°考评等。

⼆、态度与⾏为(⼀)定义:态度是个体对⼈或事所持有的⼀种具有持久⽽⼜⼀致的⼼理或⾏为的倾向。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意向成分(三)组织⾏为学关注的态度:⼯作满意度;⼯作投⼊度;组织承诺三、个性与⾏为(⼀)定义:个性指⼀个⼈⽐较稳定的、经常影响⼈的⾏为并使他与别⼈有所区别的个体倾向和个体⼼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与管理1.根据个性类型合理使⽤⼈员,这是⼈⼒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2.根据员⼯的个性特点采⽤不同的管理⽅法。

3.根据个性特点合理设计领导班⼦的个性结构。

四、⽓质与⾏为1.定义:指个⼈⼼理活动的动⼒特点。

⼼理活动的动⼒特点指⼼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理活动的指向性等⽅⾯的特点。

2.⽓质的类型:胆汁质型:相当于巴甫洛夫⾼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中的不可遏⽌型。

特点是情绪体验强烈、来得快、去的也快,精⼒旺盛,⽣⽓勃勃,勇敢、刚强、表⾥如⼀。

这类⼈常表现为任性、粗暴、易于冲动,感情⽤事。

多⾎质型:相当于活泼型。

特点是情绪易外露,也易变化,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好动,亲切、开朗,善于交往,适应性强。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经常的本质、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包括两个部分:(1)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2.角色: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任何时候,员工都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群体调整他们的角色行为,(或完成任务,或维持群体成员的满意感)。

角色:①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④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3.认知失调: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减少这种不一致或不舒服。

换句话说,个体寻求的是一种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4.标杆比较:是从竞争者和非竞争者中寻找导致他们成功的最佳实践。

作为一种监控和管理组织绩效的工具,标杆比较用来确定具体的绩效差距和潜在的需要提高的领域。

5.组织绩效:绩效是从活动中得到的所有结果。

组织绩效是所有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

6.二、简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a.当一种需要满足时,就不会有激励作用,下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b.个体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要求管理者激励员工时,就必须了解其所处的需要层次,并重点满足该层需要。

(2)上诉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

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2.路径——目标模型假定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1)罗伯特.豪斯——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她们的目标,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2)领导行为是可接受的:如果下属在某种程度上将领导者的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或是获得未来满足的手段时(3)领导行为具有激励作用的条件:它使得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它提供了获得有效业绩所必需的辅助、指导、支持和奖励(4)四种领导行为①指示性领导者——让下属知道对他的期望,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令②支持型领导者——他们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各种需要的关怀③参与型领导者——他们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④成就取向型领导者——他们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现代组织中必备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又称人力资源,最为主要)。

2、组织活动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组织中的个体;第二个层次是群体;第三个层次是组织;第四个层次是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以及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的心理以及行为规律。

5、组织行为学的特点:一为边缘性、综合性;二为两重性(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三为实用性6、7、梅奥的霍桑实验的研究目的:研究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论:生产率不仅受到物理与生理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包括环境)三个层次上的行为问题9、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数据采集法(意见调查表,采访,观察,非反应措施)10、企业伦理问题的管理理论:结果理论、规则理论和文化理论第二章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2、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意志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个性差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13、管理心理学的基石——人性假设1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包括:研究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15、勒温是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指出: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B=f(P·E),其中B代表行为,P 代表人,E代表环境1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7、个性理论的三个方面:特质个性理论、个性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18、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动力学理论,本我(原始无意识)自我(调节)超我(理性的)19、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作为有机体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自我实现——不断努力实现一个人的内在潜力20、希波克拉特提出体液的气质学说分类: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做事快不稳定胆汁质——兴奋型——热情豪爽,性急暴躁黏液质——安静型——沉默喜静,行为慢保守抑郁质——抑制型——心细敏感,内向悲观21、孔子的气质“三分说”:从类似气质的角度分为‘中行’‘狂’‘狷’22、个人决策风格:均衡型决策、冲动型决策、怠惰型决策、风险型决策、谨慎型决策23、影响团体心理的两个因素:环境因素、合群因素24、心理契约:非文字的、由个体与组织达成的相互承诺25、第三章26、行为特征:主动性、动机性、目的性、持久性、可塑性、差异性27、人的行为规律:28、知觉: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29、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0、知觉三要素:主观因素、客观对象、知觉发生的情景(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1、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情景因素33、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海德——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理论韦纳——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34、归因偏差35、人际知觉偏差:首因偏差、晕轮效应(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俊遮百丑)、近因效应、定型效应、选择性知觉、投射(similar to me)36、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37、个性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制约性、倾向性38、彼特·沙洛维和约翰·梅耶提出情绪智力,即情商比奈和西蒙提出智力测试,公式为IQ=MA(心理年龄)/CA(生理年龄)39、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感觉,是一种精神状态,对一个人对其他人、物体或情境的反应起着特定的影响40、态度的成分组成:情感、认知、行为41、态度的特征: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恒常性、内隐性42、态度的形成阶段:模仿和服从、同化、内化43、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组织承诺: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为最高级别)44、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45、价值观类型: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罗克奇的价值观调查、格雷夫斯的价值观分类46、三种经营价值观:最大利润价值观、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47、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48、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年龄、职业阶层、教育因素、组织规模、领导风格、工作的丰富程度49、梅奥:社会人假设亚当·斯密:经纪人假设马斯洛:自我实现人雪恩:复杂人50、霍兰德第四章51、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关注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互相影响的人群集合体52、群体的类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职能群体和任务群体、工作群体和休闲群体、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12人)、长期群体和临时群体(1周)、紧密群体和松散群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53、正式群体是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的组织结构。

(命令群体、任务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不经官方规定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利益群体、友谊群体)54、群体的特点:结构、地位层次、角色、规则、规范、领导、凝聚力、冲突等55、角色:属于社会学的概念,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相一致的权利、义务、规范和行为模式平衡和持久的群体通常会在期望角色与知觉角色之间保持良好的一致性56、群体的发展阶段:形成、震荡、规范化、执行任务、中止阶段57、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58、从众行为: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

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这种行为叫做从众或顺从59、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群体的规模和组成、群体的资源和任务、群体的行为规范、群体凝聚力60、群体决策技术类型:脑力激荡法(即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即专家意见法)、命名小组技术、电子会议法61、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方对关系、联系媒介、交往方式62、群体冲突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超常目标、资源的拓展、回避、润滑、妥协、权威命令、改变人的变量、改变结构变量、明确一个共同敌人第七章63、领导者的基本内涵:权、责、服务。

其中权力是领导者的基本特征;责任是领导者的根本属性;服务是领导者的实质内涵64、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力65、构成领导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66、领导与管理67、权力的测定68、领导班子合理的素质结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个性性格结构69、管理方格理论第八章70、组织的基本作用:人力汇集作用、人力放大作用71、新型组织结构形式:团队结构、虚拟结构、无边界组织、女性化组织72、影响组织设计的要素:组织环境、组织目标、组织战略、竞争战略、技术第九章7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它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74、组织文化的结构:潜层次——精神层、中间层——制度层、幔层——行为层、显现层——物质层75、五种文化模式:不确定性回避、阳刚性与阴柔性、个体倾向与集体倾向、权力距离、短期倾向与长期倾向第十章76、组织变革的类型:结构变革、技术变革、物理环境变革和人员变革77、组织变革阻力的克服方法:交流和教育、员工参与、谈判、强迫第五章78、团队: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设立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79、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学习型团队80、学习型团队也可以说是进化式团队,它要求团队对巨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进化能力81、团队形成的原因:提高生产率、减少组织层次、满足快速与灵活决策的需要、员工的多样性、提高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82、团队建设的途径:角色途径、价值观途径、任务导向途径、人际关系途径83、塑造团队精神的要素:统一目标、合理架构、员工认同、集体参与、顺畅沟通、开放环境、领导以身作则、敏锐咨讯84、高绩效团队:是指一种能自动变革、高效率朝着目标运转的团队85、高绩效团队的特点:(1)高效率,高绩效(2)规模较小(3)成员的技能特点(4)善于变化86、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明确目标、建立信任、分享信息、共同参与、奖惩得当第六章87、激励:是以满足个人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而使其产生做某事的意愿88、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89、激励机制三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90、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激励—保健理论91、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是什么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

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92、什么是ERG理论的主要观点,其规律是什么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生存需要,相当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关系需要,个体对社交,人际关系和谐及相互尊重成长需要,个人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取得尊重,相当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满足既可以是在满足了较低的需要侯往前追求较高的需要的满足,也可以再较高层次需要未能满足时,可能退而求其次,转为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