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2019年4月统考真题 00152组织行为学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倡导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的理论是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2.目的性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A.华生B.托尔曼C.赫尔D.斯金纳3.要使动机强度保持在一个恒定且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是A.保持目标导向行为B.保持目标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循环交替D.增加诱因的有效性4.人们的工作满意感实质上是一种A.情绪B.情感C.规范D.态度5.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D.集体6.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之间存在着A.高度不一致性B.高度一致性C.非线性关系D.不均衡性7.组织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强大的沟通流程是A.下行沟通B.。
上行沟通C.水平沟通D.斜向沟通8.当管理者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需他人帮助进行信息的协调筛选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链式B.轮式C.环式D.倒Y式9.团队的规模一般都低于A.15人B.20人C.25人D. 30人10.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A.管理B.激励C.授权D.沟通11.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观念的是A.传统观念B.人际关系观念C.相互作用观念D.权变观念12.建设性冲突显著的特征是A.关心胜负B.针对人C.阻碍沟通D.关心目标13.当上级的命令和意志与下级职责的关联度较小、与下级的工作规范和是非观念关联度较大时,容易引发A.讨价还价模式的冲突B.官僚模式的冲突C.系统模式的冲突D.结构模式的冲突14.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与科学化的是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权变理论15.组织结构的三要素是指复杂化、正式化和A.分权化B.合作化C.集权化D.系统化16.组织文化因素理论认为,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是A.价值观B.习俗仪式C.文化网络D.企业环境17.组织发展的灵魂和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的A.凝聚功能B.创新功能C.激励功能D.导向功能18.能够维持组织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组织学习是A.经验型学习B.自主型学习C.单环学习D.双环学习19.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A.发现、纠错、成长B.学习、创新C.系统思考D.团队学习20.领导方式效果最差的类型是A.高定规高关怀B.高定规低关怀C.高关怀低定规D.低关怀低定规21.路径-目标理论与其他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路径-目标理论立足于A.领导者B.组织结构C.被领导者D.组织目标22.成就需要理论属于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综合性激励理论23.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无直接关系的激励是A.内在激励B.外在激励C.自我激励D.社会性激励24.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学者是A.闵斯特伯格B.莱维特C.梅奥D.法约尔25.在心理测验中,用来表明测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A.对比度B.相关系数C.信度D.效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国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称为(C)1-52A.华生主义B.新华生主义C.群体动力理论D.强化理论2.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A)1-56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3.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是(B)2-62A.需要B.动机C.情绪D.态度4.工作满意感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B)2-66A.动机水平B.情绪状态C.态度D.价值观5.衡量一个群体的有效性,一是看其任务完成好坏,二是看其(D)3-89A.效益的大小B.效率的高低C.效能的水平D.成员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6.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这种现象称为(C)3-101A.社会促进作用B.从众C.社会惰化D.协同效应7.在非正式沟通中,信息发出者有选择性寻找对象传播信息的沟通类型是(C)4-118A.单串型B.饶舌型C.集合型D.随机型8.把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规则称为(A)4-128A.社会规范B.沟通规则C.从众D.价值观9.团队工作的主旨是授权与(D)5-134A.激励B.信任C.冲突D.委托10.团队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组建期、激荡期和(C)5-135A.稳固期B.成熟期C.规范期D.衰退期11.破坏性冲突显著的特征是(A)6-143A.关心胜负B.关心目标C.对事不对人D.促进沟通12.企业营销部门做出了生产部门无法达到的产品质量承诺而导致的冲突属于(C)6-147 A.冲突的讨价还价模式B.冲突的官僚模式C.冲突的系统模式D.冲突的社会模式13.冲突管理的二维模式,由两个维度要素构成,一是合作性,二是(A)6-150A.坚持己见性B.结构性C.社会性D.有用性14.能够充分反映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的是(B)7-164A.组织冲突B.组织结构C.组织变革D.组织文化15.在官僚体制中,用来协调组织活动的要素:一是职权,二是(C)99-教材中找不到答案A.结构B.分工C.层级D.文化16.判定一个社会对权力差距的接受程度,落脚点是社会成员的(D)8-188A.态度B.情绪C.认知水平D.价值观17.组织文化的源头是(B)8-190A.组织本身B.组织的创始人C.组织成员D.上级领导18.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C)9-199A.物质刺激B.良好人际关系C.组织学习D.强大的组织文化19.支持知识习得和整合过程的三要素是:启发、重复和(D)9-201A.交流B.转换C.评价D.回顾20.领导实质上是一种“投入”,而其“产出”表现为(D)10-210A.领导效率B.领导效能C.领导素质D.被领导者的行为21.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下属成熟度有两维度,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B)10-223A.社会成熟度B.心理成熟度C.情感成熟度D.适应成熟度22.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需要,一是权力需要,二是成就需要,三是(D)11-236A.尊重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社交需要D.友谊需要23.在期望理论中,把预定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意义称为(B)11-239A.激励B.效价C.期望值D.绩效24.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的最大贡献是(B)1-31A.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B.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C.关于文化的研究D.关于态度改变的研究25.提出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的学者是(A)10-220A.费德勒B.豪斯C.麦格雷戈D.梅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2分,共10分。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目录:绪论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3.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6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69.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102.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沟通可分为103.单向沟通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性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性假设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之一,包括X理论、Y理论和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活动的特点。
XXX的群体动力论也是个体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需要与动机、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知觉、个性、气质、能力、性格、情绪等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
这些因素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需要在组织管理中加以重视和管理。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群体行为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行为。
群体的类型、作用、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结构变量、凝聚力和决策方法等都是群体行为的基础内容。
同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总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
个性、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基础等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组织管理中,需要重视和管理这些因素,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79.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创意方法,可以鼓励团队成员尽可能地提出各种有创意的想法。
其优点在于可以激发创造力,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创意。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可能会出现想法重复、质量不高、无法实现等问题。
80.名义小组法在具体操作时的步骤名义小组法是一种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确定问题、选择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讨论和提出建议、总结和汇报。
81.德尔菲法的操作步骤及缺点德尔菲法是一种通过专家意见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操作步骤包括确定问题、选择专家、发出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结果、再次征求意见、最终达成共识。
2019年4月统考真题答案 00152组织行为学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倡导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的理论是(A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2.目的性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B )A.华生B.托尔曼C.赫尔D.斯金纳3.要使动机强度保持在一个恒定且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是(C )A.保持目标导向行为B.保持目标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循环交替D.增加诱因的有效性4.人们的工作满意感实质上是一种(D )A.情绪B.情感C.规范D.态度5.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D )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D.集体6.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之间存在着(B )A.高度不一致性B.高度一致性C.非线性关系D.不均衡性7.组织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强大的沟通流程是(A )A.下行沟通B.。
上行沟通C.水平沟通D.斜向沟通8.当管理者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需他人帮助进行信息的协调筛选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D )A.链式B.轮式C.环式D.倒Y式9.团队的规模一般都低于(A )A.15人B.20人C.25人D. 30人10.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C )A.管理B.激励C.授权D.沟通11.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观念的是( B )A.传统观念B.人际关系观念C.相互作用观念D.权变观念12.建设性冲突显著的特征是(D )A.关心胜负B.针对人C.阻碍沟通D.关心目标13.当上级的命令和意志与下级职责的关联度较小、与下级的工作规范和是非观念关联度较大时,容易引发(B )A.讨价还价模式的冲突B.官僚模式的冲突C.系统模式的冲突D.结构模式的冲突14.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与科学化的是( A)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权变理论15.组织结构的三要素是指复杂化、正式化和(C )A.分权化B.合作化C.集权化D.系统化16.组织文化因素理论认为,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是(D )A.价值观B.习俗仪式C.文化网络D.企业环境17.组织发展的灵魂和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的(B )A.凝聚功能B.创新功能C.激励功能D.导向功能18.能够维持组织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组织学习是(C )A.经验型学习B.自主型学习C.单环学习D.双环学习19.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C )A.发现、纠错、成长B.学习、创新C.系统思考D.团队学习20.领导方式效果最差的类型是(B )A.高定规高关怀B.高定规低关怀C.高关怀低定规D.低关怀低定规21.路径-目标理论与其他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路径-目标理论立足于(C )A.领导者B.组织结构C.被领导者D.组织目标22.成就需要理论属于(A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综合性激励理论23.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无直接关系的激励是(B )A.内在激励B.外在激励C.自我激励D.社会性激励24.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学者是(A )A.闵斯特伯格B.莱维特C.梅奥D.法约尔25.在心理测验中,用来表明测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C )A.对比度B.相关系数C.信度D.效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组织行为学00152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 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3 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以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主张一切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泰罗是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4 官僚行政管理;以马克思*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为代表,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一种管理理论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5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6 指挥链;又称为命题链,是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利路线,是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7 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8 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利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9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10 位:是指某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位置11 职权;是指由一盯的正式程序所赋予的某个职位的权利,是指导或指挥其他人的权利。
12 职责:是指在组织结构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成某一任务,职能或者接受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13 职位界定;是确定组织中职位类型与数目的活动,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所进行的分析和设计14 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
15 非正式组织:是指依照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建立的组织16 机械式组织;是指设有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程序化,权利高度集中化和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
这样的一种组织有称为官僚行政组织17 有机式组织;是指一种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
18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组合。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7.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统考资料201910
《组织行为学》20190322考试大纲要求:试卷内容以第1 、3 、6 、7 、9 、11、13、14、17章为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不低于60%,第5 、8 、10、15、16、18章为次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约为30% ,其它章节均为一般考核考内容,分值比例不超过10%。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已明确不列为考核内容的不作试卷内容。
在翻看历年考题的过程中,4、5、12、15章没出过大题,分值很少,可以忽略这部分内容。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考试重难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重点)(一)选择题1、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2、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最大量的工作室与组织内外的各种各类人打交道。
4、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兹伯格。
5、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两重性学科、应用性学科。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7、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
8、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10、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教授、富兰克林·斯克伯兹教授进一步提出了“组织科学”的概念。
1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12、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13、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201404)组织:就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立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D019·(通卡)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称为群体动力理论。
2.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认识过程。
3.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是动机。
4.工作满意感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态度。
5.衡量一个群体的有效性,一是看其任务完成好坏,二是看其效能的水平。
6.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这种现象称为社会惰化。
7.在非正式沟通中,信息发出者有选择性地寻找对象传播信息的沟通类型是饶舌型。
8.把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规则称为社会规范。
9.团队工作的主旨是授权与委托。
10.团队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组建期、激荡期和稳固期。
11.破坏性冲突显著的特征是关心胜负。
12.企业营销部门做出了生产部门无法达到的产品质量承诺而导致的冲突属于冲突的讨价还价模式。
13.个体心理过程中的情绪是一种情感过程。
14.衡量一个群体的有效性,还可以从成员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来评价。
15.群体行为的效率高低取决于群体动力的大小。
16.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的意志过程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间接原因。
17.群体互动的结果大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18.在非正式沟通中,信息发出者有选择性地寻找对象传播信息的沟通类型是随机型。
19.把人们对某些行为的看法称为态度。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組織行為學復習資料1.組織管理的成效如何,取決于領導者的領導方式是否得當。
領導者發動下屬討論,共同商議,集思廣益,然后作出決策的領導方式屬于(A )P263A.民主型領導B.集權型領導C.放任型領導D.自由型領導2.一項正確的決策必須在現有的主客觀條件下能夠順利實施,體現的是領導決策原則中的(B )P280A.信息健全原則B.可行性原則C.對比擇優原則D.系統分析原則3. A 是一種以點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個特性為依據,而忽視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對整個事物全面評價,結果產生了錯覺。
A.首因效應 B.知覺防御C.暈輪效應 D.投射4.適合從事公關、銷售、開發,善于管理夕陽企業的人群,其氣質類型為AA.多血質B.膽汁質C.粘液質D.抑郁質5. A 認為個人的個性類型是職業選擇的重要決定因GAGGAGAGGAFFFFAFAF素。
A.海德B.羅斯C.安德魯斯 D.霍蘭德6.作職業選擇是以工作的專業技術和服務內容為基礎,如工程或金融分析。
這種“職業錨”叫(C) P108 A.管理能力職業錨B.創造性職業錨C.技術職業錨D.安全感職業錨7.以下不屬于組織內部的個人事業生涯的變動方向的是D P111A.縱向的變動B.橫向的變動C.向核心的變動D.單向的變動8.通過加入群體,個體能夠減少獨處時的不安全感,這滿足了個體加入一個群體的(B)P121A.地位需要 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 D.權力需要9.在群體發展的階段中,具有群體的目的、結構、領導GAGGAGAGGAFFFFAFAF都不確定,成員各自探索群體可以接受的行為規范的特點的階段是(B )P122A.震蕩階段 B.形成階段C.規范化階段D.動蕩階段10.人的行為反應既符合環境的要求又要滿足本身的需要,這是指人的行為具有A 的特點。
P4A.適應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可控性11.組織行為學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是A P10A.個體B.群體C.組織D.外部環境12.組織行為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著名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性的科學,最先產生于A P12A.美國B.英國C.法國D.中國13.命令型群體都是(B )群體。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绪论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重点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重点第四章 沟通 重点 难点第五章 团队第六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重点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重点第八章 组织文化 重点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第十章 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 难点第十一章 激励 难点 重点题量分值25×1F25 5×2F10 5×3F15 5×6F30 2×10F20本章重难点分析本章目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名解)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包括: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升员工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选择)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选择/简答)(1)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选择/简答)(2)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研究(4)领导行为研究【答案:ABCE】【答案:ABCD】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选择)1.心理学:测量、解释、引导及改变人的行为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心4.人类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5.政治学:研究在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包括冲突的结构、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闵斯特伯格,1912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心理学创始人,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发“人际关系学说”。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莱维特,1958年,《管理心理学》,如何引导、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20世纪60年代起,从各大学的心理学系转入管理学院、系,又吸命名为“组织行为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选择)四个阶段: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封闭的理性模式。
江苏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学习资料
江苏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组织: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映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3、组织行为学有四个层次,①个体②群体③组织④组织的外部环境4、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5、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其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6、工程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7、影响组织中职工个人行为的因素有:如果是多选题就全选P178、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B=F(Pa、b、c...*Em、n、o...)9、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发展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10、组织行为学实际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11、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案例研究法②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调查法⑤实验法12、调查法包括:①面谈法②电话调查法③问卷调查法13、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即知、情、意的过程。
14、感觉是客观失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1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1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2)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3)晕轮效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4)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18、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如:逃避工作、怕负责、以自我为中心等,相应的领导方式不人性化,如:把人当工具,只关心工作不关心人等。
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如:重视人的需要,员工参与管理,鼓励职工等等,相应的领导方式较科学,如人不懒惰,愿意承担责任,自觉和自我管理等等。
20、XY理论都是麦克里格提出的1、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00152
27.情绪差异的三个维度:情绪的种类、情绪的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 28.情绪智力是萨罗威和梅伊尔 1990 年提出的,情绪智力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 我激励、感同身受和社会技能五点表现。
5、古典科学管理的局限理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4) 1)把是封闭的系统,只考虑内部环境,不考虑外部环境。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P36) 1)归纳综合 2)演绎推论 3)检验 7、美国的管理学教授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那六个步骤?(P36) 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 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 3)形成假设 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 6)解释研究结论。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那些?(P37) 1)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法) 2)调查法(访谈法与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 5)心理测试法(人格测试、心理健康测试、倾向性测试) 6)情景模拟法 9、人的假设有那些?(P44-P49) 1)经济人的理论流行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 3)自我实现人假设产生与 20 世纪 50 年代; 4)复杂人假设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10、麦格雷戈 X 和 Y 理论中,X 理论的基本观点有那些?(P44) 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在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4.1911 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自考001521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资料自考资料
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对于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作风、掌握领导艺术;对于改善领导与群众以及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整个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加快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试论述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所应具备的特征.答;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地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如下六个主要特征:(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要使其他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地客观完整版请——:1273114568 索取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结论.(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制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为未来的预见性.2.论述组织行为学的四个步骤研究过程.答: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包括:(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主要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是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属于(A )P263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2.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B )P280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3. C 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P45A.首因效应(先入为主) B.知觉防御(自我保护)C.晕轮效应D.投射(以己度人)4.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5. A 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霍兰德6.作职业选择是以工作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内容为基础,如工程或金融分析。
这种“职业锚”叫(C) P108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7.以下不属于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的是D P111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8.通过加入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时的不安全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B)P121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B )P122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动荡阶段10.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 A 的特点。
P4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可控性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 P10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1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著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A P12A.美国B.英国C.法国D.中国13.命令型群体都是(B )群体。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单选、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单选、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单选、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单选、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单选、简答][单选]组织行为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材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单选、简答](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
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6)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一节人性假设一、经纪人假设1、亚当·斯密是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论❖2、亚当·斯密的贡献: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3、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论企业中的人性》中提出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简答]❖❖❖(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矛盾的,要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4)多数人工作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4、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
[简答]❖❖❖(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二、经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单选、简答] ❖❖❖“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
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观点。
2、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简答、论述]❖❖❖(1)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不应该只局限于计划制订、组织工序、产品检验等,而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另一方面,要将上级的命令和意图精准地向下传达,并监督和贯彻执行。
(5)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参与管理就是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或下级参与到企业政策的有关讨论当中。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单选] ❖2、Y理论的主要观点。
[单选、简答]❖❖❖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2)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3)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5)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6)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3、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
[多选、简答、论述]❖❖❖(1)管理重点的变化。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把管理的重点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到重视工作环境上面。
(2)激励方式的转变。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对于人来说,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是那些内在的激励因素,如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增长自我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3)管理制度的变化。
“自我实现人”假设主张管理权下放,建立参与决策制、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及制订发展计划,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展示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4)管理职能的改变。
以“自我实现人”假设为出发点,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四、复杂人假设1、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多选、简答]❖❖❖美国科学家埃德加·沙因《组织心理学》提出了“复杂人”假设:(1)每个人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
(2)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当中,同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4)一个人能否感到心满意足,是否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模式、同组织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与同事之间的相处状态等。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2、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多选、简答]❖❖❖(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多选、简答] ❖❖❖(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
(4)刺激影响行为。
二、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多选、简答] ❖❖❖(1)托尔曼的理论。
1、目的性的行为主义;2、固有决定因素。
(2)赫尔的理论。
[单选]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多选]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名词解释]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3)斯金纳的理论。
(新华生主义代表人物)三、卢因的观点❖❖❖[单选]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
[单选]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表达是:B=f(P,E)B是个体行为,P是个体的内部驱动力、内部特征,E是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
四、个体行为规律1、[名词解释]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2、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
[多选、简答]❖❖❖(1)目的性(2)自主性(3)社会性(4)连续性(5)持久性(6)可塑性3、个体对于刺激反应的几种情况。
[多选、简答]❖❖❖(1)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
(2)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行为。
(3)不同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
第三节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1、[名词解释]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多选] ❖❖2、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
[多选] ❖3、[名词解释]意志是指个体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意志活动的特点。
[多选、简答] ❖❖❖(1)意志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