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5.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
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挑选和培训人员2气质互补原则.有的气质可以由别的气质特征予以适当的补偿,基本上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叫做气质互补。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施奖励措施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管理人员要起到对上级和下级联络员的作用。
(5)主张“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自我实现人”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关注重点的变化,由关注人的因素转到关注工作环境的因素上来。
(2)激励方式的变化,认为只有内在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的变化,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
(4)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2)自主性(3)连续性(4)可塑性(5)持久性(6)社会性5、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依赖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对哪些不被其所在组织或群体接受的行为、态度和信仰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知识功能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挑战性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8、知觉的特征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1)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组织行为学简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员工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简述群体决策的弊端。
(1)群体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会遏制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者可能因为“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而去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事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学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全面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组织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简述激励的作用。
(1)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
(2)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3)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4)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论情绪在组织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1)选聘员工。
通过心理素质测评解读应聘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识人,帮助组织招聘到有积极情绪的员工。
(2)决策。
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获得灵感或启发,从而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3)创造力。
情绪积极的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创造力也会更强。
(4)激励。
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人们的工作效率,而积极的反馈又加强了积极的情绪,使得工作效率再度提高。
(5)领导力。
高效的领导者依靠情绪手段来帮助自己传达信息。
通过激发情绪并把情绪与一个吸引人的愿景结合起来,领导者就更有可能成功地领导自己的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
(6)谈判。
谈判是一个情绪交互的过程。
一个资深的谈判专家一般会表情严肃,因为这样的情绪表现往往能让谈判者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联系实际谈谈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1)有机式结构的特点是复杂化及正式化程度低,资讯网络通畅,允许较多员工参与决策。
00152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二.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 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 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 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涵义?答:具体地说,对组织的涵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00152 组织行为学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编(高纲号0593)应用30个一、组织基础篇1组织行为学概论2研究方法3未来组织特点二、个体行为篇4个体行为基础5认知与情感6个体态度和价值观7个体需要和激励三、群体行为篇8群体行为心理9团队建设管理10信息沟通11冲突及其管理12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篇13组织结构14组织文化15组织改革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第一节组织的结构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研究方法2第一节研究的设计识记:(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及意义;(3)理论研究及意义;(4)应用研究及意义;(5)研究中的变量;(6)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案例研究设计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1、识记:(1)研究的基本术语(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理论);(2)实验法的概念;(3)观察法的概念及分类;(4)案例研究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5)调查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6)测量法的特点2、领会:(1)实验法的特点与意义;(2)观察法的意义;(3)案例研究法的意义;(4)调查法的特点3、应用:测量法有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运用第四节研究论文的撰写1、领会: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的问题2、应用:如何写作研究论文第三章未来组织特点2第一节员工多元化1、识记:(1)什么是员工多元化;(2)同化的概念;(3)员工多元化的主要维度与次要维度2、领会:(1)员工多元化对管理的影响;(2)如何评价员工多元化3、应用:员工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灵活化1、识记:(1)什么是管理灵活化;(2)灵活化的基础:扁平化和网络化;(3)组织结构的网络化2、领会:(1)灵活化对管理的影响;(2)灵活化的意义;(3)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4)灵活化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5)灵活化对群体行为的积极影响3、应用:灵活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四章个体行为基础第二节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1、识记:(1)社会化的概念;(2)社会教化;(3)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2、领会:(1)社会化的内容;(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第三节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识记:(1)动机的概念;(2)挫折与冲突;(3)兴趣及特点;(4)理想和信念;(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6)气质、特点及类型;(7)性格及特征2、领会:(1)个体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2)动机的功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4)性格的特征第五章认知与情感第一节认知与智力1、识记:(1)认知;(2)感知;(3)注意及其功能;(4)注意的特征;(5)记忆及其过程;(6)记忆的类型;(7)表象及其类型;(8)思维及特点;(9)思维的主要形式;(10)语言的定义和分类;(11)影响语言交往的主要因素;(12)思维的基本过程;(13)智力及表示的方式2、领会:(1)感知的基本特征;(2)记忆对于个体行为的作用;(3)表象的作用;(4)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第二节情感与情商1、识记:(1)情绪与情感;(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3)个体的社会性情感;(4)情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5)自我意识2、领会:(1)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2)个体应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六章个体态度和价值观2第一节态度及其转变1、识记:(1)态度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态度的转变;(3)服从、同化、内化2、领会:(1)态度的特征;(2)行为对态度影响的三种理论解释;(3)态度的功能;(4)态度转变的五个层次;(5)影响个体态度形成的因素;(6)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因素3、应用:态度形成与转变的一般过程分析第二节价值观及其重要性1、识记:价值观2、领会:(1)奥尔波特对价值观的分类;(2)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3)斯蒂芬?P?罗宾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第三节工作满意度1、识记:(1)工作满意度;(2)个体的公平感2、领会: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3、应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第七章个体需要和激励4第一节需要及其产生1、识记:(1)需要;(2)动机;(3)形成需要的条件;(4)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5)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2、领会: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第二节激励的主要理论1、识记:(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2)麦克里兰的需要层次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4)正强化与负强化;(5)影响归因的因素;(6)目标管理2、领会:(1)如何理解激励的概念;(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评价;(3)麦克里兰提出的增强个体成就需要的四点建议;(4)改变不公平状态的六种方式;(5)公平理论关于与不公平报酬有关的四种观点;(6)波特——劳勒的激励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7)挫折理论的主要内容;(8)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3、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制定激励计划的步骤第四节员工挫折及其处理1、识记:(1)挫折;(2)挫折容忍力;(3)精神宣泄法;(4)心理咨询法2、领会:(1)挫折的意义;(2)影响人的挫折容忍力的因素3、应用:(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以及产生挫折感以后员工的表现;(2)员工挫折心理矫正的方法第八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4第一节群体动力论1、识记:(1)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职能群体与任务群体;(4)工作群体与休闲群体;(5)非正式群体的种类;(6)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7)群体凝聚力;(8)群体领导者影响群体心理的方式;(9)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合群因素2、领会:(1)群体的特征;(2)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3)群体的发展步骤;(4)形式非正式群体的基础;(5)群体心理的特点;(6)群体规范的作用3、应用:(1)非正式群体的作用;(2)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第二节人际关系及心理活动1、识记:(1)喜欢及影响因素;(2)利他行为;(3)爱他性利他与补偿性利他;(4)攻击及特征;(5)攻击产生的基础2、领会:(1)利他的特征;(2)紧急利他的特征;(3)利他的基础;(4)影响利他的因素;(5)如何减少员工的攻击第三节群体中的基本行为规律1、识记:(1)凝聚力;(2)士气;(3)从众行为及形式2、领会:(1)产生从众行为的群体原因;(2)产生从众行为的个体原因;(3)从众的意义3、应用:(1)影响凝聚力的因素;(2)如何提高员工士气第九章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4第一节团队与群体的异同1、识记:(1)团队;(2)群体;(3)团队形成的五个时期2、领会:(1)团队的特点;(2)团队建设的意义3、应用: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第二节塑造高绩效团队1、识记:(1)高绩效团队;(2)高绩效团队的主要角色2、领会:(1)高绩效团队的作用;(2)高绩效团队的特点;(3)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第三节团队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1、识记:(1)团队管理中的冲突问题的种类;(2)流言蜚语;(3)团队成员建立信任的五个方面2、领会:解决团队缺乏生气问题的主要方法3、应用: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冲突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第十章信息沟通3第一节信息沟通的基本概念1、识记:(1)信息沟通;(2)信息沟通过程的六个环节;(3)影响信息沟通过程的因素;(4)信息沟通的类型;(5)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2、领会:(1)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下行沟通的作用第二节信息沟通网络1、识记:(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网络;(3)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4)网络化;(5)电子化信息沟通;2、领会:(1)非正式沟通的基本特征;(2)网络化的作用;3、应用:(1)如何运用非正式沟通;(2)电子化信息沟通的作用第三节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识记:(1)管理层的沟通;(2)管理中的沟通问题2、领会:管理层沟通的重要性3、应用:如何改进管理中的沟通第十一章冲突及其管理4 第一节冲突及其种类1、识记:(1)冲突;(2)竞争;(3)冲突的层次;(4)冲突的类型;2、领会:(1)冲突的特点;(2)冲突与竞争的关系。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用公式表达为B=f(P·E),其中B指的是(B)A、个体的内部驱动力B、个体行为C、群体环境D、目标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C)A、记忆过程B、思维过程C、意志过程D、学习过程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和(A)A、行为意向成分B、思维成分C、意志成分D、记忆成分4、心理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分为目标行为和(C)A、动机行为B、需要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D、个性行为5、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常从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全部整体印象,这种现象称为(B)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6、为了寻求友谊、感情,得到社交上的满足,群体成员以亲密的感情为基础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B)A、利益型群体B、情感型群体C、爱好型群体D、信仰型群体7、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D)A、角色认同B、角色直觉C、群体规范D、心理契约8、处于不同层级且没有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是(D)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水平沟通D、斜向沟通9、当组织规模很大并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D)A、倒Y式B、轮式C、环式D、链式10、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组建期、激荡期和(C)A、信任期B、磨合期C、规范期D、衰亡期11、被称为“团队之魂”的是(A)A、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B、充分的授权C、平等的交流D、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12、托马斯的冲突管理二维模式中的二维是:合作性与(D)A、关心员工B、关心工作C、相互依赖性D、坚持己见性13、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理念的是(B)A、传统观念B、人际关系观念C、组织发展观念D、相互作用观念14、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A)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15、在运用合法权威的同时,实行经济和物质奖励的组织属于(A)A、功利性组织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D、混合性组织16、组织文化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D)A、组织环境B、组织领导者C、组织制度规范D、组织文化创新17、在组织文化创建程序中,既是解决文化问题阶段,也是确定新文化阶段的是(C)A、调查分析阶段B、论证实验阶段C、传播执行阶段D、评估调整阶段18、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能够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体现的是(C)A、设计师角色B、协调者角色C、仆人角色D、教师角色19、组织全面分析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根据抓住机会、避开威胁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学习类型是(D)A、适应型学习B、经验型学习C、自主型学习D、预见型学习20、领导者能够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矛盾,这体现的是领导的(B)A、指挥作用B、协调作用C、激励作用D、控制作用21、在传统领导权力观看来,有效领导的关键因素,也是唯一因素是(C)A、领导者的素质B、领导方式C、领导者的职权D、被领导者的能力22、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属于(B)A、内激励B、外激励C、正激励D、负激励23、在公平理论中,奖酬和满足需要之间存在的中间变量是(A)A、报酬的公平性B、报酬的数量C、报酬的类型D、报酬的频率24、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B)A、梅奥B、马克斯·韦伯C、亨利·法约尔D、泰勒25、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科学的著作是(A)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C、《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D、《经理人员的职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速记宝典
组织行为学(00152适用全国)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
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考点2:简述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答:(1)人是社会人;(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4)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考点3:简述复杂人假设。
答:“复杂人”假设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来的。
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考点4:简述归因的内涵及归因理论。
答:归因是指人们利用相关信息资源,对自己或他人的举止进行分析、判断并推论其原理的过程。
1、海德的恒常原则归因理论海德是归因研究的创始人。
他认为,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认为该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情境因素导致的,称为外部归因;另一种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为个人自身的因素,称为内部归因。
2、凯利的三要素理论:当我们观察个体的行为时,总会试图判断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
这种判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三个要素决定:特殊性、共同性及一贯性。
3、罗特的控制源理论罗特认为,人们对于积极或消极事件原因的预料是不同的。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2022.08)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2022.08)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08)1.[单选题] 工作满意感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
A.社会知觉B.动机水平C.情绪状态D.态度2.[单选题]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其理论基础是()。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3.[单选题] 人对工作满意感实质上是一种()。
A.需要B.动机C.态度D.情绪4.[单选题] 使人们对主观刺激的知觉更迅速、更具方向性的效应是()。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心理定势5.[单选题] 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A.心理契约B.角色直觉C.角色认同D.群体规范6.[单选题] 一般来说,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
A.规范B.压力C.制度D.文化7.[单选题] 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称为()。
A.协同效应B.社会促进效应C.惰性效应D.晕轮效应8.[单选题] “头脑风暴法”成员的构成是()。
A.3-5人B.6-12人C.13-16人D.17-20人9.[单选题] 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A.链式B.轮式C.Y式D.环式10.[单选题] 在非正式沟通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沟通网络是()。
A.单串型B.饶舌型C.集合型D.随机型11.[单选题] 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和()。
A.稳固期B.规范期C.成熟期D.衰退期12.[单选题] 衡量群体中人际关系发展水平标志的要素是()。
A.情绪认同B.共生效应C.心理相容D.参与心理13.[单选题] 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称之为()。
A.目标冲突B.认知冲突C.情感冲突D.程序冲突14.[单选题] 管理者应当使组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这种观点属于()。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绪论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重点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重点第四章 沟通 重点 难点第五章 团队第六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重点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重点第八章 组织文化 重点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第十章 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 难点第十一章 激励 难点 重点题量分值25×1F25 5×2F10 5×3F15 5×6F30 2×10F20本章重难点分析本章目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名解)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包括: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升员工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选择)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选择/简答)(1)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选择/简答)(2)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研究(4)领导行为研究【答案:ABCE】【答案:ABCD】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选择)1.心理学:测量、解释、引导及改变人的行为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心4.人类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5.政治学:研究在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包括冲突的结构、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闵斯特伯格,1912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心理学创始人,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发“人际关系学说”。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莱维特,1958年,《管理心理学》,如何引导、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20世纪60年代起,从各大学的心理学系转入管理学院、系,又吸命名为“组织行为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选择)四个阶段: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封闭的理性模式。
自考001521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资料自考资料
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对于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作风、掌握领导艺术;对于改善领导与群众以及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整个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加快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试论述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所应具备的特征.答;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地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如下六个主要特征:(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要使其他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地客观完整版请——:1273114568 索取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结论.(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制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为未来的预见性.2.论述组织行为学的四个步骤研究过程.答: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包括:(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组织行为
课程代码-00152
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 型组织
概论 CONTENT
第一节 组织学习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
第一节 组织学习
一、组织学习的概念
(一)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 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 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概述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共同愿景
创造性个体
不断学习
扁平结构
自主管理
无边界行为
家庭事业平衡
新角色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一)自我超越 (二)心智模式 (三)共同愿景 (四)团体学习 (五)系统思考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
三、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学习型团队的建立 1. 授权 2. 把任务作为核心 3. 营造平等、信任、注重交流、和谐的团队气氛 4. 实现成员与其角色的和谐一致
三、组织学习的类型
(一)经验型学习
(二)适应型学习
1、单环学习:通过一般的学习,寻求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2、双环学习: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仅寻找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要检查工作系统、制度及规范本身是否合理,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三)自主型学习
(四)预见型学习
(五)行动型学习
第一节 组织学习
四、组织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二)信息交流 (三)知识的习得、整合、转换和增值 1、知识的习得、整合过程三要素:启发、重复和回顾 2、知识的转换和增值涉及的要素有应用、强化和反馈、反思 (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 种有机的、高度柔性、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1、学习型组织方法:发现、纠错、成长 2、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组织思维能力 3、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4、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5、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00152
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00152第一篇: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00152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目录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5.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和性质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9.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10.X理论11.Y理论12.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13.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14.卢因的群体动力论15.认识过程16.情感过程17.意志活动的特点18.意志的表现19.个性心理的含义2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1.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22.意志活动的特点23.意志的表现24.个性心理的构成25.亚当·斯密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6.梅奥“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27.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28.“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29.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30.需要与动机的概念31.需要的特点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3.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34.价值观的含义35.价值观的作用36.态度的概念37.态度的构成38.态度的功能39.态度对行为的影响40.工作满意度概述41.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42.知觉的内涵与特征;43.知觉的分类44.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45.知觉过程46.知觉的影响因素47.知觉偏差48.归因理论、“晕轮效应”、“刻板效应”49.个性的概念50.个性的特征51.气质定义52.气质类型53.能力的概念54.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55.能力的类型56.性格的定义57.性格的类型58.性格的培养需要注重什么59.情绪的概念60.情绪的特征61.情绪的的维度分类62.工作中的情绪管理63.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64.组织承诺65.组织承诺的三因素66.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67.组织行为的特点6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69.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70.群体的概念71.群体的类型72.群体的作用73.群体发展阶段74.群体外部环境75.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76.群体凝聚力77.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78.群体决策方法79.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80.名义小组法在具体操作时的步骤81.德尔菲法的操作步骤及缺点82.电子会议法的操作步骤是83.群体决策的优缺点84.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85.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86.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和作用87.群体规范的作用88.从众行为89.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有90.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表面和内心的2个维度)91.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92.如何提升群体凝聚力93.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第四章沟通94.沟通的含义95.沟通的功能96.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沟通可分为97.正式沟通按沟通网络分类98.沟通过程99.正式沟通优缺点100.非正式沟通的特点101.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102.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沟通可分为103.单向沟通104.双向沟通105.按信息沟通媒介分类106.有效沟通的含义及特征107.沟通障碍108.有效沟通的技能109.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及改进110.跨文化的原则111.跨文化的策略112.跨文化沟通的技能113.网络对沟通的影响114.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115.跨文化沟通第五章团队116.团队的概念117.团队的特征118.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119.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120.虚拟团队及其特征121.虚拟团队的作用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122.冲突的定义123.冲突的不同观念124.冲突性的特征125.冲突的类型126.冲突产生的根源127.冲突的过程128.冲突管理的原则129.冲突管理的策略130.群体间冲突的预防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131.组织的含义132.传统的组织概念133.现代的组织概念134.组织的分类135.组织的功用136.古典组织理论分析137.近代组织理论分析——霍桑实验138.现代组织理论分析——巴纳德139.组织理论的发展140.构成组织结构的三要素141.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142.组织结构类型143.机械式结构及其缺点144.有机式结构及其特点145.组织变革146.组织变革的原因147.华尔顿认为成员的期望与组织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六点差异148.雪恩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循环”的方式149.组织变革的变量150.组织变革方式151.组织变革过程的观点152.组织变革的阻力153.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154.什么是压力155.压力的症状156.减少压力的管理对策第八章组织文化157.组织文化的概念158.组织文化的特征159.组织文化的功能160.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理论161.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因素理论162.把文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63.帕斯卡和阿索斯的7S管理框架164.彼得斯和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165.组织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166.组织文化创建的原则167.组织文化创建的具体程序168.创建组织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69.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70.组织文化创新171.组织文化的发展趋势172.甄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和社会化对组织文化维系的作用第九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173.组织学习的定义174.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175.组织学习的作用176.组织学习的类型177.组织学习过程178.学习型组织的概念179.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80.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81.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82.影响组织成员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第十章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184.领导的含义及特点185.领导的特点186.领导的作用187.领导权力的来源188.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189.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90.现代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必要的心理素质191.费德勒权变模型主要内容192.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情境因素:193.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194.路径-目标理论的四种领导方式19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四种领导方式30196.领导艺术的概念197.领导艺术的特征198.把握领导艺术的原则199.领导的用人艺术200.领导的时间艺术201.领导的授权艺术202.授权的必要性203.授权艺术的要点204.领导的决策艺术第十一章激励205.激励的概念206.激励三要素207.激励的作用208.激励的影响因素209.内容型激励理论2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2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21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ERG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1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14.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215.期望理论216.公平理论217.强化理论218.强化理论的四种强化类型219.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20.强化方式221.管理者实施强化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22.归因理论223.归因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224.一般人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做四种归因225.激励的类型226.激励的原则227.激励的方法。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二、观察法的优点1.简便易行;2.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3.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三、观察法的缺点1.花费的时间多;2.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3.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监视或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四、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五.访谈法的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六.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七.问卷法的缺点1.设计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会影响工作效率;3.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八、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态度景?响认知和判断;(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
九.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影响工作效率;(3)容易传播谣言;(4)会产生破坏作用。
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即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和授权型领导方式;(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下属成熟度有四个阶段: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和成熟;(3)该理论指出,领导者要依据下属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这样才能取得成功;(4)下属不成熟,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下属初步成熟,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下属比较成熟,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下属成熟度高,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2组织行为学1-1.[识记]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4)学科性质:跨学科性、系统性(用系统分析方法)、权变性(依具体情况而定)、实用性、科学性。
1-2.[领会]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2)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研究(4)领导行为研究1-3.[领会]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1)心理学(2)社会学(3)社会心理学(4)人类学(5)政治学1-4.[识记]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六个研究步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包括: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三个基本步骤。
美国的管理学教授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1-5.[领会]简述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的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1)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筹,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3)个案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自考 00152-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一、沟通概述 (三)沟通过程
发讯者
编码
反馈
噪
声
背景
收讯者
译码
通 道
信息1 信息2
传递
噪
信息
声
Hale Waihona Puke 接收通 道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1、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的含义
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正式的管理渠道进行信息的交流。
(2)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正式沟通的优势在于其有较强的约束力并且容易保密;缺点是因为其对组织系统层层传递的依赖,不 但传递速度比较慢,而且也不够灵活。
(3)正式沟通的分类
按照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水平沟通和斜向沟通等。 按照沟通网络可以分为链式沟通网络、轮式沟通网络、环式沟通网络、全通道式沟通网络、Y式沟通网 络、倒Y式沟通网络。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2、非正式沟通 (1)非正式沟通的含义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含义 有效沟通是指沟通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效率。 (二)有效沟通的特征 1. 信息的准确性 2. 信息的完整性 3. 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三)有效沟通的技能 1. 改善沟通环境 2. 有效反馈 3. 有效授权 4. 有效训导 5. 完善沟通网络
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2)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
① 单串型 ② 饶舌型 ③ 集合型 ④ 随机型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2、非正式沟通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152组织行为学1-1.[识记]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4)学科性质:跨学科性、系统性(用系统分析方法)、权变性(依具体情况而定)、实用性、科学性。
1-2.[领会]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2)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研究(4)领导行为研究1-3.[领会]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1)心理学(2)社会学(3)社会心理学(4)人类学(5)政治学1-4.[识记]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六个研究步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包括: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三个基本步骤。
美国的管理学教授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1-5.[领会]简述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的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1)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筹,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3)个案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1-6.[领会]简述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和情景模拟法的内容?(1)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
(2)心理测验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测验有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倾向性测验等。
(3)情景模拟法是指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第二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2-1.[领会]简述人性假设的四种基本观点?(1)“经济人“假设(“唯利人“或“实利人“)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泰勒制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2)“社会人“假设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
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人是“社会人“,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动人“)这种人性假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克里斯·阿吉里斯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提出来的。
(4)“复杂人“假设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于1965年出版了《组织心理学》,对人性进行了相应的归类,提出了“复杂人“假设。
2-2.[识记]简述X理论与Y理论的主要观点?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
其中X理论属于“经济人“假设,Y理论属于“自我实现人“假设。
一、X理论的主要观点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4、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二、Y理论的主要观点1、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工作可能是一种程度上的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惩罚,这要取决于控制条件。
2、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3、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5、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6、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2-3.[简单应用]简述对于四种人性假设的管理?一、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较少考虑人的情感。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工人的主要任务在于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对工人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二、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1、管理人员不应该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5、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参与管理就是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或下级参与到企业政策的有关讨论当中。
三、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1、管理重点为重视工作环境。
它主张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特长。
2、激励方式上,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是那些内在的激励因素,如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增长自我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3、管理制度上,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建立参与和决策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及制订发展计划。
4、管理职能上,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员工充分发挥才能创造条件,减少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四、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当任务不明确、工作秩序混乱时,采用严格的领导方式;若任务明确有序,可采用民主的、授权的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2-4.[识记]简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于1913年出版了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到1928年他的观点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行为主义思想体系。
(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4)刺激影响行为2-5.[简单应用]简述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新华生主义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是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了中间变量(O,即个体)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影响较大新华生主义的有:一、托尔曼的整体行为主义1、目的性的行为主义——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的中间因素(如认识、期望、目的等),即为“主观主义的东西“的中间变量。
2、固有决定因素——某些“内含的“目的(如认知)是任何行为所固有的,这些变量是客观存在的,起着决定行为的作用,是导致某种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托尔曼称之为“固有的决定因素“。
二、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
内驱力主要有:1、原始性内驱力——产生于机体组织的需要状态,与生存有密切联系,如饥饿、口渴、空气、体温调节、睡眠。
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赫尔的“刺激-反应“公式中演绎出的冲动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因素。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其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反之,就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2、斯金纳主张不要中间变量,反对内因论,认为强化行为、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
2-6.[综合应用]简述卢因的群体动力论?群体动力是群体中个体行为方向和结果的重要制约性因素。
分析个体在群体情景下的行为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有助于对群体成员的工作动机进行有效的识别、激发和调适,实现个体行为与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1)卢因的群体动力论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是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情景力场,即情景因素的相互作用。
(2)群体动力的内涵“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的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施及关系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力。
如果把群体看成是一个开放的资源转化系统,群体动力主要体现在群体作业关系协调和资源转化的过程之中。
(3)理论启发群体动力理论启发人们要学会从内因的角度去考察、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
2-7.[领会]对个体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时,应把握哪几点内容?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其与一般动物的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本能的体现。
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自主性、社会性、连续性、持久性、可塑性。
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三点:(1)分析个体行为时,应该同时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因为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析个人因素时,应该同时考虑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因为两者的关系相互交叉、错综复杂。
(3)分析内在动机时,应该同时考虑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因为产生的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8.[识记]简述人的行为模式?一、S-R模式S:代表某种刺激(环境、条件),-:代表神经系统的作用,R:代表反应、行为。
这种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产生的。
但是,这种模式排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很难明确说明人的行为的本质和全过程。
二、S-O-R模式在刺激(S)与行为/反应(R)之间,应考虑个体(O)的内在条件、主观能动性。
由于个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心理状态、身体状况等不同,其行为也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即刺激和反应之间会有各种不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