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有疑与无疑

合集下载

小古文《读书需有疑》

小古文《读书需有疑》

小古文《读书需有疑》
《读书需有疑》是一篇小古文,它强调了在学习读书过程中应该保持质疑精神。

以下是对这篇小古文的赏析:
这篇小古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读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文章提醒我们,在学习读书时,不能盲目地接受所读之书的内容,而应该保持思辨和质疑的精神。

作者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章中用了“疑问宜深”、“自己多思虑”等表达方式,强调了读书时要勇于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寻找答案。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人们容易陷入迷信书本的陷阱。

他们可能因为文句华丽或者著名作者的名声就盲目地相信书中所写的一切,而不去对其进行批判性地思考。

因此,作者呼吁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过分崇拜书籍,而是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对所读书籍进行筛选和评估。

总体而言,《读书需有疑》这篇小古文在简短的文字中传达了重要的思想。

它教导我们在学习读书时不能盲从,要保持质疑的态
度,勇于独立思考。

这种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名言

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名言

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名言质疑精神是读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推动我们深入理解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名言:1. “怀疑是智慧的开始。

” ——笛卡尔2. “不怀疑的读书,就像不思考的生活。

” ——罗曼·罗兰3. “知识始于怀疑,终于理解。

” ——亚里士多德4.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 ——孔子5. “质疑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步。

” ——爱因斯坦6. “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

” ——乔治·伯纳德·肖7. “真正的学习不在于积累知识,而在于学会质疑。

” ——约翰·杜威8.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但只有质疑的钥匙才能打开它的大门。

” ——托马斯·卡莱尔9. “智者的质疑,是知识之光的源泉。

” ——约翰·洛克10. “读书不是为了知道别人怎么想,而是为了学会自己怎么想。

” ——弗朗西斯·培根11. “质疑是科学的灵魂。

” ——理查德·费曼12. “不质疑的接受,等于没有理解。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13. “质疑是理智的本能,是进步的动力。

” ——卡尔·马克思14. “读书时,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发现。

” ——亨利·大卫·梭罗15. “质疑不是对知识的否定,而是对知识更深层次的追求。

” ——伯特兰·罗素这些名言鼓励我们在阅读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提出问题,不断探索知识的边界。

质疑精神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所读内容,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

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篇一:读书的名人名言70 句1、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2、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3、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5、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

6、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7、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8、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

9、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10、抓住自己ZUI 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11、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1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13、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7、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1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1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0、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2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22、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2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5、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

26、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27、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28、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29、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3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31、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3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原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话的作者是朱熹。

意思是: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

这里,朱熹以病疑喻读书之疑,说明读书要有长进须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有疑者,却要无疑”。

朱熹的见解还可从心理学研究上找到依据,那就是: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

“无疑者须教有疑”,是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

读书须有疑小古文节奏划分

读书须有疑小古文节奏划分

读书须有疑小古文节奏划分
读书须有疑,文言文停顿两种划分:
1、读书,须有疑。

这里说了,读书必须要有疑问。

读书有疑问,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因此这种停顿划分,比较适合大家的理解。

2、读,书须有疑。

《读书须有疑》这本古文就讲了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要有疑问。

很多时候阅读,发现书中有疑问,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

因为你不可能把每本书的内容都理解的非常透彻,抱着疑问的心态取读一本书,可能于自身的受益匪浅。

所以说,读是一种方式,是说书当中是有疑问的存在的。

《读书须有疑》
作者: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
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要学会有疑的名言警句

读书要学会有疑的名言警句

读书要学会有疑的名言警句有关读书要学会有疑的名言警句有:
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陆九渊《语录下》
翻译:学习最怕没有疑问,有疑问学习就能有进步。

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仲虺之诰》
翻译::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

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翻译: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代·韩愈《师说》
翻译: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
5、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翻译: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读书须有疑给我的启发

读书须有疑给我的启发

读书须有疑给我的启发
读书须有疑这篇文章启发我们:
1. 读书时要有疑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读书是一个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我们需要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2. 疑问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读的内容。

当我们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我们会更加专注于阅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所读的内容。

3. 疑问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我们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我们会想要寻找答案,这会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4. 疑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所读的内容。

当我们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我们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会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所读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思想。

总之,读书须有疑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

通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尽的意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尽的意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意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的意思:学习这件事情忧患的是没有疑问,学习中只有疑问才会不断的进步。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出自宋代陆九渊的《语录下》。

《语录下》是一个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

我认为,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与他们一起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进步。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当有疑问的时候,说明你有不懂的地方,说明你的知识有缺陷,说明你有解决疑问的要求,有不断学习的欲望。

通过咨询和学习,问题解决了,学习必然提高,知识必然继续提高。

如果没有疑问,又从来不想提问,说明学习处于停滞状态,所以不会有进步。

这是学者的敌人。

供学者谨记“怀疑导致进步”。

《语录下》的原文内容举例如下:1、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译文:还不是很明白的,暂时先放开一下;事关切身利益的,就要急切去考虑.2、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译文:君子的本质正在于道义,遵从道义别人就尊重,丧失道义别人就轻视,因为讲道义而光荣,背信弃义而耻辱。

3、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译文:一株一株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地量,到一丈就一定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捷又少差错。

4、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逆益进。

译文:有道德的人,即使身处困境,其品德反而会更加高尚,应对逆境和挫折的意志会更加坚强。

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译文: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7、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

译文:遇事应看有没有道理,而不应看办事的人是谁。

8、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译文:千万不可自甘落后,不求上进,自己不正直。

9、学者须是有志读书,只理会文义,便是无志。

译文:为学的人应当是有志向的,读书只求了解文义,这便是无知地表现。

为学患无疑的完整的诗

为学患无疑的完整的诗

为学患无疑的完整的诗
原文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
是做学问最害怕的是没有疑问,有疑问才能有进步的空间。

有小的疑问就
会有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老夫子之言。

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读书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就是常说的“学贵有疑”.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学以致用”、“学以解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

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
响极大。

二年级下小古文六篇

二年级下小古文六篇

二年级下小古文六篇1.《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jiào)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4.《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5.《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⑾。

6.《拔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芒( máng)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予助苗长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苗则槁(g ǎo)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ǎ)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读书贵有疑的阅读材料

读书贵有疑的阅读材料

读书贵有疑的阅读材料读书贵有疑的阅读材料读书贵有疑。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①疑能打破迷信。

②盲目地迷信书本,这是读书的一忌。

③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④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见疑。

⑤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

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提出了疑问。

⑦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疑能增进兴趣。

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句话颇为深刻。

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

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追求。

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

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

否则,当疑时不疑,不当疑时又乱疑,那就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识和长进,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绝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读书贵有疑的阅读题目 1.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从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请你把每个方面的论述归纳为一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须有疑用四个字写出读书四个阶段的情境

读书须有疑用四个字写出读书四个阶段的情境

读书须有疑用四个字写出读书四个阶段的情境朱熹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这说的是读书治学的四个阶段:未知有疑、渐渐有疑、节节是疑、全无所疑。

这话极有见地,可谓是道出了读书治学的基本规律。

余年少时读《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懂“蒹葭”为何物,求教于老师,老师说“蒹葭”就是秋天的芦苇。

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就轻易地相信了,于是乎想当然地以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说的是秋天来了,芦苇花开,苍茫一片,就像清晨的露水凝结成的白霜一样。

高中时,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缩印本《辞海》,有事没事经常翻阅。

偶然想起“蒹葭”一词,翻出来一看:“蒹”是没有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

这个解释一下子让我愣住了。

如果“蒹葭”指的是初生的、尚未抽穗、更不可能开花的芦苇,那么,“蒹葭苍苍”就绝对不是芦苇花开、苍茫一片的意思了,而且,这首诗写得就不应该是秋天了。

于是,疑问来了:“蒹葭苍苍”究竟是什么意思?与“白露为霜”又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大学,读的书多了,才发现对这首诗的误解古已有之。

居然有无数的专家学者众口一词,都说“蒹葭”、“白露”两句,景物起兴,描写的就是秋天无疑。

如朱熹注解《蒹葭》,就说:“言秋水方盛之时”。

就连著名的古典文学家余冠英先生对《蒹葭》也是这样解释的:“那是一个秋天的早上,芦苇上的露水还不曾干。

”读书存疑,存疑读书,不信书,不唯书,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方是活读书、会读书,也才是真读书。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静心读书的人已然越来越少了,剩下不多的几个,多半又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想想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再想想他对“蒹葭”的误解,不是很值得我辈警醒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假如是因为读书少,所以信仰狭隘、盲目,所以信仰狂热、坚定,那就去读书,先对这信仰发生怀疑,进而在下一步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的真信仰!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27:55
朱熹不愧是理学家,能说出这么绕的哲理:“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大部分还不是吃瓜群众——读书少,所以疑问多;读书少,所以即使有信仰也可能是狭隘、盲目的——至少没经过“验算”!
那么,“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是什么意思呢?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24:53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的意思是:
第一,假如是因为读书少,所以知识上没有疑惑,那就去读书,先产生疑惑,并在进一步的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19:49
“读书无疑者”,固然可能是鸿儒、饱学之士,因为博览群书,知识上的疑惑一一获得解答,自然“无疑”;
也因为信仰坚定,而且这信仰经过全面、深刻阅读的审查、验证,故而也“无疑”。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22:11
但是,世上的鸿儒、饱学之士能有几个呢?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12:32
“有疑者却要无疑”,“疑”什么呢?
我猜有两个:一个是知识上的疑惑需要解答,二是人生的疑虑需要明确、坚定!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14:47
这样看,读书对于“有疑者”应该有两个作用:
一是解答知识方面的疑惑,从“不知”到“有知”;
二是明确人生的疑惑、坚定信仰的动摇。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15:51
现在,有了软柿子捏在手里,回头再看“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人是“读书无疑者”呢?
【活跃】阿弥陀佛,摸摸头。(1258822596) 21:18:40
一切融汇贯通、没有疑惑的读书人吧。
33 读书的有疑与无疑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07:29
1237、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群主】张老师(924559871) 21:10:48
吃柿子先捡软的捏。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我们先解释“有疑者却要无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