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改革利弊条件剖析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家的成功经验中,我们总结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完善的微观基础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既面临一些不利条件同时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
先看有利面:一是市场经济作为目标模式已经确立,利率作为经济杠杆为公众所认同;二是收入流程朝着有利于储蓄与投资社会分工发展;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成为既定目标;四是经济金融化趋势正在改善;五是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间接调控工具相继出台;六是居民对利率升降开始具有理性的心理预期;七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多样化处于发展和完善态势;八是企业多种筹资方式正在形成;九是资本要素分配朝其应有的地位发展;十是政府职能转变被列入经济改革的范畴等。
不利的方面:一是短期内资金求大于供、短缺现象不能有实质性改观;二是历史包袱过重,消化财力十分有限;三是既得利益集团可能造成昂贵的改革成本;四是市场法规有待健全,特别是司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五是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且缺少快速发展的财力等。
针对不利因素,我们应从企业、居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和金融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程,提升国有经济对利率的弹性;改革消费支出体制,使其市场化,成为利率市场化的个体微观基础;加快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保持金融机构发展平衡;减少行政干预,放松利率管制,理顺各种利率关系,建立起以市场化为基础的见解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经济货币化程度,扩大利率覆盖面,促进金融深化提升金融资产结构高度;建立富有弹性的有效汇率机制,使汇率真实有效地反映货币对外价格,使开放的外部经济影响及时反映到利率上。
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利差收入减小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管制逐步放开。
商业银行获取自主定价权后,金融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然后,储蓄存款的大幅度减少却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流动性不足风险以及利率频繁波动的风险。
总体上说,利率之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根本,而利率变动规律的不可把控,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的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二:利率风险增大当银行利率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裤旅而变动时,利率波动频繁,其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承受利率风险更大,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与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损失的风险。
首先是利率结构风险。
不一致的存贷款利率波动会造成利率结构风险。
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结构风险,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当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与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时,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会与这种长短期波动不一致产生不协调会减少净利息收入;第二,樱咐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时,由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会缩小,这也会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
利率市场化名词解释
利率市场化名词解释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通过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实现国内利率的稳定、可控、有序发展,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信贷行为,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的一种金融政策。
它是一种以市场决定利率、以利率协调资源配置的金融体制设计。
它是一种以市场决定利率、以利率协调资源配置的金融体制设计。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利率的价格调节功能,提升总体金融稳定性,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形成,保证市场定价的真实性,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分配,提高全部金融服务的质量。
受国家金融政策影响,市场对利率的反应可能潜在地带有一定的盲点,而且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金融危机等,这都会影响利率市场的内在调节能力,使得价格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动荡和风险。
另外,利率市场化实施后,大量的利率产品及其它协议性金融业务产生,而这些金融产品的定价都将受到利率最优化的变化,从而影响金融投融资的可能性,以及企业的资源配置等。
因此,在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国家金融政策的多样性,做好妥善的风险管控和市场监管,避免利率市场化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发挥利率市场化政策的积极作用。
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既要注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性,又能充分考虑利率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利率市场化政策体系,进一步放开利率市场,探索以金融投融资市场为主体,以利率市场为辐射,结合宏观政策、监管政策和金融产品政策等手段,实现资源有效、充分利用和提高效率,全面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政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扩大视野,开辟新的应用空间,全面提升金融行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在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上做出更加深刻的贡献。
利率市场化含义
利率市场化含义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有时也被称作利率自由化。
它是指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主观制定,而是变为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发确定的过程。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精髓并不是改变利率,而是改变利率的确定过程。
利率市场中的市场化是指,整个经济的利率高低水平、利率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将由原来的由中央银行主观确定,调整为由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自发调节。
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中资金的配置状况。
利率市场化的举措风险缺陷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主要依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将会发生扭曲。
但金融危机表明,国外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捉襟见肘,有些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均衡系统,更像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对计算机行业的研究中发现了收益递减规律经济系统会存在远离平衡的状态)。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
小银行难以招架,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
这也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递减规律,使得大银行日益强大,小银行纷纷破产。
金融危机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调查的44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
如东南亚、拉美地区、日本等。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扩大了银行的投资渠道和领域,为追逐高利润,银行的冒险性和投机性增强,纷纷将资金投向高风险资产,自由资本占总资产比率不断下降。
尤其是泡沫经济时期,银行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破灭后,股市、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坏账大幅上升。
银行考试重点——利率市场化
银行考试重点——利率市场化一、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则利率会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发生变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1、积极的影响l 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后,会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l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护,金融机构会在追求利润的目标下上浮贷款利率,为银行获取更多的利润。
同时,为了追求自身的风险与收益的管理,会严格贷款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打好了基础l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会上涨存款利率以期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提高了资金的利率效率。
并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利率水平,达到双赢的目的。
l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对银行业的竞争是一种冲击,加大了银行间的竞争,为了维护存款人的利益,会加速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来维护整个市场的稳定。
l 利率市场化后,将不再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设立上限,这样有利于统一各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l 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的资产定价更为透明,商业银行会加速由传统银行转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经营模型,促进银行的发展升级。
2、消极的影响l 利率市场化以后,并不意味着所有金融贷款利率都会升高,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
l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加,无论是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或下降,各种市场经济变化,甚或是银行客户变更还贷或取款时间等,都可能会对利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真题:B.下列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利率市场化含义
利率市场化含义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利率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再以行政手段来干预利率的确定,而是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高低。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增加金融机构的竞争性,并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传统的行政定价制度往往会使得利率偏离市场需求,进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不效率。
而利率市场化则可以通过供求关系的机制来决定利率,使得资金真正流向需求最紧迫的领域,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利率市场化的体制下,各个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因此更能灵活地调整其存贷款利率,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利率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的金融资源的浪费。
其次,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竞争性。
在传统的行政定价体制下,金融机构的利率由政府统一定价,缺乏竞争性。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的体制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其利率,这样会促使金融机构之间更加竞争,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市场竞争将会迫使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更具竞争性。
再次,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在传统的行政定价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政策来控制利率的高低,这种行政干预往往会引发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而利率市场化则可以使得金融机构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利率,从而减少政府干预的风险。
此外,利率市场化还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因为通过市场竞争,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监管合规性。
这种市场竞争将带来更为稳健的金融体系。
当然,利率市场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利率市场化需要良好的监管和评估体系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因为利率市场化将使得金融机构的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伴随着利率的波动,也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风险控制和合规性,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论利率市场化
论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
1金融自由化是美国经济学家在 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长期以来,利率自由化被认为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当然,于中国当前的市场条件而言,利率市场化不等同于利率自由化,利率的决定权不能完全摆脱国家的宏观调控。
利率即资本的价格,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对储蓄与消费、投资、通货膨胀、金融机构以及进出口都会产生影响。
利率提高,会限制消费者消费,鼓励其储蓄,资金会流向银行,投资也会随之减少;利率降低,消费者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和投资。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利率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能调节资金的供给需求关系,并成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
利率市场化是我们国家实现金融市场化的关键,利率市场化这一过程也是金融市场化必须经历的阶段。
利率市场化这一过程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必然。
首先,利率市场化不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都是必要的。
就微观而言实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利率风险大大提升,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
利率市场化名词解释
利率市场化名词解释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不再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的形成过程,而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自然形成利率。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放开存款利率:传统上,银行存款利率由国家规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压低贷款利率和提高存款利率上。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就是取消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直接干预,允许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存款利率,同时也允许存款利率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浮动。
2. 丰富贷款利率差异化:传统上,贷款利率主要由国家规定,各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基本相同。
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度、还款能力以及贷款用途等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以实现贷款利率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3. 发展利率市场:利率市场化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化机制来决定利率的形成。
国家需要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债券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使之能够发挥利率的发现和引导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利率风险的对冲工具,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能力。
4. 完善监管框架: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管框架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国家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它们按照市场规则和风险管理原则开展业务,防范金融风险和市场失灵。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于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竞争机制来推动利率的下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它还可以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利率市场化也有助于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论利率市场化
论利率市场化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简言之,就是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利率市场化后,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资金供求,并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
纵观世界各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趋势,均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换,其特点是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促使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间接调控一般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所普遍采用,其运行的基础是具有较强内部制约机制的自由企业制度,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在市场利率下,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所有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全社会各种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利用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并由此来决定社会基础货币量。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
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
利率市场化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风险管 理,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信贷资源配置问题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可 能会更加突出,导致资金无法有效流向实体经济。
信贷风险评估难度加大
在利率波动性增加的情况下,信贷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 银行可能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
步实现。
日本
02
利率市场化始于1977年,通过逐步取消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最
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欧洲
03
欧洲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较为复杂,涉及多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01
02
1996年
开始取消企业间债券市场和银 行间市场的利率管制。
2000年
取消外币贷款利率管制。
03
04
2004年
取消贷款利率上限。
VS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率市场化,可 以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提高金融市 场的竞争力和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也得 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政府逐渐意识到利率管制的弊 端,如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抑制等,因此开始探索利率 市场化的改革。
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
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CHAPTER 05利率市场化的未来展望利率市场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现状如何?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
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
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
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
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
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实践表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和实现内外均衡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自1996年才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整体上而言,采用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批发后零售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自2004年1月1日起,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走向全面放开阶段。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一、认识利率市场化1、定义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最终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并非利率自由化,并非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
2、利率市场化至少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代表性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和合成。
(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4)政府(或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利,但不应干扰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上述内容中,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
二、利率市场化将会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1、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积极效应(1)由凯恩斯主义等学派的“利率杠杆作用”的理论,利率市场化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实践也证明:实际存款利率向着其竞争性的相对市场均衡利率水平,提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升0.5个百分点,反之经济增长率丧失0.5个百分点.实际利率低于-5%的国家,其经济增长比正利率的国家低1.4个百分点。
(2)促使缩小存贷利差,主动地规避金融风险。
(3)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有利于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4)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与企业更有效的互动,对我国企业的优胜劣汰起着很大的助推作用。
(5)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市场化实现我国各个市场真正的与国际接轨。
(6)利率的杠杆作用调节和引导货币的流转方向,平衡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2、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同时,应客观地认识到,其风险不容低估(1)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就是银行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
因其外有股份制和外资银行挑战,内有沉重历史负担.同时内控机制亟待健全,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滞后使得利率市场化会加剧信贷利率的激烈竞争而大大降低经营效益。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一、简介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它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
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
2、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都是按照企业来运行的(除个别政策性金融机构),反映金融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
3、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
客户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价格可以表示满意或不满意,可以由选择。
4、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
5、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
宏观调控,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汇票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回顾利率市场化政策在中国的进程,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再到存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已近30年的历史。
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1. 货币利率市场化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首先放开的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1986年,国务院明确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资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就是把利率的高低决定权交给市场说了算,利率由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决定,你们对这项改革有什么认识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供大家阅读!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有时也被称作利率自由化。
它是指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主观制定,而是变为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发确定的过程。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精髓并不是改变利率,而是改变利率的确定过程。
利率市场中的“市场化”是指,整个经济的利率高低水平、利率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将由原来的由中央银行主观确定,调整为由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自发调节。
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中资金的配置状况。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好处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将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商业银行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会以更高的利率作为招牌来吸引储户。
银行靠提高存款利息吸储可能不会长久,这种现象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表现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竞争会趋于理性,在市场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市场利率会趋于平衡,银行自然就不会仅以高利息来吸引储户。
银行理财产品多元化目前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多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风险相对较低。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在两个方面改变,一方面产品形式向基金化发展,比如对银行理财产品做到成本可算,净值可估,投资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产品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会有更多银行理财产品挂钩贵金属,汇率,黄金等,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的.改变可能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看收益,更要看清理财产品的风险。
股价或下跌如果利率市场化能够让理财产品的收益保持一定的高位,那么投资者更愿意买低风险的货币基金或者银行理财产品,而不是去买股票,尤其在A股市场处于低迷时期,股民也更愿意把资金放在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上,而不愿意在股市上冒险,因此会导致股市下跌。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换言之,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至少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
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L招标。
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
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的测算。
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显然,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不仅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而且要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我国的利率改革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它的方向就是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则基本放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多层次的、充分体现和反映市场经济特点及要求的利率控制系统。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有四点,其一,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
在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二,有利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更加明显。
其三,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
其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根据WTO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WTO各成员方都要按照市场准入、非歧视性、公平竞争和扩大透明度的原则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特定的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当投保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破产倒闭或者其他经营危机时,由特定的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赔偿保险金等方式保证其清偿能力、保证存款人利益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该存款保险制度即所谓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第一,有利于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存款保险制度宗旨为:要求各金融机构按统一的衡量标准参加存款保险,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金,当任一家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都给予提供一定的援助或宣告其破产,优胜劣汰,从而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建立银行各金融机构间公平的竞争环境。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体系
由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形式不同,贷款 的期限、风险不同,储蓄的金额、期限不 同,各种不同融资项目的利率是不一样的。 市场均衡利率实际上是以基准利率为核心, 由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形成的 利率体系。
形成机制
• 在进程安排上,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 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可分四步: 固定利率—管理浮动利率—放开部分利 率—利率全部自由化。
市场资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决定
• 由于平均利润率在较长时期内是个相对稳 定的量,因此,受其制约而形成的平均利息率 或一般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也是个相对稳 定的量。 • 而短期内 短期内,在平均利润量为既定的情况下,利 短期内 息和企业利润各自所占的比重及利息率的 确定,是由资金提供者借贷资本家和资金 使用者职能资本家的竞争决定的,对这个竞 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借贷资本的供求。
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由于平均利润率在较长时期内是个相对稳定的量因此受其制约而形成的平均利息率或一般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也是个相对稳而短期内在平均利润量为既定的情况下利息和企业利润各自所占的比重及利息率的确定是由资金提供者借贷资本家和资金使用者职能资本家的竞争决定的对这个竞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借贷资本的供求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
消除对利率的管制, 由市场主体根据资金市 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利率, 最终形成以 , 中央银行利率为引导, 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 介, 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和 利率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利率为引导
• 利率市场化不是不要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其实中央银行对基 准利率的设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核心基准利率,为银行间隔夜拆借利 率或国库券隔夜回购利率。 这些利率的基本特征是:它们对货 币市场资金供求状态最敏感,是金融中介机构流动性的边际成 本,是整个市场利率体系的参照指标。 • 这些利率通常也是以盯住利率的形式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 的政策目标利率。而以盯住货币数量的形式执行货币政策的中 央银行大多不公布政策目标利率。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时, 作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时,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库券隔 夜回购利率必然相应下降或上升。 夜回购利率必然相应下降或上升 • 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核心基准利率有决定性的影响,所 以也被称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但与我国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不 同的是它们不由中央银行行政命令设定,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等市场化手段设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现状如何?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
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
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
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
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
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实践表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和实现内外均衡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自1996年才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整体上而言,采用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批发后零售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自2004年1月1日起,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走向全面放开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从国际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结合当前世界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业调整与改革还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的银行体系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机构体系,并且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并存的结构,但银行业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
盈利能力方面。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只有5%左右,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同期英美国家银行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都在20%以上,英国甚至达到了26%。
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国有独资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但即便是我国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2000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榜,其平均资本收益率也仅仅只有11%,远远落后于国外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
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截至2004年6月,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82个百分点,但仍然高达1.52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5.59%。
截至同年9月,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仅仅只有1689.4亿元,虽然较上年底增加72.4亿元。
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日益提高,但也有少部分银行通过增加长期贷款数额或扩大贷款规模,亦即通过扩大分母的方式,以致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资本金方面。
至2003年底,我国银行业(包括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6.3%左右,而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更低,仅仅为5%左右,这与国际规定的8%的警戒线尚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开始重视发展中间银行业务,如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客户理财和委托理财等,并着重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和电子银行,但就总体上而言,传统存、贷、汇业务仍然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在金融创新领域,步伐也远远跟不上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进程。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利润下降一般情况而言,银行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保证获取高利润,选择控制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利用。
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息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务发展上过度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这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信贷投向严重“同质化”。
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生存的需求再也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存贷利差收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必须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这会增加其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将是利率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与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损失的风险。
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
利率结构风险。
不一致的存贷款利率波动会造成利率结构风险。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当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与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时,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会与这种长短期波动不一致产生不协调会减少净利息收入;第二,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时,由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会缩小,这也会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
在我国外币市场,第一种形式的风险已有出现,它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对大额外币存款采取自行定价的方式,同时利率高低水平有时会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和抢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这将会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幅度远低于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利率结构风险逐步显现的问题。
选择权风险。
由于客户拥有存贷款选择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这会导致银行承担利率风险,这种风险称为选择权风险。
按照我国现有的利率政策,客户可随意决定是否提前偿还贷款、支取存款,利率上升会引导存款客户通过提前支取再投入的方式达到套取较高利率的目的;而利率下降会迫使贷款客户可以提前偿还该期以前高利率贷款以期低利率新贷款。
即便有协议规定贷款不能提前收回或还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当利率下调时,优势客户经常会为了获得较低利率再贷款,从而要求提前还款。
这种情况尤其在近年来我国利率连续下调情况下较为多见,客户提前还款更是司空见惯。
放开利率管制以后,由于利率波动频繁,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很大的选择权风险。
信用风险。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即政府限制和管制实际利率,这导致实际利率经常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经常为负值)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被压抑的实际利率水平由于利率管制放松而上升,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通常实际利率上升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从而会加大银行业整体信用风险。
收益曲线风险。
收益变动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负债期限结构与其自身资产不匹配引发的收益的不确定性。
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少于利率敏感性资产,由于利率上浮,银行会因此增加收益;反之,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银行收益会利率下调而增加,随着利率上浮而减少。
这说明利率波动引发利率风险是现实可能的,在相应风险管理缺乏而利率又频繁波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银行面临巨大风险,以致重大的损失。
特别当资金剩余状态(自然有“惜贷”的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常态,这些存差资金大部分都投放到国债或上存到央行,利率一旦上升,必将导致银行的国债投资大幅贬值。
因此这可能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国际经验借鉴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美国利率市场化是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的一个过程。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金融脱媒”和中介中断现象屡屡发生,并且程度越来越大,因此提出了解除利率管制和废除Q条例的想法。
一直到1980年3月份,美国政府出台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正式取消Q条例。
进而1982年制定了《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列示了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条例。
80年代的一系列措施相继执行,最后在90年代初,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行。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如下:第一,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及其漫长艰辛,前面一共用了16年时间。
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利率市场化在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促进增长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脱媒”现象程度减弱,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银行信贷能力增强。
第三,利率市场化淘汰了一批能力弱小的银行。
公平竞争导致实力弱小的银行无法生存,总计造成损失4000亿美元。
第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
恶性竞争,盲目无序的市场时常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存贷款业务的下降,直接导致日本实行利率市场化。
存款方面:相继引进利率市场连动型定期存款(MMC)、市场利率连动型定期存款(小额MMC)、流动性存款,最终完成了存款方面的市场化(不包括活期存款)。
贷款方面:短期贷款利率由平均融资利率决定、长期贷款利率由短期贷款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形成,实质上,这种贷款利率已经是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了。
从1985~1991年,日本政府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上述过程,展示了极高的效率。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如下:第一,利率市场化并不完全。
日本的存款利率,各个金融机构并不能够独立决定,而是要受到货币当局的限制。
第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了必要的保护。
利率的变动都控制在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其能够正常的过度。
第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循序渐进,整个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逐渐实施的过程。
第四,贷款利率方式的创新,例如日本银行采取了新型的短期贷款利率办法。
第五,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国际社会推动的结果。
日本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因此在国际社会的一致推动下,其改革过程才能够如此迅速。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从1981~1989年韩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韩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而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1981年开放商业票据的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开端,一直到1989年结束。
但是由于此过程的盲目性,而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停滞、劳资纠纷加大等等恶劣后果,韩国央行迫不得已从新实行利率管制。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以失败告终。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如下:第一,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时机不当。
在此阶段,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动荡,同时韩国内部还有结构性的压力。
第二,金融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标准混乱,主管部门不明确。
中央银行并不独立,权利受到限制。
第三,存贷款利率改革不协调。
韩国是采取的先贷款利率市场化,再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政策,这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