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湿地类型、植被和动物资源;
3.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珍爱措施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珍爱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二、导学内容:
1.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 三江源地区的湿地类型、植被和动物资源;
3. 三江源地区的珍爱措施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任务一: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3. 进修任务二: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湿地类型、植被和动物资源。

4. 进修任务三: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珍爱措施和意义。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作品等形式,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

6.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线上调研,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珍爱工作。

四、导学评判:
1. 教室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作品等活动;
2. 进修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湿地类型、植被和动物资源等内容;
3. 进修态度:学生是否具备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责任感。

五、导学反思: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是否有所提升?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何提高导学效果,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动力?。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特点及其生态价值;2.了解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3.能够了解长江、黄河、黑龙江三大江源;4.能够写出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高原湿地特点及其生态价值;2.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课件演示法;2.课堂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内容1. 高原湿地特点及其生态价值高原湿地是指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湿地,由于位于高海拔,气温低,水汽饱和,水量充沛,形成了以水为中心、植被茂密的湿地。

高原湿地具有以下几点特点:•面积广阔:高原湿地面积约为中国湿地面积的一半;•植被丰富:高地蓝堇、藏北紫花、珍稀白头鹤等众多特有植物和动物;•水源丰富:是长江、黄河、黑龙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生态价值高:高原湿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碳汇储存、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2. 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长江、黄河、黑龙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包括高山冰川、高山草甸、高山森林、高原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

其中,高原湿地是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景观之一。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3. 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严格管理和监管湿地的开发和利用,禁止违法开发和破坏行为;•增加湿地保护支出,加大湿地修复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加强科学研究以提高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律保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高原湿地的特点及其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了解了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实地考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高原湿地的理解和对生态环境的感受。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出三江是哪三条大河的发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地区成为大河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建设良好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三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难点三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播放三江地区的纪录片进行导入。

第一封信:赏三江之景很快,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省,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的信。

来信的内容如下:你好!我是来自于三江地区的小朋友卓玛,很高兴认识你。

我的家乡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地区,它是个很美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还特地拍了几张家乡的风景照送给你,留作纪念。

呵呵,最后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的家乡为什么叫三江吗?回信:品三江之名师:欣赏完照片之后,小明赶紧找来了一幅中国地图,查找三江地区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明找到原因吗?多媒体展示“三江地区的地形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三江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区、黄河区、澜沧江区的总称。

展示阅读材料:中华水塔三江地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一样,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不断地向中下游地区输水。

高原湿地——三江源教学设计

高原湿地——三江源教学设计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与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确定三江源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成功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1.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重难点)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现在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时候如果让你制定去青藏地区的游玩攻略,你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注意防寒、防晒、预防高原缺氧反应,还有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呢?我们以这里的三江源为例去看看这里生态环境。

<位置范围>所谓三江源,既三条江河的源头。

那到底是哪三江呢?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呢?请你看看课本P92的地图找一找。

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地。

在地形上,在青藏高原腹地,在省区上,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中华水塔>三江源有个美称,叫“中华水塔”。

水塔,一种蓄水设施。

一般来说,要实现水塔功能,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高,能够让水自流;二是要水够多;三是要有输水通道,能够让水流出去。

三江源是否具备这个条件呢?(可提问)高,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水够多,水量占长江的25%,黄河的近一半,澜沧江的15%。

输水通道就是这些河流的河道。

为什么三江源这里能有这么多水呢?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下,认真看。

(提问)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最初水源,是供水的源泉。

这里众多的河流湖泊起到调蓄作用。

夏季冰雪融化,湖泊可以存水,不至于谁都流走,冰雪封冻期,湖泊会向外吐水,给河流提供补给。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项目简介三江源,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水塔”,是维系中国西北部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源头区。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其中高原湿地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高原湿地是草甸、沼泽、湖泊等各种类型的湿地的总称。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的主题为“探索高原湿地”,旨在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积极实践,加深小学生对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项目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活动,期望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3.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4.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施方案1.学习高原湿地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课堂上,通过PPT、图文并茂的视频、互动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高原湿地的特点、分布、地理位置、水文环境、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动物资源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并介绍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文调节、土壤保育、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等。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通过展示高原湿地的文化遗产、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神话传说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高原湿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将高原湿地的文化与生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爱护高原湿地,维护高原湿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3.现地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介绍过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基本知识,开始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高原湿地地区进行现地实践活动,了解高原湿地的实际情况,感受高原湿地的美、采集高原湿地生物、建立高原湿地地形模型、观察湿地植物、动物及水资源等等。

4.团队合作在现地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认识、采集和建模等任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重要性。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独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针对重难点,采取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3.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准备实例分析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视频,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四、教学资源: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

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

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

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

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

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程标准】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与发展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三江源地区是青藏地区内部的地理单元,也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系统学习的最后一个地理区域。

本区域既有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地理条件。

本节课知识性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

促进“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本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的位置和地形、气候特征,分析“中华水塔”与自然条件的关系;2.了解本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3.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成因及影响;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思路】以本区域代表性动物藏羚羊作为教学线索,通过设问层层深入,引导读图、探究,感知本区域的自然特色、生态价值。

【教学过程】1.导入2005年,著名的生态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在法国上映了。

影片描绘了帝企鹅在南极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艰苦旅程。

它激发了人们对帝企鹅和南极的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其实,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个自然环境独特而严酷的地方,这里也有一群可爱的精灵值得我们关心和爱护。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藏羚羊和它们的家园。

2.生命与自然——上篇:和谐至美——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藏羚羊之问)我叫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

我有一对黑褐色长角(雄性的特征)和宽大的鼻孔,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披着丰厚、细密的绒毛。

我的肺很大。

据说我的体内还有四个“气囊”呢!你知道为什么我长得这么帅吗?结合中国政治地图和地形图中指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并分析出“海拔高”、“均温低”的自然特点。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高原湿地的观点和特点;2.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物多样性;3. 了解高原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 提高珍爱高原湿地的认识和行动。

二、导学重点:1. 高原湿地的定义和特点;2.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生物多样性;3. 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4. 珍爱高原湿地的措施和意义。

三、导学内容:1. 高原湿地的定义和特点- 高原湿地是指位于高山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等类型。

- 高原湿地具有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等特点,是珍贵的生态资源。

2.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 三江源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降水充沛。

- 三江源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有大熊猫、藏羚羊、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

3. 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 高原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

- 高原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珍爱水资源、增进生物繁殖的重要环境。

4. 珍爱高原湿地的措施和意义- 加强高原湿地珍爱认识,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制定湿地珍爱规划,建立湿地珍爱区,加强监测和管理;- 增进生态旅游,提高大众对湿地珍爱的认识和支持。

四、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进行交流。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高原湿地的植被、水资源和动植物种类。

3. 制定珍爱计划: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制定一份珍爱高原湿地的计划,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五、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湿地珍爱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故里。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生态功能
- 水源涵养
-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 保护措施
- 退牧还草
- 湿地恢复
- 保护意义
- 保障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
- 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
【板书设计说明】
1. 整体结构清晰,分为三大部分,便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
2. 突出重点,以关键词和短语概括各部分核心内容。
3.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增强板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题4:介绍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
解答: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退牧还草、湿地恢复、生态移民等。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题5:阐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特点,使学生能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和相互关系。
2. 培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的能力。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理解本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和地图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面对三江源突出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模仿“一站到底”节目之视频题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快速抢答,说出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地区?(画面内容关键词:山脉、积雪、冰川、生命、藏羚羊、三江源、水的世界、遍布的湿地沼泽、水鸟们的天堂)生:三江源地区。

模仿“一站到底”节目之文字题师:三江源中,“源”即为源头、发源地,请问:“三江”特指哪三条江河呢?生:长江、黄河、澜沧江(也许学生能准确回答出来,也许不确定是澜沧江还是雅鲁藏布江,教师可以不点破,留出“神秘江”,告诉学生一会儿即将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喜欢挑战,利用此热情,配以视频的情境渲染,学生们很期待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一)名词说理──现象反映特征(填空、选择)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C)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B)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A)A、反映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B、反映三江源地区湿地景观C、反映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设计意图:学生趣味填词(加粗字),填出教科书中的原文,再次加深三江源地区区域景观特征的印象。

(二)看图说话──了解地区位置师:课件中出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书中图9*17),从行政区域划分看,三江源地区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南部?生:青海省的南部。

地理三江源教案

地理三江源教案

地理三江源教案【篇一:《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吴金燕《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三江源地区的独特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2.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危害。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重要的生态源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三江源地区作为生态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突破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图片: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图片。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独特之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江之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活动]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并结合先导片,学生回答问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指名学生回答:长江、黄河、澜沧江,教师强调在境外澜沧江又叫做湄公河。

[活动]教师出示材料及三江源地区地形图: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齐读材料,并结合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美誉?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青海省南部,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教师归纳总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提问:想一想: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四、教学资源: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

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

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

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

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

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吴金燕《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

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

──青海:卓玛 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

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漂流瓶的故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师:为了让上海的王刚对家乡有更直观地认识,卓玛给王刚发来了一段手机视频。

卓玛介绍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

环节二:析三江源之名承转:你知道卓玛的家乡三江源在哪里吗?活动1:定位置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活动2:析命名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

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

源指的是;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活动3:说地位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水塔的谁是从哪里来的?看微课来学习。

学生看完之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讲解: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最终流入大海做一做:【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环节三:探三江之源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

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小组合作完成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

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

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

生丙: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

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

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乌鲁木齐河等……【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小试身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环节四:护三江源之地活动1:明特点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2:看变化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

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

活动3:说影响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如果我们组成生态环境调查小组,现在委派你们调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师: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青海的卓玛和上海的王刚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活动展开学习,对事物的分析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倡议书的形式,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和人地和谐观。

总结新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卓玛和王刚起草的这份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教师写出主体部分,分支有学生来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本节所学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突出学习重点。

七、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赏三江源之景”“析三江源之名”“探三江源之源”“护三江源之地”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导入环节的设计较为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能在课堂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制作视频资源,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影像信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探究,化难为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及时小结,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

课件的设计仍有诸多的不足,例如,课程内容做得还不够精细,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探究内容也还应进一步细化,力争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没有很好地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设计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较为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