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C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抒发的感情相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
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
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
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备战2022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比照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方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
“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
“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方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
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2)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6分)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姜夔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清楚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请。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考纲解析2020年、2021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选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诗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诗歌选择题设误“4角度”角度一(重点)内容感情判断【设误类型】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失误原因】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角度二形象画面的判断(难点)【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角度三表达技巧【设误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或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理解表达技巧的特征和作用,或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分析等。
角度四语言特点判断【设误类型】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不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向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两角度解答诗歌鉴赏性选择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三、新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一模)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三)选择题【真题体验】(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方法指导】解答古代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细读选项,依据常见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选择题常见设误点设误一:重点词句含义理解(2022全国乙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
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一、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8大方式”和应对策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XXX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选项ABC选项表述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山川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出格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局部的篇幅。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C[C项理解毛病。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毛病,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 应对策略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某些句子有特殊语言征象,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XXXXXX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XXX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XXX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XXX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XXX时知杭州。
③唐朝XXX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XXX有第一人XXX,公是否?”XXX怕被扣留,骗他说:“彼XXX,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XXX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选项A选项表述本联用XXX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XXX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XXX十分相似。
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精品练13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精品练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蜀府将①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国(大理国)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田家①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0题精练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十、(2018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 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八、(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二、(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鉴赏选择题训练2附有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训练本套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
1.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2.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3—4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3.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酾(shī)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4.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C.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古诗鉴赏题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课件39张

1.《登岳阳楼》中“___昔__闻__洞__庭__水____,___今__上__岳__阳__楼____”两句既 有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的期盼,也有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2.《登岳阳楼》中“____吴__楚__东__南__坼___,___乾__坤__日__夜__浮____”两句境 界广阔、气魄宏大,透露出了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 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抱疾:指生病,本诗中可从后文“重瞳健”得知,皮日休患 的是眼疾。 杜门:释义:1、闭门。2、古代长安城门之一。 杜门:杜门 (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一个人生在世无财,无官运,维独姻缘甚佳,长寿,逢劫时,天命助其度劫, 适合多灾的职业却逢凶化吉,其命一生平安,火克木,宫临艮,坤二宫,无性命之忧。 本诗中用杜门,喻含诗人希望好友早日身体健康,逢凶化吉。 见寄:“见”在这里是用来指说话人自己,指称性副词,和“见谅”“将怪”中的“见”用法和含义一样。“见寄”就是“寄给我”。 这类诗在标题里一般还会有“酬”“和”等 词,意思是酬和谁谁谁给我写的一首诗,或者在标题里直接指明谁(在哪在什 么情况下)给自己写了诗,比如《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和卫韦使君秋夜见寄》(丘丹)、《和裴迪 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黄庭坚)等等。 本诗的标题意思是:酬和 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教师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通用)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2浙江卷唐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全国甲卷宋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事物形象2020浙江卷唐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命题趋势古代诗歌阅读中,对比阅读的题型通常选择两首同一时代、或同一描写对象的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一、(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
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
飞龙,马厩名。
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
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和,寄寓鉴戒之意。
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19.勤政楼千秋节20.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
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
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咏怀古迹其五诗歌鉴赏试题

咏怀古迹其五诗歌鉴赏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A.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首联以崇敬的笔触,写诸葛亮的英名传扬天下,他的遗像让人肃然起敬。
B.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颔联中“纡筹策”写出诸葛亮曲折地谋划策略,“一羽毛”表现他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C.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颈联将诸葛亮与伊尹、吕尚相提并论,认为他的指挥才能超过萧何、曹参。
D.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尾联写汉朝国运已去难以恢复,诸葛亮虽志向坚定,终因军务繁忙而死于征途。
解析:B项,“一羽毛”不是表现他渺小,而是说他像鸾凤高翔,独步云霄,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赞美。
所以B项错误。
2. 诗中“三分割据纡筹策”的“纡”字有何妙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纡”有曲折、迂回之意,形象地写出诸葛亮在三分天下局势下谋划策略的艰难复杂。
B. 这个字体现了诸葛亮面临的局势险峻,需要精心布局、辗转谋划才能达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C. “纡”字表现出诸葛亮的优柔寡断,在决策时犹豫不决,增加了诗歌的批判意味。
D. 该字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智慧,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制定出合理的策略。
解析:C项,“纡”字并非表现诸葛亮优柔寡断,而是突出他谋划的艰难与智慧,没有批判意味。
所以C项错误。
3. 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理解,正确的是()A. 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将诸葛亮与伊尹、吕尚对比,突出他不如伊吕。
B. 诗人认为诸葛亮和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在指挥才能上比萧何、曹参更胜一筹。
C. 诗句通过类比伊尹、吕尚,表明诸葛亮只在谋略上像他们,而在指挥上不及萧曹。
D. 这里只是单纯列举古代贤相,没有对诸葛亮的能力进行比较性评价。
解析:B项,“伯仲之间见伊吕”意思是诸葛亮和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指挥若定失萧曹”表明他在指挥才能上超过萧何、曹参。
所以B项正确。
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就点明主题,以崇敬之情写诸葛亮的大名和遗像。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40 分)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我行穷水国①,君使入京华②。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注释】①水国:南方水乡。
②京华:京都,指长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既写出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B.乙诗将自己与崔国辅的行程作对比,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怅然无奈C.两首诗都包含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感D.两首诗的颈联,都寓情于景,巧妙设喻,动静结合,对仗工整。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D.【乙】诗颈联“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意思是:我躺下听到海潮到来的声音,起来看到江月斜挂在天边。
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古离别》韦庄晴烟漠漠①柳毵毵②,不那③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
②毵毵:sān,柳条下垂的样子。
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选出对下面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诗一改送别诗的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B.“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意境开阔。
C.【乙】第四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春色宜人,尽是欢笑的美景。
D.【乙】诗虚实相生,成功的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把离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得含蓄而婉转。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C.“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意思是: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题示例】1.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
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
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故选D。
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
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
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解析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 (2)考点1:内容、情感比较 (2)考点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4)考点3:语言赏析比较 (5)考点4:手法、技巧比较 (7) (9)古诗词比较阅读应对策略 (9) (10)【课标要求】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古诗词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
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
【考查重点】内容、情感比较;意象、意境、形象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
【主要题型】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 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关键乐字 。诗 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 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2.
【参考答案】 ①听泉时间短与长的对比,乍一听仿佛溪水对着关键门字 户 ,听久了觉得屋子就是船; ②泉声大小的对比,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阔伟岸,有时 如细点般清脆圆润。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 独特魅力。 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 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听郑羽人弹琴
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关键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标题。
B.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山林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的画面,淳古之风油
易错原因——1.没有审清题干
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
贰
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
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
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
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比较形象 [例 1] (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 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例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
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
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思维点拨] 1.审题干 “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简要分析”意思是分别 就景色特点作简单分析,即用一两个形容词分别概括出景色的特点。 2.从“辨异”的角度分析 (1)“园花经雨百般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花园,里面种了 许多花,都开放了。一场雨过后,花朵显得更加娇艳美丽。这样的 景色,可以用“艳丽”“娇艳”等词来形容。 (2)“乔木峥嵘明月中”,我们想象诗人待从醉中醒来,头脑 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 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可以用“清幽”“幽 静”来形容。
有人说,本词下阕所写“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和杜牧诗句“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同?请简要 分析。(6 分)
答:
[思维点拨]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1.审题干
“是否赞同”具有开放性,可以选择赞同,也可以选择不
赞同;“简要分析”要扣住观点,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2.从“求同”的角度分析
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E.五、六句,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诗人运用比喻手法,
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解析] C 项,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E 项,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是
拟人手法而非比喻手法。
[答案] CE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4.情境意境有误 命题人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考生 往往因陶醉于生动优美的表述而忽略对杂糅在正确表述中的 错误点的排查。
B.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C.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 D.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E.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解析] B 项,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D
项,“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答案] BD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2.情感基调有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 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情感是对家 乡的思念,其感情基调则是悲伤的。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的思想感情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 感情基调则是喜乐赞叹的。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规范答题]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 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 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 耸峭拔,意境清幽。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比较语言
[例 2] (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百字令·德祐乙亥① 褚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
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空山寂静,
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
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
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例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chá):小舟。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突出了“还”字。 [解析] B 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 E 项,不
是想象,是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
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答案] BE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特别提示:选择题答题步骤
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来自选项,并 整体感知 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思维点拨] 1.审题干 “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即分析两首诗歌分别运 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从“辨异”的角度分析 (1)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 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 (2)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 人心,无关乎猿啼。
[答案] AC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3.表达技巧有误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 说成直抒胸臆等。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例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渔 歌,一说指摇橹声。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第 5 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一、鉴赏选择题 4 大设误角度
以选择题(5 选 2)考查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属于旧题新考(多年以 前的高考就采用了这种题型)。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 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命题人 设置选项时,或曲解词句意思,或弄错情感,或混淆表达技巧,或生 造情境意境,且多将错误点杂糅在选项的正确表述中,让考生慧眼难 辨。
本词作为爱国之作,传达的是国家兴亡之恨,“新塘杨柳,
小腰犹自歌舞”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手法写杨柳在东风中舒
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杜牧诗句“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讽喻晚唐统治者淫乐误国的。所
以选择赞同。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规范答题] 赞同。“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中“犹自”两字,用 笔拙重,有“自顾自”之意,意指杨柳袅娜,在东风中舒腰曼 舞,不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表面说杨柳,实质以柳喻 指南宋君臣,此句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手法,含蓄表达作者心 中的感伤和愤恨。杜牧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说无知 歌女唱亡国之音,实则讽喻晚唐统治者淫乐误国,含蓄表达诗 人内心的伤感愤慨。一词一诗,手法不同,异曲同工。
明选项 另外,还要注意结合标题、作者、注释,诗中 常见意象、关键词句等。
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 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 启动情思 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 巧排除 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 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 视为“不恰当”。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 结 束
[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 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 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
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
“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
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
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 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 传羽②。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