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

合集下载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间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不适合中国国情
思考3: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中心内容 核心
根据地建设
意义: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下进行的革命理论的 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一,土地革命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 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 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 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二,根据地建设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内容:1,经济建设——内容、意义 2,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时间 都城 领导人 宪法 意义 1931年11月 江西瑞金
革命中心:从南方转到北方 革命重心:从国内革命转到联合抗日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探究: 一)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二)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革命? 广大农民 三)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一,土地革命
会议:八七会议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 政治上翻了身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 背景: 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时间:
领导人: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
有利条件: 敌人兵力薄弱经过 1,起义成功 3,南下受阻 3,兵分两路
材料: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八一”作为解放 军军旗和军徽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将这天改称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天为什么如此重要?

民国后期1927——1949年

民国后期1927——1949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日本全面侵华(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八路军、新四军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一条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 两大战场两条抗战路线: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 防御阶段:1937.7.7—1938.10 三个阶段: 相持阶段:1938.10—1944年春 反攻阶段:局部反攻:1944年春 全面反攻:1945.8—1945.9
一、政治: (二)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1931-1945年
1、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方面: (1)历史原因: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2)现实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国方面: (3)可乘之机——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国际方面 (4)西方列强忙于应机付经济危机
2、从局部抗日救亡到全民族抗战
局部抗日救亡 全民族抗战 1931年——————1937年——————1945年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1931九一八事变 1935华北事变 全面侵华 (全面抗战) 1937七七事变 1937八一三事变
(1)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 (1931--193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关内外哪些 阶层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 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忙于围剿红军
法币政策实施后,官僚资本用 法币兑换白银,很快聚敛起巨额 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 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 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 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国共的十年对峙全面版

国共的十年对峙全面版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初步 形成
国民党
三次反革 命围剿
1930— 1931
第四、五次 反革命围剿 1932.2 1933.10
西安事变 1936.12
一、挽救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大革命的教训?首先吸取的教训?失败后的首要任务?
(一) 经过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纠右、总方针、秋收起义、毛泽东论断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对国民党政策: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3)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变成民族矛盾为主(1935)
4)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
5)美日关系:由绥靖到遏制
重点问题:
1、理论上 八七会议 文家市决策 (纠右滋左) 左倾
中国革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
军事, 组织
2、实践上 武装起义
蒋介石政策的“转变”
1)不抵抗
舆 论
攘外必先安内
2)表面转变:安内的最终目的是攘外
3)实质未变:对红军“围剿”;对日本妥协。
4)政策的实践
第4、5次“围剿” 《何梅协定》 适应“华北政权特殊化” 方针
第四节 长征
一、1、背民景族:—矛—盾中战建上心略升的立转:农、移无民包(产运围有阶目动、级的。夺领、北取导有上计抗划日)
内容:纠、肯、选、消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水 江河 桥 山 草 (三)两次会师

技 巧
1933.10、1934.10、1935.10、1936.10


吴起镇
1935.10. 黄Βιβλιοθήκη 陕 会宁肃河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三、红军长征
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 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 ‚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 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 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 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 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 主力退出根据地。 进攻中——冒险主义 左倾错误 防御中——保守主义 退却中——逃跑主义
这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探究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未考史料〃 读出史论]……
史料一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
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 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二、土地革命
3、土地革命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一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二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革命? 广大农民 三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早已森严壁垒, 二十万军重入赣, 更加众志成城。 风烟滚滚来天半。 黄洋界上炮声隆, 唤起工农千百万, 报道敌军宵遁。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二、土地革命
6、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 立,主席毛泽东,定都于瑞金。建 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思维导图)

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1924~1927合作原因必要性:革命敌人势力强大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民主革命任务的要求孙中山的转变,共产国际的帮助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经过兴起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发展:1926年北伐战争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初步结果:1926年底革命势力由珠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结果:失败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革命政变失败原因主观中共缺乏经验与革命实践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客观中外联合,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国际错误指示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背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共产党掌握一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敌人兵力薄弱经过1927.8.1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内容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经过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城市转向农村)→三湾改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意义进攻地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土地革命(核心)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土地建设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政权建设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着国共对峙正式形成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战役红军长征原因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主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4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4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解析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理一理一、武装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根据地建设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四、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想一想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实践及影 响
(1)思想形成
井冈山八角楼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实践及影 响
(1)思想形成
武装斗争
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 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 , 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 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 发展; 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 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 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爬雪山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 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 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 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游击战术:

敌 进 我 退
敌 驻 我 扰
敌 疲 我 打
敌 退 我 追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背景:
十几块根据地的建立
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时间: 定都:
领导:
1931年冬 瑞 金
政府主席: 毛泽东 军委主席: 朱 德
三、红军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精品文档

工农武装割据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精品文档
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
工农武装割据
主备者:(行知团队)戴 悦 参与者:(行知团队)陶四金、汪祥根、王 晓 、 王建华、陈宇红、
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汪精卫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 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 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人,党 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摧残,全国有组织 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
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
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
工农武装割据
快速浏览课本P58-60 思考: 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背 景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必须开展武装起义
二、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1927年8、1 (1)南昌起义:时间 意义 (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在
南方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 益,实行正确政策(土 地革命) 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 个革命根据地的因素。 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受革命影响深,群众基础好。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 毅率领南昌起义军的一部 分和湘南农军,历尽艰险, 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 军胜利会师。

1、国共十年对峙复习

1、国共十年对峙复习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主要原因:中国共 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 动。直接原因:蒋介石的倒行逆施。 国民党内部声。 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顾全大局,高瞻远瞩,是 一个伟大的党。 阶级利益要服从于民族利益。
另还重点掌握:
6、土地革命原因、路线、作用; 7、八七遵义瓦窑堡会议背景、内容、意义; 8、中共为抗日努力(促进抗日统战建立); 9、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影响; 10、西安事变爆发原因及和平解决意义; 11、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原因、影响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西安事变的发生说明了什 么问题?中共对西安事变方针和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其方 针说明了什么?解决西安事变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①发表抗日宣言;到东北组织游击 推动和领导抗日 队、东北抗日联军 ②促成抗日统战建立 八一;瓦会;报告;一二九;促成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①内外政策 :反共;不抵抗;攘;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对日妥协:9.18不抵抗;何梅协定,适应日华北政权特殊 对日妥协:9.18不抵抗;何梅协定,适应日华北政权特殊 化要求 统治 ③围剿红军,策划陕北剿共 ④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福建19路军; 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福建19路军; 12.9运动 12.9运动 日本侵华: 9.18事变吞并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吞并热河省; 9.18事变吞并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吞并热河省;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 国民党
单元复习
国共十年对峙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1、国共对峙和斗争
基本特征
2、内战向抗战过渡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思考: 结合教材分析,中共如何在根据地站稳脚跟? (1)土地革命 (核心)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到土 地,革命积极性高涨
(2)经济建设: 发展生产,粉碎经济封锁
(3)武装斗争: 粉碎敌人的“围剿”
理论总结: 武 装 斗 争(根本保障)
土 地 革 命(核心)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根据地建设(立足点)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思 想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形 势 图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 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 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 十万人。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29-1932)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召开 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 概况: 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红军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是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是宣言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伟大 书,长征是宣传 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前进的 队,长征是播种 动力; 机”。 (3)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毛泽东 (4)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王五一家分到了一亩
二分田
①背景: 长征红军处于危险之中。 ②时间与地点: 1935、1 遵义 ③内容: a、纠正、肯定 b、选举、取消 ④意义: a、结束左倾 b、事实确立正确领导 c 、标志着成熟
d 、党史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残 苍 从 头而 如雄 阳 山 头 越今 铁关 如 如 越 。迈 ,漫 血海, 步 道 。, 从 真
红军长征(背景、经过、意义)
南昌起义 1、背景:
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1)大革命教训:必须掌武装及领导权
(2)中共掌握部分武装力量
(3)敌人在南昌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1)时间: 1927、8、1
2、经过:(2)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 (3)概况: 南下受阻 兵分两路
打响第一枪
3、意义:
(1)时间:
1927年10月,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 (5)影响: 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 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照搬苏联经验,走城市中心道 路。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 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秋收起义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利益
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 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派 B.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知识点一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一)背景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2.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军队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二)过程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举行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28年朱、毛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

此后共产党人创建了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多万。

4.建立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

毛泽东当选政府主席。

5.五次反围剿:1930—1934年,根据地军民进行了五次反国民党围剿的斗争。

前四次取得胜利,第五次失败。

6.红军长征(1934—1936)(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等左倾错误领导人指挥下失败。

(2)过程①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1934年10月,从赣南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历尽艰险,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②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完全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十年对峙结束后,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2、秋收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1)概况
领导人: 毛泽东
目标: 长沙 秋 收 起 义 部 队 的 军 旗
毛 泽 东
2)经过:
进攻长沙受挫
进攻城市
文家市决策
转向农村
三湾改编
确定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
2、秋收起义
1)概况
2)经过: 3)结果:
进攻长沙失败,转 向 农村 发展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探究点 遵义会议的意义及革命中心区域 的转移 • 1.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遵义会议总结自第五次反“围剿”以 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实际上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避免 了中国革命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 • (2)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 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 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领导人
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贺龙
刘伯承
• 3、经过 • 占领南昌,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一路 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一路有朱德、陈毅 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后上井 冈山。 • 4、意义 •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 一枪; • 2)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几近当时党员总数一半
共产党人被砍头
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共 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工农武装割据(2014年)

工农武装割据(2014年)

归纳革命根据地区域 分布的共同特点: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交通不便; 经济、文化落后。 为什么共产党的政权 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最大的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 实行正确政策 (土地革命)
图片中你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土地革命
1.背景:
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或者 只有很少的贫瘠土地,生活异常困苦。
2.内容: ①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②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3.结果:土地革命开展后,各根据地出现
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说明土地改革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农民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有了保障。 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作战的现象说明什么? 土地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农民拥护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4 1927 大革命时期 1937 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9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 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 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 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 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 养精蓄税,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自《秋收起义》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建立革命军队 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揭开序幕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2.地点: 江西南昌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 4.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②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的开始; ③8月1日——建军节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战方针:
敌 退 我 追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 中兵力,各个 歼灭”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1931年冬 地点: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
城市革命
农村革命
海陆丰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意义:
2.中共创建革命军队,武装夺权的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3、长征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巩固练习
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 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2.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3)意义: 确领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 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1、内容: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
错误
军事上、 组织上
正确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
3、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因为 (1)党中央由毛泽东总负责 (2)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 (3)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 (4)选毛泽东为总书记 A、(1)(2)(3) B、(2)(3) C、(1)(2) D、(3)(4)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 这是在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鄂豫皖
川陕
湘鄂赣 左 右 江 湘赣
闽浙赣 中央
海陆丰
武装斗争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1930年到1931年秋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毛泽东第一次反“围剿”时写的对

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 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转折意义 死 生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 茫茫水草地 会宁会师
过草地泸定铁索桥 爬雪山 飞 夺 泸 定 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四渡赤水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义会议 山 开 召
巧渡金沙江 红一方面军 开 始 长 征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五次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国共对峙的十年是新中国内政党派之间的对抗,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一场较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阶段特征: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927--1937)①概括:国共政权对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31年11月,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广大工农利益。

对国共十年对峙的正确理解①各有相当的武装力量和实际控制区域②虽经不断斗争,各有胜负,但并不能消灭对方。

③国共双方代表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不仅指两政权。

④对峙状态历经十年之后,因民族矛盾的上升而共赴国难,联合抗日。

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创立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1934年蒋介石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五次“围剿”;后令东北军、西北军围剿西北红军。

中共开展反围剿斗争,长征胜利宣告了国民政府军事“围剿”破产④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交织1927年~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对峙时期的社会矛盾①国共为代表的阶级矛盾②阶级或集团的内部矛盾中共内部先后有左倾和右倾矛盾;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势和抗日态度上的矛盾;新军阀和旧军阀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侵华权益上的矛盾。

③中日民族矛盾第一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实践(一)武装斗争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三次武装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斗争过程、特点及其共同点)—投影表格完成名称时间领导人主要经过及特点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二)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建设1、建立:①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会师)②根据地广泛建立2、建设:①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背景、目的、性质、结果)②经济建设(目的、措施、作用)党在根据地经济建设中坚持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高三历史国共政权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国共政权十年对峙

18、下列关于1935年中国政治形势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A.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 盾 B.蒋介石已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 D.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任务已胜利完成 19、中共不断调整同国民党政策的主要依据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蒋介石对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围剿” C.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需要 D.共产国际的指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政局转折——由内战到和平 国共关系转折——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小 结
共: 反蒋抗日 — 逼蒋抗日 — 联蒋抗日 国: 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不久初步形成,伟大的 全民族抗战即将开始了。
⑥农村根据地是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后才开辟出 来;其它根据地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 下建立,从而星火燎原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 毛泽东总结出来的。 ⑦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开辟了……道路,是马 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⑧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瑞金成立。 ⑨1931年毛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 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 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 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5、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 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 原因是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 的影响 B.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从规模和次数上看,国共十年对峙时的工人 运动不如大革命时期,其关键原因是 A.中共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城市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王明“左”倾错误所致 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已基本结束 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边界红旗子始终不 倒”的最主要原因是 A.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共产国际给予支持和帮助 C.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 D.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在
南方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 益,实行正确政策(土 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地革命)
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 个革命根据地的因素。
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受革命影响深,群众基础好。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 了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江月》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视频播放, 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起义概况
秋收起义
(1)时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3)地点: 湘赣边界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
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
工农武装割据
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
快速浏览课本P58-60 思考: 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背
景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必须开展武装起义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压迫最深的农 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 毅率领南昌起义军的一部 分和湘南农军,历尽艰险, 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 军胜利会师。
视频播放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 识,从地理位置、自然 环境等方面,归纳这些 革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 共同特点。
工农武装割据
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6)
主备者:(行知团队)戴 悦 参与者:(行知团队)陶四金、汪祥根、王 晓 、
王建华、陈宇红、
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汪精卫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 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 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人,党 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摧残,全国有组织 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文家市决策(改向山区) 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4)结果:进 的山攻区中进心军城。市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
(5)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 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训:(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南昌打响第一枪, 朱德率领队伍走; 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
1.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闹的湘东遍地红; 3.秋收起义:
井冈山上朱毛合,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创建四军建奇功。
课堂小结
4.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会师,建立工农红军第四军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 正确的道路,点燃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 井冈山革命纪念碑 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
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三、( 土 地 )革命
图片中你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二、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时19间27年8、1 意义 (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
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
周恩来、贺龙 派的第一
、叶挺、领朱导德 人 枪;中共
、刘伯承
领导的人
民军队诞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