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1)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卷答案 B5.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反映出()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答案 D6.1930年6月李立三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中国共产党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答案 B7.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薄弱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答案 D8.《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这里的“迷雾”是指()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错误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答案 B9.“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三大答案 C1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11.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有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有答案)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语口号对特定时期的革命斗争起了促进作用。

“打倒反革命的新军阀蒋介石,打倒假革命反革命的汪精卫,继续完成国民革命”。

上述口号所鼓动的革命事件是A.中共一大B.国民革命军北伐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2.南昌起义前夕,中共宣言称:孙中山之光荣的旗帜永久是在革命的民众、工农兵小资产阶级广大的群众方面,决非反动的妥协的伪国民党所能盗窃的。

中国几万万的民众始终要认得真正革命的国民党的旗帜,始终知道中国共产党永久站在国民革命的最前线。

这反映出中共A.明确放弃了革命领导权B.希望争取更多的国民党革命者C.希望再次与蒋介石合作D.没有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面目3.南昌起义之后,有的战士说出“什么革命?大家不过跟着走到汕头,好有出路”,“这是叶挺、贺龙想做军长、总指挥罢了”之类的话。

这反映出A.中共对起义的宣传不足B.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动力不足C.南昌起义失败的必然性D.中共内部革命策略存在分歧4.中国共产党的某一次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来发动和组织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5.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

”与这首山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井冈山的斗争C.南昌起义D.八七会议6.观察下列地图,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B.打倒列强、除军阀C.革命军队的创建和发展D.红军战略转移7.毛泽东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

我们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到那儿去当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统一战线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城市中心道路D.国共合作道路8.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1)据材料一分析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中共政策的转变。
提示:(1)材料一表明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中共主张武装推翻国民党反革命政权,
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材料二表明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共摒弃前嫌,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共赴国难,胜利完成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 年 10 月。 (2)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 年 1 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 )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 )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①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材料一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
大量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胡绳主编)
材料二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
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二
红军长征
命题角度
1.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2.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典题例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十五)国共的十年对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十五)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题跟踪检测(十五)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周恩来总结的是()A.武昌起义的教训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C.南昌起义的教训D.秋收起义的教训解析:选C由“南下广东”“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解析:选A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答案为A。

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存在分歧C.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左”倾冒险主义,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强调城市中心论,表明党内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支持的态度,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

4.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

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A.1924~1927年B.1928~1934年C.1937~1945年D.1945~1949年解析:选B材料中“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位于中共开辟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展开,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8~1934年,答案选B项,A、C、D三项时间不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检测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检测

【检测反馈】1.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川陕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2.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B.反映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就C.见证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4.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B.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巩固提升】1.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井冈山道路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此后中共进一步成熟,表现在()A.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依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4.某大学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下列按当年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排序第二的应是()A B C D5.毛泽东在《七律》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高中历史同步教学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同步教学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 )A.某某起义 B.土地革命C.秋收起义 D.某某会议【解析】秋收起义后,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 C2.右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X伯承。

这座群像纪念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井冈山会师C.某某起义D.湘赣边秋收起义【解析】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X伯承是某某起义的领导人。

【答案】 C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

这段诗,是反映长征的。

“远征”即指长征,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答案】 D4.下图是《会宁会师》的油画,下列对这X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②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③它反映了红一、红二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的情景④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的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会宁会师的时间应为1936年10月,故排除含①的选项A、B、C。

【答案】 D5.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某某起义 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这就是指井冈山会师。

【答案】 D6.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浓缩着丰富的历史。

仔细观察下图,该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B.土地革命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由印章的图文是“中华苏维埃某某国”可知B正确。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97年,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解析:从题中“军旗升起的地方”可作出判断。

A项是秋收起义部队的旗号;B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但与题干不符;D项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答案:C2.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即井冈山会师。

答案:D3.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B.见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C.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成就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解析:图示中的机构成立于1931年,而国共合作在1927年就破裂,故C项叙述错误。

答案:C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俄国走的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答案:C5.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遵义会议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中共一大解析:根据题干“前14年(即1935年之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每课一练(人教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每课一练(人教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发动了南昌起义。

下列毛泽东的论断与这个“教训”有密切关系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共放弃了武装(即枪杆子)而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发动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答案:B2.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①错误。

答案:B3.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D.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信息的能力。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转入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答案:B4.“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人人有衣穿。

”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人人有田”可知农民阶级获得了土地,从而满足了其土地要求。

A、B两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战乱并未真正实施;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项选择题: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3.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5.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6.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根据地经济建设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7.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最基本的条件。

”这句话说明了A.土地国有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B.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占有地盘C.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D.中国革命必须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9.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敌我力量比较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10.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指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转向胜利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业(1) Word含解析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业(1) Word含解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选题1.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D.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2.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3.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教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

”该文章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长征中争取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 D.将救灾工作同革命事业结合起来4.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

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B.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物D.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5.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 B.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C.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6.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试题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B.三次反“围剿”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井冈山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D.毛泽东发出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2.“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材料中的“分水岭”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3.电影《建军大业》,以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人民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

90年前的南昌起义()①成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点②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③是中共独立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④已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4.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5.下表是1927~1930年中国共产党工人党员与农民党员在党员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

导致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遵义会议后工作重心转移B.城市武装起义的迅速发展C.农村土地革命的广泛展开D.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6.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 )A.国民革命B.南昌起义C.工农武装割据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7.“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测)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测)新人教版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 分.)1.《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共六大……’左’倾盲动本质……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会议时间、井冈山时期建立苏区、建立红军等史实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T遵义会议T《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 T“工农武装割据” T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T“工农武装割据” T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T井冈山道路T《论持久战》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

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 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悦心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928 年”“共产党军来到了” “打了土豪分了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10 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拥护,故②③④正确;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时间晚于题干时间,故①错误;所以答案选Co【点睛】“ 1928年” “共产党军来到了”“打了土豪分了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高中历史 4.6 国共的十年对峙每课一练15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6 国共的十年对峙每课一练1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右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

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红军长征胜利C.南昌起义D.湘赣边秋收起义2.《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3.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B.苏联的革命经验C.中国的特殊国情D.毛泽东实践探索4.1928年毛泽东作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词中提到的“敌军”隶属于( )A.清朝腐朽政府B.北洋军阀集团C.日本帝国主义D.国民党反动派5.在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我们看到如下一组烟标专题展品,其反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北伐B.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实行战略转移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敌后抗日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6.60周年国庆节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江西彩车“崛起江西”。

其主体构造为井冈山上一轮喷薄而出的红太阳。

彩车平台两侧,是四组金色浮雕,代表江西辉煌的红色历史。

其内容不会包括( )A.井冈山会师B.南昌起义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D.四渡赤水7.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8.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测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2017-2018年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指出:“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②工人运动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③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④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对近代西方重要法律文献理解正确的是A.《权利法案》以成文宪法形式首创代议制民主B.美国1787年宪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束了法国的君主制度D.德意志帝国宪法肯定首相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3.学者丛日云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提出:“英格兰的君主和贵族既要对抗,又要合作。

要维持对抗下的均势,需要一个中间缓冲之物和中介的联系环节。

”材料中的“中间缓冲之物”指A.内阁B.首相C.政党D.议会4.学者李剑鸣说:“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足对雅典民七、罗马共和国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表现在①实行直接民主制②保障人民对政治的参与③实行代议制民主④构建“分权制衡”机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负责雅典的军事事务B.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贵族的政权垄断C.创设五百人会议,议员选举取消财产资格限制D.设立民众法庭,赋予平民参与司法事务的权力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欧亚美非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

到197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

引发此次建交高潮的关键事件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7.读下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独秀在①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B.汪精卫在②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C.中共在③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D.人民解放军攻占④,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8.下图是美国《马蜂杂志》登载的一幅题为《中国问题》的漫画,图中头顶斗笠、手持烟锅昏昏欲睡的农夫代表中国,其他为了争夺农夫果实打得不可开交的人代表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正跃跃欲试。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

这个“特大新闻”是指()A. 华北事变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的召开地点在()A. 陕西延安B. 贵州遵义 C. 甘肃会宁 D. 河北西柏坡4.观察下图。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会议会址位于图中()A. ①B . ② C.③ D.④5.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

此决议案的通过()A. 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B. 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C. 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D. 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6.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③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A. ①②B. ①②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7.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

【名师推荐】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名师推荐】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是这次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导致其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导学号:84162111】A.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C.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仓促进行起义D.起义军过早地撤离了南昌城B[南昌起义走的仍是俄国式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选B。

]2.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 A.根据地建设B.武装斗争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土地革命A[“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3.有人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

”这说明( )A.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B.北伐战争胜利C.中共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A[依据题干“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故选A项。

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图中文字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币厂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九三四年),对其合理的历史判断应为( )A.该硬币由中央苏区铸造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C.发行于国民革命时期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D[从图片中“川陕省造币厂造”可以判断A项错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1936年,从图片时间“一九三四年”可以判断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而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故C项错误;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可以判断D项正确。

] 5.“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以前)。

一、南昌起义1.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中共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1)概况: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三、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是什么?依据: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主题一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探究]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1)据材料一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为向井冈山进军?(2)材料二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提示:(1)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

(2)工农武装割据(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拓展升华]中共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对点训练]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选C 注意题干“20世纪上半叶”这一信息。

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通路。

因此,这条“自己的独特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

…主题二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史料探究]材料一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大量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胡绳主编)材料二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

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据材料一分析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中共政策的转变。

提示:(1)材料一表明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中共主张武装推翻国民党反革命政权,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材料二表明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共摒弃前嫌,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胜利完成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归纳总结]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1)大革命失败到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共产党人,面对失败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开始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工作重心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拉开转变危机的序幕,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危机过去,转变完成。

(2)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扭转时局的关键。

在长征途中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共赴国难,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对点训练]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C 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党的重要成就。

①的提出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排除。

②是新的革命道路;③是遵义会议;④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考点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命题角度1.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2.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例1] (新课标全国卷Ⅰ)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信息的理解。

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 材料强调“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要和“城市的革命高潮”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没有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错误B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整个革命中的作用,实际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正确C 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而不是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错误D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故不是强调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主导作用错误[题组冲关]1.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析:选C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

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B.土地革命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解析:选C 题干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这与俄国坚持在城市斗争是不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二红军长征命题角度1.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2.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例2]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义受挫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日军全面侵华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词是“金沙江”“雪山”等。

铁索桥金沙江雪山、草地―→长征―→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金沙江铁索桥雪山、草地→长征→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答案] B[题组冲关]3.下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 )A.工作重心的转移B.革命中心的转移C.党的根本任务的转移 D.革命道路的转移解析:选B 从图片信息“瑞金”“遵义”“吴起镇”可知图片所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4.“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 )A.选举毛泽东作为工农红军的总政委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书记C.肯定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析:选D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课堂归纳][网络构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关键必背](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在斗争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3)王明“左”倾错误使红军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