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选择题)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1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1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6·山东枣庄八中期中)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雕像,他们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

这座雕像纪念的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井冈山会师C.南昌起义D.湘赣边秋收起义解析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答案C2.(2016·河北保定期末)“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前进的方向”是指()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B.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依靠群众,继续北伐,领导国民大革命解析“八七会议”的内容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故选C项。

答案C3.(2016·福建龙岩期末)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

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A.参加中共一大B.领导南昌起义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领导北伐战争解析由题干可知,毛泽东的工作探索重心应在农村,C项体现了他为在农村创建根据地提供了理论依据,符合题意。

答案C4.(2016·安徽合肥期末)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反映出()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努力生产(生产积极性)和对红军的支持(革命积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

答案B5.(2016·浙江东阳中学月考)据下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渡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等信息,联系各选项,应选B项,“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其他各选项与材料的信息不符合。

课时作业10: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10: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2.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革命可以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5.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6.1930年6月李立三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中国共产党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7.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薄弱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8.《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课时作业24: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24: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江苏宿迁高一期末)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宴会厅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

他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

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右倾思想的影响B.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革命形势C.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解析“1927年”“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等信息说明是南昌起义,而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所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项正确。

答案 C2.(2019·浙江嘉兴高一期中)《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B.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C.坚持“城市中心论”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错误应该是指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和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故选B。

答案 B3.(2019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试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特点是()A.议会斗争与暴力革命相结合B.以城市为中心C.以资产阶级为革命对象D.农村包围城市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D项。

A项,议会斗争与暴力革命相结合明显不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革命道路,不是革命的对象,排除。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5)国共的十年对峙(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5)国共的十年对峙(含答案)

跟踪检测(十五)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烟台质检)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 年和b 年分别指( )C .1927年和1928年D .1949年和1950年 2.(2015·济南调研)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3.(2015·汕头模拟)“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A .无产阶级革命B .农村包围城市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开展工人运动4.(2015·南通调研)“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 )A .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 .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 .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 .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5.(2015·济南模拟)右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

这则史料说明( )A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同时试图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B .革命根据地建设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C .蒋介石的围剿未对根据地造成影响D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6.(2015·锦州质检)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语口号对特定时期的革命斗争起了促进作用。

“打倒反革命的新军阀蒋介石,打倒假革命反革命的汪精卫,继续完成国民革命”。

上述口号所鼓动的革命事件是A.中共一大 B.国民革命军北伐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2.南昌起义前夕,中共宣言称:孙中山之光荣的旗帜永久是在革命的民众、工农兵小资产阶级广大的群众方面,决非反动的妥协的伪国民党所能盗窃的。

中国几万万的民众始终要认得真正革命的国民党的旗帜,始终知道中国共产党永久站在国民革命的最前线。

这反映出中共A.明确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B.希望争取更多的国民党革命者C.希望再次与蒋介石合作 D.没有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面目3.南昌起义之后,有的战士说出“什么革命?大家不过跟着走到汕头,好有出路”,“这是叶挺、贺龙想做军长、总指挥罢了”之类的话。

这反映出A.中共对起义的宣传不足 B.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动力不足C.南昌起义失败的必然性 D.中共内部革命策略存在分歧4.中国共产党的某一次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来发动和组织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5.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

”与这首山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井冈山的斗争C.南昌起义 D.八七会议6.观察下列地图,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B.打倒列强、除军阀C.革命军队的创建和发展 D.红军战略转移7.毛泽东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

我们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到那儿去当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统一战线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城市中心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8.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故C项错误;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上海单科·23)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改订新约运动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民族经济发展D.北伐战争爆发【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改订新约运动【解析】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逐渐实现关税自主,有利于提高关税收入,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前提条件但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民族经济发展出现在1913年之前,因此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在1913年之后,不是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宏大意义。

在宽敞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

”“□□”缺少的文字应当是()A.上海B.武昌C.南昌D.广州解析:依据“李立三”“起义两周年”“在宽敞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分析,题干反映的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2.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大事的阅历,你认为最突出的应当是()A.必需尽快解决农夫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需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需武装抵制国民党反动派解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大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

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头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C3.贺龙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成功。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生疏到把握武装力气的重要性B.北伐战斗成功C.中国共产党生疏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红军长征取得成功解析:依据“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生疏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生疏到把握武装的重要性,故选A项。

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解。

答案:A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与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快速进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肯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退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5.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方法。

必修1检测: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1检测: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以前)。

一、南昌起义1.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中共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1)概况: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三、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课时作业20: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20: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2.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3.热播电视剧《东方》中,面对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劝慰蒋介石说:“我们不急,急的是他毛泽东。

不就是建个什么国嘛,不要太在意了。

1931年他们也成立了苏维埃,几年后,都在湘江里淹死了。

”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严重损失B.秋收起义失败后向井冈山地区进军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地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4.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5.下图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根据目录推断这部著作产生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6.“(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A.①B.②C.③D.④7.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本章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考试时间90分钟,赋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A.二七惨案的教训 B.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C.抗日斗争的需要 D.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需要答案:B解析:A项“二七惨案”的教训,是“使革命成功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与题干要求不符;B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开展武装斗争”,符合题干要求;C、D两项的时间在题干内容提出之后。

2.迈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重要一步的重大事件是()A.八七会议 B.秋收起义 C.文家市决策 D.三湾改编答案:C解析:A项八七会议决定武装起义没有提出向农村转移;C、D两项都在B秋收起义中;D项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项文家市决策,放弃了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向农村转移。

3.三次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C.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答案:C解析:结合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即共产党放弃了对大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因此,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拥有自己的武装。

4.以下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这是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决定的②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③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道路④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⑤借鉴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经验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答案:A解析:中国与苏俄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故⑤可排除;而大革命的教训中不包括建立根据地,②不正确。

故答案为A项。

5.1928年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部队有()①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②湘南的工农武装③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④百色起义的部分军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工农红军第四军的部队包括有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湘南的工农武装及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6.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C.土地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A解析: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时跟踪练习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时跟踪练习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时跟踪练习(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下图为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解析:此题以现实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意义的认识。

“军旗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是人民军队诞生的地方,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可以判断。

答案:C2、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①错误。

答案:B3、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解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C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A、B两项是革命斗争的常见方式,D项由于国民党内部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排除A、B、D三项。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

答案:C5、“双双草鞋送给红军穿,红球朵朵像呀么像火焰,照到哪里哪里红,星星之火能燎原。

”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B、土地革命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学案1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案1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1、背景: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 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3、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在几小时战斗后,占领南昌,起义成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余部一部分在、率领下, 转战湘南,一部分进入 , 与当地军会合。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4、意义②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和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时间:年,地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①内容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起义②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2、秋收起义(时间:)起义爆发→进攻长沙受挫→进军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国首个)△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②进行建设,努力发展生产③坚持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反革命“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①创立者:毛泽东②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其中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1931年成立了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为主席。

③影响:根据地不断 , 星星之火已成之势。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

2、经过:开始(危急)→转折(遵义会议)→胜利(会师)△长征开始后的危急:长征后短短3个月内,红军由8万人锐减到万多人△长征途中的转折——遵义会议:A.结束了“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学思之窗: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①遵义会议前, 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否决, 毛泽东的职务被撤销②遵义会议上, 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肯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③遵义会议后, 毛泽东列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之首, 当时中共最重要的任务是军事△长征的胜利:①标志:会师(1936、10,甘肃会宁)△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10,陕北)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使中国革命②意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精神开始了革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5 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5 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9年8月1日是人民军队建军92周年纪念日,而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我们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从四个选项看,B、C两项都符合南昌起义的情况,但是根据题中“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关键信息,主要强调其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地位,因此选C项。

答案:C2.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这表明(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秋收起义的过程,秋收起义本打算进攻长沙,可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只得放弃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雏形,这是中国革命理论的开始。

因此本题选择B项。

其他三个选项均说法不正确。

答案:B3.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土地革命解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答案:A4.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悦心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由题干时间1928年,可知长征尚未开始(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

再由“分田”“打土豪”可知,②③④正确。

答案:C5.工农红军1934~1936年的长征是“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解析: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最后到达陕北,完成了战略的转移。

13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对峙选择题

13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对峙选择题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央军委扩大会议。

“我(毛泽东)是长时间没有发言权了……当然,目前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让红军松口气,这种愿望是好的,看起来也是上策,但能行吗?华夫同志,你可知道我们的北面有多少敌人?整整20万啊!布置了一个大口袋在等我们。

这个口袋我反正不去钻,谁要自投罗网,请便!”由此()A.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长征由被动变主动C.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4分)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与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取得胜利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土地革命时期到来D.全面抗战拉开序幕4、(4分)今天,我们国家军队有一个节日叫建军节。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5、(4分)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

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

”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D.红军长征6、(4分)“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毛泽东诗词反映的事件背景是()A.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B.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到来C.“八七会议”总方针的确立D.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7、(4分)中共党史专家指出,某次会议以后,“中共从指导思想到实际工作都已起了根本变化。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从此开始成为党内公认的正路,成为党的新的传统,继续发展下去,一直贯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

该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8、(4分)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①《挺进大别山》②《南昌起义》③《三大战役》④《武汉会战》A.②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9、(4分)“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的军队。

必修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习题及答案

必修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习题及答案

必修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习题及答案国共的十年对峙是必修一历史第15课的知识点,做习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习题(一)知识掌握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2.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C.蒋介石的兵力强大D.红军要转移到陕北根据地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

这表明中共(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受王明“左”倾路线影响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二)能力提高1.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 )A.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B.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C.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2.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共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②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战无不胜③多次纠正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三)延伸拓展1.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影响B.北方是军阀统治的中心C.近代革命是从南方开始的D.红军的领导人主要是南方人2.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 )①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②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③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④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选举的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B.陈独秀C.王明D.博古(四)模拟练习1.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发生的变化有( )①活动中心从南转向北②自身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③工作重心从城市走向农村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③2.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3.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B.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进攻与经济封锁C.动员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D.扩大中共在农村中的影响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观察图片,该纪念封的首发地应该是( )A.南昌B.瑞金C.上海 D.遵义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答案:A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八七会议地址右图会议的上述决议表明( )A.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B.中共的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C.中共正式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由“八七会议”“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武装暴动”可以判断“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答案:A3.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D.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召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为中共指明了方向,故选B项。

A项发生于1934年后,C项指南昌起义,D项指遵义会议,均排除。

答案:B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如图)。

下列有关这两次武装起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起义都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都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C.起义之初都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D.说明中共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解析: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仍然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doc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编者选题表1.(2017·湖南益阳期末)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

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

这里的“不足”应指(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解析:C 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仍然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在敌人大城市发动武装暴动,没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尚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A、B、D三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

2.“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八七会议”解析:C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中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2017·天津滨海期末)“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毛泽东的诗词,写于1928年秋。

据此推断该诗词是( ) A.《沁园春·长沙》 B.《清平乐·六盘山》C.《西江月·井冈山》D.《忆秦娥·娄山关》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内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正确。

4.“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

”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B.开始长征C.奔赴抗日前线D.奔赴南昌发动起义解析:B 从材料“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等信息可知,“我们的队伍”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等地开始长征,B项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16: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16: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2.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该诗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3.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变过程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4.“中国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遵义会议5.某旅行社开辟了“重走长征路”的旅游路线,你认为这条旅游路线应当从哪个省出发,到哪个省结束( )A.江西、甘肃B.江苏、甘肃C.福建、陕西D.广东、甘肃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课时作业4: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4: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基础巩固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

”“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C.苏区中央局D.广州国民政府答案 B解析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1931年中共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故选B项。

A项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虽然也称红色政权,但不是中央政府,与国民党政权不相对应,排除;中央局是党组机构,排除C项;D项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政府机构,排除。

2.2013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与这一路线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C.红军长征D.中共诞生答案 C解析依据“瑞金”、“遵义”、“陕北”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路线,故选C项。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失败B.日军大规模侵华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 D解析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致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进攻,被迫战略撤退,故选D项。

A、B、C三项与红军长征无关,排除。

4.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对中国某次会议作出了如下评价:它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路线问题……中国革命自此开始摆脱困境,走上了不断发展的正确道路。

此次会议召开于()A.1924年B.1927年C.1935年D.1978年答案 C解析由题干可判断此次会议应该为遵义会议,发生于1935年。

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此前造成中国革命危机的主观原因是()A.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C.放弃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D.放弃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答案 B解析遵义会议召开前,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了革命危机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典例8】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 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 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 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 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典例9】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 从根本上讲是
• 【典例4】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探究的主题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你会选用下列哪一诗句加以印证?
• A.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
• 【典例5】“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 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 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 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 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 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 【典例7】 1935年,毛泽东写下一首《清平 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 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 峰,殊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 苍龙?”下列选项,与词的情景最接近的是
• A.四渡赤水,打乱敌军追剿计划 • B.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C.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 • D.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典例6】某班学生打算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 周年图片展览,根据红军长征经过下列图片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③①② • D.②③①④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 【典例1】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中说到:“别梦依 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他离开 韶山的这一年
• A、中共三大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 B、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了秋收起义 • C、红军成功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 • D、中共开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
• A.南昌起义 • B.工农武装割据 • C.遵义会议 • D.七届二中全会
再 见!
• 【典例3】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 告中曾例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 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 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 (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 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 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 • B、从共产国际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想路线
• D、从失败转向胜利
• 【典例10】“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 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 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 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 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曲折。
• 【典例】《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 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 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 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 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典例2】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 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历史”。随 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 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 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 主要因素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