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合集下载

牡丹亭文言文全文

牡丹亭文言文全文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全文如下:【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的翻译如下:【绕地游】梦中莺歌婉转,一片春意盎然,然而深院小庭,却寂静无人,只有那春光美景令人陶醉。

沉香已燃尽,绣线也抛散,今年的春色与去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步步娇】袅袅晴丝吹拂着庭院,摇曳着春天的气息,我停下脚步,整理着花钿。

不经意间看到菱花镜中的自己,竟然如此美丽动人,引得那彩云也偏头偷看。

【醉扶归】你瞧那翠生生、娇艳欲滴的裙衫,花簪上镶嵌着八宝,可知我天生就喜爱这自然的美。

正值三春妙龄,却无人欣赏我这美丽的容颜。

真担心这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容貌会消逝。

【皂罗袍】原来这姹紫嫣红的春色已开遍,可如今却只有断井颓垣相伴。

这良辰美景啊,与我无关!朝飞暮卷的美景,云霞翠轩的繁华,雨丝风片的细腻,烟波画船的优雅——我这个锦绣屏风之徒真是太看重这春光的珍贵了!【好姐姐】放眼望去,青山啼红了杜鹃,野外烟雾缭绕,茶蘑飘香。

春香啊,牡丹虽美,但春天已过,它又怎能占得先机呢?【尾声】观赏不够啊,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即使游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

倒不如趁兴而归,把玩这闲暇时光。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爱情悲剧《牡丹亭》解析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爱情悲剧《牡丹亭》解析

《牡丹亭》:汤显祖创作的不朽之作引言作为中国明代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以他的才华和创造力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就是《牡丹亭》,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悲剧之一。

《牡丹亭》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精巧的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和观众,至今仍然倍受推崇。

本文将对这部杰作进行深入的解析,以探索其引人入胜的魅力。

情节概述《牡丹亭》是一部以离奇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戏剧作品。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梅儿之间的悲剧爱情。

杜丽娘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柳梅儿则是一个俊雅风流的年轻男子。

他们在牡丹亭相遇,立即相互爱慕。

然而,由于一些意外的情况,他们的爱情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悲剧元素《牡丹亭》作为一部悲剧,表现出许多典型的悲剧元素。

首先,宿命的力量在该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丽娘和柳梅儿的相遇是注定的,但他们的相爱却被不可抗拒的命运所阻止。

他们被迫分离,命运对他们的残酷性质让人深感同情。

其次,《牡丹亭》中的角色都有着强烈的爱情,但却无法实现他们的爱情。

他们之间的隔阂和冲突是悲剧的重要因素。

情感纠葛、误会和冲突引发了悲伤和不幸的结局。

深刻的情感描写《牡丹亭》的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是其深刻的情感描写。

作者通过文字巧妙地描绘了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

杜丽娘和柳梅儿的爱情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让人深感动容。

读者和观众可以深刻地理解和共鸣他们追求爱情的坚持和痛苦。

作者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角色们的悲伤和失望。

角色们的言语、动作和表情都充满了情感张力,使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精巧的结构《牡丹亭》的结构非常精巧。

整个故事分为三个部分:杜丽娘和柳梅儿相遇并相爱的牡丹亭之夜,他们分别的日子和最后的重逢。

第一部分以牡丹亭之夜为背景,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梅儿相遇的情景。

这一部分描写了他们的初次相见和随后的甜蜜时光,给人一种美好而浪漫的感觉。

第二部分讲述了杜丽娘离开柳梅儿后的日子。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的故事以“情”之一字贯穿始终。

官家小姐杜丽娘正值豆蔻年华,在梦中奇遇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竟伤情而死,后化为游魂寻至人间,因痴心不改,最终起死回生,与柳梦梅终成姻缘。

正如汤显祖在《题词》中所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在汤显祖笔下,主人公杜丽娘出身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以束缚妇女身心为宗旨的贞操节烈观,结合当时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大肆宣教,可以说,生存环境十分压抑。

但是,杜丽娘却一反常态,籍着人性中对真与美的本能追求,大胆反抗时代禁锢,走上了妇女个性解放之路,以生死相搏彻底摆脱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得以塑造了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

纵观全篇,《牡丹亭》的精华,不在缠绵悱恻的爱情,也不在华美迤逦的辞藻,而是作者塑造的那一个极致自由的青春生命。

这是一曲于牢笼废墟中对自由的浪漫讴歌,最终成就了文学史上一次最美丽的叛逆。

智者云:“以文为鉴,可观天下。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时代的清醒反思,对生命的不休追问,或许这才是文学的真正意义。

牡丹亭原文与解析

牡丹亭原文与解析

牡丹亭原文与解析《牡丹亭》原文与解析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文言戏剧,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

该剧以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梅花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下面将给您详细解析《牡丹亭》的原文内容及背后深层意义。

Act I, Scene 1:(牡丹亭外。

天阴。

)(杜丽娘、女儿)杜丽娘:柳梅花,倩影来时泪点珠。

女儿:天气阴沉沉,愁云密布。

杜丽娘:惜别难留住,泪水终将无数。

女儿:愿娘保重身,常祈庇佑。

杜丽娘:劝君莫分手,思量尔后会相逢。

此段原文为牡丹亭开场,描述了杜丽娘与她的女儿正在亭外欣赏梅花。

通过杜丽娘和女儿的对话,展现了她们的思念之情。

柳梅花出现在场景前,杜丽娘心中掀起了涟漪。

这段开场揭示了杜丽娘对柳梅花的爱慕之情,表达了她渴望与柳梅花再次相见的心愿。

Act III, Scene 2:(庭院中。

天阴。

)(刘阿宝、杜二娘)刘阿宝:杜十娘,你可千万别冤枉我。

杜二娘:你不要再骗我,你心里已有别人了。

刘阿宝:二娘啊,我心里只有你,别听别人的谣言。

杜二娘:你只会说谎,我再也不相信你了。

这一场景发生在第三幕,刘阿宝与杜二娘的对话中,展示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会。

刘阿宝试图解释自己被诬陷的情况,但杜二娘已经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和沟通的重要性,同时揭示了剧中角色情感冲突的发展。

Act V, Scene 1:(柳梅花枯死之景。

)(杜丽娘、柳梅花)杜丽娘:柳梅花啊,你已经枯死了吗?柳梅花:杜十娘,我花枯心却在,永远爱慕你。

杜丽娘:可惜我们注定无法再相见。

柳梅花:即使身躯销毁,我们的爱依然长存。

在第五幕的开头,通过柳梅花的枯死,象征着牡丹亭爱情的无望。

杜丽娘和柳梅花的对话中,承载着两人之间深深的爱意和无奈。

他们明白,尽管身体已经离别,但他们之间的爱情会永远存在。

这一场景传达了爱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以及永恒的美好之情。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牡丹亭》中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爱情的坚贞与无畏,并探讨了命运和宿命的力量。

牡丹亭简介与赏析

牡丹亭简介与赏析

牡丹亭简介与赏析一、牡丹亭简介牡丹亭呢,可是中国戏剧史上超级有名的一部作品。

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也就是一种戏曲体裁啦)。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讲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爱情故事。

这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就很神奇、很浪漫呀?二、人物形象赏析1. 杜丽娘杜丽娘是个特别的女子呢。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的生活本应规规矩矩,但是她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在游园的时候,看到美好的春色,就感叹自己的青春被白白浪费了。

她的这种对自由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当时那个社会是很不容易的。

她勇敢地追求爱情,哪怕是变成鬼魂也不放弃,这种执着简直太让人感动了。

2. 柳梦梅柳梦梅也是个很有趣的人物。

他是个书生,有点穷酸但是很有才华。

他在遇到杜丽娘的鬼魂时,并没有被吓倒,反而被她的美丽和深情所打动,和她展开了一段人鬼恋。

他也很勇敢,为了杜丽娘还去掘墓开棺,这种对爱情的坚定,真的很让人钦佩。

三、艺术特色赏析1. 曲词优美牡丹亭的曲词那可真是一绝。

就比如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几句词,把杜丽娘看到美好景色却又感叹自己青春虚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曲词富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能很好地传达人物的情感。

2. 奇幻的情节故事里有人鬼相恋、死而复生这样奇幻的情节。

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创作。

这些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让观众和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超越生死。

3.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这部作品其实也暗暗地批判了封建礼教。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就像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告诉人们爱情是自由的,不应该被那些规矩束缚住。

概括来说,牡丹亭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一读的作品,它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艺术特色也让人惊叹。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牡丹亭》以“艳绝天下”的牡丹为主题,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真切地反映出士人与百姓的风节文化,抒发出作者关于人生的哲思和对现实的慨叹。

本文将对《牡丹亭》进行赏析。

一、艳绝天下的牡丹《牡丹亭》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是其以牡丹为主题,可谓是艳绝天下,引人入胜。

全剧中一共有六个牡丹形象,分别是冯延巳家的牡丹、潘金莲家的牡丹、杜世忠家的牡丹、王宝钏家的牡丹、李瓶儿的牡丹和李师师的牡丹。

这六个牡丹形象在情节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有的象征着爱情,有的象征着荣华富贵,有的象征着死亡等等,都表现出牡丹的多面性和魅力。

二、细腻动人的爱情故事《牡丹亭》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柳梦梅和潘金莲的爱情故事。

柳梦梅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而潘金莲则是一个聪明美丽但却缺乏感情的女子。

柳梦梅与潘金莲在抚州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但却因为旁人的阻挠和命运的安排而无法在一起。

柳梦梅后来因为思念潘金莲而患病,最终在她的梦境中与潘金莲相会,这种爱情的美妙和悲哀深深地触动了人心。

三、反映人性的深刻思考除了表现牡丹和爱情之外,《牡丹亭》还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柳梦梅和潘金莲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在《牡丹亭》中,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他对世道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憧憬。

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牡丹亭》在情节和人物刻画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全剧以柳梦梅和潘金莲的爱情为主线,以唐宋文化为主题,强调了文人风骨,也凸显出了民间文化的特点。

以多义性、多解性为文学特点,贴近民间情感,将百姓文化融入到文学中。

综上所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经典之作,它的艳丽、动人的情节,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不公,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的精品之作。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编者按:《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一部著名昆剧。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牡丹亭》汤显祖。

原名《还魂记》,写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共55出,是明代传奇中少有的长篇。

故事梗概是:南安太守杜宝请腐儒陈最良教授才貌端妍的女儿丽娘读书,读《诗经·关雎》,且丽娘受到启发而春心萌动,又到后花园寻春,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丽娘的画像,发现丽娘便是他梦中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掘,进京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却被杜宝囚禁。

此时朝廷放榜,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最后皇帝做主,令杜丽娘和柳梦梅结合。

关羽《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汤显祖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雎阳王事见王收拷谈生也。

”李仲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冯孝将事见《异苑》卷八,汉雎阳王事见《搜神记》卷十六,他们的女儿都因钟情于男子而希望自由结合,还魂复生。

其实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的故事在该小说中已具雏形,但意在讲述一个还魂重生的凄艳故事,缺乏丰厚的主题意蕴。

经过汤显祖的再创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动之后,使这一故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意义;其一是改变小说中杜、柳两家门当户对的关系,杜宝从太守升任宰相,柳梦梅则仅是一个穷书生;其二是把小说中缺乏性格和行动的杜丽娘的淑女色彩,突出其敏感多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性格;其四是着意描写了两人结合的曲折历程,突出了自由爱情所受到社会、家庭的阻力,同时也彰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精神。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一、引言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绝世佳话,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牡丹亭原文进行解读,并附上英文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二、牡丹亭原文《牡丹亭》是一部美丽的悲剧,主要讲述了悬河负鸿门、地府娘娘续草堂、怜香惜玉的故事。

2.1 第一场一个春天的早晨,悲剧的开始拉开了序幕。

女主角杜丽娘来到了寒香亭,和小桃在一起唱歌吟诗,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2.2 第二场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人相识,相爱,并约定了三年后在牡丹亭相会。

2.3 第三场三年后,杜丽娘来到牡丹亭等待柳梦梅的到来。

然而,柳梦梅被其父强行娶给了他人,没有能够来到牡丹亭。

2.4 第四场杜丽娘对柳梦梅的失约感到十分伤心,甚至开始患上了相思病。

她每日祈祷,希望柳梦梅能回到自己身边。

最终,她病倒了。

2.5 第五场悲剧达到了高潮,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了地府娘娘,地府娘娘同情她的遭遇,答应让她重返人间,并在牡丹亭等待柳梦梅。

2.6 第六场杜丽娘醒来后,她发现自己正在地府草堂,地府娘娘从中阐述了她的遭遇和悲苦。

2.7 第七场杜丽娘重返人间后,回到牡丹亭等待柳梦梅。

然而,柳梦梅已过世,二人再无相见的机会。

三、牡丹亭英文译文3.1 Act OneOn a spring morning, the tragedy begins. The heroine Du Liniang arrives at the Hanxiang Pavilion and sings poems with Xiaotao, expressing her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3.2 Act TwoDu Liniang meets and falls in love with Liu Mengmei, and they agree to meet at the Peony Pavilion three years later.3.3 Act ThreeThree years later, Du Liniang arrives at the Peony Pavilion to wait for Liu Mengmei. However, he is forced to marry someone else by his father and fails to come to the Peony Pavilion.3.4 Act FourDu Liniang is heartbroken by Liu Mengmei’s broken promise and evenfalls ill with lovesickness. She prays every day, hoping for Liu Mengmei’s return. In the end, she falls seriously ill.3.5 Act FiveThe tragedy reaches its climax as Du Liniang meets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in her dream.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sympathizes with her and promises to let her return to the mortal world and wait for Liu Mengmei at the Peony Pavilion.3.6 Act SixUpon waking up, Du Liniang finds herself in the Court of the Underworld.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elucidates her experiences and sorrows.3.7 Act SevenAfter returning to the mortal world, Du Liniang returns to the Peony Pavilion to wait for Liu Mengmei. However, he has already passed away, and they will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四、结论《牡丹亭》通过三世情缘的描绘,讲述了悲剧主角杜丽娘为爱付出的一切,并以悲剧结局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概述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名句赏析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

“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中国戏曲《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

满园春色,更催醒了爱情。

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在睡梦中突破了牢笼,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和生活。

这种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

这个戏剧的故事出乎生活常理,带有幻想性质。

但就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精神而言,极其真实可信。

杜丽娘的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力量,强烈地叩动着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灵。

一个娄江女子因读《牡丹亭》竟断肠而死;著名女伶商小伶为此剧伤心而亡;以致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

以人的感情为出发,提出情理冲突的命题——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作者】肖旭汤显祖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六十七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十四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他三十四岁时考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万历十七年(1589)由南京詹事府主簿,改官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疏抨击朝中当政大臣,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sǐ, sǐ可以生。

生而不可舆sǐ, sǐ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

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

”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及译文如下:【传】梦中之情,何如枕上之言?是知天下之大,所适如意者屈指可数。

旦别君,君行无踪,吾心荡荡谁能共守?这壁厢,题着梦,那壁厢,记着梦。

一心儿,厮恋这梦里情。

可喜得血泊里,扶起娇滴滴的尸骸,揣咱手也,痛煞煞,握咱手魂灵儿,都做了江州司马。

可喜杀血溅墙花,可悲杀我主沉沦溺。

可哀死梦断不属我,我可也我堪伤,自今日起把杜丽娘搂抱如梦里亲着。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俺的姻缘,就这答里神仙愿。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罗帏慢掩秋千。

未语情先许,长的是天,久向此花林下坐卧。

【忒忒令】呀,是谁家不谨香风透翠帏?怕母亲觉来好意儿偷违背。

咳,俺西厢淹埋了意,只索待悄神儿去来。

【元和令】俺在这里草桥店也不索香囊佩,那厮知梦归何处猜?这一场没死活风流快怎归来?归也懒罗衣衫上土面埃。

【醉扶归】杜丽娘娇滴滴美玉人儿魂灵儿咶合在丽春院壁上胭脂台;陈最良蠢蠢学土土囊山伯昏迷了志诚君子怀。

【耍孩儿】春香啊,你道看花回怎便急煎煎的奔回程限?原来你主母德性贞贤。

不亏你伴梅开宴、扶残醉、递苏醒、递水浆、递香焚宝刹;则待要随柳兴而攀花萼,趁游丝吹下风斜。

正不妨酣乐拥芳尘软款那佳人半晌睡靥儿浓。

【五般宜】轻袅袅沉檀慢折。

比着那人儿可喜。

晕脸红匀,眼波儿还替我儿也做斜溜了他多时哩。

恰留梢把春色无些空折!则待要翠袖殷勤奉玉钟。

那里取玉堂人物画堂中相逢!【一煞】有甚闲愁闲闷?将酒来消愁解闷。

一个疏篱曲槛幽花树;罗衣褪、环珮已分付枝头露湿来春定是玉人来寻去。

转朱阁绮户深扃翠帏不曾关。

魂梦中啼鹃绿芜春正浅;伤春处都在绮罗丛几曲画屏中展;抵多少斜阳老尽小栏杆!译文:梦里之情远胜于醒时所见之言!可知道能够如愿以偿的事情为数寥寥无几!既然生离死别再无重逢之日;为何不让有情人得以成眷属呢?今天是我帮她掩埋了她的丽容;以后每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要想到梦里还有一个你。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赏析(1):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能有时男女之间感情的产生,简单到只需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语言,只要感觉对了,一见钟情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发生。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见,便私定终身。

汤显祖这样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也让故事本身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我们凡夫俗子常常认为梦中的所见所闻是不可靠的,但杜丽娘偏偏就坚信梦中的男子便是他的如意郎君。

杜丽娘为感情能够生,能够死,生生死死都要和所爱的人在一齐,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汤显祖《牡丹亭》赏析在深闺里的杜丽娘寂寞苦闷,虽然她才貌端妍,聪慧过人,但苦于无人欣赏。

无限春光的园林,让她感受到了青春的完美,促使了她对美对爱的思想觉醒和强烈追求。

汤显祖在题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来解释他的“至情”理论“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为了追求自由感情,杜丽娘与封建礼教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杜丽娘的死,并不意味着她的斗争就失败了,相反,这正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柳梦梅为了救杜丽娘私自掘墓,两人不告知父母,便私自结婚。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这些行为证明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态度变得更加的强烈。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情感思想表达上,利用了多重的艺术手法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我们能够看到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感情是具有虚幻色彩的,但是他们结合所遭遇的阻力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杜宝在得知柳梦梅是他的女婿后,不但不认,还想把他乱棒打死,在得知女儿复生的事后,不仅仅没有高兴,还禀奏皇上擒打妖女。

杜宝之因此这样做是为维护封建礼教。

说白了是怕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的行为阻碍了他的官位尊严。

为了物质权利名誉,女儿女婿也能够牺牲。

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牡丹亭》一部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悲中有喜,喜中衬悲。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京剧《牡丹亭》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一。

它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的喜爱。

《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动人,角色塑造独特,既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又折射出社会的种种困扰和现实的冷酷。

本文将对京剧《牡丹亭》进行全面的赏析,旨在深入解读其艺术特点和魅力,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我们将介绍京剧《牡丹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京剧以其浓厚的京味儿和独特的表演方式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牡丹亭》则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京剧《牡丹亭》的剧情和角色。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悲剧恋情展开,讲述了女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青云的爱情故事。

他们之间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因纠葛的种种原因分离。

《牡丹亭》中的角色形象各具特色,既有受人瞩目的主角,也有扮演次要角色但同样不可或缺的配角。

这些角色的形象鲜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背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京剧《牡丹亭》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分析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手法吸引了广大观众,其精湛的唱腔、精细的化妆和动人的故事情节都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当代,京剧《牡丹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如何将其艺术特点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令更多的观众接触和爱上京剧,《牡丹亭》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之,本文将全面探讨京剧《牡丹亭》的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和发展、剧情和角色、艺术特点和魅力以及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牡丹亭》,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包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论述的方向;2. 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确保文章内容连贯、条理清晰;3. 提出文章撰写的方法和策略,指导读者在阅读文章时的思考途径和理解重点;4. 总结文章结构对于文章内容阐释和意义展示的作用,强调文章结构对于整体论述的重要性。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最完整的《牡丹亭》释义

最完整的《牡丹亭》释义

《牡丹亭》与“俺答封贡”之寓意明代自从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都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各种思想学派横空出世,互相交叉,掺杂,甚至冲撞。

比较有名的是朱子学派、阳明心学、甚至有用地名区分的GA派、东林派、泰州派、还有用感性命名的气学派、竞陵派、左派王学等。

这些学派或保守,或抨击时政,或寻求标新立异、脱离传统束缚。

而其中最为激进的一派是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吸取“阳明心学”之精华,脱胎换骨而来的“王学左派”,因为王艮是江苏泰州人,又称之为泰州派。

它对传统朱子学派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反击,企望能够冲破封建的枷锁,恢复人性,反对封建禁欲思想,认为人们应该有正当的生存需求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快乐。

这一思想在当时轰动一时,被很多人欣赏和接受。

王艮有一嫡传弟子,名叫颜钧,也十分热心推广这种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是如何“做人、救世”的平民思想。

嘉靖三十六年,颜钧因为懂得兵法而为总督胡宗宪所用。

玩世不恭的徐渭也在这一年和他共事,徐渭不拘俗规,个性张扬,我行我素,和“王学左派”所推崇的理念有些不谋而合。

不过仅一年,更热衷于讲学的颜钧就离开了。

颜钧有一弟子,名叫罗汝芳,也是“王学左派”的极端人士,十分热心推广学说,“公事多决于讲座”,他率领弟子到处讲学集会,宏扬“王学左派”的思想。

在他任官期间,有贫穷兄弟为争遗产来投诉,“汝芳对之泣,民亦泣,讼乃止”。

他还让诉讼者坐上讲坛,体会他的思想,用道理分析判案,让人动容。

甚至大发善心,把政府的库藏馈赠给穷人。

他不分尊卑,与普通民众打成一片,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这一思想。

他的所作所为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学生汤显祖,汤显祖继承其衣钵,行为之大胆,更胜一筹。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出生在嘉靖二十九年,当时沿海倭匪非常猖獗,势力一直延伸到他的家乡-江西。

他所处的时代,从嘉靖最开始的“南倭北虏”的剧烈动荡,到最后仅有的辽东战事,战争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对战争的概念也刻骨铭心。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出自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2、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赏析
《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游园》一出,因其情感细腻曲折,文辞优美精细,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丽娘游园,全是因为春情难遣。

有一部片子,叫《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丽娘也无非是要为那青春找个出口。

丽娘游园所遇,是莺声啼遍,牡丹开尽,遍青山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满目春光,一派欢喜。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汤显祖写的真是朦胧诗,春天是袅袅地吹来,摇漾得像细细的线一样,春天这样的姹紫嫣红,而人又是这样的青春年少。

于是有了由物及人,见满园春色正好,丽娘比照自身,才有那“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自诉。

人与物相称,美貌如花,这里有丽娘的自得之意。

然而接下去“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已有寂寞之叹。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哀怜自己一生囿于闺阁之中,竟不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精彩。

流年似水,游园之前,竟已是十多年岁月虚度,于是乐尽悲来。

只是突然之间,丽娘在这满目的春光里看到了衰败与凋零,看见了命运冷漠的眼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她才知道,越是美好,越是脆弱;越是留恋,越是无常。

牡丹开得再好终会凋零,青春再美终会过去。

掬水月在手,再怎么美,捧着的终究只是月亮的影子。

美眷如花,任你风华正茂,那水样的年华已在指间汩汩地流走了。

丽娘此句不仅是对春去何急的哀叹,更是对青春短暂,人生无常的觉悟。

原本大彻大悟,是要从大悲大痛中得来的,丽娘游园无意中道出天机,这是中国戏曲举重若轻的妙处,也是受了宋明以来禅宗世俗化的影响。

汤显祖笔下的丽娘,被描绘得有几分自恋,更有几分自怜,非但不做作,反而更动人。

如果不如此,也就不是杜丽娘了。

面对满园的春光,丽娘心里明白:她的青春,她的美貌,终有一天也会雨打风去吹,付与那断井颓垣。

古诗里感叹“轩车来何迟”,又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真是悲哀的句子。

她也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咏叹着园林美景,她哀悼着华年锦绣,无一不是因为心灵深处对于青春的无法安放的无奈感。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扮演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喜剧。

大家闺秀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南柯一梦,与柳梦梅相爱,梦醒后苦苦思念情人,抑郁而亡。

三年后复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积极地表现了当时处在封建桎梏下人们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戏剧情节跌宕起伏,唱词简洁凝练,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意味与情感。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当时有位才女叫冯小青的,因为爱情不理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冷雨敲窗不忍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世上也有痴似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其强烈的共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这段唱词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因此才会引得黛玉情思萦逗,缠绵固结。

《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

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凭今春关情似去年?妙龄少女被禁锢在小庭深院,不是百无聊赖的沉睡,就是抛残绣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㉓,茶蘑外烟丝醉软㉔。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㉕!(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㉖。

(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由他缱㉗,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妆床㉘。

瓶插映山紫㉙,炉添沉水香。

”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

(下)(旦欢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㉚。

”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遗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道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误矣。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韩夫人得遇于郎㉛,张生偶逢崔氏㉜,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

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㉝,后皆得成秦晋㉞。

(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

年已及笄㉟,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

(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㊱![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㊲,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㊳。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迟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㊴,除问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面眠㊵。

(睡介)(梦生介)(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一天台㊶。

”小生顺路儿跟著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惊起介)(相见介)(生)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旦作斜视不语介)(生)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

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旦惊喜,欲言又止介)(背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咱爱杀你哩![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㊷。

在幽闺女自怜。

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旦作含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摸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㊸眠。

(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㊹?(生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异花天㊺,检点春工又一年。

蘸客伤心红雨下㊻,勾人悬梦彩云边。

”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

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

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

咱花神专掌异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鲍老催](末)单则是混阳蒸变,看他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煽。

一般儿娇疑翠绽魂儿颤㊼。

这是景上缘㊽,想内成,因中见。

呀,淫邪展污了花台殿㊾。

咱待拈片落花儿惊醒他。

(向鬼门丢花介)㊿他梦酣春透了怎留连?拈花闪碎的红如片。

秀才才到的半梦儿,梦毕之时,好送杜小姐仍归香阁。

吾神去也。

(去)[山桃红](生、旦携手上)(生)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小姐可好?(旦低头介)(生)则把云鬓点,红松翠偏。

小姐休忘了呵,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了片,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旦)秀才,你可去呵?(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

(关旦依前作睡介)(轻担旦介)姐姐,俺去了。

(作回顾介)姐姐,你可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那。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下)(旦作惊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作疑睡介)(老旦上)“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

怪他裙衩上,花鸟绣双双。

”孩儿,孩儿,你为甚瞌睡在此?(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

(老旦)孩儿怎的来?(旦作惊起介)奶奶到此!(老旦)我儿,保不做些针指,或观玩书史,舒展情怀?因何书寝于此?(旦)孩儿适花园中闲玩,忽值春暄恼人,故此回房。

无可消遣,不觉困倦少息。

有失迎接,望母亲恕儿之罪。

(老旦)孩儿,这后花园中冷静,少去闲行。

(旦)领母亲严命。

(老旦)孩儿,学堂看书去。

(旦)先生不在,且处消停○51。

(老旦叹介)女孩儿长成,自有许多情态,且自由他。

正是:“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

”(下)(旦长叹介)(看老旦下介)哎也,天那,今日杜丽娘有些侥幸也。

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睹景伤情。

没兴而回,书眠香阁。

忽见一生,年可弱冠○52,丰姿俊妍。

于园中折得柳丝一枝,笑对奴家说:“姐姐既淹通书吏,何不将柳枝题赏一篇?”那时待要应他一声,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轻与交言。

正如此想间,只见那生向前说了几名伤心话儿,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东边,共成云雨之欢。

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

欢毕之时,又送我睡眠,几声“将息”。

正待自送那生出门,忽值母亲来到,唤醒将来。

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梦○53。

忙身参礼母亲,又被母亲絮了许多闲话。

奴家口虽无言答应,心内思想梦中之事,何曾放怀。

行坐不宁,自沉如有所失。

娘呵,你教我堂看书去知他看好一种书消闷也(作掩泪介)[绵搭絮]雨香支片○54,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敦○55,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心神情○56,坐起谁欠○57?则待去眠。

(贴上)“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58。

”小姐,薰了被窝睡罢。

[尾声](旦)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

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不胜芳。

罗隐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一断肠。

韦庄【作品注释】①乱煞年光遍:缭乱的春光到处都是。

②沉烟:沉水香,薰用的香料。

③梅关:即大庾岭,宋代在这里高胡侮关。

在本剧故事发生地点江西省南安府(大瘐)的南面。

④宿妆:隔夜的残妆。

⑤宜春髻子:相传立春那天,妇女剪采作燕子状,戴在髻上,上贴“宜春”二字。

见《荆楚几时记》。

⑥翦不断,理还乱:南唐后主李煜诩《相见欢》中的两句。

⑦罗衣欲换更添香两句:薛逢诗《宫词》中的两句,见《全唐诗》卷二十。

⑧晴丝:游丝、飞丝,也即后文所说的烟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

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⑨没揣:不意,蓦然。

菱花,镜子。

古时用铜镜,背面所铸花纹一般为菱花,因此称菱花镜,或用菱花作镜子的代称。

⑩迤逗的彩云偏:迤逗号,引惹,挑逗;彩云,美丽的发卷的代称。

全句,想不到镜子(拟人化)偷偷地照见了她。

害得(迤逗的)她羞答答地把发卷也弄歪了。

这几句写出一个少女的含情脉脉的微妙心理,她是连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的影子也有些不好意思的。

迤逗,元曲中或作拖逗。

⑪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翠生生,极言彩色鲜艳。

苏轼诗:“一朵妖红翠欲流。

”用法正同。

见《苏诗编注集成》卷十一《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老学庵笔记》卷八:“鲜翠,犹言鲜明也。

”出落的,显出,衬托出。

茜,茜红色。

⑫亮晶晶花簪八宝填:镶嵌着多种宝石的簪子。

⑬天然:天性使然。

上文爱好,犹言爱美。

《紫箫记》十一出《懒画眉》:“道你绿鬓乌纱映画罗。

”系丫环赞李十郎词,下接十郎云,“小生从来带一种爱好的性子。

”用法正同。

现在浙江还有这样的方言。

⑭三春好处:比喻自己的青春美貌。

⑮沉鱼落雁:小说戏同中用来形容女人的美貌。

意思说,鱼见她的美色,自愧不如而下沉;雁则为伉看她的美色而停落下来。

下文羞花闭月,同。

⑯泥:沾亏,这里作动词用。

⑰异花疼煞小金铃:《开元天宝遣事》:“天宝初,宁王……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掣于花梢之上。

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置令索以掣之。

盖异花之故也。

”疼,为异花常常掣铃,连小金铃都被拉得疼煞了。

这是夸大的描写。

⑱姹紫嫣红:花色鲜艳的样子。

⑲谁家:哪一家。

一说作“甚么”解,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谁家条》。

全句本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⑳朝飞暮倦:唐王毂《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㉑锦屏人:深闺中人,包括自己在游园前。

㉒是:凡是、所有的。

㉓啼红了杜鹃: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

从杜鹃(鸟)泣血联想起来的。

㉔茶蘑:花名,晚春时开放。

㉕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诚齐乐府·牡丹品》三折《喜莺》:“花索让牡丹先。

”㉖观之不足:看不厌。

㉗缱:留恋、牵绾。

㉘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㉙映山紫:映山红(杜鹃红)的一种。

㉚宜春面:指新妆。

参看注5。

㉛韩夫人得遇于郎:唐人传奇故事:唐僖宗时,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从御沟中流出,被于佑拾到。

于佑也以红叶题诗,投入上流,寄给韩氏。

后来两人结为夫妇。

见《青琐高议》前集卷五《流红记》。

汤显祖的同时代人王骥德曾以这个故事写成戏曲《题红记》,见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下。

㉜张生偶逢崔氏:即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见唐元稹《会真记》后来《西厢记》演的就是这个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