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一、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一、文常积累欧阳修:字丞跳,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
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二、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3)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文段写琅班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1 .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2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 .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5 .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与民同乐。
6 .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中考《醉翁亭记》+全文理解性默写+实词、语句释义
《醉翁亭记》一、理解性全文默写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
(总领全文、移步换景、过渡、铺垫)首先,总领全文....其次,移步换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面到线再到点;仿佛身临其境;行文至此,自然点题。
再次,由.写景过渡..,介绍了醉翁亭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到.写人由写人过渡到写事........,“醉翁”之号的由来是什么?最后,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做铺垫..。
亮出全文的主旨,“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变化。
(景物描写、抒情、对偶、骈散结合)第三段,写滁人游乐和太守宴饮。
(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这一段主要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重点)四幅图画:的自信得意。
第四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自得其乐。
(叙事、议论、抒情、首尾呼应)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同时,揭露文章主旨: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最后,道出姓名,照应开头,解开全篇悬念: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重点实词翻译(1)临溪而渔.()(2)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临于泉上者()..而深秀者()(4)有亭翼然(5)名.之者谁?()(6)饮少辄.醉()(7)醉翁之意.不在酒()(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云归而岩穴暝.()(14)晦.明变化者()(15)野芳.发而幽香()(16)佳木秀.而繁阴()(17)佳木..秀而繁阴()(18)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20)而乐.亦无穷也()(21)至于负.者歌于途()(22)至于负者歌于.途()(23)伛偻提携..()(24)往来而不绝.者()(25)临.溪而渔()(26)泉香而酒洌.()(27)山肴野蔌.()(28)杂然..而前陈者()(29)宴酣.之乐()(30)弈.者胜()(31)觥.筹交错()(32)觥筹..交错()(33)苍颜..者()..白发()(34)起坐而喧哗(35)颓然..乎其间者()(36)颓然乎.其间者()(37)树林阴翳.()(38)鸣声上下.()(3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0)醒能述以.文者()(4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2)太守谓谁?()(4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4)醒能述.以文者()(4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6)杂然而前陈.者()三、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醉翁亭记》体裁:游记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安徽省滁州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即被贬的第二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二)全文翻译。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谷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字词知识点梳理归纳
欧阳修《醉翁亭记》字词知识点梳理归纳欧阳修《醉翁亭记》字词知识点梳理归纳《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字词知识点梳理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字词注解1. 环:环绕。
2. 皆:副词,都。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 而:表承接。
14. 酿泉:泉的名字。
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 回:回环,曲折环绕。
16.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 然:......的样子。
18. 临:靠近。
19. 于:在。
20. 作:建造。
21.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 曰:叫做。
25. 辄:就。
26.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 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 乎:相当于“于”。
29. 得:领会。
30. 寓:寄托。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 开:消散,散开。
33. 归:聚拢。
34. 暝:昏暗。
35. 晦:阴暗。
36.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 芳:香花。
38. 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 秀:茂盛,繁茂。
41.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篇目。
接下来,咱们就来全面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其作品风格平易近人,语言简洁流畅。
二、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偏僻,欧阳修在此虽政治失意,但却能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三、文章主旨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以及滁州百姓游山玩水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同时也抒发了他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四、重点字词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6、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名,命名,取名。
7、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8、辄醉:就喝醉了。
辄,就。
9、意不在酒:意趣不在酒上。
10、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雾气。
13、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4、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5、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16、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秀,茂盛。
17、风霜高洁: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8、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9、行者休于树: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0、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醉翁亭记》考点整理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醉翁亭记》考点整理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4分)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
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春夏秋冬及早晚景的句子是:5、第二段写了什么景色?写了登山所见的山景朝暮四季变化之景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6、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7.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8、选文②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
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滁人游②③④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3分9、“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朝暮四时游玩之乐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1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2.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1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1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醉翁亭记知识点复习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复习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醉翁亭记》是〔初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醉翁亭记》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文言文课文,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文言文课文《醉翁亭记》学问点〔复习〕,希望能帮到你。
醉翁亭记学问点复习一:文学常识《醉翁亭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出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__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醉翁亭记学问点复习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着。
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方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叉】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密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eacute;)]就。
[意]情趣。
[寓]寄予。
[霏(fēi)]雾气。
[归]聚集。
[暝(miacute;ng)][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亮。
[肴(yaacute;o)]荤菜。
[蔌(sugrave;)]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设,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述]记述。
醉翁亭记学问点复习三:阅读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方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中考复习知识点梳理之《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与专题阅读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
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
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繁阴:形成浓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
蔌:菜蔬。
(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
(21).树林阴翳翳:遮盖。
(22).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23).太守谓谁谓:是。
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复习18:醉翁亭记-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梳理
(3)晦明变化者 (4)野芳发而幽香
晦明:或明或暗 芳:香花
(5)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繁茂
2. 句子翻译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翳:遮盖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F】:离开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F】:以……为乐
(4)太守谓谁
谓:为,是
2. 句子翻译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到处叫。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梳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 的,是太守啊! 3. 句子朗读节奏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 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梳理
1. 词语解释
(1)临溪而渔
临【F】:到
渔【F】:捕鱼
(2)泉香而酒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洌【F】:水(酒)清 陈:摆开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间
颜:脸色苍老
专题02《醉翁亭记》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四、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
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
“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
“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五、朗读节奏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中考语文备考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得之心:领会而寓之酒也:寄托.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消散.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晦明变化者:暗野芳:香花发而幽香: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山间之四时也:季节而乐亦无穷也:乐趣.穷尽.负者歌于途:背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临溪而渔:靠近.捕鱼.泉香而酒洌:醇清.山肴野蔌:俗称野味.菜蔬.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弈者胜:下棋.觥筹交错:酒杯.酒筹.苍颜白发: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太守归而宾客从:随从,跟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太守谓谁:是三.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表明全文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9.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前者呼,后者应.10.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11.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12.写众宾醉罢晚归情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3.写众宾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4.写太守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四.出自本课的成语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酒宴场面非常热烈.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九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表示事情出现转机.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中.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另有所图,别有用心.五.问答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3.第一段写了哪些景?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山、泉、亭.由远及近,由大到小.4.为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到山和泉?——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5.为什么作者在开篇要写到亭名的由来?——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铺垫.6.段末为什么说“太守”,而不称名?——为文末具名埋下伏笔.7.在你看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依据?——一方面表明他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他要寓情山水以排遣郁闷.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以百姓之乐为乐,被百姓之乐陶醉.8.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9.第二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六幅画面.朝景:日出而林霏开.暮景:云归而岩穴暝.春景:野芳发而幽香.夏景:佳木秀而繁阴.秋景:风霜高洁.冬景:水落而石出.10.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时令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不同(春花芳香夏木繁阴秋高爽洁冬石出水,四季,早晚景色变幻多端---秀丽多姿).视觉、听觉.11.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12.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13.第二段作者极力渲染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14.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15.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其核心是什么?其它图景有何作用?——四幅:(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陪衬作用,突出太守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16.本段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伛偻提携"指老人、小孩.“丝、竹”指音乐.1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为什么作者极力渲染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场面?——(1)说明他们生活安定、富足、快乐.(2)是太守政绩卓越的表现.(或说明政治清明)(3)是作者“醉”与“乐”的基础.表达与民同乐之乐.1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不事铺张、不讲排场.酒菜取之于当地,极为简朴.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突出滁州百姓生活富足,表明太守政绩卓越.1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喝醉了吗?谈谈你的见解?——并非真醉,而是陶醉.陶醉于美丽的山水景色.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陶醉于卓越的政绩.陶醉于字迹能够与民同乐.20.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2)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3)陶醉于政绩卓越,政治清明.(4)自己也能与民同乐.21.文章反复出现醉与乐,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因乐而醉,醉又增其乐.22.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23.为什么在写太守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宾之乐?——以禽鸟乐衬托游人之乐,再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2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政绩卓越之乐和与民同乐.25.“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1)寄情山水之乐;(2)百姓安居乐业之乐(3)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26.文中先写滁人乐,再写宾客乐,最后写太守乐,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太守乐即“与民同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定、快乐、富足.27.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山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写山水正是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8.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9.结合原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欧阳修热爱大自然,但不完全沉迷于自然美景.他虽遭贬谪,但仍能奋发有为,勤于政事,造福一方百姓,并能与民同乐,是一个胸襟旷达,以百姓为念的人.3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与民同乐,对此你怎样理解?——与民同乐是在欧阳修被贬官后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百姓,滁人生活安定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的,表现了欧阳修不以己悲,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有远大的抱负和旷达的胸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31.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以前人这样评价.32.《岳阳楼记》的作者与本文作者作文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遭遇挫折,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范仲淹和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3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同:《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34、对联积累1、山明水秀蕴美景峰回路转现名亭2、醉围山水间与民同乐乐看人世道举城共欢3、醉里寻乐人生不顺醉解千愁乐中有乐普天同庆乐徘万忧4、乐民所乐太守颓然就醉醉不思归众宾起坐而欢5、欧阳修醉翁亭里与百姓同乐范仲淹岳阳楼上先天下而忧.6、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先天下为忧7、欧阳修胸襟旷达与民同乐醉翁亭风景秀丽令人流连主旨:本人通过醉翁亭记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翁亭记》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1. 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2. 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 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 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 “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 翁亭记》。
字音字形辨析环滁( ch ú) 林壑( h è) 岩穴瞑( míng )伛偻( y ǚl ǚ) 觥筹( g ōngch óu ) 弈( y ì)者胜 颓( tu í)然琅琊(láng y á)饮少辄( zh é)醉酒洌(li è) 山肴野蔌( s ù) 射者中( zh òng ) 阴翳( y ì)三、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野芳发而幽香芳四、一词多义①归 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淫雨霏霏③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④谓 太守自谓太守谓谁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花。
今义:芳香。
古义:聚拢 归去 归依 雾气 雨很密的样子 居高临下 靠近,这里是“在⋯⋯旁 称 是⑤乐山水之乐乐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⑦乎颓然乎其间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⑧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五、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2)名之者谁(3)故自号醉翁(4)至于负者歌于途(5)杂然而前陈者(6)醉能同其乐山:名:号:歌:前:同: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1一、文学常识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13、“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一、内容梳理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英逆之交。
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二、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别有用心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拔,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吵闹者,众宾欢也。
苍颜鹤发,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内容梳理】一、文学知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函集》,作者是北宋有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主题思想:本文描绘醉翁亭的艳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画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川以排解遭到打击的复杂感情。
三、构造梳理:第一段,引入: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第二段,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乐亦无量”第三段,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写归:太守归,来宾从→游人去,禽鸟乐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四、其余重点:1、请写出贯串全文主线的句子。
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中心又是什么?四幅。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环(chù)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 (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sù)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yì)3、重点解词环:环绕着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野味野菜。
,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筹光错:,酒杯。
筹,酒筹。
阴: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遮盖。
佳木秀而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一、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三、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滁州的四周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翁亭了。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的。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1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溪水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酒味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的酒宴。
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闹闹的,是诸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那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要落山了,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从啊。
1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着,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1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可以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0、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四、理解1、按课文内容填空(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
哪一层是核心?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