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
一部十分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较组成。

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比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职责有担当的比较;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较;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比较;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之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生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职责,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后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比较,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比较,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比较。

想你的句子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

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这天只说说配角。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但是个性有男子汉的味道。

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翻墙进来,之后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

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己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

(lz13)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

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生,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正因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己。

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

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浦生送进教堂,不仅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后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

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

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齐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

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后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公司寄语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期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也许奥斯卡正因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固有的偏见,不会给我们颁奖。

但是,在我心中,这是足以胜过任何奥斯卡电影的好作品。

当然,如果音乐方面能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
最近《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正在上演,有幸在散文在线的首页上发现原作,就第一时刻收藏,读《金陵十三钗》,泪纷纷如雨下,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人神共愤,血流成河的南京,血的教训,这只是南京城里小小的一隅教堂,但战争中的教堂在铁蹄和淫威下风雨飘摇。

唱诗班的女学生,从墙头爬进来的妓女们,还有死里逃生躲避追捕的中国伤兵,神父英格曼,阿多阿多,伙夫陈乔治,这些人物暂时被迫呆在一齐,这十三个妓女,以出卖肉体为生,说话、做事、举手投足都表现出了她们那个圈子里的习气,英格曼神父反感她们,怕她们影响那些稚气未脱的女孩子,但又无法拒绝无路可逃的她们,勉强收留她们暂住教堂,豆蔻的凄惨遭遇,让这些风尘女子开始正视现实,,身边的姐妹惨遭轮奸,救过来后已疯疯癫癫,而那几个中国伤兵,下场更惨,连做了截肢手术的王蒲生也身首异处,妓女们冷静的埋葬他们,这些人没有前途和将来,死亡,是迟早要应对的事情。

玉墨随身多年的一把剪刀,该是一段预示,与其遭蹂躏惨死,不如拼死一搏。

姨妈书娟幼小的心灵对玉墨充满仇恨,这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名妓,她恨不得去毁了她的脸。

然而,为了救唱诗班的这些女孩子,这些妓女,她们化装成女学生的样貌,去替她们,日本兵带走了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她们义无返顾的带着剪刀,牛排刀、发钗,带着一切能够利用的利器走了。

苟且偷安,何如轰轰烈烈的死?把生存的期望留给这些孩子们,妓女,这些最最下层的人身上,闪现着傲人的光辉。

书娟忏悔了,玉墨再也回不来了,或许,她该早一些原谅她?
但是,这天的我们能够原谅一切,一切都被可笑的原谅了,去恨谁呢?军国主义?还是自己软弱的祖国?血淋淋的历史铭记在心,而惠特林女士,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美国人,在亲历和目睹了地狱般的南京城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自杀。

活人姑且做恶梦,宁可不活,禽兽的行径为人所不齿,但愿后代们都记住这段历史,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金陵十三钗,只是这鲜血历史中的小小一段。

严歌苓女士笔触清新,细致感人,一口气读完,泣不成声,这就是我的祖国曾亲历的灾难,中国人是不会忘却这段历史的,十三钗也将和历史一样永存。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为了她们,牺牲了她们。

不去计较值不值得,正因有爱,因此承担。

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题记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

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并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

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口碑令其票房不断攀升,在国内累计取得6。

2亿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原作者严歌苓表示,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是从1993年开始的。

那时在芝加哥,华人社区展示了第一批大屠杀的图片。

之后的每年,她都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之后也参加了1997年在南京举行的由中、日双方举办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大会。

她就是在参观一个个大屠杀刑场时,感到得为这个历史大杯具写一个作品。

于是才有了这部小说,也才有了张艺谋的力作。


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

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

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

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必须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

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杯具。

严歌苓说,这个故事是献给南京大屠杀中的女性牺牲者的,当故事中的牺牲铺展开来时,她期望读者和她一样发现,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他说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他期望影片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以往的感受,肯定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

张艺谋称,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

片中也有不少战争场面,但是不会太过强调大场面,战争场面是要靠细节才能让人记得住。

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他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齐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

从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粱》,之后又连续导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
打官司》等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形了世界。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

张艺谋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浓烈的民族意蕴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张艺谋专业主修摄影,因此他在美术方面很有造诣,尤其是在色彩方面。

他似乎最偏爱红色,个性是对红色、黑色的强调,加强了视觉冲击。

他很会运用色彩,不论他的哪部电影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他对色调的灵活运用。

这次他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也有许多出彩的地方。

故事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应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

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

之后,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

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群众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

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故事的一开始,人物就在漫天的战争的硝烟中由远及近,渐渐浮现。

导演也采用了推镜头的方式,让电影的女主角的形象渐渐清晰,进而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故事。

随后男主角也在中日双方的交战中进入人们视野,只是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美国人。

该片动用了国际影星和团队,我们不得不怀疑,张艺谋这部电影有要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嫌疑。

事实也是如,凭借着超高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金陵十三钗》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项提名和第五十九届美国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

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是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

人物的塑造,是电影的重中之重。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因此,张艺谋在演员的选取上也下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张开艺谋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演员的征选,由于故事发生在南京,因此他期望选取南京籍艺人。

但是南京籍艺人屈指可数,于是他决定启用新人。

很幸运,倪妮被选为了女主角。

玉墨扮演者倪妮风情万种,而在银幕上光鲜靓丽的背后,则是这位新人付出的发奋:走路的姿态,坐的姿态,都要训练。

还要学习打麻将,抽香烟。

请了很多老师,还请来一些家人以前有过风月场经历的老人家,描述那个年代的风月女子是什么样的举止。

倪妮在片中很好的诠释了那时风尘女子的仪容姿态和心里思想上的斗争,一度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的好评。

当然,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是不容小觑,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曾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获的者,在《斗士》中饰演的主角也就是获奖的主角被称为最富创造性的主角。

他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和完全陌生的团队共处了4、5个月,完全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势,平易近人,明白他人,这让张艺谋大为赞叹。

贝尔他在片中饰演敛状师约翰,他去教堂是为了给牧师化妆殡葬,但是牧师的遗体应经被炸飞了。

但是他还是要钱,乔治没有钱给他,他就呆在教堂里
不走了。

因此也才有了下方他奋不顾身地去救那些女学生的一幕。

我们不得不承认,张艺谋在人物塑造上做的是很成功的。

至少他所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已经完全抓住了我们的心。

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张艺谋似乎夸大了约翰这个美国人的英雄形象,而对在一开始就拼命和日军战斗保护女学生的教导队完全忽视了。

李教官的扮演者佟大为在整部影片中脸都被灰尘沙土覆盖,完全没有一张清晰的面容。

李教官舍生忘死,和教导队的那么多弟兄战死沙场,最后却没有人记得。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也许张艺谋就应在以后的作品中仔细思考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让自己精心塑造的人物鲜活富有生命力,张艺谋在场景的设置和拍摄上花费了不少时刻和资金。

故事发生在金陵,也就是南京,因此张艺谋在南京布置场景。

故事一开始在硝烟迷漫中,被战争摧毁的楼房化为了废墟,教导队和日军就在那里大大开火,教导队为了炸坦克,用队员做掩护,最后都牺牲了。

说实话,战争场面算不上宏大,也算不上激烈,而且在这么大的制作中,战场上居然就出现了几辆坦克,丝毫看不出这是大制作的电影。

就我认为张艺谋的这场战争戏完全没有冯小刚拍摄的好。

前面已经谈到张艺谋对色彩运用的美学十分有造诣,因此在这部影片中也能很好地体现。

女学生书娟在彩色大玻璃窗中看秦淮河里的那些女生,在灰色调的空间里突然出现鲜艳的色彩,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也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必须的冲击。

似乎这个彩色大玻璃是教堂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媒介,许多场面都发生在那里。

书娟一向透过这个彩色大玻璃观看外面的状况,而外面的子弹也是透过这个玻璃打中了教堂里的人。

当被子弹震破的彩色玻璃碎片散落时,我们也会被色彩的转换和光线的映射晃了眼。

这就是光线与色彩有效结合的效果。

我们也说过张艺谋尤其偏爱红色,在这部电影中也有必须的体现。

红色代表了血腥,在这种状况下,选用红色无非是想表达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确实,战争是无情的残酷的,多少人都正因战争丢了自己的性命。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张艺谋的这部影片的风格就是具有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教导队为了救女学生献出了生命,玉墨她们为了救女学生代替她们去庆功会,乔治为了救人男扮女装也要去,约翰为了这些从不相识的人也开始了解救这些女学生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牺牲自我解救他人的精神。

我们大可赞叹这种精神的高贵,但是我们转而想想,真的牺牲玉墨她们去救书娟她们,真的是正确的吗?我没法评论,严歌苓在书的序言中就写道:处女都象征必须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

因此所有人都在拼命的保护书娟她们,保护我们的尊严不遭到践踏。

我想,这样说来,我们完全能够明白了。

说完了电影的风格,我们不得不再提提这部影片的情节。

纵观世界各国的故事片的样式,故事的结局基本存在四种模式:情理之中,预料之中;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外,预料之中;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而本部影片呢则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说实话,在看到电影的三分之二时,我就已经预料到结局。

不能说影片烂俗,至少我觉得张艺谋在拍
摄和导演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这部片子整体看来还是很大气的,这点在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好的体现。

整部影片融入了很多英文对白,特色的南京话加上少量的普通话,着实让人感觉大气了不少。

这是一部张艺谋版的女生大戏,基本上能够说这是一部歌颂的妓女的片子。

这是一部表达了诸多的人性对立之后的解放思想,同时,让人看到了一位有文化的妓女是多么的受人尊敬。

从这点来看,我还是很喜爱这部影片的。

他揭示了很多人性的弱点和高尚的人性光辉。

好了,说完了电影专业的东西,我想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

我对其中几个场景和片段印象比较深刻,也比较感动。

其中一幕是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在送下浦生之后,又去给女学生还鞋,眼中含着泪。

在这之后,他本能够换上便衣逃命,但是他没有离开,而是在教堂对面的废墟上守着他们。

当时看到那里我哭了,没有矫情,确确实实那里真的打动了我。

在一个就是美国人约翰,他最初是为了钱才留在教堂,之后遇到玉墨她们,经过一段时刻的相处,他们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约翰爱上了玉墨。

约翰在经过心里的挣扎过后,决定帮忙她们离开南京。

以致于再之后约翰遇到自己的同行的朋友泰瑞,泰瑞要他和自己一齐坐船离开时,他果断拒绝了。

这一点我也很是佩服和赞赏。

只是战争中的感情太残酷,玉墨和约翰还是没法在一齐。

玉墨和她的姐妹们选取了代替书娟她们去庆功会,结果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玉墨还是很果决地选取了赴宴,她觉得即使是妓女,也要死得壮烈,也要死有所得。

而救书娟她们就是一件很有好处的大事。

影片的最后并没有写玉墨她们的结局,但是从约翰和书娟噙着泪的眼睛里能够推测出结局。

只是,我们仍怀有幻想和期望,玉墨她们会活下来的。

在看这部影片时,虽然时刻很长,大概两个半小时,但是我丝毫没有急躁和厌倦的情绪,我很安静地看完。

也许我不能够完全体会到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的感受,但是我还是深受感动。

暂且不去评论这部影片的好与坏,这部影片让我动了情,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就觉得它是好的!
这部影片被外国人成为theflowersofwar,也就是战争之花。

没错,玉墨她们就像战争中的娇艳的花,最后绚烂地盛开在南京这片热土。

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
在我的印象里,自宋朝以后,秦淮河就被赋予了一种优雅、放荡的女性气质。

李师师是宋朝的名妓,宋徽宗挖了地道与她幽会。

有皇帝老儿带头,民间顿时风行起歌妓文化,一时刻,秦淮河畔,莺歌燕舞,胭脂留香,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贩夫,那里便是他们心慕的圣地。

这些歌妓,不仅仅仅卖身,她们各自身怀绝技,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使得这一块烟火之地成了一个文化的风向标,造成了秦淮河的繁荣景象。

在之后的千年中,虽然政权屡屡更替,但丝毫没有影响到秦淮河的歌妓文化,那里照样笙歌缭绕,夜以继日。

但之后的
政权毕竟没有宋朝的开化,宋朝的歌妓是圣洁的,氛围是浪漫的,而之后歌妓逐渐沦为了社会底层,妓女这个身份也变得肮脏起来。

虽然如此,秦淮河的歌妓仍然保留了一些好的传统,她们在这一行业中,不仅仅仅只是带给肉体上的服务,更为众多寻花问柳之人带给一种精神上的奢靡和满足。

因此,她们才称之为歌妓,而不单是一般称谓上的妓女。

要我说,歌妓作为一个文化群体,她能够是一种行业,但妓女不是,妓女做的只是一种交易。

交易越简单、越直接、越赤裸裸,就越显得肮脏。

恕我斗胆直言,我觉得歌妓文化是没有必要做过多诋毁的。

歌妓代表了女性的一种气质,使女性的内涵变得更丰富。

如果没有构成这一种文化,女性气质中表现出的放荡就绝不优雅;性虽然让人满足,但绝不会让人懂得浪漫;美女确实很美,美得让男生流口水,但绝不会让人感受到心旌荡漾这种完美。

我当时在阅读《姑妄言》这种禁书的开篇时,就突然意识到:男生寻花问柳把佳人拥在怀时,他满足的不是性爱,而是一种对女性气质的占有和享受。

女性气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学,一般人驻足远观去欣赏它,体会它,只有嫖客才千方百计想要占有它。

而歌妓,确实能把这种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一向对女性充满了好奇和神秘,当然性爱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对女性气质蕴含的美。

因此在电影《金陵十三钗》公映后,我怀着极大的冲动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就写了这么一群歌妓,她们的美摄人心魂,举手投足间让人意荡神游,但她们不是纯粹的性工作者,不只是为金钱而麻木不仁,她们同样有母性,有爱。

看完这部影片着实让人难受,这类战争题材的电影也确实太多了,但歌妓在这部影片中是一个最大的亮点。

如果没有她们,我一般是不愿看这类电影的,这不表示我不知国耻,而是发自内心地害怕、恐惧,残酷的历史我有使命不去忘记,但细节我不愿意深究,这无疑是一场恶梦。

我看这部电影,就是冲着这些歌妓去的,我知道有她们充实女性气质,这部电影能让我们发现战争中的另一个侧面。

战争是灰色的,是惨烈的,虽然她们的存在并不能扭转这种杯具,但她们在这种环境下仍然青春,仍然美丽,仍然满怀向往,仍然充满活力,甚至,她们能以自己的方式有所担当。

这就是女性气质,只有她们这个群体才能体现出来。

我假设,如果这部影片中没有她们,那么观众只能看到血泪和仇恨。

满眼的血泪和仇恨,那么我们怎样看到光明和期望?
我很喜爱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影片,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么伟大的作品,从美学好处上说,注定是世界的,它成功地再现和塑造了一种女性气质。

走出电影院,我立刻想起多年前一部同样伟大的电影作品《辛德勒的名单》,我试着把两部影片相比较,发现两者诸多相似,诸多亮点。

同样是描述二战时的作品,欧洲人以此表现了民族的大义和悲歌,中国人也理应有这么一部作品与之辉映,毕竟,中华大地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所幸,《金陵十三钗》满足了这个世界性要求。

(lz13)
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句:看《金陵十三钗》,我看到的是一种女性气质。

无论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无论在什么环境中,女性独有的气质就像一面镜子,总是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光线越刺眼,反射就越强烈。

这是一种美,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美。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5):
《金陵十三钗》从头到尾,都展现着高雅、细腻、富有情感的色彩。

单是这样的色彩,已经足以撩起观众心中的感动。

那斑斓的教堂彩色玻璃,以及神父房间内配合光线所显现出的,那种厚实而带着丰富沉淀的色彩,乃至十几名妓女身上的服饰、首饰,在精心布置的光影配合下,显得分外的雅致、细腻、和富有历史回忆的深厚情感,这一切点点滴滴的色彩,都无不打动着观众的心。

这样美丽的而富有情感的颜色,在张艺谋的电影里是首次出现的,而且不逊于其它一流影片颜色,可见张艺谋对色彩表现和运用潜质,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也是对电影的美术水平的掌控,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除美术之外,演员的演绎,也是这部片一个极重要的看点之一。

christianbale无疑是重量级的演技实力派影星,在他以往出演的电影里,大部分是偏重剧情的电影,这类影片更需要演员精湛演技的演绎。

在国内电影明星中,其实鲜有几人能媲美荷里活实力巨星的高超演技。

不少演员个性是年轻一辈演员虽然懂得不再卖弄过分的面部表情,但是却只会木讷或扮酷。

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演员,如王学圻等,才是真正懂得透过级微小的面部表情以及极细腻的眼神变化,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奥斯卡级的christianbale,对于这部片里那个,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及不断变化的人物,自然是演绎的入骨入髓。

而由于有这位演技大师的带动,影视新人倪妮,在片中都有超水准发挥。

她的表演也趋于沉稳、内敛、细腻,比很多国内知名巨星都好。

越是内敛细腻的表情传递,越是接近真实,越是真实感,就越能感动观众的心。

虽然christianbale的带动作用是很大,但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对于整个团队的表演水平的把握与提高,当然也是功不可没的。

没有高水平的导演,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电影的。

透过这部电影,张艺谋把国内演员对于演技的明白,推向更高层次的诠释。

虽然这部片,比起《阿甘正传》、《朗读者》等真正实至名归奥斯卡金奖电影,在演员表演、美术、故事细节等等方面还略逊一筹,但不可否认,该片已经真正踏上奥斯卡级别了。

当年《卧虎藏龙》那样的烂片获得奥斯卡金奖,不少有识之士都羞于在外人面前谈及它。

如今若是《金陵十三钗》有幸荣登奥斯卡金像宝座,国人再也无需羞愧了,能够堂堂正正地享受这份自豪。

本片的另一个亮点是战争场面的细致展现。

近年来,观众看过最好的现代战争场面电影当属《雷霆救兵》(savingprivateryan),该片对战争场面的近距离细致真实的刻画与再现,加上在战争中交织的人性与情感的细腻描述,摄影的细腻表现手法,演员的细腻演绎,使该片成为战争类影片在观众心中的参考标准。

之后《集结号》的成功,就是从《雷霆救兵》中得到很多参考与学习的成绩。

但《集结号》中呈现的是大战场、战壕战的场面,而《金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