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节选)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林则徐求雨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嘉庆十六年中进士。

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

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

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

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

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

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

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

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

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教案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教案

六年级品社第一节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教案镇江小学战祥红教学目标1.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教学难点: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归纳法 2.讲述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炮子谣》(节选)清o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师: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一、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手中收集的资料,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展示幻灯片][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板书]二.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教师展示幻灯片]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教师展示幻灯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片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 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 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语文版必修3学习目标1.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感悟诗中深厚的爱国情思,陶冶情操。

3.了解作者,背诵诗歌。

作者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

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庆进士。

1838年12月底,清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协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与英美鸦片贩子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及外国烟贩缴出鸦片,共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同时,林则徐等大力整顿海防,加强战守,组织团练水勇,并多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

1840年,英国借口保护通商,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林则徐等在广东指挥军队坚决抵抗,多次击退英军。

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妥协投降,反将林则徐撤职,另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攻陷广州,占领香港,次年又攻陷上海、镇江。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联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联。

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背景林则徐在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抗击英军,震撼中外,成为一代民族英雄。

然而,清政府昏庸腐败,丧权辱国,反移罪于林则徐。

1842 年8 月,林则徐忍辱负重,自西安启程赴新疆戍边。

赏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千斤重担,激烈斗争,使自己心神长久疲惫。

“力微”则是谦词。

如果再一次用尽衰弱的体力和平庸的才智,那一定支撑不下去了。

这显然是安慰家人的话,言外的意思是贬赴新疆,就不会再“久神疲”了,否则反而会“定不支”的,你们放心吧。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上《林则徐》word表格教案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上《林则徐》word表格教案
2、想象着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神情的变化,体会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指名朗读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想象着分组表演
观看电影片段
(读读、品品、议议、想象、演演、看看)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电影剧本的文学性。
感受语言,感受想象,调动兴趣,提高认识。
点拨小结
补充点拨:电影剧本的特点及如何鉴赏电影文学剧本。
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电影剧本《林则徐》,认识电影剧本的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明确主要目的
作者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出示幻灯片)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林则徐的信息。
观看,了解
回答:对林则徐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了解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等有关历史知识,为后文的理解人物形象作好准备
剧本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电影剧本与戏剧剧本、电影剧本与电影的比较区别,明确影视文学剧本的特性——电影性、文学性。
重点突破
方法
采取教师点拨和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表演与观看电影片段的方法相结合。
难点突破
方法
分组讨论,适时点拨。感性想象力结合理性分析总结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法,表演法,点拨法
教材分析
课题
《林则徐》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年级
初三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电影剧本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人物动作、表情、语言等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提高影视文学(及影视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

林则徐的教案

林则徐的教案

课题:民族英雄与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林则徐【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历史人物—林则徐的教授。

通过对林则徐身份、生平活动的讲授,使同学们对林则徐有深入的了解。

◆重点分析: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的原因,措施,以及结果是重点。

虽然提及林则徐同学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与之串联在一起的就是禁烟运动,但多数同学对于禁烟运动的具体细节以及引发的一些问题却未曾有过认识与思考。

通过对此重点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加深对历史史实的了解。

◆难点分析:首先是林则徐与道光帝对待禁烟与战争两个问题上的精神境界的区别,同学较少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其次是林则徐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与主张,包括他的作品《四洲志》。

在以往的教学以及学习普遍存在的认识中,大多提及与林则徐有关的是他在禁烟运动中的创举。

因此学生对他的先进思想与作品了解甚少,接触不多,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在经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后,学生已经有了历史学习的基础,对一些基础的历史史实已经有了些感性的认识。

通过以前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可能或多或少对林则徐有些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学只能对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做一个简单的定义—伟大的民族英雄。

这种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是比较空泛的。

而高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应该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每个历史人物的学习应该是丰富的。

同时高中学生已经是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性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对历史人物的学习,高中学生可结合人物的生平与事迹,进行思考与联系,使他们对人物的认识更加饱满。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了解林则徐的生平。

2.了解禁烟运动的史实,包括禁烟运动的原因,措施,结果。

使同学们在学习史实的过程中感受到林则徐的形象与精神。

3.理解禁烟运动后,面对英国的挑衅与发起的战争,林则徐与道光帝是怎样的态度。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全面的思考问题。

4.了解林则徐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四洲志》,丰富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认识。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16篇)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16篇)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16篇)《虎门销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赞不绝口欢呼雀跃垂手恭听水泄不通沸腾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17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板书:百姓外国商人开心喜悦狼狈不堪大长中国人志气灭外国侵略者威风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

(出示画面)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②销烟时的情景:③围观群众的表现:④销烟的数量:3、指导朗读。

四、总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及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借助教材、史料、图片,层层引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原因;2.结合时代背景,从林则徐上书到虎门销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完整认识;3.从鸦片之害到销烟之举,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4.以史鉴今,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唯利是图的本性;2.学习林则徐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远离毒品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教学难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是谁?他在历史上做了什么壮举?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学习他有什么现实意义?认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穿越时空,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鸦片战争之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二、共同学习第一篇章:鸦片之害一)探因1.学生看教材第一段,回答:此段材料在介绍世界上哪个国家?(英国)介绍此国当时在做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2.出示图文资料,了解鸦片(强调“毒品”)。

3.思考1:明知鸦片是毒品,那么当时英国为什么还要向中国走私?(获利,赚钱;改变中英贸易中逆差局面。

)思考2:英国一开始就想用鸦片到中国来获利吗?(不是。

)思考3:那么英国最初想通过什么在中国获利?(工业品--呢绒,布匹)。

思考4:获利了吗?从哪里看出来?(没有。

几乎没有销路。

)4.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出示材料(见课件):思考1:为什么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导致了什么结果?(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不靠市场;生活贫困,无钱购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语文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语文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语文版必修3(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语文版必修3学习目标1.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感悟诗中深厚的爱国情思,陶冶情操。

3.了解作者,背诵诗歌。

作者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

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庆进士。

1838年12月底,清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协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与英美鸦片贩子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及外国烟贩缴出鸦片,共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同时,林则徐等大力整顿海防,加强战守,组织团练水勇,并多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

1840年,英国借口保护通商,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林则徐等在广东指挥军队坚决抵抗,多次击退英军。

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妥协投降,反将林则徐撤职,另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攻陷广州,占领香港,次年又攻陷上海、镇江。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联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联。

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背景林则徐在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抗击英军,震撼中外,成为一代民族英雄。

然而,清政府昏庸腐败,丧权辱国,反移罪于林则徐。

1842 年8 月,林则徐忍辱负重,自西安启程赴新疆戍边。

赏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千斤重担,激烈斗争,使自己心神长久疲惫。

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林则徐销烟的原因及意义。

1.3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培养爱国情感。

3.2理解的危害,增强抵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

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体会林则徐面对时的坚定决心。

2.理解的危害,培养抵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林则徐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情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节奏等问题。

(三)课文讲解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认读。

2.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课文讲解1.教师继续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三)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四)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培养爱国情感。

2.学生发表自己对抵制的看法,增强抵制的意识。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林则徐的事迹,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1.在讲解课文时,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学案例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学案例

《虎门销烟》师:礼台下坐的都是哪些人呢?生:一侧坐的是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外国商人。

师:咦,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虎门销烟呢?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你能不能结合销毁鸦片的原因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呢?生1: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是因为中国人想要告诉外国商人,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

师:你大胆地说。

生2:我认为邀请外国商人是因为中国人想让外国商人看到鸦片被销毁了,以后外国商人就不敢出售鸦片了。

师:你是个很会思考问题的孩子。

你有你自己的想法。

这点很好。

孩子们,你们觉得外国商人看到中国销毁鸦片,以后真的不会出售鸦片了吗?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生1:我觉得外货商人还会继续出售鸦片,因为一旦吸上了瘾,就会一直想要吸,就会去购买鸦片。

师:你对鸦片有了一定的了解。

是啊!出示鸦片的知识。

老师介绍(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后,很难戒除,能使人意志萎靡,甚至丧失性命。

)生2:我觉得外国人还会卖鸦片,因为外国人的目的就是要侵略中国,卖鸦片只是一种方式而已。

师:你看穿了外国商人的心思。

如果没有想要侵略中国的目的,就不会发生1840年的鸦片战争。

师:(小结)同学们,外国商人看不起中国人,想要侵略中国人,而我们中国人就应该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学生齐声朗读)教学分析:(一)引导学生质疑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

在教学《虎门销烟》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围绕“另一侧坐的是外国商人”展开质疑。

学生通过思考,自然而然会想到为什么请外国商人来观看虎门销烟。

学生要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起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抛出问题更能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第七册《虎门销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第七册《虎门销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第七册《虎门销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民族英雄林则徐。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讨论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字词、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指导评价。

(五)课堂讨论1.学生谈谈自己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2.教师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传承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林则徐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

2.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深入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朗读课文、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九年级语文上册 21 林则徐(节选)课堂导学 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1 林则徐(节选)课堂导学 北京课改版

21 林则徐(节选)名师导学1 理清结构:2 语言特色:1.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文中对商馆的场景有这样的描写:“烤制面包……空落落地搁着”“冰冷的炉灶上……蒙着一层轻尘”“……冷开水瓶歪倒,没有一滴水”。

这一段描写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遭断粮断水后的狼狈景象,也衬托出义律的狼狈。

2.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坦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极富视觉效果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与义律的交锋中,林则徐磊落正大,义正辞严,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而对义律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则表现了义律阴暗卑鄙、无赖狡诈,是一个阴险恶毒的侵略者。

颠地“幽灵一样”“惊得呆了”“慌了”“叫起来”“忽然明白过来”“严肃地答应”等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一副落魄、愚蠢、趋附势利的奴才相。

3 把握重点:电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1.造型性: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它是由一系列活动的画面组成的。

因此,电影剧本里的人物、事件、行动都应该是可视性的、具象化的,也就是要通过影像的造型加以表现。

如“商馆起居室内。

沙发上一些英国人歪歪斜斜地坐着或躺着……”“……一屋子人反射地跳了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充分表现出断粮断水后英国商人的恐惧与慌乱。

2.运动性:电影是由一系列活动的画面组成的,这些画面要具有运动感。

如果是静止的话,那就是绘画了。

怎么才能产生动感呢?动感产生的来源——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

如“山坡上。

云天。

一只五彩缤纷的狮头昂然伸人镜头,顾盼生姿……”直接描绘了银幕画面及其动态效果。

3.综合性:电影既是时空艺术,又是视听艺术。

电影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和技巧。

电影文学剧本也必须体现电影的综合性特征。

4 攻克难点:如何鉴赏影视文学?影视文学,即影视剧本,是用文字表述和描写未来影片的一种文学样式。

因此,鉴赏影视文学,要通过想象,品鉴它的语言,感受视觉形象和时空变化,把握结构和节奏,把握矛盾冲突,欣赏人物形象。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林则徐求雨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林则徐求雨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们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要求训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1.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故事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他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和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2.导入(1)老师讲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交流以下问题:A.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B.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C.通过读故事,你有什么感受?D.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了解他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

)4.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这个小故事。

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讲一讲,最后全班交流。

5.检查认读生字6.课外延伸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果敢的判断 2教案北京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检查预习情况,读熟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果敢的判断》。

“果敢”是什么意思?小泽征尔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结果怎样?从果敢的判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检查预习情况1.音、形、义。

(音)奏、谐、魁(形)贯、奏、谐、虑、魁、弃(义)果敢:勇敢并有决断。

和谐:配合得适当而匀称。

夺魁:争夺第一,夺取冠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爱国精神和光荣传统。

(2)了解电影文学剧本叙述事件、描写场景的特点及其同小说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电影文学剧本叙述事件、描写场景的特点。

2.电影文学剧本同小说二种不同的文学体裁的比较。

【教学过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对今天来听课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演说的同学是哪一位?
二分钟演讲。

同学点评。

教师小结。

(3分钟)
一、导入新课(6分钟)
今天我们以《林则徐》为例,来学习一下电影和电影文学剧本的有关知识。

大家想一想,一个作家写好一部小说,能否直接拍成电影?
不能。

这中间要经过剧作家的改编。

为什么小说不能直接拍成电影呢?
这是由电影艺术特有的表现方法决定的。

二、检查预习。

课前,我们已做了预习。

先请一位同学讲一下,电影艺术都有那些特点?
(抽问,要求读完,屏幕显示要点)
明确:
造型性: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它是由一系列活动的画面组成的。

因此,电影剧本里的人物、事件、行动,都应该是可视性的、具象化的。

也就是要通过影像的造型加以表现。

(要求学生读出什么是造型性)
运动性:电影是由一系列活动的画面组成的,这些画面要具有运动感。

如果是静止的话,那就是绘画了。

怎么才能产生动感呢?动感产生的来源——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

(要求学生读出)
综合性:电影既是时空艺术,又是视听艺术。

电影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和技巧。

电影文学剧本也必须体现电影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读出)
我们了解了电影艺术的三个特点,接下来在看过电影《林则徐》的基础上,再来欣赏一下根据课文内容节选的电影片段。

请大家边看边思考电影中的哪些镜头集中的体现了电影艺术的哪个特点?
三、按要求观看电影片段并讨论(13分钟)
欣赏电影片段。

(9分钟)
电影片段看完了。

接下来把书翻到81页,刚才看的片段就是从课文《林则徐》电影文学剧本中节选的部分。

我们知道,电影是根据剧本拍摄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也必须体现电影艺术的特点。

那么在电影文学剧本中,又是如何体现电影艺术三个特点的呢?请大家在剧本中找出几个典型例子。

可以前后左右展开讨论。

(4分钟)
四、交流讨论情况(抽问几位同学,8分钟)
我们先看一下造型性这一特点在剧本中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造型性:例(1)开头的画面海面、岩顶、渔村、城楼、古庙——渲染了战争爆发前的紧张气氛,将对方步步紧逼,我方严阵以待对照地表现出来,一场激战即将展开。

读第3—7节。

例(2)如三双脚的画面——既作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又直观式显示了一种对抗性的矛盾。

读第12节。

例(3)如义律举望远镜眺望的画面——通过义律的视点展示画面,充分表现侵略者对环境的生疏感,内心的胆怯。

读第27节。

因为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

所以电影文学剧本中的事件、场景都是可视性的,具象化的。

这是电影文学剧本的一个重要特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运动性这一特点在剧本中是如何体现的?
运动性:包括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

(1)被拍摄物体的运动。

如开头第一节——通过船只由远及近的运动表现侵略者的步步紧逼。

读第1节。

(2)摄像机的运动——如望远镜中的虎门要塞“……视线移向……视线又移向……。

读第9节。

电影是由一长串连续不停的画面组接而成的。

因此,剧本也必须体现这个特点,要让描写
的画面具有运动感。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综合性这一特点在剧本中的体现。

综合性:如剧本的开头部分——景象画面,声音(锣声),音乐、人物语言、旁白。

声像结合,表现手段更加丰富。

五、电影文学剧本与小说之比较(教师指导学生总结,13分钟)
以上我们学习了电影文学剧本,作为一种新接触的文学体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说有什么异同点?
小组讨论。

(3分钟)
(抽问)
明确:
相同点:两者都有人物和故事情节,作为文学,都反映社会生活、关注人的命运和社会问题。

我们知道,小说可以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进而拍成电影。

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一切都可以在改编到剧本中,拍到电影里?
明确:不是的。

结合屏幕上的一段话,归纳两种文学题材的不同点。

“编剧必须经常记住这一事实,即他写的每一句话,将来都要以某种视觉的造型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

”——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前苏联)(屏幕显示)
阅读《警察与赞美诗》结尾几段文字,小组讨论一下能不能拍成电影。

如果你来表演,怎么才能把它变成造型性的东西?(2分钟)
(抽问)
明确:前半部分内容不能改编。

叙述者的评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

这些都很难有造型。

一般不能直接写到剧本中去。

不同点(1):电影的可视性特点使电影文学剧本在刻画人物上受画面的限制,剧本中的内容必须能以造型的形式出现,否则不能写到剧本中去;小说可以直接地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

还有没有同学找到其他的不同点。

许多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看电影和读书相比,许多同学更喜欢看电影。

为什么我们更喜欢看电影呢?
(抽问)
明确: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各类艺
术的手段和技巧,因此它是一门时空艺术,也是一门视听艺术。

它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

因此更吸引人。

抽问同学归纳第二个不同点。

不同点(2):电影文学剧本要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视听造型来构成意义和加强感情;小说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手法较单一。

大家思考一下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点?
从电影艺术的三个特点来考虑。

前面大家从造型性和综合性上考虑了。

在电影文学剧本运动性这个特点上有没有区别?
明确:不同点(3):电影通过画面的运动实现时空转换,在剧本中也要体现出来,我们刚才在剧本找了一些事例;小说直接通过语言交代实现时空转换。

如几天后,又过了一年……等等。

六、教师总结及作业(2分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林则徐》了解了电影文学剧本的一些知识。

大家再一起把屏幕上的这段话读一遍。

电影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了解一些电影文学剧本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品味、欣赏电影。

课下观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影片进行赏析,在随笔上写一篇600字的鉴赏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