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2)

劳动经济学(2)

2020/6/18
18
2020/6/18
人才资源 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 人口资源
19
三、劳动供给的分析
1、微观劳动力供给
W w
2
w 1
受工资水平、个人偏好和经 济条件的影响
w 3
o
2020/6/18
16H 3
16H 1
16H 2
16H(小时 )
20
2、中观劳动力供给——产业劳动力供给
中观劳动力供给=特质劳动力+同质劳动力 特质劳动力:接受特定性的专业、职业教育训练之后,形 成自身定向、未经教育培训者无法替代的劳动力供给。 同质劳动力:广泛投入性的劳动力供给,适应面广大, 可以对社会各个产业构成供给。
研究内容: 1.劳动市场组织、运作和效果; 2.当前和未来劳动市场参与者的决策; 3.与就业和劳动报酬有关的公共政策等(如最低工资 、加班法规、退休金法则、职业安全卫生法、福利改 革、工资税、失业保险、移民政策和反歧视法等)。
2020/6/18
5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2020/6/18
6
生产要素
影响因素:
工资竞争力、专业教育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和劳动要 素的流动性
2020/6/18
21
3、宏观劳动力供给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 ✓人口因素:人口总量、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地区间 人口迁移 ✓劳动参与率: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活动人口”与总 人口的比例 ✓劳动时间的长短
2020/6/18
2020/6/18
16
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
就学 人口e
未 成 年 就 业 人 口 b
病残人口
军对服役 家务劳动
人口f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护理课件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护理课件

、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02
强调公平就业,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并制定了一系列促
进公平就业的政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03
规范劳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防止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
反劳动力市场歧视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 的运行机制、工资决定机制、就业与失业问题、劳动力迁移 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等。
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劳动经济学对于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和解决现实问 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资水平、就业 率、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决定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 不平等和歧视问题。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歧视 与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护理
课件
目录
• 劳动经济学概述 •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护理课件 • 反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 案例分析
01
劳动经济学概述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 经济学分支。它主要关注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市场均衡和 工资决定等问题,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种歧视和不平等待 遇。
加剧劳动力市场歧视。
影响
劳动力市场歧视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个人而言,受到歧视的个体 可能面临就业机会受限、工资待遇低下、职业晋升困难等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 量和幸福感。对于社会而言,劳动力市场歧视可能导致人才流失、资源配置不公、社会
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类型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第2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总劳动年龄人口某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经济活动人口/该年龄(性别)人口某100%。

影响因素: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的比例、居民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制度及水平、国家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2.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

劳动力供给函数:S=f(W)(画图时坐标轴是反的)。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0,无弹性,>1,富有弹性(E大于1实际上就是在图形中斜率小于1)。

3.劳动力供给量(1)变动:其他条件不变,仅有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为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2)的变动,工资率不变,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是曲线的整体移动。

4.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替代能力越强。

特征: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如果相交,那么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相同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明主体为了保持或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两种物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

预算约束线: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斜率:个人放弃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市场关系。

它涵盖了劳动力的需求方(雇主)和供给方(劳动者),通过工资、工作条件等因素来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和流动。

2、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它受到产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劳动力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4、工资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通常以货币形式支付,反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6、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等方式形成的,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能够为其带来未来收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素质的总和。

7、失业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8、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相互寻找的时间以及工作转换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9、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0、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市场需求: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劳动力需求。

当产品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会扩大生产,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反之,当产品市场需求减少时,企业会缩减生产,减少劳动力需求。

(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PPT教案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PPT教案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会计学
1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 劳动
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 人口
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第1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总人口中可能有多少人就业?
第2页/共38页
第3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 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
人口 ➢ 劳动力资源
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 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第4均页/共素38质页 的乘积。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 劳动力资源
况分析.doc
2、长期需求、短期需求
短期内资本不变,劳动投入可变 长期内,可以用资本替代劳动,也可以用劳动替代资本
第14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了解)
1、生产技术的不变 2、组织目标的假设:利润最大化 3、市场环境假设:完全竞争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同质
第9页/共38页
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 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 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为4.1%。
第10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 0-14岁
222459737人,占
16.60%;
• 15-59岁 939616410人,占 70.14%;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也会相应越高。
工资决定的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的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工资水平。当劳动需求大于供给 时,工资水平会上升;反之,当劳动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与雇主协商工资水平。在集体谈判中, 工会通常会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等,雇主则对这些要求进行评 估和谈判。
劳动供给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是指工资水平变动一定幅度时,劳动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劳动供给弹性越大,表示工资水平的变化 对劳动供给量的影响越大。根据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和完全弹性等 不同类型。
02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的因素
01
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
工资水平的高低受到生产要素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某一行业对劳动的
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工具
就业促进政策
包括就业补贴、税收优惠 、贷款担保等措施,鼓励
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保障政策
包括社会保险、最低生 活保障等措施,为劳动 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培训与教育政策
劳动法规政策
通过政府投资,提供职业 技能培训、高等教育等机 会,提高劳动者素质。
制定和实施劳动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行
政府宏观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工资水平进行宏观干预。例如,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标 准,限制工资的下限;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对工资水平进行调节。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指某一特定行业内所有劳动者平均工资的绝对额 ,以及该行业内劳动者工资分配的离散程度。一般来说,行 业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越高。

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

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 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31
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 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 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综合平衡法是指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的各个因素,通过反复测算制定科学的计划,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监督、控制和协调, 从而实现企业综合平衡的要求,取得最佳经济 效益。
44
风险性决策方法:是一种随即决策,要具备5 个条件: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 2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3、存在着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4、可测算不 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5、可测 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一. 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二. 工资的形式
22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 就业总量的决定 1. 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2. 就业总量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
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23
二、失业及其类型
1. 摩擦性失业:供求中偶然失调造成暂时性 失业 。正常失业
25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1. 劳动者生活困难; 2. 劳动力闲置浪费: 3. 社会和政治问题
26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 政府支出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 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 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 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 行监督。 一.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收入政策 4.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劳动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劳动力的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数量,而劳动力的需求则是指雇主需要雇佣的劳动者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的水平。

一般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随着工资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因为在工资更高的情况下,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则随着工资水平的升高而减少,因为雇主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来雇用更多的劳动者。

通过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工资的均衡水平。

二、工资决定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的均衡水平,但实际上工资的决定涉及到多种因素。

首先是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即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人力资本的不同将决定了不同劳动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工资水平。

其次是劳动市场的竞争性。

在竞争性较弱的市场中,雇主将会有更大的议价权,导致工资水平较低;而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中,劳动者将有更大的议价权,工资水平较高。

再者,受个人偏好和制度限制等因素影响。

三、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因素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不仅受到供求和工资决定的因素影响,还受到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例如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等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部分传统行业的工资水平可能会下降,而新兴行业的工资水平可能会上升。

全球化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国际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可能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劳动者的竞争,造成工资水平的波动。

另外,政府政策也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产生影响。

例如最低工资制度、劳动法规等对工资水平的上涨和就业率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经济学家不仅需要关注供求关系和工资决定的因素,还要关注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整体情况及其变化。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和劳动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工资决定及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劳动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出建议,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C、劳动力成为商品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答案:C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B、色诺芬的《经济论》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D、柏拉图的《理想国》答案:A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萨伊答案:A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答案:A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B、劳动的人C、劳动资料D、劳动要素答案:B6、劳动力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C、简单的生理劳动D、劳动答案:A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判定答案:B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A、贝克尔B、舒尔茨C、马歇尔D、马克思答案:B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固定的过剩人口答案:D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A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1.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2. 市场环境假设
3. 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 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
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目录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劳动力供给假设
❖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 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
❖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 变动
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何谓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5.何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 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 线。
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 9.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 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质的角度定义:
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 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 用权出让;
从量的角度定义:
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 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 和。
要点
1. 个体决策 2. 主体愿意 3. 时间要素
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

劳动经济学(1-2)

劳动经济学(1-2)
三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第二章劳动力市场概述第一节劳动力市场相关概念劳动力市场的划分一劳动力市场的划分1按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区域劳动力市场地理范围乡村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国际与国内劳动力市场产业劳动力市场产业范围建筑业煤炭业计算机行业等职业劳动力市场职业范围划分教师经理会计律师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交易形式晋升换岗短期解雇加班等劳动力素质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国家公务员市场学历专业年龄社会责任感公众形象等职业经理市场经营管理才华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不可替代的专门知识技能经验普通劳动力市场普通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等按市场竞争状况划分3按市场竞争状况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卖方垄断买方垄断双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二劳动力
二、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
就业
人口(16岁及其以 上)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新进入 或重新 进入
中途退 出退休
非劳动力
辞职 重新就 解雇 业 被 召
回 失业
三、工资性报酬
1.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1)工资率。指单位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力价格。 (2)名义工资。指劳动者根据当前货币价值所得 到的小时工资。 (3)实际工资。名义工资除以某种物价衡量指标。 名义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
劳动力素质
国家公务员市场(学历、专业、年龄、社会 责任感、公众形象等)
职业经理市场(经营管理才华)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不可替代的专门知识、 技能、经验) 普通劳动力市场(普通工人、管理人员、服 务业从业人员等)
按 市 场 竞 争 状 况 划 分
(3)按市场竞争状况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卖方垄断 买方垄断 双头垄断 不完全竞争市场
(1)按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区域劳动力市场(地理范围)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

I1 A 16 0
O L2 L1 H2 H1
闲暇时间L 工作时间H
纯收入效应:
均衡点由a点移向b点,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纯替代效应:
在保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愿
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工资由w1= tg 增加到W2= tg ,劳 动时间增加了HaHb, 而闲暇时间减少了 HbHa。
Labor Economic
工资率增加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
( 1 )工资率增加会引起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
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如果工作时数不变,每日的收
入也会比从前更高。劳动者会用闲暇代替工作收入,
减少工作时数,即出现收入效应。
公式:
收入效应 = △H/△Y <0
140 120 100 O 0 16 6 7 8 10 9 8 F E D MRS= -△Y/△L Ⅰ A 16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K
收 入
M Ⅲ Ⅱ
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 5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
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
分析工具之二:预算约束线
——劳动力供给函数 将影响劳动供给的各种因素以函数的形式表 示出来: S=f(X1,X2,X3, …Xn) 当单纯考虑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时,供 给函数为: S=f(w)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与生育率
非劳动收入
工资水平 个性特征 有关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制度
480 400 320 斜率为-20 16 E C B
斜率为-25 每日得到80元 非劳动收入 D A 闲暇 工作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劳动经济学和劳动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劳动经济学和劳动法)
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
劳动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就业率等进行分析,为劳 动法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依据。
劳动法对劳动经济的规范作用
保障劳动者权益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权益,如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安全 卫生等,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
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劳动法对企业用工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 ,保障员工权益,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工资的决定因素
工资变化的经济因素
工资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劳动者的 技能、经验、职位、地区、行业等。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等因素 会影响工资水平的变化。
最低工资法
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 者的基本收入权益。
02
劳动法基础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的定义和性质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员工关系 管理等,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04
劳动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劳动法在招聘中的应用
招聘信息的发布
01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应公开、公平、公正地发
布招聘信息,不得有歧视性条款。
工资水平与结构调整
工资水平
根据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留任率。
工资结构调整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工资结构进行调整,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劳动生产率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劳动生产率
通过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劳动力市场分均衡的主要原因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还要受产品市场的影响。 2、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3、劳动力受到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 历史和文化等因素调节。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调控
一、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工资机制
二、调控劳动市场的制度结构
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3、其他劳动条件标准
最低社会保障 工会
三、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
四、调控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 《工会法》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基本含义
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1、局部均衡
2、一般均衡
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
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
W S W2
W0
W1
D
O L11 L21 L0 L22 L12 L
图2-1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W
S2 W2
S0
W0
S1
W1
D
O L2 L0 L1 L图2Biblioteka 2 劳动力供给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W
W1
W0
D1 W2 D0
D2
O L2 L0 L1 L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
2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重要概念:
劳动、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
复习思考:
1. 劳动的分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22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Market Economy:

劳动力市场

货币(资本)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经济学
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研究内容


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 发展趋势
劳动经济学
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 动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 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
2万
1万
返聘教授、“海带”、服兵役的成年人
在业人数 10万
总人口数 25万
劳动经济学
1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
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 形成独立学科 多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体系发展 与完善阶段
独立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零散的观点
孕育阶段
劳动经济学
1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7
.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一)劳动力需求: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的配置与利用、劳动报酬与福利、劳动就业与失业等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中的劳动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下是对劳动经济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汇总。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偏好:个人对于工作和闲暇的偏好会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决策。

有些人更倾向于工作以获取更多收入,而有些人则更重视闲暇时间带来的享受。

2、经济因素:如工资水平、财富总量等。

一般来说,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供给越多,但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后,可能会出现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3、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收政策等会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劳动力供给。

例如,优厚的社会保障可能会使一些人减少工作时间。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价格等因素。

1、产品需求: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决定劳动力需求。

当产品需求增加时,企业通常会扩大生产,增加劳动力需求;反之则减少。

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一方面,新技术可能会替代部分劳动力,减少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也可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需求。

3、劳动力价格:即工资水平。

工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反之则可能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等时的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和就业量都达到了稳定的水平。

1、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单个市场的均衡,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

这种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02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概念及功能
劳动力市场定义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互 作用的场所,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 要手段。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导劳动 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流动,实 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增长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有助于降低失 业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 济增长。
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集体谈判制度介绍
集体谈判定义
谈判主体
集体谈判是工会代表员工与雇主或其代表 进行谈判,以达成关于工资、工时、工作 条件等劳动标准的协议的过程。
工会与雇主或其代表。
谈判内容
谈判结果
包括工资、工时、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 劳动标准。
达成集体协议,规定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 权利和义务。
03 工资与就业
工资水平与结构
工资水平
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率的发展水平、劳动力供求状况、物价水 平、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都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工资结构
指员工工资的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一个合理的组合工资结构应该是即有固定工资部分,如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或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又有浮动工资部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 奖金等。
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就业与失业、工资与收入分 配、劳动力流动与迁移、劳动安全与卫生、劳动关系与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方面。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工具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同时,也 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价值判断和效果 评估。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力市场与就业体制.ppt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力市场与就业体制.ppt

(1)低估劳动力未被充分利用程度
• 其二是失业者定义的难界定
(要求劳动者一定是积极寻找工作)事实上很多失业者 寻不到工作后失去信心,不再找工作。在统计上,这 类人被列入不在劳动力人口。而实际上,他们只是长 期处于失业的状态。属于一种被掩盖了的失业现象。 还有人找不到工作宁愿选择参加各种各种职业培训或 提前退休,从而成为非劳动力人口,也掩盖了失业, 并降低了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内退和息工人员) 目前各国长期失业者丧失信心不再找工作的问题已经 成为一大顽症。(啃老族的问题,可以讨论)(美国 在调查周内工作15小时,法国20小时,低于此标准属 于失业。我国缺乏劳动时间界定失业的明确标准,失 业者多是长期没有工作的人)
• (3) 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体制是 统一的,即不同企业面临的是同样的体 制环境,即使国营企业也不会在工资和 就业的决策方面受到特殊管制。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UR
劳动力市场出现“四抢一” 株洲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 本报讯高级技术人才一直是我市劳动力市场上稀缺的资源,去年第4季度劳 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表明,这种状况在去年年底加剧,甚至出现4家 单位争抢1个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的局面。

去年第4季度,共有2322个企业向劳动力市场发布需求信息,其中逾
案例分析与提示:
• 由于传统一次性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终身教 育的思想还未被人们正确理解和接受。人们的思 想观念与终身教育的理念还相差甚远。因此,很 多家长和学生仍把传统的学校教育看做是成材的 唯一途径,对职业教育等其他学习途径有着歧视 和偏见。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方面起着不可估 量的作用。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学校教育 并不是学习、成材的唯一途径。学习主体必须改 变重文凭证书、轻素质水平的传统观念,将“学 习”视为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将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变为扎扎实实的国民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劳动力市场分均衡的主要原因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还要受产品市场的影响。 2、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3、劳动力受到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 历史和文化等因素调节。
在学人口;(7)劳动年龄内的军队服役人口;(8)
劳动年龄内的其他具有劳动能力人口。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劳动者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 条件。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也包括多方面的因素,概括 起来,可以归结为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道 德素质三个方面。
劳动力的特性
三、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
四、调控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 《工会法》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基本含义
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1、局部均衡
2、一般均衡
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调控
一、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工资机制
二、调控劳动市场的制度结构
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3、其他劳动条件标准
最低社会保障 工会
第四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劳动力市场逐渐萌芽(1978-1983年) 劳动力市场局部建立和发展(1984-1994年) 劳动力市场快速发展(1995-2007年) 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2008年至今)

Thank you
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
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 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 主要表现为五点: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 层次性、规范性。
劳动力市场的特性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的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亦称劳动资源或人力资源,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社会 劳动的那一部分人口的总和。
某一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八部分人口群体:(1)劳动年龄 内的
在业人口;(2)未达劳动年龄但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 就业人口;(3)超过劳动年龄仍然继续从事社会劳动 的就业人口;(4)劳动年龄内的失业人口;(5)劳 动年龄内的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6)劳动年龄内的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1 2 3 4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调控
劳动力市场均衡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概念及其特性
劳动力 (1)指人的劳动能力;(2)指有劳动能力、 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就是劳动者;(3)指 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
W S W2
W0
W1
D
O L11 L21 L0 L22 L12 L
图2-1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W
S2 W2
S0
W0
S1
W1
D
O L2 L0 L1 L
图2-2 劳动力供给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W
W1
W0
D1 W2 D0
D2
O L2 L0 L1 L
图2-3 劳动力需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能动性 2、差异性 3、易逝性 4、可变性 5、时效性 6、社会性
二、劳动力市场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劳动力市场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 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经济关系的体系,其内容 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 法、职业培训等等。

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条件: (1)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劳动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 商追求利润最大化;(2)经济行为人享有充分的信息, 且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3)劳动
力具有同质性,厂商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
货币特征方面具有同质性;(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 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是工资的接受者;(5)
从狭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既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
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同时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主体要素 价格要素 基础要素 保障要素 调控要素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按劳动力市场的范围划分
按照交易方式和途径划分
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