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评估与分析(Farrell)1
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
![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6d51a80029bd64783e2ccc.png)
关键 词 :建筑业; 法雷尔非参数方法; 技术效率; 效益边界
本 F r e 1生 建 筑业 是 中 国国 民经 济 的主 要支 柱之 一 , 其荣 辱 兴 等 , 文 拟运 用 法 雷 尔 (ar l) 产 效 率评 价 方 法 对 我 国各省 市建 筑业 生产 效率 作进 一步 的评 估分 析 。 衰 与经 济发 展 的态势 密切 相关 , 2 从 0世纪 9 0年 代末 至
9050 3 1 5
2 0 14 209
8 94 8 3 3 2
2 海 南 1 2 重 庆 2
2 3
2 5
6 7 .5 8 .6 14
2 6 0 0 .9
5 04 069 4944 4 9 9
17 2 4 O 38 8
4 5 8 10 பைடு நூலகம் 5 05 3 0 6 4
和 (o 0 依 次连 线 , o ,) 形成 一 条 开 口右 上 的 折线 弧 段 , 使
大 的差 异 , 括人 力 、 包 资金 的投 入 以及 建 筑 业 生产 效 率
L K Q
表 120 年中国建筑业投入 一 02 产出 基础数据
L K Q
序 号 省 、 市
2 95 6 19 1 4
四川
石 甬
8 黑龙 江
1 江 苏 O
2 贵 州 4 2 西 藏 6
2.4 7 1
5 .6 3 9
2528 2 2 0
4559 2 8 4
1 12 4 8 14
38 35 5 2 7
2 5 .1
3 26 16 4
2 6 4 19 9
1 75 2 0229
7 9
吉 林 上海
建筑行业生产率分析
![建筑行业生产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ed05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e.png)
建筑行业生产率分析
建筑行业生产率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建筑行业的生产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以及制定行业管理规范。
首先,要对建筑行业的生产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建筑行业各种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如建材、技术、环境、人员等,从而找出生产率不足的原因,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其次,要分析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包括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技术绩效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施工技术的不足,从而指导后续行业技术改进。
此外,还要分析建筑行业的环境条件,对现有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以便后续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条件,激发行业活力。
总之,建筑行业生产率分析包括生产因素分析、技术水平分析、环境条件分析等,其目的是了解建筑行业的生产情况,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施工现场的效率评估与生产力改进
![施工现场的效率评估与生产力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9ab040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施工现场的效率评估与生产力改进一、引言在建筑领域,高效率的施工现场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效率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生产力,可大幅提升项目进度和质量,降低成本。
本文将分析施工现场的效率评估方法,并提出改进生产力的几种途径。
二、施工现场效率评估方法1.时间和资源管理时间和资源是施工现场高效运作所必需的要素。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首先需要制定详细而合理的施工计划,并对每个环节进行时间预估和资源分配。
可以使用里程碑法或网络计划技术来规划和跟踪项目进度。
此外,有效地管理人员、设备和材料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2.人员能力与培训拥有熟练且有经验的人员队伍是保证施工现场高效运作的核心因素之一。
土建、电气、机械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
因此,在招聘阶段就应该注重挑选合适且具备相关经验的人员。
同时,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以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施工需求。
3.现场物流管理高效的物流管理能够加快施工现场的进展速度。
在现场布局上,需要合理规划设备、材料和人员的相对位置,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浪费。
此外,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可以确保及时供应所需材料,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供应计划。
4.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科技的发展为施工现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信息化系统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可以实现构建虚拟模型并辅助项目管理决策。
无人机、激光测量仪等先进设备也提供了更准确且高效率的数据采集手段。
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中,利用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可最大程度地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效率。
三、生产力改进途径1.标准化施工程序标准化施工程序在提高施工效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详细而清晰的施工规范和操作手册,可以减少误差和重复工作,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员工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执行标准,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该标准。
2.团队合作与沟通团结协作和良好的沟通是提高施工生产力的关键。
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评估与改善方法
![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评估与改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358b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e.png)
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评估与改善方法一、引言施工现场作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进行评估与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施工效率评估与改善方法进行探讨,从人力资源管理、施工技术应用和施工过程优化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二、人力资源管理1.合理安排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安排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施工工序和工程量合理分配人员,避免出现工作量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
其次,要注重技能匹配,将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分派到合适的岗位上,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还要加强团队协作,通过培训和沟通,促进施工人员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减少人力冲突和误操作,提高施工效率。
2.优化施工队伍管理施工队伍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
建立健全的施工队伍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效能。
首先,要加强对工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工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
最后,要注重工人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工人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施工中,提高施工效率。
三、施工技术应用1.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在现代施工中,先进的施工设备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选择适合工程需求的施工设备,能够减少人力需求,缩短施工周期。
同时,采用智能化的施工设备,如自动搬运机械、无人机等,能够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确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推广施工信息化管理施工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施工管理软件,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施工组织的协调性和监控能力。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可以实时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四、施工过程优化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阻碍和冲突。
建筑施工效率分析
![建筑施工效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2245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b.png)
建筑施工效率分析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施工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
因此,对建筑施工效率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1. 施工过程分析建筑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等。
在每个阶段,不同的工种、技术和设备都会对施工效率产生影响。
首先,工程准备阶段非常关键,包括图纸设计、物料采购、劳动力安排等。
如果准备不充分或者物料供应出现延迟,将直接导致施工效率下降。
其次,基础施工阶段是建筑的根基,涉及到土方开挖、地基浇筑等工作。
如果基础施工过程出现问题,如土质不达标或浇筑质量不合格,将会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延迟和额外的修复工作,进一步降低施工效率。
主体施工阶段是建筑的核心,包括各种构件的安装、墙体砌筑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合理的施工顺序、高效的作业工艺以及先进的施工设备都会对施工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装修阶段则是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舒适度的环节。
合理的材料选择、优化的施工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都会影响装修施工的效率。
2. 影响施工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施工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有效的项目管理可以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协调好各个分包商之间的工作,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都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其次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如3D打印技术、自动化设备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个因素是人员素质的提高。
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对施工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培训和提升施工工人的技能水平,是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的重要途径。
此外,现代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合理的安全措施和规范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从而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率。
运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分析研究
![运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4c248871fe910ef12df82a.png)
两个 附加 点(, )( 0依 次连线 , O 、一,) 形成一条开 口右上的折线
弧段 , 使所 有 其 它 的数 据 点 均 落 在 它 的右 上方 且 在 第 一 象 限 。 3 基 础 数 据 I ( / . 人 万元 ) / Q 图 l LQ 和 l Q 关 系图 , ( /
原 因造 成 的 。
关键词 :建筑 业 生产技术 效率 效 益边界 中图分类号 : F 7 20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 3 2 1 0 .3 —2 0 73 7 ( 0 0) 3 170
1现 状
和 固定 资 产 和 无 形 及 递 延 资 产 总 和 。
迹。 总产值 以平均每 年 1 0~ 2 %左 右 的增 长 率快步增 长 , 0
根据表 1的数据, 通过 计算 各省、 、 市 自治区 的单位产 出
最 高年度 突破 5万 亿 的记录 。完 成 的房屋施 工实 物量 面积 所 需 要 的 投 入 量 LQ、 Q 的 数据 点 , 据 分 布 的 数 据 可 以找 / K/ 根
效率 进行 分析 。 全 国各 省 、 、自治 区 数据 点 的 分 布情 况 如 图 l 示 , 市 所 可 以看 到 , 海 、 津 、 上 天 内蒙 古 、 江 这 几 个 数 据 点 最 靠 近 原 点 , 浙 把 这几 个 点 连 同( , 和 ( ,) 点 用 弧 线连 接 形 成 效 率 边 界 0 一) 一 0两
2( 非参数方法) 生产技术效率分析方法的介绍
( 参 数 方法 ) 非 生产 技 术 效 率 分 析 方 法 , 于 经 济 活 动 中 的 用
曲线 s ’该效率 曲线代表了当前技术条件下生产技术效率可 s,
建筑业技术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
![建筑业技术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30cd2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4.png)
优化组织结构
扁平化管理
减少管理层级,实施更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 管理效率。
优化组织架构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优化组织架构,提高 企业运营效率。
引入高效协作机制
引入高效协作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 整体工作效率。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研发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 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观因素
行业结构
建筑业的行业结构对技术效率也有影响。如果行业集中度高 ,大型企业主导市场,这些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 相反,如果市场由大量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主导,整体的技术 效率可能会受到限制。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建筑业的技术效率。激烈的市场竞争 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以获得更大的市场 份额。然而,如果市场竞争不激烈,企业可能缺乏提高技术 效率的动力。
技术引进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实力 和产品品质。
技术转化
加强技术转化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整合
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 效利用。
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运 营成本。
资源调配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变化,合理调配资 源,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观看
政策环境
政府的政策环境对建筑业的技术效率也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贷款 担保等,可以鼓励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相反,如果政府政策缺乏支持,建 筑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可能会受到限制。
技术发展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会影响建筑业的技术效率。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出现和改进, 可以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例如,BIM技术、预制构件技术等的应用,都极 大地提高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fa34bf561252d380eb6eec.png)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在各大行业中脱颖而出,为了适应社会化的发展,一座座建筑物拔地而起,然而随着建筑物的多样化,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场施工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以上种种原因却导致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显现出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同时,这也反映出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问题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
为了能够很好的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去了解和认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等问题,从根本上提出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建议及方法,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方法。
标签: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析1、引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花金钱、人力和物力去管理某件事情,那么我们要对这件事情消耗的资源与我们在这件事上所获得的收益或报酬进行衡量。
所以对于工程安全管理效率,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的财力与工程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之间的比值。
另外,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性的管理,它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包括建筑生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所以为了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性,相关工程部门制定了相对应的安全管理计划和措施,以此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努力避免或者降低生产隐患。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率分析工程安全管理效率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产出与安全管理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换而言之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所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物力等所产生的经济总和,与实施这些措施后而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产生损失的效果之比。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也呈现多样化,施工的难度也比之前增加了许多,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技术及设备的要求也相对加大,同时也产生了一个较大的隐患,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也就要求工程管理的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评估与工作流程改进
![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评估与工作流程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456074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b.png)
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评估与工作流程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建筑工程项目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效率低下和工作流程不畅的问题。
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进行评估并改进工作流程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评估是为了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了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通过评估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人力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技术设备的优化使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技术设备的使用对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评估现有的技术设备并了解其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或升级设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工作流程的优化。
工作流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估工作流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进行效率评估,改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改进工作流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沟通是保证工作流程畅通的关键。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我们可以确保各个岗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和建立沟通平台,促进各个岗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是确保工作流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通过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我们可以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评估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8730b9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f.png)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评估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评估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也逐渐成为了建筑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健康。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估,并分析现有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等。
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标准》等,以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由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进行共同管理。
在具体实施方面,各单位都设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安全培训等,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健康。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建筑施工现场事故数量同比下降了15.19%,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7.97%。
2018年上半年,全国建筑施工现场事故数量同比下降了10.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6.5%。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但在实际管理中仍存在许多缺陷。
例如,个别企业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手段不够科学精细,存在着一些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善、职责不清等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评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0847c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4.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评估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能不尽人意,一些问题也不断浮现。
因此,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进行评估,对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效率评估工作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办事流程首先,要评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办事流程是否清晰合理。
办事流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果流程复杂繁琐,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各种繁琐的流程上,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的提升。
2. 信息沟通其次,要评估工作人员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
高效的信息沟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因此,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3. 信息化建设另外,评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应用。
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比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来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共享,使用数据化管理工具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等。
二、工作效能评估工作效能是指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所创造的实际价值和结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政策执行要评估工作人员在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政策方面的效能。
政策的执行与效能直接相关,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真正提升工作效能,实现良好的工作结果。
2. 问题解决能力其次,要评估工作人员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解决能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涉及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工作人员应具备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3. 项目管理另外,评估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效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涉及到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良好的项目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使项目更加顺利地推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评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6d6c8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3.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评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领域之一。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主管这一领域的政府部门,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能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繁杂,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任务完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其次,信息共享不畅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涉及到多个工作岗位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工作协同效率不高。
再次,工作流程繁琐,流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些工作流程存在过多的环节和手续,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此外,一些流程设计也存在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工作效能是指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
高效的工作效能对于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工作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素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就导致了一些工作人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影响了工作效能。
其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亟待提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不仅仅是繁琐的事务处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如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
然而,现有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还有待加强。
最后,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影响了工作效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工作人员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从而导致工作效能不高。
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与效能评估方法
![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与效能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eeeb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b.png)
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与效能评估方法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建筑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与效能评估方法。
一、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是指通过引进新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和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等手段,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引进新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例如,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如塔吊、钢筋加工机械等,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准确度。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改进传统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例如,采用新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组织和协调能力,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效能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效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施工效率指标来评估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效果。
施工效率指标包括施工周期、施工速度、资源利用率等。
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技术下的施工效率指标,可以评估工艺技术的提升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施工质量指标来评估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效果。
施工质量指标包括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美观性等。
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技术下的施工质量指标,可以评估工艺技术的提升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成本指标来评估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效果。
成本指标包括施工成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技术下的成本指标,可以评估工艺技术的提升效果。
三、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工艺技术的提升不仅仅关乎施工效率和质量,还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提升施工工艺技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提升施工工艺技术可以改善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对能源的需求。
建筑施工技术的性能评估和选择准则
![建筑施工技术的性能评估和选择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6a6857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4.png)
建筑施工技术的性能评估和选择准则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性能评估和选择变得愈发重要。
合理选择并评估建筑施工技术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建筑施工技术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选择准则。
一、建筑施工技术性能评估的重要性1.提高项目质量:合理选择和评估施工技术可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从而提高项目质量。
不同的施工技术可能影响着建筑物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对施工技术性能的评估,可以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最佳技术,确保建筑物的质量。
2.保障工程安全:不合适的施工技术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发生,危及工人的安全。
通过对施工技术的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3.提高项目效益:合适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通过对不同施工技术的评估,可以选择更加高效的技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技术性能评估的准则1.可行性评估:首先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估,考虑技术的适用性、成本效益以及实施难度。
评估技术是否符合项目需求,是否能够满足预期效果。
2.安全性评估:技术的安全性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需要考虑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3.质量评估:评估施工技术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包括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
通过实践经验和相关技术标准,对技术的质量进行评估。
4.经济性评估:技术的经济性是评估的关键因素之一。
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的成本、效益以及整体项目预算,选择经济效益最优的技术。
5.环境评估:评估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能源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理等。
需要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施工技术。
三、建筑施工技术选择的注意事项1.综合考虑:建筑施工技术选择应综合考虑项目需求、技术的性能、可行性以及经济和环境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
2.合规性要求:选择的技术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
遵守规定可以减少风险,确保施工过程合法合规。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评估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87c86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7.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评估装配式建筑施工是当今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具有快速、高效、可持续等优势。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中,如何评估生产效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施工过程管理、人员协作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评估。
一、施工过程管理1. 物料管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物料管理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物料运输和供应,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物料库存情况,及时补充不足的材料,避免因为缺乏物料而导致停工。
2. 进度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严格按照预定进度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延误或者协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明确的进度计划,并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动态跟踪和更新。
同时,通过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紧密协调,确保物料供应和施工进度之间的匹配,以达到高效率施工。
3. 质量管理质量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严格遵循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得忽视质量安全问题。
例如,在装配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确保每个组件或模块都符合设计要求,减少因使用不合格构件而造成的重复施工。
二、人员协作1. 团队组织与培训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人员协作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对于团队组织,应根据项目需要设立相应职责和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此外,在人员培训方面也需加强。
通过提供系统化培训和技能认证,提高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团队配合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 进行现场评估为了确保装配式施工团队按照既定规范和流程进行作业,并对生产效率进行评估和监控,可以引入现场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现场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以确保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
3. 信息共享与协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中,信息共享与协作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采用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实现各个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率评估与改进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率评估与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f6ca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c.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率评估与改进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品质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角度出发,探讨效率评估与改进的方法。
一、效率评估方法1. 施工计划优化施工计划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以提高整体效率。
通过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施工计划,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协调成本。
2. 资源管理有效地管理好所有资源是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高效进行的关键。
对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链管理以及人员配置都需要精心规划和协调。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资源跟踪和监控,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分配。
3. 前期准备在开始实际施工之前,在场地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准备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和规划,减少后期的改动和调整。
提前完成设计与工艺的优化调整,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
4. 施工管理与控制建立科学、高效的施工管理体系是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安排、系统化控制以及严格质量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二、改进方法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一代装配式建筑技术层出不穷。
采用更先进、更高效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比如3D打印、机器人装配等,可以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
2. 标准化设计通过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构件制造,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规模经济并降低成本。
同时,标准化也有助于提高制造过程精度和一致性,并加快构件生产速度,从而提高整体建筑效率。
3. 协同合作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良好协同合作至关重要。
建立一个开放、高效的沟通机制,促进设计师、工程师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可以加速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
4. 培训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对于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掌握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操作方法,有助于减少错误和失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效率评估与提升策略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效率评估与提升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92c6b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f.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效率评估与提升策略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建筑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等优势。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例如生产效率低下、管理不科学等。
因此,需要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生产效率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提升策略。
二、生产效率评估1. 工序分析:通过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分解和评估,了解各个工序的时间消耗和资源利用情况。
可以使用流程图或PERT/CPM网络图来表示,并根据数据计算出各个工序的平均时间。
2. 时间测算:选取具体案例进行时间测算,包括从生产准备到完成安装所需的总时间,并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发现差距,并找出影响完成速度的原因。
3. 资源利用评估:通过数据统计获得各种资源(人力、物料、设备等)的使用情况,评估资源利用率和浪费程度。
三、生产效率提升策略1. 工序优化:对各个工序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工序流程优化和标准化操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重复劳动。
可以采用工具如Kaizen(改善)方法和Lean生产系统来发现并解决问题。
2. 自动化技术应用: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提高装配速度和质量稳定性。
可以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辅助设计与施工,实现数字化集成。
3. 加强团队协作: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和团队合作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团队协同能力和沟通效率。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分享会议和项目评审等活动来促进知识交流与经验传承。
4.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员工的贡献情况给予合理激励。
这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5. 数据分析与优化调整:使用信息系统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智能化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四、案例分享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通过实施生产效率评估和提升策略取得了显著效果。
建材生产效率评估报告分析
![建材生产效率评估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f6b1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c.png)
建材生产效率评估报告分析1. 引言建材产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建材生产效率的评估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建材生产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2.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
文献综述主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建材生产效率评估的理论基础;实地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收集实际建材企业的数据,评估生产效率。
3. 建材生产效率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建材生产效率的评估,我们构建了以下指标体系:- 产量指标:包括日产量、月产量和年产量等,用于衡量企业的生产规模;- 工序效率指标: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效率,包括原材料准备、加工生产、产品入库等环节;- 资源利用率指标:包括能源、人力、设备等资源的利用情况,用于评估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 产品质量指标:衡量企业生产出的建材产品的质量水平,包括合格率、产品外观等。
4. 建材生产效率评估报告分析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评估报告:- 建材企业A的生产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工序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方面,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建材企业B的生产效率较低,主要问题在于工序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高,需要加强工艺流程和资源管理;- 建材企业C在产量和资源利用率方面表现良好,但产品质量方面有待提升。
5. 建材生产效率改进建议根据评估报告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来改善建材生产效率:- 加强工艺流程管理,提高生产工序的效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方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
6. 结论本报告通过评估建材生产效率,得出了一系列分析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建材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生产效率的提升,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建筑企业规模效率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规模效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e847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6.png)
我国建筑企业规模效率分析引言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国建筑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建筑业规模往往难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经营效率的下降,影响企业的发展。
规模效率是指企业在一定的规模下生产的效率,是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评价指标。
因此,分析我国建筑企业规模效率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分析国内建筑企业规模中国前100家建筑企业的总合同额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建筑总产值的62%,其中15家企业合同额超过千亿元。
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企业的规模较大。
规模效率现状但是,我国建筑企业在规模效率上表现不佳。
根据《2018年中国建筑机构企业500强》榜单,平均人均规模近300人的企业,平均在资产规模和净利润排名中分别排到了200位和260位左右。
这说明了大部分企业规模扩张后未能提升经营效率。
问题分析规模扩张对于经营效率的影响建筑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往往存在过度扩张的问题。
规模扩张导致企业资产增加,但难以有效利用,加之重资产行业的特点,机器设备以及人员等需要固定成本的大量投入,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够严谨,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从而限制了企业规模效率的提高。
此外,过度扩张也会对企业的资金流情况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人员效率的不足建筑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人员在规模效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当前整个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在建筑行业中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也使得整个行业的在人员规模效率上表现不佳。
新技术应用的不足当前,新科技不断涌现,但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还相对滞后。
缺乏新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使企业在成本及时间上的花费变得更高。
新兴技术对原有技术的改进不断发展,企业通过引入更高效、更智能的技术手段提高操作效率,也会提高规模效率。
解决方法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针对人员效率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人才回流以及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等措施,解决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规模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评估与分析(摘要:建立一种非参数方法的经济计量分析模型,对1981~1996年间我国建筑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呈良好上升势态,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提高,其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06%。
这种计量分析方法为其它经济效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非参数方法,技术效率,经济计量分析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相伴着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建筑业也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分析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评估它的生产技术效率,是经济计量研究工作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经济计量学一般将经济效率分析的方法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参数法,即根据实际数据结构的特点和数学手段的可行性,建立数学模型,假定一种函数形式,通常是指数,对数或多项式等,如Cobb-Douglas方程,作为生产目标方程,然后利用回归分析求得方程中的有关参数,最后比较实际数据与生产目标函数的关系即可进行效率分析。
其二则是非参数方法,它并不要求效率曲线满足某一种数学形式的函数关系,而是根据数据自身分布的特点,自动生成一个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可能达到的最大界限,然后比较所有数据与此界限的数学关系,从而达到经济计量和效率评估分析的目的。
实际上,非参数方法的经济计量分析也是流派纷呈。
这里我们选用其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方法,对我国建筑业1981~1996年间的总体发展进行技术效率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1作者简介:王幼松(1963-),男,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经济学及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
122.数学模型的建立早在1957年,英国著名学者法雷尔(M.J.Farrell)就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非 参数方法[1],用以计量分析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效率。
由于它概念明确,数学手段可行,模型构造简单,随后又有许多研究者拓展了他的思路,将其发展成为 经济计量分析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分支[2]。
它适用于多投入单产出的结构模型,先以单位产出所消耗的各个投入量为坐标,分析所有数据点的分布,以适当的数学方法找到最佳效率边界,比较各实际数据点与此边界的几何关系即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效率值。
假设现有两个投入,如人工(L)和资本(K),经过经济活动可以得到一个产出 ,如产值或利润 (Q)。
分别以K/Q 和L/Q 为纵横坐标,可以得到图1。
K/QL/Q OAA'Q'SS'RQ P图1 生产效率概念示意图Fig.1 A conceptual figure of the productive technical efficiency若曲线SS’为效率曲线,则所有数据点应落在SS’上或它的右上方。
又假设直线AA’的斜率等于K 和L 的价格比,且与SS’相切于Q’点。
对于任一数据点P ,连接OP 分别交AA’,SS’于R 和Q 。
我们定义:P 点的技术效率T OQOPP =3OP 线的价格效率 P OROQQ = P 点的总效率E OR OP OQ OP OROQT P P P Q ==⋅=⋅这里,T P 反映了当投入不变该数据点P 的产出与可能达到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P Q 反映了OP 线上该组投入与最佳投入搭配之间的差距,E P 则是技术效率和价格效率的乘积,也是点P 与技术及价格综合最佳点Q’之间的总效率差距。
显而易见, T P ,P Q 和E P 的取值范围均是(0,1),而且,10≥≥≥T E P P 10≥≥≥P E Q P由于投入变量的价格很难准确得到,我们这里只考虑技术效率T P 的问题。
所谓某一组数据的技术效率,就是指在一定研究范围内,以及当时科技发展水平条件下,它的单位产出所消耗的投入综合值与所能实际达到的最佳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由于这种研究手段避开了价格因素的影响,易于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进行效率分析,因而颇受经济研究者的青睐。
进行生产技术效率分析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效率曲线SS’。
为此,假设共 有n (n>1)个数据点P P P n 12,,L 需要进行经济技术效率分析,将其标于图2。
把其中若干距圆心O 最近的点以及()0,∞和()∞,0依次连线,形成一条开 口右上的折线弧段,使所有其它的数据点均落在它的右上方,此弧段即为效率曲线SS’。
图2 效率曲线的生成示意图4Fig. 2 Formation of the efficiency frontier SS’欲求任一数据点P x x k k k (,)12的技术效率,连OP k 必交SS’其中一段P P i j 于P k ',则T OP OP P k kk ='(1)上述问题亦可数学表达如下。
令集合A 包含所有数据点 P P P n 12,,L 和()0,∞,()∞,0,建立方程组:λλλλ1121112222x x x x x x i j kij k +=+=⎧⎨⎩其中,P x x i i i (,)12和P x x j j j (,)12皆是属于A 的点。
若方程组的解是λ1'和λ2',只有满足λ10'≥,λ20'≥,线段P P i j 才与OP k 直接相交。
当且仅当λλ12''+取得极 小值,线段P P i j 才是效率曲线SS’的一部分。
所以,P k 的技术效率可表达为:T Max P k =+⎛⎝⎜⎞⎠112λλ''∀P P i j ∈ SS’(2)可以 证明,式(1)与式(2)是相等的,详见文献[3]。
该模型可以拓展至三个或更多投入的情况,但是产出数只能取一,因此 ,它的适应条件是单产出多投入的效率分析问题。
3.基础数据这里依据《中国统计年鉴》[4]中的数据资料,定义如下:产出(Q)--取年总产值,它是年鉴中反映建筑业产出的指标。
投入(L)--取总从业人数,它用以衡量相对于该产出的人工投入状况。
投入(K)--取基本建设投资额,它反映了相对于该产出的资本投入量。
表1 中国建筑业投入与产出的基础数据(1981~1996) Table 1 The input-output basic data of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1981~1996)产出投入年份总产值(亿元) 从业人数(万人) 投资额(亿元)Q L K352.58 1034.0 9.21 19811982 445.71 1155.3 10.671983 555.74 1285.3 10.531984 733.69 1531.2 11.541985 985.10 1701.4 22.001986 1330.80 1800.6 18.531987 1603.61 1852.5 15.431988 1959.42 1899.4 15.261989 2169.48 1773.4 13.841990 1947.58 1716.7 10.411991 2284.78 1783.3 12.601992 3298.70 1961.2 23.251993 5498.35 2156.7 115.021994 7684.36 2448.8 138.351995 9505.00 2511.9 145.551996 11579.15 2992.3 183.70平均值3245.88 1850.3 47.24由于八十年代以前数据不足,所以这里选取1981至1996年期间的数据,得到表1。
从中可以看到,这十六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其年总产值呈明显增长趋势,1996年较1981年增长了31.84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6.2%。
相对而言,人工投入的增加就缓得多,平均年增长率为7.3%;资本投入却有波动,前十二年增加较少,并有反复,后四年却增长显著,其总体平均年增长率也达到22.1%。
4.计算结果及分析根据表1中的基础数据,可以求得各年单位产出所需要的投入量,以此作为数据点代入上述数学模型,进而计算相应的技术效率值。
5表2 数据点量值及技术效率计算结果(1981~1996) Table 2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of the data set and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1981~1996)数据点量值技术效率值相对年增长率年份L/Q K/Q T(万人/亿元) (万元/亿元)(%) (%) 1981 2.9327 261.22 23.76 /1982 2.5920 239.39 26.37 10.981983 2.3128 189.48 31.43 19.191984 2.0870 157.29 36.28 15.431985 1.7271 223.33 33.45 -7.81986 1.3530 139.24 47.65 42.451987 1.1552 96.22 62.41 30.981988 0.9694 77.88 75.73 21.341989 0.8174 63.79 91.09 20.281990 0.8815 53.45 100 9.781991 0.7805 55.15 100 01992 0.5945 70.48 100 01993 0.3922 209.19 71.34 -28.661994 0.3187 180.04 84.40 18.311995 0.2643 153.13 100 18.481996 0.2584 158.65 100 0平均值 1.2148 145.50 67.74 10.06各年单位产出所需要的投入量值(即数据点量值)见表2中二﹑三两列所示,L/Q列的数据表示各年平均得到一亿元的生产产值所需的人工投入量(万人),K/Q列则表示得到一亿元的产值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万元)。
例如,每生产一亿元的产值,1986年需投入人工1.3530万人及基建额139.24万元,而到1992年则只需0.5945万人和70.48万元。
说明为得到相同的产出量,无论是人工投入,还是资本投入,1992年比1986年都有减少,显而易见,1992年的生产技术效率较1986年的高。
这两列数据还显示,L/Q随时间基本呈单调递减的趋势,1996年与1981年相比,单位产出相对于人工投入的消耗缩小了十倍多;而K/Q的变化却是起伏不定,尽管总体上也略呈下降趋势,K/Q于1981年最大,1990年达最小,两者相差3.9倍。
这说明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比较显著,资本效率的提高幅度却相对较慢。
换言之,随着总产值的逐年迅速增长,两项投入的增加要缓一些,而且,人工投入的增长速度更缓于资本投入。
6图3 数据点的分布及效率曲线的形成Fig.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ata poi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fficiency frontier所有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则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