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共7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引起海平面上升;
④沉积物注入率和生长率的突然增加;
⑤大洋岩石圈的冷却和密度变化。
精品课件
49
2)相对海平面变化、尺度、成因
◆相对海平面(Relative sea-level)
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
间的测量值。
◆尺度可以变化很大。
◆一个地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是全球
海平面变化与盆地沉降速率的函数。
37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1)准层序
准层序(Parasequence) 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 的面为界、由成因上有联系 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 序列。
精品课件
临滨
4
滨外陆棚
3
前滨
2
临滨
1
滨外陆棚
0
临滨
38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
层序边界
CS
Systems Tracts HST
LST
精品课件
TST
HST
62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不同的海平面变化周期 形成相应的沉积层序
2个一级层序,14个二级层序, 247个三级层序
精品课件
63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质时间内仅沉积很薄沉积物的界面。
精品课件
23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2、整合和不整合
2)不整合
不整合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 沿着这个界面有证据表明存在指示重大 沉积间断的陆上侵蚀削截(或与之相对 应的海底侵蚀)或陆上暴露现象。
精品课件
24
精品课件

第一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

第一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

1、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 : 根据露 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 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 地层分支学科。
地震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 年代地层学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油气勘探
2、层序(Sequence)
• 在滨线的区域性海进时期,密集段分布 最广泛。
密集段 (Condensed Section)
密集段主要产于海进体系域内部和高水位 体系域远端。它实际上是不断前积的、穿
时的前三角洲细粒沉积
湖盆中的密集段
含盐油页岩膏盐华、溶蚀纹理
灰黑色云质泥岩
层面盐晶、溶蚀坑与断面水平纹理
6.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
凝缩层也称密集段、或缓慢沉积段, 是在相对海平面上升到最大、海岸线 海侵最大时期在陆坡和盆地相沉积的 沉积物。
一般由沉积速率很慢的(10100mm/万)、厚度很薄的、缺乏陆源 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
Definition of Key Terms
密集段 Condensed Section
• 以沉积速度极低为特征的一种薄的海相地 层 层 段 ( 沉 积 速 度 小 于 1 一 l0mm / 1000 年)(据Vail, Hardenbol, Todd, 1984)。它们 是半远洋和远洋沉积物组成,缺乏陆源碎 屑物质,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最大、海岸 线海侵最大时期在外陆架、陆坡和盆地底 部沉积的(据Loutit, 1986)。
2. 四个基本变量控制层序特征
基本变量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基本变量
控制作用
构造沉降
提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相对海平面、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
一、海平面的定义
为了理解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首先必须定义: 1、全球海平面变化 2、相对海平面变化 3、水深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相对海平面、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
全球海平面变化(global eustasy)——是度量海面到 一固定基准点(通常是地球中心)之间的高差
顶积层(topset)——顶积层这一术语用来描述盆地边缘剖面的近源部分, 它具有低坡度特征(<0.1º ),顶积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水平状,通常包 含冲积、三角洲和浅海沉积体系。顶积层的近源端点通常被定义为海岸上 超点。 斜积层(clinoform)——用来描述盆地边缘剖面中发育在顶积层向盆地一 侧更陡的倾斜部分(通常>0.1º ),斜积层一般具有陆坡较深水沉积体系特 征,其坡度可从地震剖面上获得。 底积层(bottomset)——用来描述盆地边缘剖面中斜积层的底部地层, 其特征是低角度并包含深水沉积体系。
积物厚度
全球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可容空间-水深关系图 沉积物充填所产生空间的速率控制了水深,也决定了能否观察到相带的前积和退积
可 容 空 间 增 加
从时间1到时间2,由于构造沉降而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加, 但该点沉积物堆积速率大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因此从时间1到时间2 水深减小。在沉积记录中表现为海退相序
基准面的变化取决于沉积环境 1、在冲积环境中——基准面受均衡河流剖面的控制,该剖面逐渐递变到 远端的海平面或湖平面; 2、在三角洲和滨岸体系中——基准面等效于海平面; 3、在浅海环境中——虽然浪基面以“均衡陆棚剖面(graded shelf profile)”的形式形成一个暂时的沉积基准面,但海平面最终是它的基准 面。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可容纳空间(Accomadation)
可容纳空间是指可供沉积的、潜在的沉积 物堆积的空间(Jervey, 1988)。可容纳空间是 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
地震层序 Seismic Sequence
在地震剖面上,顶底以地震反射终止为标志的不连续面 (被解释为不整合面及相关整合面)为界所限定的一套相 关的连续地震反射(被解释为成因相关的地层)。
A relatively conformable succession of reflections on a seismic section, interpreted as genetically related strata; this succession is bounded at its top and base by surfaces of discontinuity marked by reflection terminations and interpreted as unconformities or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
.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Upper Boundary
Toplap Termination or lapout of strata against an overlying surface mainly as a result of no deposition (sedimentary bypassing) with perhaps only minor erosion (Mitchum, AAPG Memoir 26).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引言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还能够指导油气勘探的开展。

本文将从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1. 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层序地层学是地层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层的堆积和发育规律,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探讨地层的垂直序列和水平关系,揭示地层的层序性质。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性质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揭示地层的堆积规律、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地层的分层规律不仅受沉积条件、构造运动和物源质量等因素控制,还受海平面波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层序地层学通过对不同层序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推断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

在油气勘探中,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有利油气形成和富集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 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的关系油气勘探的关键在于找准有利的油气富集区,而地层的层序性质往往是决定油气勘探目标的关键。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揭示油气富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聚集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开展,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2. 层序地层学在勘探目标的确定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层层序特征的识别和解释,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复杂沉积盆地和难以区分的地质构造中,层序地层学的应用尤为突出,对于确立勘探目标和提高勘探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层序地层学在勘探实践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在北美地区的页岩气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对于确定页岩气富集区的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起到了关键作用,为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事多年的油气勘探工作,我深切体会到层序地层学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2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2

HST


TST LST
层序地层单元基本展布特征示意图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层序和体系域
二、层序界面类型 1、不整合定义
不整合(Unconformity):一个分开新老地 层的界面,沿着这个面存在陆上侵蚀削截(在 某些地区为可与之对比的海底侵蚀面)的证据, 或者存在明确重要沉积间断的陆上暴露的证据, 并具有的明确的沉积间断。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层序和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层序和体系域
一、层序定义
Mitchum(1977,1979a)的定义——由一组相对整合、连 续且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单元组成的一个地层单元,其顶底 界面均由不整合面或其相应的整合面
概念的缺陷
没有指定层序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也没有指出产生不整合面的任 何特定机理。
三、层序类型
依据层序底部的界面(不整合)类型,层序可分为两种 类型:
Ⅰ型层序 Ⅱ型层序。
Ⅰ型层序是指那些海面相对下降超过退覆坡折 点后形成的层序,其相对海面下降较大,使 层序的早期顶积层上超在早先层序的坡积层 上
Ⅱ型层序指那些海面相对下降没有超过退覆坡折 点后形成的层序,最低部位体系域称为陆架边缘 体系域(Posamentier等,1988)。该体系域可沉积 于陆架的任何位置。陆架边缘体系域的底界为Ⅱ 型层序边界,而顶界是陆架的首次大的泛滥面
一个层序沉积于一个由非海相侵蚀面为界的沉积旋回,沉积于一个“重要” 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
在大多数盆地中,基准面受海平面控制,因此一个层序是一个相对海平 面上升-下降周期的产物。
一个基准面旋回形成的理想层序
陆盆坡折边缘I型层序的地层几何形态,表现出5个分开的沉积组合,传统 的划分是三个体系域——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
5 强制海退体系域(FRST) 6 海退体系域(RST)
7 密集段(CS)
最大海泛面:以退积到加积式准层序
组的转变为特征,常为HST的下超面
密集段
高水位体系域
上超、海岸上 超向下转移、 没有削蚀和下 陆架边缘体系域 切谷。微弱的加
海平面相对静止或 稍有上升期间形成
积或进积准层序。
LST
2 海侵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 Ⅰ型和Ⅱ型层 序的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 迅速上升和构造沉降共同产 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 成的,以沉积作用缓慢的、 低砂泥比的、一个或多个退 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 沉积体系是:陆架沉积、三 角洲沉积、海岸平原沉积、 以及障壁岛、泻湖沉积为主
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形成
初始海泛面:以从低
水位进积到海侵的退 积为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一 可容纳空间
二 层序的主控因素
1 海平面的变化
2 构造沉降
3 气候
4 物源供应
一 可容纳空间
可容纳空间 (Accommoda tion):可供沉积
物堆积的潜在空间 (Jerry, 1988), 可容空间受控于沉 积背景的基准面变 化,或者是海平面 升降和构造沉降的 函数
三 层序内部的关键界面
初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是Ⅰ 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 相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 超对应的界面 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 定界面被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从以退积式准 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 缩层伴生。在地震剖面上,最大海泛面对应 于最远滨岸上超点所对应的反射同相轴

《陆相层序地层学》课件

《陆相层序地层学》课件
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陆相层序地层学将进一步拓 展研究领域,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对陆相沉积 盆地复杂地质过程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02
陆相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04
层序
地层记录中具有全球对比 性的海平面变化周期性层 段,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 基本单元。
地球物理学
地震勘探和测井等方法在陆相层 序地层学中广泛应用,地球物理 学为陆相层序地层学提供了重要 的技术和手段。
石油地质学
石油工业是推动陆相层序地层学 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石油地 质学与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有 助于提高石油勘探和开发效率。
03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
陆相沉积环境分析
气候环境
分析沉积时古气候特点,如干、湿、冷、暖等, 对沉积物的影响。
陆相层序地层学
目录
• 陆相层序地层学概述 • 陆相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 • 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实例 • 陆相层序地层学展望
01
陆相层序地层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陆相层序地层学是一门研究陆相沉积 盆地中层序地层特征、成因机制及其 与油气聚集关系的学科。
特点
注重研究陆相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格 架,分析不同尺度下的层序形成与演 化,探讨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形地貌
研究沉积时的地形起伏、地貌类型及演变,对沉 积体系和沉积物的影响。
水动力条件
分析水动力条件如流速、流向等对沉积物搬运和 沉积的影响。
陆相沉积体系研究
河流沉积体系
研究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及演化规律。

2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2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基准面
基准面:分隔沉积区和剥蚀区的物理面。 Base level, which separates deposition zone from erosion zone (Wheeler, 1964).
教材 P148
教材 P149
一、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 2. 3. 4. 5. 层序 整合和不整合 海泛面 可容纳空间 凝缩层(浓缩层、密集段、缓慢沉积段)
沉积学中的不整合概念
Unconformity(不整合) A geological surface separating older from younger rocks and representing a gap in the geologic 上下两套地层的 record. Such a surface might result from a hiatus (间断)in deposition of 产状不一致, sediments, possibly in combination with erosion, or deformation such as faulting.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相交;两套地 (角度不整合) separates younger 层的时代不连 strata from eroded, dipping older strata. A disconformity (假整合) represents a time of non deposition, 有代表长期风 possibly combined with erosion, and 化剥蚀与沉积 can b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within a series of parallel strata. A nonconformity (非整合)separates 存在。 overlying strata from eroded, older igneous or metamorphic rocks.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3.最大海泛面:指的是最大海侵时期形成密集段或下超面,在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大,为划分海侵体系域和高 水位体系域的界面。
4.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这个测量值随洋盆和海 水的体积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局部因素无关
5.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对海平面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间的测量值。一个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 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当地盆地沉降速率的函数,相对海平面变化与沉积物堆积无关,不能与水深相混淆。
感谢观看
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遵循多个沉积学和地层学第一原理—沉积地层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这种形态和时 空组合关系在地质历史中周期性地出现,因而具有可预测性。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若干普遍性原理高度综合的一 门学科 。
2.理论基础。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地震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即控制可 容纳空间的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是形成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成因相关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 因。这个基准面是相对的,是由海平面(或者湖平面,或者是陆地表面上的既不沉积也不侵蚀的不发生沉积作用的 平衡表面)升降、构造运动、沉积物供应速度和气候等4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油气领域应用
层序地层学之所以能够在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钻前对有利于形成油气藏的相带、区块 及其优劣进行预测,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与方法。如预测有利生油层段、找寻火山口、寻找 复合密集段等方法。
在基准面发生重大下降过程中,相邻两个或多个层序的密集段彼此紧靠、相互配置,形成丰厚优质的生油岩 和质量良好、配置合理的生储盖组合。层序地层学先进的成因模式,尤其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提供的地层对比、 相带展布预测、砂体分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石油的生、储、盖、运、圈、保系统的研究精度,提高了各种地层 参数的预测能力,为寻找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提供了科学依据。

6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

6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萌生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而有关该理论在油 气勘探中的成功实例至今还是美国 Exxon 公司对外的 一个商业秘密。
该理论被认为是继板块学说之后地学界的又一次革 命。使人们用新眼光看老资料并得到很多新信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二、层序分级及概念

1、层序地层分级

Van Wagoner
级 别
(1990)根据地层单

元的特征和成因,将

其划分为九个级别
(Van Wagoner)
一级 巨层序(组) 二级 超层序(组) 三级 层序 四级 准层序组 五级 准层序 六级 岩层组 七级 岩层 八级 纹层组 九级 纹层
3、与传统的岩性地层对比 1)以岩性地层概念进行地层对比 为一传统的岩性地层对比剖面。剖面以每口井最年
轻的、明显的浅海砂岩顶面作为标志建立起来的。这个 界面是明显的岩性突变面。在所有井中这个层的特征相 似,并且在测井曲线上容易识别,因为它通常以电阻率 突变作为明显标志。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它常伴随有自生矿物,如磷灰石、海绿石、菱铁 矿、黄铁矿和白云石等的富集,有时还伴有火山灰等 组成的风运颗粒。
凝缩层主要发育在海进体系域与高水位水体系域 交界处,往往构成重要的生油层和区域盖层。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准层序(Parasequence) 准层序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在 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一套岩层(bed)或岩层 组(bedsets)。在层序分级中相当于5级层序。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十章 层序地层(2008)

第十章 层序地层(2008)

2.层序的级别


一级层序(巨层序):50—100ma,超级大陆 的解体,相当于界或比界大; 二级层序:10—50ma, 相当于系。 三级层序:0、5——10ma, 四级层序:0、08ma. 或0、1—0、5ma. 一般用三级或四级。
3.层序内部的划分



1)准层序:由海泛面或相当的面所限定 的,成因上有联系的,连续相对整一的 地层。 2)准层序组:由一系列在成因上有联系 的准层序组成。以大的海泛面为界。 3)层组和层;纹层组和纹层
第十章 层序地层学


一.概念及定义
1.定义: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 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 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相互关系的学科。 2.原理:海平面变化的等时性 海平面变化形成的一些重要界面进行地层划分 对比 3.由来:1)Sloss;2) Frazier;3) Vail 王鸿祯等
SB mfs TS
野外如何建立层序地层
进行地层划 分对比
层序地层横剖面图
根据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来进行层序 地层划分
MFS
mfs
六.陆相层序地层学
原理与海相一样,根据是湖平面 变化 湖平面变化的因素: 1.气候
2.构造
3.物源
准层序组
作业
层序地层划分(划分层序、体系域)
8.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最大海侵时形成的海泛面。 9.海侵面:层序内第一个掠过陆棚的重要海泛面。 10.饥饿段或凝缩段:区域性最大海侵期,沉积 于中外陆棚至盆地的贫陆源碎屑的海相薄层低 速沉积段。 11.全球海面升降:相对于地球内部第一个固定 基点(如地心)的海面升降,与地区性地壳升 降无关。
12.相对海面升降:相对于沉积基底的海面升降, 它是全球海面升降和地区性地壳升降联合作用的 结果。 13.加积: 沉积中心不变,垂直向上的地层堆积型 式。 14.退积:沉积中心由盆地向陆棚内部转移,,向 陆逐渐后退的地层堆积型式,其最大沉积厚度在 中内陆棚。 15.进积:沉积中心由陆棚内部向盆地转移,地层 的倾斜向海堆积型式。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一.名词解释1.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 层序:(Sequence)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 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

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

4. 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 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 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 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陆棚坡折带:(Shelf-break)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 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 低位体系域: (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

在具陆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

低位体系域以初次海泛面为顶界,其上为海进体系域。

11. 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

经典层序地层学资料

经典层序地层学资料

谢谢!

米级。

序 划 分
位 体
时限3-8万年
系 域
单砂层到单泥岩层级别的旋回。
形成层序的驱动机制
一级海平面变化形成一级层序,普 遍解释为与超大陆的增生和裂解有 关。当超大陆拼合时,洋脊体积最 小,而洋盆体积达峰值( 如二叠纪的 Pangea 时期) ,导致全球海平面降低; 而当超大陆裂解时情况正好相反, 洋脊重新开始扩张,海水再一次向 陆架边缘迁移。
以层序界面属性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层序 级别体系
准层序 准层序: 以海泛面界,连续整合的小旋回

四级层序


(准层序组)
级 层 序 内

为一个完整旋回地层

体 系
细-粗-细


(或从粗-细-粗)



五级层序
、 五
侵 体
准层序:相当于五级层序,

时限3-8万年。单砂层到单


泥岩层级别的旋回,层厚为
三级海平面变化的驱动机制很可能是板块 内部水平压力的周期性变化或地球大地水 准面的变形作用。
三级以下旋回( 层序) 在显生宙岩石序列中发 育广泛。很可能是( 亚) 米兰科维奇旋回引起的 气候周期性变化形成的。
一至三级旋回发育的频率低,持续时间长,故 统称为长周期旋回( 层序) ; 相反,三级以下旋 回发育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故统称为短周 期旋回( 层序)
雾迷山组白云岩夹泥质或粉砂质条带
高位体系域( HST)
高位体系域形成于相对海平面 变化高位和下降时期。当上升 速率小于沉积速率时, 就产生了 正常海退。因此, 沉积趋势和叠 置方式是由加积和进积过程的 混合作用所控制的。

层序地层序原理

层序地层序原理

层序地层序原理层序地层学(Van Wagoner):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者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单元之间在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

是一种分析方法,原理是地层学和沉积学。

基本原理:遵循多个沉积学和地层学第一性原理的沉积地层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这种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在地质历史中周期性地出现,因而具有可测性。

尽管层序地层学的原理是确定的,但其概念性模式图却是针对特定沉积条件提出的。

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层序地层学模式。

但是就沉积体系特点而言可归纳为:海相陆缘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和陆相盆地沉积体系。

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基准面:水面高程和盆底地形可合并为一个抽象变量,另一因素是沉积物供给速率及水动力行为。

是分隔侵蚀和沉积的理论均衡面(Sloss,1962)。

基准面是一个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迁移方向和起伏的幅度受多个因素控制(Wheeler,1964)。

Cross(1944)在该定义上,引进地球主要动力学过程的周期性出现特点,赋予基准面周期性波动的内涵,认为基准面可看作势能面,反映了地球表面偏离其平衡状态的非平衡程度。

周期性的趋向平衡态的演化过程表现为基准面受地形、海/湖平面和构造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旋回性波动,基准面与实际地形之间最大和最小的偏离,随时间推移转化为沉积地层的旋回性。

在成因地层对比中,基准面旋回的转折点(turnround point),即升/降的转换位置可作为事件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Sloss,1994)。

转折点位置有时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地层沉积。

对于小尺度高频层序而言,基准面向实际地表接近的过程假设为渐进过程,形成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渐变层序。

而基准面与实际地表背离的过程可以假设为突变的,形成发育较差的厚度较小的突变层序。

对于低频大尺度层序而言,基准面与实际地形接近和分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称的均匀变化。

6.1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一

6.1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一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二、不整合面 早年较宽的不整合面定义包括了陆上和海底侵蚀面, 不能充分区分层序和准层序边界。 局部的、与地质作用伴生的准周期侵蚀和沉积,如 分流河道侵蚀,不包括在层序地层学的不整合面定 义中。 层序地层学的不整合面定义更严格,内涵缩小了。 不整合面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常响应于削蚀、顶超和 上超反射终止关系。
10mm/1000a)、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 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 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 凝缩层又称为密集段。主要产于海进体系域内部和高水位体
系域远端。
密集段(或凝缩层)
七、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1、准层序的概念 准层序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为界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
② 海平面保持不变,而原始沉积作用表面下降了;
③ 海平面下降了,而原始沉积作用表面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1、相对海平面上升 (1) 低陆源注入量——海进——岸线后退——上超
海进以滨海相向陆地方向迁移为标志 滨海相沉积指那些在低潮和高潮线之间的沉积 非海相海岸沉积指高潮线以上的海岸平原上的沉积
1、相对海平面上升 (2) 高陆源注入量——海退——岸线向海迁移——上超
1987)。
层序地层学发展历史(Background)
三大发展阶段
概念萌芽阶段 1949-1977
孕育阶段 1977-1988 理论系统化阶段 1988年-至现今
层序概念建立阶段
地震地层学形成 和发展阶段 层序地层学 综合应用发展阶段
对层序地层学的评价:
PR Vail等人:
“层序地层概念在沉积岩分析中的应用有可能提供一个完整 的统一的地层学概念,就像板块构造曾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统一 的构造概念一样。层序地层学改变了分析世界地层纪录的基本原 则,因此,它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次革命,它开创了了解地球历 史的一个新阶段。”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层序地层学是一种研究地层堆积规律的学科,它通过分析和解释地层中不同岩性、沉积体系和古地理环境的特征,揭示地球历史的演变和沉积作用的原理。

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应用在油气勘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层序地层学主要包括沉积相、海平面变化及沉积体系等原理。

1. 沉积相原理:不同沉积相的岩性和沉积特征可以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层中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从而推测地层的堆积规律和古地理演化。

2. 海平面变化原理:根据全球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以及沉积序列中的海侵和海退相特征,可以推测地层的相对时代和地层联系。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海平面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确认地层的对应关系。

3. 沉积体系原理:沉积体系是指在特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岩性组合的沉积单元。

通过对沉积体系的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沉积作用的机制,进而推测地层的层序关系。

二、层序地层学的应用:层序地层学在下面几个方面有重要的应用:1. 油气勘探:层序地层学可以揭示不同沉积体系的油气储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通过对沉积相、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体系的分析,可以确定含油气层的位置、分布范围和储集类型,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水文地质:层序地层学可以揭示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可以确定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供水能力,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工程地质:层序地层学可以揭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地层的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4. 环境地质:层序地层学可以揭示环境演变和气候变化的历史。

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可以了解过去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层序地层学通过分析和解释地层中不同岩性、沉积体系和古地理环境的特征,揭示地球历史的演变和沉积作用的原理。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

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及地质事件简介1概念、原理与特点事件地层学,狭义是指利用稀有的、突发的事件及其地质记录来对比地层;广义是指利用一切事件及其地质记录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对比的学科。

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概念。

原理:地质事件都可能在地层中留下相应的地质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便可推断事件的类别、性质及规模,可以探讨事件的成因及其地层价值。

地质事件造成的影响及产物在地层构架中以生物界变革或沉积特征变化记录下来,成为事件地层学研究的基本依据,成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

例如,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层,大范围内火山灰降落形成凝灰岩;全球性气候降温可导致冰川广布,堆积冰碛岩;地磁极倒转都可能在各地的沉积物中被记录下来;天体撞击能形成特殊的粘土层,其岩石性质、产状、地球化学特点等与普通沉积岩十分不同,其厚度小、分布广、富含铱等稀有元素,形成所谓“界线粘土层”。

事件地层学其具有等时性、大区域性、自然性的特点。

2地质事件简介地质事件可以划分为两类:地内事件和地外事件。

地内事件包括生物绝灭、地磁极倒转、缺氧环境出现、冰期事件、海平面升降、火山喷发及火山灰降落、洋中脊体积变化、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变化、浊流和风暴等。

地外事件包括陨星和彗星撞击地球、超新星爆发、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等。

2.1生物绝灭事件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

它并不总是匀速的,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即生物大灭绝。

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

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这次劫难,而且还常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象动物那样显著。

地史中生物大灭绝的概况:2.1.1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