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课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的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一、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很浅,明显深度不够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在学校教育实施中,教师及教学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目标进行设计时仍然倾向于认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
2、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现在,电子白板已经普及到了乡村小学,所以多媒体技术就在教学设计领域生根发芽,直至现在长成参天大树,取得了在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最先,很多人还只是偶尔使用,但是尝到了甜头后,对媒体的崇拜使得许多老师误入歧途,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不完美的。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存在模糊的认识,片面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3、教师自问自答情况突出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话语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问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则指提问者并
不知道的问题。当教师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应时,很多教师
选择了自问自答,这无异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
4、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一切从学生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分析学生,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
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准确地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
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2、语文与做人统一起来
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
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
动上。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地贯彻教学设计思想,科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认真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
方法,理性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正
确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育学原理转换
成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避免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黑板搬家”、“电灌”等错误现象。
4、教学过程注重启发,设计好问题
①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课堂
提问要心中有数。②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有针对性:课堂教学应
结合教学内容,首先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围绕一条教学主线提问,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步步深入,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
出正确结论,而达到教学目标。③语文课堂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课堂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
知识进一步深化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
提问,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的思维过程,达到激发思维、诱导
思维过程,养成学生注意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的
能力,为达到创新思维奠定基础。④语文课堂提问要集中:在语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相对集中,不能过于分散。在教学
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较多,往往造成老师在一
堂课中提问过多,总想面面俱到,结果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教学评价的完善
传统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调整和控制教学运行状态。为此,就要按预先制定的目标或
预期结果,应用评价工具和方法来实施教学评价,看学习的结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意料之外的教学结果和教与学过程中
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考虑甚少。此外,行为评价形式化、定量化的另
一个弊端是:容易导致以评价驱动教学的“倒流效应”,即分数成
为教学的指挥棒,而不是由目标导向教学,从而强化了师生双方对
分数的追求,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