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逃逸分析仪教学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逃逸分析仪
关于脱硝氨逃逸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
目前国内脱硝系统陆续投运,但氨逃逸率测量的准确性始终是个问题,以下资料权作抛砖引玉,期望各电厂早日找到可靠的氨逃逸测试装置,免受脱硝负作用之沉重担忧。
1、脱硝氨逃逸在线监测系统发展史
第一代技术:稀释取样法,代表厂家:热电(Thermo Fisher)
第二代技术:原位式激光分析法,代表厂家:雪迪龙(Siemens代理商);仕富梅
(Servomex);纳斯克(LaserGas);优胜(Unisearch);杭州聚光(国产掌握
核心技术)
第三代技术:抽取式激光分析法,如进口Horiba、国内厂家北京莱纳克(国产掌握核心技术);杭州聚光(研发中)等
注:目前国产分析仪存在使用业绩不多,需进一步得到权威的试验院现场进行实际比对
测试验证。
2、氨逃逸监测技术介绍
(一)第一代技术:稀释采样法
(1)原理:取样烟气经压缩空气按比例稀释后送入烟气分析仪分析。分析方法是化学发光法。当样品中的NO与O3混合时生成激发态的NO2与O2。激发态NO2在返回基态时发出红外光。这种发光的强度与NO 的浓度成线性比例关系。由于该反应只能由NO完成,因此要测量氨逃逸需要把烟气中NH3转化为NO。转化过程通过转化炉完成。
样气进入分析仪后分2路:
一路经过750 ℃的不锈钢转化炉,所有的NH3和NO2都被氧化成了NO,然后进入烟气分析仪测得NT(总氮浓度)。
第二路经过氨去除器后得到不含氨的样气。其中一路经325 ℃的转化炉把NO2还原成NO,由分析仪测得NOx浓度。另一路不经过任何转化进入分析仪,测得NO浓度。这两路的NO经过计算得出NOx的总含量。
最终可计算得到氨逃逸量:NH3=NT-NOx
(2)现场专工反馈问题:
a)多道工序的复杂性,是否能保证此方法的稳定性。
b)氨的氧化吸附损失,以及多层计算公式的多变性,能否保证其准确性。
c)整个工序无参考物进行准确性对比,检测数据不可考证。
(3)第一代技术淘汰原因:
a)烟气经过750℃转化炉将NH3、NO2氧化成NO,这里有一个转化率问题,高
温下探头和NH3的接触反应、NH3的吸附和氨盐的形成,转化过程中有
5%-10%的烟气消耗,导致检测不准确。
b)氨去除器不能保证完全除去氨气,2路中的1路经325 ℃的转化炉把NO2
还原成NO,不能保证完全性,同时NO发出的红外光检测存在偏差。
c)氨与不同物质接触在不同的温度下转化为NO的比率有很大差异。
(二)第二代技术:原位式激光分析法
(1)原理:利用激光的单色性以及对特定气体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一般设计成探头型的结构,直接安装在烟道上。一般发射接收(R/S)单元安装在烟道一侧(对角安装原位式)或两侧,激光通过发射端窗口进入烟道,被接收端反射或接收后,进入分析仪。发射光通过烟气时对NH3的吸收信息保留在光信号中,即形成吸收光谱,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分析最终得到NH3的浓度信号。
(2)现场专工反馈问题与淘汰原因:
a)原位安装,仪表无法进行标定和验证,测量准确率无法保证。
b)当现场粉尘含量≥50ppm,因激光功率低下,透射率不足,无读数。采用
对角安装方式,取样在烟道内紊流层,无代表性。
c)机组点火时,烟道震动导致发射端与接收端不能对准,无读数或数据跳
变。
d)测量光程短,仪表测量下限与精度不足,数据忽高忽低。
e)现场粉尘造成发射端与接收端镜片堵塞,维护量非常大,维护周期1-2
周。
f)对穿式原位安装中的发射端与接收端出现偏移时,现场工作人员不具备
拆卸校对水平能力,数据持续忽高忽低状态。
(三)第三代技术:抽取式激光分析法(以北京莱纳克为例)
(1)原理:利用激光的单色性以及对特定气体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通过采样预处理装置,过滤掉大量粉尘颗粒,经过保温传输装置将样气传送到烟气分析
单元,其中烟气分析单元前设置二次过滤与标气验证阀,便于验证数据准确
性。样气室内高温环境,并对气体进行压力补偿,利用激光法测量氨气含
量。
(2)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与系统特点
a)采样预处理装置应用我司最新研发成果,保证气体流通的顺畅。
b)取样更具代表性:采样点插入烟道核心区域或辐射状多点采样。
c)旁路测量不受现场震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非常方便通入标准气体,可以随时标定及验证。
e)首次采用我司最新研发成果,锁定测量激光束的步长,防止数据漂移。
f)国内独家多次反射样气室,全方位覆盖检测,提高测量精度与下限,光
程≥30m。
g)远程GPRS数据分析传输功能,研发团队1小时内故障分析并远程纠
正。
1.氨逃逸监测技术对比
采样方式
第二代技术:原位式激光分析
法
代表厂家:雪迪龙(Siemens代
理商);仕富梅(Servomex);纳
斯克(LaserGas);优胜
(Unisearch);杭州聚光
第三代技术:抽取式激光分析
法
代表厂家:北京莱纳克
技术对比
a)仪表无法进行定期标定和验
证,测量准确率无法保证。
b)激光功率低下,透射率不足,
无读数
c)烟道震动导致发射端与接收端
不能对准,无读数或数据跳
变。
d)测量光程短,仪表测量下限与
精度不足,数据忽高忽低
e)粉尘造成发射端与接收端镜片
堵塞,维护量非常大
f)发射端与接收端出现偏移时,
现场工作人员不具备拆卸校对
水平能力
a)可随时通入标气进行验证和标定,
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b)采样装置在烟道中心采样,也可多
点采样,测量更具代表性。
c)高温伴热装置保证样气传输过程中
的一致性。
d)测量光程30m,多次反射样气室,
保证了测量精度与下限。
e)采用最新研发成果,防止激光测量
漂移现象。
f)出场完成标定,无需定期标定,现
场基本无维护量,完成友好人机交
互。
2.第二代原位式激光分析法进口产品淘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