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课题:《酿》授课时间: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意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3)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奋努力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能简单复述一下吗?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适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品悟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5. 小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思考: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谈你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酿》这首诗的情感和表现形式;
2.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请学生品味、感受一幅秋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从而引出“秋天”的话题。
2.课前预习(10分钟)
请学生家长带着学生诵读《酿》,自己理解其意义。
3.理解诗的意境(15分钟)
教师将《酿》结合秋天的景象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其意境,理解诗中含义。
4.理解诗中的美感(20分钟)
教师请学生认真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诗歌中用的修辞手法: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学生分组讨论,当每组准备完毕后,教师请一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做出展示。
5.创作(20分钟)
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6.总结(5分钟)
教师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对生活的启发和指引,并鼓励学生多多从生活中感受诗歌。
课后作业
完成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
1.听说结合
2.课堂讨论
3.课外落实
教学评价
1.课上学生是否能理解课堂内容;
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学生能否在生活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6 酿|语文S版 (6)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上语文课”到结尾)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写生字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酿
桨声、千丝万缕、小心翼翼、吆喝、狗吠、赤裸、问购、鲫鱼、脚力钱、拨浪鼓、固执、遗落”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重注了读书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领导评价
教
课题
酿
课型/课时
新课/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通过读文交流,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读读。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按自学提示自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读课题
看课件读预习提示
交流收获,解决共性问题
读课文
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全班交流:
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6 酿|语文S版 (3)
16 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言行,推向人物心理。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课文记叙了刘东东在语文课上发现老师读错了“酝酿”的(酿)字,并向老师(提出),老师核实后(承认错误)并(表扬了)刘东东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用笔画出描写刘东东心理的句子。
(一)学习描写刘东东心理的句子1、出示:东东心理的句子【出示课件】(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①指名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东东非常苦闷)②全班感情读。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
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①指名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东东很紧张、担心)②男生感情读。
(3)东东一听老师补单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
”①指名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东东很激动)②女生感情读。
(4)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
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①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因为他高兴、感动)②指名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东东非常高兴、激动)③全班感情读。
2、全班有感情地齐朗读四个句子,想想:刘东东是个怎样的同学?师小结:可见刘东东是一位尊敬老师,学习认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的同学。
了解《酿》教案,探寻中国文化精髓
介绍《酿》教案是一本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教学资料。
本书是由一群专家历时多年才终完成的。
书中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髓,例如“酿”字的深刻内涵,以及其象征的意义等等。
本文将介绍《酿》教案的背景、重要性,以及其中所探讨的中国文化精髓的特点。
背景《酿》教案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宝库。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推进和国际化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逐渐消逝的趋势。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一些有价值的教材来进行传授。
《酿》教案便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的。
重要性教材的重要性非常显著,尤其是对于一种文化的传承来说。
教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保持文化繁荣的方式。
教育所需要的教材是能够为人们带来可靠的知识,能够引导人们去了解和学习一种文化。
而《酿》教案正是这样一种教材。
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先人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去学习的。
教材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中传达的是人类共通的价值观。
教育教育的不仅是技能和知识,而且在于传递真理、思想和精神。
而这些,也许比技能和知识更加重要。
《酿》教案呈现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人类智慧和对生命和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探讨中国文化精髓《酿》教案探究了很多归属于中国文化的精髓。
以下便是其中几个探讨的例子:1.“酿”字的深化意义“酿”字并不只是在制酒的时候所用到的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酿”还有着象征性的意义。
它代表了人类将灵性和智慧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以及对美的追求。
在人类的历史中,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饮品。
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物质,还具有心灵的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酿酒还代表了人们将自我发展成一个更加丰富和美好的个体。
2.后汉书的规范使用后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是在三国时期后汉时期所编写的。
书中的语言、词汇、阐述都非常严谨和规范,尤其是书中突出了清晰、简洁和简练。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朗读与阅读理解的培养。
3. 课文中所使用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创意写作的训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酿酒文化。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酿酒的了解和经验。
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量(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书写。
(2)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改正。
4. 分析课文,掌握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5. 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力(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自己的作品。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小组活动等,评估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想象力、语言表达和构思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酿》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酿》的词语、句式和篇章结构。
3.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酿》的含义和主题。
2.掌握《酿》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复印课文《酿》。
2.准备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怎样写一封信》的内容,提问课文中学到的写信的格式和要点。
课文学习(3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酿》。
2.解释《酿》这个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3.分段解读课文,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4.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词语学习(10分钟)1.教授《酿》中的重要词语,如“美酒”、“果实”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词语造句,巩固词义和构造。
句式分析(10分钟)1.分析《酿》中的重要句式,如“五月的宝蓝的天空已经充满了金光”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让学生模仿这些句式进行造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作文训练(20分钟)1.给学生一组词语,要求他们根据这些词语写一篇短文,内容与《酿》类似。
2.让学生交换作文,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课文《酿》的意义和主题。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提醒他们继续复习和记忆重要词语和句式。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作文,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2.复习课文《酿》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参考资料1.《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6 酿|语文S版
《酿》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表演导入学生短剧表演,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介绍老师的内容ppt出示:(1)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a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和蔼可亲)b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c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d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2)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a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b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c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朗读水平高)d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2、对待这样的一个小捣乱分子老师和同学们又有怎样的反应?3、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ppt出示:(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
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a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刘东东的心理有担心、紧张的变化)b读出这种变化。
(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变化?)4体会升华:宽容真诚感悟真诚的心(1)出示第三个句子:昨天,我把“酝酿”的“酿”字念错了。
当时刘东东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还不相信,因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教我读“yànɡ”。
我回去向几位老师一请教,才知道念“yànɡ”是吉林地方音,标准音要读“niànɡ”,请大家注意。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2. 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三、分析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
2. 学生分享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传统文化教育(10分钟)1. 教师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酿酒的工艺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生字词卡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语文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练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八、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关于酿酒的文章或故事。
2. 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收获。
酿的教案[新]
酿的教案一、前言酿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方式,是将食材经过发酵、腌制等处理后制成的食品。
酿制的食品种类繁多,包括酱油、豆腐、酸菜、米酒等。
酿制食品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教案,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酿制食品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酿制食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酿制食品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酿制食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酿制食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食材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有益的物质,如酒精、乳酸等。
酿制食品的方法包括发酵、腌制、熟化等。
2. 酿制食品的基本技能(1)酱油的制作酱油是一种由大豆、麦芽、小麦等原料经过发酵、蒸煮、压榨等工艺制成的调味品。
酱油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大豆的浸泡: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2.大豆的蒸煮:将浸泡好的大豆蒸煮至熟烂;3.麦芽的糖化:将麦芽加入蒸煮好的大豆中,使其发生糖化反应;4.发酵:将糖化好的大豆和麦芽混合后,加入盐水和酵母,进行发酵;5.压榨:将发酵好的酱油压榨出来,去除渣滓。
(2)豆腐的制作豆腐是一种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过研磨、过滤、凝固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豆腐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黄豆的浸泡:将黄豆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2.黄豆的研磨:将浸泡好的黄豆研磨成豆浆;3.豆浆的煮沸:将豆浆煮沸,使其蛋白质凝固;4.凝固:将煮沸好的豆浆加入凝固剂,使其凝固成豆腐;5.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
(3)酸菜的制作酸菜是一种以白菜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酸菜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白菜的切割:将白菜切成小块;2.盐的加入:将盐均匀地撒在白菜上,使其脱水;3.压实:将腌好的白菜压实,使其出水;4.发酵:将出水的白菜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5.调味:将发酵好的酸菜加入调味料,如辣椒、姜、蒜等。
(4)米酒的制作米酒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蒸煮、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类饮品。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作者表达手法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酿》2. 生字词卡片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本韵味。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组朗读,培养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手法。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酿”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能否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价值观。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课《酿》教案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课《酿》教案《酿》的教案一、有目标1、学问与力量(1)熟悉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读、按例、擅长、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得意、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严厉动听、不行名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自读感悟课文的根底上,让其说一说:课文围绕“酿”字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围绕“他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绽开争论,从详细语句中了解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变化缘由,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在学生读懂课文的根底上组织争论:“你喜爱刘冬冬和他的语文教师吗?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真诚待人、知错就改的道理第一课时二、有精讲(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当面对你的教师提过意见吗?当时你是什么心情?是担忧教师会不会生气,还是怕同学说你对教师不敬重今日,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酿”,讲的是一位同学和他得语文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理解;想一想:课文为围围着“酿”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2、汇报,检查。
(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强调:“诵”、“肃”是平舌音;“皱”是翘舌音;“焕、酝、练”是前鼻韵母;“酿、橡、朗、诵”是后鼻韵母。
)(2)认读词语耷拉、朗读、按例、擅长、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得意、酝酿、肃穆、捣乱、皱眉、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严厉动听、不行名状。
(3)词语解释:沉醉:特别满足地沉醉在某种境地或思想活动中。
怡然得意:形容特别喜悦。
埋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酝酿:造酒的过程。
比方做预备工作。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教师上课时,由于误读了“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
《酿》教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酿》教的五年级语文教案《酿》教的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乐于接受意见的品格。
【设计理念】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并且主动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会写“酿、耷、朗、诵、例、橡、善、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练习、焕发、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柔和悦耳、平心静气、不可名状、怡然自得、晕头转向”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教学时间】两课时【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从题引入,引起阅读兴趣。
1.(板书:酿)提问:同学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它读什么?(指名读)2.围绕着这个“酿”字,一位同学和他的语文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这师生间发生一件什么事?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
②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围绕“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3.指名回答。
四、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2.重点指导:酝、酿:二字都是“酉”字旁,不是“西”字。
“朗”与“郎”比较;“练”与“炼”,“焕”与“换”比较。
注意“善”字的笔顺。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认真书写。
品读《酿》教案,感悟中华传统酿酒文化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品读教案《酿》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对中华传统酿酒文化的感悟,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
作为一个中国人,酿酒文化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文化中,我们通过酿造出优质的酒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和敬意。
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一部分文化遗产。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酿》教案时,我对其中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我对酿酒只是一些简单的认识,并不了解其中更深层的含义。
但是,在仔细阅读教案之后,我不仅对酿酒的技艺和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案中,作者提到中国酿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将谷物和水混合发酵来制造酒。
随着时代的变化,酿酒技艺不断发展,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酒类,如黄酒、白酒、啤酒等。
其中,白酒作为中国特色的酒类,更是代表了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在我看来,酿酒文化不仅仅体现了酒的味道和独特的香气,更展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在酿酒过程中,人们需要先了解大自然的变化,然后通过不同的技艺将这些知识应用到酒的制作中。
这种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敬畏,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被淡化,因此,我们往往没有太多机会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中的魅力和精华。
除此之外,在酿酒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关键步骤。
比如说,选择好的原料、精细的加工等等。
在教案中,作者通过对这些步骤的详细分析,向我们展示了酿酒技艺的复杂度和精致度,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酿酒文化所表达的独特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酿》教案,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华传统酿酒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这种传统文化不仅博大精深,更是代表了中国的精神风范和民族自信。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我们就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供后代子孙继承发扬。
我想再次感谢大家对于我的分享的关注和赞同。
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努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酿》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酿》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是如何表达情感和形象的。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学生通过示例或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和表达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写作和表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酿》的文本材料。
5.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活动。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6.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描述的酿制过程。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酿酒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感受作者对酿酒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酿酒吗?你们见过酿酒的过程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述的酿制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酿酒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酿制过程的思维导图。
2. 拓展作业:(1)调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酿酒文化,分享给同学。
(2)以“我眼中的酿酒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情感教育方面,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酿酒文化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酿酒文化。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6 酿|语文S版 (4)
《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酿》这篇课文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真诚的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记叙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由于误读了“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老师坦诚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
学情分析: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总会有复杂的感情掺杂其中。
而我所教的这个班级里,男孩子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
但就是欠缺耐心和细心,做事很马虎。
女孩子则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在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放在学习人物品质上,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酿》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学。
整节课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抒情,体现以情感为主线,以阅读为手段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耷拉、酝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围绕“酿”字发生了什么事?2、引导学生围绕“刘东东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你喜欢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能够正确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忆大意: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酿》(板书课题:酿)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反馈。
师相机评价: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好途径,希望大家能长期坚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刘东东和语文老师围绕“酿”字发生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以实际行动向刘东东和语文老师学习。
由于课文记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把文章中所蕴含的真诚、坦诚的情感表达出来。
同时,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有很多四字词语用得很精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
知识与能力:1.会认“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10个生字,会写“酿、耷、朗、诵、例、橡、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16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词语“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积累词语“平心静气、怡然自得、晕头转向”。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突破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利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最后把段意连起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突破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分组讨论交流,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提出自己今后的打算,从而受到教育。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用朗读法感知整体内容,理清脉络;利用小组讨论交流法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法:利用连段法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抓住重点句的方法体会道理。
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重点句段。
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关于诚信的小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10个生字,会写“酿、耷、朗、诵、例、橡、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16个生字,能掌握并积累课文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提问: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有没有给老师提过意见?学生回忆,自由回答。
2.追问:如果你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直接向老师提出或下课再向老师提出。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东东同学也遇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么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谈话的方法,引起学生对“给老师提意见”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布置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疏通字词。
(2)小组合作,理清课文脉络,归纳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按要求学习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学习收获。
(1)指名读生字。
酿、耷、朗、诵、例、橡、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
(2)指导重点词语。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晕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迷失方向。
(3)让学生进行分段,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课文记叙了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
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在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
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感谢刘东东指出错误,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4)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文后在小组内交流概括,教师归纳: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使老师很难为情,他心里很苦恼。
然而,第二天老师却坦诚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并感谢东东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5)师生共同处理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互助交流的方式,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并归纳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奠定基础。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
这件事表现了这位语文老师的什么品质?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同学们记得课后要默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互动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酿》”一起来闯关吧!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dā la lǎng sòng zhào lì xiàng pí liàn xí()()()()()huàn fā yùn niàng sù mù quē fá dǎo luàn()()()()()答案: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练习焕发酝酿肃穆缺乏捣乱二、比一比,再组词。
耷()朗()诵()橡()耸()郎()桶()像()练()焕()酿()瞎()炼()换()娘()割()答案:耷拉耸立明朗新郎诵读木桶橡树好像练习锻炼焕发交换酿造大娘瞎子收割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导语:上节课同学们都学习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得扎不扎实。
1.听写生字词,同桌检查订正。
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平心静气、怡然自得、晕头转向。
2.引导回顾:还记得本文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听写、提问、朗读的方式,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过渡: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东东的心理感受”为线索,记叙了这件平常而又伟大的小事。
那么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
1.出示探究任务。
(1)找出描写东东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及变化的原因,并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出感受。
(2)找出描写老师的句子,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3)总结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梳理收获。
(1)交流老师的印象。
①出示句子: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老师?教师归纳: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受到学生的喜爱。
质疑: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学生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上“不是……就是……”说一说吗?(预设:踢毽子、跳绳等游戏项目)引读:带着喜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学生讨论:“柔和悦耳”说明了什么?“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又说明了什么?(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学生陶醉在她的声音里。
说明了老师的朗读很有感染力。
)③出示句子: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一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
提问:为什么“教室里静静的,一点儿杂音也没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是否有被老师的讲课吸引住的情况。
教师小结:同学们被老师的声音吸引住了,都陷入到对课文的欣赏中,再次说明了老师的朗读水平很高。
④出示句子: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东东的什么心情?引导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表达东东对老师讲课艺术的感情:心悦诚服。
引读:怀着敬佩的心情读这句话。
⑤学生讨论:这位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师归纳:平易近人,朗读水平高,声音好听,讲课水平高,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2)交流东东的心理变化。
①出示句子: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说一说:东东如此表现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明确:直接指出老师的错误,担心老师会生气,心里不知道对错,很苦恼。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时候,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②出示句子: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
质疑:他为什么“晕头转向”?(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不对,是否会被老师记恨。
)③出示第15自然段的内容。
提问:“难为情”“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表现出东东什么样的心理?教师明确:形象地表现出东东认为自己做错事以后紧张、愧疚的心理。
追问:老师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坦然地”“清澈的目光”表明了什么?(老师并没有记恨东东,而是很高兴地接受了东东的意见。
)④出示第19自然段的内容。
引导体会:这句话表现了东东的什么心情?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心情吗?教师明确:东东心里的阴云终于消散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表现出他对老师更加尊敬了。
(3)感情悟理:你从课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
4.引导学生带着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蕴含的道理,锻炼学生互助合作、分析探究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东东的心理变化和对老师动作的描写,体会到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高尚品格。
在今后的阅读中,同学们要善于利用这种分析方法。
请同学们课后回顾这篇课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四、互动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酿》”一起来闯关吧!板书设计16 酿东东—尊敬—老师(提出错误)↓(接受建议)更加尊敬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成语造句。
平心()()()头()向()()自得没()打()答案:静气晕转怡然精采(造句略)二、课文赞扬了这位老师的什么品质?答案:赞扬了这位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