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通过的科学故事,让学生明白得任何发明制造都离不开观看与实践。
这类课文往常也学过,如《鲁班和橹板》等,小孩们也明白牛顿发觉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基于以上学生的体会,我觉得重点应放在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和过程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从探究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缘故开始,过渡到学习第一自然段,在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指导“假如……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假如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显现专门。
出示四句写有“假如……就……”的句子围绕课文内容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在教学两个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觉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
因此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爱好。
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那个小孩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小孩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那个实验,因此我叮嘱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晰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同学们惊奇的说:“确实能听到!确实能听到!”实践给小孩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觉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明白得。
他们有了实践发觉后专门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兴奋有了感悟。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
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
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
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讲《世界上第一个听珍器》的教学过程,首先进行激趣引入,我拿来一个听诊器让学生谈对它的认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发问:“那么谁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吗?”教室里又静了下来,老师这里有一篇课文它或许会给你一些知识。
学生如饥似渴地望着手里的书,请你们轻轻地打开书,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然后齐读说说感受。
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观赏动画,形成具体的表象。
再让他们闭上眼睛,一边在脑海里过电影画面,一边想象这一段的内容。
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
知道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
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
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在书本中品尝吧。
一个自然的过渡,又把学生带回了文本。
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这一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充分让学生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老师对话,和同伴对话,感悟内容,品味语言。
但是这样的课同样存在有不足之处。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___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反思主题:着重指导发明经过,忽略人物心情变化!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写了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课之初,读题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课中。
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
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
在这里没有着重讲雷奈克心情的变化,所以孩子在做本课的练习时有些盲目。
都是“惊奇”、“激动”等的概括,对于标点的变化也没有着重讨论。
孩子对于人物心情在此的变化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泛泛体会。
而对于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带着孩子一遍一遍在复述,所以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可以说出来。
对于课文所反映的道理: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却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一带而过,孩子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让自己写时,有孩子又离题太远,发挥过度。
课堂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能只为突出重点而忽视整体教学!人物情感变化是需要孩子用心去体会,本来就不太容易教学,所以课上应有专门指导练习,学生才能走进人物内心,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世界上第⼀个听诊器》是⼀篇记叙⽂,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个听诊器诞⽣的经过,是⼀个科学故事。
⽂中写了⼀名叫雷奈克的医⽣⼀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世界上第⼀个听诊器》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世界上第⼀个听诊器》原⽂ 1816年,法国巴黎流⾏着可怕的肺结核病。
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看到许多病⼈痛苦地死去,⼼⾥⼗分难过。
他想:⼀个⼈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思索着。
⼀天,雷奈克缓步从⼀个花园⾛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
只见他们⼀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朵紧贴跷跷板,⼀个蹲在那头,⽤⼀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
原来,通过⽊板,在另⼀头能清楚地听到划⽊头的声⾳!雷奈克试了试,声⾳果然沿着⽊板传了过来。
他⾼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
他把⼀本笔记簿卷成筒⼉,⼀头靠着病⼈的胸腔,另⼀头凑近⾃⼰的⽿朵。
啊!呼吸声、⼼跳声都听到了!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它仔细听病⼈内脏的声⾳,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以后,雷奈克⼜发现空⼼⽊管听诊效果更好。
于是,他把空⼼⽊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个听诊器。
2.⼩学三年级语⽂《世界上第⼀个听诊器》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2.学会本课10个⽣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字。
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会⽤“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读课⽂,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掌握听诊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 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生命健康的关注程度,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 理解和掌握听诊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学生反馈收集
收集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 收集内容:了解学生对听诊器的使用感受、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环节:通 过游戏、讨论等方 式增强学生参与度
教学效果与评价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听诊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评估实际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教学方法有效性:分析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课堂氛围与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估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描述
导入:通过故 事导入,引起
学生兴趣
展开:引导学 生观察、分析、
总结
深入:通过实验、 讨论等方式,让 学生深入了解听 诊器的原理和使
用方法
巩固:通过练 习、游戏等方 式,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应
用能力
学生参与情况分析
学生参与度:听诊器的使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和思考 兴趣激发:通过问题引导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听诊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反馈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交流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最新《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一开始,我们以课题着手,抛出一些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并以此问题进行预习检测。
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然后,我们直奔主题,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
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去实践、去发现,是何等的愉悦。
我想:做一个有心人,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钻研,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那么,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这些可贵的品质吧!《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产生的通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大夫一次偶然的发觉,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常善于观看,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觉,有所制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模样的。
再读课题质疑。
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模样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如何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发,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
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如何想,如何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方法及早发觉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
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爱好。
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晰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
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因此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
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
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觉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明白得。
他们有了实践发觉后专门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快乐有了感悟。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感受写下来。
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制造的故事读一读。
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存运用文本语言。
【教学反思参考】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反思参考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
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
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
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讲《世界上第一个听珍器》的教学过程,首先进行激趣引入,我拿来一个听诊器让学生谈对它的认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发问:“那么谁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吗?”教室里又静了下来,老师这里有一篇课文它或许会给你一些知识。
学生如饥似渴地望着手里的书,请你们轻轻地打开书,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然后齐读说说感受。
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观赏动画,形成具体的表象。
再让他们闭上眼睛,一边在脑海里过电影画面,一边想象这一段的内容。
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
知道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
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
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在书本中品尝吧。
一个自然的过渡,又把学生带回了文本。
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
这一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充分让学生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老师对话,和同伴对话,感悟内容,品味语言。
但是这样的课同样存在有不足之处。
如,一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表演的过程略为欠佳。
二是有的不能克服自己的羞涩心理。
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
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
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
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
第二自然读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雷奈克做出听诊器的雏形。
课文除了对雷奈克成功地听见病人心跳后的喜悦进行描写外,对雷奈克发现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活动都没有很具体的描写,这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策略。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
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备课之初,我反复思考了以下问题:一、结合学段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该怎样定位教学目标。
特别是针对学案,怎样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二、怎样把课文转化成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顺利地学习课文,从独学与互学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开教学最侧重的两点。
在反复推敲以后,我确定了教学的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的经过。
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环节设计。
”学情调查”主要反馈字词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期待。
”质疑探究”着重从重点词、关键句入手,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式,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及经过。
”达标检测”紧扣目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落实语言文字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
”拓展延伸”则让学生在习得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落实”多读书,少习题”的语文教学观。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感觉有扎扎实实、一板一眼的地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比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字词反馈的落实、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等都落到了实处。
但是,最让人感觉失落的是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示。
小组长不会组织,真正遇到阅读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导致汇报展示无效。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精选5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篇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从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那么在教学当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
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
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善于观察,肯东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讲本文中我着重运用了表演文中的重点人物的动作,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主人公雷内克的思想变化。
当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说:“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同学们说:“玩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从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那么在教学当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
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
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善于观察,肯东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讲本文中我着重运用了表演文中的重点人物的动作,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主人公雷内克的思想变化。
当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说:“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同学们说:“玩过。
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抓住雷奈克为什么能够从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中获得启示,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
让学生通过这一问题,触摸雷奈克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
当学生探究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
利用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
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
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2昨天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一路走来,有成功也有遗憾。
同事们很诚恳的和我探讨了我的课堂。
从课题入手导入,“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预习去哪了?同事开诚布公的问我。
学生已经预习了,想知道的,或者疑问已经提出甚至解决了。
此处有些做做。
我觉得也是。
初读课文,带了三个问题,一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二是,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三是标注自然段序号。
主任说初读课文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带的问题多了就影响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
有道理,得精简。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用学生提出的疑问作为引线,把学生引导段的理解上。
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怎样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去读,去说。
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这个环节教学中总觉得学生深入不进去,理解的深刻程度不及我预想的。
也许是预习的不够好吧,至今不得其解。
在用“果然”造句的指导上,我让学生亲自实践了雷奈克的做法。
2022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5篇
2022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5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写了医生雷奈克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课文共4个自然段,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雷奈克看到许多病人痛苦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
第二部分,写雷奈克从两个孩子跷跷板的游戏中受到启发,用笔记簿卷成筒儿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
第三部分,写雷奈克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第一个听诊器。
课文按发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语言平淡、浅显。
就这样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教学吗?平淡的语言文字,平淡的教学思路,肯定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认真研读,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难过”。
正因为雷奈克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他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才会十分难过。
二、是“整日思索”。
正因为他是一个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天职的医生,才会整日思索,才会被两个小孩玩跷跷板吸引住,并亲自试验,得到启发,用笔记簿卷成筒儿病人内脏的声音,才会发现用空心木管效果更好。
对,就把这两个词作为课文教学的主线。
于是,上课伊始,我就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请你认真地读一读全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认真读了一遍课文后,大多找到了“难过”这个词语。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想象雷奈克医生看到病人死去时难过的心理,并指导朗读好第一小节课文。
对于第二个词语,一开始学生并没有找到,经过读第二遍课文,才有学生发现的。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对理由进行认真思考,最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交流的理由有三: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才会被孩子吸引,并且仔细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才会亲自试验;正因为整日思索,才会发现空心木管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就这样,我和学生边交流边理解相关语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并结合文本特点进行语言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上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在什么地方见过?再请同学上黑板画画见过的听诊器,然后读课题质疑。
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在新课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
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
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做第二个试验,将练习本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
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笔记本卷成的筒儿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同学们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
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
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在教学每一自然段所用的方法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同时设计的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处于思维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下一步老师会怎么安排学习,充满了期待,自然常常开小差的学生也能较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每种设计紧紧围绕语文的训练进行,每一步学习都要求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
学生想开小差都没时间。
可见,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设计十分重要。
要变单一的几人对话为全体学生的综合运动。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感受写下来。
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
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
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3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让学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
这类课文以前也学过,如《鲁班和橹板》等,孩子们也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基于以上学生的经验,我觉得重点应放在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和过程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从探究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开始,过渡到学习第一自然段,在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的句子围绕课文内容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
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4《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教学这篇课文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让孩子自行地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再有选择地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跟着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最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课文后带给自己的启示。
一、直奔重点,整体把握。
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
在精读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直奔第二自然段,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后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大部分孩子只是看着课文读句子,课堂也因此显得没有什么生气,冷却了许多。
尽管这样,我没有放弃,心想一定要会有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于是鼓励孩子们再用心思考,终于两个孩子的回答打开了僵局。
平时不爱发言的敏玲答道:“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有一天,他缓步从一个公园经过时突然被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所吸引,于是停下来观察,发现了办法,做成听诊器;另一个期待能发言的健坤答道:“我认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在公园缓步走过时受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影响后马上回到医院进行试验做成听诊器的。
”其他孩子听了以后不由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挖掘空白处,让孩子想象说话。
第二自然段的“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
”,我让孩子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的雷奈克一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在孩子们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三、顺藤摸瓜,自主悟理。
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虽然花了近半节课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后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非常顺畅。
学习完全文,我引导孩子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时,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说雷奈克是个负责任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有的说他是个爱动脑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喜欢改进的人,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如此的精彩,我趁机将他们的答案揉合成一句话。
此举让孩子们真切地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5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
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备课之初,我反复思考了以下问题:一、结合学段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该怎样定位教学目标。
特别是针对学案,怎样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二、怎样把课文转化成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顺利地学习课文,从独学与互学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开教学最侧重的两点。
在反复推敲以后,我确定了教学的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环节设计。
“学情调查”主要反馈字词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期待。
“质疑探究”着重从重点词、关键句入手,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式,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及经过。
“达标检测”紧扣目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落实语言文字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
“拓展延伸”则让学生在习得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落实“多读书,少习题”的语文教学观。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感觉有扎扎实实、一板一眼的地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比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字词反馈的落实、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等都落到了实处。
但是,最让人感觉失落的是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示。
小组长不会组织,真正遇到阅读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导致汇报展示无效。
不得已,老师又讲得太多。
总之,本节课我感觉最大的欠缺是学生训练不到位。
正如评课老师所言“学生训练到位,展示才精彩”。
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与训练,让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唱主角。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6《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本课教育中,我主要抓好想象、实践、感受三个方面。
一、想象。
课前,预习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已经养成了习惯,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边预习边思考以下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它有什么功能?等等。
大部分学生就通过预习课文,理出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后面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实践。
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让学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比如讲到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游戏时,我依次请了三个学生上台,分别尝试了耳朵贴讲台与不贴讲台所听到的我划讲台的声音的差异,继而让同桌合作在座位上完成这个实验。
比如当讲到雷奈克把笔记簿卷成筒儿,清晰地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时,我又让学生同桌合作,先不用纸筒儿,把耳朵直接贴同桌胸腔,再用纸筒儿贴胸腔听呼吸声和心跳声,学生们很兴奋。
三、感受。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耳朵紧贴的明显效果,感受到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感受到的纸筒儿的魔力等感受写下来。
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
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
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