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 《穿井得一人》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七年级
比较阅读5 穿井得一人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B.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C.国人道之道:道理D.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夫君子之.行B.有闻而.传之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其一犬坐于.前D.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对待“穿井得一人”的传闻,国人都很理智,没有相信。
C.《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寓言,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
D.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答案】1.C2.A3.B【分析】1.C.句意: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道,谈论。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助词,的;B.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C.介词,对,向\介词,在;D.像\代词,你;故选A。
3.B.根据“国人道之”可知国人都相信了这件事,才会互相谈论。
故选B。
【点睛】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13篇教学课件:1-6篇(共3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6.《智子疑邻》有何寓意?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听正确的, 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译文】【乙】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 (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 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 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 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舍弃 (2)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3)下车引之拉,牵拉 (4)郭伋始至行部最初 (5)及事讫完毕 (6)须期乃入等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来 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两篇文章中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谢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 韫的才气。 C.【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从不同角度咏雪, 【乙】文从相同角度强调了修补防盗。
⑪
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2)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 (3)又相天子辅佐 (4)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见闻广博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静以修身 守之以浅者 B.淫慢则不能励精 有龙则灵 C.周公诫之曰 夫君子之行 D.然一沐三握发 然则天下之事 【解析】A.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B.就;C.代词,指伯禽/助词, 的;D.然而,但是/如此,这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吴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上专项上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句末语气词。
7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故人来,方与之.食(代词,指代三军)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恐.其自食其言也(担心)77.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由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这篇文章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B.【乙】文画线句子的断句划分为“故人至/暮不来”。
C.【甲】文中“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而“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
”是省略句。
【乙】文画线句子“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是判断句。
7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B.【甲】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乙】文从吴起等老朋友吃饭这件小事,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D.【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做人要言而有信。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淮救妻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①。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②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③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遗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④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庸,功劳。
②坐凌事:受王凌事件牵连。
当时王凌与外甥令狐愚想废掉司马懿所立的皇帝曹芳,改立有智勇的曹彪,被司马懿杀害。
③戒:准备好。
④宣帝:司马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期期日中B.则无五子则是无信C.五子若殒未若柳絮因风起D.宣帝乃表去后乃至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4.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甲】文从元方对父亲友人说的话中让我们懂得:我们要做A 的人。
(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乙】文“B___"能够体现出郭淮的“方正”。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咏雪》与《世说新语假谲》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上专项上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上》上上上上上上假谲上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②紫罗香囊,垂覆手③。
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
乃谲④。
与赌,得即烧之。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谢遏:谢玄,谢太傅的侄儿。
②著(zhuó):穿戴。
③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与前文的“紫罗香囊”均为女子常用物件。
④谲(jué):欺诈。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欣然.曰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2.选出对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A.根据语境,用组词的方式解释文言字词是理解文言文的一种常用方法。
甲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差”字,可以组词为“差不多”。
B.文言文中“之”作代词是一种常见现象,要根据上文语境去推断其具体指代的内容。
乙文中“太傅患之”的“之”指代的是谢遏“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
C.“即”字的甲骨文字形为“”,本义是“人面对食器靠近去吃东西”,后来引申出“靠近”“立即”等意。
两文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和“得即烧之”中的“即”都是“靠近”之意。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2)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
4.谢太傅十分重视对家族儿女的教育。
请结合内容,说说两篇文章中谢太傅是如何教育家族儿女的。
【答案】1.(1)……的样子(2)趁、乘2.C3.(1)纷纷的白雪像什么呢?(2)大傅对这件事感到忧虑,但不想伤他的心意。
4.【甲】谢太傅随时结合身边的情境来提问;在大雪时问孩子们白雪像什么;【乙】谢太傅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他用打赌的方法使谢遏不能佩戴女子的饰品。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狼》-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4 狼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项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狼》选自《____》,作者是__朝的蒲松龄。
2.解释下列加点词(1)缀.行甚远(_____)(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下列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答案】1.聊斋志异清2.连接,紧跟跟原来一样3.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4.C【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说家。
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选文是第二则故事。
2.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1)句意: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3.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欲,想要;薪,柴草堆;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意,企图;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以,表目的关系,译为来;其,代词,指屠户。
4.考查文章主旨。
《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别)B.相委.而去(舍弃)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D.太丘舍去.(离开)2.下列对【甲】文中划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A.白雪/纷纷何/所似?B.白雪/纷纷/何所似?C.白雪纷纷/何所/似?D.白雪/纷纷何所/似?3.下列对【甲】文中相关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给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B.“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C.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D.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着老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选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两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B.【乙】选文中的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甲】选文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
D.【乙】选文仅103个字,就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阐明了为人处世应该守信、讲礼的道理。
5.把【乙】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部编版 《杞人忧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杞人忧天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身亡.所寄(2)因往晓.之(3)其人舍.然大喜(4)若.屈伸呼吸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B.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
D.“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
4.本文主要使用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杞国忧天者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同“无”,没有②告知,开导③同“释”,解除,消除(4)你2.(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2)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3.C4.语言描写。
胆小怕事,患得患失。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晓,本义,告知,开导。
舍,通假字,同“释”,解除,消除。
若,一词多义,你。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1)积气,积聚的气体。
亡,同“无”,没有。
(2)若,你。
躇步跐蹈,都是踩踏的意思。
奈何,怎么,为何。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比较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节选《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5分)解释下列画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俭以养德( )(4)非学无以广才( )(5)险躁则不能治性( )2.(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分)甲文谈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乙文主要论述与治学的问题。
4.(4分)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哪些?(至少答出四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文集》卷一)5.(2分)解释加点的字词。
(1)无以广.才(2)非宁静无以致.远(3)不能治性.6.(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列女传·孟母断机》)【注释】①诵:背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
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
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诫子书》改写】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
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
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改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
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
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
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屋,到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以上两篇短文都选自《》,它是由南朝宋(人名)组织编写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
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C.《咏雪》结尾句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地位,道出了她的显赫出身。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的优美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4.阅读【甲】【乙】【丙】三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①初不②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世说新语德行》【乙】谢奕作剡令③,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④曰:“阿兄,老翁可念⑤,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⑥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05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5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①。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②,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草,饭今成麋④。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
②著萆(bì):放竹萆。
萆,同“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
③馏:蒸饭。
④糜:粥。
⑤易夺:改正补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 )(4)元方入门不顾.( )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甲】文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方正”。
【乙】文从陈太丘两个儿子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是,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从陈太丘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如“乃俱窃听,炊忘著萆”是侧面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
【答案】1.约定才不,同“否” 回头看 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3.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
中午您没来,这就是没有信誉。
4.惭愧后悔,知错能改俱委而窃听论议内容的精妙,学识的高深【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学而不思则罔.(3)人不堪.其忧()(4)温故而知新.【答案】(1)诚挚,诚实;(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忍受;(4)新的理解和体味。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挚呢?“信”,诚挚,诚实;(2)只是仔细读书,却不思量,就会迷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
“堪”,忍受;(4)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味、新发现。
“新”,新的理解和体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1页/共5页【答案】(1)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知识;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控制;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2)懂得某种知识的人不如爱慕它的人,爱慕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知识作为愉快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控制重点实词。
(1)“十有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自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安顿的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答】文末“即公兄无子,左将军王凝之之妻也。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④⑤①②③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走了以后,连(只)走,走了(所以,就)..c.方圆的参赛作品不顾(照顾)太阳、喝酒和下雨(这)..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35组)一、咏雪(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06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07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狼(节选)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黠童子换马一童子随主人宦游。
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
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
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
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1.联系语境,推断和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乃悟前狼假寐( )A乃下地与之易B.始悟其欺C.方欲行(2)而顷刻两毙( )A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C.策而去2.用“/”为选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3.用现代汉语写出选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4.小组讨论时,小华和小文的对话碰撞出了思维火花,请你参与。
小华:我发现两文都用了“黠”字评价狼和童子,是不是都有讽刺的意味?小文:我认为甲文是在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归会被识破和消灭。
但乙文似乎是在夸奖童子,感觉对“后来人”的讽刺意味很明显。
看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对“童子”和“后来人”的做法有了怎样独到而具体的评价?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见解。
“我”评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评后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B A2.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训练(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 )俄而雪骤()(2)白雪纷纷何所似.()(3)与儿女讲论文义()(4)撤盐空中差可拟()2.用现代汉语写岀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岀公差4.“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5.结合原文,说说公为何大笑(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故事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故事的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三)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 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岀“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请写岀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岀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2)将复何及()2.用现代汉语写岀下面句子的意思。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五)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2)一狼洞其中()2•用现代汉语写岀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选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 “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六)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岀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不若无闻也()2.用现代汉语写岀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七)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身亡所寄()(2)奈何忧崩坠.乎()(3)天果积气()(4)其人舍然大喜()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一) 1.(1)不久、一会儿(2)像什么(3)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4)相比2.(1)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5.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二) 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略(三)1.儒3.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回答即可。
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四) 1.(1)增长(2)又2.(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淡泊立志惜时4.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五) 1.(1)回头看(2)打洞2.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4•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六) 1.(1)等到(2)不如2.(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以讹传讹(七) 1.(1)没有(2)掉下(3)果真(4)通“释”,解除,消除2.你踩、踏,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3.(1)怕天会塌下来。
(2)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