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3.8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内容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后来,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三、教学目标历史解释: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唯物史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家国情怀: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教师活动材料1: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学生活动改革目的: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教师活动试点:凤阳小岗村“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2: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学案: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课时训练: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2、10.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吸收外国资金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 扩大出口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A.实现经济全球化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吸引外资D.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7、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深圳的开放 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C.广州的开发开放 D.北京的发展8、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2001年加入WTO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 D.1979年中美建交9、下列活动属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是()A.加入世贸组织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美建交10、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11.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 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2.回顾改革开放前发展农村政策的弊端, 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原因、影响。 3.阅读材料,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影响。 4.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 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
改革前的小岗村、当今的小岗村图片。 师: 小岗村在实行大包干后, 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他们的做法也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随后, 在中 央的指导下, 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 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的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 来。 农村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即通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使农村改革向专 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1978 年我国小城镇数只有 1 万多个,到 2001 年 已发展到 5 万多个, 其中建制镇近 2 万个。 2001 年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0315 亿 元,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 47.7%。 从企业结构看, 通过回顾所 乡镇工业主要是小企业,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 学知识,构 形成了我国大中小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工业企业 建历史问题 结构。 的整体脉
历史问题。 生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包干到户) 。 生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等。 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 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 自 负盈亏。 通俗的讲就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 是自己的。 师展示:
提问: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 络。 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 PPT 中此部分内容进行 讲解。
过渡: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取得了不 错的成效。 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体现在哪些方 面呢? 出示任务:任务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北师大版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法提示: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一、导入示标你见过品种繁多的购物票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吗?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会,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质疑(一)预习检测:一、农村的改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2.1978年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强调准中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和支持农民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在中央的肯定下,以、为主要形式的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

3各地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坚持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度龙井经济成分,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3.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多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

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可编辑修改word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可编辑修改word版)

长治县五中历史组集体备课导学案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乡镇企业的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 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D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D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5.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

近40 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2017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1978 年1990 年2000 年2017 年D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9.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C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0.(2018 广州白云期末)1993 年4 月1 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 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阳光新时期的来临。

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D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课后作业】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材料一 1979- 1984 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 55%,农业总产值增长 68%,粮食总产量增长 34%。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4)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4)

教学方法
•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第一、本课的时间范围是从1976年到1986年。这
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是拨乱反正的时期,是 改革开放的时期。学生可以结合本课的主要知识 点,利用可以查找到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 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加深对本课的感性认识, 并培养惧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 第二、学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感受改革开放 的伟大气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 第三、访问一些经历“文革”的人,如家里的爷 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把本 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培 养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 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 1、教法(运用有效教育要素组合方式) • (1)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充分运用要素梯度、内容梯度、时
间梯度、问题梯度的调控,让学生逐步理解本课的内容,深 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 • (2)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提问 、讨论等方法,并利用小组、团队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智 力因素。 • (3)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组合运用“看、听、讲、想、做、 动、静”这几个要素引导学习,使学生运用多种协调合作,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 (4)以“读、写、说”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构筑读的平台 ,让学生把本课内容熟读到能记忆,让学生设疑、质疑、解 疑;另外设计写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把心中所 想的写下来,并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情景导入】从《一位农民的足迹》谈起四、【自主学习】(一)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背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计划经济,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目的:调动,促进。

措施:实行责任制。

作用:①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②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在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从起。

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发展:年党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二)对外开放1、目的:2、内容:。

3、对外开放的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问题探究】1、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3、今天的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4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4、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从背景、国家行使主权、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答)六、【基础过关部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沿海城市C、国有企业D、中小城市2.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A.深圳B.珠海C.上海D.厦门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4、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难点:经济体制改革。

一、自主学习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先从开始。

(2)1978年,安徽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这种建立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随着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经济体制的改革(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1984年10月,中共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二、合作学习1.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些调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三、复习巩固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2.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指的是()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3.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导教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导教案设计(无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知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及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与形式要区分开)4.赎买政策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五、三大改造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我检测】1.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B.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2.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

2. 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掌握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4.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成就?2.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成就,如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导入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请打开教材第84页,阅读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是什么?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进一步思考:a.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3. 阅读教材第85页,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回答以下问题:a.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b. 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进一步思考:a.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输出新知(30分钟)1.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分别列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展示你们的观点。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b.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分析。

3. 汇报与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一起参与讨论。

【导学案】结束【教后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小组合作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和问题,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讨论:从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出发,进行整体的讨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x

科目:八年级历史下册 主备人:曹文增审核入:曲希霞 使用日期:2018-3-23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知道农村改革的措施以及的内容、特点、最早实行的地区、意义; 2. 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屮心环节及作用等内容;3.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导学】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知识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背景:中共 ________________ 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______ 开始。

2. 目的:调动 _____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_____ 经济发展。

3. 概况(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农民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 内容及推广:在屮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___________________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________ 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获得土地的 ________________ 。

(所有权还是经营权、使用权?)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 深化:农村 ________ 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开始: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______ O 1984年10月,屮共十二届三屮全会通过了《屮共屮 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__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 内容(1) 所有制形式:把原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____________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3、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的位置。

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了解,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知识重点:一、对内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放宽政策:率先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两省份:中共安徽、四川)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城市)时间: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首先在四川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标志:1984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内容: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岛地位: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推进经济改革,加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2、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3、农村是如何改革的?效果如何?4、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我国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三、合作探讨;你认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否正确?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四、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八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两则材料说明国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与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与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脉络,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理解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掌握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能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运用历史地图、图表、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奋斗和前进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和经验教训。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导入新课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这一历史时刻有何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强调其为新中国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经过。

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2.思考: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达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决定的,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交流
探究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了指导思想,有了发展方向,有了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不曾尝试过的,也是我国开始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2.思想准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召开奠定的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备注栏
自主 学习
复习巩固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探索中的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建设成就,英雄模范
导入新课
你知道高考是什么时候恢复的吗?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历史背景:两个凡是”的方针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2张PPT)
讨论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 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大幅度地创造财富,影响国家的财政收 入。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背景: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观看视频 说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单一 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经济并存
政府
企业经营
管理企业 自主权
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为 平均分配 主体 多种
分配并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结果:1987年,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 一番
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如何坚实的 走下去?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农村 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 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 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逐步建立并得到很大的发展。
巩固提升:在导学案3-4页中完成下列习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改革前) (1985年起)
所有制 形式
政企 关系
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
C 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含答案
A土地改革开始B土地革命开始
C对农业的改造开始地D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种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了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问:①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综合上面的问题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1952年2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工业化
合作探究: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变化:分得了土地和农具、牲畜和房屋;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的地租等。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搞美援朝。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高额地租
【合作探究】
材料一:地主:坐享其成农民:劳而无获
材料二: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2.回顾改革开放前发展农村政策的弊端,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影响。

教学难点: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答】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问题】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答】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②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通俗的讲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分析为什么要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答】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问题】为更好地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做出了什么决策?
【答】制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问题】如何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答】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③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课堂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内改革从农村和城市开始。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城市改革是从对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中国的企业开始蓬
勃发展,走向世界。

板书设计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概念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方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大会议
2.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