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思想理念有哪些
教学设计思想理念有哪些教学设计思想理念涵盖了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观念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设计思想理念:1. 学生中心理念:学生中心理念强调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这一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深度学习理念:深度学习理念认为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表面理解。
教学设计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协作学习理念:协作学习理念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创造出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发展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社会运用理念:社会运用理念认为教学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社会密切结合,使学习内容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5.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类型的智能,教学设计应该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还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其他类型的智能,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体验。
6. 反思性教学理念:反思性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应该鼓励学生反思和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促使他们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教学设计可以包括有意识的反思活动和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这些教学设计思想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互相重叠和交叉,并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可以有不同的偏重和组合。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这些理念来设计符合具体情境的课程和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设计理念
一、设计理念概述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
二、设计理念的具体内容1. 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7.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设计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是指设计师在为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可以影响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
1.构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学设计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将知识按照逻辑顺序有机地组织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或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将其分解为适当的模块和单元,有序地进行教学。
2.学生中心学生中心指教学设计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设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设计可以包括讲述、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指教学设计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5.反思与评估反思与评估是指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思和评估。
教学设计应该定期回顾和评估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当然还有其他的设计理念,如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学等。
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设计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讲解什么是教学设计理念
讲解什么是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观点和理念。
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多个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学设计理念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其次,教学设计理念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
传统的学科分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教学设计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学设计理念应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现代教育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教学设计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践探究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教学设计理念应强调实用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同时,教学设计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总之,教学设计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观点和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以及强调实用性和创新性。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设计理念,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议论文教学设计理念怎么写
议论文教学设计理念怎么写
教学设计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论。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设计理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首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其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安排和有效组织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理念之上,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几个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并探讨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课堂实践。
一、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在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可衡量和具体,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步骤性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通过提供启发性问题、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四、知识转化的教学设计知识转化的教学设计是指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过程。
在知识转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连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场景,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反馈评价的教学设计反馈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针对性的支持。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概述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学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理念的具体内容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素质。
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理念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例如,通过游戏、故事、实验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6. 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三、教学理念的实施策略1. 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秉持的基本信念和理念,它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能够引导教师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
即,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和主体。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的另一个核心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即,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因势利导,推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的第三个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发展。
即,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教育帮助,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反思和改进。
即,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借助各种评估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水平。
总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关乎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首位。
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动力。
2. 问题导向:教学设计应该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目标。
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反思并获得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多元评价: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通过综合评价,既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 融合技术: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融合在一起,提供更丰富、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通过使用电子教案、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资源和虚拟实验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5.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应该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创造力。
6. 针对性教学: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教学。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和优势,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7. 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计有趣、活泼的教学活动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多元评价、融合技术、合作学习、针对性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将教学活动转变为学习的机会和探索的过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的活动。
它是教师在教学中思维过程的产物,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方面面的考虑。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1. 学生中心的理念学生中心的理念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设计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全面发展。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以及引入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 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素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的理念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课程教学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一个经过良好设计的课程能够提供高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课程。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的首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课程设计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需求置于首位,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背景和能力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融入现实运用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将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课程设计师应该通过真实的案例、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多元化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喜好,因此,课程教学设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讨论,还可以融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1. 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课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课程内容相对应。
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考虑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课程结构涉及课程的组织、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顺序,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并建立起知识的联系。
3. 制定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是教师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评估方式可以包括作业、考试、项目展示等。
4. 持续反馈和改进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反馈和改进的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1、要注意三维目标的的准确定位2、要突出重难点3、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相结合4、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充分预设5、最关键的还是根据学情,以学定教几个教学设计理念,让课堂大放异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掌握合适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几个教学设计理念吧!一、合作学习理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在分组时一般会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在实际自由分组时,学生们往往会抱作一团,习惯于和自己能力相近的人组成一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干预,协调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和矛盾;小组合作学习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难免会有人滥竽充数。
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小组共同任务和个人独立任务相结合的形式,从而有效避免此类现象。
二、探究性学习理念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的行为。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是进行互动、探究学习的前提。
问题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学生经常佩戴的红领巾,来引导学生聚焦三角形,抽象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从而提出研究问题。
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汇报一系列交流讨论与动手实践,使学生很自然地朝着学习目标一步步探索,既让学生掌握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分层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设计理念有哪些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有哪些内容
1.学生为本: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2. 多元化: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和多方面的发展。
3. 实践性: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育性:教学设计要具有教育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设计要注重评价的重要性,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建立科学、合理和公正的评价体系。
6. 教师的角色: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学习,从组织教学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总之,教学设计理念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和指导,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 1 -。
教学设计理念的总结与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的总结与反思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对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理念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二、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1. 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考虑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手段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的理念。
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我强调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我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形成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在教学设计中,我有着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优点:- 注重学生参与。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仅通过课堂讨论,还会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果。
-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我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实践性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2. 不足:- 缺乏个性化教学。
尽管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设计中,我还是有时候过于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在一些方面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指导与组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以实现教学效果的一种系统性措施。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1. 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2.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应尽量多样化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喜好可能不同,而且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情境教学、游戏化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5. 创新性教学:教学设计应具有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课题、开展实验活动、组织创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6. 鼓励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7. 反馈和评价:教学设计应注重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要设置合适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精选5篇)
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精选5篇)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篇1主题背景:本主题旨在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了解理发师的工作,帮助孩子对理发店的环境、理发用品获得更感性的认识。
通过教学活动与游戏密切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从而达成主题目标的要求。
主题目标:了解理发师的劳动,愿意理发。
主题线索:1、小刺猬理发2、学理发材料的背景:1、材料与主题目标之间的关系:《理发》这首歌曲的节奏欢快,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歌词内容贴近生活中理发的一些经验,歌曲中含有说白的地方都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象声词:“刷刷刷、嚓嚓嚓、呼呼呼”。
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能够在巩固、学唱歌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理发师的劳动,激发幼儿愿意理发的情感。
2、材料的名称:《理发》3、材料的目标:(1)幼儿所获得的经验:1、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巩固、学唱歌曲。
2、进一步了解理发师的劳动,激发幼儿愿意理发的情感。
(2)材料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塑封纸、材料图片、小音箱录音伴奏。
(3)材料玩法:玩法一: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听伴奏演唱歌曲。
玩法二:幼儿与同伴之间边模仿理发的动作边演唱歌曲。
优点:1、原唱歌曲的投放帮助幼儿掌握了歌词,使幼儿能够跟着音乐熟练的演唱歌曲。
2、录音中添加的旁白气到了提示的作用,幼儿能够与同伴结合一起边唱歌边表演“理发”的情景。
不足:图谱的使用几率不高。
分析:图谱作为音乐区角中的学习材料,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辅助幼儿演唱,让幼儿能够看着图片记住歌词。
而在案例中发现,幼儿的现有经验已经完全能够掌握歌曲的演唱,而且还能够边表演边唱,那么自然也就不需要图谱的辅助。
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篇2活动内容科学活动:变变变活动目标1.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体验用彩色涤纶纸来看世界的奇妙感受。
活动准备红、黄、蓝、绿等各色涤纶纸(塑料透明纸)若干。
幼儿用书第四册第21页。
活动过程:一、出示神奇的纸(红色涤纶纸),吸引幼儿。
1.教师:这是一张神奇的纸,只要你把它放在眼睛里面,它能让所有的东西都变成红色的。
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教案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理念是教师在备课阶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设计理念:1. 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动力和主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我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纳入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我将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3. 综合能力培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将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4. 使用科技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科技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我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教育软件等,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科技工具,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高效学习的能力。
5. 反思和改进教学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我将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和评价,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专业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综合能力培养,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并注重反思和改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和理念
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教学设计是指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组织安排的过程。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成效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师生互动更加活跃,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2. 探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应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任务型学习。
教学设计应以任务为导向,设置具体的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综合性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任务型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融合性学习。
教学设计应尽量将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关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融合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5. 反思性学习。
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即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后,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通过反思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6. 创新性学习。
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 情感教育。
教学设计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
通过设置情感化教学情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教学设计理念及亮点
教学设计理念及亮点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程开发、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的一种教学活动。
下面是我个人的教学设计理念及亮点:
教学设计理念:
1.学生为主导: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主观地构建知识框架。
2.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从而主动探索知识。
3.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支持。
教学设计亮点:
1.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和学习风格,设计个性化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技术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为学生呈现生动、图像化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4.问题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展示、观察记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亮点,我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不同学科和学段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理念和亮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可以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
教学设计应满足学习者需求,因此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建立有效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权衡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宏观的学习目标,而内容应与宏观目标密切相关,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切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保持灵活性,避免采用单一简单的方法。
3、适当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资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最有效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1、从宏观目标出发:建立宏观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现状及特定的学习需要,根据需求制定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明确它。
2、维护学习者利益: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包括学习者的特点、现状及特定的学习需要,否则学习者难以取得实质性学习成果。
3、注重持续性:教学设计应能够提供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使学习者真正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并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1、学习内容:根据宏观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具有逻辑性、可解释性和辨识度的单元,给出清晰的学习指引。
2、教学工具: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工具,比如视频、音频、教材等。
同时,要使用有利于学习的辅助工具,比如教学网站、在线练习等。
3、学习过程: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重视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设计的例析下面以一门语文课程为例,分析教学设计的过程:1、宏观目标:能够掌握课程中提到的语文知识,并能根据该知识灵活创作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理念作者:李娟(高中生物云南保山生物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1 / 4251 发表日期:2009-07-28 23:20:16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需通过回顾即可,兴奋的传导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辅以课件可使其直观化,从而突破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也要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清其结构,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实际等方面的有关常识,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是:将兴奋的传导形式、方向作实处理,将传导过程中能量的变换、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及人们对该过程的控制作虚处理,这样处理是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而定的。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拟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实质,并对二者作出比较,理解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而实现的。
2、能力目标:模仿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3、情感目标: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教学重点:兴奋的传导五、教学难点:兴奋的传导六、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定”说明书、“金思力”说明书等。
七、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法八、教学设计思路导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实现“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
让学生推选一位学生代表,老师与该生合作做一个“心慌慌” 的游戏,然后分析游戏引入本节课题。
回顾:反射的概念、类型、结构基础及神经元的结构,为学习兴奋的传导做准备。
新课学习:首先,兴奋的传导: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②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然后,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及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结课:人和动物体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细胞间以递质的形式传递。
九、教学流程设计环节一:导课:生物生活化。
教学活动首先从一个游戏切入,该游戏学生经常在课余玩,将之引入课堂,即生物生活化,且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射现象,再加上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做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环节二:生活理论化。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简明精炼地分析游戏,引出反射的概念,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实现了生活理论化,由此课件演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图”,学生通过现察就会发现,人体的神经遍布全身,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全貌的前提下指出:各种反射活动的完成都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课件演示反射弧的示意图,回顾反射弧的结构,并提请学生观察:反射弧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的,课件演示神经元的结构图,回顾神经元的结构,重点让学生注意图中神经元间的联系,课件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的示意图突触,以上各步演示是按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所谓的兴奋),变化发生后又是怎样传到效应器的?(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必需解决两个问题:① 兴奋在一个神经内是怎样传导的?② 兴奋在神经元间又是怎样传递的?经过这样的思考分析,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问题便得于顺理成章地提出,两个问题于此同时提出,以便通盘考虑。
环节三: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前面师生共同回顾,分析、蓄势,学生已十分想弄清兴奋的传导到底是怎样进行的,这时不急于讲述,而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讨论、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这样做,能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好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思路,最后归结为:在人工控制下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讨论形成后,首先课件演示神经纤维的模式图,学生可能会对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产生疑惑,这时可告诉学生,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科学家用电位测量仪测出来的,是有实验依据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电位测量仪的用法,这也为后面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做准备,然后课件演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此为重难点,此处动画演示分步进行,演示前提请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边观察边表述观察到的现象。
首先刺激导致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后又导致刺激部位与临近部位出现电位差,有了电位差,就出现电荷移动,有了电荷移动,就形成电流,这个电流仅在神经纤维局部形成,故叫局部电流,此演示可重复1-2次,然后让学生完整表述全过程,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善,最后达成共识:兴奋即是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具体产生及传导情况如下: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此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环节四:探究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问题解决之后,再次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示意图,并提请学生观察思考:神经元间并没有直接接触,根据电学原理,电流不可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那么局部电流是怎样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呢?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自然界信号传递的形式。
学生会想到:电、声、光、波、化学物质等,学生将理化知识应用于生物,体现了综合,随后追问学生此处最可能为哪一种形式,让学生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后可初步认为:此处以化学物质的形式传递的可能性最大,这样通过质疑、讨论,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
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演示局部电流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小体内小泡移动并释放递质,递质移动后与后膜接触又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一系列动画过程映证了学生的猜测,学生的猜测得到证实会使学生获得极大地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观察此动画并表述该过程,又一次具体落实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完整地演示传导及传递过程,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进一步地总结出在兴奋的产生及整个传导过程中的能量变换情况,这样做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又回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环节五: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加以比较:形式不同,前者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后者以递质的形式,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可能会提出另一问题,那就是传导的方向与传递的方向如何。
当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此时学生可能根据刚学的知识,想到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即:用电刺激仪刺激有生理活性的反射弧,在一定部位用电位测量仪测量并记录电位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传导和传递的方向,这样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的探究,结合“反射弧模式图” ,具体解决下列问题:①刺激部位②测量部位③可能的测量结果及相应结论④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⑤结论类似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也要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前者当堂完成,后者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一实一虚,讲究策略。
环节六:结课。
当人和动物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以递质的形式进行。
九、板书设计: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的板书,课件中已较完备,此处不再重复。
以下是关于“传导方向”的板书设计:(一)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1、刺激部位:2、测量部位:3、可能的测量结果:4、相应结论①①②②③③④④5、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6、结论: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需通过回顾即可,兴奋的传导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辅以课件可使其直观化,从而突破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也要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清其结构,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实际等方面的有关常识,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是:将兴奋的传导形式、方向作实处理,将传导过程中能量的变换、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及人们对该过程的控制作虚处理,这样处理是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而定的。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拟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实质,并对二者作出比较,理解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而实现的。
2、能力目标:模仿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3、情感目标: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教学重点:兴奋的传导五、教学难点:兴奋的传导六、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定”说明书、“金思力”说明书等。
七、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法八、教学设计思路导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实现“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
让学生推选一位学生代表,老师与该生合作做一个“心慌慌” 的游戏,然后分析游戏引入本节课题。
回顾:反射的概念、类型、结构基础及神经元的结构,为学习兴奋的传导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