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合集下载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 75 年洪水纪实》1975 年 8 月,对于驻马店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段永远无法忘却的惨痛记忆。

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洪水灾害,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是一个看似寻常的夏天,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极端天气即将席卷而来。

起初,天空只是渐渐阴沉,乌云密布,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然而,很快暴雨就如注般倾泻而下,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

这场暴雨的降雨量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迅速汇集,河流、湖泊的水位急剧上升。

那些平日里温顺的河道,瞬间变成了咆哮的猛兽,冲破堤岸,向着周边的村庄和城镇肆虐而去。

驻马店地区的板桥水库,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水库的蓄水能力在持续的暴雨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水位不断攀升,最终超过了水库的承受极限,大坝轰然垮塌。

那一刻,巨大的水流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其冲击力令人胆寒。

随着板桥水库的垮坝,其他一些水库也相继出现了险情,无法抵挡洪水的冲击。

洪水所到之处,一切都被吞噬。

房屋在瞬间被冲垮,农田被淹没,道路被冲毁。

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但在如此迅猛的洪水面前,很多人的努力都是徒劳。

洪水过后,整个驻马店地区一片狼藉。

昔日的家园变成了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和漂浮的杂物。

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眼中充满了惊恐和无助。

在这场灾难中,交通、通讯也几乎全部中断。

外界对于灾区的情况了解甚少,救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但在这种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

解放军战士们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前行,搜寻着幸存者。

医疗队伍也紧随其后,为受伤的群众提供救治。

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送来急需的物资和食品。

然而,灾难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眼前的破坏。

洪水退去后,疾病开始蔓延。

由于水源受到污染,卫生条件恶劣,很多人患上了各种疾病。

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最终得到了控制。

1975年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

1975年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

1975年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1975年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真相1975年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无论垮坝水库之数目,还是死难者的人数,都远在全球同类事件之上;】本应成为全人类的警诫与借鉴,但遗憾的是,真相一直被严密封锁。

八十年代初,我在采访北京空军某部时,访谈物件恰好是当时执行任务的米—8直升机飞行员,他曾运送国家领导和记者多次巡视那块灾难的土地。

但是,事过数年之後,仍不便详谈。

一再追问下,他仅吐露了几个片断:水面上只看得见电线杆子……大树上、堤坝上、小高地上有人,密密麻麻,像蚂蚁……一片汪洋,什麽都没有了,什麽都没有了……本节材料来源於新近经由电脑网路从大陆传出来的一篇文章,作者化名已已。

我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地点是淮河上游河南省驻马店地区。

时间是1975年8月8日晨。

从8月4日以来连降特大暴雨,降水强度极强的暴雨中心板桥水库一带,最大二十四小时雨量为1 060毫米,最大六小时雨量为830毫米。

前者创造了中国纪录,後者超过了当时美国宾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纪录。

板桥水库与石漫滩水库属於大型水库,但原设计的库容和泄洪能力都难以与这次洪水抗衡。

(24)第一场暴雨下了十小时,板桥水库水位迅速上升,已接近最高蓄水位;板桥镇被淹没,水库管理局院内积水,电话总机室泡塌,对外联络中断;板桥镇大量公用建筑和民房倒塌,公路断绝,老人儿童开始转移。

次日晚有两位地委领导到板桥视察灾情,但因板桥水库素称“铁壳库”,无人对它的安全产生怀疑。

第二场暴雨下了十二个多小时,水库开始紧急泄洪,但水位仍然继续上涨,超过了设计的最高蓄水位。

此时才发现没有任何一种哪怕是最原始的防汛器材,甚至也没有应付意外的炸药。

第三场暴雨将持续十三小时,刚下不久,留在板桥打算“搜集一些好人好事”的一位元地委领导已感觉情况不妙,要求当地驻军使用连队报话机向外作接力通讯。

水电站溃坝

水电站溃坝

板桥水库原建于一九五二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库之一。

一九五六年经扩建加固,一九七五年八月八日毁于特大洪水。

三日进库水量6.97亿立方米,洪水流量1.30万立方米每秒,均超过原设计值的一倍左右,溃坝瞬时流量高达7.81万立方米每秒。

时值十年动乱,救护不力,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祸惨烈。

一九八七年元月复建,历五载建成。

除水害、兴水利,必须对人民负责,确保安全。

树此以志不忘。

75·8暴雨洪水:1975年8月5日~8月8日,由于3号台风深入内陆,形成强烈低气压。

7日进入驻马店地区,与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局面。

这种低气压系统从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与强冷空气遭遇后,辐合作用特别强烈,又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在驻马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

在这次降雨过程中,其中5日量大,6日小,7日最大。

雨势流程呈瘦高双峰型,而且集中在最后8个小时,时间短,强度大,雨型恶劣。

暴雨中心林庄5日降雨379.6毫米,6日降雨190.0毫米,7日降雨784.0毫米。

最大3天降雨量1605.3毫米,24小时降雨量1060.3毫米,6小时降雨量830.1毫米;下陈站60分钟降雨量218.1毫米。

以上雨量均超过我国大陆历次暴雨记录。

其中林庄6 小时雨量为世界最高记录。

由于雨大势猛,山洪暴发造成水库漫溢垮坝,河道漫决,属于洪汝河流域内2座大型水库(板桥、石漫滩),2座中型水库(竹沟、田岗)和58座小型水库失事,而其中以板桥水库的库容最大,危害最烈。

洪水涛涛,四处窜流,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深1~4米,致使沙河、颖河、洪河中下游平原区积水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波涛汹涌,时间长达3~15天,最长的长达21天。

鉴于此次暴雨雨型之恶劣,雨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灾害之严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将此雨型定为“75.8”雨型。

板桥水库失事过程:1975年8月5日:上午8:00库水位107.84米,超过汛限水位1.18米,超蓄洪水3200万立方米。

河南“75·8”洪灾:2.6万人遇难,1100万人受灾,损失超百亿

河南“75·8”洪灾:2.6万人遇难,1100万人受灾,损失超百亿

河南“75·8”洪灾:2.6万人遇难,1100万人受灾,损失超百亿大自然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存在,很多时候,自然所带来的灾难是我们人类所无法抗衡的,因此带来了无数的悲剧。

就算是科技飞速进步的现在,我们可以移山填海,也难以预测并抵御大自然的怒火,刚刚过去的河南水灾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次悲剧里,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深居内陆的河南却遭受了洪灾。

我们也要面对一个悲痛的事实,历史会不断重演,这也不是河南历史上第一次承受洪水所带来的灾害。

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里,河南驻马店在1975年8月爆发洪灾,这次灾害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2.6万同胞遇难,受灾人数达1100万人,造成的高达上百亿的经济损失。

暴雨溃堤1975年8月份,在连日的暴雨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数小时内相继溃堤。

水库内积蓄的57亿立方米的水化作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驻马店附近的十个县镇,连带着临近的许昌、周口、南阳都受灾严重,受灾人数达1100万,官方统计数据中的死亡人数为2.6万。

这就是“75.8”溃堤事件,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水灾。

当时担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总结道,这是自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惨烈水灾,是我们水利工作中的悲痛教训。

“75.8”暴雨由三次大的降水组成,8月5日14时的第一场暴雨持续了10个小时,当时,该地区雨量站测出的日降雨为448.1毫米,每小时降雨峰值为142.8毫米,可是当地的水库按照能抵御“千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修建,预测收蓄的最大日降水量为306毫米,所以,降雨区内的板桥水库水位极速上升到107.9米,接近最高蓄水位。

第三场暴雨是最大的一场暴雨,当时已经是8月7日的12时,板桥水库附近地区的林庄6小时降雨853毫米,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

接连不断的降雨使板桥水库超负荷运作,河南省水利局总工程师陈惺评估局势,建议炸掉板桥水库的副泄洪道,尽快放水,避免溃堤,可是因为连日的暴雨切断了电话线路,当时板桥水库和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孤岛。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1975 年 8 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引发了世界上最大的垮坝惨案。

这场灾难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成为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八月,然而,天气却逐渐变得异常。

起初,只是零星的降雨,但很快,雨势越来越大,仿佛天被捅破了一般。

暴雨倾盆而下,持续不断,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

驻马店地区的河流和水库迅速涨水,超出了它们的承受能力。

板桥水库,这座原本是为了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此时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水位不断上升,最终超过了大坝的极限。

随着一声巨响,板桥水库大坝轰然垮塌。

汹涌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出,席卷着一切。

房屋、农田、道路瞬间被淹没,无数生命在睡梦中被无情的洪水吞噬。

洪水所到之处,一片汪洋。

村庄被夷为平地,人们四处奔逃,呼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

许多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亲人间生死相隔。

灾难发生后,救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道路被冲毁,通讯中断,救援队伍难以迅速抵达灾区。

但在艰难的条件下,各方力量仍全力以赴,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

那些日子里,人们见证了太多的悲剧。

有的人为了保护家人,紧紧地将他们抱在怀中,最终却被洪水冲走;有的人为了求生,爬上了屋顶或者树木,但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厄运。

在这场灾难中,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大量的农田被淹没,庄稼颗粒无收,牲畜被冲走。

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整个地区的生产生活陷入了瘫痪。

然而,在灾难面前,人们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

幸存者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

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送来物资和救援人员,帮助驻马店地区的人民渡过难关。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努力,洪水逐渐退去,但留下的却是一片废墟。

人们开始重建家园,从悲痛中走出来,用双手重新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场驻马店75 年洪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努力。

驻马店“七五八”特大水灾抢救工作回忆

驻马店“七五八”特大水灾抢救工作回忆

—— 陈惺 ——驻马店“七五八”特大水灾抢救工作回忆石漫滩水库垮坝以后,最大流量达3万立方米/秒,因为水库蓄水量有1.17亿立方米,造成灾害较轻。

洪水循小洪河向东越过京广铁路以后,大部分进入洪汝河平原,小部分冲破老王坡蓄洪区窜入汾泉河流域。

而板桥水库垮坝前蓄水达6.09亿立方米,垮坝后最大流量达7.81万立方米/秒,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

洪峰到遂平县城以东受京广铁路所阻,一股循汝河冲破铁路后进入宿鸭湖水库;另一股北夺奎旺河冲破铁路后,绕过宿鸭湖水库,直接进入洪汝河平原。

三号台风暴雨在洪汝河流域的平均雨量达675毫米,产生洪水达61.6亿立方米。

其中,除薄山水库蓄水4亿立方米、宿鸭湖水库蓄水13亿立方米外,均先后涌入洪汝河平原,淹没范围达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500多万人,其中被洪水围困的有100万人。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虽然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整顿,但我省的工作都还没步上正轨。

这一年没有召开专门的防汛会议,原来熟悉防汛工作的同志很多被下放或“靠边站”了,防汛机构被严重削弱,准备工作很不充分,指挥不得力,防汛现场的工作同样混乱。

当时,板桥水库管理局的领导班子刚刚调整,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地区生产指挥部和水利局对防汛也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结果,水库出现险情时不仅没有做好抢险工作,也没有组织好坝下群众及时转移。

事故发生以后,抢救任务极重,全国各地前来支援,极需要有力的统一指挥。

我在事故发生前夕被临时召集参加防汛工作,先在省防汛办公室值班,后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维群去驻马店参加抢救工作。

8月11日晚,在我检查了宿鸭湖水库险情,并向驻军交代了抢险任务以后,回到驻马店,才知王维群已回郑州。

他留话告诉我,中共中央、国务院派慰问团明天清晨到驻马店主持救灾工作。

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建勋要我赶到李新店机场随他陪同慰问团工作。

我和驻马店地委、地革委的同志连夜先坐吉普车到确山,换乘火车到李新店。

被遗忘的中国当代最惨溃坝事故

被遗忘的中国当代最惨溃坝事故

被遗忘的中国当代最惨溃坝事故被遗忘的中国当代最惨溃坝事故这是一场堪比唐山大地震,却被历史遗忘了的巨大灾难。

1975年8月,在河南驻马店地区及周围共26个县市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60个大中小水库相继垮坝溃决,近500万人被包围在汹涌的洪水之中,1000余万人受灾,106万余人瞬间一无所有。

离奇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1975年,偌大的中国,竟无任何一家媒体有过只言片语的公开报道。

以至于时至今日,这场灾难的死亡人数,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被遗忘的河南七五·八溃坝事故没有媒体报道,没有伤亡数据的准确统计;它是天灾,但它更是人祸。

突如其来的罕见特大暴雨75·8洪水淹没范围图洪水,是在热火朝天的抗旱运动中突如其来的。

时任驻马店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孔繁斌日后回忆道:“1975年7月份降雨量偏少、河南全省较旱,驻马店地区7月下旬旱情发展严重,大中小水库河道,大都底水较低,有的河道和部分小水库断流。

全区党政军民齐动员,地、县委抽调大批干部组织领导群众全力抗旱保苗,为每人完成保收半亩秋作物而奋斗。

全区每天出动男女劳力200万人。

”8月5日,来自太平洋的03号台风抵达苦旱已有两月有余的驻马店地区。

但带来的不是久旱后的甘霖,而是连续4天的特大暴雨。

暴雨强度罕见地大,据水文工作者们测量的数据,从8月4日至8月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3天(8月5日至7日)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

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

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

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纪录(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纪录。

幸存民众的许多回忆能够帮助后人直观地了解那场暴雨究竟有多大:“8月5日至7日连降暴雨,雷声滚滚,在半天空中打转,天,像蒙上了一层黑布,暴雨倾盆而下,犹如翻江倒海,天地间灰蒙蒙一片,几步之外看不见人影,说话听不到声音”;“暴雨像从盆里倒下来一样,房檐上的雨水流不及积有4指深,拿洗脸盆接雨水,从屋里往外一伸手缩回来就是满盆,山坡径流有脚脖子深。

七五劫难叙事

七五劫难叙事

七五劫难叙事一九七五年八月,驻马店板桥水库连日来在暴雨的肆虐下,库水漫坝咆哮的洪水在子夜把汝河子民吞嚼.板桥水库决堤溃坝,给桓古以来汝河两岸子民带来身重的灾难。

天地之间悲放着哀歌,洪水摔打着黑夜的天寂,汝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黑夜、暴雨、飓风,崩裂的天地,男人、女人、万事、万物、被魔鬼般的世界所笼罩,他们被洪水剥夺了生存的欲望。

黑夜过后,黎明将至天地间汪洋。

雨过天晴,板桥水库,库底朝天,数十亿立方米的库水,一泻千里,遂平、上蔡、汝南、平舆,我们的家园,惨遭"七五八"这一劫难!苍天在发怒在震撼,然而,这一多变的苍天已改往日的慈祥。

要给人间带来生命的这一灾难。

给人们带来揪心的生命之痛,人们在思索着,天祸给人们带来的厄运,有多少家绝户,有多少家残缺了生命,哀怨的哭诉声呐喊的没有了人样。

他们跪在汝河岸边,长跪不起,在空旷的夜色里有人把纸钱烧给儿女、有人把纸钱烧给父母、有人把纸钱烧给妻子、有人把纸钱烧给丈夫。

他们面色哀怨,脸颊僵硬而扭曲,凸显一种凶光,跪地葡匐,在祈求苍天,还他们儿女的生命,——“七五.八”,这一劫难。

如果说一九七五年八月这一劫难是震惊世界的痛——天祸!所殃及的生命,在汝河两岸,号啕的哭声给苍天在诉说,这一不该发生的一幕!这些年来人为的灾难,天上人间互通有无。

整人的运动频繁,死人的花样繁多;上吊、自缢、服毒、每个生命是在人为地演绎着人间的这一最恶。

释放人间不能太平的真实写照,地富反坏右,等臭老九就是死人的对象。

这些死人的运动阴魂未散,生命还在天国由走他乡,居无定所。

苍天也不知咋的了,一该往日的慈祥。

对大地对人间爆虐。

这就是人为和自然界交织的苦难——"七五.八"劫难!一九五一年,决策者要把白云山脚下,板桥南北两坐丘陵跨越河道相连,打造一坚固的黄土大坝——这就是世界闻名的驻马店板桥水库,欲造福人民!让决策者没有料到的是,由于设计不合理,南北数千米的黄土大坝怎抵洪水侵袭。

驻马店溃坝:60亿立方米蓄水滚滚泄下

驻马店溃坝:60亿立方米蓄水滚滚泄下
新 修 的板 桥 水 库将 淮 河 上 游 重 要 支 流 汝 河 “拦 腰 斩 断 ”,水 库 管 理 局 还 下 设 了 水产 队 、林 场 、招待 所 、发 电站 等 分属 机构 。
由于 当时 国 内 的水 利 作 者 还 停 留在
理论 阶段 ,尚无大 型水 坝 的 设计 建 设经验 , 所 以大 多都 是 照 搬 苏 联 的 建 筑 设 计 方 案 。 加 上 “大 跃 进 ” 的错 误 引 导 ,进 度 虽 然 快 , 可是 填筑 质 量 差 且 土 层不 均 匀 ,实际 上 是 达 不 到设计 要求 的。
水库 上大 家 一片 混乱 、
突 然 ,暴 雨 骤然 停 止 。仪幕 之 中居 然能 吞到 闪
烁 的星 星 。板 桥 水库 上 传来 一声惊 呼 :“水落 r!”
果 然 ,刚 刚还 在 一 寸 寸 涨 的 洪 水开 始快速 ¨:;I;:i=
人 们 还 没 缓 过 神 ,只 她刚 刚 还 注满 水 的 板 l f乔水 库
30
驻 马 詹 ⑨ 旖 蔷 稔
1 975年 8月 8口, 北 京 时 间 0时 40 分 。超 强 台 风 导致 的 特 大暴 雨 引 发 淮河 上 游大 洪 水 泛 滥 ,河 南 省 驻 马店 地 区包 括 两 座 大 型 水 库 在 内 的 数 t 座 水 库 漫 顶 垮 坝 。 这场 洪 灾 就 是 不 为 大众 所 知 的驻 马店 溃 坝 事件 ,也 是 档案 里 的 “75·8”事 件 。
龄 最 小 的轩 同华 才 l 7岁 ,她为抢 救遂 平 火 乍站物
资献 出 了年轻 的生 命 。
(申明,L-)
本 栏 责 编 陆 易斯
上 世 纪 50年 代 , 我 国 成 立 了 治 淮 委 员 会 , 旨在 兴 修 水 利 ,治 理 好 淮 河 流 域 。 在 苏联 专家 的帮 助 下 ,修 建 板 桥 水 库 的_[ 程进 展 得 如火 如 荼 。板桥 水 库 于 195 1年 4 月 2日开工 建 设 ,照 当 时 的发 展 水 平 ,不 用 个 几 年 时 间 是 很 雉 修 建 完 成 的。 但 是 , 板 桥 水 库 只 用 了短 短 14个 月 就 竣 工 并 投 入使用 。

板桥水库

板桥水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库是不能用来防洪的· 当溢洪道的排放流量大于或等于 入库的洪水流量时,水库的防洪效为零,有时还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在工程 上,对溢洪道的排放能力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水库有不同的要求,要求在发生 历史最大洪水时,溢洪道的排放能力能保障水库大坝不溃坝· 由于8月4日前有 旱情,水库水位低,水库的可蓄水的库容大· 当时为了蓄水,溢洪道的闸门都 是紧闭的· 也没有人去查看过闸门· 其实,泄洪道的闸门自五十年代后期水库工 程扩建以来,就没有用过,也没有人去检查过。 由于暴雨大,入库的水流量 也大,泄洪道的闸门没打开,泄洪道的排放流量为零,因而水库的水位上升 很快· 当八月七日,特大暴雨降临后,板桥水库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时,这时 才下令去打开水库的泄洪道闸门排放库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最紧急的 关头,泄洪道的闸门确打不开· 泄洪道的闸门因为多年没有开启早就被锈死了, 闸门打不开,泄洪道也起不到泄洪的作用· 这时已经没有时间再设法把闸门打 开,或是用炸药炸毁泄洪道的闸门,以保大坝安全· 一切都为时太晚。 是大跃进的产物,工程质量粗劣,又无正常维护,至灾害发生时,17个泄洪 闸只有五座 能开启。
•暴雨发生之前的几个月中,河南南部降雨很少,正出现旱情,农田缺水,大 部分水库蓄水位很低· 8月4日该地区受台风影响开始降雨,人们还以为是天上 降下了及时雨,各地水库纷纷开始蓄水,抬高水位,用于抗旱· 这个蓄水过程 持续到8月7日· 由于降雨量大,水库又只蓄不放,水位上升很快·月5日台风雨区中心移到河南省南部,8月7日暴雨强度增加,一日最大雨量 达到1005毫米· 无论是一小时的暴雨量,还是三小时的暴雨量,无论是六小时 的暴雨量,还是十二小时的暴雨量,这次暴雨都创造了大陆气象站的最高记 录· •当时最大的两个暴雨中心,正好位于淮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的上 游,三天的降雨量超过1600毫米(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为800毫米)·

土石坝溃坝案例-课件

土石坝溃坝案例-课件
有多少人死于这次水库溃坝灾难,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代表的有如下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 和陆钦侃揭露,死亡人数达23万人;孟昭华和彭传荣编的中国灾荒史中载录,板桥水库 和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十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中 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说,死亡近十万人;中国科学院著名 的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板桥水库重新修建碑文中刻有,卷走数以 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水利部减灾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树坤和程晓陶没有直接提供死亡人 数,只指出人员伤亡惨重。
顶防浪墙与面板接缝进入坝体,造成顶部坝体
湿陷及渗透破坏,于1993年8月27日溃决,使
下游的海南州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镇等遭受重创。
小水库也会出大问题,此次事故使人们重新审
视小型水库的安全与管理问题
21.12.2020
7
➢ 溃坝案例
☆2001.10.3
大路沟水库:白蚁危害的溃坝
《韩非子.喻老》(—公元前233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007.4.19
小海子水库:加固项目完工后溃坝
小海子10分,小海子水库下 库突然发生决口,当时下库蓄水约280 万立方米,决口大坝长约30米,最大流 量约90立方米/秒。
21.12.2020
9
THANK YOU
土石坝溃坝案例
精品jin
➢ 溃坝案例
☆1975.8.8
板桥水库:史上最严重溃坝
1975年八月,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地区出现暴雨,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水 库及竹沟、田岗等数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库几乎同时溃坝,遂平、西平、汝南、平兴、新 蔡、漯河,临泉七个县城被水淹数米深,共29个县市受灾,涉及一千二百万人,毁房 680余万间,冲毁京广线铁路一百多公里,京广线中断18天,影响正常通车48天,直接 经济损失约为100亿。

鲜为人知的大灾难_1975年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鲜为人知的大灾难_1975年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鲜为人知的大灾难:1975年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水墓:那些正在被遗忘的残酷记忆在35年后酷热的7月末,我们来到板桥水库。

在大坝复建纪念碑前,9岁的小姑娘王思念,手里拿着一本著名少儿文学作家马红鹰的书,旁边是自己家里摊在水泥路面上晒的小麦。

粉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安然地生活在大坝下面。

复建的大坝依然连接着一南一北的两个山头,大坝显得结实而现代。

在大坝溃口处,一个当地警察在酷热的午后照例在村庄里巡逻,村子里除了老人,就是35年后的又一茬小孩。

巡逻警察把没有空调的闷热汽车停在一片树荫下,打开门散热;在草丛里自在地小便之后,将脚伸到一个水管汩汩流水的小洞上,任哗哗的水流弄湿他的制服。

“你问‘75.8’吗?我们这代人没有几个知道。

”警察有些难为情,笑着说。

是的,忘记的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

包括他们的爷爷和父母们,也在忘记———前辈刻意忘记的是痛苦;年青一代,不经意间忘记的却是历史。

不仅是年青一代对“75.8”记忆缺失,就连属正史记载的当地县志,关于“75.8”的记载,也只有短短一小段文字,寥寥数语。

巨大灾难在这里是那么轻描淡写。

把死去的孩子从妻子怀里蹬掉河南省遂平县文城乡魏湾村的魏成栓和新婚妻子赵英被巨浪打散了———所幸,他们后来生子生女,已经有了第三代。

共有28口的家族瞬间失去14口老老小小,而今重新兴旺起来———在魏湾没有谁家的房子比他们家的漂亮;而当年21岁的姑娘,变成了56岁的慈祥大妈。

8月8日凌晨,哥哥魏栓发现院子已经变成了大水坑,屋里的水也渐渐没过小腿肚。

过了约半个小时,魏栓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紧接着老屋内墙上的土块一直往下掉。

“房子要塌,得跑。

”魏栓赶紧招呼父母先出去,他一手拉着妻子,一手抱着小女儿向外走。

水很快漫过了胸口,妻子拖着哭腔对他说:“你会水,你先走吧,看来我活不成了。

”魏栓瞪了妻子一眼:“要死咱一块死。

”刚出院子10多米远,魏栓回头看了一下,老屋已经坍塌了,很快消失在大水中。

37年的祭奠:世界十大灾难第一的板桥溃坝事件(死亡24万)

37年的祭奠:世界十大灾难第一的板桥溃坝事件(死亡24万)

37年的祭奠:世界十大灾难第一的板桥溃坝事件(死亡24万)37年的祭奠:世界十大灾难第一的板桥溃坝事件(死亡24万)世界十大科技灾难排名第一:【编者按】:在北京7.21水灾后仅仅十多天就是河南驻马店“75.8”溃坝大水灾37周年的日子,亡去的二十多万生灵已经离开我们37年了,我们面对灾害,以重温历史,吸取教训来缅怀这些可怜的遇难者,并给以最沉重的祭奠,忠诚深切祈求祝愿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更期望悲剧不要重演!阿弥陀佛![视频]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上)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下)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死亡24万)河南“75·8”溃坝事件河南“75·8”溃坝事件是指1975年8月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尼娜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导致60多座水库溃坝,近万平方千米受灾的事件,死亡人数则据不同资料从26000人到24万不等,是目前世界上破坏程度最大的水库溃坝灾难。

背景1949年、1950年,淮河上中游发大水灾,1950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决定》中指出,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实行“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主要措施包括在上游的低洼地区建立临时蓄洪工程等。

根据治理方针,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在山区内修建了石漫滩、白沙、板桥、薄山、南湾等5座大型水库;在平原上修建老王坡、吴宋湖、蛟停湖、潼湖、泥河洼等5个洼地蓄洪工程。

1951年4月,石漫滩、板桥和白沙三座水库正式动工;7月石漫滩水库建成,1952年6月板桥水库建成,1953年6月白沙水库建成;三座水库均在洪、汝河上游。

1952年,薄山与南湾水库动工;1954年5月薄山水库在淮河南岸支流浉河上建成,1955年11月南湾水库在颍河上游建成。

其中,南湾水库总库容16.3亿立方米,是淮河上游的最大水库。

板桥、石漫滩等系列水库是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治淮”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批设计建设的大型水库;当时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尚无大型水库设计建设经验,完全由苏联水利专家提供勘测设计和施工指导。

亲历者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记忆

亲历者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记忆

龙源期刊网 亲历者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记忆作者:张静来源:《百姓生活》2013年第01期1975年8月8日凌晨,河南省板桥水库垮坝造成特大洪水灾害,7亿立方米的洪水使驻马店地区在短短数小时内变成一片汪洋,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世界罕见的暴雨洪水河南驻马店地区位于河南中南部,自古以来一直是旱涝灾害多发地。

板桥水库是在淮河治理初期的1951年修成的,在“大跃进”的推动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驻马店地区新建了大中小型水库共200多座。

原板桥水库水电站负责人范世德说:“当时修水库都是老百姓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国家经济水平有限,主要投资就是输水洞和机电设备。

”受当年3号台风影响,1975年8月5日至8日驻马店地区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就在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附近的村庄,3天降雨量达1605.3毫米,6小时降雨量更达到830.1毫米,创世界纪录。

魏湾村村民肖庆明回忆:“雷声始终在头顶打转,脸盆拿到外面接水,一伸出去马上缩回来就是满满一盆,麻雀大小的鸟都被雨水活活砸死了。

”板桥水库最大入库流量为1.3万立方米每秒,短短3天时间就有近7亿立方米的水流进板桥水库。

7日夜,板桥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并漫过防浪堤,8日凌晨1时30分大坝被冲垮,7亿立方米的水如千军万马扫荡下游地区,河南省受灾耕地面积1780万亩。

冲垮大、中型水库各一座,小型水库24座,大小河道决口842处。

时任驻马店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孔繁斌亲历了那场劫难,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收集“75·8”的相关资料。

经过多年研究,他总结出板桥水库垮坝事件在世界水库垮坝史上的罕见程度:6个小时降雨量世界第一,垮坝水库规模(当时)世界第一,在同一时间水库垮坝数量世界第一,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也是破纪录的。

垮坝带来的灾难1951年修成后的板桥水库,在1956年又进行了扩建加固。

坝型为黏土心墙坝,总库容4.92亿立方米,防浪墙顶高程117.64米,主溢洪道有4孔弧形闸门,设计最大泄量1742立方米每秒。

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溃坝惨剧:河南“75.8”特大洪灾

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溃坝惨剧:河南“75.8”特大洪灾

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溃坝惨剧:河南“75.8”特大洪灾这场大洪水鲜为人知,但无论是溃坝的水库数量还是蒙难人数,都远超世界上其他同类型的灾难。

美国曾有一档节目,曾盘点了世界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前十名,其中就包括核电站爆炸事件以及化工厂泄毒事件,但是当播排名第一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是75.8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这也是它鲜少被提起的原因,一场本可以避过的灾难,却因为人为失误而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任何时候想起都会令人心痛。

当年的第三号台风在越过台湾岛之后,在福建上了岸。

按照以往的惯例,台风走到湖南、江西附近就会力不从心,逐渐消失。

谁知这场台风才刚刚上岸,就遇到了澳大利亚附近的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于是它就顺势越过湖南,到达常德,然后一个转向奔着中原腹地而来。

当强烈的低气压遇上南下的冷空气,一场特大暴雨就诞生了。

要说这场雨有多大?8月4日到8日,最大的降雨量高达1631毫米,仅仅四天时间内,驻马店就承受了往常将近两年的降雨量。

7日,也就是台风进入驻马店当天,降雨量为1005.4毫米。

而在暴雨中心,6小时最大的降雨这么说很多人可能没有概念,但要知道,当时世界上6小时降雨量最高纪录也才782毫米。

幸存者后来回忆当时的场景时,称其为倾盆大雨一点都不为过,如果拿脸盆出去,顷刻间就能接满一盆的雨水,鸟雀无法在雨中穿行,无数麻雀被密集的雨点砸死。

就连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没见过这样大的雨,风雨雷电全部聚集在这里,屋顶被狂风掀翻,房屋被大雨冲塌,电话线路也因为总机室被泡塌而中断,无法对外通信。

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就有7亿立方米的雨水流进了板桥水库,可这远超出它所能承受的4.92亿立方米,决堤近在眼前。

因为1950年夏季淮河发生水灾,所以在国家做出治理淮河的决定之后,各地都展开了“治淮大战”。

驻马店的两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和板桥水库,就是在这个时候建造的,当时因为水文资料比较少,工程标准又低,所以还投入使用没多久,水库就纷纷产生裂缝。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txt 而我们国人从不知情。

几天之内,全地区有大小26座水库相继崩堤垮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

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0多万群众死亡,30多万头大牲畜漂没,300多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4·97亿元,相当于建专区以来十几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板桥水库大坝,位于多灾贫困的河南驻马店地区,三门峡水库大坝之西南,是大跃进的产物,工程质量粗劣,又无正常维护,至灾害发生时,17个泄洪闸只有五座能开启。

1975年8月初,一场台风引发了当地历史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河南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水位暴涨,水库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外地区石漫滩水库的大量洪水急骤流入板桥水库,加快了板桥水库水位暴涨的速度。

8月7日19时30分,驻守在板桥水库的34450部队军内的通讯设备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仅仅7个小时后,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

可是,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40分钟后,高涨的洪水漫坝而过。

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并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此时水库已经开始决口。

4时,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劈电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直接在房顶上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了板桥水库险情。

同时,为及时报告水库险情,让下游群众紧急转移,在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危急情况下,驻军曾几次向天空发射红色信号弹报警。

可是,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危急时刻的报警信号,下游群众看到信号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夺路狂奔,铺天盖地地向下游冲去。

仅仅6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

75·8,驻马店人30年不醒的噩梦

75·8,驻马店人30年不醒的噩梦
在驻马店地区的档案资料中,一部分残缺不全的电话记录和情况通报清晰的记录着当时的逐日灾情。看到这些记录,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驻马店各县群众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后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真实景况。
8月13日
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1小时2公分,全区200万人在水中。汝南:10万人被淹(指尚飘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肿腿肿,拉肚子,无药。新蔡: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上蔡:60万人尚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已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宿鸭湖水库:大坝上5万人四五天没吃东西了。平舆:还有40万人在水里,肠炎、脑炎流行。医疗队下去了,但没药物,很多地方出现了灾民有病哭、医生看了病没药也哭的情况。
8月21日
全地区尚有37万人泡在水中。汝南:得病32万人,190人病死,药品不足,用土丹验方。新蔡:发病人数22.8万,占41%,20人死亡。上蔡:73人病死。平舆:和店公社14个大队187个生产队4.3万人已在水中12天,水深处2米,浅处1米,老人和孩子都绑在树上。熟食不足,灾民11天没吃盐。孟庄大队东洼生产队,捞一死驴,灾民乱割食。公社党委书记问县委:几万人生命危险,你们还要不要我们?飞机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里,大李大队灾民见水中漂的烂南瓜,乱抢食,37人中毒。
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因为气象部门的应对不利,才导致了最后的垮坝。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原因?
据原河南省水利专家陈惺介绍,当时记载的最高洪水水位117.94米,坝高却只有116.3米。溃坝时,洪水水位不仅超过坝顶1.6公尺,超而且超过了防浪墙3公寸。所以水流漫过坝顶。这个土坝的构成,它的下游坡是沙、是土,是经不起水流冲刷的,所以漫坝以后很快地就把沙和土芯冲刷完了,冲刷掉了。形成了垮坝。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垮坝原因是洪水设计标准太低。

震惊世界的特大灾难:“75.8”河南板桥水库溃坝纪实

震惊世界的特大灾难:“75.8”河南板桥水库溃坝纪实

震惊世界的特大灾难“75.8”河南板桥水库溃坝纪实1975年8月8日凌晨零时40分,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因特大暴雨引发溃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

8月8日凌晨,从路尽头这个叫魏湾的村庄以上十多公里处,死神起步开始旅行:以下百多公里的华中平原,在数亿立方米的溃坝之水覆盖之下,数不清的人们瞬间毙命。

死神傲慢而坚定,在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杀戮所有的生物,人们被悉数淹没在高达十米的水舌之下——那是一个冰冷的夏天。

前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则披露说,超过2.6万人死难。

溃坝前奏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雨1975年7月31日,福建晋江。

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在福建晋江登陆。

台风没有像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强烈低气压和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热低压从海洋携带的大量水汽,遭遇强冷空气,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罕见的大暴雨形成。

那场雨有多大?后来的气象专家统计的数字显示,1975年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超过中国大陆以往的正式记录,最大的暴雨中心为河南泌阳林庄,8月7日一天降下1005.4毫米,其中6小时降雨为830.1毫米,超过了世界纪录。

林庄,一位当地农民式的水文工作者记录下的那三天的降水量为1606.1毫米,是当地正常年份两年的降水量。

台风带来的数以百亿吨水计算的云,一股脑地将数以百亿计立方米的水,汇拢在自伏牛山余脉直桐柏山脉之间狭长地带,进而在坡级递降的海拔高程中,加速向驻马店地区流动。

然而淮河任何一个可以筑坝的地方,都已经构筑了拦水大坝,加上平原地带的积水顶抬,淮河上游,聚集了令人可怕的水能。

决堤前的板桥水库板桥水库垮坝失事模拟演示视频:豫南75.8的反思灾难时刻时间:1975年8月8日,凌晨0:40地点:板桥水库决口处。

水墓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揭秘(精)

水墓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揭秘(精)

水墓: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揭秘暴雨如注,水库溃坝,浊浪滔天,一片汪洋,死尸遍地,瘟疫横行……须臾之间,海啸般的洪水漫卷豫东南地区,给1975年夏天的河南,留下了一段痛彻肺腑的伤逝记忆……作者:江华、喻尘出版:《南方都市报》报社1975年8月8日凌晨零时40分,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因特大暴雨引发溃坝,7亿多立方米的蓄水海啸般冲向毫无防备的村庄,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成一片汪洋。

昔日富庶、美丽的华中平原,被数亿立方米的溃坝之水无情覆盖,无数沉浸在梦乡中的人们瞬间毙命,动物更是遭受灭顶之灾……弹指之间,岁月已走过35个年轮,沉睡水底的遇难者如今已是累累骸骨。

同是国殇,唐山大地震建有纪念馆,立有刻着遇难同胞名字的纪念碑,官方还有一年一度的隆重追思活动,而对“75?8”特大洪水的纪念却显得异常“低调”。

就连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官方对确切的数字依旧保持缄默。

人们铭记住唐山大地震的悲伤,却似乎遗忘了这史上最惨痛的洪灾。

“我们仍然害怕。

”魏湾村经历过那场特大洪水的幸存者如今仍然心有余悸。

水,成了魏湾村人永远的“心病”。

一座座水坝,本意在于拦截洪水、造福人民,为何最后却变成了吞噬无数生命的水墓?暴雨连连。

方城县杨家庄,闪电击中并引燃了江华姑姑的闺房。

一家人顺势在房檐地下接上水,就浇灭了越来越大的火;遂平县魏湾村,村民魏栓一家躲在土坯屋里,足不出户接雨水即可做饭1975年,驻马店地区的盛夏不同寻常,不祥的征兆在天地混沌的状态下陆续出现:在板桥公社,鸡不入舍,猪不吃食,一黄狗跳上屋顶,如狼狂啸;桥板水库下游几十里处的林庄,村边聚满了黑压压的乌鸦,人们驱不走、赶不散,聒噪不已;上游泌阳县境内大路上蚂蚁密密麻麻地搬家……动物的异常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切还是如常。

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在福建晋江登陆。

登陆后的台风没有像往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而是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75.8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纪实整理啊!赞!

75.8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纪实整理啊!赞!

75.8驻马店板桥⽔库溃坝,纪实整理啊!赞!世界最⼤⽔库垮坝真相:75.8驻马店板桥⽔库溃坝1975年8⽉,在⼀场由台风引发的特⼤暴⾬中,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共计60多个⽔库相继发⽣垮坝溃决,引发了⼀次世界上最惨烈的⽔库垮坝事件。

75年8⽉,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公⾥的⼟地上,共计60多个⽔库相继发⽣垮坝溃决,近60亿⽴⽅⽶的洪⽔肆意横流。

1015万⼈受灾,超过2.6万⼈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耕畜30万头。

纵贯中国南北的京⼴线被冲毁102公⾥,中断⾏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最惨烈的⽔库垮坝惨剧。

30年后,反观这次决堤事故,从中折射的问题更值得深思……30年后,来⾃世界各国的学者聚集郑州,重新进⾏理论研讨。

专家们认为,⾃然灾害是⼈类共同的敌⼈,减轻灾害影响、促进⼈与⾃然和谐是⼈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在坚持以⼈为本,推进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次事件中折射出的问题值得⼈类进⾏更为深刻的反思■驻马店突降特⼤暴⾬ ●暴⾬到来的数⽇内,⽩天如同⿊夜 1975年7⽉31⽇,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

8⽉7⽇,台风进⼊驻马店地区。

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普降暴⾬。

8⽉4⽇⾄8⽇,暴⾬中⼼最⼤过程⾬量达1631毫⽶,8⽉5⽇⾄7⽇3天的最⼤降⾬量为1605毫⽶,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量的1.8倍。

4⽇⾄8⽇,超过400毫⽶的降⾬⾯积达19410平⽅公⾥,⼤于1000毫⽶的降⽔区集中在京⼴铁路以西板桥⽔库、⽯漫滩⽔库到⽅城⼀带。

暴⾬的降⽔强度,在暴⾬中⼼——位于板桥⽔库的林庄,最⼤6⼩时⾬量为830毫⽶,超过了当时世界最⾼记录——美国宾州密⼠港的782毫⽶;最⼤24⼩时⾬量为1060毫⽶,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记录。

⽬击者称:暴⾬到来的数⽇内,⽩天如同⿊夜;暴⾬如⽮,⾬后⼭间遍地死雀;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满。

这场特⼤暴⾬,是⽔库设计者们未曾预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水利词典记载,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死亡二万六千人·在由水利部组织和委托编写的中国水灾史一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1975年淮河洪水的,书中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2·6万人·但是同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执笔者:南京水文研究所骆承政)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85600·而这85600的数字又被淮河洪水一章在脚注种作为错误被指出·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同一本书内,关于同一个事故会有两个不同的数据,而其中一个又被作为错误被指出,而在编辑时却没有得到修正·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付主任魏廷铮说,事故死亡人数不可能超过万人。
8月7日19时30分,驻守在板桥水库的34450部队军内的通讯设备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仅仅7个小时后,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
造成水库溃坝的原因有许多,有大气候的环境条件,有小气候的环境条件,有水库所在地区的地形条件,有水库设计中的错误等等,而最直接的原因是,是水库泄洪道的闸门锈死,不能被开启而造成失事,是一个由人为错误所造成灾难·
水库大坝是拦截水流的水工构物,在大坝后壅高水位,形成水库,用于调节水流,用于发电灌溉供水等·这种水利枢纽工程与人一样,不能只蓄不放·人要是只吃喝不拉撒,就会死亡·因此水利枢纽工程还包括泄水构筑物,用于渲泄洪水,以防洪水漫顶,避免水库大坝溃坝·而溢洪道是土石大坝的最主要的泄水构筑物·平时溢洪道的闸门是关闭的,只是发生洪水时,才将闸门打开,让洪水从溢洪道中流到下游,这样水库中的水位不会再升高,或是升高速度减缓,或是水位下降·这就取决入库的洪水流量和经溢洪道的排放流量的关系·入库的洪水流量大于溢洪道的排放流量,水库中的水位上升,入库的洪水流量越大,而溢洪道的排放流量越小,水库中的水位上升速度越快·反之,溢洪道的排放流量大于入库的洪水流量,水库中的水位下降·当溢洪道的排放流量等于入库的洪水流量时,水库中的水位不变·
四、溃坝原因
1975年7月底,第三号台风在美国关岛附近的洋面上形成,台风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3日台风穿过台湾中部,8月4日上午2时在中国福建省的龙岩登陆,然后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最后返回湖北消失·8月5日台风雨区中心移到河南省南部,一日最大雨量量为672毫米,8月6日暴雨强度减弱,一日最大雨量仍有514毫米,8月7日暴雨强度增加,一日最大雨量达到1005毫米·无论是一小时的暴雨量,还是三小时的暴雨量,无论是六小时的暴雨量,还是十二小时的暴雨量,无论是一天的暴雨量,还是三天的暴雨量,这次暴雨都创造了大陆气象站的最高记录·
要搞清魏廷铮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有必要先对这个事件做一简单介绍。
三、建造水库是毛泽东根治淮河的最主要措施
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位于淮河的支流上,是所谓治理淮河的最重要工程的一部份·1950年中共中央治淮委员会成立,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之后,淮河流域上的一大批水库工程开始兴建,其中大部份工程在1956年和1957年又经扩建和加固·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就是这个年代的产物·至五十年代末,在淮河上游建造了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南湾、薄山、白沙、板桥和石漫滩共九座大型水库和无数的中小型水库,其目的就是蓄水·当时把这个水利策略叫作“满天星”和“葡萄串”·至此建水库的坝址了·当时人们遗憾的只是在淮河流域上找不到一个象三峡水库一样的,能称雄世界的工程,一个能把淮河洪水卡住的工程,一个能一劳永逸的工程·
当时最大的两个暴雨中心,正好位于淮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的上游,三天的降雨量超过1600毫米(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为800毫米)·就是说,三天的降雨量比平均两年时间内降的雨水还多·暴雨发生之前的几个月中,河南南部降雨很少,正出现旱情,农田缺水,大部分水库蓄水位很低,不能满足灌溉和供水的需求·8月4日该地区受台风影响开始降雨,人们还以为是天上降下了及时雨,各地水库纷纷开始蓄水,抬高水位,用于抗旱·这个蓄水过程持续到8月7日·由于降雨量大,水库又只蓄不放,水位上升很快·水位上升到水库正常蓄水位,继续上升到最高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最后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和竹沟、田岗等几十座中小型水库发生漫顶溃坝·
而我们国人从不知情。
几天之内,全地区有大小26座水库相继崩堤垮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0多万群众死亡,30多万头大牲畜漂没,300多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4·97亿元,相当于建专区以来十几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板桥水库大坝,位于多灾贫困的河南驻马店地区,三门峡水库大坝之西南,是大跃进的产物,工程质量粗劣,又无正常维护,至灾害发生时,17个泄洪闸只有五座能开启。1975年8月初,一场台风引发了当地历史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河南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水位暴涨,水库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外地区石漫滩水库的大量洪水急骤流入板桥水库,加快了板桥水库水位暴涨的速度。
可是,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40分钟后,高涨的洪水漫坝而过。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并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此时水库已经开始决口。4时,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劈电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直接在房顶上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了板桥水库险情。同时,为及时报告水库险情,让下游群众紧急转移,在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危急情况下,驻军曾几次向天空发射红色信号弹报警。可是,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危急时刻的报警信号,下游群众看到信号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事故死亡人数
有多少人死于这次水库溃坝灾难,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代表的有如下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揭露,死亡人数达23万人;孟昭华和彭传荣编的中国灾荒史中载录,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十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说,死亡近十万人;中国科学院著名的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板桥水库重新修建碑文中刻有,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水利部减灾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树坤和程晓陶没有直接提供死亡人数,只指出人员伤亡惨重;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郭方没有直接提供死亡人数,他写到,1975年8月河南大洪水冲垮了两座水库,下游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姜国亭说,近三万人死于非命(其中板桥水库失事占总归数的80%)·
洪水铺天盖地向下游奔腾而去。所到之处,水库垮坝,堤塘决口。决口的洪水与上游来水合二为一,汇合成更大更猛的洪水一路狂奔,劈头盖脑地淹没了广大的城镇和乡村。据后来统计,整个驻马店地区96%的面积受灾,许多地方一片汪洋,平均水深3─7米,300多万人口被围困在洪水中。
此时上级才决定炸开刘埠口小洪河左堤、洪□(大洪河和分洪道之间的□地)圈堤及河上阻水堤坝分洪,同时指示要确保该地区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湖宿鸭湖的安全。但已经晚了。几天之内,全地区有大小26座水库相继崩堤垮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0多万群众死伤,30多万头大牲畜漂没,300多万间房屋倒塌,随后又有14万多的灾民无以生计走向黄泉。
10 top technological catastrophe in the world No.1
2005年5月28日看了discovery中“10 top technological catastrophe in the world”节目,才知道,在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的名次,居于印度博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之上,而列第一的,是在我们中国: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垮坝,打捞到的尸体10万多具,后续因缺粮、感染、传染引起的死亡14万,共24万多人死亡,与次年的最大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死人数相仿,比埃及阿斯旺水库垮坝还更祸害人。
魏廷铮说的是谎话!
第一,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及竹沟、田岗等数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库溃坝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一万人;第二,当时中国封锁了这个消息,世界新闻界当然无法知道。
1975年八月,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地区出现暴雨,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及竹沟、田岗等数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库几乎同时溃坝,遂平、西平、汝南、平兴、新蔡、漯河,临泉七个县城被水淹数米深,共29个县市受灾,涉及一千二百万人,毁房680余万间,冲毁京广线铁路一百多公里,京广线中断18天,影响正常通车48天,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00亿。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等水库溃坝事故,在当时未作公开报导·查找当年的报纸,只能发现几段关于河南省军民奋勇抵抗洪水灾害,和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慰问河南省军民的报导,这说明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地区那时曾发生过洪水·在大陆出版的气象学和水利学的书籍中,有提及这次事故的,但是关于死亡人数各种说法之间出入很大·至今为至,中国政府还没有公开发表过全面的调查报告和系统的事故分析。据说水利部淮河委员会在溃坝事故发生四年后,也就是在1979年曾作过一个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等水库溃坝事故调查报告,没有公开发表,而仍然被当作保密文件锁在保险柜中。另外,曾拍摄过一部关于1975年八月河南省暴雨的科学教育片,其中有关于板桥水库等水库溃坝事件,但是该片也是内部发行,只供气象和水利的专业人员观看·笔者曾在大学学习期间,作为气象学的课程内容在1979年看过这部影片。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夺路狂奔,铺天盖地地向下游冲去。仅仅6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至遂平县境内时,水面宽10公里,水头高3─7米。昔日人欢马叫的遂平县城,俄顷之间一片汪洋。沉睡在梦乡中的人们,在浑然不觉中被埋在水底,变成水底的冤魂。
1982年邓小平批准三峡工程上马,遭到国内外许多人士的反对,水库大坝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样板桥水库等水库溃坝事件也浮出水面。特别是全国政协委员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在文章中揭露,死亡人数达23万人,引起国人注意。但是水利部说板桥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是2·6万。以后国内有文章提及这一事件。中国环保作家郑义也曾作过调查,发表过有关文章。1992年,板桥水库大坝重建,并立碑,由水利部长钱正英题写碑文。1995年2月,亚洲人权观察发表了关于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失事的报导,引起世人震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