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第四版期末考试题

建筑物理第四版期末考试题

建筑物理第四版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1.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对各地气候进行的划分中,沈阳市属于(严寒)地区;大连市属于(寒冷)地区。

2.传热的三种方式是(导热)、(对流)、(辐射)。

3.玫瑰图上表示的风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的。

4.对流换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或者(固体表面)和(其紧邻的运动流体)之间。

5.凡是能将辐射传热全部吸收的的物体被称为(绝对黑体)。

6.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六种因素是:(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空气湿度)、(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和(衣服热阻)。

7.冬季赤脚接触大理石地板和木地板,热感觉会有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二者的(蓄热系数)不同。

8.太阳的赤纬角为(23°27′)。

9.炎热气候区位于低凹地带的建筑,空气温度相对较(低)。

在斜坡建楼,如果方位合适的话,(背风)侧是最好的选择。

这两种情形会最大限度地减弱暖风。

低凹地带聚集的水体同样有助于(降低地面温度)。

10.光通量的单位是(流明或lm )。

11.照度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它常用的单位是(勒克斯或Lx )。

12.在室内照明设计时分两方面来考虑颜色问题,它们是(光源色)和(物体色)。

13.夜间建筑立面照明可采取三种方式:(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14.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每单位面积波阵面上通过的声功率称为(声强)。

15.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的与声源的距离,即可算出该点声源的(声功率)。

16.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湿空气其温度越高,则其相对湿度(越小),绝对湿度(不变)。

17.判断空气潮湿程度的依据是空气的( 相对湿度)。

18.地球上的季节可用(太阳赤纬角)代表。

19.在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中,考虑室外热作用时应该选的参考量是(室外综合温度)20.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隔热处理的侧重点依次是(屋顶)、(西墙)、(东墙)。

21.任何一个地区,在日出、日没时,太阳高度角hs=(0°);一天中的正午,及当地太阳时12 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位于正南,即太阳方位角As=(0°)。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1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1

《建筑环境学》题库——简答题1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国风水中国风水以八卦五行、河图洛书为基础。

在建筑选址方面认为:背山面水向阳最好;在建筑布局方面主义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

它的合理部分在于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风水的理论更多的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性分析的提炼。

然而目前的多数江湖术士,败坏了风水的名声。

2、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3、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舒适性: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舒适性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4、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5、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即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

基于建筑环境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室内各种微气候环境所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要求及技术标准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要求及技术标准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第一条投标文件技术要求(均需加盖公章)1、公司资质文件,材料检测报告;2、公司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等情况说明;3、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简介、以上人员相应资质的复印件、管理机构职责划分;4、《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方案》投标人须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建筑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应明确投标的保温体系具体构造、材料、应用部位及范围、各项参数和施工工艺,方案须包含节点详图。

4.1 《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保温系统构造原理;(2)保温系统性能;(3)施工工艺;(4)在本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部位、范围;(5)材料验收标准;(6)保温系统施工验收标准;(7)应用过的同类工程项目及其保温系统现况。

4.2 《外墙外保温系统节点详图》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保温系统构造详图(局部剖面形式);(2)墙体详图;(3)墙体阳角、阴角详图;(4)门窗洞口详图;(5)穿墙管道详图;(6)其它节点详图;以上详图可采用图纸或图集,图纸标注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如采用图集形式,须具体说明在本工程采用的详图名称及编号,并具体说明相关参数,必要时应提供平面或立图索引图。

5、质量保障体系人员组织架构:描述设计、施工、售后各阶段人员架构;6、施工质量、工期目标;7、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表及劳动力安排、针对示范区突发事件紧急供货绿色保障措施,批量施工时的施工进度保障,劳动力保障措施;8、投标产品的样本及技术规范书(所提供的所有产品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文件),相关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措施;9、产品的保证年限的描述;10、材料进场验收及送检制度:从战略层面考虑本身材料验收措施及相关施工验收措施。

做到主动控制从而提升业主现场管理效能;11、成品保护措施:描述从送货期保护到施工期保护标准要求(从工艺、工序描述),保护完成后持续检查,跟踪保障措施;12、技术指导服务措施:描述前期设计阶段技术服务工作、现场安装前期、过程中对相关单位,监理,业主的技术服务工作;13、施工配合: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措施;14、售后服务:维保范围、时效,维修反应时效及处理时效,保修措施、维修人员保障、材料备货等各项措施;15、投标方须对上述证件内容的真实性负全部责任,投标方必须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

江西省居住建筑施工图建筑节能设计说明-赣州

江西省居住建筑施工图建筑节能设计说明-赣州

江西省居住建筑施工图建筑节能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3、《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6/J004-2006);4、《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赣州实施意见》(2007年4月);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2002;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7、其他相关标准、规范;二、建筑概况:建筑方位:北向:—度建筑层数:地上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地下建筑高度:地上地下结构类型:建筑体型:—建筑表面积:—m2建筑体积:—体型系数:—三、总平面设计节能措施:1、总体布局:3、间距:4、通风:5、绿地率:四、围护结构节能措施:1、屋顶:简图工程做法(从上往下)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略—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简图工程做法(从外往里)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略—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3、分户墙:简图工程做法(从外往里)传热系数K略—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简图工程做法(从上往下)传热系数K略—厚———厚——厚——厚——厚——厚——厚—5、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简图工程做法(从上往下)传热系数K略—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6、户门、外门窗:(1)、外门窗汇总表:类别门窗编号门窗洞口尺寸宽*高(mm*mm)樘数单扇门窗面积(m2)材料开启方式遮阳系数K遮阳系数sc门窗洞口面积可开启面积外窗外门户门(2)、外门窗安装中,其门窗框与洞口之间均采用发泡填充剂堵塞,以避免形成冷桥;(3)、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规定的3级和《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13686-92规定的Ⅲ级;7-30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分别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4级和Ⅱ级。

节能设计计算书

节能设计计算书

节能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J116-2001)3、《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 B33/1015-2003)二、体形系数:1、本建筑属条形建筑物。

2、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外墙面积Fw+屋顶面积F R+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面积F B3、其中外墙面积 F W=197.12+197.12+120+120=634.24m2屋顶面积F R=369.6m2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面积FB=0建筑物的外表面积=F W+F R+F B=1003.84m23、建筑体积V0=2956.8m34、体形系数=外表面积/体积=1003.84/2956.8=0.34结论:体形系数小于0.35 ,符合规范要求。

三、外窗传热系数:1、窗墙比:东向=F G/F W=20.415m2/120m2=0.17西向=F G/F W=15.22m2/120m2=0.13北向=F G/F W=30.315m2/197.12m2=0.15南向=F G/F W=66.255m2/197.12m2=0.342、窗传热系数:东向的窗:4.5-4.9西向的窗:4.5-4.9北向的窗:4.5-4.9南向的窗:2.7-3.0结论:东、西、北向窗采用单层普通玻璃塑料复合节能窗(玻璃厚度为5mm) 设计传热系数K=4.9W/(m2.K),满足要求.南向窗采用单框中空玻璃塑料复合节能窗(玻璃厚度为5mm,即5+6+5),设计传热系数K=3.0W/(m2.K),满足要求。

四、户门:结论:采用传热系数小于3.0W/(m2.K)的多功能户门(具有保温、隔声、防盗、防火等功能)。

五、外窗的气密性等级:1、建筑物1~6层的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GB7107-2002》规定的3级。

2、建筑物7层以上的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GB7107》规定的4级。

六、外墙做法及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以一柱网开间为例)1、KP=11.21m22、FB1=1.47m23、FB2=1.18m2热桥部分--柱传热系数:KB2=1/R0=1/0.84=1.19W/(m2.K)4、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m=(K P.F P+F B1.K B1+F B2.K B2)/(F P+F B1+F B2)=(0.98x11.21+1.33x1.47+1.19x1.18)/(11.21+1.47+1.18)=1.035、主体部分热惰性指标:D=R.S=R1S1+R2S2+……+RnSn=0.023x10.75+0.414x7.92+0.435x1.02+0.0032x10.75=4.00热桥部分热惰性指标:D=R.S=R1S1+R2S2+……+RnSn=0.023x10.75+0.23x17.2+0.435x1.02+0.0032x10.75=4.68结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小于规范限值1.5W/(m2.K) ,热惰性指标大于规范限值 3.0,符合节能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摘 要 ] 先 ,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 算参数和JGJ/T 17— 2008规定 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 计值 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它们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讨论。其次 ,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规定的与蒸压加 气混凝 土建筑 围护结 构热工设计有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和常用保温材料 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给出了保温材料 导热 系数计算值。再 次,参考 德国和国际标准确定了蒸压加 气混 凝土导热系数 的修正系数 ,并通过 计算给出了蒸压 加混凝土 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 计算值 ,以及砌体导热系数和蓄热 系数 的设 计 值 ,给出了不同气候分 区不 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 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 外墙 热工性 能指 标 。最后,就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 ] 热 工 设 计 参 数 ;修 正 系 数 ;导 热 系 数 ;蓄 热 系数 ;计 算值 ;设 计 值 ;平 衡 含 水 率
规 定了不 同建 筑 热工气候 分 区的保 温材 料 导热 系数 热 系数 作为 基 础值 ,再 通 过 不 同热 工气候 分 区相 对
的修 正 系 数 a,以便 于 在 建 筑 应 用 时确 定保 温 材料 湿 度 条 件下,蒸 压 加气 混 凝 土 围护结 构 达到 湿稳 定
的实际导热系数 ,即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值。 时的平衡含水率的修正,得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
建 筑 节 能

Building Energy Saving
《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 》 GB 50176—2016热工设计 参数及有关规定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下)

幕墙热工计算

幕墙热工计算

幕墙热工计算一、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建筑体型系数体型系数:A区为0.102;B区为0.102;三、窗墙比A区东立面:0.58;A区南立面:0.58A区西立面:0.51A区北立面:0.46B区东立面:0.58B区南立面:0.58B区西立面:0.51B区北立面:0.46由于A、B两个区各个立面的窗墙比和建筑体形系数都一样,所以选A区一栋楼作为幕墙的热工计算考虑。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表4.2.2-4规定:常州属于夏热冬冷地区;非透明幕墙 K≤1;透明幕墙(窗):东立面0.5<窗墙比≤0.7,K≤2.5,SC≤0.40;南立面 0.5<窗墙比≤0.7,K≤2.5,SC≤0.40;西立面 0.5<窗墙比≤0.7,K≤2.5,SC≤0.40;北立面 0.4<窗墙比≤0.5,K≤2.8,SC≤0.55;四、非透明幕墙热工分析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挂石材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石材为25mm厚花岗岩;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7352=0.58≤1符合要求!2、钢筋混凝土梁外挂玻璃幕墙主楼半隐框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梁厚度取最小值200mm,玻璃为6LOW-E+12A+6mm厚中空钢化玻璃,内设40mm 聚苯板;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2.134=0.47≤1 符合要求!2、铝板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铝板采用4mm 厚复合板; 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

728=0。

58≤1 符合要求!4、铝单板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铝板采用3mm 厚铝单板 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701=0.59≤1 符合要求!五、透明幕墙热工分析(一)、计算参数: 1、玻璃选用:2、铝合金型材:建筑幕墙外露明框均采用穿条式隔热型材; 1)、52系列铝合金隔热窗:断热条的导热系数<0.3 W/m.K 。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

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筑设计改善室内热环境方法的学科。

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

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

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

(整理)民用建筑热工学设计

(整理)民用建筑热工学设计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表2.0.1 类型热惰性指标D值t e的取值Ⅰ>6.0 t e=t wⅡ 4.1-6.0 t e=0.6t w+0.4t e.minⅢ 1.6-4.0 te=0.3t w+0.7t e.minⅣ≤1.5 t e=t e.min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 w和t 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 t 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 e、t e.max、和A 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外墙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外墙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6.1.3条根据采暖期间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 允许增量,冷凝计算界面内侧所需的蒸汽渗透阻应按下式计算:
....10[]24i s c
o i o i s c e
o e
P P H P P Z H ρδω-=
∆-+
变换后:
....24[]10i s c s c e o i o e o i
P P P P Z H H ωρδ--⎛⎫- ⎪
⎝⎭∆= 式中:
[]ω —采暖期间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限值(%);
.o i H —冷凝计算界面内侧实际的蒸汽渗透阻(㎡.h.Pa/g);
.o e H —冷凝计算界面至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蒸汽渗透阻(㎡.h.Pa/g); i P —室内空气水蒸气分压力(Pa),根据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
e P —室外空气水蒸气分压力(Pa),
根据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查得的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温度确定;
.s c P —冷凝计算界面处与界面温度c θ 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a); Z —采暖期天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的规定; 0ρ—保温材料的干密度(kg/m3);
i δ—保温材料厚度(m);
[]ω—采暖期间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增量。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96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在建筑热工科研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目录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五节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第五章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第二节围护结构隔热措施第六章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第二节围护结构防潮措施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附录三室外计算参数附录四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五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附录六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附录七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八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居住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居住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居住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E.0.1 外墙受周边热桥的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应按式E.0.1和式E.0.2计算。

式中 K m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 2 K )]; D m ——外墙的平均热惰性指标;
K P ,D P ——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m 2 K )]和热惰性指标,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计算;
K B1、K B2、K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 2 K )];
D B1、D B2、D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热惰性指标; F P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 2);
F B1、F B2、F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 2)。

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图C.0.1所示。

(E.0.1)
(E.0.2)
112233123
P P B B B B B B m P B B B D F D F D F D F D F F F F ⋅+⋅+⋅+⋅=
+++3
213
32211B B B P B B B B B B P P m F F F F F K F K F K F K K +++⋅+⋅+⋅+⋅=
图E.0.1 外墙主体部位与周边热桥部位示意
附录F 夏季建筑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F.0.1深圳市居住建筑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取夏季值,可按表F.0.1中的方法计算。

表F.0.1 深圳市居住建筑夏季外遮阳系数简化计算公式表
A—遮阳板外挑长度;B—遮阳板根部到窗对边距离图F.0.1 水平遮阳板和垂直遮阳板外挑参数A、B示意。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新 优质文档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新 优质文档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

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筑设计改善室内热环境方法的学科。

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

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

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0 引言多年来,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及其围护结构和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的主要计算参数——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应如何选用,始终令人纠结。

原因在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质量含水率为6%(通常被认为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条件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而《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008)规定的是在体积含水率为3%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即JGJ/T 17—2008中所说的理论计算值)。

两者由于所要求的条件不同,规定的计算值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干密度为500kg/m 3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两者相差悬殊,且后者所规定的导热系数理论计算值存在诸多令人质疑之处,难以保证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做围护结构或保温层的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质量。

新修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50176—2016)与原50176—93)相比,对建筑保温材料(混凝土)近、安全可靠,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系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候分区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数,得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本文将借鉴GB 50176—2016系数的修正系数的规定,法,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GB 50176—计规范》应用的探讨李庆繁1,高连玉2(1.全国砌体结构委员会,辽宁抚顺113008;2.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首先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和JGJ/T 17—2008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计值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热工设计计算参数,给出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

其三,参考德国和国际标准,数的修正系数,并通过计算给了蒸压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值,给出了不同气候分区不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外墙热工性能指标,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方案》GB50176_2017年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方案》GB50176_2017年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

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筑设计改善室内热环境方法的学科。

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

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

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

建筑物理总结热工部分

建筑物理总结热工部分

建筑物理总结热工部分建筑热工学1.建筑热工分区(GB50176-93)Ⅰ、严寒地区≤-10℃必须保温,不考虑防热Ⅱ、寒冷地区-10℃~0℃应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热Ⅲ、夏热冬冷地区0~10℃,25~30℃必须防热,兼顾冬季保温Ⅳ、夏热冬暖地区>10℃,25~29℃必须防热,北区兼顾采暖,南区不考虑采暖Ⅴ、温和地区0~13℃,25~30℃部分地区考虑保温,不考虑夏季防热2.太阳辐射是主要短波辐射,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约占97.8%。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3.对于长波热辐射,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小(室内),反射率、吸收率基本相同。

对于长波辐射,材料性能起主导作用。

4.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

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大(阳光下),5.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是玻璃建筑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6.红砖墙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于水泥墙面、灰色水刷石墙面、白色大理石墙面。

7.材料的导热系数λ:当材料层厚度为1m,材料层两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1h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0.3W/mK的叫绝热材料。

8.对各项异性材料,平行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大,垂直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小。

9.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岩棉板(80kg/m3)、加气混凝土、水泥砂浆10.材料的导热热阻R=d/λ=材料的厚度/导热系数11.材料热阻的法定单位是m2K/W12.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13.总传热系数Ko=1/Ro;总热阻Ro=ΣR14.外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通常大于内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15.对于一般的封闭空气间层,若使热阻取值最大,厚度应确定为50mm最合适(>50无效果)16.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在其间层内贴上铝箔后会大量增加,是因为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表2.0.1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w和t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e、te.max、和A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3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图8.1采用。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表3.1.13.2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3.2.1条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第3.2.2条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

第3.2.3条居住建筑,在严寒地区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寒冷地区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

公共建筑,在严寒地区出入口处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在寒冷地区出入口处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第3.2.4条建筑物外部窗户面积不宜过大,应减少窗户缝隙长度,并采取密闭措施。

第3.2.5条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第3.4.10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部分窗扇应能开启。

当有频繁开启的外门时,应设置门斗或空气幕等防渗透措施。

第3.4.11条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规定的要求。

第3.4.12条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第4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4.1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4.1.1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要求,其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计算确定:R0.min=(ti-te)nRi/[Δt] (4.1.1)式中R0.min――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m2.K/W);ti――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一般居住建筑,取18℃;高级居住建筑,医疗、托幼建筑,取20℃;te――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2.0.1条的规定采用;n――温差修正系数,应按表4.1.1--1采用;Ri――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K/W),应按本规范附录二附表2.2采用;[Δt]――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应按表4.1.1--2采用。

第4.1.2条当居住建筑、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建筑物的外墙为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外墙的最小传热阻应在按式(4.1.1)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附加,其附加值应按表4.1.2的规定采用。

轻质外墙最小传热阻的附加值(%) 表4.1.2第4.1.3条处在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且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门诊部等公共建筑,当采用Ⅲ型和Ⅳ型围护结构时,应对其屋顶和东、西外墙进行夏季隔热验算。

如按夏季隔热要求的传热阻大于按冬季保温要求的最小传热阻,应按夏季隔热要求采用。

4.2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4.2.1条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值可采取下列措施:一、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

二、采用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混凝土和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作为单一材料墙体。

三、采用多孔粘土空心砖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四、采用封闭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箔的空气间层。

第4.2.2条提高围护结构热稳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一、采用复合结构时,内外侧宜采用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重质材料,中间复合轻质保温材料。

二、采用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轻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时,内外侧宜作水泥砂浆抹面层或其他重质材料饰面层。

4.3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4.3.1条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第4.3.2条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均应按60%采用。

第4.3.3条围护结构中常见五种形式热桥(见图4.3.3)其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列规定验算:图4.3.3:常见五种形式热桥一、当肋宽与结构厚度比α/δ小于或等于1.5时,θ'i=ti-[R'0+η(R0-R'0)]Ri(ti-te)/R'0.R0 (4.3.3-1)式中θ′i--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ti--室内计算温度(℃);te--室外计算温度(℃),应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中Ⅰ型围护结构的室外计算温度采用;R0--非热桥部位的传热阻(m2.K/W);R'0--热桥部位的传热阻(m2.K/W);Ri--内表面换热阻,取0.11m2.K/W;η--修正系数,应根据比值α/δ,按表4.3.3-1或表4.3.3-2采用。

修正系数η值表4.3.3-1修正系数η值表4.3.3-2第4.3.4条单一材料外墙角处的内表面温度和内侧最小附加热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θ'i=ti-(ti-te)Riζ/R0(4.3.4-1)Rad.min=(ti-te)(1/ti-td)-(1/ti-θ'i)R i(4.3.4-2)第4.3.5条除第4.3.3条中常见五种形式热桥外,其他形式热桥的内表面温度应进行温度场验算。

当其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应在热桥部位的外侧或内侧采取保温措施。

4.4 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4.4.1条窗户的传热系数应按经国家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测定值采用;如无上述机构提供的测定值时,可按表4.4.1采用。

窗户的传热系数表4.4.1第4.4.2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部窗户的保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严寒地区各朝向窗户,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8484规定的Ⅱ级水平。

二、寒冷地区各朝向窗户,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Ⅴ级水平;北向窗户,宜达到上述标准规定的Ⅳ级水平。

第4.4.3条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严寒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35W/(m<SUP2< SUP>.K);寒冷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72W/(m2.K)。

第4.4.4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户的气密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3.0m/s的地区,对于1~6层建筑,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对于7~30层建筑,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Ⅱ级水平。

二、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3.0m/s的地区,对于1~6层建筑,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Ⅳ级水平;对于7~30层建筑,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Ⅲ级水平。

第4.4.5条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当外墙传热阻达到按式(4.1.1)计算确定的最小传热阻时,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20;东、西向,不应大于0.25(单层窗)或0.30(双层窗);南向,不应大于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