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小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国家教师资模考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满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得分。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在于()。
A教育能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经验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够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
2.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3.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挥,部分补偿无法视物的缺陷。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互补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5.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道德规范,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而不能抗拒诱惑,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6.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A.使溺水者俯卧,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腹、背部
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
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7.研究者关注教育事件,解释教育现象,采用“深描”写作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8.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自己组织、设计、动手、找资料、做实验、搞活动,遇到困难、问题时自己思考分析。
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愿性
B.自主性 C 灵活性 D.广泛性
9.李明在阅读书籍《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想象出猪八戒的形象。
这种想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幻想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10.下列情况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写出关键字和句子
B.学生读英语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
C.学完知识后自己进行测验
D.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
11.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适用于()。
A.有意义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
12.小影既想参加英语脱口秀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别人嘲笑。
这是她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王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视频、动画、教学学具和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和过程形成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能使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王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4.某校自主开发了自然景观欣赏课程。
该课程属于()。
A.分科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育目的
16.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17.推行 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研学旅行等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真实、多元、跨学科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学习。
这些课程更突显()。
A.综合性
B.系统性
C.均衡性
D.学科性
18.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兴趣将学生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文纳特卡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9.李老师在教授《难忘的一天》前,根据教材,查阅了相关资料,书写了教学方案,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计划性
20.评价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等。
这体现了评价的()功能。
A.导向
B.鉴别
C.调控
D.激励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题,每一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22.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23.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4.材料: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次交谈。
学生A:你知道吗?前两天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感觉很简单,这似乎与我中文语法学得好有极大的关系。
学生B: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
我当时几何学得很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时就简单多了。
嗯(若有所思),看来不同知识间还是有很大联系的呀。
学生A:是啊,不光书本知识学习是这样。
我学弹琴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我会弹电子琴,现在学钢琴学得也比较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
上周末骑邻居王大爷家的三轮车玩,我以为我会骑自行车,学起来应该比较快。
可没想到不是这样,怎么骑也骑不好,总是往一边歪。
看来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了学骑三轮车。
真奇怪!
学生A:挺有意思,看来学习还是很奇妙的。
问题:(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中涉及的学习原理。
(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10分)
25.材料: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老师,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
一年级的学生那个活泼、好动,总是坐不住;他们上课时特别喜欢回答问题,但总是不举手就随便插话,不报告就随意走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刚开始我总是批评他们,后来我找到了好办法——奖励卡。
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就坐端正,课堂上遵守纪率的学生就发纪律卡;会用正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提问,回答数学问题的学生就发表达卡;上课认真听讲、听其他学生发言的就发倾听卡;书写正确规范、作业干净整洁的学生就发书写卡……
当然,卡片上的图案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一年级学生也想象哥哥姐姐们一样戴红领巾,那么戴红领巾学生敬礼的卡片就要多准备一些。
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慢慢培养了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1)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10 分)
(3)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0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40 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答题。
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要求作答。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月 14 日,我在浙(zhe)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娟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cheng)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臂(tun)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shao)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e)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エ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
(wan)蜒(yan)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zhuan),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米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河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河。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0 分)
(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4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16 分)
27.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什么是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10 分)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20 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活动并说明原因。
(20 分)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
(10 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20 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篮球原地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10 分)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篮球原地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
(20 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文房四宝?中国画有什么独特的表现形式?(10 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欣赏中国画”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分)
2019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2.B【解析】“因材施教”是指要从个体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其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最早由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
孔子主张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3.C【解析】1912-1913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它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另一方面,机体各部分也存在着互补的可能。
这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仍然能与环境协调并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题干所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C【解析】有些学生知道道德规范说明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他们也愿意遵守道德规范说明他们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但他们受个人的欲望支配而不能抗拒诱惑,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的道德意志薄弱。
6.C【解析】儿童溺水时可采取的急救措施有: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淤泥、杂草,松懈内衣、裤带。
救护者采取半跪姿势,让溺水者俯卧在救护者的膝盖上,使其头部下垂,按压其腹、背部,使溺水者口、咽及气管内的水控出,但控水时间不能太久。
之后,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7.D【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8.B【解析】在对课外活动的任务、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时间、地点、进度等方面进行选择时,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性。
主要表现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自己组织、设计、动手、找资料、做实验、搞活动,遇到困难、问题时自己思考分析。
课外活动的自愿性是指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活动,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
课外活动的灵活性体现在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两方面。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活动的目的,从现有设备条件,辅导教师的特点、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确定的。
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小组活动、群众性的调查参观、个人活动等。
课外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是由组织者根据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愿望要求确定的。
9.D【解析】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
人阅读文艺作品或历史文献,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形象的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再造想象。
题干所述属于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
10.A【解析】A 项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B项和D项属于资源管理策略;C 项属于元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
资源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
11.D【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为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要遵循逐渐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
奥苏伯尔提出了贯彻讲授教学原则的具体应用技术——设计先行组织者,这也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12.C【解析】趋避冲突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内部动机冲突。
对于英语脱口秀,既想参加,又怕讲不好被嘲笑,是趋避冲突。
双趋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双避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个体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个体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时产生的冲突。
13.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题干中王老师的教学方式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是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行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B【解析】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点。
题干所述属于校本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设计的课程。
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15.B【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照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16.A【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与实践探究法容易混淆。
实践探究法更侧重于运用实践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
17.A【解析】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②设置综合课程;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STEAM、创客教育、研学旅行等课程提供了多元、跨学科的学习情境,更突显综合性。
18.B【解析】分组教学也称分层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文纳卡特制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按学科进行,有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活动来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摒弃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室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上课时不再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问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总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
19.A【解析】教学过程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
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行程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题干体现了教学过程的预设性。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师生和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
20.D【解析】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运用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题干表述体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简答题
21.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22.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1)常规
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是小组目标、个人目标和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23.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如下: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品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24.(1)材料体现了学习迁移的思想。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