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合集下载

头颅断面解剖

头颅断面解剖

六、头部水平断面常用的基线
1. Reid 基线 ( Reid’s base line, RBL), 即下眶耳线, 为 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头部断层标本多以 此线为准,每层10 mm,分别向上、向下切割。 2. 眦耳线(canthomental line, CML) 或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 OML) , 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 线。颅脑水平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3. 上眶耳线(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 为眶上 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此线与颅底平面大 致平行,因此,采用 SML 扫描,可减少颅底骨 结构的伪影;有利于颅后窝结构的显示。
脑垂体
岩下窦
海绵窦 海绵窦
动眼神经 眼静 脉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展神经 颈内动脉 翼静脉丛
IV.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1. 来源: (1) 颈内动脉系 (2) 椎-基动脉系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脉络膜 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扣带回 额下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穹窿体
侧脑室后角
大脑大静脉 直窦
大脑镰 上矢状窦
缘上回 胼胝体
顶枕沟
楔叶
头部第六水平层面 CT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尾状核 岛叶 丘脑 穹窿体 上矢状窦 扣带回 侧脑室 中央前回 壳 中央后回 内囊 胼胝体
大脑大静脉 直窦
侧脑室后角 扣带回 大脑镰
上矢状窦
头部第 10 水平层面 CT
晶体 眼球 鼻中隔 筛窦 颞肌 桥池 脑桥 第四脑室 视神经 颞中回
横窦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6、8、9区的相邻部分
➢书写中枢:优势侧额中回后部/ 8、9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运动语言中枢,优势侧额下回后部(岛盖 部)/44和45区,管理语言运动。
➢额叶前部(联络区):额极,三个额回大部及眶回和额内侧回/912区,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
大体说来,大脑左半部分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思维、 分析综合和计算功能,即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大脑右 半部分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几何图形 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占优势,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 •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边缘系统: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 。
Brodmann分区法 (52区)
大脑皮质Brodmann 分区的名称、部位和主要功能
Brodmann分区 (BA)
1
大脑皮质部位
顶叶中央后回,又名中央后回中间部
机能定位
第一躯体感觉区
2
顶叶中央后回,又名中央后回尾侧部 第一躯体感觉区
3
顶叶中央后回,又名中央后回吻侧部 第一躯体感觉区
4
额叶后部,中央前回
颞叶后部,梭状回一部
参与视觉的认知
颞叶前极
参与行为、情绪、决定等过程
颞、枕、顶叶交界处的角回
参与语言及空间定位,理解看到的文字 符号意义
顶叶下部的缘上回
参与空间定位及语言功能,运用中枢
颞 叶 颞 上 回 后 部 的 颞 横 回 , 又 名 听觉初级中枢 Heschl‘s 回
颞叶后部围绕41区的部分

端脑

端脑
中央旁小叶 海马旁回 钩
边缘叶:扣带 回、海马旁回、钩。
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其功能与个体保存、
种族保存、情绪反应等有关。
扣带 回

海马旁回
半球底面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二、大脑半球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皮质,白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一)、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 4、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上、下皮质。 5、语言中枢(位于忧势半球) 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阅读中枢:位于角回
(二)基底核
纹状体 (1)尾状核
basal nuclei
(2)豆状核 壳 苍白球 (3)杏仁核 (4)屏状核 尾状核 新纹状体
丘脑
尾状核
纹状体

旧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
豆状核
杏仁核
纹状体功能
低等动物的最高运动中枢;在人类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 要结 构,仅与肌张力的调节和姿势调整有关。
纹状体病变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表情呆板和静止性震颤。 运动增加综合征—为新纹状体病变(舞蹈病)
运动减少综合征—为旧纹状体病变(震颤麻痹,Parkinson病)
——肌张力低下、上肢与头部出现不自主、无目的的动作。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胼胝体 ) (2)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
端 脑 (telencephalon)
端脑
本章基本要求
Telencephalon

大脑高级功能及定位诊断

大脑高级功能及定位诊断

大脑半球
1、额叶: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双眼凝视麻痹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 中央前回—皮质运动中枢 单瘫
2、顶叶: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精细感觉及复合感觉障碍 角回—Gerstmann Syndrome 顶叶肿瘤可引起象限盲
3、颞叶:精神、情感 颞上回后部—感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3)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 (4)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
失语症
【概念】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 言交流能力障碍
【分类及表现】
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表达障碍 口语理解相对好 病灶: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答非所问 病灶: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3、命名性失语:
临床特点:选择性命名障碍 言语理解及复述正常
病灶: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4、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临床特点: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障碍 听理解及复述障碍
病灶:优势半球较大范围的病变(大脑中 动脉分布区)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大脑
杏仁体
白质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等
投射纤维:内囊
侧脑室
间脑
1、丘脑: 是各种感觉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 对上行网状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及
大脑皮质的活动均起重要影响 病损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丘脑痛
2、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 及内分泌腺体
3、上丘脑:松果体 Parinaud 综合征: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向上凝视麻痹 神经性聋 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解剖_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内部结构汇总

神经解剖_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内部结构汇总

豆状核
外面
外囊
外面
屏状核
外面
最外囊
外面
岛叶
⒊侧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五、边缘系 统概念 边缘叶 隔区 扣带回 钩 海马 齿状回 皮质下结构 杏仁体 下丘脑 上丘脑 丘脑前核 中脑被盖
㈡大脑皮质 机能定位
⒈第一躯体运动中枢(4、6)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
⑴中央前回最 上部、中央旁 小叶前部→
下肢肌肉
⑵中央前回中 部→上肢肌肉 ⑶中央前回下 部→头部肌肉
⒉第一躯体感觉中枢(3、1、2)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⑴中央前回最 上部、中央旁 小叶囊前肢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内囊膝 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内囊出血 内囊膝 内囊后肢 三偏综合症
对 侧 半 身 深 浅 感 觉 障 碍 对 侧 半 身 随 意 运 动 障 碍 对 侧 视 野 同 向 性 偏 盲
尾状核
外面
内囊
外面
上肢躯体感觉
⑶中央前回下 部→
头部躯体感觉
⒊视觉中枢: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17) 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
⒋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 说话中枢:额下回后1/3(44、45) 听讲中枢:颞上回后部(22) 阅读中枢:角回(39)
㈢ 端脑内 部结构 ⒈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屏状核 杏仁体 ⑴ 尾状核 头 体 尾 ⑵杏仁体
⑶豆状核 壳 苍白球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尾状核 新纹状体 壳 旧纹状体:苍白球 ⑷ 屏状核
⒉半球的髓质 ⑴联络系 上纵束 钩束 下纵束 扣带
⑵连合系
①胼胝体 胼胝体嘴 胼胝体膝 胼胝体干 胼胝体压部 ②前连合 ③穹隆穹隆联合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及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及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分区:Brodmann(4,6 区) 特点: 1)上下颠倒,但头部为正。 2)左右交叉。 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大小与各部 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 和复杂程度。 4)第 5 层有巨大的锥体细胞称 Betz细胞。
结论6: 对几何信息的理解右半球 优于左半球。
思考题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及损伤后的临床症状 • 1.大脑皮质第I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功能及投 影特点是什么? •2. 大脑皮质第 I 躯体感觉区的位置、功能及投 影特点是什么? •3.左侧颞上回后部损伤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 么? •4. 左侧额下回后部损伤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 么? •端脑不对称性的临床意义
此后随着观察资料的不断丰富, 人们发现各种语言活动,如:语言表达 (说话)、阅读、写字、语言理解(听 话)以及命名、计算力等,多因左半球 的损伤而出现障碍。
9.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置:额下回后部,Broca区 分区:Brodmann (44区) 功能:说话表达。能分析、综合与语 言有关肌肉传来的刺激,并需要与管理口 唇、舌和喉肌的运动中枢的配合。 临床表现:运动性失语症(失说症) 症候特点: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语言, 但不能用语言与人对话,构音器官的活动 并无障碍,有的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结论3: 对视觉的空间性的几何 图形右半球优于左半球。
4.通过听觉传入的数字 和数学运算两半球的不同 表达
结论4: 数字及数学运算和分析是 在左半球。
5.通过听觉传入的音乐 旋律两半球的不同表达
结论5: 音乐及其旋律的感受右半 球优于左半球。
6.通过手触觉传入的几 何图形信息两半球的不同 表达
1.通过视觉传入的文字 信息两半球的不同表达
结论1: 两半球都有对语言文字 的理解功能;语言的表达是 在左半球,非语言的表达是 在右半球。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感觉敏感程度
投影定位: 头面部 上肢
躯干 下肢
接受纤维:
丘脑上辐射 功能: 对侧半身
临床: 对侧偏身
3.视觉区:
位置:距状沟
楔叶
舌回
分区:
投影定位:
接受纤维:外侧膝状体
视辐

功能: 双眼 对侧视野
4.听觉区:
位置:
分区:
接受纤维:内侧膝状体

辐射
功能: 双耳
对侧为主
临床表现:
方向感障碍 听力减弱甚微
•端脑不对称性的临床意义
OVER
5.平衡觉区: 位置:
分区: 接受纤维:
6.嗅觉区: 位置:
分区: 7.味觉区:
位置: 分区: 8.内脏活动中枢:
语言中枢: 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
区域。劳动和语言以及在此基 础上发展的思维活动,是人类 大脑皮质与高等动物大脑皮质 功能上的根本区别。它包括说 话 听话 阅读和书写四个语 言区。
复习
1.初级躯体运动区: 位置: 分区: 特点:
重要性 复杂程度 Betz
投影定位: 头面部 上肢 躯
干 下肢
接受纤维: 中央后回
腹外侧核 腹后核 发出纤维: 锥体束
动核 脊髓前角细胞 功能: 对侧 双侧 临床: 对侧肢体
腹前核 躯体运
2.初级躯体感觉区: 位置: 分区: 特点:
颞上回 颞中回后部 缘上 回 角回
密切联系
不是孤立
Wernicke Broca
Wernicke Broca
两半球功能的 不对称性
左侧大脑半球 语言的理解 和表达 数字的计算 分析
右侧大脑半球 语言信息 音乐 图形 空间性
非 视觉的

大脑皮质的分区及机能

大脑皮质的分区及机能

大脑皮质的分区及机能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下级中枢的神经冲动,引起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神经细胞的兴奋,产生对特定刺激的感觉及支配躯体和四肢的运动。

大脑皮质具有整合的功能,机体能对事物的作用产生知觉、联想、估价及发出行动的信息,而这种行动信息可以通过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到达有关的效应器(如肌肉、肌腱组织等),产生特定的行为反应;大脑皮质具有分析与综合的功能,各种感官接收的信息传到中枢,中枢即依据信息的意义去主动调节感受器,以便有选择性和更有效地去了解这些信息。

此外,从中枢传出的指令引起效应器的运动后,这种动态也会反馈给中枢,以便中枢对运动做进一步的调节。

1909年,德国解剖学家布鲁德曼通过对大脑皮质各区域的研究,将大脑皮质分为不同的机能区。

(1)视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十七区。

视觉区接受在光线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若两侧大脑半球的视觉区均受到破坏,即使患者眼睛的功能并无异常,也将完全丧失视觉,即全盲。

(2)听觉区。

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四十一、四十二区。

听觉区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若破坏了两侧大脑半球的听觉区,即使双耳功能正常,患者也将完全丧失听觉,甚至全聋。

(3)机体感觉区。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第一、二、三区。

机体感觉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4)言语区。

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言语区有较广大的区域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①左侧大脑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沟处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即布鲁德曼第四十四、四十五区,又称布洛卡区,该区域通过邻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舌头和上颚的运动。

布洛卡区受到损伤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导致患者说话不流利,话语中常常遗漏功能,因而形成“电极式”语言。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似乎有了这样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①直接控制随意运动的功能在中央前回,称为一级运动区;②躯体感觉的功能在中央后回;③视觉功能在枕极或枕叶内侧的矩状裂周围;④听觉功能在颞横回,这些区域都被称为一级感觉区。

在一级感觉区的外围还有二级区,进行各种感觉的高级加工;⑤一般认为内脏感觉功能在岛叶;⑥嗅觉加工在边叶;⑦组织说话的运动功能在多数右利手者的左半球布罗卡区;⑧理解语言的功能,多数人也在左半球外侧裂后方的缘上回和角回,即韦尼克区。

大脑半球的特殊功能/优势左半球:语言, 言语信息的处理和协调(通过言语或阅读), 语言的理解, 产生书写和口头,语言, 分析的,控制的,逻辑的,推理的右半球:非语言处, 复杂的视觉模式(表情),对音乐的理解, 空间认知, 非语言的, 整体的, 创造性的, 图像的, 直觉的脑血管意外的特点右半球:左侧无力/瘫痪, 注意范围减少, 左侧偏盲, 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 左侧忽略, 抽象推理下降, 情绪不稳, 冲动行为增加, 空间定位下降左半球:右侧无力/瘫痪, 挫折感增加, 处理能力下降, 可能有失语(感觉性,表达性,完全性),可能有吞咽困难, 可能有运动性失用(观念运动性和观念性), 左右辩别力下降, 右侧偏盲脑干:生命体征不稳定, 意识下降, 吞咽能力下降, 双侧身体无力, 双侧身体瘫痪小脑:平衡力下降, 共济失调, 协调力下降, 恶心, 姿势调节能力下降, 眼球震颤根据累及的血管的预期损害大脑前动脉:下肢受累增加, 失去对直肠、膀胱的控制, 动作抑制丧失, 明显的精神改变, 可见忽略, 可见失语, 可见失用和失写大脑后动脉:丘脑痛综合征, 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症,或脉络膜运动, 运动的质量受损, 称名失能(失名症),轻偏瘫, 半侧舞蹈病, 视觉失认大脑中动脉:脑血管意外最常见的部位, 左半球受损有失语, 左侧偏盲, 失用, 体像受损,空间关系受损,表面大脑中动脉:主要累及面部及臂深层大脑中动脉:纯运动偏瘫伴感觉受损椎-基底动脉:意识丧失, 偏瘫或四肢瘫, 昏睡或植物状态, 不能说话, 闭锁综合征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

中枢神经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中枢神经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损伤;不完全性耳聋, 双耳听力下降。
整理课件
9
5)平衡区 中央后回下段区附近
6)味区 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 下端面)
7)嗅区 (海马旁回)钩附近
整理课件
10
8)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44、45区) 损伤:运动性失语(张口无语)
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8 区)
损伤:失写症(下笔无字)

















纤维联系(以传入为主)
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浅感觉和深感觉信息
受损表现:
对侧肢体相应区感觉障整碍理课件
7
3)视区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上所来的神 经刺激(此刺激为对侧半视野光线引起) 。
损伤: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整理课件
8
4)听区 位于颞横回(41、42区) 接受双侧听觉信息传入。
(5)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大脑是各种信息的处理器,是人体的“司令部”。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不同的脑区与特定功能相联系 的对应关系
中枢:将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
联络区:在中枢周围的皮质,含联络神经元,其轴、树 突仅完成皮质内联系,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加 工,完成更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
整理件
1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
整理课件
11
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损伤:感觉性失语
(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
角回(30区) 损伤: →失读症(视而不见)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此区发生障 碍,不会写

失写症
W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看懂文字
失读症
V
S
运动性失语症
此区发生障 碍,不会讲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H
听觉性失语症
此区发生障 碍,不能听
懂话 第37页
四、间脑位置和功效
传递感觉信息(嗅觉除外)
丘脑 间 脑
下丘脑
调整各种生理活动,是联络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纽带。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第24页
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 央前回之前(6区),为 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 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 经节、红核、黑质等。 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 协调相关,也含有植物 神经皮质中枢部分功效。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第25页
● 利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 缘上回(40区)。此区主
管精细协调功效。
数学分析,逻辑思维等; 但缺乏生动性,可能与
右半球---非语言信息、 音乐、美术、几何图形、 时空概念,形象 思维, 情感信息处理。
其左半球功效优势相关 ;另一些人情感丰富, 言语形象生动,富有感 染力,可能与其右半球 功效优势相关。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第44页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第45页
脑结构和功效
大脑皮质功效定位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第1页
一.概述
大脑cerebrum或称端脑lelencephalon位于脑 干前方, 是脑最高级部分,在进化中它是最晚 发生,在人类中它是最发达,我们一些高级神 经活动完全要靠端脑来调控。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第2页
二、 脑 结 构
大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大脑机能分区定位

大脑机能分区定位

大脑机能分区定位现在按Brodmann提出的机能区定位简述如下: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

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

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

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

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

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

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

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它们分别是: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

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

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

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

端脑讲义

端脑讲义

存在 (+)
•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44、45区) (2)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 8区)
(3)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 (22区)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 (39区)
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是内脏活动 的高级中枢,其功 能与个体保存、种 族保存、情绪反应 等有关。
三、 基底核 (basal nuclei):
胼胝体:嘴、 膝、干、压 部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2)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内囊
• 这些纤维绝大多数 经过尾状核、豆状 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形成宽厚的白质纤 维板,称内囊
主要中枢的位置
1.(第一) 躯体运动中枢(4、6 区) 2.(第一) 躯体感觉中枢(3 、 1 、2 区) 3. 听觉中枢 (41、42 区) 17
(17 区)
4
31 2
6
41 42
46
17
躯躯 体体 感运 觉动 中中 枢枢
投射特点
•交叉(对侧支配) •倒置(但头不倒置) •投射范围大小与
运动精细度 成正比 感觉灵敏度
Visual area
Optic nerve Optic chiasma Optic tract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Optic radiation
Visual area
视觉传导通路及损伤
【视野】
视野缺损
单眼全盲 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双眼对侧视野 同向偏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运动区(躯体运动中枢)
• 位于中央前回和旁小叶前半(4区为主)
• 传入F:①小脑—丘脑腹外侧核---F

②丘脑下丘脑的其它感觉F

③1、5、7、8、9、10区联络F

④经胼胝体的对侧4区的连合F
• 形成垂直和水平联系
• 传出F:主要是锥体系,还有锥体外系、皮 质丘脑下丘脑F、皮质脑桥F和皮质网状F
结构特点:属于无颗粒皮质;皮质最厚;Ⅲ层很厚,又分 三亚层,有大型锥体细胞;Ⅴ层最厚,由锥体细胞组成, 4区出现巨型锥体细胞约34000个,其中下肢占75%,上肢 占18%,面部占7%;Ⅵ层也厚与白质交界不明显。
Betz细胞轴突大部进入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来自较小的锥 体细胞
锥体束的纤维31%来自4区,29%来自6区,40%来自3、1、2、 5、7区
• C额叶性共济失调:直立行走障碍、步态蹒跚、 向病灶侧倾倒
• 植物神经中枢 • 除边缘系统外,额叶也与植物N有关 • 旁小叶前部[4]:直肠、膀胱反射 • 半球外侧面[4]:血管、呼吸运动 • 6区:立毛、泌汗 • 8区:眼外肌、瞳孔反应 • 辅助运动区:心率加速、瞳孔开大
三、顶叶的主要机能代表区
• 大部F到3区,30%到1区,2区接受3、1区F的 侧支
• 与同侧5、6、7区有联合F
• 与对侧4、3、1、2、5、7区有连合F
• 投影:与敏感度有关

四肢在前后上桡胫在前,尺腓在后
• 机能: • 对侧半身皮肤浅感觉(也有部分粘膜感觉)
躯干部双重管理 • 对侧半身深感觉 • 三种识别能力 • A识别空间关系 • B识别刺激的强度 • C识别所触物体的异同
• 7、额眼区(意识性头眼同向转动中枢)
•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下 • 主两眼同向偏视运动并与颈肌运动协调
• 发F行于皮质核束-----网状结构----眼肌运动核 • 17区-----上纵束----额眼区 • 损伤:刺激---头眼转向病灶对侧,破坏性-----同侧; • 两侧破坏------永久性两眼侧视麻痹
一、概述
• 中枢是相对的
• 分为中心区,周边区和联合区(额叶的9、10、 45、46区等;顶叶的7、39、40区等)
二、额叶的主要机能代表区
额叶主要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的精神活动有关 (躯体运动、语言、智能、情感),参与 植物神经的调节和小脑共济运动的控制
一)中央前区:中央前回、旁小叶前半、额上中下回后部
联系;
• 与对侧半球4、1、5、39、6区有连合纤维。 • 与丘脑和纹状体有关,控制肌张力。
机能特点
• 刺激阈较4区高 • 发冲动需经4区下行束至运动N元 • 痉挛性偏瘫与6区有关 • 属于锥体外系,与大组肌群运动,粗大姿势调节,
维持肌张力有关 • 6区是运动周边区,其冲动经4区下传 • 6区通过4区对皮质下中枢的一些反射起抑制作用
• 机能及病变
• A精神活动---思维、判断、智能、情绪、回忆等
• 下丘---丘脑背内核---前额区以完成高级精神活动 高级精神活动是大脑皮质复杂的活动,但前额区 病变特别是两侧时常可产生额叶性精神障碍,主 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或盲目欣快、反应迟钝、智力 低下、缺乏自知力、近期记忆丧失等
• B肌肉的协调运动
红等
5、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
• Broca区[44,45区]=额下回后部的三角部+ 盖部
• 形成:小儿期开始经多次模仿和实践逐渐 形成(主要是手的利用),选择主手的早 晚对其有影响。
• 病变:运动性失语,丧失说话时肌肉配合 能力,多伴有失写症。
6、书写中枢
• 额中回后部,8区 • 书写需手和眼的运动配合,邻头眼转动中枢 • 损伤:失写症
• 注:中央后回仅是感觉中枢的核心部位
• 损伤:
• 对侧半身相应部位感觉障碍,但因痛温和 粗略触觉在丘脑水平即达到意识阶段,所 以皮质病损时无明显的皮肤感觉障碍,主 要对三坏性病灶,对侧各种感觉障碍,痛温轻, 深重,精触和实体感觉最重,并且四肢重 于躯干,末稍重于近端
• 2、第二躯体感觉中枢
• 位于外侧裂顶壁,中央前、后回下端和脑 岛之间区
• 投影:头前足后,正立 • 机能:主轻触觉和震颤觉,接受双侧F,对
感觉做粗浅分析
• 3、第三躯体感觉中枢 • 位于辅助运动区 • 4、味觉中枢 • 位于中央后回下端
• 5、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二)前额区
• 前额区位于中央回之前,又称额极区 • 额回大部(8、9、10、11、12、45、46、47)、
眶回(12、13、14)和内侧额回 • 很发达 是联络区 • 纤维联系: • 上下额枕束---同侧顶、枕、颞叶皮质 • 胼胝体---对侧前额区及其它皮质 • 同丘脑纹状体下丘有往返联系 • 丘脑背内核与9、10及眶回有往返联系 • 额桥束到小脑新皮质(调整运动的速度和范围) • 可能与脑N运动核有联系
• 主要机能:主对侧半骨骼肌随意运动,旁 小叶也对肛门和膀胱有作用;深感觉也可 至运动区。
• 损伤:破坏性------单瘫

刺激性------局限性癫痫
2、运动前区
• 位于运动区之前,包括6、8区。 • 结构:主要为大锥体细胞无巨型锥体细胞 • 主要接受丘脑腹前核和腹中间核的纤维。 • 并与同侧半球4、1、5、39、40、42区有F
如强握反射,摸索反射等
• 病变:大组肌运动障碍;强握反射和摸索反射 (运动前区和1岁以内均可出现)。
3、第二运动区
• 位于额下回的盖部和大脑外侧裂的上壁 • 主对侧肢体运动 • 发F也加入锥体束
• 4、辅助运动区
• 位于半球内侧面6区和8区小部分 • 机能投影:头前臀后背向下四肢近上缘 • 损伤:不引起维持体姿和永久性运动障碍 • 主要产生癫痫发作,心悸亢进,面潮
• 1、一般躯体感觉中枢 • 位于中央后回旁小叶后半[3、1、2] • 3区中心区,1、2区是周边区 • 结构特点:分子层薄,锥体细胞较大,内
颗粒层C密,节C层薄,无巨型锥体C, • 3区属于颗粒型皮质(近似纹皮质) • 1、2区属于额叶型皮质
• 纤维联系
• 丘脑腹后核→312,其中内侧核(头面)→下 1/3;外侧核(躯干四肢)→上2/3和旁小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