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蒙学导读110页PPT
蒙学课件ppt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逐 步提高难度,以符合儿童 的认知发展规律。
寓教于乐
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 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 动有趣,提高孩子的学习 兴趣。
02
蒙学基础知识
汉字书写基础
汉字笔画
汉字规范
详细介绍笔画顺序、笔画名称及书写 技巧,如点、横、竖、撇、捺等。
强调正确的笔画书写和字形规范,避 免错别字的出现。
蒙学教育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为世界文 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如何传承与创新蒙学教育
加强对蒙学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挖掘其现代价值,为现代教 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创新蒙学教育方式方法,结合 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打 造具有时代特色的蒙学教育模 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 具备蒙学素养和现代教育能力 的教师队伍,提高蒙学教育的 质量和水平。
《千字文》选读
总结词
内容丰富,涵盖广泛
详细描述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又一经典之作,全文采用四言句的形式,语 言优美,内容丰富。它涵盖了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儿 童知识面的拓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百家姓》选读
总结词
介绍姓氏起源,增强文化认同感
详细描述
《百家姓》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姓氏的起源和演变。通过学习《百家姓》, 孩子们可以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家族的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家族凝聚力。
《弟子规》选读
总结词
强调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行
详细描述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通过 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素养。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
三、宋元明清时期
3、明清蒙书的集大成 《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 蒙》、《弟子规》、《龙文鞭影》、《古 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在各自的领 域内都是集大成的作品。 4、小结: 宋元明清时期是蒙书的鼎盛期,各种类型 的蒙书均蓬勃发展。
四、总结:蒙书发展与历史变迁
蒙书是历代教育制度的产物,尤其受科举 制度影响最大。 蒙书是儒家世俗伦理的表达与实践,与儒 学发展息息相关。 蒙书的壮大史就是社会的进步史,教育永 远是民族生命力的窗口。 由此可见,蒙书是历史的镜像。
第一讲:蒙书的历史发展
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
1、著录于史册的最早蒙书 《汉书· 艺文志》:《史籀篇》者,周时史 官教学童书也。
2、现存最早蒙书 1977年安徽阜阳出土汉简《苍颉篇》, 541字,四言韵语,将同义、近义、反义词 编排在一起。
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
3、汉魏六朝的蒙学字书 《汉书· 艺文志》“小学类”著录10家35篇。 《隋书· 经籍志》又增加著录了近20篇。 目前,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急就篇》和 《千字文》。
1、三大社会因素
宋明理学的兴起。
文化权力的下移。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三、宋元明清时期
2、宋代蒙书的大发展 朱熹所著蒙书:《童蒙须知》,《小学》。 王应麟所著蒙书:《小学绀珠》,《补注 急就篇》,《姓氏急就篇》,《蒙训》, 《小学讽咏》。 《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都 形成于宋代。
例:《历代蒙求》
太极既判,高下定位,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中处者人,必立之君。三皇五帝,世质民淳。 伏羲画卦,更造书契。…… 唐起义兵,始于高祖。佐以太宗,实为英主。 十八学士,号为登瀛。贤相房杜,共致太平。 继之玄宗,称唐三宗。闺门多惭,杂以夷风。 外乱藩镇,内乱宦官。迄于唐亡,亦三百 年。…… 然观赵宋,亦三百祀。国势如周,弱而已矣。 仁厚崇儒,始终不渝,天生大贤,周程张朱。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
1、理学教材 宋吕本中《童蒙训》、吕祖谦《少仪外 传》、陈淳《小学诗札》 宋程端蒙《性理字训》,元程逢原又扩充 成《增广性理字训》,分为造化、情性、 学力、善恶、成德、治道等六门。
二、伦理课本
2、家训与格言 唐佚名《太公家教》、《武王家教》 明佚名《增广贤文》 明吕得胜《小儿语》、吕坤《续小儿语》 清李毓秀《弟子规》:伦理课本的集大成之作。 另外,《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非蒙 书。记弟子事师、受业、饮食、洒扫、执烛、 进退之礼。
第三讲:《千字文》
一、《千字文》的成书与影响
1、成书: 唐李绰《尚书故实》:《千字文》,梁周 兴嗣编次,而有王右军书者,人皆不晓其 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 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 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 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 赏赐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 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人若不遭 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 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海那深罪, 禁不得双膝下跪。 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人家看你妇女, 你心偏恼。
引申:关于“家训”
颜之推《颜氏家训》非蒙书,而是涉及很 广的子部书,原来归入儒家,后归入杂家。 二十篇: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 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 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 音辞,杂艺,终制。
二、何谓“蒙学”
4、蒙学· 小学· 大学 蒙学:从字书发轫。 小学:就是字书。后发展为传统语言文字学。 大学:《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 《易· 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新)中国传统蒙学导读(1)
二、何谓“蒙学”
4、蒙学· 小学· 大学 蒙学:从字书发轫。 小学:就是字书。后发展为传统语言文字学。 大学:《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 《易· 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三、怎样阅读国学典籍
读书次序: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 典》—《史通》
三、怎样阅读国学典籍
4、集部 集:会聚,杂合。 文:《说文》:文,错画也。 《释名》:会集众彩,以成锦绣;会集众字, 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 集部有大量非文学内容,但最能体现中国 文学精神的诗歌,主要保存在集部。
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
4、小结 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的蒙书,几乎等同于字 书,作为经部的附庸。但也确立了后来蒙 书的基本特点。比如《千字文》一直影响 到清末。
二、隋唐五代时期
1、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
社会:全国统一;经济发展;科举制度。 文化:儒学集成;三教共存;类书编纂。
二、隋唐五代时期
三、怎样阅读国学典籍
儒家:《荀子》,《晏子春秋》、《二程遗 书》、《朱子语类》 道家:《老子》,《庄子》,《列子》 法家:《韩非子》、《管子》、《商君书》 墨家:《墨子》 杂家:《鬼谷子》、《吕氏春秋》、《淮南子》 名家:《邓析子》、《公孙龙子》 兵家:《孙子》
三、怎样阅读国学典籍
二、为什么要弘扬国学
1、人生之本: 《论语·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 《贞观政要》: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 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 镜矣。”
《古代私塾蒙学读物研究》优质教学课件
的 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士子应
“ 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部分社会
举
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
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
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分级(连重三元)礼 毅 智新
生员 ( 秀才 )
生员,即秀 才,通过院试(童 试)的可称为生员 或秀才。如王安石《 伤仲永》“传一乡秀 才观之”。东汉时 避光武帝刘秀讳, 而称“秀才”为“ 茂才”。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 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 ,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 411 个,后增补到 568 个,其 中单姓 444 个,复姓 124 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 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 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 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 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 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 的传统启蒙教材,是最浅 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 字 经》取材典范 , 包括中国 传 统文化的文学、历史、 哲 学、天文地理、人伦义 理 、忠孝节义等等 , 而核心 思想又包括了“仁、义、 诚、敬、孝。”其与《百家 姓》、《干字文》并称为中 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 , 合 称“三百干”。
中国传统蒙学
历代童谣之一
盘脚盘,盘三年。降龙虎,系马猿。 心如水,气如棉,不做神仙做圣贤。
东屋点灯西屋明,西屋无灯似有灯。 灯前一寸光如罩,可恨灯台不自照。灯 前不见灯后人,灯后看前真更真。道明 尤远,提防背后眼。
历代童谣之二
风来了,雨来了。儿女喜,翁 婆恼。鸣条破块已难禁,飞沙带雹 愁煞人。
烟儿烟儿休烟我,与你搬砖垒 灶火。垒了灶火烟还在,恼来逃却 烟儿外。烟里岂无人,烟自不粘身。
中国传统蒙学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一个族群也好,一个家庭也好,要有归 属,不能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力量。
──柏杨
1、蒙学释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封建社 会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辞海》:蒙学又称蒙馆,是中国封 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辞源》: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
《名贤集》成书
作者:南宋以后儒家学者编撰,具体不详。 内容:是一部宣扬儒家思想的儿童启蒙读物, 本集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 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 学修德等方面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句 式对偶整齐,不拘字数,但句句押韵,读来顺 口。有四字为句,五字为句,七字为句。
《增广贤文》节文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幼学琼林》之一
何谓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何谓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后生固为可畏,高年尤是当尊。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 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
蒙学课件
二、蒙学发展
(一)古代蒙学的发展
1、办学主体的演变 (1)办学形式
民间举办的蒙学可统称为私塾。
私塾起源于春秋(孔子),发展于唐宋,明清时期已建立起遍布全国的 蒙学教育体系。 举办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是富豪人家聘请教师设立“家馆” 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 三是塾师在自己家里设立学馆
(2)蒙学教师 (3)办学规模
(2)严厉教育 “不交一言,不示一笑,为立教第一关"
二、蒙学发展
(二)近代蒙学的遭遇
1、洋务运动,最早提出了对蒙学教育的质疑。 2、戊戌变法,正真撼动了蒙学的地位。 3、五四运动前后,古代蒙学受到致命性的打击。
4、文化大革命后,蒙学彻底淡出了中国人的视线。
二、蒙学发展
(三)当代蒙学的新生
1、当代蒙学的新生首先起源于海外 2、当代蒙学的新生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3、当代蒙学的新生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政治
《蒙学》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龙小华
观点一:关于培训——抱着一颗平常心
观点二:关于传统文化——要有自己的眼 光和思考,多一些批判精神。
2012年在湖南株洲炎陵县举办的炎帝神农祭祀大典
2013在陕西黄陵县举办的轩辕皇帝祭祀大典
2014年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祭祀大典
2012年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节祭祀大典
三、经典蒙学教材
3、《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篇文章,也是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 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启蒙读物,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代的周兴嗣。 《千字文》四字一句,共250句。内容涉及天地、历史、人事、 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 文化活动。全书语意连贯,押韵和谐,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及趣 味性。 它知名度高的原因有三:一是《千字文》内容精、文辞美;二 则《千字文》是皇室用书;三是《千字文》书法精美,被当做 学习书法的范本。
蒙古族风俗文化PPT学习教案
牧歌:牧歌以歌唱草原、赞美 骏马、赞美生活,充满对自由 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 容。牧歌的歌词既善于抒情, 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 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赞歌:其内容主要是歌颂蒙古 族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赞 美家乡的山川第7页湖/共4泊4页 等。多在那 达慕大会或其它集会、庆典等
第9页/共44页
传统舞蹈有马刀舞、鄂尔多斯、筷 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 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 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 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 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 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 "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 舞"等。
蒙古族风俗文化
会计学
1
蒙古族风俗文化
第1页/共44页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 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 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 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 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他们有很多具有特色的风俗文化。
第20页/共44页
第21页/共44页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 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 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 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 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 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 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 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 慕盛会即源于此。
炒米
第27页/共4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蒙学精粹
第一节《三字经》 第二节《百家姓》 第三节《千字文》
第一节《三字经》
一、概述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据传最早是由南宋经史学 者王应麟所著,今天我们常见的本子由历代学者增补或改写而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 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 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 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 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一节《三字经》
(3)循序渐进原则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 体现了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 提高。在教学中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教容易的内容,后教 难的内容,先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再学习复杂深入的知识, 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三字经》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琅琅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 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 百千”。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 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 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 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 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蒙 学经典并不断流传。
第一节《三字经》
3勤学、苦学的学习态度 (1)学习要不畏艰苦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路温舒编蒲抄书,公 孙弘削竹抄春秋,他们没有现成的书,但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勤勉 用功。说明苦也能学,苦也要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 不辍。”车胤没有灯,用袋装萤火虫照明看书,孙康没有灯,则借 雪的微弱反射之光来学习。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再苦的情况下也应 创造条件读书。“如负薪,如挂角。身虽穷,犹苦卓。”朱买臣一 边背着柴一边读书,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来读,都说明学习要不畏 艰苦的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02 蒙学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读】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 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读】 如果一个人从小不好好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 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 致地去教育孩子。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读】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 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 布机的梭子来教育孟子。 ◎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读】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 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秦代的蒙学教材主要有《仓颉》《爱历》《博学》等,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 的发展。到了汉代,《仓颉》《爱历》《博学》被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此外,还有《凡将 篇》《急就篇》《元尚篇》《训纂篇》《滂喜篇》《劝学篇》等。其中,《急就篇》流传最广,影 响最大。
二、蒙学的发展概况
·唐宋是我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这时候的蒙学也 迎来空前的发展。唐宋时期,推行科举制,平民之 家的文化教育兴起,教材的内容也从识字拓宽到综 合知识、道德教育、阅读能力、陶冶性情等。以识 字为主的教材有《开蒙要训》《百家姓》《三字经》 《对相识字》《文字蒙求》和“杂字”书等。其中, 《百家姓》是集汉族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蒙学课本, 读起来朗朗上口,减少了儿童记忆上的障碍。元明 清时期的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内容侧重经 义、歌赋,通过教习儿童对仗、声韵、写诗、习作 等,使他们具备应对科举考试的技能。
二
蒙学
Méngxué录壹贰蒙蒙学
学
概
经
述
典
解
读
传统蒙学的当代意义课件.doc
传统蒙学的当代意义课件.doc蒙学,是对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与小学、大学并列,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孔子的出现,被视为中国古代私人教育的开始,孔子的教育思想,源于对“性相近,习相远”的思考。
性,可谓生命的内在本质。
习,则指生命受外部环境的遮蔽而产生的变异。
所以,孔子的教育始终围绕着人性来展开,通过教育,将人类带进一个符合自然天道,富于礼乐文化的人文日常。
通过教育,使人有高度的自觉,使社会有纯正的良知。
这就是老有所养,幼有所爱,朋友有信的天下大同。
孔子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读书人。
他们接受教育的方式,虽然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教育的精神却不绝如缕,薪尽火传。
一儒家教育的主旋律:大学与小学1 大学(1)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