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 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 0,故选项不正确; 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 是 0,故选项不正确; 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选项不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 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的化学式是O2B.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答案】 C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 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2222 2 O+O催化剂 CO +H O。 A、由图可知,乙的化学式是O ,正确; B、丙物质是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气态物质,正确;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 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 确。故选 C。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 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 【答案】 B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 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 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气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 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 A 错误;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及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3.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6.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7.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 8.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D.稀有气体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 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4.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5. 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 6.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初三化学_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附答案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 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30分。) 16.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4)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 C.图2中B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2可知,ABCDEF曲线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变化趋势是纵坐标先不变,后下降,红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由选项A的解析可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BC段变化趋势是上升的,说明压强在不断增加,红磷刚开始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CD段变化趋势是下降的,说明压强在不断不断减小,因此,CD段仍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熄灭后冷却过程,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故符合题意。故选D。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 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和氮气是有用的 B.空气主要提供人们呼吸,而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不大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氧气,更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D.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生产、运输、电光源等领域 【答案】D

中考专题二 我们周围的空气有答案

中考专题二我们周围的空气 班别: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汽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4.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铁丝B.红磷C.硫磺D.木炭 5.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B.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专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D.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6.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银和水银时所依据的物理性质依次是:①颜色②气味③状态④沸点()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④D.③②① 7.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下列图象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B.C.D. 8.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9.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10.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A.蜡烛继续燃烧,杯内液面不变B.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 C.蜡烛燃烧更旺,杯内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

2019中考真题汇编--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word版有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例1】(2019德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空气 点拨:空气属于混合物,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氧气没有可燃性,不可以作燃料;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 答案:C 【例2】(2019 天津)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答案:C 【例3】(2019青岛)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生铁C.河水 D.氮气 点拨: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铁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答案:D 【基础巩固】 1.(2019雅安)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A)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2019乐山)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2020年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1空气最新中考真题练习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1空气 一、选择题: 1、(2020?昆明)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A.N2B.CO2C.O2D.稀有气体 2、(2020?绥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直接焚烧秸秆B.增加绿化面积 C.节约用水用电D.利用风力发电 3、(2020?东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节约资源B.单车出行,健康环保 C.露天烧烤,享受生活D.种植花草,美化家园 4、(2020?云南)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生理盐水C.蒸馏水D.蔗糖水 5、(2020?永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石油C.氧气D.矿泉水 6、(2020?怀化)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作保护气的N2 B.气球填充气He(氦气) C.医疗急救用的O2 D.火箭新型推进剂H2(液氢) 7、(2020?张家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种草,可以保护空气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氮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8、(2020?广州)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9、(2020?宜宾)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O2B.CO2C.N2D.He 10、(2020?湖北)在空气质量评价中,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质是()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氮D.稀有气体 11、(2020?常德)空气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12、(2020?宜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力发电D.燃煤发电 13、(2020?益阳)测定空气成分含量的实验中,体积分数约占1/5的是() A.O2B.N2C.CO2D.H2O 14、(2020?广州)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己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A.①B.②C.③D.④

【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B .石蜡+氧气点燃 ???? →水+二氧化碳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 B 、石蜡+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 反应,故C 错误。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错 误。 故选:B 。 2.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 .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 C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7.8 D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 、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 ,故A 说法错误; B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 量筒量取9.5mL 蒸馏水,故B 说法正确; C 、pH 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 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 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 为7.8,故C 说法错误;

2017中考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汇编

2017中考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7?云南)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2017?上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O2B.N2C.He D.CO2 3、(2017?新疆)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21%B.0.94%C.0.03%D.78% 4、(2017?黄石)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 A.氮气B.葡萄糖C.硝酸钾D.氧化镁 5、(2017?宿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6、(2017?长沙)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7、(2017?怀化)人时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8、(2017?桂林)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9、(2017?河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0、(2017?辽阳)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 A.侯德榜B.拉瓦锡C.张青莲D.阿伏伽德罗 11、(2017?重庆)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 12、(2017?贵港)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13、(2017?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4、(2017?齐齐哈尔)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我们周围的空气(解析版)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 C.氯酸钾D.四氧化三铁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 C.产生氧气缓慢 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我们周围的空气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 1.(2018?梧州)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 【解析】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D、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8?黄石)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解析】A、氮气约占78%,故A错误; B、氧气约占2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约占0.03%,故C错误; D、稀有气体约占0.94%,故D错误。 故选:B。 3.(2018?长春)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解析】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体积分数最大,故A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最大,故B错; C、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体积分数比较小,故C错; D、二氧化碳大约占0.03%,体积分数比较小,故D错。 故选:A。 4.(2018?衡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含量最多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C。 5.(2018?吉林)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解析】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18?广西)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解析】空气的组成成分按照体积比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故选:A。 7.(2018?玉林)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体积分数)大约是( ) A.78%B.50%C.30%D.10%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故选:A。 8.(2018?邵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 指的是氧气。 故选:B。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常见练习题

第一讲空气和氧气 【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知识点归纳】 【学考真题示例】 例1:(2019 云南)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属于容易题。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答案:A。 例2:(2019 云南)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本题考查氧气常见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属于容易题。木炭、红磷、硫磺和铁丝等与氧气反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其中硫磺和铁丝是考查的重点。本题中对象的描述不能包含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A。 例3:(2019云南)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空气得到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四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属于容易题。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 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曾称为“惰性气体”,会与极少数物质反应。而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A。 例4:(2019 河北)用图10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a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C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试题

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湖北省孝感汉川市实验中学王必刚 一、选择题: 1.(烟台市)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2.(福州市)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 (达州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达州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5.(重庆市)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 催化剂 6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氢气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2020届人教版本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题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 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 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2.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②沙尘暴天气增多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⑤燃烧天然气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3.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B.78%C.21升D.21% 4.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5.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B.硫磺C.木炭D.蜡烛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低钠盐;奶粉B.大理石;鸡蛋壳

C.矿泉水;生理盐水D.氧气;二氧化碳7.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4/5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8.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B.用煤作燃料C.汽车排放尾气D.用氢气作燃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10.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1.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 B.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助燃 C.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5:1 D.若最后液体进入广口瓶的体积不到1/5,则有可能是红磷过多 12.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聚焦2021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二:我们周围的空气

聚焦2021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二:我们周围的空气 1.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B.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清洁的空气 B.液态氮 C.冰水混合物 D.高锰酸钾 4.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普通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 5.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的性质是()A.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6.下列物质不属于 ...空气污染物的( ) A.SO2 B.NO2 C.CO2 D.PM2.5 7.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 违背 ..的是( )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8.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根据空气成分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氢气作燃料 2.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 B.蔗糖 C.加碘盐 D.二氧化碳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看作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酱油 C.橙汁 D.奶茶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6.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②沙尘暴天气增多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⑤燃烧天然气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7.生活中经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医疗用的碘酒 B.餐饮用的饮料 C.调味用的食醋 D.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8.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普利斯特里和舍勒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汤姆生 9.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0.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题集锦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题集锦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 C.图2中B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2可知,ABCDEF曲线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变化趋势是纵坐标先不变,后下降,红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由选项A的解析可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BC段变化趋势是上升的,说明压强在不断增加,红磷刚开始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CD段变化趋势是下降的,说明压强在不断不断减小,因此,CD段仍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熄灭后冷却过程,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故符合题意。故选D。 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 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