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社会性软件支持教师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合集下载

非正式学习_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思_省略__基于对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1)

非正式学习_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思_省略__基于对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1)

图1教师对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伦理非正式学习: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思路———基于对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研杨琼,柴璐璐,杨成(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221009)摘要:针对当前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对非正式学习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提高江苏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为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非正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09)08-0015-03收稿日期:2009-04-27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课题(NO 70108)作者简介:杨琼(1985-),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柴璐璐(1983-),女,辽宁鞍山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职员,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杨成(1966-),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以苏南、苏中、苏北各市代表本地区发展水平的共20所高等院校作为调研单位,在每一所调查的大学中按一定比例在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授课教师。

抽样学校包括国家重点大学、省(市)属大学和职业技术大专院校,所涉教师的任教学科包括文、理工、农林、医药、经济、艺术和体育,涵盖了江苏各级别高校及各高校所开设的全部专业类别,因此调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教学媒体的利用状况、教师的资源获取与资源管理情况、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教师教学评价与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学习需求等。

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普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有较高的热情。

基于社交网络(SNS)的非正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基于社交网络(SNS)的非正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基于社交网络(SNS)的非正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作者:赵佳男王楠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第16期摘要随着Facebook、人人网的兴起,社交网络这一基于Web2.0的互联网新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

同时,社交网络也正在为人们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一种新途径和新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

阐述社交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并且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社交网络;非正式学习;学习模式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6-0019-04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社交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必不可少,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教学形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对知识的追求,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学校对社会文化的应变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滞后于社会的发展[1]。

但人们又要不断地进步以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而这种学习的方式又大多是通过非正式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获得的,所以非正式学习正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得到重视和充分利用。

人们以往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如家庭、博物馆和网络社区,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但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大环境下,注册和使用Facebook、人人网等这样的社交网络的学习者越来越多,愈加成熟的社交网络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新的视野。

学习者作为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群体,对社交网络表现出极大兴趣,同时社交网络作为学生社交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

教育中会更多地运用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对知识的获取和传播产生影响[2]。

1 社交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学习动机源于自我内部需要,可以有明确目的,也可以是偶然性的[3]。

谈非正式学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谈非正式学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谈非正式学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摘要: 非正式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有效方法和途径。

本文以非正式学习的五种理论为基础,包括知识管理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终身学习和成人学习理论,对非正式学习进行阐述。

非正式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并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非正式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方法;非正式学习;教师专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正式培训的形式,培训的内容、途径和形式多是考虑教育部门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这使得教师的学习往往成为一种被动的、应付式的“文凭式学习”,这种学习通常远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大部分的教师学习不可能采取脱离教学实践的正规培训方式,因为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脱离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其主要面对的任务是教学,学习内容很多是依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机决定的,学习形式是自由的,学习目标是自定的,即是非正式的学习形态。

因此非正式学习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 非正式学习的含义[1]学习可以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正式学习指的是在学校里面接受的教育以及一些专门进行的培训教育。

而非正式学习发生在正式学习以外的任何时间,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包括: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它是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

该活动没有严格的组织和要求,可以随时发生,随时终止。

非正式学习具备四个显著特征:个体性、主体性、社会性、多样性。

在非正式学习范畴内又包含带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和偶发性学习。

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通常是有意图的,但又是没有严密组织结构的学习活动,如自我反思学习、在线学习等。

偶然性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开始并没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很强烈的学习意愿,可能是在学习、工作的闲暇里,关注到某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开始去研究,去学习。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小组成员构成分析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小组成员构成分析

组 都 是年 度 优 秀小 组 , 是评 选 的具 有 较 高 的翻 译 知名 度 、 文 发 较 频 繁 、 现 活 跃 的小 组 。 先 统 计 “ 诗 翻 译 ” “ ed i 表 首 英 和 t al h y
b at两 个小 组成 员 的活 动情况 , 出小组 成员 构成 的推 论 , es” 作 然 后在“ 完美 翻译 ” “ 济学人 ” 和 经 小组 中去 验证 推论 是否 成立 。
英 诗 翻译小 组参 与 人数统 计 结果 得到 , 与人 数 较多 的 月 参
1 研 究 方 法
本 研 究选 取 一个 有代 表性 的社 会性 软件 为 例 , 对其 中发生
的小 组学 习进 行个 案 考 察 。 案 的 选取 主 要 以影 响力 、 个 生命 力
和参 与度 为标 准 。 终选 取 了 “ 言” 。 最 译 网
“ 言 ” 一个 功 能 较完 善 的基 于社 会 性 软件 的协 作 翻译 译 是 平 台 , 成立 于 2 0 它 0 6年 l , 2月 已有 较 长 的生命 时 期 ; 有较 大 它 的社会 影 响 ,汶川 地 震后 以及 甲型 H1 N1流感 出现后 .译 言 ” “ 社 区很快 地 成立 了翻 译项 目, 中 文 阅读 者 提供 资 讯 , 为 为灾 区
的各 种现 象。
关键 词 : 社会 性 软件 ; 非正 式 学 习; 学习 小组 ; 员构 成 成
中图 分类 号 :4 4 G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0 10 — 0 10 1 7 — 8 0 2 1 )8 0 9 — 2
社பைடு நூலகம்会 性 软件 是 一 种在 使 用 过程 中能够 促 进 用 户社 会 关 系

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协作学习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协作学习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第2 2卷 2 1 年第 7 02 期
现 代教 育 技 术
M od m uc to a c no o y e Ed a i n l Te h l g
、0 .2 ,1 2 NO 7 2 2 . 01
基 于社会 性 网络 的协作学 习研 究
— —
以人 人 网为例
陈 仕 品
入;支持事件功 能,其 功能支持相关信息 的告知、登录信息
的 后 期跟 踪等 。
为学 习场所 ,教师在 自己的人人 上发布相关课程 内容 、讨论 话题 、学 习资源等 。人人 网通过 姓名、院校等关键字 匹配寻 找好友 ,从而使班级里所有学生都成为教师 的好友 。对于课
89
堂上遗 留下来的 问题 ,学 习者可 以组 织大家在人人上进行进
网的成功对提高网络课程传播 与互动方面 的研 】探讨基于 ; 人人 网的网络学习社区构建【,缺乏相应 的实践应用研 究。 基
三 基 于 人人 网 的协 作学 习构 建
基 于人 人 网 的在 线 协 作 学 习流 程 图如 下 :
于 以上 原 因 , 我 们 围绕 人 人 网在 协 作 学 习 方 面 的应 用 开 展 了 相关研究 。

组 明确 地 报 告 他 们 的活 动 进 程 , 以便 让 其 他 成 员 知 道 他 们 以 前 所 做 的 工 作 、 即将 要 做 的 事情 及 扮 演 的角 色 。在 监 视 协 作 学 习活 动 的 进 程 方 面 ,我 们 发现 利 用 人 人 网 的组 能够 帮 助 提 示 最 终 的相 关 协 作 活 动 是 如 何 完 成 的 , 同时 ,相 关 进 程 报 告
境呢 ?人人网协作学习社区的形成 主要有两种方式【: 6 一是以 1 班级为 中心 的方式 。这种方式把人人 网作为一种学 习管 理系 统而开展协作 学习 。具体做法 为:教师注册成为人人 网的成

基于MOOC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基于MOOC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基于MOOC的非正式学习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云服务、云计算为标志的云时代已经到来,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当下基于MOOC的典型网络学习模式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文章在介绍非正式学习的基础上,以Coursera为例,分析MOOC应用于非正式学习的优势,在关联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基于MOOC 的非正式学习模式,为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依据。

关键词:MOOC;非正式学习;学习模式0、引言近几年来,关于非正式学习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研究表明,个体通过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占80%左右,而非正式学习的投入仅有20%左右,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投入产出比如图1所示。

随着非正式学习低投入、高效益特点的突显,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在云计算的技术支持下,一种典型的网络课程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应运而生,国内学者也将其称为“慕课”。

MOOC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其起源可追溯于2008年西门思与斯蒂芬·唐尼斯开设的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TM课程,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在不断加大。

自2012年4月Coursera创办以来,截止到2013年12月1日,平台上来自107所知名高校的549门课程,吸引了5644322名在线学员。

MOOC平台所拥有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免费学习资源,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基于MOOC的非正式学习研究,对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个体的终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非正式学习的涵义非正式学习的发展历史较短,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称为“非正式教育”,而“非正式学习”是由美国学者马尔科姆·诺尔斯在1950年发表的“成人的非正式教育——管理者、领导者和教师的指南”中正式提出的。

Web2.0环境下社会性交互在非正式学习中的研究

Web2.0环境下社会性交互在非正式学习中的研究
R s a c n S c aI It r c O p e i If r alL a nig B s d O e 2 0 E vio m n / W n u , e e r h o o ; e a tif A pI d n o m e r a e R W b . n n e t / a g J e n i n n r

王珏
吕迎 蔚
费颖
3 30 10 0
湖 州师 范 学 院
浙 江湖 州
摘 要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特 别是 互联 网技 术 的进 步 ,学 习的社 会性 越来 越 强 。在进 入W b . 时代 后 ,大 量社 会 e2 0 性 软件 为人 们 的学 习提 供 良好 的支 持 ,推动 非 正式 学 习 的发展 。在W b. 环 境下 ,把 非 正式 学 习 、社会 性 交互 二 e20 者 结合起 来进 行研 究 , 以期探 索新 技术 环境 支撑 下社 会 性交 互 的有效 构 建 。 关键 词 社会 性交 互 ;非 正式学 习 ;Wb . ;社 会性 软件 e 20 中图分类 号 :G3 文 献标 识码 :A 44 文章 编号 : 17— 8X (0 9 8 02 —3 6 149 2 0 )1— 1 10
L Yi g i F Yi v n we , ei ng
A s r c W t t e e e o m n o t m s e p c a l t e r g e s f n e n t e h o o y S C a b t a t i h h d v l p e t f i e , s e i l y h p o r s o i t r e t c n l g , O } l
常是偶然发生的。通俗地理解,非正式学习指在工

元认知策略视域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研究——“自我提问”问题表单

元认知策略视域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研究——“自我提问”问题表单

随着信息技 术 、网络的普及 ,终 身化 学 习
理念 深入 人心 ,学 习者 的学 习 方 式 不 再 限 于 课
正式学 习中专 门人员管理或控制下 的 自主、灵 活 的选 择 学 习 时 问 和 空 问所 进 行 的学 习 。这 种 方式的学习 ,学 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 主体 ,它 是 一 个 自我 发 起 、 自我 调 控 、 自我 监 督 、 自我
— —
“自我 提 问” 问题 表 单
杨 洪琴
( 广西 师 范大 学教 育 科 学学 院 ,广 西 桂 林
5 10 ) 404
摘 要 :在厘清网络非正式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 了网络环境下其过程 中学习者学 习状 态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及 成 因 ,以元认 知 理论 为基 点 ,提 出了相 应 的 元认 知 策 略 即 “自我提 问” 问题表 单和
合个体发展 的学习计划或者具体 目标。 ( ) 知识 管理 能力有 待 加强 二
基金项 目:广 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 目 “ 网络学习的信息生态危机及对策分析 ” ( 目编号 :2 1 16 24 1 4 ) 项 0 l0 00 0 M 5 。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 l一 8— 5
习的 机 会 中 ,如 何 构 建 行 之 有 效 的 学 习 方 式 , 进 而 达 到有 效 、有 意 义 的学 习 ,这 是 非 常 重 要
而 且必 要 的 。
在网络环境 中,信息繁多冗杂 。学 习者 利 用繁杂的信息资源进行 非正式学习时 ,常会 出
现 诸 多问题 : ( ) 学 习 目标 缺乏规 划 一 学 习 者 在 网 络 上 的学 习 ,常 带 有 偶 发 性 、
题 ,主体有 效 调 动原 认 知结 构 中 与 此 相关 的 知 识 和经 验 ,然 后 使 用 一 些 标 准量 规来 评 价 个 人 的理解 、预 计 学 习 时 间 、选 择 有 效 的计 划 来 学 习 或解 决 问题 ,再 调控 个 人 的 进 展 情 况 ,以 便 采取 相应 的 补 救 策 略 方 案 。其 中元 认 知 的 调 控 是非 常关 键 的 环 节 ,它 是 根 据 对 认 知 活 动 结 果 的评 估检 查 ,发 现 问题 ,采 取相 应 的补救 措 施 ,

运用社会性软件建构网络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以唐山师范学院2005级教育技术本科生为例

运用社会性软件建构网络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以唐山师范学院2005级教育技术本科生为例

[ ] 陈晓 慧. 育技 术 学发展 若干 基 本 问题 的 思考 [] 5 对教 J. 现代 远距 离
教 育 ,0 9 4)3 5 2 o ( :— .
总之 ,硕 士研究 生 培养 方案 涉及 到硕 士 生教 育 的各 个方
面 , 硕 士 生培 养 的行动 指南 。 该 根据 时代 和教 育 发展 的进 是 应
运用社会性软件建构 网络非正式学习共 同体 的尝试
以唐 山师范学院2O 级教育技术本科生为例 05
李 晓庆 , 王 健, 王 倩
( 宁师范 大学 计 算机与信 息技 术学 院 , 宁 大连 1 6 8 ) 辽 辽 10 1
摘 要 : 络 的 高 速 发 展 , 得 社 会 性 软 件 呈 现 出一 种 如 火 如 荼 的 发 展 趋 势 . 络 群 体 学 习 也 成 为 众 人 追 求 的 网 使 网
进行严 格处 置 , 如给予 记过 、 消学位等 处分 , 取 从根 本上 杜绝论 文抄袭行 为的发生 ; 置相关 的有 效的规定或措 施 . 养学生 的 设 培
[] 许可毅, 2 叶城 . 当代 研 究 生 的透 视 [ . 安 : M] 西 陕西 人 民 出版 社 ,
2 o2 0 .
[ ] 潘文年 . 挂 靠式研 究生培养 模 式的 弊端分 析 [] 3 学科 J. 学位 与研 究
生教 育 ,0 9 8 :2 3 . 2 o ( )3 — 5 [ 赵 勇 . 育与 技 术 关 系漫 谈 [ . 京 :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4] 教 M]北 北
20 6 o.

团队学 习意识 , 如定期 举办 团 队竞赛 , 例 并给予 一定 的奖励 , 并
且要求人人参 与到其 中 , 必要时可 以为其设置一 定的学分 。

教师非正式学习论文

教师非正式学习论文

教师非正式学习论文摘要:教师作为推动教师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有意识的终身学习是教师群体提高自身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对教师发展的积极推动力是毋庸置疑的,从社会教育事业发展及个人专业发展两个维度上看都是符合发展需求的,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加深,在社会性软件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的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如何有效开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的研究数量较为庞大,但具体到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大多关注的是应用情况的研究,忽略了其影响和特点的研究以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开展。

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对于教师这个专业群体而言,将是提高自身的潜在、高效的途径。

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法深入了解目前教师应用社会性软件的具体情况总结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特点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概念最早研究社会性软件的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人类学家,社会性软件是社会学与网络发展的结合。

从2002年开始,社会性软件成为研究的热点主题。

对于它的定义国内外研究者们也给出了不少的版本。

国内学者代表人物毛向辉对社会性软件定义:“社会性软件就是个人带着软件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和传统的软件相比,社会性软件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存在和真实关系,同时促进了建立在这些信任特性上的信息和知识交换。

”[1]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的,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外的非正式教育概念,而真正的研究时间始于二十世纪末。

我国对于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对非正式学习作如下定义:在正式学习之外,有目的或者偶然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不存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鲜明的组织性,通过自我控制完成的。

二、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特点在社会性软件环境下,学习者能够迅速查找需求的信息,根据做自我需要分类处理信息,加强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更为有意义的学习。

基于Twitter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基于Twitter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广完善 。
1 . 基 于 Tw t r的 非 正 式 学 习 平 台 的 设 计 原 则 2 i t e 1 . 分 类 组 建 学 习 团 队 .1 2
问题的交谈 话语都 可 以进 行实时 的传播 、呈 现 ,学 习小组或 团
队 、 师 、 家与学 习者之 间的联系 也更为实 时和方便 。 教 专
3 基 于Tw t r 非 正 式 学 习策 略设 计 ie 的 t
非正 式学 习者 是 自由学 习者 , 他们 渴望 的是 自主地 建立 知 识 点 之 间 的有 价 值 、 意义 、 意思 的联 系 。 于 T ie, 有 有 基 wt r的非 t

2 基 于T i e 的 非 正 式 学 习模 型 构 建 wt r t
311 通过 “ aoi s功 能 吸 引非正 式 学 习的参与 者 . . F vre ” t 多人 参与 、协 作学 习是 非正 式学 习 的灵 魂 。 wt r T ie 的好 友 t 添加 方 式受 益 于拓 扑 学 的思想 ,每 一 位 T ie w t r的用 户 就是 无 t 限 网络 海 洋 中 的一 个 节点 ,添 加 到 每一 位 好友 又 成 为一 个 节 点 , 些 节点 随 意延 伸 , 触 到的人 群 就是 T ie 学 习 团 队 的 这 接 wt r t
基于T te的非正式学 习研 究 wi r t
梁 少林 . 于 贵
( 四川文 理 学院 数 学与 财经 系, 四川 达 州 6 5 0 ) 3 0 0
摘 要 : 过 对 一 种 新 兴 的 信 息 发 布 工 具— — T ie 的 深 入 研 究 , 析 了 非 正 式 学 习 与 T ie 结 合 的 可 行 性 , 通 wtr t 分 wt r t

“非正式学习”在教师语言培训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在教师语言培训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在教师语言培训中的应用作者:苑书文王俊海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5期摘;要: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的教师语言培训体系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互联网+”教育技术让为教师“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可以混合学习、跨界学习和网络社群学习。

实施教师语言培训的“非正式学习”策略,除了建立“问题—研修—实践—总结”培训模式,教师个体要营造自我约束提升个人环境,教师群体应建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工作环境,社会角度需要构建“非正式学习”文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教师语言培训;应用教师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语言,较之于其他职业语言,教师语言的鲜明特征是既遵循语言规律,又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因此,教师语言培训也是师能培训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师语言培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教师语言培训的有效性,就成为迫切需要探究和回答的时代课题。

一、“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及其对教师语言培训的价值“非正式学习”是与“正式学习”相对而言的,相较正式学习,教师的“非正式学习”以自我为维度,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拥有自主性和主动性。

它包括同侪观察、课堂观察、交流讨论、咨询前人或专家、教学反思、博客日记、阅读报纸和在线学习。

1首先,“非正式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与正式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不同,“非正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开展。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智能设备连接互联网,搜索自己想要获取语言教学的信息。

在搜索、查询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完成了一个自发的语言学习培训过程,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识及技能。

其次,“非正式学习”的发展更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性和自律能力。

技术支持的非正式学习:从边缘走向中心

技术支持的非正式学习:从边缘走向中心

理论 、 分布 式 认 知发 展 到联 通 主义 , 其关 注 点从 个体 知识 接 受
和建 构转 向社会 知 识建 构 。 如今 , 习不 仅是 一 个知 识 传递 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个体 知识 建 构 的过 程 . 是 一个 社 会对话 、 知 网络 联接 与 共 也 认 享 的过 程 , 习者从 不 同的学 习或 实践 共 同体 中可以得 到高级 学

是在 信息技 术和 通讯 技术 支持 的 网络 环境 下 .具有 分布式 、 移
动式 、 型化 和泛在 性 等特征 的 自我导 向 的学 习形 式 。 微
2 技 术 支 持 的非 正 式 学 习 的理 论 基 础
21 知 识 管 理 与 隐 性 知 识 .
词 最 早 是 15 9 0年 由 Ma om n we 提 出 的 。 l l K o ls c 任 何 概 念 和 定 义 往 往 都 不 是 唯 一 的 , 于 非 正 式 学 习 的 定 关
义 亦如 此 。 比较典 型 的如 非正 式 学 习是 相对 正 规学 校 教 育或 继 续教育 而言 的 , 指在 工作 、 生活 、 交等 非正式 学 习的时 间 和 社 地 点接 受新 知 的学 习 形式 , 主要 指 做 中学 、 中学 、 中学 , 玩 游 如
沙 龙 、 书 、 会 、 球 等 。Bshf,19 ) 这 里 不 一 一 列 举 。 读 聚 打 ( ic o 9 8在
认 知 能 力 的 训 练 , 到 更 全 面 的 发 展 。 术 的 发 展 为 分 布 式 学 得 技
动式 、 型化 和泛 在 性等 特 征 的学 习 。 育 的重 点 开始 从 以教 微 教
为 中心变迁 到 以学 为 中心 , 人们 不 仅 注重 正式 学 习 的机 会 。 而

一种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方法

一种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方法
了一 个 交 流 的 平 台 ,把 互 联 网 上 的用 户 聚 集 起 来 ,典
根 据 二 八 理 论 ,人 们 百 分 之 八 十 的 知 识 是 通 过 非 正 式 学 习途 径 获得 的 ,在 学 校 的正 式 学 习 中 .也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知 识 需 要 学 生 通 过 非 正 式 学 习 方 式 来 融 会 贯 通 。 在 计 算 机 和互 联 网技 术 飞 速 发 展 的 今 天 ,利 用 网 络 进 行 非 正 式 学 习 ,促 进 个 人 的学 习研 究 ,这 种 方 式 已经 被许 多 实 践 者 证 明是 有 效 的 。 目前 的状 况 是 ,人 们 不 但 缺 乏 计 算 机 网络 方 面 必 要 的 知 识 和 操 作 技 能 ,更 缺 乏 如 何 利 用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进 行 有 效 学 习 的 方 法 。这 样 造 成 的 情 形 就 是 ,一 边 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飞 速 发 展 ,一 边 却 是 学 习 个 体 对 网 络
维普资讯
《 农业网络信息》08 20 年第4 期 信 息教 育

种基 于社 会性软件 的非正式 州 502 ) 广东 13 0

要 :本 文结 合 We2 b. 0时代 的社会 性软 件 的特 点 ,提 出 了一 种基 于 We2 技 术 的 网络 非正 式 学 习进 阶模 式和 基于 社 b. 0
Ke r s W e 20:S ca ot r;I o ma e r n y wo d : b . o ils fwa e n r llanig f
1 引 言
所 谓 非 正 式 学 习 ,是 相 对 于 正 规 学 校 教 育 或 继 续 教 育 而 言 的 ,指 在 工 作 、 生 活 、社 交 等 非 正 式 学 习 时 间 和 地 点 接 受 新 知 的学 习 形 式 。本 文 所 提 到 的 非 正 式 学 习 .主 要 是 指 学 习 个 体 利 用 互 联 网所 进 行 的 网 络 学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第20卷现代教育技术V ol. 20 2010年第11期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1 2010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杨欣于勇(东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非正式学习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把握非正式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现状,藉此总结出非正式学习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1—0014—05一 引言随着Internet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学习的供求之间发生的多元化变化,在这个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成为在当今社会生存的重要资本。

学习的形式和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丰富,人们学习的途径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或其他有组织的培训等,传统的集中式授课和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习者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拓展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

学习的形式和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丰富,非正式学习已经不能单纯被当作一种补充性学习(Complementary Learning),[1]而是满足学习者需求中在不知不觉地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

特别是终身教育的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得学习无处不在,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与此同时Web2.0时代和3G时代的到来,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为20%,其余的80%尽管是多数的,却是次要的,这一定律被称为“二八定律”。

生活中就普遍存在着“二八定律”,学习也不例外,据调查,人们在工作中习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而人在其一生中习得的知识也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来自于非正式学习。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一、本文概述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学习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分析它们在现代教育和工作场所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我们将对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揭示它们对于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微型学习课程、如何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环境等。

我们也将讨论如何克服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将对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它们在未来教育和工作场所中的潜力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型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二、微型学习的特点与优势微型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

其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内容微型化:微型学习的核心在于将庞大的知识体系拆分成微小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聚焦于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这种微型化的内容设计使得学习更加聚焦、精准,有利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关键信息。

学习时间碎片化:微型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如等车、排队、午休等。

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了学习者的零散时间,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学习方式非正式化:微型学习通常发生在非正式的场合和环境中,如家庭、社交场合等。

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压力和门槛。

学习体验个性化:微型学习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学习进度来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微博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研究

微博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研究

随着 We b 2 . 0时代 的到来 , 人们通过 网络建构 个人 的社 会关 系连 接 , 由此形 成 的社 会关 系 网络 是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1 2 — 0 3
【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 国家青年课 题《 “ 微博” 对大学生交往行为影响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立项
探讨 。文章运 用社会 网络分析 法, 对大学生为主要 成员的高校微博群展 开研 究, 通过量化微 群成 员间的交互关 系, 分析 大学生在微博群这一虚拟 学习社 区中的人 际网络 的结构和 特征 , 考察 成 员间的 交互情 况。得 到如 下研 究 结 论: ( 1 ) 虚拟学 习社 区整体结构松散 , 凝聚 力差 ; ( 2 ) 社 区整体 交互模 式呈现 网状 结构 ; ( 3 ) 虚拟 学 习社 区 中存在 意
资助 , 编号 为 C C A 1 1 0 1 0 8
【 作者简介】 戴体娇( 1 9 8 3 一) , 女, 江苏徐 州人 , 硕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向为教 育技 术基 本理论 与应 用研 究; 王帆 , 女。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媒 介素养教 育。
网络技术的进步 、 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人际的 互联 , 使人类 的学 习不再受时间和地域 的限制 , 有 了新的发展空间。We b 2 . 0时代 的社会性软件成为 网络非正式学习中的有效支持 , 而虚拟学习社区已 成为人们进行非正式学习 的重要场所之一。基 于 网络环境 的虚 拟 学 习社 区为 知 识 的交 流 和共 享 提 供了更为方便而有效的平 台, 社 区成员通过正式或 非 正式 的方 式 从 经 验 丰 富 的社 区成 员 那 里 获 取 并 共享他们 的知识 , 使 隐性 知识转 化为显性知识 , 使 个人知识转化为群体知识 , 群体知识 通过社区成员 的不断传播修正而得以改造和创新。 社会 网络 分 析 ( 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 , 简 称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1. 本文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与实践在新领域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其与传统正式学习方式的区别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趋势,包括最新的理论框架、技术应用以及教育实践案例。

文章还将讨论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企业培训、社区教育、在线个人兴趣学习等,以及这些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学习效果评估、学习者动机激发、知识共享机制等。

本文旨在提出对未来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期待非正式学习eLearning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机会,为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非正式学习强调在非教学的社会交往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建构起来的,强调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社会建构论则进一步指出,知识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而形成的,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

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是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习得的重要实践。

知识管理关注如何有效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组织内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难以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非正式学习通过人际交流、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学习的泛在性和情境性: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无处不在和延续性,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正式的教学环境中,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情境。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结构要素对过程性评价的影响研究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结构要素对过程性评价的影响研究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结构要素对过程性评价的影响研

桂还官尚;孙瑜敏
【期刊名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12)3
【摘要】过程性评价作为传统终结性评价的完善和补充,其宗旨在于强调学生课堂上进行的学习过程,是优化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教学评价指向,已然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维度。

而教师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体,过程性评价素养的形成和培育不仅是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推动学生发展的手段。

立足民族地区,从基础教育教师的社会性结构要素出发,探究其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社会性结构因素都对过程性评价有影响,其中职称、教授科目、是否承担行政工作对过程性评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学历对过程性评价没有显著影响。

【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桂还官尚;孙瑜敏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0;G622.0
【相关文献】
1.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2.影响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一致性的因素分析
3.社会性软件环境下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
4.利用社会性软件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5.中小学教师学习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 10法则 。 了便 于对 人 群进 行 管理 , 好将 人 数 总数 为 最
收 稿 日期:0 0 — 5 2 1- 3 2 1
人本 主义 学 者 主张学 习应 以 “ 自我 ” 完善 为核 心 , 注重人 的 个 性发 展 , 调 自我 观念 和 自我实 现 。 为任 何人 都 具 有充 分 强 认
知 的学 习形式 。 它具 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的特征 : () 1 自主性 。 正 式学 习 是学 习者根 据 自身 学 习 的需 要 自 非
() 1 社会 性 软件 首先 是个 人软 件 , 个人 网络 化 的工 具 , 是 要 求个 体 具有 高度 的 自主参 与 性 。
() 2 社会 性 软件构 建 的是 社会 网络 。 社会 网络 包括 弱 链接 、
12 非 正 式 学 习 .
网 络 的建 立 与发 展 ,促 进 集体 协 作 行 为 和关 系 的形 成 与 构建
的互 联 网软件 。 体 现 了个 人 性与 社 会性 的统 一 , 有 以 下几 它 具 个方 面 的特 征 :
对 于非 正 式 学 习概 念 的界 定 一般 是 通 过与 正 式 学 习进 行 比较 而得 出的 。 式 学 习主 要是 指 通 过学 校 组 织 、 堂 授课 等 正 课 形 式 实现 的学 习形 态 。 常 是有 计 划性 的 , 明确 的 目标 和 课 通 有 程 知识 体 系 . 依 托规 范 化 的 学 习材 料 实 现 的 _。 并 2 由此 可 将 非 J 正 式学 习 理解 为 发 生 于正 规 教育 或 继续 教 育之 外 的 能接 受 新
11 .. 社会 性软 件 的 支持理 论 2
我 发起 的 , 自己确 定学 习 目标 , 择 学 习材 料 , 选 实施 学 习过 程 。
同时 由学 习者 监控 整个 学 习过 程 , 自己的学 习负 责。 对
() 2 社会 性 。 正式 学 习 的社 会 性 主要 体 现 在 学 习者 的 学 非 习环境 不 再 囿于课 堂或 正式 的教 学 活动 中 , 而是 在真 实 的社会
11 .. 社 会 性 软 件 的 分 类 3
对 于社 会 性 软 件 的涵 义 目前还 没 有公 认 的定 义 。一 般认
为 ,社 会 性 软件 是 一种 在 使 用 过程 中能够 促 进 用 户社 会 关 系
根据 社会 性 软件 在非 正式 学 习中扮 演 的不 同角 色 , 以将 可
其 分为 以下 几类 . 表 1所示 _。 如 】 ]
中链 接 和强 链接 3个 主要 方 面 。 会 网络 的互 联性 为人 与 人之 社
间 的交 流 提供 了更 广 阔 的平 台 ,使 得人 们 之 间 的交 流 与协 作 更 加 方便 、 快捷 。
() 会性 软 件 是 个人 主 体 性和 社 会 性 的统 一 , 现 了个 3社 体
人 在社 会 化 网络 中所 发挥 的 巨大作 用 。
了社 会性 软件 在教 师 非正 式 学 习中的应 用策略 。旨在 通过 利 用社会 性 软件 来 支持教 师 的非 正式 学 * 达 到提 高教 师 - J。 信 息 素养 和促进 其 专 业化发展 的 目的 。 关 键词 : 会 性软 件 ; 正式 学 习 ; 息 素养 ; 社 非 信 专业化 发展
11 社 会 性 软 件 . 111 社 会 性 软 件 的 内 涵 及 特 征 ..
关系。 它为 社 会 性软 件 的群 组 聚 合作 了范 围规 范 的指 导 , 为数 据 建模 提供 了一个基 本依 据 。 以便 于社会 性 软件 的开发 者 和使 用 者进 行 聚合 管理 。
( ) 度分 隔 理论 。 和 世 界上 任 何一 个 陌 生 人 之 间所 间 1六 你
隔的 人不 会 超 过 6个 。 经过 充 分 的优 化 , 多 只要 通 过 6个 即 最
情 境 中进 行 的。 习 活动 的场所 可 以是 在 自己的工作 、 活 、 学 生 休
闲娱乐 等 非正 式 的各个 地方 展 开 。 () 3 多样性 。 在信 息时 代非 正式 学 习的形 式是 多样 的 , 习 学
2 基 于社 会 性 软 件 的 教 师 非 正 式 学 习理 论 基础
21 人本 主义 学 习理论 .
软 件越 来 越人 性 化 、 性 化 , 好地 满 足 了信 息 时 代人 们 对 于 个 更
信息 的获取 、 整理 、 用 的要 求 , 通过 相互 之 间的交 流 进行 合 利 并
作学 习 与协 作学 习 , 个 人知 识 体系 的全 面建 构 。 促进
应 用社会性软件 支持 教 师的非正 式学 习研 究
郭 荟 芬
( 南大 学 西 南 民族 教 育 与心理 研 究 中心 , 西 重庆 4 0 1 ) 0 7 5

要: 通过 对社 会性 软件 、 非正 式 学 习概 念 的 阐述 , 并基 于对社 会性 软 件 的教 师非 正式 学 习理 论 的分 析 , 讨 探
人 你就 能够认 识世界 上任 何一个 陌生人 ,并能 够在彼 此之 间建
立起 某 种联 系 。
社 会性 软件 的产生 与发 展 和该 理论 有极 大 术及 互 联 网之 上 的各 种 社 会性
者 所 获得 的信 息途 径是 多渠 道 的 , 学 的知识 也 是多方 面 的 。 所
作 者简 介: 郭荟 芬 (9 7 ) 女 , 西 渭南人 , 南大 学 西南 民族教 育 与心理 研 究 中心 2 1 硕士研 究生 , 究 方 向为新媒 体技 术 与教 育 。 18一 , 陕 西 0 0级 研
中图分 类号 : 4 12 G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7 0 (0 1O — o 7 O 17 — 8 0 2 1 )5 0 4 一 2 控 制 在 10之 内 。5 5 1 0法 则 与 社会 性软 件 的设 计 有 着很 重 要 的
1 概 念 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