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课件53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9f11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0.png)
动能与势能
总结词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掌握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的基本原理。
详细描述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其计算 公式为$E_k = frac{1}{2}mv^2$,其中 $m$是质量,$v$是速度。势能则是由物体 在重力场或其他力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它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无论它们是质点还是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万 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G * (m1 * m2 / r²),其中F是两物体之间的引力, G是自然界的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02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04
曲线运动
物体沿着一条曲线轨迹的运动 。
速度方向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 改变,指向物体运动轨迹的切
线方向。
加速度方向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指
详细描述
冲量是一个矢量,其大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与时间的乘积,方向与力的方向 相同。冲量的作用是引起物体动量的变化,公式表示为:Δp = Ft。
05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与功率
总结词
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率 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详细描述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位移的累积效果的物 理量,其计算公式为$W = Fscostheta$, 其中$F$是力,$s$是位移,$theta$是力与 位移之间的夹角。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完 成的功,其计算公式为$P = frac{W}{t}$。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eee5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d.png)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是经典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任何两 个物体,无论它们是质点还是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 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定律在
解释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指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其 他天体做圆周运动,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 运动的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分别是轨 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则是描述物 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在天体运 动中,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得天体能够保持 稳定的运动轨道和运动速度。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即F=ma。这个定律解 释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词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是学习匀速圆周 运动的关键。
详细描述
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始终指向 圆心,其大小为a=v^2/r,向心力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来提供向心力,其大小为 F=ma=mv^2/r。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第五章同步教学课件%3A5.2 平抛运动 (共14张PPT)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第五章同步教学课件%3A5.2 平抛运动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d63b34524de518964b7de7.png)
B.若A的初速度较大,在空中的任一时刻它离 地面的高度必然较大
C.若A的初速度较大,落地时它的水平距离必 然较小
D.不论A.B的初速度如何,在空中的任一时刻 两物体离地的高度一定相等
3、用m.Vo.h分别表示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初 速度和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则:
y 1 gt 2 t 2
2y g
v0
x v0 t v0
2y g
代入数值知:x=0.89km.
小结:
⑴速度公式 vx v0
1、平抛运动的定义:
vy gt
3、平抛运动的条件:
物体具有水平初速度和只受重力作用
vt
vx2
v
2 y
tan vy gt vx v0
2、平抛运动的性质:
平抛运动为加速度a=g的匀变速曲线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1:24:43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72021/3/172021/3/17Mar-2117-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7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7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 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 做的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二、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2de13c998fcc22bcd10de0.png)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思考讨论
若某位同学忘记记录出发点,还可以计算出发点的初速度吗?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课堂练习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滚下,在白纸上依次记下 小球的位置,某甲和某乙得到的记录纸分别如图所示,从图中明显看出: 甲 实 验 错 误 的 是 _斜_ _槽_ _底_ _部_ _不_ _水_ _ 平_ _ _ 乙 实 验 错 误 的 是 _ 小_ _ _球_ _从_ _斜_ _面_ _的_ _不_ _同_ _位_ _置_ _释_ _放_ _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概念介绍 实验器材 实验演示 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研究平抛运动的轨迹 课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五章 第3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问题导入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呢?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概念介绍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有很多方法,现我们介绍其中的几种:
细水柱法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频闪照片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平抛演示仪法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器材
细水柱法
塑料水瓶、软木塞、导管、水、白纸、铅笔、刻度尺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演示
细水柱法
优点:制作简单 缺点:水柱的质量小,空气阻力影响大,轨迹偏差较大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演示
频闪照片法
优点:小球体积小质量大,空气阻力影响较小,轨迹偏差小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器材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dfa546da38376bae1fae4f.png)
第22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1.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及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 系决定.
2.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取决于它们的合速 度和合加速度方向是否__共__线.
3.常见的类型有: (1)a=0:性质为_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___或_静_止____.
• 课时10 行星的运动 • 课时1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课时12 万有引力定律 • 课时1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课时14 宇宙航行
录
• 课时15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 课时16 《万有引力与航天》小结
• 第七单元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课时17 追寻守恒量 • 课时18 功 • 课时19 功率 • 课时20 重力势能 • 课时21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课时22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第22讲 │ 要点探究
2.动力学特征:由于物体速度时刻变化,说明存在加速度,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可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且和速度始终有 夹角(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在垂直速度方向上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方 向,合外力在沿速度所在直线上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大小.
3.轨迹特征:曲线运动的轨迹始终夹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 间,而且向合力的一侧弯曲,或者说合力的方向总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22讲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掌 握应用运动分解的方法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尤其是 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问 题的求解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建模的能力.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 1 和变式题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结合例 2 和变式题加强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 解,体会合速度与分速度、合位移与分位移、合运动与分 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例 3 和变式题让学生体会连接体问题的速度解 决方法.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二册(必修)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二册(必修)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7087917be23482fb5da4c18.png)
第八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人教版高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87页 0112页 0168页 0208页 0258页 0293页 0310页 0336页 0338页 0361页 0363页 0411页 0413页 0415页 0461页
第八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二、单摆 四、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六、机械波 八、超声波及其应用 第九章 分子动理论 能量守恒 阅读材料 纳米科学技术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 阅读材料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第十章 固体、液体、气体 二、晶体的微观结构 四、毛细现象 六、气体的压强 七、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一、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阅读材料 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beda02c1c708a1294a44a8.png)
判一判: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合外力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 (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有可能是不变的。( )
答案: (1)× (2)√ (3)√
课堂互动·考点探究
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 1.运动性质 (1)由于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不管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因 其矢量性,物体的速度在时刻变化,即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
解析: 物体在 A 点时的速度 vA 沿 A 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 恒力 F 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此力 F 必有垂直于 vA 的分量,即力 F 可能为图中所示的各种方向之一,当物体到达 B 点时,瞬时速度 vB 沿 B 点的切线方向,这时受力 F′=-F,即 F′可能为图中所示的方向之一; 可知物体以后只可能沿曲线 Bc 运动,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C。
答案: D
2.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某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C.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D.由两个分运动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由对角线表示, 而邻边表示两个分运动的速度。由几何关系知,两邻边和对角线的长短关系因两 邻边的夹角不同而不同,当两邻边长短不变,而夹角改变时,对角线的长短也将 发生改变,即合运动速度也将变化,故选项 A、B、D 错误,选项 C 正确。
如图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轨迹为曲线。 试根据上述情景讨论: (1)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方向是否相同? (2)试讨论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有什么关系?
提示: (1)不相同。由于物体的轨迹是曲线,不同时间 的位移方向发生变化。
高中物理 53 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物理 53 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https://img.taocdn.com/s3/m/79c81452d1f34693dbef3e1b.png)
A. 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B. 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 直平面平行 C. 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 O,作为小球做平抛 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 D. 测出平抛小球的质量 答案:AB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解析: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是为了使小球从斜槽末 端做平抛运动,选项 A 正确;因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平抛,为使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木板上的投影为正投影,需将木板校准到竖直 方向,故选项 B 正确;坐标原点应在斜槽末端槽口正上方 R(R 为球半径)处,选项 C 错误;平抛运动的规律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故选项 D 错误.
(1)画出实验示意图; (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由两个分运动合成的,即水平方
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
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 x 和 y,根据公式:x=
v0t 和 y=12gt2,就可求得 v0=x 速度.
2gy,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一页,共35页。
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第二页,共35页。
课前·新知(xīn zhī)预 习
夯实基础 自填要点 形成(xíngchéng)认识
第找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 2. 由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共20张PPT)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cd16b177232f60dccca180.png)
实验3: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课前回顾1.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2021gt y t v x实验目的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3.知道判断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知道判断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如何获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方案一 :描迹法方案二:频闪照相法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平抛运动的轨迹提供了方便.若能拍摄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几张照片(如图所示),就能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或用数码摄像机都能实现,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来实现.一 抛体运动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2.平抛运动: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的作用3.平抛运动的特点本节课用的实验方法:描迹法实验器材:斜槽,金属小球,木板(附竖直固定支架),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重锤线,铅笔。
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B A V0(1)水平方向观察如下实验,两小球具有相同初速度V0,B球在一光滑平板上.做出解释x y对A 球B 球:因为 Fx=0则 a x =0所以A 、B 两球在水平方向上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实验操作1、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
2、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
利用重锤线画出竖直轴y(两点法)。
y3.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f29f55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b.png)
3 先演示实验一遍,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提示,合作进行实验
4 讨论分析法 设置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同学实 验后,探讨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导入新课 研读思考
演示思考
拓展延伸 探讨分析
实验探究
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5分钟。 师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师生以对 话的方式展开,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延伸
预计用时3-4分钟。 老师布置一道经典例题,简要 说明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回答相关 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
5
01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 加强学生对平抛运 动的应用,对生活 中平抛运动的了解。
02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概括总结,使本课知 识要点化、系统化,加 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 平抛运动的理解。
2
高一(12)班共40人,学风较好,思维跳跃。
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由于综合性比较强,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能力可能面临挑战。
3
3
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3
学习和借鉴本节 课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解
事实性知识
能理解现实或实验中的 典型情景,并从中剥离提 炼出物理模型,分析相应 物理现象
方法性知识
能做出平抛运动的受力 分析,能分解平抛运动, 能通过分析,得出平抛运 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运 动形式
2
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 于探索,逐步树立严谨科学 的实验态度合正确的认识观
新课标物理课件必修二53
![新课标物理课件必修二53](https://img.taocdn.com/s3/m/1b1f98cf19e8b8f67c1cb9b8.png)
②过这些点作水平线与轨迹分别交于A、B、C点,则这些 点就是每经过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如图所示.
③测量出OA、AB、BC的水平距离,对比实验测量结 果,若各段距离相等,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 动.
(2)判断O点是不是抛出点 ①如图所示,在轨迹上选取A、B、C三点,OA、AB、 BC的水平距离相等,那么说明从O到A、A到B、B到C的时间 相等,过A、B、C三点作水平线和y轴相交,得出A、B、C三 点的纵坐标值yA、yB、yC. ②如果yA:yB:yC=1:4:9,那么说明O点为平抛的起点,若 不满足上述比例关系,则说明O点不是平抛的起点.
五、注意事项 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 平.检查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水平槽上,并轻轻将其向两边拨 动各一次,看其是否有明显的运动倾向. 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 直.坐标原点应选在槽口末端上方小球圆心所在位置.
3.用铅笔找小球经过位置时,首先选定纵坐标(或横坐标) 线,仔细观察小球经过该纵(横)坐标线时的位置,然后再用铅 笔尖指着这个位置,将小球从斜槽原释放位置放下,看其是否 与铅笔正碰.如此重复数次,以找到一个平均位置.这样可以 减小实验误差. 4.要保证小球都是从斜槽中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解析 从题图中的图象中可以看出小球A、B、C、D位置 间的水平距离都是0.20 m.由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 动,于是可知小球从A到B、从B到C、从C到D所用的时间是 相等的,设运动时间为t,又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 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Δy=gt ,得t= =
三、实验器材 斜槽(带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重锤 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2b120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b.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直线运动详细内容: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2. 章节二:牛顿运动定律详细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摩擦力。
3. 章节三:能量守恒与转化详细内容: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功与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公式和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2.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能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原理,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例题讲解:(1)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3)分析能量转化的实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摩擦力。
3. 能量守恒与转化: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功与功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辆汽车从静止加速到60km/h所需的时间和位移。
(2)分析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一个物体从一定高度下落的动能。
2. 答案:课后提供详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035c5ac8d376eeaeaa31d8.png)
A、 r12 2
r3
C、 r33 2
r22
B、r32 2
D、
r12 r1r2
2
r3
从公式a=v2/r看,a与r成反比;
从公式a=ω2r看,a与r成正比,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 1)在y=kx这个关系式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 是 k不变 。
故:由a= v2/r 知, 线速度v一,定a与r成反比;
由a=ω2r 知, 角速度时ω时一,定a时与r成正比。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总结: 定义
向 公式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
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叫向
心加速度
an R 2
an
v2 R
心
方向 始终沿意义 描述速度的方向变化的快慢
度
匀速圆周运动 非匀变速曲线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v2 =
r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二、向心加速度大小公式
v2 a=
r
a =ω2r a = 4π2 r
T2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思考与讨论: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人教版高级中学物理 课件:必修二53 平抛运动
![人教版高级中学物理 课件:必修二53 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d7ca3394028915f814dc244.png)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5时34 分42秒下午5时34分17:34:4221.11.16
计算机
计算机
误差分析
根据证明可知:设喷水口坐标为(x0,y0), 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水流的初速度为v。
当x0 ≠ 0,y0 ≠ 0,θ≠00时,
y
2v2
g
cos2
x2
(tan
-
gx0 )x
v cos
2v2
g
cos2
x02
x0
tan
y0
当x0=0,y0=0,θ≠00时,
y
2v2
g
cos2
x2
x tan
当x0=0,y0=0,θ=00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g 2v 2
x2
结论:a值是由平抛的初速度决定的,b值不为零说明初速度方向不 沿水平方向,实验时没有把喷水口调到水平状态,c值不为零说明喷水 口与坐标原点不吻合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5时34分21.11.1617:34November 16,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5时34分42秒17:34:4216 November 2021
图中小鸟的运动轨迹是平抛运动的抛物线吗?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53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53](https://img.taocdn.com/s3/m/f652536251e79b8969022625.png)
答案:(1)CF (2)AD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仪器的选择 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还需的器材是坐标纸和重垂线,描出的 轨迹在坐标纸上,方便数据处理,重垂线是用来确定竖直木板是 否竖直并确定纵坐标的.(2)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斜槽末 端必须水平,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 的位置自由滑下,以使小球在斜槽末端速度相同;在描画小球运 动轨迹时,应用平滑的曲线连点,偏离轨迹较远的点可舍去.
研习 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研习经典]
[典例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他们在 水平桌面上用课本做成一个斜面,使一个钢球(可视为质点)从斜 面上某一位置滚下,用数码相机拍摄钢球从桌面水平飞出后做平 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然后用方格纸做背景,根据照片上小球 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已知所用的数码相 机每秒钟拍摄 10 帧照片,现用刻度尺测得桌边离地高度为 90.0 cm,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组同学一次实验最多可以得到正在空中运动的几帧小
球的照片( )
A.1 帧
B.5 帧
C.15 帧
D.100 帧
(2)如图所示是该组同学得到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三张连续
照片的局部图,由图可以计算出小球离开桌边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________m/s,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5.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 O 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 度.
五、它案设计 方案一:喷水法 如图甲所示,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 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根更细的硬管 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 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可在装置一侧竖直放置一玻璃板,将平抛运 动的轨迹描在玻璃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确定小球位置 (1)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小球从轨道末端射 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 x 值处的 y 值. (2)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 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 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 (3)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 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第五章
曲线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目的和器材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白纸、 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实验原理 1.描绘轨迹: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绘出小 球的运动轨迹, 利用数学方法判断这个轨迹是不是抛物 线,即 y=ax2. 2.计算初速度 v0: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任一 1 点的坐标 x 和 y,根据公式 x=v0t 和 y= gt2,即可求 2 得初速度 v0=x g . 2y
5.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 O 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 度.
五、它案设计 方案一:喷水法 如图甲所示,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 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根更细的硬管 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 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可在装置一侧竖直放置一玻璃板,将平抛运 动的轨迹描在玻璃板上.
2 以 vB= v2 Bx+vBy=
41 m/s. 2 41 [答案] (1)B (2)2 2
[训练 2] (1)研究平抛运动,下面哪些做法可以减小实验误 差( ) A.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 B.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 C.实验时,让小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D.使斜槽末端切线保持水平
[巧指导] 1.A、B、C 三点在空间上有何特点? 提示:水平方向距离相等,表明从 A 到 B 和从 B 到 C 的时 间相等,而在竖直方向满足 Δy=gt2.
2.如何计算 B 点速度? 提示:先确定两个分速度,再合成,其竖直分速度根据 v = t v 求解. 2 [解析] (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t= 2h = 0.18 s, 介于 gt=yBC-yAB = g
0.25-0.15 s=0.10 s 10
又因为 xAB=v0t xAB 0.20 所以 v0= = m/s=2.0 m/s. t 0.10
完成课时作业(三)
谢谢观看!
(2)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 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 O,A 为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 据如图所示,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ACD
(2)2.0
解析: (1)研究平抛运动时,钢球体积越小,所受空气阻力 越小,并且记录小球通过的位置越准确,A 正确;小球每次从斜 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可保证小球的初速度不变,与 钢球和斜槽间的摩擦无关,B 错误,C 正确;实验时必须使斜槽 末端的切线水平,以确保小球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D 正确. (2)由题图可知 AB、BC 间的竖直距离 yAB=15 cm=0.15 m, yBC=25 cm=0.25 m.因为 xAB=xBC=0.20 m,所以小球从 A 运 动到 B 再运动到 C 的时间相同,设此时间为 t.据 yBC-yAB=gt2 得
方案二:频闪照相法 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平抛运动的轨迹提供了方 便.若能拍摄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几张照片(如图乙所示),就能 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或用数码摄像机 都能实现,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来实现.
研习 1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研习经典] [典例 1]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可以用斜面小槽 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 ______________位置滚下,记下小球碰 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二、数据处理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如图所示,在 x 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 A1、A2、A3、…, 把线段 OA1 的长度记为 l,则 OA2=2l,OA3=3l,…,由 A1、 A2、A3、…向下作垂线,与轨迹交点记为 M1、M2、M3、….若轨 迹是一条抛物线,则各点的 y 坐标与 x 坐标间的关系应该具有 y =ax2 的形式(a 是一个待定的常量).
(1)该组同学一次实验最多可以得到正在空中运动的几帧小 球的照片( A.1 帧 C.15 帧 ) B.5 帧 D.100 帧
(2)如图所示是该组同学得到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三张连续 照片的局部图, 由图可以计算出小球离开桌边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________m/s,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3.计算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 (1)在确定坐标原点为抛出点的情况下, 在轨迹曲线上任取几 点. (2)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分别测出它们的坐标 x 和 y. (3)根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x=v0t)及竖直方 1 2 向是自由落体运动(y= gt ),分别计算小球的初速度 v0,最后计 2 算小球的初速度 v0 的平均值.
三、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没有调水平,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 2.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 3.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
四、注意事项 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检验是否水平的方 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的不同地方,看其是否都能 处于静止状态). 2.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 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滚下. 4.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 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
一、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斜槽 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 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
2.建立坐标系: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 口(轨道末端)时球心所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 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 y 轴,画出水平向右的 x 轴.
[答案] (1)斜槽上的同一 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BAC
[训练 1]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 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 A.游标卡尺 C.坐标纸 E.弹簧测力计 B.秒表 D.天平 F.重垂线
(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 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 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B.安装器材,注意__________________,记下平抛初位置 O 点和过 O 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 O 为原点,以竖直线为 y 轴建立坐标系, 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1)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1)步骤 A 中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的初速 度相同,轨迹重合,应让小球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滚下;步骤 B 中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要注意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上 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BAC.
研习 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研习经典] [典例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他们在 水平桌面上用课本做成一个斜面,使一个钢球(可视为质点)从斜 面上某一位置滚下, 用数码相机拍摄钢球从桌面水平飞出后做平 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然后用方格纸做背景,根据照片上小球 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 已知所用的数码相 机每秒钟拍摄 10 帧照片,现用刻度尺测得桌边离地高度为 90.0 cm,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试回答下列问题:
0.4 s~0.5 s 之间,由于数码相机每 0.1 s 拍摄一帧,所以最多得 到 5 帧照片.
(2)由图可知,A、B、C 三点的水平位移相等,所以从 A 到 B 的时间等于从 B 到 C 的时间,则在竖直方向,根据 Δy=gt2 可 xAB 得每格边长为 x=0.1 m,初速度 v0= =2 m/s;经过 B 点的竖 t 0.5 m 直分速度 vBy= =2.5 m/s,水平分速度 vBx=v0=2 m/s,所 0.2 s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运动性质的判定 (1)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 1 2 体下落高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y= gt ,在平抛运动轨迹的竖直 2 坐标轴 y 上,从原点 O 开始向下取一个坐标为 h 的点,再找到 坐标为 4h、9h、…的点.
(2)过这些点作水平线与轨迹分别交于 A、B、C、…点,则 这些点就是每经过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如图所示. (3)测量出 OA、AB、BC、…的水平距离,对比实验测量结 果,若各段距离相等,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CF
(2)AD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仪器的选择
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还需的器材是坐标纸和重垂线,描出的 轨迹在坐标纸上,方便数据处理,重垂线是用来确定竖直木板是 否竖直并确定纵坐标的. (2)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斜槽末 端必须水平,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 的位置自由滑下,以使小球在斜槽末端速度相同;在描画小球运 动轨迹时,应用平滑的曲线连点,偏离轨迹较远的点可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