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的CT诊断与分析

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的CT诊断与分析

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的CT诊断与分析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的CT表现特征,提出CT复查的重要性。

材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至2012年本院35例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回顾性分析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征象出现以及变化时间。

结果:迟发型颅内血肿的类型为脑内血肿22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4例。

发现血肿的时间为24小时~3天内18例,4-6天内13例,7-14天内4例。

结论:CT检查是诊断本病最好的方法,伤后24小时-6天是复查的最重要时机,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是临床预后的关键。

标签:颅内血肿迟发型病变颅脑外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可直观显示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并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但CT检查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因为外伤后迟发型颅内血肿甚至体检中随机检出者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本病临床预后转归的关键。

本文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总结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发现及变化时间,旨在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并指导临床确定合适的检查时间。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8年至2012年顱脑外伤后CT检查并有复查资料者35例,年龄范围8-65岁,平均36.5岁。

受伤原因主要有跌倒、交通事故、坠落和打击伤。

入院时意识清醒者8例,有意识模糊或昏迷者27例。

住院后经治疗症状加重者10例,症状无明显好转者11例,有1例因病情严重最后死亡,其余13例症状缓解。

首次CT检查时间为受伤后1-4小时,复查时间为24小时-14天不等,每例复查次数为2-4次不等。

1.2方法设备采用美国GE Hispeed Dual双排全身CT扫描机,全部病例均做颅脑常规横断平扫,扫描基线与OM线平行,层厚10mm,层距10mm,分析总结初次CT检查结果和复查时发现新的颅内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及发现时间,并与初次检查对照。

2结果2.1本组35例中初次CT检查时有5例颅内未见明显异常,颅内发现病变者30例,多为2种以上病变同时存在。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脑外伤后并发症,通常是由头部外伤导致硬膜外血管破裂而引起。

影像学是诊断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硬膜外血肿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一、CT表现:
硬膜外血肿在CT影像上通常呈现为局部弧形高密度区,密度较正常脑组织高,与硬膜上分离,形成一定的局部膨出。

在随后的CT 扫描中,硬膜外血肿的密度会逐渐降低,同时血肿周围脑实质会出现水肿。

二、MRI表现:
1: T1WI:硬膜外血肿在T1WI(T1加权像)上表现为局部均匀低信号,与脑组织相比较暗。

2: T2WI:硬膜外血肿在T2WI(T2加权像)上表现为局部高信号区,与周围脑组织相比较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的信号会逐渐减弱。

3:矢状和冠状面的MRI图像可以更好地显示硬膜外血肿的范围和分布。

三、血管造影:
对于一些复杂的硬膜外血肿病例,可以进行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血肿的深度和范围。

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血肿周围的血管情况,有助于确定可能的出血源。

附件:
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硬膜外血肿:指血液积聚在硬膜与颅骨内膜之间,形成的一种颅内病变。

2:影像学:指利用X线、CT、MRI等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诊断方法。

颅脑外伤后引起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颅脑外伤后引起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颅脑外伤后引起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CT反复检查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发生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颅脑CT多次复查均发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6例有颅骨骨折,8例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3例昏迷、瞳孔扩大。

2例神志不清、抽搐;结论 11例颅脑外伤后的患者即使首次颅脑CT扫描检查时未发现异常或脑组织疑有轻度异常,如有颅骨骨折和精神有改变时,在短时间内应多次CT扫描复查,可及时发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关键词】颅脑损伤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75-01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常较隐匿。

如果忽视轻度颅脑外伤病人的连续观察,又不进行多次CT检查,未能及时发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以CT检查能及时发现颅内损伤病变的重要工具。

对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致残有重要作用。

我院救治11例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首次CT检查与复查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有利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 临床资料11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4.1岁,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扫描检查,基线为听眦线,层厚10mm。

层距5mm。

每个患者扫描12层。

CT检查完毕后进入病房观察。

疑有病情变化时,立即再行CT检查。

扫描仪采用GE公司的产品OPETIMA宝石64排全身扫描仪。

2 结果11例患者外伤后首次CT主要表现:局限性脑实质密度略有减低,灰白质界面欠清8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例,CT复查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6例,双侧血肿4例,局部轻度占位3例。

复查时脑沟变浅,脑室及外侧裂池明显受压,中线结构移位7例,颅骨骨折6例。

11例均出现颅内血肿。

血肿部位:额叶、颞叶、顶叶区域。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 的 C T影 像 诊 断
郑 志波 李 时光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 于基 建 、 通 等 所 造 成 的颅 恼损 伤较 由 交 前有 所 增 加 , 般 来 说 , 脑 损 伤 致 死 的 病 例 7 死 于 来 院 一 颅 O
之前 , 3 死 于 来 院 抢 救 的 过 程 中 。可 见 能 否及 时 的 评 价 另 O
增强征 : 经增 强扫 描 后 可见 血 肿 密 度 增 大 . 2例 。⑥ 皮 质 静 共
回顾 分 析 9 5例 颅 脑 外 伤 的 C 征 象 , 中 颅 内 血 肿 5 T 其 5
例 , 膜 下 积 液 9例 , 挫 裂 伤 9例 . 伤 性 气 颅 6例 , 纯 颅 硬 脑 外 单 骨骨 折 1 6例 。
脉 增 强 : 强 扫描 后 , 见 脑 皮 质 静脉 显影 远 离 颅 骨 内 板 而 能勾 划 出 血肿 的大 小 及 形 状 。经 增 强 扫 描 1 例 , 1 可 见 皮 质 静 脉 显 影 , 见 远 离 内 板 内 移 。⑦ 2 1 例 并

脑 损 伤包 括 : 震 荡 、 干 损 伤 、 脑 _部 损 伤 、 白质 剪 切 脑 脑 丘 F 脑 伤 、 挫 裂 伤 ( 内血 肿 ) 硬 膜 外 血 肿 、 膜 下 血 肿 ( 性 、 脑 脑 、 硬 急 亚 急性 、 慢性 )硬 膜 下 积 液 、 室 内 出 血 、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 皮 、 脑 蛛 头 及颅 骨损 伤 、 管 损 伤 、 神 经 损 伤 及 颅 内积 气 等 ; 发 脑 损 血 颅 继 伤包 括 : 伤 后 的 脑 水肿 、 梗 塞 , 发 性 脑 干 损 伤 、 伤 后 的 外 脑 继 外 炎症 、 力 性 坏 死 、 膜 囊 肿 及 颅 神 经 损 伤 等 。 压 软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在颅骨内硬膜下形成的血肿,是头部受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章节:⒈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症状常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等。

具体表现因血肿大小和位置而有所不同。

⒉ CT 表现:在头部 CT 扫描中,硬膜外血肿常呈现为一片低密度区,位于颅骨内硬膜和软脑膜之间。

血肿的形状常为凸面状或半球状,边缘清晰。

血肿旁边的颅骨常常呈现骨质增生。

⒊ MRI 表现:硬膜外血肿在 MRI 图像上常呈现为T1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区,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区。

特别是在脑脊液抑制序列(FLR)图像上,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⒋血肿的扩展:硬膜外血肿的扩展常取决于其体积和位置。

随着血肿的增大,其可以对颅内结构施加压力,导致脑实质挤压,甚至影响脑室系统。

⒌并发症:硬膜外血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中线结构移位、脑室扩张和脑实质损伤。

⒍鉴别诊断:在影像学上,硬膜外血肿需要与其他头部疾病鉴别,如脑挫裂伤、硬膜下积液和脑出血。

通过观察血肿的形态、位置和相邻组织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为:硬膜外血肿 CT 和 MRI 影像图。

附件可在正文结束后的附件部分查看。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硬膜外血肿:指颅骨内硬膜与软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

硬膜外血肿通常由头部创伤引起,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⒉颅骨:指头部的骨骼结构,主要由颅顶骨、颅底骨和颅侧骨组成,保护和支撑着脑组织。

⒊ CT 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通过利用 X 射线和计算机重组成像,可获得不同层面的头部断层图像。

⒋ MRI:磁共振成像的简称,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CT诊断价值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CT诊断价值
案பைடு நூலகம்具有 重要 价 值 。
【 关键词】外伤性 ; 颅内血肿 ; 迟发性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分 类号 】R 7 . 【 标 识 码】A 【 编 号 】17 — 7 120 )12 — 2 中图 4 36 文献 文章 6 3 90 (0 8 3— 1 0
The Va ue ofCT e a d Tr um atc I r e a alH e a o a l ofD l ye a i nt a r ni m t m
ods Ac o dig t h 6 CT p n me a o c r n o t e 5 he o n fDTI CH , any su he i g e tr s a h a h lgc b ss we m i l tdy t ma e fau e nd te p t oo i a i.Res t Th nr e r b a uls e i ta e e r l h mao e tma, u u a s bd r he ao m tma, pi r h mao e du a e tma, r t mai s mp o f t c e wi DTI l ae he n y t ms o he a s t s h CH i te ee td a l s n h s lce s mp e .The rgn l o iia
e a iv s g t n f h ains w t T C h sal mp r n au . rl n e t a i so ep t t i D I H a l i ot t l e i o t e h a v 【 yW o d 】 T a mai ;I t c r b a e tma e a e Ke r s ru t c n r e e r l mao ;D l y d;S ia a a tn ss a h p n l n se o i ;X— AY o ue c l R C mp tr

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

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

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
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膜外腔内聚集形成的疾病。

在临床上,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评估硬膜外血肿。

下面对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回答。

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压迫性改变(出现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压迫与改变,蛛网膜受损,在MRI图像中可见高信号和低信号区域。

在CT扫描中,硬膜外血肿呈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高密度区域。

影像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
1. 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

2. 就诊目的、症状等相关信息。

第二部分:影像学检查方法
1. 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

2. 扫描层厚、扫描间隔等相关参数。

第三部分:影像学表现描述
1. 硬膜外血肿的位置、范围和大小。

2. 硬膜外血肿的形态特征,如半球形、卵圆形等。

3. 硬膜外血肿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变化。

4. 周围组织器官结构受压或改变的情况。

第四部分: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1. 根据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为硬膜外血肿。

2. 评估硬膜外血肿的严重程度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

3. 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五部分:结论
1. 确定硬膜外血肿的存在与程度。

2. 如果有其他疾病存在,需明确其他疾病与硬膜外血肿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回答。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
颅脑外伤的基本 CT改变
颅脑外伤是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也是值班人员经常面对的问题,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定位颅骨及颅内由于外伤所致的病变,如骨折、脑挫裂伤、出血等。
颅脑损伤一般可分为软组织伤、颅骨损伤及颅内组织损伤,三种损伤常合并发生,伤后近期可发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和脑疝,远期可发生脑积水和脑萎缩。
头部外伤约 1 小时,当时意识丧失,约10分钟后清醒。
CT征象:右颞骨内侧有双凸形高密区,中线右移。 诊断:硬膜外(硬膜与颅骨间)血肿(多为脑膜动脉破裂)。 若为硬膜下血肿,则血肿范围较广,常越过颅骨缝,占位性强。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CT表现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形态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挫裂伤的合称,在CT诊断上不易区分,常统一。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水肿区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高密度灶。其发生部位可以为对冲伤,冲击伤。如下图:左额叶见不规则团片状高密度灶,边缘部见低密度气体影,其周环绕低密度水肿。
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 采用适当窗技术(骨窗),可直接观察到颅骨连续性中断;由于颅骨骨折,空气进入颅腔内,CT值为负值。 如下图:左额部颅骨骨质不连续,可见碎骨片影,且向内凹陷,颅骨内板下见点状低密度气体影。
颅脑外伤主要表现: 1.硬膜下血肿 2.硬膜外血肿 3.硬膜下积液 4.蛛网膜下腔出血 5.脑挫裂伤 6.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 7.头皮血肿
硬膜下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3天内为急性期,4天-3周为亚急性期,3周以后为慢性期。因其发生部位在硬膜下腔内,所以急性期形态为颅板下方沿大脑表面月牙状高密度灶;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软脑膜并且阻碍脑脊液循环,占位效应较明显。亚急性和慢性期由于血红蛋白崩解而密度减低,可表现为高、等、低密度。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积聚形成的一种病理性情况。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进行观察和评估。

以下是对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的细化描述:1.CT扫描:硬膜外血肿通常在CT扫描上呈现为高密度区,形状多为半球形或椭圆形。

初期血肿密度均匀,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度可逐渐变低,出现血肿内部液化或吸收的现象。

血肿常见于颅顶或颅底区域,与颅骨平行且呈现一层薄壁。

2.MRI扫描:MRI扫描在硬膜外血肿的检测方面更加敏感,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血肿在T1加权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

此外,MRI还可以提供关于血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血肿的大小、形状和扩展的详细信息。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帮助确定硬膜外血肿的血源,特别是在疑似动脉瘤破裂导致硬膜外血肿的情况下。

血管造影还可以识别与血肿相邻的动脉和静脉的异常表现。

4.脑电图:脑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硬膜外血肿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通常可以观察到与血肿位置相对应的脑电活动异常,如脑电图的慢波活动异常或局部性放电活动。

5.结构功能影像学(如fMRI、PET、SPECT等):结构功能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帮助评估硬膜外血肿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观察到血肿周围神经组织的功能损伤和代偿机制。

本文档涉及附件:●CT扫描图像●MRI扫描图像●血管造影图像●脑电图结果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硬膜外血肿:血液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积聚形成的病理情况。

2.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照片获取多层次断层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MRI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血管造影:通过注射放射性造影剂进入血管系统,利用X射线或CT扫描等方法观察和评估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神经影像]“硬膜外血肿”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硬膜外血肿”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硬膜外血肿”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硬膜外血肿【病史摘要】女,16岁。

头部摔伤意识不清2小时,检查时间为摔伤后第5天。

图1硬膜外血肿CT及MRI检查【影像所见】图1A、B,CT显示右侧额部双凸透镜形病变,周边呈高密度,中心呈等密度,其内可见高密度条形影。

图1C、D,横轴面T1WI、T1WI显示右侧额部双凸透镜形异常信号,呈短T2长T1信号,其内可见分隔,周围可见短T1信号。

右侧额叶皮质呈受压改变。

图1E,DWI示病变呈低信号。

图1F,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呈异常强化。

【诊断和分析】本病例诊断为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血肿位于硬脑膜和颅骨之间,颞、顶区是最常见的位置,95%位于幕上;②表现为双凸透镜形状;③可以跨过硬膜附着处,但不跨颅缝;④CT12/3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1/3表现为高、低混杂密度,表明活动性出血;⑤MRI,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透镜形的异常信号,移位的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线,位于血肿和脑组织之间,根据出血时间不同血肿信号有所不同;⑥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本病一般病史明确,诊断比较容易。

【检查方法及选择】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是CT和MRI。

CT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情况,对于急性期血肿的显示也较清晰。

MRI可以监测血肿的演变过程,因此CT与MRI联合使用,有助于观察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临床病理和随访】硬膜外血肿多由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撕裂造成,见于85%~95%的硬膜外血肿患者,不伴有骨折者少见。

偶尔硬膜外血肿可以不需手术治疗而自行吸收,可能是由于血肿通过骨折处进入帽状腱膜下的软组织。

【评述】由于10%~30%的硬膜外血肿是迟发的,一般在外伤后24~48小时内出现,在受伤当时CT及MRI检查未见异常,因此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复查。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2023最新版)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2023最新版)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外伤后并发症,其影像学表现对于确诊和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并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进行细化。

⒈CT 表现硬膜外血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一片局限性高密度区域,形状呈半球状或圆形,边缘清晰,常见于颅骨凹陷处。

可以观察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如脑沟变窄、脑室受压等。

血肿大小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⒉MRI 表现硬膜外血肿在MRI图像上呈现为T1WI上的低信号区,T2WI上的高信号区,可见周围水肿带。

脑脊液抑制序列可以显示出血肿的边界更明显。

此外,MRI还可以检测到血肿内部的各种血液分解产物,如含铁血黄素等。

⒊血管造影对于一些较大、压迫严重的硬膜外血肿,可以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估血肿周围的脑血管情况。

造影图像可以显示受压或闭塞的脑血管,了解血肿和脑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⒋病变演变过程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早期血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

中期血肿呈现出清晰的圆形或半圆形。

晚期血肿逐渐被吸收,边缘变得清晰。

通过观察这些演变过程,可以对血肿的发展阶段进行判断。

附件:本文档附带了相关的影像学图像,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指发生于硬膜外间隙的血肿,通常由于头部外伤引起。

⒉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三维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人体内部高解剖学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颅脑外伤的CT、MRI诊断

颅脑外伤的CT、MRI诊断

CT+MR: ⑴开始CT可正常 ⑵20%~50%有异常 脑干、灰白质交界处点状小出血灶,脑肿胀 ⑶复查时上述改变更明显 ⑷MR T1——改变不明显 T2——多灶性高信号灶(灰白质交界处) ⑸如出血明显 T1——有出血的信号改变 T2——年余后,有灶状低信号改变 脑萎缩
⒉脑皮质挫伤 在脑外伤中多见,外伤机理同前脑皮质表浅部 针尖大,线状出血。 部位:脑回→硬膜嵴,骨嵴处多见颞极,脑下表 面,侧颞皮质额极,脑回顶叶凸面。
脑出血
T1WI
T2WI
等、或低 高、或低
灶周水肿
无 有(高)
急性颅内出血 等信号 恶急性内出血 高信号 慢性 高Ⅰ
高Ⅰ与水肿之间见低信 号条,灶周低信号环
⒋混合性血肿 指外伤后,颅内形成两种以上的血肿 硬膜下+脑内 硬膜外+硬膜下 硬膜外+脑血 或三种并存
⒌脑室内出血
⑴脑室内积血 可源自周围的出血破入脑室内 或室管膜出血破入脑室内 或脉络丛出血所致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内板下新月表,或梭形, 混杂密度或低密度影
MR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信号改变,随期岭而异,与脑内,EDH相 仿 急 性 : 完 整 的 RBC 中 全 有 去 氧 血 红 蛋 白 → T2 缩 短 →T2→低信号区 T1→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仿,等信号 占位效应 亚急性:去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溶血 形成T1缩短→高信号 形成T2缩短→高信号(此在CT上为待密度) 慢性:早期慢性SDH同亚急性信号改变 中晚期→高铁血红蛋白继续氧化变化→血红素 T1→信号仍高于脑脊液 T2→高信号
⑹CTA、MRA、DSA可见颈内A--海绵窦瘘 眼上V显影,增粗。

2.外伤性夹层动脉瘤 CT: ⑴颈动脉出现2种密度 可出现小月牙形稍高密度 ⑵供血区——脑梗塞 ⑶CTA、MRA——颈动脉血管变窄 夹层 ⑷DSA——血管狭窄,闭塞

反复头颅CT检查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其检查指征分析

反复头颅CT检查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其检查指征分析

反复头颅CT检查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其检查指征分析摘要】目的对反复头颅CT检查在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检查指征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临床患者病例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8例患者首次CT检查均未见硬膜外血肿,第二次CT检查确诊21例,其余的7例患者经第三次CT检查均得到确诊;17例患者的CT表现呈现较轻的占位效应,其余11例占位效应明显。

结论经反复头颅CT检查能够对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进行准确诊断,从而降低了误诊率,为治疗争取了时间。

【关键词】反复头颅CT检查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诊断重要性检查指征临床上所谓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其实质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概念,是指在对颅脑创伤者行首次头颅CT检查时没有显示明显的影像异常,在之后的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内进行再次检查便可以发现血肿的存在。

因此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反复头颅CT检查在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检查指征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有男16例,女12例,年龄8-69岁,平均(32.5±14.2)岁;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在13-15分之间者9例,在9-12分之间者7例,3-8分之间者12例。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而后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反复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 检查方法本组28例患者中,首次CT检查与发生外伤之间间隔不足3小时者17例,间隔时间在3-6小时之间者8例,间隔时间在6-24小时之间者3例。

确诊为迟发血肿的时间与首次CT检查之间的间隔不足6小时者5例,间隔时间在6-24小时之间者19例,间隔l-3天者4例。

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的CT诊断

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的CT诊断

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的CT诊断
杨溪东;吴建林;蔡玉端;李冠洲;林瑞芳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04(013)006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的CT表现特征及血肿出现时间.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3年来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病例39例,主要对迟发性脑血肿出血时间、部位和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迟发性脑血肿出现时间为受伤后24小时之后,血肿较小,于脑的边缘,以额叶为最多见.结论:迟发性脑血肿最佳复查时间为24~48小时.对于临床症状持续或病情加重者应及时进行CT复查.
【总页数】2页(P266-267)
【作者】杨溪东;吴建林;蔡玉端;李冠洲;林瑞芳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医院放射科,363700;福建省平和县医院放射科,363700;福建省平和县医院放射科,363700;福建省平和县医院放射科,363700;福建省平和县医院放射科,363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诊断 [J], 孔德文;张志成;吴涛;丁智
2.CT诊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例 [J], 李竞;韩学历
3.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的CT诊断 [J], 曲连锁;韩朝霞
4.颅脑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诊断 [J], 毛艳臣;王铁志
5.外伤性迟发性脑血肿的CT诊断 [J], 陈赤丹;高乔;张爱平;关承学;张在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头颅CT扫描对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的价值及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于我科以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75例,采用飞利浦MX8000型CT机进行扫描检查,根据肯定诊断、提示诊断、建议复查、未见异常四个标准,对头颅CT诊断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h内经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26例(3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17.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9例(25.33%),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7(22.67%)例。

6h~6d内复查,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5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24例(32.00%),建议复查的患者为6例(8.00%),未见异常的患者为4例(5.33%)。

在初查得到未见异常17例中有5例转为肯定诊断,有5例转为提示诊断,有3例转为建议复查;在初查得到建议异常19例中有7例转为肯定诊断,有9例转为提示诊断;在初查得到提示诊断13例中有3例转为肯定诊断。

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查颅脑CT能够及时明确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标签: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CT;扫描;诊断
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DTIH),指在颅脑损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无血肿,后经过神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而在以后复查颅脑CT检查时发现了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后,经过神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血肿的一种疾病,其发生较为隐匿[1]。

主要可表现在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等方面,如:恶心呕吐、头痛、神志不清等[2]。

随着近年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TIH的诊断率升高,本文通过对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03月~2014年02月间于我院行螺旋CT扫描的DTI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与我院以DTIH为诊断而住院治疗的患者7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
2.58±2.83)岁,首次CT检查时间为伤后6h内,发现血肿距伤后1h~6d,其中6h内25例,6~12h内9例,12~48h内23例,48h以上19例,平均时间(22.44±5.92)h。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实验,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需符合如下标准[3]:①外伤后就医;②行首次CT 扫描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后CT扫描时未发现有颅内血肿;③经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后不见好转或症状加重;④再次CT扫描时发现有颅内血肿,诊断为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

1.3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若患者出现以上任一标准,均予以排除。

1.4检查方法采取我院新型CT设备(飞利浦MX8000型)进行扫描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3]:①患者取仰卧位,以OM为基准;②首先进行常规扫描(厚层、厚距均为10mm);③对患者疑似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厚层、厚距均为5mm);④全部病例采取窄窗宽、窄窗位技术,双侧图像对比;⑤外伤后行首次CT扫描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后CT扫描时未发现有颅内血肿,其后6h内进行1次CT平扫检查,外伤后6h~6d内进行1次CT平扫检查(具体时间以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后决定);⑥每份病例CT诊断均由2名医师诊断得出,2名上级医师审核通过。

1.5 CT检查结果本病一般常见于24h内,而6h内的发生率较高,24h后较少,头CT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形成半月形或局限性为主的高密度影,部位多在骨折区域的下方,CT值为40~100Hu,出现占位效应[4]。

1.6诊断结果判定经由2名医师根据DTIH的基本病理及CT特征,经反复观察后得出诊断,并由2名上级医师审核通过后,将本组实验检查结果分为得到肯定诊断、得到提示诊断、得到建议复查、得到未见异常四个标准。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应用χ2检验,进行两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h内经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26例(34.67%),得到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17.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9例(25.33%),得到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7(22.67%)例。

6h~6d内复查,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54.67%),得到提示诊断的患者为24例(32.00%),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6例(8.00%),得到未见异常的患者为4例(5.33%)。

在初查得到未见异常17例中有5例转为得到肯定诊断,有5例转为得到提示诊断,有3例转为建议复查;在初查得到建议异常19例中有7例转为得到肯定诊断,有9例转为得到提示诊断;在初查得到提示诊断13例中有3例转为得到肯定诊断。

两组结果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DTIH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而DTIH的迟发性会进一步影响硬膜外血肿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DTIH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颅脑CT检查安全,操作简单,能快速诊断颅内血肿的部位、大小、类型,为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病是影像学常见的一个概念,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推测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5]:①颅脑外伤当时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因而CT检查未见出血,伤后由于损伤所致二氧化碳存留,酶的副产物释放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因素,使得已不健全的血管壁破裂出血;②损伤过后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③
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出现的压力填塞效应减轻或消除;④使用甘露醇等药物是颅内压降低。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伤后1h~6h是观察有无DTIH的最重要阶段,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及时采用头颅CT明确继发性病变。

总之,首次CT检查未见颅内血肿或者术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者,应考虑有DTIH的可能。

笔者搜集CT复查证实为DTIH 75例进行对比性分析,以引起对DTIH早期CT表现的重视,指导临床及时CT复查诊断以免漏诊并实施有效诊疗,从而能够改善本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结论
动态复查CT能够及时明确DTIH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導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天郁,董志强,赵宏,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7):2653-2654.
[2]朱立平.颅脑损伤后迟发型血肿发生时间的规律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01:91-93.
[3]蒙贵仕,雷敬富,卢强昌,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14例的诊治分析[J].广西医学,2011,07:932-934.
[4]周蓓.CT检查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表现及意义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6:1267-1269.
[5]李万达.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08:145-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