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苹运用经方辨治杂病验案举隅
何若苹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痛经验
・
8 7 9 ・
何若 苹 运 用半 夏泻 心 汤加 味治疗 胃痛 经验
张 丽 何 若 苹 刘 永 林
1 浙 江 中 医药大 学第 一临床 医学院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5 3
2 浙江 中 医药大 学附属 第 三 医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0 5
如 治 惠某 某 , 男 , 5 0 岁。 2 0 1 2 年 1 1 月 8日初 诊 。 主
《 伤 寒论 》 记载: “ 伤 寒五六 日, 呕而发 热者 , 柴胡 汤
证 具 … …但 满 而 不痛 者 , 此为痞一 …・ 宜 半夏 泻 心 汤 。 ”
《 金 匮要 略 》 云: “ 呕 而肠 鸣 , 心 下痞 者 , 半 夏泻 心 汤 主 之。 ” 按《 伤寒论 》 所述 , 半夏 泻心汤证 由小 柴胡汤证误 下 而成 , 陆渊雷 谓 : “ 若其人 胃不健 全者 , 误 下则成痞 ” 。 邪 在 少 阳, 法 当和解 , 误用攻下 , 损伤脾 胃, 邪乘虚 内陷 , 结
手各 1 5 g , 白芍 、 红枣各 2 0 g , 炙甘草 、 玫瑰 花各 l O g , 沉香
( 后下 ) 6 g 。 1 4 剂。 每 日1 剂, 水 煎温服 。 1 1 月 8日复诊 : 患 者诉药后 胃脘 已舒 , 仍时有痞 闷不适 , 口秽减轻 , 舌苔薄 白脉 弦 。 予 前方佛 手改 1 2 g , 加广 木香 6 g , 继服 1 4 剂。 药
诉: 胃脘胀痛半年余 。 患者于半年前与家 中亲人争 吵 , 诱
发 胃脘 胀痛 , 未予重视 。 近半年 胃脘胀痛 明显 , 晨起 口中 秽臭 , 逐渐加重 。 半年前 胃镜 示 : 慢性浅表性 胃炎 ( 中度 )
何若苹运用归脾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
61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年第 28 卷第 8 期 Zhejiang JITCWM(Vol.28 No.8 2018)
行,色红,量较前略增,加益母草 30g,泽兰 12g,留行 子 15g。3 剂。复诊:Lmp5 月 25 日,5 天即止,量较前 增多,腹不痛,再予原旨加减调理。
按:患者月经不规则,常淋漓不净,为排卵障碍 而导致的青春期功能性出血。该病中医当归属于“漏 证”,证属“心脾两虚”。《景岳全书》 曰:“忧思郁怒, 先伤脾胃,次及冲任而然。”《陆氏三世医验》云:“妇 人血不止谓之崩…土虚不固,然后山崩,未有土实而 反崩者。”夫心主血脉,脾主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 脾,心失所养,则血行不畅,脾失健运,则统摄无权, 土不能固,故经水非时而下,淋漓不净。法当健脾养 心为先,以归脾丸加减。配伍地榆炭、陈棕炭、阿胶珠 以凉血、化瘀、补血而止血,炒荆芥穗引血归经。然二 七之年,奇经初盛,冲任二脉尚未充盈,当调补奇经 以充八脉之虚,故加炙龟板滋任脉益肾。香附一味, 乃妇科调经要药,理气解郁,拂郁一除,出血自止。二 诊淋漓止,故去止涩之品,改当归、白芍以补血养阴, 茯苓健脾宁心,玫瑰花疏肝散瘀。再诊正值经期,故 添加活血利水之品,通因通用,使血行得畅,经血自 止。 3崩证
作者单位:1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绍兴 312000);2 浙江中 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0)
通信作者:何若苹,Tel:1895807782;E-mail:539811437@
Lmp10 月 7 日,色暗红,量不多,原方加减调理善后。 按:患者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因节食至今已停
经半年余,现纳不佳,为神经性厌食而继发的功能性 闭经。该病中医属于“闭经”,证属“脾肾两虚”。患者 素体气血不足,经量较少,然节食减重,伐伤脾胃,化 生无源,气血更亏。至于腰酸、怕冷,乃脾阳不足,进 而损及肾阳,致脾肾两虚。古有云:“满而溢,月事以 时下。”该病病况何老师则喻之为“杯中无水”。故治 当以“健脾”为先,“气旺而血自能生,气旺而经自能 调”,方选归脾丸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温之 剂补脾,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之剂益脾之母,以香附 易木香舒肝脾之气,生谷、麦芽消食和胃,使脾得健 运,气血旺盛。然《傅青主女科·妊娠》曰“脾为后天, 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 生 ”。故 再 予 补 精 之 品 ,菟 丝 子 益 肾 气 ,炙 龟 板 滋 肾 阴,尤其紫河车,大补气血,填精益髓。佐以生山楂、 丹皮、鸡血藤活血散瘀之品,以畅行气血通瘀除滞。 复诊增加川芎剂量,并加用川牛膝,在补法的基础上 行气活血,引血下行,以期因势利导,经行有时。 2漏证
何若苹医师治疗脾虚湿盛证直肠癌经验浅析
何若苹医师治疗脾虚湿盛证直肠癌经验浅析#
余文亚1 何若苹2 龚文波3
摘 要 :直肠癌现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不断显示出独特的治疗优势,可改 善 患 者 预后 、提高
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轻由于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直肠癌的治疗需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随证治
案 2 患 者 ,男 ,6 5 岁 。2 0 1 6 年 9 月 作 直 肠 癌 根 治 手 术 ,病 理 示 (直 肠 )溃 疡 型 中 分 化 腺 癌 ,肠 周 淋 巴 结 (5 / 1 5 枚 ),未 见 肝 癌 。 拒 绝 化 疗 。2 0 1 8 年 6 月 b 超 示 :胆 泥 沙 样 结 石 ,胰 腺 脂 肪 浸 润 。 腹 部 欠 舒 适 ,纳 可 。 大 便 次 略 频 ,日 行 5 〜 8 次 ,舌 有 瘀 点 ,苔 白 厚 腻 , 脉 细 、弦 。 方 药 :太 子 参 20 g ,猪 苓 30 g ,茯 苓 20 g ,女
现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多包含肾阳 虚 、脾 虚 湿 盛 、痰 瘀 毒 聚 、气 血 亏 虚 、肝 肾 阴 虚 等 ,无论 从文献还是数据研究都提示大多数的直肠癌患者出现 与 脾 虚 有 关 的 临 床 表 现 [3~ 。 脾 虚 湿 盛 证 是 在 脾 虚 的 基 础 上 逐 渐 形 成 的 ,主 要 是 由 于 脾 气 虚 弱 ,脾 失 升 清 导 致 水 谷 运 化 失 司 ,气 机 升 降 失 常 ,出 现 湿 浊 内 生 ,水 湿 停 聚 ,从 而 阻 遏 阳 气 ,阻 滞 气 机 ,郁 久 而 化 热 ,凝 聚 成 毒 ,且 气 滞 则 血 瘀 ,痰 瘀 毒 互 结 ,形 成 “癍 肉 ”。 其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纳 少 ,胃 脘 满 闷 ,甚 或 恶 心 欲 吐 ,口 黏 不 渴 ; 肢 体 倦 怠 ,舌 苔 厚 腻 ,脉 缓 等 。 且 根 据 五 行 学 说 ,脾胃 虚 弱 则 不 能 耐 受 肝 气 的 克 伐 ,可 伴 有 头 晕 、嗳 气 、胸 胁 胀 满 、腹 痛 泄 泻 等 表 现 ,若 日 久 脾 病 及 肾 ,则 会 导 致 全 身 水 肿 。治 法 当 以 燥 湿 健 脾 ,理 气 消 肿 [5]。 何 师 常 用 黄 芪 益 气 健 脾 ,太 子 参 养 阴 生 津 ,合 以 猪 苓 、茯 苓 等 利 水 通 淋 ,并 人 女 贞 子 、枸 杞 子 等 补 益 肝 肾 ,稍 加 理 气 药 , 调 畅 气 机 ,达 到 止 痛 、散 结 之 效 。 同 时 加 入 猫 人 参 、藤 梨 根 、绞 股 蓝 、白 花 蛇 舌 草 、重 楼 、三 叶 青 等 中 药 [6’7], 此类中药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 作 用 ,从 而 起 到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的 效 果 [8M°]。 4 医案举例
何若苹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浅析
药配伍及常用加减化裁的特 色予以总结。 I 结果】 何老师分别以固肾止带 、 补脾疏肝 、 滋阴清热、 清热利 湿为主要治法治疗肾阳虚、 脾虚肝郁 、 心 肾不交
及湿热下注型的带下病 , 临床疗效佳 。 学 习和 体 会 。 论1 何老师认为 , 带下之病 , 临床单证少见 , 杂证颇 多, 故辨证乃 临床遣方 用药之精髓 , 此认识值得我们深入
t r e a me n t o f Da i Xi a , o n he t 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mp a t i b i h t y , c o mmo n l y u s e d t o a d d a n d s u b t r a c t t h e f o r mu l a s a n d c u t t i n g .[ R . e s u l t s ] T a k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e ic f a c y . 【 C o n c l u s i o n l Te a c h e r He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wi t h d i s e a s e , c l i n i c a l d o c u me n t r a r e , h y b r i d a l o t , S O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i s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c l i n i c l a p r e s c i r p i t o n , t h i s
s o h d k i d n e y,i n v i g o r a i t n g t h e s p l e e n a nd s o o t h i n g t h e l i v e r ,n o u is r h i n g y i n ,c l e a i r n g h e a t a n d r e mo v i n g d a mp n e s s a s t he ma i n t r e a t me nt me t 1 4年 9月 第 3 8卷 第 9期
何若苹应用甘麦大枣汤经验举隅
则产生一系列情志症状 。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 , “ 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 , 故何老师方选六味地黄丸和甘
1 甘 麦大 枣 汤方解
甘麦大枣汤 出自张仲景《 金匮要略 ・ 妇人杂病脉 麦大枣汤 , 一方 面“ 壮水制阳” , 另一方面补益心气 。 证并治第二十二篇》 : “ 妇人脏躁 , 喜悲伤欲哭 , 像如 再取仙茅 、 仙灵脾 以寻“ 阳中求 阴” 之意, 另配伍滋 阴 神灵所作 , 数欠伸 , 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小麦大枣 清热 、 行气安神之药 , 共奏调养肝肾之功。 汤方: 甘 草三 两 , 小麦 一升 , 大 枣 十枚 。上 三味 , 以水 2 . 2 不 寐 李 某 , 男, 4 1 岁, 2 0 1 1 年l 0月 1 5日初 六升 , 煮取三升 , 温分 , 三服 。亦补脾气。 ” 该方遵《 灵 诊 。主诉烦恚寐劣 , 急躁易怒 , 心神不宁为时已久 。
陈某 , 女, 4 8 岁, 2 0 1 1 年9 月2 9 调治近半年, 患者诉病 隋明显好转 , 夜寐已安。
2 . 1 更 年 期 综合 征
日初诊。主诉末次月经 2 0 1 1 年7 月1 3 E t 左右 , 月事
按: 患者 因长期夜班 , 工作强度大 , 情绪紧张 , 致
已欠规律 , 时有烦恚汗多 , 烘热阵作 , 头痛与月经有 肝气失和 , 木郁不达 , 气郁 日久化火而 内伤于阴 , 心 关, 疲乏则易头痛 , 怕热 , 大便隔 日行 , 舌苔薄 , 脉细 阴不足 , 心神失养 , 以致长期失 眠 , 经久难愈 。气血 弦, 治 宜疏 肝 益 肾为 先 。干 地 黄 2 0 g , 淮 山药 1 2 g , 山 瘀滞 , 血脉不通则痛而出现胁痛 、 舌质紫黯。因此选 萸 肉9 g , 丹皮 1 0 g , 茯苓 2 0 gபைடு நூலகம், 泽泻 1 2 g , 炙龟 板 2 0 g , 仙 用 癫狂 梦 醒 汤合 甘 麦大 枣汤 , 配 以疏肝 理气 之 品 , 以 茅、 仙灵脾各 1 5 g , 川芎 1 8 g , 淮小麦 4 0 g , 炙甘草 1 0 g , 达 到理 气 活血 、 养 心安寐 目的 。
吴士康教授经方活用举隅
刻诊 : 如上述 , 质 红 少 苔 , 细 , 断 为梅 核 气 , 症 舌 脉 诊 阴
津 亏损 型 。用 甘 麦 大 枣 汤 加 减 : 甘 草 1 g 浮 小 麦 生 5, 3 g 大枣 1 0, 5枚 , 千层 纸 1 g 桔 梗 1 g 茯 苓 3 g 玄参 5, 5, 0,
老依 此 患者 两侧 胀 痛 , 经前后 或 情 志 失调 时加 重 等 月
按 : 梅 核 气” “ 的治疗 临床 医家多 用《 匮》 的半 金 方
夏 厚 朴 汤治疗 。然 此 方 多为 行 气化 痰之 辛燥 药 。 用 适
于 气滞痰凝 型 的梅 核 气 。然 案 中妇人 之 梅 核 气 , 由 是
特点, 辨其 主 要 是 肝 郁 气 滞 而 导致 。且 《 问 ・阴 阳 素 应 象大论 》 : 气伤 痛 , 伤肿 。 李 中梓 又说 : 气喜 道 “ 形 ” “
宣通 , 气伤 则 壅闭 不通 , 痛。 故 治 宜疏 肝 解郁 、 气 故 ” 行 止痛 , 四逆散 为主 方。肝 体 阴而用阳 , 用柴 胡疏肝 用 故
1 5枚 , 玉竹 1g 5 。3剂 , 煎服 , 水 每天 1 。二 诊 , 剂 自述
2 g 百 合 3 g 生 地黄 1 g 5, 0, 5 。3剂 , 煎服 , E 1剂 。3 水 每 t
天后 前来 复诊 , 自述 服 药 后 症 状 减轻 , 舌 略有 改 善 , 脉
效不 更方 , 再服 上方 5剂 。5天 后再 诊 , 者 服药 后 症 患 状消 失 , 嘱静心 调养 , 意饮食 , 吃煎炸 之 品 , 熬夜 注 少 勿 耗损阴津, 并再 进 前 方 5剂 , 1年后 随访 , 病 已告 痊 此
经方杂病举隅
剂服毕 , 自觉行动轻 舒 , 两腿 外侧 知觉 已较 前恢 复, 诸证 亦有好 转 。照上方加丝瓜络 l O g , 服用月余后逐渐痊愈。
按语 : 卒 中为因 中风 而卒 然 昏仆 , 不省人 事 , 半 身不遂等证 而言。《 素问 ・ 调经论》 曰: “ 血之 与气 , 并走 于上 , 则为大厥 , 厥
化热耗损心阴心阴亏损临床表现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口舌生疮便秘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则治疗合用天王补心丹以疏肝解郁补心滋阴安神定悸
…
48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0 2月第 3 6卷第 o 2期
经 方杂 病举 隅
胡华 容
( 湖北 省通城 县 中医医院 , 湖北 通城
美谴词 : 《 金匮要略》 ; 经方; 验案 举隅
[ J ] . 河北中医 , 2 0 1 1 , 3 3 ( 2 ) : 1 6 7 — 1 6 8 .
-
肝气郁结 日 久及心, 致心脉不畅, 心神失养。故治疗以疏肝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0 编辑 : 冀振 华)
湖北 中医杂 志 2 0 1 4年 0 2月第 3 6卷第 0 2 期
l O g , 龙齿 1 5 g 自芍 l O g , 远志 l o g 。方 中小柴胡汤 以和解少 阳, 疏
肝解郁 ; 茯苓健脾宁心 ; 郁金 、 远志、 琥珀 、 甘松活血安 神定悸 ; 而
若 肝郁乘髀 , 髀失健 运 , 气血 生 化乏源 , 血 不养心 , 心脉、 心
神失 . , 临床表现为心悸 , 头晕 , 乏力 , 纳差 , 失 眠, 舌淡 红 , 脉 细 心脾 阿虚证, 9 l i l 治疗 用归脾 丸 以疏肝 理气 , 健脾 养 血, 补 心
何顺华经方治疗杂病举隅
大为好转 , 原方再进 3剂 , 愈。 痊
按 : 胡汤 为少 阳病 之主 方 , 为平 衡 阴 阳之 要方 。 小柴 亦 两例患者均具 “ 发病 有时 , 时过如 常人” 之特点 。案 1下午 5
加仙灵脾 1 、 5g 益智仁 1 、 阳 1 。服 3剂后 , 5g 锁 0g 阴茎恢复 常态 , 余无 不适。
1 小柴胡汤治定时发作性疾病 案 。发 热 : 1 : 田某 某 , ,3岁 , 防疫站 职工 ,9 7年 5 女 3 某 19
按: 阴缩 一证 名出《 枢 ・ 气脏腑病 形篇 》 系指男 子 灵 邪 ,
未清 , 治宜 平衡 阴阳 , 清宣 内热 , 拟小 柴胡汤加味 , 药用 : 胡 柴 1 、 0g黄芩 1 、 0g 法夏 1 、 0g党参 1 、 5g 炙甘草 6g蔓荆子 1 、 、 5g 白蒺黎 1 、 骨皮 1 、 5g地 5g 连翘 1 、 菊花 1 、 0g杭 0g 青蒿 1 、 5g 板蓝根 1 。服 3剂 , 5g 复诊时症状大减 , 继守方 3剂 , 痊愈 。
等症。法当 回阳固脱 , 宜选 四逆 汤、 参茸黑锡丸 等方治之 , 但
何 师辨证该病 , 却从足厥 阴肝经人手 ,足厥 阴肝经… …过 阴 “ 器, 抵小腹 。 ( ” 《内经》 阴茎 内缩 , 腹冷 痛 , 为厥 阴之 主 ) 小 均
症, 治用 当归 四逆 汤 , 加吴茱萸 、 生姜 引药 人肝 , 达病所 , 直 加
蜈蚣人 肝搜 邪逐 络、 熄风止痉 , 诸药 伍用 , 共凑温经 暖肝散寒
通 脉之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 2 咳嗽 : 某某 , ,5岁 , 民,0 2年 6月 1日应 : 付 女 3 农 20 诊。诉 近月来 每 日半 夜 1时准时 咳嗽 , 多干 咳 , 时 或见少 有
经方合用验案举隅
关键词: 经 方合 用 ; 验案; 张仲 景 中图分 类号 : R 4 9 . 8
经方 一般是 指汉 代 医家 张仲 景 的方子 , 张 仲景 被称 为 “ 医圣” , 他 博 采 众家之 长加 之 自己治疗 疾病 时 所积 累的经 验 制定 出一些 高 效 的 方剂 , 千百 年来 历代 医家都 把他 的方 剂 视为 圭 臬 , 成就 了许多 名 医 大 家 。作 者 临床 中发现 经方是 个 宝库 , 用 之得 当疗效 神 奇 , 而且 不 仅 可 以一 方单 用 , 也 可 以两 方或 者 多方 合 用 , 效 果 也很 好 。下 面仅 举 临 床
的作用 。患者 形体 消瘦 , 面 色暗 黄 , 自汗 , 为“ 桂 枝 体质 ” _ 4 ] , 因此 用 小 柴胡 汤配合 桂枝 汤共 同治疗 , 疗效 更佳 。 1 . 3病 例 3 : 谢某, 男, 5岁 , 2 0 1 4年 7月 2 3 日初 诊 。 咳嗽 咳痰 气 喘 1 周 。1 周 前 因受 凉后 出现 咳嗽 咳痰 , 痰 白, 1 d 后 转为 黄粘 痰 , 喉 中哮 鸣 音, 气喘, 服用抗 生 素 , 丙卡特罗、 酮 替 芬等 药后 症情 有 所改 善 。患 者 验案数 例 如下 。 自幼过 敏 性体 质 , 哮喘 频发 , 几 乎每 个月 发 作 1 次 。予小 青 龙汤 合 半 夏 厚朴 汤 、 射 干麻 黄 汤加 味 治疗 。生麻 黄 3 g , 桂枝 9 g , 白芍 1 5 g , 细 辛 1 病 案分 析 g , 五味 子 l O g , 制半 夏 l O g , 厚朴 l O g , 射干 l O g , 附子 5 g , 黄芩 1 0 g , 开 1 . 1病 案 1 : 邹某, 女, 4 2岁 , 2 0 1 4年 3月 2 6日初 诊 。 自诉反 复 患右 卵 5 0 g , 瓜 蒌皮 1 5 g , 地龙 1 5 g , 甘草 l O g , 生 姜 3片 , 红枣 3枚 。5剂 , 巢巧 克力 囊肿 3年 。患 者 3 年 来反复 患右 卵巢巧 克力 囊肿 , 曾在外 院 金 锁 3 每 日2次 , 每次 l O O m ] 。忌食 牛奶 及鱼虾 等腥 发之 物 。 行腹 腔镜 手术 治疗 3次 , 2 0 1 4 年 3月 中旬 右 卵巢 囊肿 仍 复 发 , 大小 约 水 煎 服 , 2 0 1 4年 7 月2 8日二 诊 : 无 咳嗽咳痰 , 无气 喘 , 两 肺 呼吸音 清 , 用滋 8 5 a r m× 5 0 a r m, 无 明显腹 痛 , 又 在该 院行第 4次腹 腔 镜 手术 治疗 , 因担 心再 次复 发 , 遂来本 院要求 中药治疗 。现患者 月经量 少 , 色 暗红 , 无 痛 阴润燥 之 品善后 。嘱其平 时大量 减少 牛奶 及鱼虾 等腥 发之 物 的摄 入 , 家人 告知 哮喘半 年来 只发作 1 次。 经, 经 期 2— 3 d , 周期 3 0 d , 胃纳 可 , 二便 尚调 , 寐可安, 舌 暗红 , 苔 薄 白, 半年后 随访 , 按语 : 本 例病 案属 祖 国医 学 “ 哮喘” 范畴, 病 因 为外 寒 内饮 , 病 机 脉 略沉细 。拟桂 枝 茯 苓 丸 合 当归 芍 药 散 化裁 治疗 。桂 枝 1 8 g , 茯 苓 肺气 上 逆 , 宣 降 失 职 。小青 龙 汤 具 有 辛 温 解 表 , 解 表 散 1 5 g , 桃仁 1 5 g , 牡 丹皮 l O g , 赤芍 1 5 g , 当归 l O g , 白芍 3 0 g , 川芎 1 5 g , 炒白 为痰 壅气道 , 温 肺化饮 之功 效 。射 干麻 黄汤始 载 于 《 金匮 要 略 ・ 肺 痿 肺痈 咳嗽 术2 0 g , 泽泻 1 0 g , 柴胡 1 0 g , 白芷 3 0 g , 白芥 子 3 0 g , 夏枯 草 l O g , 乌 药 寒 , 上气 病》 篇 , 主治 “ 咳而 上气 , 喉 中水 鸡声 ” 。配 以半 夏厚 朴 汤行 气 l O g 。7剂 , 水 煎服 , 每 日1 剂, 每 日2次 , 每次 2 0 O a r l 。忌食 腥发 之物 。 散结 、 化痰 降逆 。此次严 格要 求 患者 忌 口, 服药 期 间 牛奶 及 腥 发 之物 2 0 1 4年 4月 8日二诊 : 月经 量较前增 多 , 色暗 , 有 血块 , 无痛 经 , 舌 概 忌食 , 配合 汤药治 疗 , 5 剂 药喘平 痰消 而愈 。 脉同前 , 续服上方每日 l 剂, 煎服同前。2 0 1 4年5月 7日三诊i 月经量 . 4病例 4 : 应某 , 男, 6 8岁 , 2 0 1 3年 1 2月 3日初 诊 。 自诉 上腹 部 不适 可, 色红 , 少 量血块 , 舌脉 同前 。复查 B超 : 宫腔 少量 积液 , 子 宫 内小结 1 半 年 , 伴有 口苦 口臭 , 胃纳 一般 , 进 食后 上腹 部 胀 满 不 适 , 暖气 , 无 反 节, 两侧 卵巢 无异 常 。续 服上 方每 日 1 剂, 煎服 同前 。 酸, 二 便 尚调 , 寐可安, 脉细 。查 C 1 4呼气 试 验 H P 8 6 0 d p m / m m o l 。 给 上方 服 至 2 0 1 4年 7月 4日, 复查 B超提示 : 子 宫附件 未见 明 显异 予半 夏泻 心 汤合 小柴 胡 汤加 昧治疗 。制 半夏 1 0 g , 黄连 6 g , 黄芩 1 5 g , 常 。患者 要 求服 药 , 舌脉 同前 , 续 服上方 7剂 , 水煎服, 每 3日服 1 剂, 干 姜 l O g , 党参 1 5 g , 柴胡 l O g , 白芍 1 5 g , 桂 枝 9 g , 枳 壳 2 0 g , 肉桂 l O g , 厚 每次 2 0 O a r l 。随访 至 2 0 1 5年底 卵巢巧 克力囊 肿未 复发 。 0 g , 炙甘草 l O g , 生姜 3片 , 红 枣 5枚 。2 8剂 , 每丑 1 剂, 水 煎服 , 每 按语 : 桂 枝茯 苓丸 与 当归 芍药 散 是 张 仲景 《 金 匮要 略》 妇 人 妊娠 朴 1
《经方运用举隅》长沙讲课(六)
《经方运用举隅》长沙讲课(六)【讲者简介】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
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
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
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长沙讲课(六)这就是中医的圆思维,开的那个方,方里面寓的是圆思维,“方”是什么?“方”就是开的东南西北中,“圆”是什么?就是开的春夏秋冬。
方子里面的药是什么?药就是兵将,用它的气还是用它的味?用它的守还是攻?用它的升还是降?升降浮沉。
昨天有些老师讲整个升降,升降沉浮主要讲的是气,所以他用的是天,用的天在做,还可以用味,降地的数去做,都可以,切入的法门不一样,最后面看到结果一样,病人得到很好的调治。
你看这叫文字象,你研究去吧,你研究到老还觉得没有研究透呢!这么多的条文,大阴旦汤,为什么被称为大阴旦汤,我把芍药四两放在那个边上,这个图形上下左右就全部对称了!什么叫“大”?小者,巧也,妙也,变化多端;大者,成也,熟也。
一个人长成以后再改就很难改了,小孩可以有N个变化,所以小柴胡汤有N个症状,大柴胡或大阳旦不是这样,症状全部具备了,成熟了,一看很明确了,直接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
经方叠用治验举隅
经方叠用治验举隅
杜新平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21)3
【总页数】2页(P165-166)
【关键词】经方;叠用;疑难杂病;验案
【作者】杜新平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64;R657.34
【相关文献】
1.经方叠用从肠论治肺系重症验案举隅 [J], 何庆勇
2.“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肺系疾病中的运用验案举隅 [J], 王付
3."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验案举隅 [J], 王付
4.化裁经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治验举隅 [J], 康年松;马伟明;谷红苹;韩旭丰;岑迎东;倪约翰
5.聂惠民运用经方合方临证治验举隅 [J], 路广林;张秋霞;郭华;聂惠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作者:韩亚平郭奎廷黄秋凤何平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08期摘要:通过经方栀子豉汤、五苓散、龙牡桂枝汤、四逆散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分析,以推广经方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经方;儿科;疳积;泄泻;多动证;黄疸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8-0059-02经方也被称为仲景方,专指《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其特点“普、简、廉、效”,内容丰富涉及内、外、妇、儿各科,为历代医家研习之本源。
导师何平主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以敏教授,跟师期间刻苦钻研经方,“学于此而不囿于此,师于古而又不泥于古”,坚持不懈的探索,并在长期临床实践工作中,临证权衡,随证加减,化裁灵活,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何平主任,现将其活用经方治疗儿科疾病病案略举数例,以飨读者。
1栀子豉汤治疗小儿疳积张某,男,3岁4月。
于2016年5月16日就诊。
家长诉患儿一月来饮食下降,形体消瘦,易烦躁发怒,口气重,时有咽痛,面目红赤,夜寐不安,易惊,汗多,大便干,三日一行,小便黄赤。
查体:口唇干红,咽红,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心肺腹无特殊。
舌红,苔黄,脉浮数。
何师诊断为心肝火旺之疳积。
治以平肝清心。
处方:炒栀子3 g,淡豆豉6 g,银柴胡6 g,白芍9 g,灯芯草3 g,淡竹叶6 g,山土瓜9 g,兰花参9 g,荠菜6 g,浮小麦6 g,小枣6 g,炒麦芽6 g,炒鸡内金4 g,甘草4 g。
3剂,水煎取汁内服,日3次。
辨证施治一月后,患儿纳食好转,体重明显增加,脾气较前好转,眠可,二便调。
[JP]按: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外邪内伤皆易化火生热,久而耗伤气血,发为疳证。
古人语:“热气内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因亦成疳。
”《伤寒论》论述道,“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何若苹运用癫狂梦醒汤治疗神志病经验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2月第54卷第2期何若苹运用癫狂梦醒汤治疗神志病经验*叶璐何若苹(指导)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6关键词何若苹癫狂梦醒汤神志病临床经验*基金项目:何若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42号何若苹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传承型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年,临床擅治内科、妇科及各类疑难杂症。
笔者有幸跟随何师侍诊学习,获益良多,现将何师运用癫狂梦醒汤经验浅述如下。
1癫狂梦醒汤方义癫狂梦醒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
”主治气血郁滞,痰浊内蕴之癫狂一证。
该方由12味药组成,方中重用桃仁为君,臣以赤芍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气行则血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故以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共为臣药;佐以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紫苏子、桑白皮降气宽中,大腹皮消气散滞,符合“治痰先治气,气通痰自消”之意;木通一味上能降心火除烦,下能利尿、通利血脉,适用于实邪所致的经脉不通、气化阻滞诸证,然因我国商品木通主要是马兜铃科关木通,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1],临床上非必要时何师多去而不用;甘草味甘调和诸药。
纵观全方,温凉并举,气血并行,痰瘀同治,化痰而不燥,行气以通经,共奏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豁痰开窍之功。
2抓住主症,重视气、血、痰三者联系何师认为癫狂梦醒汤的主治不仅仅局限于“癫狂”,尚可运用于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失眠、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神志病证。
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2]神志类疾病多由气郁而起,气血同源,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阻;正所谓“血不利则为水”[3],血行不利,水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痰浊阻滞可进一步加重气血运行不畅,痰瘀蒙蔽心神而出现各种精神情绪障碍,痰气瘀三者互为因果,交结致病。
何若苹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经验
主 ,再 加适 当清热解 毒 ,抗肿 瘤 药 物 ,待 患 者 正气 日
盛 , 自能 祛 邪 外 出。方 中 以 太 子参 、石 斛 益 气 养 阴 ,
消无形 之痰 。 3 病 案举 隅
石 某 某 ,男 , 6 6岁 。 2 肺 癌 的病 因 可 以是 外感 六 淫 、七 情 内 伤 、劳逸 失调 ,也 可 以是 特 殊 的生 活 工 作 环 境 ,或 者 不 良的生 活 习惯 如 长 期 吸 烟 等 。人 体 先 天 禀 赋差 异 ,
笔者 有幸 师从 何若 苹老 师 ,现 将 其采 用 益 气养 阴法 治 疗肺 癌 的经验 介绍 如下 。
1 正 虚 邪 侵 而 致 病
公 英 、鱼 腥 草 等 ,清 热 解 毒 以 消 痈 ;有 瘀 血 凝 滞 之 象 ,常用桃 仁 、红 花 、地 鳖虫 、蒲黄 、五灵 脂 等 ,活 血 化瘀 ;用 半 夏 、陈皮 、鱼腥 草 、杏 仁 、桔 梗 等 ,治 有 形之 痰 ,用 南 星 、牡 蛎 、蜂 房 、地 龙 、皂 角 刺 等 ,
何 师根 据多 年 的临床经 验 自拟 “ 参 芪 苓 蛇 汤” 治
疗气 阴两 虚 之肺 癌 ,药 用 :生 晒 参 、黄 芪 、女 贞 子 、
枸 杞 子 、石 斛 、猪 苓 、茯 苓 、天 冬 、麦 冬 、三 叶 青 、 蚤 休 、 白花 蛇 舌 草 、野 养 麦 根 、猫 人 参 、野 葡 萄 根 、 平 地木 、桔 梗 、甘 草 。方 中 生 晒参 、黄 芪 益 气 健 脾 ,
肺气 素 虚 ,加 上 后 天 所 致 的 正 气 虚 损 ,导 致 肺 气 更
损 ,津液 不 足 ,邪气 阻 塞 气 道 ,终 致 脏 腑 功 能 失 调 ,
何若苹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浅析
何若苹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浅析鲁佩佩;何若苹【摘要】[目的]探讨何若苹教授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何教授治疗带下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方药配伍及常用加减化裁的特色予以总结.[结果]何老师分别以固肾止带、补脾疏肝、滋阴清热、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治疗肾阳虚、脾虚肝郁、心肾不交及湿热下注型的带下病,临床疗效佳.[结论]何老师认为,带下之病,临床单证少见,杂证颇多,故辨证乃临床遣方用药之精髓,此认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8)009【总页数】3页(P1059-1060,1063)【关键词】带下病;何若苹;中医药疗法;辨证经验【作者】鲁佩佩;何若苹【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带下”之名始见于《素问》:“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中医带下病的含义范围广泛,包括西医中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等疾病[1]。
临床上常见到患者因带下绵绵不绝,而甚苦恼。
故带下不可轻视。
清代《傅青主女科》将带下列为首卷,并将带下分白、黄、赤、青、黑五色。
但现在常见者多为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则较少见。
带下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为外邪侵袭胞脉,损伤冲任督带;内伤多为七情损伤,劳役过度,房事不节。
归纳起来就是带脉失约,冲任不固,带下为病。
何若苹主任中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博导及硕导,师从国医大师何任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载,擅长治疗内妇科杂病,临床经验丰富。
何老师认为,治疗带下首先分外感和内伤,外感多责之湿热,湿热下注则宜清热利湿。
内伤则从肝、脾、肾治疗带下,认为肝宜条达,脾宜升燥,肾宜固清。
我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何老师治疗带下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何若苹应用血府逐瘀汤治验举隅
何若苹应用血府逐瘀汤治验举隅
林 志 豪 1 黄 硕 1 李 振 兴 1 叶 娜 妮 1 何 若 苹 2( 指 导 )
1.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三 临 床 医 学 院 杭 州 3 1 0 0 5 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摘 要 : [目的]探讨何若苹医师应用血府逐瘀汤相关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和收集选取何若苹医师应用血府逐瘀汤经典验案3 则 ,分析病因病 机 、选方思路、治则治法和药物加减,为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提供借鉴。[结果】何若苹医师将血府逐瘀汤运用于银屑病、灼口综合征和睡眠障碍等疾 病 ,其基本病机均为瘀血内阻。瘀血不去,故新血不生,气机郁阻,阴阳不交,而杂病丛生。治以活血祛瘀,以血府逐瘀汤为底方,并依据辨证佐以祛 湿 化 浊 、疏 肝 理 气 、滋 阴 润 燥 之 法 ,取 得 满 意 的 临 床 疗 效 。[结论j何 若 苹 医 师 使 用 血 府 逐 瘀 汤 不 囿 于 胸 中 血 瘀 证 ,凡 是 具 有 瘀 血 体 征 、神 志 异 常 或 疾 病 缠 綿 顽 固 的 患 者 均 可 辨 证 使 用 此 方 ,其 经 验 值 得 借 鉴 和 推 广 。 关 键 词 :血府逐瘀汤;银 屑 病 ;灼口综合征;睡眠障碍;医案;何若苹;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509( 2019 )06-0566-03 DOI: 10.16466/j.issnl005-5509.2019.06.009 Experience of HE Ruoping in Using Xuefu Zhuyu Decoction LIN Zhiliao, HUANG Shuo, LI Zhenxing, et al Third Medical College o f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gzhou(310053) Abstract: [ObjectiveJTo discuss Doctor H E 's experience of using Xuefu Zhuyu decoction. [Metho<l]Collecting and choosing three medical cases from outpatient clinics, to analyz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deas of choosing prescription,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method, as well as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medicin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ults]Doctor HE treats psoriasis, burning mouth syndrome and insomnia by using Xuefu Zhuyu decoction. Tthe basic pathogenesis is blood stasis which makes the deficiency of normal blood, hindrance of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Qi and disconnec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and finally diseases appear. Doctor HE chooses the way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 with Xuefu Zhuyu decoction, adding the treatment of clearing damp, relieving Qi stagnancy in liver and nourishing Yin for moistening dryness, finally having good efficacy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Xuefu Zhuyu Decoction can t be limited in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the chest. Any patient with signs of blood stasis, abnormal mind or stubborn disease can use it. Doctor H E 's experience is worth to use for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Xuefu Zhuyu decoction; psoriasis; burning mouth syndrome; insomnia; medical case; HE Ruoping;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经方·对药辨治不寐举隅
经方对药辨治不寐举隅
詹正明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8(015)009
【摘要】对药,即一对药,药仅两味。
“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
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皆称之为对药”。
【总页数】1页(P25)
【作者】詹正明
【作者单位】山西省繁峙县西砂河卫生服务中心,0343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
【相关文献】
1.浦家祚名老中医辨治不寐方药举隅 [J], 郭松霞;高琛;焦文瑞
2.刘萍辨治不寐医案举隅 [J], 杜文婷;王凤;秦合伟;刘萍
3.段富津教授从胆辨治不寐验案举隅 [J], 赵雪莹;刘儒佳
4.浅议经方药对在不寐辨治中的运用 [J], 李桂文;陈少玫
5.应用《伤寒杂病论》辨治癌症与经方治肝癌举隅 [J], 周岱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 上 不 寐 一证 , 为 情 志所 伤 、 多 劳逸 失 度 、 病 久
体虚、 饮食 不 节 等 原 因引 起 阴 阳 失 交 、 不 入 阴 而 形 阳 成 。 临床 辨证应 分 清虚 实 , 虚证 多 属 阴血不 足 , 责在 心 脾 肝 肾 ; 证 多 因肝 郁 化火 、 实 胃腑不 和 。治疗 当以 补虚
2 喘证 之小 青龙 汤证
显 。烦 恚 易怒 , 焦虑 不 安 , 多食 则 嗳气 , 累 则 心 慌 心 劳
悸 , 可 , 便 日行 。体 检 示 : 功 能 指 标 轻 度 异 常 纳 大 肝
喘证 病 因 不 外 外 感 与 内 伤 , 性 有 虚 实 两 端 。 病 “ 邪气 盛 则实 , 精气 夺 则 虚 。 ”外 感 六淫 、 内伤七 情 、 饮
1 不 寐 之 四逆散 证
法 。《 内经 》 : 女 子 五 七 , 明 脉 衰 , 始 焦 , 始 云 “ 阳 面 发
堕 。 该 患者 女 性 已至 “ ” 五七 ” 期 , 出 现失 眠 、 劳 、 之 多 疲 乏 力及 心烦 等症 状 。 何 师在 四逆 散 加 合 欢 皮 、 瑰 花 疏 肝 理气 解 郁 的 玫
复诊 : 药 后寐 况 有 所 改 善 , 虑 过 多则 寐 欠 安 , 诉 思 乏力 。予 原 方加 减 : 去 玫 瑰 花 , 欢 皮 ; 减 合 由于 患 者仍 较乏 力 , 黄芪 2 g 川 芎 1 g补 气 行 气 , 加 0, 8 7剂 。三 诊 : 诉 药 后诸 症 均有 改 善 , 绪 稳 定 , 况 好 转 ; 按 原 方 情 寐 再
( 曾患 甲肝 ) 。舌 质 略黯 , 薄 , 弦 。治 宜 疏 调 为 先 : 苔 脉
柴胡 1 g 白芍 2 g 枳实 1 g 炙 甘草 1 g 淮 小麦 4 g 2, 0, 0, 0, 0, 红枣 3 g 百 合 3 g 生地 黄 2 g 丹参 3 g 焦 枣仁 1 g 0, 0, 0, 0, 5, 五 味子 1 g 姜半 夏 1g 北秫 米 3 g 枸 杞 子 2 g 生 龙 2, 2, 0, 0, 骨 2 g 生 牡 蛎 2 g 合 欢 皮 1 g 玫 瑰 花 1g 0, 0, 5, 0 。7剂 , 1
经方 乃 医圣 张仲 景 《 寒 杂病 论 》 方 , 立 法严 伤 之 多
谨 , 药精 简 , 用 辨证 准 确 而 用 之 则 效 宏 力 专 ; 临证 若 能
病, 四逆 , 人 或 咳 , 悸 , 其 或 或小 便不 利 , 或腹 中痛 , 泄 或
利 下重 者 , 四逆 散 主 之 。 原 文 以 “ ” 四逆 ” 辨 证 指 征 , 为 他 症 皆称或 然 症 ; 总 结历代 注 家 对此条 文 的注解 , 但 其 基 本病 机都 是 以 “ ” 主 , 则 气 机 不 畅 。分 析 该 方 郁 为 郁
基 础上 , 用 《 匮要 略 》 合 金 治疗 妇 女 “ 脏躁 ” 的甘 麦 大枣 汤 及 主治 “ 合 病 ” 百 合 地 黄 汤 , 百 之 并加 枸 杞 , 益 心 补 肾, 宁心 安 神 。另外 《 枢》 : 阳气 尽 , 灵 云 “ 阴气 盛 , 目 则
瞑; 阴气 尽 而 阳 气 盛 则 寤 矣 ” 明 确 营 卫 失 度 、 阳失 , 阴 和也 是不 寐 的基 本病 机 , 师 则 酌 加 半夏 秫 米 汤 以达 何 “ 阳得 和 , 卧 立 至 ” 功 。而 用 焦 枣 仁 、 参 及 五 阴 其 之 丹
光 明中医 2 1 0 1年 9月 第 2 6卷 第 9期
C G M S p mb r 0 1 V l 6 9 J MC e t e 1用 经 方 辨 治 杂 病 验 案 举 隅
赵 建 南
摘要: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 硕士生导师, 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 擅长运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及《 之经方辨治内科杂
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 喘证、 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 以示审证求因、 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关键词: 何若苹; 不寐; 喘证; 心悸
di1 .9 9 ji n 10 —94 2 1 。9 0 8 o:0 3 6 /. s.0 38 1 .0 1 0 . 1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1 -917 —2 10 —94 2 1 )0 — 70 7
的药物 组成 , 以知道 疏 肝 解 郁 实 乃 四逆 散 的 治 疗 大 可
应 用得 当 , 常能 取 得 显 著 治 疗 效 果 。导 师何 若 苹 主 常
任医师, 系浙 江省 名 中医 , 师从 父 亲一 国 医大 师何 任教 授, 已独立 行 医 3 0余 年 , 验俱 丰 , 中 医 内科 、 科 学 在 妇 及 肿 瘤方 面 有 较 深 造 诣 。何 师 遵 循 “ 皇 古 义 , 会 发 融 新知” 的精 神 , 法依 仲景 , 临床 上 擅 于 运用 经 方 辨 治 在 各 种 内科 杂症 。笔 者有 幸 随师 侍诊 学 习 , 益 匪浅 , 受 兹 选 录其 运 用经 方 治疗 杂症 的验 案数 例 , 以飨 同道 。
泻实 , 调整 阴阳为原 则 。
傅 某 , ,5岁 。初诊 2 1 女 3 0 0年 4月 1 日。 自诉 因 3 工 作及 生 活 原 因致 失 眠 , 服 西 药 及 中成 药 , 果 不 前 效
味子 组 成 的 “ 仁 安 神 汤 ” 及 龙 骨 、 蛎 , 能 直 接 枣 以 牡 则 起 到安神 助 寐 的作用 。
天 1剂 , 水煎 服 。
食 不 节 , 为实 喘之 因 ; 欲 、 病 则 为 虚 喘之 由 。二 多 劳 久 者可 相互 转化 。喘证 不 是 一 个 单 独 的疾 病 , 是 一 个 而
症状 , 可见 于 多种肺 系疾病 之 中 , 如现 代 医学 的慢性 诸 喘息 型支 气 管炎 、 支气 管 哮喘 、 肺心 病等 。 陈某 , ,7岁 。初 诊 2 1 男 7 0 0年 4月 5 日。 患者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