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流变的几个因素和看法
血流变临床意义
血流变临床意义供稿:校医院 2021-5-6 阅读人次:452-------------------------------------------------------------------------------------------------------------------血流变临床意义一、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
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开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详细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1、全血粘度检测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根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以下疾病的发生:〔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堵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前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血流变概念
血流变概念
血流变是反映人体内血液及其中各种血细胞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人体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有形的血细胞,还有各种电解质、甘油三脂、胆固醇及血浆蛋白等成分。
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及质量、血脂及血浆蛋白含量都会导致血流变的变化。
当患者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或慢性白血病时,就会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可导致血液流动性减慢,即有可能发生脑梗死、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当患者血液中血脂含量明显升高时,也会导致血液流动性降低。
当患者发生恶性浆细胞疾病,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白血病等,也会导致患者血液流动性降低,同样可能出现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在出现上述情况时都需要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针对具体疾病予以积极治疗。
血液流变学概述
血液流变学概述《血液流变学概述》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质的科学,它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研究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的流变学参数。
它包括了血液的黏度、血管阻力、血管弹性等方面。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防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它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由水、蛋白质、荷电分子和溶解物组成的混合物,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的物理性质、血管壁的形态和功能等。
血液的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取决于血液的成分以及其内部的流动状态。
黏稠的血液会增加血液在血管中的阻力,使得心脏需要更大的工作量来推动血液的循环,从而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血管的形态和功能对于血液流动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血管的直径和弯曲程度会影响血液的流动,而血管的壁的弹性会影响心脏的负荷和扩张能力。
血管的狭窄和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动阻力增加,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性,并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不仅可以用于了解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的流动性质,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功能等。
这些参数的测量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来实现,例如电子计数器和流变仪等。
总之,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理解、预防和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血液的流动情况和流变学参数,可以了解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动性的改变,从而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流变学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血流变
血流变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
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
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周围血管病及忧虑等,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
至于血液病、遗传或免疫异常、休克和中毒等疾病的血液流变性会有更显著的改变。
所有病程必然经过了一个或数个血液流变特性指标高的阶段,可见血液粘度与疾病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血液粘度是诊断各种病理过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通过对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后提出了可靠的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于血液粘度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广泛。
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
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
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如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
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做血液流变性检测,及时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可逆阶段,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延缓和防止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可防患于未然,这应该成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
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
1 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学科,主要研究血液的流变学
参数,如黏度、流态、变形和聚集性等。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有助于揭
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探索等方面,是现代医学
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2 血液黏度的影响因素
血液黏度是血液对内摩擦的阻力,是血液流动特性的一个基本指标。
血液黏度与血液流变学参数具有密切的联系,是血流动力学的重
要参数之一。
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血细胞浓度、血细胞形态、血浆蛋白含量和温度等。
3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特性,包括血液的流速、
压力、阻力和流量等参数。
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血液循环机制、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
之一。
4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心脏泵功能、血管阻力、
血管容量和血液黏度等。
其中,心脏泵功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
定着血液的流量、压力和速度等参数。
血管阻力则是因血管壁阻力和
血液黏滞阻力所致,对血液流动的阻碍作用较大。
5 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在疾病中的应用
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液
黏度可以发现高黏度血症,进而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另外,在肿瘤患者中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了解肿瘤的侵袭性和危
险性等指标。
因此,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是描述生物体内血液流动情况的术语。
通过血流变各项指标的
检测可以了解到血液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关于血
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1.粘度。
粘度是血液流动阻力的一种表现,通常使用单位毫秒(mPa·s)来描述。
血液粘度高,意味着血液流动阻力大,这可能提示人体存在某些疾病。
例如,浓度高的红细胞、高胆固醇和高蛋白质等因素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2.凝聚性。
凝聚性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倾向。
血小板是一种负责止血和结
痂的细胞,但是如果血小板过于活跃,容易导致形成血凝块,进而造成心
脑血管疾病。
因此,凝聚性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人体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的风险。
3.弹性。
弹性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变化的响应能力。
血管弹性越差,表示它们
不能很好地适应血压的变化。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都可以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4.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流量。
流动性的检测可以帮助
判断血管是否堵塞或收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的因素
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的因素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学科,用来评估血液黏稠度、变形能力和流体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能和血管的通畅程度,对于预测和诊断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但是,这些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是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因素涉及到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细胞比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比例对血液黏稠度和流动性能有直接影响。
例如,红细胞比例升高可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白细胞比例升高则可以导致血浆中黏附分子增多,影响血浆黏度。
-血小板活性:血小板在血液的凝结和止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度活化的血小板会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流变学指标的测量。
-血液蛋白质:血浆中的蛋白质也会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产生影响。
例如,高脂血浆中的脂蛋白可以增加血浆的粘稠度,而高血糖状态下的糖化蛋白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能够对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温度、氧分压和湿度等。
具体来说:-温度:血液的温度对血液黏稠度和流动性能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降低,而温度降低则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氧分压:血液中的氧分压水平也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产生影响。
低氧分压可以导致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性能。
-湿度:血液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影响其流变学指标。
湿度低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湿度高则会导致血液黏稠度降低。
3.体质因素个体的体质状况也会对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产生影响。
这包括体重、身高、年龄和性别等因素。
-体重和身高:体重和身高与血容量和血流速度有关,对血液的黏稠度和流动性能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体重和身高的增加会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
血液流变因素的异常是疾病的主要因素
血液流变因素的异常是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液流变因素的异常是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浆组成成分的变化、血细胞数增多、血流变分析仪红细胞呈聚集状态、红细脑膜和血红蛋白结构的异紫、红细胞几何形状的异常可以引起红细胞变形性异常、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是影响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增多部使血液钻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流阻力增加。
我们观察了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血流变发现红细胞比积与血液枯度呈一致性变化,随着红细胞比积增高,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脑阻抗图显示出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液供应减少,所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常出现dB循环障碍与种经系统的症状。
此外,由于血沥缓侵,再加上血小板数增多,容易发生血管内血栓形成。
红细胞膜或血红蛋白结构的异常,能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正常红细胞很容易通过比它直径小的营养毛细血管,当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时,红细胞就不易通过毛纫血管,不容易变形的红细胞可以被脾脏、网状内皮系统扣押破坏,引起溶巾、贫血等症状,例如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机理中,红细胞变形性低下就是其中一个环节。
巾浆钻度增高亦可以导致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从临床观点来分析,仅少数血浆蛋白当其浓度增高时,可以使血浆粘度增高,一般这些蛋白质的分子量均大于150000,如免疫球蛋白特别是18M、TBG、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现有高粘滞综合征。
由于血浆粘度增高可以引起血液粘度增高,降低脏器血液流量,使组织供氧减少,出现症状,例如视网膜血液灌注员减少,可以出现视觉障碍;由于冠状血管流量减少,可以出现映血性心脏病症状。
商钻滞综合征时,神经系统的症状较为多见,表现为头痛、耳聋、精神异常等,这些症状可能是血浆粘度增高所致。
但有时血浆粘废增高并不明显,而是由于异常蛋白质引起严重的红细胞聚集在微血管内血流呈泥化(sludgi”g)的结果。
这一类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血液组成成分异常而引起血液流变性质异常,这在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中起着主要作用。
血流变原理及意义
血流变原理及意义
血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液的流变性质。
血液的流变性质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如粘度、流变应力、剪切力等。
血流变性质与血液流动的状况及血管内的阻力密切相关,因此它对于研究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血流变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的有血液组成成分、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温度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液组成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红细胞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最大,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则对血液的流变特性影响较小。
血液流动的状况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如血液黏稠度过高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血栓形成等疾病,而血液黏稠度过低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传递等重要功能。
因此,研究血流变性质有助于了解和预防相关疾病,并为相关治疗提供基础。
总之,血流变原理及意义的研究对于深入探究人体循环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1 -。
血流变23项
临床意义:1,全血粘度: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
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度变化的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
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
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
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测定血浆粘度什么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也可见于高热、大量出汗、腹泻、烧伤、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均可降低。
3,全血还原粘度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这样使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4,全血流阻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
流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管中液体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与粘度成正比。
二是几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流阻就随着血管两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流体性质和
流动特性。
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液本身的粘度
和凝聚性、血管的直径和弯曲程度、血管壁的弹性和光滑
程度等。
下面是一些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1. 血液粘度:血液粘度是指血液的黏稠程度。
高粘度的血
液可以影响血液流动的顺畅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正常
情况下,血液粘度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
2. 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比容、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
聚结指数等。
血浆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总体积比例。
红
细胞聚结指数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内聚集的程度。
这些参数
可以反映血液的流动性和流动性质。
3. 压降指数:压降指数是指血液在血管内通过时,由于阻力而产生的压力差。
压降指数越大,说明阻力越大,血液流动越困难。
4. 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成团的能力。
正常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助于止血和维持血液流动的平稳性。
异常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可能导致血管堵塞或出血等问题。
5. 微循环参数:包括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管构筑指数等。
红细胞变形指数是指红细胞在微血管中变形的能力,血管构筑指数是指微血管壁的弹性和形态。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微循环的功能和状况。
总的来说,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可以帮助评估血液流动的顺畅性和微循环的功能状况,从而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指标可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血流变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血流变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采用降低血液黏滞诸因素的方法在心血管疾病、肿瘤、血流变检测仪血液病的诊断治疗中行之有效。
血流变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ESR)等6项,故应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 人员的要求及培训由于血流变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实验操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
人员必须经过正规检验专业学习,上岗前经过岗位培训,了解所用仪器的构造、使用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掌握仪器的保养、简单维修、故障排除以及校准方法,测试后根据各项参数的关系,能准确发出报告。
而且需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2 仪器的安装及校准购置新仪器后,应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清点、核对仪器部件,确认无误后进行安装。
安装应选择无热源、无干扰、环境清洁的实验平台上。
室温在18~25℃,相对湿度应<80%;仪器应用电子稳压器,并妥善接地。
安装完毕后,需对仪器进行校准。
目前,血液黏度仪的校准还没有更符合血液非牛顿流体特性的标准物,只能用国家标准油来校准。
校准后分别测定与正常人血液黏度相近的高、中、低三种不同黏度值的国家标准油的黏度,其各切变率条件下黏度的相对误差应<3%。
在目前全血黏度尚无理想质控液的情况下,可于每日做样本检测前先检测蒸馏水的黏度,日间对比,以了解仪器的稳定性,血浆黏度也可参考。
3 标本采集受试者当日清晨空腹采血,24 h内避免高脂饮食,不用影响血黏度的药物。
一般取前臂肘部静脉血,采血时静脉压迫不能过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血流缓慢或停止,使全血黏度急剧增加,从而引起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并伴有凝血因子激活。
同时由于血液不流动和机体抗凝血因子的补充,形成大量凝血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另外,采血时要一针见血,速度要快,防止产生气泡。
如果反复穿刺导致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释放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造成血液在10 s左右开始凝固,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含肝素的血流变专用负压管收集标本,静置20 min~4 h内测定为宜。
血液的流变特性
血液的流变特性一层流血液的运动方式是流动,对于没有颗粒混合的单一性流体,若在试管内呈层状流动,则其截面上的流速呈抛物线样分布,这种流体运动特性称为层流。
二血液的黏滞性当相邻的两层血液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平行接触面的切向力,流动快的与流动慢的血液层之间便产生内摩擦力,通常称为血液的黏滞性。
三切应力若血液流层的平行接触面积为S,接触面上所受的切向力为F,那么,驱动各层产生切线方向变形的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切向力F/S,就称为切应力,用表示四切应变和切变率液体分层流动中,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液层之间有一速度梯度,两流层间流动距离差与两流层间的距离之比称为切应变或切变。
切应变随血液流动时间而成比例增加,这一随时间变化的切应变称为切变率,用γ表示。
五牛顿黏滞定律及黏度某些液体流动时,切应力τ与切变率γ之比为一常数,即τ/γ=η,此即牛顿黏滞定律。
该常数(η)的大小由液体的性质所决定,被称为液体的动力黏滞系数(或动力黏度)简称黏度。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切应力的单位为牛顿/米2,称为帕斯卡(Pa), 切变率的单位为秒-1(S-1),因而液体黏度η的单位为(Pa•s)1 Pa•s=1000mPa•s(毫帕••秒)1 Pa•s=1Cp(厘帕)六牛顿液体与非牛顿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黏度值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为一常数,这类流体成为牛顿流体。
其切应力与切变率的关系曲线(即流动曲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水,血浆等即为牛顿流体。
事实上还有一些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其黏度值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类流体成为非牛顿液体,如高分子溶液,胶体粒子离散系统,血液等,切应力与切变率的关系为γ=f(τ)。
对于牛顿流体η为绝对黏滞常数,而对于非牛顿流体,该值则不为常数,可用ηa表示,称为表观黏度。
ηa的变化规律随流体的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
非牛顿流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ηa随γ的增加而减少,称为拟塑性流体,血液和多数生物体属于此类;与此相反,另一类液体其ηa随γ的增加而增加,称为膨胀性流体。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一、概述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指的是在特定组织或器官内部发生的血液及体液循环受阻或遇到困难的情况。
这种障碍会影响当地的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和代谢,,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二、造成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的原因1.血管堵塞: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外伤等因素可能引起血管内腔狭窄或完全堵塞,限制了血液的正常流动。
2.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中红细胞增多、血浆流变性改变等情况,均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血液流动性。
3.组织水肿:组织水肿会增加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压力,影响局部液体循环。
4.局部肿胀:肿胀压迫周围血管,影响血液流动。
5.神经调节失常:神经调节异常会导致血管收缩或扩张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的表现1.局部温度升高或降低:由于血液流动障碍,导致组织代谢活动异常,可能出现局部温度变化。
2.局部颜色变化:血液供应不足或代谢产物积聚,导致组织颜色发生改变。
3.局部肿胀:血管内液体不能有效流动,积聚在局部组织内使其肿胀。
4.局部功能障碍: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影响当地组织的供氧和营养,可能导致局部功能障碍。
四、常见的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疾病1.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2.脑卒中:脑卒中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等病症。
3.水肿:水肿是由于体内组织间液体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液体潴留所致。
4.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因为静脉血管内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血液淤滞、扩张的一种疾病。
五、处理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的方法1.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情况,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2.物理疗法:如按摩、局部热敷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血管阻塞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介入治疗、搭桥手术等。
4.改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等,有助于减轻血管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学科,主要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以下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解读: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1~4.9 mPas。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纤维蛋白原含显等因素有关。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反映了血浆的粘滞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4~1.8 mPa-s。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含虽有关。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3.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变形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9。
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反映了红细胞聚集的程度,正常参考值-般为1.5~2.5。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0~100%。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总体来说,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和诊断恨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但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制表:审核:批准:。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2)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性质和流体力学参数。
血流变各项指标是对血液流动性质和循环状态进行评估的指标。
以下是常见的血流变各项指标及其解读:
1. 血粘度:血液黏稠度的指标,主要受红细胞数量、形态和血清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正常范围是4~5毫帕秒。
2. 血浆黏度:血浆的黏稠度指标,与血浆蛋白质浓度密切相关。
正常范围是1~1.5毫帕秒。
3. 血管阻力指数:血液流动通过血管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阻力越高,血流速度越慢。
正常范围是0.6~1.2。
4. 总外周阻力指数:血液流经全身的总体阻力大小,主要受到血管直径、长度和黏性的影响。
正常范围是15~25。
5. 红细胞变形指数:衡量红细胞形态和变形能力的指标,
主要体现红细胞的柔软性和形态变化性。
正常范围是1~4。
6. 血小板聚集指数:衡量血小板是否容易聚集成块的指标,与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有关。
正常范围是0~10。
以上是常见的血流变各项指标及其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正常范围,且这些指
标只能作为参考,具体的解读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烟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
不良生活因素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是 明显的,以吸烟最为严重,吸烟组血液表观粘 度比不吸烟对照组高出约80%,吸烟组BHVS 发生率54.05%,吸烟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升高,血浆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谢谢观赏
PCr 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机制
PCr引起 RBC产生肌酸(Cr) 和 ATP,并维持较 长时间, RBC 中 ATP 水平的升高将为RBC 膜上 ATP 酶提供足够能量,将胞内 Ca2 +外排,避免 Ca2+ 超载,从而使 RBC 的聚集性和变形能力增强 ,导致全血黏度降低。
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流变指标异常
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功 率在2、4mW激光照射 40min红细胞的抗渗透 能力比未照射前的红 细胞增加,而6mW、 8mW照射40min红细胞 的抗渗透能力比未照 射前的变化不大。
磷酸肌酸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磷酸肌酸(PCr) 对大鼠血液流变学 的影响,可以发现低、高剂量 PCr 明显降低低/高 切变率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 RBC 溶血率, 对血浆黏度也有一定降低作用。
参考文献
[1]KaoMJ, Sheen LY. Effects of infrared and low-power la-ser irradiation on cell
viability. Glutathione and glutath-ione-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in primary rat
激光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
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能 够抑制脂质过氧化,间接增 强膜蛋白的功能发挥。经 过功率密度2mW照射时间 为120min的激光照射的红 细胞其荧光偏振度P和微 黏度G的值最小,从而反映 了红细胞此时的膜流动ocytes[J]. J FormosMed Assoc, 2003, 102: 486-491. [2] 许 锋,胡 林,肖文波. 血液流变学中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分析. 贵州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1卷第3期2004年 8月 [3] 许锋,胡林,王现伟, 曾柱. 低强度He-Ne激光对人红细胞血液流变特性 的影响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年4月第15卷第2期 [4]谢忠明,曾昭炜,李 艳. 血液高黏度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 相关分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2) [5]王欣,李兴杰,孟漩,童明辉,王有德. 酒精依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 学变化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35卷第4期2009年12月 [6] MURAVYOV AV,TIKHOMIROVA IA,MAIMISTUVA AA,etal. Extra- and
红细胞变形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1、钙离子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2 、蛋白质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3 、激光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激光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后红细胞变形性变化
研究表明,红细胞 的变形能力在功率 密度2mW照射 120min时的变形能 力最好。该结果可 以看出红细胞变形 的非线性特点,即功 率与照射时间对红 细胞的变形都有影 响。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under red bloodcell aggregation and deformability changes[J].Clin HemorheolMicrocirculation,2009,43( 3) : 223 - 232. [7]吕 莉,韩国柱,孟 璇,邹玲莉,任 闯,高 璇,王真子. 磷酸肌酸对大鼠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中国新药杂志 2013,22( 16) [8] 谢忠明,严 翔,郑宽君. 不同职业和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流变指标异常率及 其高粘征类型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4;14(4)
不良生活习惯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引言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 ,而正是应为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 环障碍。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 必然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我们现在对血液流变的认识 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使血液流变不断发展, 从而促进相关医学的发展,有效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现 况,为人类造福。
高脂饮食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
由于不良的摄入过量脂蛋白形成高脂血 症,直接使血浆粘度升高;血浆脂蛋白粘附于 红细胞表面,桥链于红细胞之间,增加红细胞 聚集性,延长红细胞电泳时间; 降低机体的 抗凝和纤溶能力,都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血栓 形成的机率
展望
由于不良生活因素的影响使得红细胞变形性
以及血小板发生异常,导致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 ,血液粘稠,血流减慢,一方面直接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也使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代 谢障碍直接阻塞微循环。目前研究发现磷酸肌酸 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其机理已经清楚 ,可能对以后人体血液药物的研发有一定的帮助 ,从而缓解现代不良生活因素带来的众多心血管 疾病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