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的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剂型的市场分析

三种剂型的定义与吸收一、

、概念及定义1

硬胶囊剂为将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加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软胶囊剂()也称胶丸,为将油类药物或对capsulesgelatin soft

软质空胶囊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其中形成的制剂。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

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三种剂型的吸收2

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常常由溶解的快慢而决定,固体制剂中的

药物在被吸收前,必须经过崩解和溶解然后转为溶液的过程。

可见三种剂型中,承装液体的软胶囊剂的吸收速度是最快的。

经试验证实采用水为崩解介质,若胶囊剂漂浮在液ml1000

面,可加一块挡板。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间快于滴丸剂。而颗粒的溶解明显优于固体。

由此可见,硬胶囊剂的吸收速度快于滴丸剂。

1.

二、三种剂型的市场普及度

胶囊剂的市场现状

1.胶囊剂在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

最近几年,胶囊剂在保健和制药领域获得了长足而快速的发

展,已成为口服固体制剂最主要的剂型之一。20多年来,全球批准的新药中,硬胶囊剂型呈上升趋势。随着药业的发展,胶囊剂具有的患者喜爱、研发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2012年,欧美权威机构所作的调研显示,在入选的1000名

患者中,54%的人首选胶囊剂,29%的人选择了糖衣微丸,只有

13%的人选择了片剂,另有4%的人没有做出明确的选择。

2.胶囊剂的特点

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的辅料中无粘合剂,空胶囊溶解后(1)药物在胃肠道中分散、溶出,无崩解过程,故吸收速率仅低于散剂,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药物,如维生素、(2)抗生素等,装入空胶囊内后,药物免受光线、空气中水分和氧分子作用,药物稳定性提高。

2.

药物形态可调适性药物可以粉末、颗粒的状态,也可以小丸或(3)小片装于胶囊中,还可以以两种状态的混合形式装于胶囊中,以适

应临床不同的要求。液态药物或含油量高的药物难以制成片剂、丸剂时可制成胶囊剂。剂量小,难溶于水,在消化道中不易吸收的药物,也可将其溶于适当油中制成胶囊剂,有利于吸收。

延缓药物的释放将药物制成颗粒或小丸后,用不同性质的高分(4)子材料包衣,使之有不同的释放度,再按不同比例混合装入空胶囊内,可起到缓释、控释,肠溶等作用。

临床使用的顺应性好药物装于空胶囊内,掩盖药物不适宜的(5)臭味,并且外形整洁、美观,于胶囊壳上印字或使用不同颜色便于识别,携带、使用。

3.胶囊剂的研发、生产优势

与其他剂型相比,硬胶囊能有效地提高用药的顺应性。胶囊剂

所使用的辅料平均为4种,与片剂的8-9种相比明显减少;胶囊剂

的检测项目也较少,其方法建立、验证及分析的成本几乎为片剂的

一半。因此,较片剂而言,胶囊剂研发时间至少缩短半年。

数据显示,十几年来,药品研发成本增长了55%,全球药品平

均研发成本已达近十亿美元。众所周知,药品越早上市,专利药品

的市场独占期就越长,药企所获新药利润就会大幅度增加。

3.

通常,药品研发中22%的新化合物实体能够进入一期临床试

验,其中不足1/4的能够通过三期临床试验。新药研发机构尽早对

新化合物实体进行筛选,就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另外,与片剂相比较,硬胶囊剂的GMP生产车间具有工艺设

备少,空间利用率高,布局更合理,生产过程检验次数少,质控参数少,所需操作人员少,交叉污染风险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工序少,所需辅料单纯,成本低等优势。据权威专家估计,硬胶囊剂综合成本比片剂要低25%-30%。

4、胶囊的技术革新

为此,世界空心胶囊制造业相应开发出适合于啮齿类动物试验的

临床前胶囊,适合于生产临床胶囊样品的精密微量充填设备,以及适合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临床双盲胶囊等产品,以支持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胶囊有超过9种的大小型号,为药物剂量的设

计提供了多重选择。

制剂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发展,也使得胶囊剂适合于更多特殊性

质的化合物,如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等。分析表明,通过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获得的新化合物实体有50%难溶于水,无论是充液胶囊还是软胶囊,都能够满足这种化合物制剂的需求。

4.

滴丸剂的市场现状

1.滴丸剂的发展趋势

滴丸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剂型,至今虽然已历经了几十年的发

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真正被广大医患认识和接受、被作为一

个先进的中药剂型技术加以广泛研究、被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产业加以发展是近十年来的事情。

扩大范围困难从理论上讲,药物基本上都能制成滴丸,但因

为对中药理论的认识和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特别是复方配伍变化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因此,提供给滴制的原材料量较多,致使一时难以扩大滴制的范围。目前,多数中药滴丸的处方组成少于6味药,如果药味过多,就会出现服用粒数多的问题。

设备发展滞后目前,国内生产滴丸机的厂家大概有6家,由

于厂家与科研单位分离,导致现有设备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制作100mg以上的大滴丸设备至今尚未面世。有人曾用滴制与模具定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滴丸的研制。严格地说,它只是固

体分散体制剂,而不是滴丸。从研究来看,以上述方法来制造滴丸,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黏膜、脱膜、定型及自动化生产等。因此目前仍无成熟的设备上市。

2.滴丸剂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常用中药滴丸存在的问题是服用粒数多受滴丸设备和方

法的影响,目前以滴制法制出的滴丸含药量较低,多数重量在

5.

70mg以下,尽管有报道实验室可以滴制出100mg的滴丸,但至今临床上尚无使用的先例。另外,传统中药大多是复方制剂,要保持原有的疗效和特色,必须尽可能保存原药成分,因此,造成服用粒数较多,甚至出现不得不以重量份数服用的现象。例如,藿香正气滴丸每次服2.6g、大约10粒,柴胡滴丸每次服1.2g、大约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