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优化探讨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优化探讨一、背景介绍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一种重要形式,承担着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医疗等公益职能,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编制过多、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亟需进行优化。
二、问题分析1.编制过多的问题事业单位编制过多主要表现在人员数量超过实际需求,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出现“闲人多、忙人少”的现象,人员编制严重超标。
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招聘过多的非编制人员,增加了财政性负担。
2.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事业单位编制结构不合理表现为职务层次重叠、人员结构失衡等。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职务层次过多、层级过高的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过低,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
3.效率低下的问题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工作流程繁琐、决策缓慢等方面。
许多事业单位具有层级过多、决策程序复杂的特点,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满足社会需求。
同时,一些编制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强,也影响了单位的效率。
三、优化路径1.精简编制总量针对编制过多的问题,可以采取精简编制的措施。
首先,对于不必要的编制人员,应及时清理。
其次,对于职位重叠的情况,可以进行合并,降低层级。
最后,对于部分事业单位,可以适量削减非编制人员,减轻财政压力。
2.优化编制结构为了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可以进行编制结构的优化。
首先,需要明确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职责,避免职务层次过多。
其次,应合理调整事业单位的编制比例,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
3.加强绩效考核为提高效率,可以加强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绩效考核。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编制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加强培训,提升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单位的整体效能。
4.推进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是优化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职能、结构进行调整,提高机构效能。
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研究机构编制改革是指国家对政府机构的功能设置、人员编制和机构职能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需求的变化。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组织形式,在机构编制改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机构编制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
在机构编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流动性较低,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
由于事业单位的编制限制和职业稳定性,导致人才流动性相对较低,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造成人才结构和能力的不平衡。
2. 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员工激励机制不足。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相对较为滞后,员工激励机制不足,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人事管理机制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市场化的管理需求。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相对较为守旧,难以适应市场化的管理需求,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化和规范化。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相对较为混乱和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难以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3. 灵活调整人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适应性。
通过灵活调整人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适应性,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管理需求。
1. 优化编制机制,引进灵活用工政策。
优化编制机制,引进灵活用工政策,放宽编制限制,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单位的人才层次和组织执行力。
4.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1. 加强人才引进和管理。
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和灵活的用工政策,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层次和组织执行力。
2. 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摒弃“铁饭碗”思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勤奋工作、努力创新。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解析编制核定编制调整与编制使用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解析编制核定编制调整与编制使用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其编制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制管理制度涉及到编制的核定、编制的调整以及编制的使用等方面,下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解析。
一、编制核定编制核定是指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和规模,确定所需编制的数量和岗位职责的过程。
编制核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编制数量的合理性和岗位职责的科学性。
在进行编制核定时,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工作任务和规模: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规模,确定所需的编制数量。
这需要结合单位的定位、服务对象和职能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 组织结构和职能设置: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职能设置直接关系到编制核定的科学性。
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范围,确保编制的数量和分配的合理性。
3. 人员流动和绩效考核:在编制核定中,还需要考虑人员流动和绩效考核等因素。
合理的编制核定应当充分考虑人员的流动性和绩效评估结果,以确保编制分配的合理性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二、编制调整编制调整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变革的要求,对编制数量和岗位职责进行调整的过程。
编制调整应当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机构发展的需要和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编制调整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编制数量的增减: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的需求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调整编制数量。
当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规模需要扩大时,可以适当增加编制数量;当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规模需要缩小时,可以适量减少编制数量。
2. 岗位职责的调整:编制调整还涉及到岗位职责的调整。
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一些岗位的职责可能需要调整或合并,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3. 人员流动和岗位调剂:编制调整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人员流动和岗位调剂的问题。
合理的编制调整应当充分考虑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意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员的流动和岗位的调剂。
三、编制使用编制使用是指事业单位根据编制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合理利用编制资源,提高单位的绩效和效益。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研报告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今年,我州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启动,为搞好我县的机构改革,近几个月来,我们对全县各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现将情况综合如下:一、基本情况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情况自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县共有8个镇、10个乡。
按照州办发[XX]25号和花办发[XX]3号文件精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每个乡镇除镇卫生院、中小学外,统一设置8个事业单位,具体为:农业水利服务站、林业管理站、动物防疫站、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计划生育服务所、文化体育服务站、广播电视服务站。
其中林业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以县管为主。
全县18个乡镇,共设置事业单位144个,均为全额拨款事业机构。
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配备情况以上144个事业单位,共配备全额事业编制443名,实有工作人员458人。
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2名,实有工作人员120人;林业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44名,实有工作人员56人;动物防疫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4名,实有工作人员62人;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74名,实有工作人员49人;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65名,实有工作人员60人;计划生育服务所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1名,实有工作人员55人;文化体育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1名,实有工作人员30人;广播电视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2名,实有工作人员26人。
二、存在的问题机构设置欠科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设置未考虑乡镇的经济承受能力。
所谓事业单位,他本身就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和保障。
我县设立事业单位时考虑的是“小而全”,即规模小、配备全。
由于乡镇财力薄弱,无力出资扶持,许多乡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履行不到位;二是事业单位具有行政职能和经营性职能。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范本]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业单位无论在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拥有人员上都远远多于同级行政机构。
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此重要性显而易见。
下面,就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浅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欠合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本地区有不有必要设立,只要有上级文件依据,周边有设立参考,单位有要求就可以设立。
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本身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合并的却单设,对要求新设立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设前调研。
导致机构臃肿重叠,财政负担加重,部分事业机构设立后长期无法正常运行,进人后也无事可做。
其次,在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更是无章可循,具体配几名也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配备,而完全受制于可调编制数和财政供养能力。
因此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责多、工作量大而只有1名或几名编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难度大。
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容易撤销难,编制配备容易核销难,事业单位总是设立的多,撤并的少。
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随意性很大,这就加大了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的难度。
当前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地方设立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排除是为了解决地方就业,事业单位成为解决就业及解决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和超编人员的一个途径,什么样的人都往事业单位摆放。
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总体上就业岗位少,就业渠道单一,进入事业单位,挤进财政拨款笼子是许多待业者的首选。
因此,面对如此社会就业形势,要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有很大的难度。
事业单位人员和编制管理欠规范。
目前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财政贫穷的地区,混用编制很普遍,就是同一事业单位存在全额、差额、自筹其中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员编制,或者同一事业单位三种不同性质的人员及编制同时存在。
编制结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其 次是 实施 管理环 节 。在 这个 环节 中 ,机 构编
谌 赤
星
制部 门要 坚持 “ 进人 核 编 、按结 构核 编 ”及人 员上 下 编制 度 ,对 已批 复给 各单 位 的 “ 结构 定编 ”方 案 实施 日常管理 。
最后是 开展督 查环 节 。在这个 环节 中 ,机 构编
( 一 ) 建立综 合协调机制 ,明确部 门职责分工。
重 点要 做好 省 、市 、县 三级机 构 编制部 门联 网和本
级 有关 部 门 的并 网工作 。建 立完 善 “ 进人 事前 核编 和 人员 有序 上 下编 ”制 度 。坚持 “ 无 编不 进 、进 人 核 编 ”和 “ 按结 构核 编 、按任 职 上下 编”规 定 ,坚
制 部 门要跟踪 “ 对 号入 编 ”人员 ,通过 建立 相应 信
息 反馈 系统 、开展 专项 检查 和定期 不定 期抽 查等 ,
编制结构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_ 【 作 的重 要 内 容 ,做好 这项 l T作 ,对 于优化 人员结 构 、提 高工作 效率 、提 升服务 质量 以及 减轻 财政 负担有 着积 极 的 作 用。
编 制 结 构 是 指 对 一 个 单 位 各 类 人 员 构 成 比例
的规定 。这种规 定是 在其单 位 编制数 额确 定 的前提 下 ,对其 人 员分类 及结构 比例 的一 种行 政约束 和 限
制 。这种 规定 性 除 由法 律 、法规 和规章 确定 外 ,还
构标 准 ,大 多是 由各部 门 自行 制定 ,且 制定 时问较
一中 国 机 芋 与 管 理
主要 是指各 类事 业单 位工作 人员 中管 理人 员 、专 业 技术 人员 和工 勤人员 编制构 成 比例 的规定 。事业 单 位 领 导人员 编制 结构 根据有 关规 定 和实际 工作需 要
关于县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的调研报告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分流人员”的原则和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目标要求,为使政府职能、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努力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财政负担,为科学有效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切实开展好领导班子大走访活动,县编办领导深入到基层就本地机构编制及人员实际情况,进行走访调研。
一、全县机构编制及人员管理现状多年以来,**党委、政府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要求,在机构编制管理、统筹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机构编制工作与我县经济社会大局相协调,基本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从机构编制管理上看,机构编制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通过实行统一管理,坚持严格审批,强化监督检查、编制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加快,各机关的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要求都发生了很大情况的变化,县编办通过统筹协调,使机构编制规模基本适应了我县发展要求,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可以得出结论:我县机构编制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保持零增长态势,有效减轻财政负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充分肯定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通过走访调查也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构编制调整滞后,与机关部门调整难同步。
近年来,县委、政府对相关机关、部门的管理职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转移,但机构编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多少,个别部门甚至还要求增加编制。
比如房管局,过去主要以管理公房为主,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公房数量日益减少,目前管理的公房面积已经非常少,职能相对予以了弱化,但是该单位编制数却没有相对减少。
浅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影响
浅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影响作者:董金星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6期摘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是编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是指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在分解自身职业任务、明确业务范围、划分职工工作类别基础上,对事业单位人员相应结构比例进行确定,并将其作为依据事实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一种管理思路。
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体现在可以理清各岗位的职能并且明确划分出各工种的具体工作性质,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岗位之间的协调配置;另一方面它也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探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前者的研究探究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一、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现状(1)编制结构比例难以统一细化。
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编制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基础岗位编制设置与配置时整个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人员编制比例的确定以及岗位细化人员细化等都是影响人员编制结构合理性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编制的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一刀切”式的编制方式,没有根据自身单位以及自身岗位特点的需要来细化人才结构比例,进而影响到编制的整体结构。
例如:某教育服务机关的人员编制构成为:科研型人员10—20%、专业服务人员70%、管理人员10—20%,这是理想化的人员编制结构,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和标准。
(2)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难以统一。
在当下的实际工作环境当中,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岗位是由其岗位职能综合因素所决定的,在进行人员编制的过程中,综合参考了行业特点、岗位职能以及人员素质要求等几大岗位决定要素,综合考量人才从而进行定岗定编。
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自上而下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的指导,导致在进行编制结构管理的过程中很难与岗位管理相契合,往往人员编制职能满足一方面的需求,这就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人岗不匹配,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满意度不强等后果,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业单位无论在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拥有人员上都远远多于同级行政机构。
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此重要性显而易见。
下面,就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浅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一)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欠合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本地区有不有必要设立,只要有上级文件依据,周边有设立参考,单位有要求就可以设立。
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本身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合并的却单设,对要求新设立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设前调研。
导致机构臃肿重叠,财政负担加重,部分事业机构设立后长期无法正常运行,进人后也无事可做。
其次,在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更是无章可循,具体配几名也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配备,而完全受制于可调编制数和财政供养能力。
因此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责多、工作量大而只有1名或几名编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难度大。
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容易撤销难,编制配备容易核销难,事业单位总是设立的多,撤并的少。
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随意性很大,这就加大了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的难度。
当前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地方设立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排除是为了解决地方就业,事业单位成为解决就业及解决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和超编人员的一个途径,什么样的人都往事业单位摆放。
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总体上就业岗位少,就业渠道单一,进入事业单位,挤进财政拨款笼子是许多待业者的首选。
因此,面对如此社会就业形势,要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有很大的难度。
(三)事业单位人员和编制管理欠规范。
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机构编制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善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受多种因素制约。
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给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笔者围绕新时期如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一课题,对福建三明市梅列区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了新形势下创新机构编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进行了思考。
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现状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地处三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土地总面积352.51平方公里,总人口17.9万人,2007年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设有一类、二类乡镇各1个,街道3个,党委政府工作部门26个,群团组织10个,事业单位145家。
2000年以来,梅列区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规范政府职能行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构编制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机关事业单位实有在编人数从2624人减至2384人,连续八年实现负增长,以实际业绩践行科学发展观。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简政——持续改革,科学设置机构编制。
持续多年坚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设置日趋规范。
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2002年党政、2005年城乡体制改革和群团改革、2006年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及2008年正在组织实施的乡镇机构试点改革,规范设置区级党委工作部门8个、政府工作部门18个、群团组织机构10个,撤销“城中乡”原徐碧乡,在街道统一设置党政“五办”、事业“五中心”,在乡镇综合设置党政“五办”、事业“三中心”。
开展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区城监大队;理顺公共安全执法体制,成立区及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机构,组建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理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在卫生局内设立应急办。
事业编制调研总结范文
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前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我们于近期开展了事业编制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事业编制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内容1. 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涉及我县30个事业单位,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8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10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个。
调研对象包括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线职工。
2. 事业编制管理现状(1)编制结构:调研发现,我县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基本合理,但部分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2)编制调整: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编制调整工作有序开展,但仍存在部分事业单位编制空编率较高的问题。
(3)人员流动: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较为频繁,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人员不足、超编等问题。
3. 存在的问题(1)编制结构不合理:部分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存在“重管理、轻一线”的现象,导致一线职工编制不足。
(2)编制调整机制不完善:编制调整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存在随意性,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
(3)人员流动管理不到位: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不规范,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调研结论1. 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管理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 编制结构不合理、编制调整机制不完善、人员流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建议措施1. 优化编制结构:根据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合理调整编制结构,确保一线职工编制充足。
2. 完善编制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编制调整机制,确保编制调整工作科学、规范、有序。
3. 加强人员流动管理:规范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提高人员流动效率,避免“人浮于事”现象。
4.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编制管理工作的落实。
五、总结本次事业编制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县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对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各类事业单位的机构数量、编制人员数量和结构以及机构调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发现了当前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了解和改进机构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研报告、问题、建议一、引言事业单位是我市公共服务事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和责任。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是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的基础,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相关文件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机构数量情况根据统计,我市共有XX个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及科研机构等。
其中,行政机关占XX%,医疗卫生机构占XX%,学校及科研机构占XX%。
2.编制人员数量和结构根据问卷调查,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数量总计为XXXX人。
其中,行政机关编制人员占XX%,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员占XX%,学校及科研机构编制人员占XX%。
3.机构调整情况根据调研结果,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进行了一些机构调整。
其中,XX%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缩编和合并,XX%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新设机构和扩编。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和不足:1.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分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过于繁杂,导致冗员、重复职能和资源浪费问题。
2.编制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些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高级职称人员,基层人员不足,导致管理和服务工作效率不高。
3.机构调整不及时。
有些事业单位机构调整缓慢,适应不了新的工作需求和发展形势。
五、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优化机构设置。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是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制度限制和管理问题等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报告将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情况进行调研,以期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人员编制不合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是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前的遗留问题,很多单位的编制设置存在过多的行政岗位和重复岗位的情况。
这些人员编制不合理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应对编制进行合理调整,并通过精简编制、优化结构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成本。
二、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晋升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很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在短时间内离开了事业单位,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流失。
为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工资待遇,激励人才留下来并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三、培训不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机会。
这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演练等,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服务意识不强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服务意识淡漠、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给群众的办事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应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五、考核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相对滞后,注重的更多是岗位年限、资历等因素,而忽视了工作绩效的评价。
这导致了一些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积极进取。
为此,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工作绩效为导向,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公正、科学的评价,激励和引导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管理存在人员编制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培训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研究机构编制改革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机构的编制和人员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提高机构效能、优化管理体制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机构编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一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以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研究为主题,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
1.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组织依法设立的,用于承担教育、科研、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公益性活动,员工一般以公务员、工勤人员等身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相较于企业和其他公共部门,在招聘、薪酬、晋升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管理模式和规定。
2. 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人才流动性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较为僵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员工流动性较低。
一旦进入事业单位,往往难以转岗和调动,导致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2)激励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相对固定,晋升机制相对滞后,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不高。
(3)人才管理相对滞后:相较于企业和其他公共部门,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
3. 改革的方向和意义在机构编制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建立灵活的人事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等。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和效率,也对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建立灵活的人事管理机制针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僵化和不灵活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改革。
(1)改变人员聘用方式:采用合同制、岗位制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用人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流动和转岗。
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管理模式研究一、背景和现状作为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政府服务和公益事业的重要职责,是公民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中,编制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是两个概念。
其中,编制内人员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职务、级别、薪资标准等规定招聘的、从组织编制中名额延续获得编制资格的工作人员。
相比之下,编制外人员则是指事业单位非编制内人员,包括各种合同制人员和聘用制人员等。
编制外人员的管理、招聘和出现问题后的纠纷处理一直是影响事业单位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针对编制外人员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深化。
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和人事制度上的特殊性,外部管理者和监管机构难以准确把握管理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要求和实现方式,导致编制外人员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划化仍存在困难。
为此,本文探讨了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二、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管理模式主要问题1. 缺少规范性制度目前,国家并没有对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规范,导致各地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各异,权责不清、流程不透明,存在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大头吃小头”、违法强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编制外人员的权益。
2. 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工作人员多为合同制和聘用制,且职务、岗位、薪酬福利等内容并未得到有效监管,导致编制外工作人员还存在未承认工龄、社保难题、拖欠工资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工作人员的权益,同时,编制外工作人员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健全,导致一些劳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3. 缺乏聘用化制度因为事业单位编制内的职位严格按照级别和权属划分,一些编制内的职位不适合用编制内人员填补而考虑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来解决,然而在聘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细则和规划,导致部分编制外工作人员在聘用化过程中遭受冷遇和歧视。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改革问题探究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改革问题探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机关事业单位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而且存在编制过重、人员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 编制过重由于历史原因或者其他因素,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数量过于庞大,导致人员冗余、效率低下。
在这些单位当中,有不少是重复的职能部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财政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编制进行精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 人员结构不合理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人员的技能、学历、专业不匹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佳。
一些单位人员的工作责任不明确,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晰,造成了工作混乱、效率低下。
3. 绩效考核不到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激励,意志消沉,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
4. 编制管理不规范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上存在着问题,财务管理混乱,预算执行不到位,造成了财务状况不明朗、资金浪费等问题。
二、解决方案1. 优化编制结构对于编制过重的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合理精简、清理多余编制,取消冗余部门等方式优化编制结构,减少人员冗余,提高人员效率。
2. 调整人员结构针对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岗、岗位调整、培训提升等方式进行调整,使得人员技能、学历、专业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评价、岗位激励、晋升机制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4. 规范编制管理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完善预算执行制度,严格审核各项经费支出,保障财务规范、预算合理、资金有效利用。
事业编调研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封面1. 标题:[调研课题名称]2. 副标题:[调研报告]3. 报告单位:[单位名称]4. 报告日期:[报告提交日期]二、目录1. 前言2. 调研背景与目的3. 调研方法与过程4. 调研结果与分析5. 存在问题与挑战6. 对策建议7. 结论8. 参考文献9. 附录三、前言(简要介绍调研的背景、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四、调研背景与目的(1)背景详细阐述开展此次调研的背景,包括政策背景、行业背景、社会背景等。
(2)目的明确本次调研的目的,阐述通过调研希望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
五、调研方法与过程(1)调研方法介绍本次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2)调研过程详细描述调研的具体过程,包括调研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等。
六、调研结果与分析(1)调研结果概述对调研结果进行简要概述,突出主要发现。
(2)具体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数据统计、图表展示、案例分析等。
七、存在问题与挑战(1)存在问题列举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
(2)挑战分析解决问题可能面临的挑战,如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八、对策建议(1)总体建议提出解决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2)具体措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九、结论(1)总结调研的主要发现简要总结调研的主要发现,强调调研成果的重要性。
(2)展望未来对调研课题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十、参考文献列出在撰写调研报告过程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十一、附录(1)调研问卷(2)访谈提纲(3)调研数据(4)相关图片、图表等以下为正文部分的具体内容示例:四、调研背景与目的(1)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编制作为我国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事业编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编制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机构臃肿等。
事业单位组织架构解读
事业单位组织架构解读在现代社会中,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
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对于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展开解读,深入探讨其特点与重要组成部分。
一、组织架构概述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指机构内部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它包括单位的层级结构、部门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内容。
1.层级结构事业单位通常采用分层管理结构,以确保各级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监督,同时使决策过程更加高效。
典型的层级结构包括:- 顶级管理层:负责整体规划、战略决策和对下层机构的指导。
- 中层管理层:负责协调和管理下级各部门的工作,进行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
- 基层管理层:负责具体业务的实施和监督,同时向中层管理层提供反馈和报告。
2.部门设置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职能和任务划分不同的部门,以确保工作的分工合理、高效运行。
一般常见的部门有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部、技术支持部等。
3.人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指依照组织架构划定的各部门所需的人数和职位等级。
在编制安排上,通常会根据工作的紧迫程度、部门的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事业单位组织架构的特点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与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性质密切相关。
1.公共服务导向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设计始终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
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会根据这一目标进行调整,并且在组织管理上更加注重廉政、透明和效率。
2.垂直管理结构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定位和行为规范,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通常比较垂直。
上级对下级部门有相对详细的指导和控制,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3.权责对等事业单位组织架构中的各级部门都具备一定的权威和责任。
上级部门负责对下级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同时下级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反馈。
4.灵活性和适应性事业单位组织架构的设计通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周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摘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一直被作为编制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北京市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客观要求。
基于此因,笔者结合自身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经验,确定事业单位中各类人员相应结构比例的有效管理犯法,为国内各事业单位推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提供思路指导。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北京市
一、前言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是编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是指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在分解自身职业任务、明确业务范围、划分职工工作类别基础上,对事业单位人员相应结构比例进行确定,并将其作为依据事实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一种管理思路。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编制管理效率,对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已经成为北京市各大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事业单位发展中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积极作用,对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重要性
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便印发了《关于做好单位编制分类和确定内设机构
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的通知》,北京市编办也多次下发文件指导各事业单位开展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这对推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事业单位、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编制效益。
北京市大部分事业单位中人员编制冗杂、岗位工作效率低、无作为等问题是普遍现象,而编制不合理是导致北京市事业单位暴露出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导致很多事业单位中都产生了近1/3的闲人占编问题,对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极大不良影响。
为此,北京市编办要求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因事定编、统一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来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进行优化,不仅有助于解决北京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实名制编制管理,可以更好的开展精简冗员、编职统一、编制结构优化等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各大事业单位的编制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秩序。
北京市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改革之前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中将编制数量作为重点,严重忽略了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核定,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中出现利用空编补充不合理人员的问题,这也是事业单位因编制管理混乱而出现的无序进人问题。
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中,其可以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和编制使用等管理力度,对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着重要意义。
3.有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
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中存在很
多不合理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编制、后勤人员编制过多,对于林业局、卫生局等事业单位来说其专业技术编制比重较少,其管理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14.3%左右,工勤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17.7%左右,尽管可以确保专业技术编制的比重占68%以上,但是事业单位中真正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比重确低于50%,这足以说明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是长期存在的。
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可以有效解决北京市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对其人力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发展中服务社会的总体效能。
三、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现状
北京市政府为了推动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能,于2002年、2005年、2011年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将转变事业单位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强化责任、优化组织结构作为重点,为北京市事业单位实现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上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1.编制结构比例细化障碍多。
按照北京市编办规定,管理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比重的10%-20%,工勤人员编制占10%以内,但是由于北京市事业单位遍及监察、审计、环保、质监、统计、物价、老干、武装、统战、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电力、通信等各个行业范畴,各个行业中对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有着不同需求,加之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极大影响,所以在事业单位结构比例细化上遇到了很多障碍。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比例细化中没有结合各行业特点进行,容易给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带来结构性超编工作处理难度大等问题。
2.编制类别适用范围界定困难。
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总数是市党要机关人员总数的3倍左右,很多事业单位都面临十分严峻的人员膨胀问题,尽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实际工作开展上依旧要面临较多具体问题。
例如,事业单位人员混岗问题突出这一问题,是北京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乱象,导致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中难以准确的界定出各类编制适用范围,编制与岗位难以实现一致、编制与人员难以实现一致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也是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3.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相脱节。
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应该被作为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的一环,岗位管理工作是各事业单位为了兼顾所处行业特征,在核定编制员额后才能实施岗位管理,但是由于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从2009年才开始被纳入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一部分事业单位甚至从2013年开始才开展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说怀疑在实践过程中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一般都让位于岗位管理工作,这也是造成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相脱节的根本原因。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相脱节,对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事业单位中依旧开始出现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
四、做好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对策
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效能、精简人员编制是北京市事业单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积极响应中央下发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文件精神的主要任务。
针对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提出通过以下多种举措来进一步强化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的社
会服务效能。
1.科学核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比例。
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以及工勤人员编制等,并且会根据事业单位所涉及行业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人员编制比例要求,为此,以行业为导向来确定编制比例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笔者建议北京市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要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比例,在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基础上降低管理人员编制和工勤人员编制;管理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编制比重,将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和工勤人员编制降至最低。
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各事业单位中闲杂人员编制,对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也有着重要作用,必须要严格按照北京市编委要求将工勤人员严格控制在10%以下,有必要的事业单位可以彻底取消工勤人员编制,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通过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提高其服务效能。
2.准确界定编制适用人员的范围。
北京市事业单位按照上述思路确定各类人员编制比例后,要将界定各类编制适用人员范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业务范围、岗位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并严格按照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对于一些冗余且无法界定的岗位编制可以直接取消。
再者,结合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质、职能任务等,来确定人员编制的适用范围,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思路:第一,管理人员编制适用于事业单位内部从事决策、组织、协调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适用于从事特定行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第三,工勤人员编制适用于在事业单位中从事开发、生产以及服务的后勤保障服务人员。
事业
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中只有准确界定编制适用范围,才能真正的实现定编、定岗以及定人等工作的相统一。
3.完善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制度建设。
从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开展程度上来说存在起步晚、力度小等问题,不乏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落实下去。
所以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依旧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乏健全制度作为基础保障的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出有效成效。
为此,建议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颁布地方法令的方式来规范其制度建设,针对事业单位所处行业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定编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事业单位所处行业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出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能。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创新中有必要做好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并注重对人员编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创新,确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在未来成为一种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将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提升至更高水准。
参考文献
[ 1 ] 李娟.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J ] . 财经界,2015(15):31-32
[2]白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5(6):11-12
作者简介
周彦,198—,女,汉族,江苏省海安人,财务总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