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组织培养

合集下载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兰花的繁殖一般可通过分株进行,但繁殖系数低,现在洋兰的商业化生产都是通过试管育苗进行生产,一般可分为种子播种生产实生苗和组织培养生产分生苗两种,各有千秋,下面就其生产流程和应用进行一些说明:一、兰花的种子播种: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其中有数千到数百万粒种子,因种类不同而异,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较特殊,种子成熟后没有胚乳,需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以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烦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不需真菌共生,如果营养成分合适,兰花种子也能萌发生长,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KC,VW和京都等,其中京都配方采用花宝花肥为主要的无机成分,配制方便,较适合兰花发烧友使用。

兰花的种子培养是进行兰花杂交育种的必要手段,也是兰花种苗生产的重要技术,如国内目前的蝴蝶兰种苗生产,多数是实生苗,与分生苗相比,实生苗往往不能保证性状的完全一致,因此对亲本的要求就非常高,好的亲本其后代的分离不会很大,好花率可达80%以上。

实生苗的生产相对简单,迅捷,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原球茎,经过一次分瓶后,就可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二、组织培养:自MORAL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了兰花的组织培养,目前已有数十个属的兰花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及克隆技术进行生产的种苗具有与母本完全一致的性状。

热带兰花的组培快繁一般通过诱导产生类原球茎(PLB),通过PLB增殖进行;其起始材料以茎尖分生组织最佳,花梗上的休眠腋芽也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一些单轴生长的兰花如蝴蝶兰,如取茎尖,往往会失去母株,取花梗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可以做一种育种手段,但对于商业生产而言却是不利的,所以通过PLB增殖时要十分注意去除形态不正常的组织。

目前台湾的蝴蝶兰分生苗生产部分采用丛生芽的方法生产,即通过花梗诱导腋芽生成小芽,通过小芽诱导丛生芽并不断切割增殖,这样生产的种苗基本可以保证与母株性状的一致。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一、兰花无性快速繁殖 二、 快速繁殖的影响因素 三、兰花脱毒植株的鉴定
一、兰花无性快速繁殖
原球茎发生体系是兰花唯一有效的大规模无性繁殖方法。该方法是 1960年法国学者G.Morel开创的,促使了兰花工业的形成,获得巨 大的经济效益。 (一)培养程序 外植体 诱导形成原球茎 原球茎大量增殖 分化为小 植株 生根壮苗培养 温室栽培 室外栽培 (二)取材和处理 兰花茎尖、叶片、花器官、种子等都可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诱 导再生植株。茎尖是细胞分裂最活跃的部分,是较容易诱导,培养 成功率高的部位。在兰花茎尖培养时,首先从生长健壮的植株上切 取10cm长的茎尖,去掉苞叶,用加有适量洗涤剂的自来水洗净,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数秒,无菌水冲洗4~5次,再用5 %漂白粉消毒约10min或用4~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备用。 在叶片培养中,应选择带有嫩叶的花梗。
三、兰花脱毒植株的鉴定
目前,国内外检测兰花病毒主要采用生物学检测、电 镜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例如:三 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hree antibodies sandwichELISA TAS-ELISA)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MV)、双抗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ouble antibodies sandwich-ELISA DAS-ELISA)检测齿兰环斑病毒(ORSV);或用抗建兰花 叶病毒(CymM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蝴蝶兰病样 的免疫斑点法(dot-ELISA)和组织印迹法(tissue blotELISA)
6.
苗的生长培养
较大的兰花个体才便于移栽,新形成的小苗必须移入较大的培养 容器内,生长到 一定大小时才能移栽,一般是将1cm的幼苗转移 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到10cm米高,方可移栽。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如下:
一、优点。

培育时间短,效率高,收益也比传统培育方式高,可作为大量繁殖名种兰花的有效手段,满足市场中兰花越来越高的需求量。

同时,组培兰花尊重并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以防部分珍稀兰花因不易繁殖而面临灭绝。

此外,组培兰花价格便宜,品相、形态、色泽出奇的好,且生长速度快,可以大量繁殖,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二、缺点。

由于组培兰花是在温室及无菌环境下培育而成的,所以抗病能力比自然繁殖的原生苗弱,体现在服盆慢,复壮难,易僵苗。

同时,组培兰花对肥料的需求较高,需要人工施肥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

组培的兰花能变老种么,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介绍

组培的兰花能变老种么,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介绍

组培的兰花不能变成老种。

老种是指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繁殖得到的后代苗,它能够较好地保持原种的性状。

而组培苗是利用人工培养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所以组培苗不能成为老种,它两虽然都是利用母株进行繁殖的,但是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一、能变吗不能变成老种。

老种是指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繁殖得到的后代苗,它能够较好地保持原种的性状。

而组培苗是用母株,利用人工培养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所以组培苗不能是成为老种。

它两虽然都是利用母株进行繁殖的,但是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组培的根会比老种的根白、细,还比较光滑。

二、组培的优缺点1.优点:组培兰花可以让一些珍贵的兰花得到大量的繁殖。

除了价格上较为便宜,可以让很多名贵品种的兰花走入平常百姓家。

还能够满足市场上对兰花苗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不然仅靠野生花苗是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其次,组培兰花可以集中培养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兰花,其花色和叶形都不会有所差别。

另外,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进行脱毒,使之成为无毒的种苗。

2.缺点:养殖难度较高。

因为组培兰花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温度和湿度都是经过严格把控的。

所以它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不耐病害。

也就是说要比野生兰花,比野生兰花要娇气得多。

组培兰花的花品容易退化,再者叶片会短一些,还非常不容易开花。

组培的兰花生长不稳定,容易出现叶短且薄、不容易开花、倒苗、花香比较清淡等问题。

另外,组培兰花的花色叶形都不会有变动,缺少个性之美。

而野生兰花很少有完全相同的,即使同山同种的兰花,由于生长地的不同也会有稍微的差异。

兰花组织培养完整版本

兰花组织培养完整版本
❖ 1. 滋养阴液,生津润燥,治疗恶性肿瘤 放疗后致口干烦渴后遗症。
❖ 2. 清热凉血,养阴润肺,治干咳久嗽, 肺咯血。
❖ 3. 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治头晕目弦, 神经衰弱。
精品课件
生物学特性
❖ 1.热带兰不同属的兰花对温度要求不同,分 高温型、稍高温型、低温型三种类型。
❖ 2.地生兰比附生兰要求更多的水分,春夏要 求水分充足。
精品课件
外植体(培养部位)
种类
新芽芽尖 休眠芽
茎的隐芽
特点
成功率高,但分离技术高 成活率一般,分离技术简单, 易污染, 难分离,成活率同休眠芽
花梗
繁殖效率差,成本高
兰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以茎尖为最
常用的材料。 精品课件
采取茎尖
❖ 茎尖是分生组织最为活跃的生长点。 ❖ 选择健壮植株,将外层的叶和鞘叶剥去,把
❖ 同样,再行分割;重新培养。在几个月之内, 就会获得大量的原球体。
精品课件
分化培养
❖ 把切割的原球体放在液体培养基中, 放在旋转培养床上进行旋转培养。
❖ 当其小块组织稍为长大后,转接在分 化的培养基上,让它分化根和芽。
精品课件
试管苗移植
❖ 当原球体组织分化根和芽,逐渐长大之后, 就成为幼小植株。
精品课件
兰 花 欣 赏
精品课件
兰 花 欣 赏
精品课件
兰花花语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 。 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有2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 较出名的有蝴蝶兰、兰花、蕙兰等。 其实,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花语,但是, 兰花总的花语就是淡泊,高雅
精品课件
兰花
❖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亦叫 胡姬花。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 花又称中国兰,绍兴是兰花的故乡。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无菌操 作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放在人 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恒温、有光照 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快速繁殖、脱病毒、基 因工程、细胞培养等领域,为植物的 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 手段。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
1
国兰是一种珍贵的花卉,由于其种子萌发率低、 繁殖困难,因此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 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分析
01
适宜培养基的选择
02
适宜光照条件的选择
03
适宜温度条件的选择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MS+BA+NAA 的培养基能够促进国兰茎顶组织的分 化与生长。其中,BA的主要作用是促 进细胞分裂和增殖,而NAA则有助于 诱导根原基的形成。
实验结果表明,2000 lux的光照条件 能够促进国兰茎顶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过强的光照会抑制组织的生长,而 过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组织生长缓慢 。
国兰茎顶组织培 养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法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实验结果
与分析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
前景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兰花是全球重要的观赏植物,具 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02
国兰是兰花中的一种,其茎顶组 织培养技术对于快速繁殖、种质 资源保存和遗传转化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28℃是最适宜国兰茎 顶组织的培养温度。高温会导致组织 受到抑制或死亡,而低温则可能导致 组织生长缓慢。
讨论与结论
讨论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MS+BA+NAA的培养基、2000 lux的光照条件和28℃的培养温 度是最适宜国兰茎顶组织的培养条件。这些条件的优化为国兰的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兰花的无性繁殖,加速繁殖速度,提高兰花的经济价值。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真兰属兰花种苗- 高葡萄糖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消毒酒精、消毒器具2.2 方法1. 准备工作台和培养瓶,对工作台和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

2. 从健康的兰花种苗上剪取茎秆,长度约为2-3厘米。

3. 将茎秆表皮剥去,取内部的茎骨,切成1-2毫米长的组织块。

4. 将组织块置于消毒的高葡萄糖培养基上,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

5. 将培养瓶密封并置于暗处,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

6. 观察培养过程,通常在3-4周后,组织块开始呈现出小苗的形态。

7. 将小苗转移到含有较低濃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3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大量的兰花幼苗。

观察发现,这些幼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与传统的兰花繁殖方法相比,组织培养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兰花的繁殖速度。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同时繁殖多个兰花品种,加大了兰花生产的规模。

4. 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兰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实现了兰花的无性繁殖。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突破品种限制、容易获得大批量无病毒种苗等优势。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培养基的配方,进一步提高兰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也可以尝试引入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培育抗病虫害、提高花期持久性等优良特性的兰花品种。

5. 参考文献[1] 王明. 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生产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4):79-80.[2] 谢丽.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南兰科技, 2012(6): 42-43.。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兰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兰花繁殖困难,导致市场上兰花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兰花组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兰花组培技术是指将兰花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大量的幼苗,并加以适当的生长调节,最终获得具备繁殖能力的兰花植株。

兰花组培技术需要从兰花植株中取得适宜的组织材料,如茎尖、芽鳞或种子。

这些组织材料要经过消毒处理,以保证无菌条件。

接下来,将组织材料放置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基通常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培养瓶需要密封并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以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基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添加。

不同的兰花品种对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来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培养基,以保证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宜的激素来促进组织分化和增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组织开始分化并产生新的幼苗。

这时,可以将幼苗移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和生长。

在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幼苗的处理和培养基的适应性,以避免对幼苗造成伤害。

最终,经过连续培养和生长,幼苗逐渐生长为具备繁殖能力的兰花植株。

此时,可以将兰花植株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或土壤中,进行进一步的生长和繁殖。

兰花组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量繁殖兰花,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培育新的兰花品种。

通过调整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配方,可以控制兰花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品质和形态。

此外,兰花组培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检测和无菌种苗繁殖,保证兰花的健康和质量。

然而,兰花组培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兰花组织的培养和分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对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其次,不同兰花品种的培养条件和要求各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调整。

此外,兰花组培技术在大规模生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 大多数的培养基是用 固体或半固体的也有 用液体培养的
❖ 在液体中培养则需特 殊的通气方法如常用 的离心机或转动机不 停地将培养基转动
在实际中用得最多的是MS培养基 或在此基础上加添少数激素
❖ 成分 NH4NO3硝酸铵 CaNO324H2O硝酸钙 KNO3硝酸钾 KH2PO4磷酸二氢钾 MgSO4 7H2O硫酸镁 KCL氯化钾 NaFe—EDTA螫合铁 H3BO3硼酸 MnSO4 4H2O硫酸锰 ZnSO4 7H2O硫酸锌
组织培养要有必要的设备和比较 高的技术措施
首先要有培养室、无菌接种室及 各种培养用具、用品等
兰花组织培养
在培养时要先 配制培养基剥取 外植体然后消毒、 接种、转移最后 试管苗移植等.
培养基的配置
❖ 培养基是用各种不 同成分和剂量的元 素加上各种维生素、 激素等制成
❖ 兰花种类不同培养 基的成分也有所不 同
❖ 移出试管后用自来水将根上的培养基轻轻冲 洗干净
❖ 栽培基质一般用水苔或蛭石栽植后移入温室 内培养
组织培养的两个坎
❖ 第一个关:分化培养基的生长激素和剂量 能否分化根和芽完全取决于它
用什么激素和什么剂量每种兰花都不一样
❖ 第二个关:试管苗移出瓶后往往不适应外界
环境而大批死亡
要创造
良好条件在精心管理之下才能获得良好结果
❖ 3.忌强光喜阴 ❖ 各种兰花需光强弱依次为:石斛属、卡特兰
属、菜丽兰、杓兰属 ❖ 4.通风良好发育健全
兰花的繁殖方法
❖ 兰花的繁殖方法:组织培养法 ❖ 组织培养法繁殖兰花的优点是:
后代可保持与亲本相同的优良性状
兰科花卉组织培养
目的要求:
❖ 掌握兰科植物组培的大致过程;
❖ 了解兰花的栽培养护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兰花作为一种高档花卉,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其繁殖难度较大,使得兰花的价格相对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兰花繁殖技术——兰花组培技术。

一、什么是兰花组培技术?兰花组培技术是指将兰花的幼芽、叶片、茎段等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使其快速繁殖,最终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

二、兰花组培技术的步骤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无菌试管、无菌培养基、兰花的幼芽、叶片、茎段等。

2.无菌操作将试管、培养基、器械等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无菌处理,确保无菌条件。

3.组织培养将兰花的幼芽、叶片、茎段等组织放入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增殖与分化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激素,促进组织分裂和分化,使其快速增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

5.移栽与成苗将兰花幼苗移栽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进一步的培育,最终得到成苗。

三、兰花组培技术的优点1.快速繁殖兰花组培技术可以使兰花快速繁殖,缩短繁殖周期,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

2.无季节限制兰花组培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不受季节限制,可以随时进行繁殖。

3.无污染兰花组培技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可以避免病菌和病毒的污染,保证兰花的健康生长。

四、兰花组培技术的应用兰花组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兰花的繁殖、育种、基因工程等领域。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可以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兰花的价格。

同时,组培技术还可以用于兰花的育种和基因工程,为兰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结语兰花组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兰花繁殖技术,具有快速繁殖、无季节限制、无污染等优点。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为兰花的繁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兰花组织培养(课堂PPT)

兰花组织培养(课堂PPT)
.源自29.30
.
31
2)将震荡器或是试管中的花梗取出,置入无菌水中,摇晃瓶身, 可重覆此一动作2~3次,但需取出花梗,置入?有无菌水的新瓶中, 藉此洗净漂白水,洗净后,以镊子取出花梗,以酒精浓度75%的酒 精棉花擦拭花梗,以梗芽生长点向下,酒精棉花擦拭由上而下单一 方向擦拭,切勿以来回的方式擦拭梗芽生长点。
使用花梗生长点来诱发出新芽体,待新芽体诱发出后,将其切
下,移植至含有激素等药物的培养基瓶中,由于移植后的芽体受到 药物的刺激,造成新的芽体从旧芽体被大量的诱发出来,也会有从 被诱发出来的新芽体再配诱发芽体出来,当这些芽体数量多到需要 移植时,就需要进行 母瓶移植至子瓶的操作,由于这些芽体都是相 连的,移植时需以刀子将相连的芽体一个一个切分开来种植, 所以, 也有人将其称为切片苗。
观赏植物 组织培养之兰花
.
1
一、兰花组织培养常用于: 1、无性系快速繁殖; 2、茎尖培养脱毒; 3、培育新品种; 4、种质资源的保存; 5、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
2
二、常见组织培养的兰花种类
.
3
.
4
.
5
.
6
三、兰花工业
兰科(Orchidaceae)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约有 450个属20000余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热带、 亚热带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兰花花色鲜艳,形态各异,珍 奇名贵,品位幽雅,价格昂贵,备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 兰花栽培方法主要靠分株繁殖,繁殖速度慢。
.
7
• 贮藏和运输困难,易带病毒,严重阻碍了在世界范围内的 流通。用兰花的种子也可以进行繁殖,但发芽率及低,仅 5%左右,很难满足生产需要。组织培养用于兰花的快繁 已取得了快速进展。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用茎尖培养方 法繁殖兰花,到70年代就基本解决了兰属组织培养快速 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很快发展成为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 用茎尖培养方法繁殖兰花,到70年代就基本解决了兰属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很快发展成为现代化兰 花工业。目前已有进70个属数百种兰花可用组织培养方 法进行繁殖,兰花生产工厂也分布在世界各地。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穆玉珍,朱美瑶(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综述了目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褐化的防控、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天然植物成分等方面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兰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对未来兰花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兰科植物;外植体;组织培养;培养基试验体系也在不断的试验研究中逐渐形成。

试验中通常取蒴果进行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剖开蒴果,取出种子播种到培养瓶中。

不同时期的蒴果萌发率不同。

有试验表明,春兰种子作为外植体时,授粉后8~9个月的种子萌发率较高,而墨兰的种子在3~5个月时容易萌发[2-3]。

预处理也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研究者对种子进行1min 的超声波处理,种子萌发率达到20%;用蜗牛酶处理2~3min ,种子萌发率可达70%以上[4]。

1.2叶片叶片也可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其取材对母株的伤害不大,受季节影响较小。

一般选取试管苗幼嫩的叶片,其更容易诱导原球茎,而成熟植株的叶片诱导成功的研究较少,多发生褐化死亡。

杨美纯等[5]研究发现,叶片正面向上放置时,诱导率更高,且对叶片进行切割,更利于切割边缘诱导出原球茎,切块应大于0.5cm ×0.5cm ,否则容易褐化死亡。

1.3花梗花梗常作为外植体材料,在多种兰科植物中皆有运用,如蝴蝶兰、大花蕙兰、文心兰等,国兰以花梗作为外植体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种子、茎。

通过对石斛兰的研究发现,用带有节间的花梗进行诱导,会出现大部分死亡,从而使诱导效率较低[6]。

花梗的取材受到季节影响,通常不同时期的花梗诱导率也不同。

有试验发现,开花后的花梗比开花前幼嫩的花梗更容易诱导出芽[7]。

具体的原理还有待探究。

1.4茎尖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早在1960年,Morel [8]采用大花蕙兰的茎尖,诱导分化出了植株。

但茎尖的切取会对母株造成较大伤害,而且在茎尖的培养中,容易出现褐化现象[9]。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3)将花梗两端切除 芽尖兰端花组切织9培0度养 另一端则呈45度斜切
兰花组织培养 将切面为45度端插入培养基中
塞子消毒后塞住瓶口 瓶口处再兰花以组酒织精培灯养 消毒,覆盖上铝箔纸避免感染
兰花组织培养
成功长出新株体
兰花组织培养
消毒不彻底瓶内发霉
兰花组织培养
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的组织培养过程
• 初代培养 • 无菌处理
兰花组织培养
• 继代培养(增殖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壮苗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生根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炼苗(移栽驯化)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组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污染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 变异
兰花组织培养
• 玻璃化
兰花组织培养
• 褐化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织培养
2)将震荡器或是试管中的花梗取出,置入无菌水中,摇晃瓶身, 可重覆此一动作2~3次,但需取出花梗,置入?有无菌水的新瓶中, 藉此洗净漂白水,洗净后,以镊子取出花梗,以酒精浓度75%的酒 精棉花擦拭花梗,以梗芽生长点向下,酒精棉花擦拭由上而下单一 方向擦拭,切勿以来回的方式擦拭梗芽生长点。
IBA
BA
NAA
土豆汁 IAA
兰花组织培养
香蕉汁
生根培养基的设计 生根培养基
1/2MS+NAA0.2~0.5mg/L+香蕉汁20%+活性炭2.0%【pH值5.2~5.6】
取MS母液: IV25ml,5ml,5ml,5ml, 5ml; 激素母液: NAA2~5ml
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培操作方法

兰花组培操作方法

兰花组培操作方法
兰花组培操作方法如下:
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兰花组培培养基、器具、组织培养植物材料等。

2. 植物材料处理:取自健康、无病虫害的兰花植株,将茎段或叶片进行消毒处理,去除表层细胞,以减少污染物的导入。

3. 组培培养基配制:按照配方将组培培养基溶解,然后倒入培养瓶中,再在高温高压下灭菌消毒。

4. 接种和培养:将经过处理的植物材料小段放入培养基中,利用无菌操作台进行接种操作。

然后将接种好的组织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 培养条件:设置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适宜的培养周期。

不同的兰花品种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

6. 菌株筛选: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筛选方式,筛选出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菌株。

7. 培养的转接和移栽:待细胞或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或者移栽到土壤中进行继续生长。

8. 监测和管理:在培养过程中,需不断监测细胞生长情况,调整培养条件和管理措施,确保组培培养的成功完成。

兰花的组培繁殖技术

兰花的组培繁殖技术

兰花的组培繁殖技术兰花是一种美丽而珍贵的花卉,因其高雅的外表和迷人的香味而备受喜爱。

然而,由于兰花生长缓慢且种子繁殖困难,人们开始使用组培繁殖技术来快速繁殖兰花。

本文将介绍兰花的组培繁殖技术,并探讨其在兰花产业中的应用。

一、组培繁殖的概念及原理组培繁殖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来自植物体各部位的基质培养生长,形成完整的植株。

这种繁殖方式可以绕过兰花自然生长的难题,提高繁殖效率。

组培繁殖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兰花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兰花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二、组培繁殖的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材料,将其叶片、花茎或根茎等部位作为试管外植体。

2.无菌处理:将采集到的外植体进行外表消毒,通常使用过氧化氢或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处理,以消除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3.组织培养:将处理后的外植体移至无菌条件下的培养基上,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添加,促进其生长和分化。

通常,培养基会添加植物激素以促进芽的分化和生长。

4.苗期管理:当试管内的芽发育成苗后,将其转移到含有适量激素的新培养基上,继续促进苗的生长。

5.生根培养:在苗期管理后,需要将苗从培养基中取出,进行外植体生根处理,通常使用含有生长激素的培养基,促进根系的生长。

6.移栽与养护:当兰花苗具备一定的生长能力和根系时,可以将其移至含有适宜营养和水分的基质中继续生长,进行日常养护。

三、组培繁殖技术在兰花产业中的应用随着组培繁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兰花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组培繁殖技术提高了兰花的繁殖效率,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

相比传统的种子繁殖方式,组培繁殖可以获得更多的苗木,且时间更短。

这对于兰花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组培繁殖技术可以实现兰花的遗传改良。

通过组培繁殖,可以将具有良好性状的母株进行无性繁殖,获得更多的优良苗木。

这样一来,可以保持兰花品种的纯度和优良性状,并通过无性繁殖保存珍稀品种。

兰花的组织培养

兰花的组织培养

兰花的组织培养张婷婷20081070175摘要: 对兰花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综述。

着重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与激素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兰花;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培养基兰科(Orchidaceae) 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 约有800 属, 25 000~30 000 种,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的总称, 常见的有春兰、蕙兰、建兰、蝴蝶兰、石斛、卡特兰, 文心等, 其花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些种类如天麻等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兰花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60 年代。

Morel[1]采用大花蕙兰的茎尖, 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KC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茎尖分生组织膨大形成原球茎, 并分化出根和叶, 首次获得兰花无病毒小植株。

目前大约已有60 余属数百种兰花可以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

1 组织培养程序与外植体选择种子、胚形态建成途径用于兰花离体繁殖的外植体材料很多, 通常选择有新芽、幼叶、茎尖等。

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

大花蕙兰(Cymbidium) 、嘉德丽亚兰(Cattleya) 、石斛兰(Dendrobim) 蝴蝶兰( Phalaeanopsis) 、文心兰(Oncidium) 等首先在茎尖培养中取得成功[2]。

侧芽的应用也很广泛, 一般认为带1~2 个叶原基的茎原椎成活率高, 中间部位侧芽成活率及生长率较高。

但因为有的兰花只生一茎,摘取茎尖就有可能丧失母株, 因此, 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外植体。

用叶片作外植体可以减轻或避免对母株的伤害。

大多数以叶片为外植体的成功报道是取试管苗的幼叶为培养材料, 从成熟植株上取幼叶为外植体培养成功的报道不多。

有研究指出: 蝴蝶兰试管苗幼叶原球茎发生率可达90%, 而成熟叶对诱导反应极弱[。

这可能是由于成熟植物组织向培养基中释放高浓度的抑制生长物质, 严重影响兰花组织的存活。

兰花组培繁殖技术

兰花组培繁殖技术

兰花组培繁殖技术兰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兰花的繁殖过程相对较慢,给兰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而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出现,为兰花繁殖带来了一丝新的曙光。

本文将介绍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原理、步骤以及其在兰花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一、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原理兰花组培繁殖技术主要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营养基体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方法,将兰花组织切割为一小块或单个细胞,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培养条件,使其细胞分化和增殖,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独立生长能力的植株。

二、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步骤1. 细胞外悬浮培养:首先,从兰花中提取细胞,并将其悬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使细胞在营养基上生长和分裂,形成细胞团。

2. 组织分化:通过合适的生长因子和培养基的调控,使细胞团分化为芽、根、叶等不同组织。

3. 植株形成: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可以从培养基中取出已形成新植株的幼苗。

4. 幼苗移栽:将幼苗移栽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管理。

三、兰花组培繁殖技术在兰花产业中的应用前景1. 提高繁殖效率:兰花组培繁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兰花的繁殖效率,缩短了繁殖周期,从而大大增加了兰花的产量。

2. 保持优良性状:通过组培繁殖,可以保持母本植株的优良性状,实现兰花种质资源的重复利用,对于兰花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3. 扩大市场供应: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兰花的市场供应,满足人们对兰花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4. 促进兰花产业的发展: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应用将加速兰花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兰花产业链的完善,为相关产业带来更多商机。

综上所述,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出现为兰花繁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加大对兰花组培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兰花组培繁殖技术将成为兰花产业的重要支撑,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蕙兰(Cymbidium) 、卡特丽亚(Cattleya) 、石斛兰 ( Dendrobium )、墨兰和建兰等均成功用茎尖诱导出大量类原球茎。 • 对蝴蝶兰( Phalaeanopsis ) 、仙指甲兰( Aerides) 等用茎尖作为外
植体有可能影响开花性状, 因此需要寻找其他外植体。
精品课件
• 自Noel Bernared在1899年创立了兰花种子共生萌发法后, 研究者们接着发现大部分兰花种子可以通过无菌萌发的方式进 行,即非共生萌发。
• 兰花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已在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等兰花中 取得成功。
精品课件
兰花蒴果消毒及果实内部
精品课件
开裂果实种子消毒方法 ——过滤方法1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兰花主要繁殖方法
• 分株繁殖 • 种子繁殖 • 组织培养
精品课件
原球茎和类原球茎
• 原球茎(Protocorm)是指兰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学结构:种 子的幼胚吸水膨胀,中部的胚细胞分裂增殖,突破合点端种皮形成球 形或椭球形 。
• 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根尖、叶片等适宜外植体也可诱导类似原 球茎组织结构,即类原球茎或拟原球茎。
叶片作为外植体
• 叶片作为外植体既可减少对母株的伤害,取材又不受 季节的限制,且数量多,是比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来 源。
• 研究表明虽然叶片具有诱导出类原球茎的能力,但成 熟叶诱导出类原球茎的能力极弱。
• 幼叶诱导出类原球茎能力较成熟叶强,但诱导率也很 低对,于大花蕙兰仅为3过程中较容易污染。
精品课件
兰花的离体开花
精品课件
组织培养基和添加物
• 培养基 • 兰花组织培养中常用培养基为MS、VW、Knudson C、Kyoto、
White和它们的改良型,应根据不同品种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 目前,市场中有很多商业化培养基。 • 大花蕙兰 MS、1/2MS、VW、KC均可应用于原球茎的增殖,但以
段诱导出类原球茎,并且通过研究表明花梗节间段形成类 原球茎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外植体(茎尖、根尖)。
栽培条件下蝴蝶兰花梗节间分化幼芽
精品课件
蝴蝶兰花梗组织培养
精品课件
根作为外植体
• Stewart等用树兰(Epidendrum )的根首次成功地培养出
了原球茎和从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 • 之后,根的离体培养相继在不同兰花中获得了成功。 • 由于兰花的根部共生菌根,根作为外植体较难彻底消毒,
兰花组织培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 Orchidaceae)的总称,是开花植 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是单子叶植物中最高度演化的一科, 有6个亚科730多属250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 兰花在中国约有170个属1200余种,分布较为广泛,几 乎全国各省都有分布。
• 兰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形成兰花产业。 • 兰花具有药用价值。
• 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一词是由Morel在1960年提 出的,用来描述兰科植物组培过程中产生的类似种子萌发过渡形态— —原球茎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在兰花组织培养中,可由茎尖分生组 织等(而不是种子)诱导形成类似其种子原球茎的组织结构。
精品课件
兰花外植体的选择和类原球茎增殖
• 外植体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类原球茎的诱导。 • 在组织培养中幼嫩部位一般不容易褐化,因此常选取较幼
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诱导类原球茎。 • 茎尖、叶片和种子是诱导类原球茎的理想外植体来源。 • 花瓣、萼片、子房、休眠芽、侧芽、花梗节间段、根尖等
均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出原球茎。
精品课件
茎尖和侧芽作为外植体
• 茎尖和侧芽是最早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兰花外植体。 • 茎尖和侧芽顶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容易诱导出类原球茎。大
开裂果实种子消毒方法 ——过滤方法2
/StiffAffordable精PT品Co课rc件hids.htm
兰花种精子品课离件体萌发
花梗节间作为外植体
• 一般较少用花梗节间段作为外植体。 • 但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多采用花梗作为外植体,从花梗节间
KC效果最好。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生长素类:IAA、2, 4-D 和NAA • 细胞分裂素类:BA、ZT和KT 。 • 不同的兰花、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激素的量和种类也不尽相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Plant regeneration through 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leaf explants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
种子作为外植体
• 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虽多,但由于其不具有发育完全的胚, 且种皮致密、透性差或种皮中含有抑制物使种子很难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