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论》的工资
《资本论》导读 第六章 工资(马工程教材PPT)
目录
第一节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 格转化为工资
第三节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二节
工资的基本形式
壹
第一节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 格转化为工资
第一节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 一、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 的价格或价格 在资产阶级社会,工人的工资表面上表现为劳动的价
格,表现为对一 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这是不合 理的,因为: (一)商品的价值无非就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必 要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用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计量。 (二)劳动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必须在出卖以前 就已存在。
由此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即便不减少名义上的日工资或周 工资,也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降低劳动价格,从而增加资本家所得到 的剩余价值。 (二)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它可以成为资本家破坏就业的规则性, 迫使工人过度劳动而不给相应补偿的手段。
因为计时工资的计量单位,即一个劳动小时的价格,是劳动力 的日价值除以普通工作日的小时数所得之商,所以,如果工人的劳 动时间达不到规定的工作日的小时数,就得不到足额的日工资。
第一节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三)“撇开这些矛盾不说,货币即对象化劳动同活劳动 的直接交换,也会或者消灭那个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 基础上才自由展开的价值规律,或者消灭那种正是以雇 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因为, 如果是等价 物相交换,那么工人的劳动的价格就会等于他的产品的 价格, 他就没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贰 第二节 工资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工资的基本形式
• 一、计时工资 “劳动力总是按一定时期来出卖的。因此,直接表现
劳动力的日价值、周价值等等的转化形式,就是‘计时工 资’的形式,也就是日工资等等。”
揭开资本主义工资的秘密
揭开资本主义工资的秘密揭开资本主义工资的秘密工资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地说,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工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失去了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卖给资本家。
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各种各样的劳动生产品成为商品,而且连人的劳动力也成了商品,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特征。
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家,也就是被资本家所雇佣而干活,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工人又叫做雇佣劳动者,而资本主义制度也就叫做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工资是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物,它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但是,资本主义工资有它的欺骗性,往往给人以假象,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我们必须揭开资本主义工资的秘密。
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卫道士们始终鼓吹资本主义的工资就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胡说什么:"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劳动的全部代价";"工人出力,资本家出钱,工人做一天工,得一天工钱,公平交易,完全合理";等等。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资本家这一套反动的谬论,也确实欺骗过一部分人,似乎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剥削关系,相互之间只是"公平的买卖"而已。
为什么资产阶级这一套反动宣传能欺骗人呢?这与资本主义工资形式造成的下面一些假象有关:第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是工人获得生活必需品的手段。
工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从事长时间的繁重的劳动,以挣得微薄的工资。
从形式上看,工人出力,资本家出钱,好象是"自由的平等交易"。
第二,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总是在工人劳动之后。
于是,工资就好象是工人出卖劳动的结果,就好象是劳动的代价。
第三,工资可随劳动日的长度而改变。
当工人加班的时候,工人为资本家支出的劳动量增加,资本家有时也加付给工人一点工资。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理论及其意义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理论及其意义张雪飞;姚慧琴;李茜【摘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剩余价值论,展示了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研究的工资理论,它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解释和扩展,主要揭露了工资的本质,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力和劳动的质的界限,进一步解释了资本家是怎样利用工资来剥削工人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理论进行解释分析,总结出社会主义工资的内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改革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马克思;工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革【作者】张雪飞;姚慧琴;李茜【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工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货币表现,是按期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但它也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源泉,用以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必需,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解释和扩展。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主要阐述了工资的本质,他也科学地界定了在劳动、劳动力之间质的不同,清楚地论述了资本家利用工资对工人进行剥削的事实。
他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从我国当代商品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也具有着极高的价值。
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甚至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制度也具有鲜明的参考价值。
因此,本文从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理论着手,对其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现实状况作出以下分析。
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七章涉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工人其实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的工资理论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家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也有自己的工资学说。
本文将对《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进行比较研究。
马克思对工资的定义是:“工资是由资本家支付给雇佣工人的代价,以购买劳动力。
”这个定义的重点是工资是雇佣劳动力的单价,而雇佣工人的劳动力是商品,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因此,马克思认为工资收入不足以满足工人的生存需要,雇主通过买卖劳动力获得利润也便从工人那里得到了剩余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理论。
相比之下,西方经济学拥有数种工资学说,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劳动生产率学说、垄断工资学说和人力资本学说。
劳动生产率学说认为工资水平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垄断工资学说则认为工人组织劳工联盟后便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增加工资。
人力资本学说则认为工资水平与工人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等人力资本相关,一个人的人力资本状况越好,其工资收入也越高。
然而,这种区别的根本还是在于其基本观点的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私人财产化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这是经济系统中的普遍规律,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应该由市场作为独立机构去处理。
因此,他们提出的工资理论不仅有着根本不同的理论基础,而且与现实的生产关系相去甚远。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关注于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生存问题、剩余价值问题等与工人自身有关的问题,而西方经济学提出的工资学说则更多关注于经济增长与制度改革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应该将两者恰当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应该在不同的视角下去全面掌握两种工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7.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导读)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导读>《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几乎倾注了马克思的毕生心血。
从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40年间,马克思认真研究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魁奈、马尔萨斯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深入考察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史以及经济状况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先后写下了“巴黎笔记”、“伦敦笔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这些手稿构成了《资本论》的主要内容。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此后,马克思继续为《资本论》第一卷的修订和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积极着手整理和修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承马克思未完成的事业,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5月)和第三卷(1894年10月)。
恩格斯逝世后,《资本论》第四卷由考茨基整理,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于1910年单独出版;1956—1962年苏联又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的创作出版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成熟、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以一般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以劳动创造价值为中心思想,分析商品到货币的转化,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分析货币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资本,说明资本产生的条件和资本的本质,为整个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原理,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最基本的部分。
应用文-《资本论》中工资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
《资本论》中工资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资本论》中工资理论与新古典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抽象法,通过对资本主义工资的表象进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学说以边际理论和供给均衡价格论为主,从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价格均衡的角度对工资的决定和分配进行了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工资的实质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中,常常有各种假象阻碍人们去认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其中最迷惑人的就是工资形态所产生的假象。
从表面上来看,工人像是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而工资则是“劳动的价格”。
但是,这完全是一种假象。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根本不能当作商品来出卖的;其次,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是在工人完成了他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行为、进入生产过程后才实施的。
因此,马克思认为:“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
”(二)工资的决定因素与工资变动规律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先,维持劳动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其次,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和费用;最后,劳动力的自然差别也是决定工资水平。
正如马克思认为“男劳动力和女劳动力,成年劳动力和未成年劳动力的自然差别”。
因此,工资的决定因素包含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教育培训费和劳动力的自然差别。
与此同时,市场的供求关系也能影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的价格将围绕劳动力的价值上下波动。
(三)工资的国民差异在马克思的工资国民差异理论中,马克思研究了工资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异,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马克思认为:“在比较国民工资时,必须考虑决定劳动力的价值量的变化的一切因素:工人的教育费,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
亚当·斯密工资理论
管理研究亚当・斯密工资理论研究付春光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亚当・斯密是最早对工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建立起比较完善工资理论的经济学家,是劳动工资理论的开山鼻祖。
一、工资的涵义斯密认为,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尚未出现的原始状态下,全部劳动生产物就是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当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出现以后,全部劳动生产物就要与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分,劳动的工资这时只能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应该等于劳动的自然价格。
工资是财产所有者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非财产所有者的劳动者的报酬。
因此,斯密说:“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来自劳动的收入称为工资”。
把工资看成是劳动的报酬,这是斯密的一大贡献,也奠定了劳动工资理论的基础。
二、工资水平斯密详细研究了工资水平,最早提出了工资水平的最低标准、平均工资和最高工资问题。
1.工资的最低标准斯密认为:“劳动工资有一定的标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即使最低级劳动者的普通工资,似也不能减到这一定标准之下。
”这里,斯密给出了最低标准,也是符合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
低于这个标准,个人无法生存,自然不会有工作积极性。
工资的最低标准实际上就是现代社会最低工资的雏形。
2.平均工资斯密第一次提出平均工资,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各种用途的劳动的工资,……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
斯密举例分析,英国农村的劳动工资和工业劳动工资已经“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英国都市产业化农村产业优越的程度,过去似较现今为大。
与前世纪或现世纪初叶比较,现今的农村劳动工资,更接近于工业劳动工资。
”3.工资的最高标准斯密没有给出工资的最高标准的具体数额,他重点研究了工资最高的地方。
他认为,工资最高的地方不在最富裕的地方,而在最繁荣、即将变得最富裕的地方。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八章《论劳动工资》中写道:“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随一国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
《资本论导读》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1 2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是最适合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
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形式 (633-636.1)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并存。 计件单价是以计时工资制下工人所完成的产品 数量计算出来的:每件工资=日工资总頟/产品 件数。
二、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 (636.2-643)
《资本论》选读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马怀礼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本章主题:说明计件工资的本质与特点,指出 计件工资是剥削工人的有力手段。 主要内容:
一是说明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二是说明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 资形式。
思考与练习: 为什么说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工资形式?
资本家可以借口不合质量而任意扣工资。 计件工资为资本家提供了管制工人的一个十 分确定的平均产量标准,即劳动强度,完不 成,就可以被解雇。 计件工资可以节省劳动监督。 计件工资可以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 日,从而使劳动价格相对降低。 可以利用工人之间的竞争,压低计件单价。 利用计件工资制压计时工资制,使计时工资 制下的工人劳动更紧张。
资本主义工资
马克思理论:资本主义工资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是使劳动者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形式。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资并不是直接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而是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
从资本主义工资一章中我们可以得出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工资的最基本形式,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直接转化形态。
劳动力通常都是按照一定时间来出卖的,这种按照劳动时间长短来支付的工资就是计时工资。
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可以是一月,也可以是一周或一日,因此就有月工资,周工资或日工资。
而月工资,周工资,日工资都死劳动力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就像计时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样。
计件工资的计量产品必须具有平均的质量,计件工资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十分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度,可以减少对劳动的监督,会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日。
看了马克思主义工资这一段我想到了近年来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不光在非公有制单位中我国各行业人民显现的收入距逐步扩大,在公有制单位中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
两极分化的工资体制会影响社会的公平程度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力度。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最主要的体现在我国农民工的身上,我国现在大概有2亿个农民工,他们辛苦的建设着我们的祖国,却往往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我们可以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地农民工讨薪不成反而被暴打。
这让我们感到他们不光承受着低水平工资的待遇,而且还经常讨要不到自己的工资。
我想这与资本主义的剥削又有什么区别呢?农民工工资过低会使他们的生活的不到基本的保障,不能很好的发展教育培训,也会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工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经济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
《资本论》作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对工资理论有着独特的阐述,其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学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争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理解和比较不同经济学派对工资问题的看法变得尤为重要。
工资不仅仅是劳动者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涉及到生产关系、社会分配、就业机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资本论》中工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工资学说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工资形成机制的理解,还有助于找出其中的优劣势,为促进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这两者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不同理论观点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实践中的政策制定和社会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深入探讨《资本论》工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意义《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引言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在经济领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工资的研究不仅关乎劳动者的福利,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通过对《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经济学派对于工资形成和变动的看法,有助于揭示不同学说下对工资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观念。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理论对工资问题的解释能力和实用性,为我们在现实中理解和解决工资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的比较分析,可以促进学术界对工资理论的深入讨论和交流,有助于拓展并丰富相关研究领域。
2. 正文2.1 《资本论》对工资理论的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探讨了工资理论,主要涉及工资的形成和变化。
马克思指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是雇佣劳动的一种报酬。
《资本论》解读(五):从同工不同酬说起
《资本论》解读(五):从同工不同酬说起——从劳动力价值到工资关键概念: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的劳动支付的一定量的货币。
生活资料——即消费品。
其中属于日常生活资料的范围的、从而影响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叫作必要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劳动,是指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
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
计时工资——直接表示劳动力的日价值、周价值等等的工资的转化形式。
劳动由劳动的直接的持续时间来计量。
计件工资——劳动由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的工资形式。
劳动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劳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力主要由社会生产的形态和发展程度决定,也和自然条件有关。
一、劳动力价值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确实多了点,如同马克思说的那样,“平地上的一堆土,看起来也像座小山。
”),曾经给政治经济学提过七个问题,其余六个不说,第一个问题是: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这位经济学家问道,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都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不论是按货币收入,还是按实际生活水平。
如果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
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偷换了两个概念。
首先,财富是使用价值,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资料和劳动一样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即使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创造出相同的价值,使用价值的数量(或者通俗地讲,商品的数量)也可以是不一样的。
使用价值的量和价值的量没有比例关系,前者是具体劳动创造的,后者是抽象劳动创造的。
如果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人高很多,同样数量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多,所以就算美国人赚的钞票和中国人一样多,可以生产的从而可以购买的使用价值也可能多一些,也应该能比中国人生活得更好。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述评
工资是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按时间或者生产数量付给劳动者的货币表现。
工资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渠道,是维持劳动者以及劳动者家庭成员生活的基本费用来源,同时也是劳动者向社会所做贡献而得到社会承认的反映。
上面对工资的描述这只是我们按照日常生日经验对工资进行的一个简要概括。
那么,工资的真正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给出了答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工资的本质、形式及其市场定位。
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内在关系,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继续与补充。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对我国探索工资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在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出现之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便已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工资理论。
现在主流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凯恩斯主义工资理论、货币主义工资理论、效率工资模型等。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在历史与阶级的双重局限,决定了其工资理论的肤浅性与矛盾性。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主要包括工资的本质、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的市场定位三个部分。
工资本质的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工资形式的理论阐明了各种形式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揭示了在工资形式上所形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颠倒的、虚幻的认识。
工资市场定位则阐明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行必然将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从而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立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明了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只有劳动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来估计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惟一尺度。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在经济学领域,工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关乎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社会的福利和经济的稳定。
对工资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其中对工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而西方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的工资学说,例如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本文将比较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学说,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并对两者的理论进行评述。
我们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工资理论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的反映,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在生活过程中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劳动力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和其家庭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食品、衣物、住房、教育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总和。
而工资的形式表现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足以满足其生存需求,这就是劳动者受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工资是在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水平之下的。
与马克思不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是指最后一单位劳动力所产生的产出,而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则决定了工资的比较水平。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是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劳动力的供给受到劳动者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的素质水平的影响,而劳动力的需求则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对工资的决定作用,而忽略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制度经济学也对工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制度经济学认为工资是由社会制度和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博弈关系决定的。
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劳动力的组织形式对工资的影响,比如工会的力量、劳动合同的制定和政府的干预等。
制度经济学指出,工资的确定取决于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谈判能力和社会制度的约束,而不是单纯由市场决定的。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
《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引言《资本论》是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思写作的一部巨著,被誉为“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著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对工资理论的阐释,一直是学术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西方经济学中,工资理论也是一个基础的经济学问题,各种不同的理论派别都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通过对《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的比较研究,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以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资本论》中的工资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工资的理论主要体现在第一卷第二篇“货币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和第二篇“利润的一般公式”中。
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是商品的一种,它的价值等于生产和再生产一名工人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工资的决定是由劳动力的价值所决定的,而并非由资本家的善恶或者劳动者的努力程度所决定。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总量由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当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时,工资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而由于资本家掌握着生产资料和市场资源,劳动者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工资总是处于低于劳动力实际价值的状态。
这种情况导致了经济不平等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从而推动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改革主张。
二、西方经济学对工资理论的解释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工资理论的解释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较为典型的是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价值论、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的。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随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工资在边际生产力水平上得到决定。
这一理论观点主要体现了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强调了市场机制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则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价值所决定的,与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相近。
福利经济学则从个体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来解释工资决定问题,认为工资应当使劳动者的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资本论第六章工资的的读后感
资本论第六章工资的的读后感
《资本论》第六章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问题的分析和批判。
阅读完这一章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工资问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质和作用。
首先,马克思指出,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体现。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资本家只愿意支付最低的工资,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这就导致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环境普遍恶劣,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形成了工人阶级的弱势地位。
其次,马克思还指出,资本家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会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来增加生产力,但这对工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此外,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也会采取压低工资的手段来降低成本,使得工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最后,马克思还揭示了工资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工资水平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工资水平低,消费能力就会下降,市场需求量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影响商品价格。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工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阅读《资本论》第六章,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工资问题不仅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求解决工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资本论》原著选读
一、名词解释: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他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原有的价值量并没有改变。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不经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常战友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表现。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工资:是指雇主或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本质上市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从自身或公国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
”固定资本:是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部分不变资本。
社会总资本: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总和。
利润: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他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等于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全部价值。
利息:马克思认为利息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在本质上与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而获得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来自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体现两者之间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资本论第六篇工资
•
其次,工资的形式消灭了工作日的必要劳动和剩余 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全部劳动都表 现为有酬的。与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相比较,雇佣劳动 制度的工资形式,掩盖了现实的关系,具有很大的欺骗 性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工资所掩盖的现实关系,使 庸俗经济学家的辩护遁词破产。 • 3、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必然性(第 619页第3段—第622页) •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价值采取工资的形式,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具有必然性。 • 首先,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来看,即从劳动力的买 卖来看。人们感觉这种买卖同其他商品的买卖一样,买 者支付货币,卖者付出物品,双方具有同等的权利。 “我给,为了你做;你做,为了我给”。 •
•
从工人的角度来看,也容易把工资看作劳动的价 值。假设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创造240元价值,资 本家支付工资120元。对他来讲,他12小时的劳动是 120元的购买手段。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随着日常生活 资料价值的提高或降低,或者劳动力的价值不变,劳 动力的价格随着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变化而波动。对工 人来讲,他所付出的就是12小时劳动。他所获得的工 资的任何变化,必然表现为他的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 变化 。 • 从资本家来看,也把工资看作劳动的价值。他 总是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他所关 心的是他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价格与劳动力执行职能 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他把利润的来源说成是 贱买贵卖的结果。他不可能理解如果劳动是商品,他 支付了全部劳动的价值,货币就不会转化为资本。
• •
• •
• •
•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是计 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时工资使资本家能够延长工作日加强对 工人的剥削,计件工资不仅使资本家延长工人工作日,而且能 够提高工人劳动强度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1、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第633页——635页第 2段)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从表面上看,计件工资 与计时工资是两回事,计时工资是以活的劳动时间计算的,计 件工资是以产品中的物化劳动计算的;计时工资是以劳动价格 来计算,计件工资由工人的工作效率来计算。实际上从本质上 来看,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首先,两种工资形式在同一行业同时并存。这说明它们并无 本质的区别。 其次,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件 工资是以计时工资的日价值/日产品数量,得出生产一件产品的 工资。产品中仍然包含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两个部分(第634 页第3段) 。 第三,两种工资形式都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 计时工资是直接以时间单位为基础,计件工资通过产品数量间 接以时间为基础(第635页第2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资本论》的工资
论《资本论》的工资
对《资本论》第六篇工资的认识
学生:刘会艳
班级:2011级1班我在学习《资本论》之前,总觉得工资是很神圣的,因为是通过自己劳动得到的报酬,学习了《资本论》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的父母,我的朋友,甚至是自己做兼职时得到的工资是否与我们的劳动等价?我就会考虑自己是否被压榨?所以《资本论》里的第六篇关于工资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思考生活与经济学的联系。
假如问我们的父母:“你们的工资是多少?”那么父母回答说:一千元“问自己的朋友回答说:“三千元左右”。
问他们对于工资是否满意时,他们都会说不满意,但是具体为什么不满意,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由于他们工作的劳动部门不同,他们获得的工资也就不同,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学习过《资本论》中关于工资的知识。
工资是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按时间或者生产数量付给劳动者的货币表现。
工资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渠道,是维持劳动者以及劳动者家庭成员生活的基本费用来源,同时也是劳动者向社会所做贡献而得到社会承认的反映。
上面对工资的描述这只是我们按照日常生日经验对工资进行的一个简要概括。
那么,工资的真正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给出了答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工资的本质、形式及其市场定位。
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
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内在关系,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继续与补充。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对我国探索工资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在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出现之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便已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工资理论。
现在主流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凯恩斯主义工资理论、货币主义工资理论、效率工资模型等。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在历史与阶级的双重局限,决定了其工资理论的肤浅性与矛盾性。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主要包括工资的本质、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的市场定位三个部分。
工资本质的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工资形式的理论阐明了各种形式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揭示了在工资形式上所形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颠倒的、虚幻的认识。
工资市场定位则阐明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行必然将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从而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立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明了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只有劳动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来估计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惟一尺度。
下面将就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工资的本质、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的市场定位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工资的本质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工资的理论基础是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劳动力和劳动,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的价值也同其他商品一样,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即“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在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就是因为资本家使用工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出比购买这些劳动力价格更多的价值。
劳动力这种商品的其他特性还包括: 1、劳动力和劳动者的联系和区别在于劳动能力离开了活的人就不可能存在,但劳动能力又不等于就是劳动者本人;2、劳动能力只有在劳动时才能表现出来,在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劳动能力才具体发挥作用;3、劳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这是由于劳动力这种能创造为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资本家才会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也就是给付工人工作。
马克思从而得出了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的结论。
所以在资本主义里工资只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新价值的一部分, 用于补偿劳动力商品价值的部分,这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隐蔽的剥削性。
二、工资的形式
工资的形式有各式各样,但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有计时工资形式与计量工资形式。
马克思认为计时工资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工资形式,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是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他在分析了计时工资的特点及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利
用计时工资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基本表现,并得出结论计时工资是剥削剩余价值有效的手段。
而计件工资无非也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虽然,现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形式尽管名目繁多,但都是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这两种基本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化。
另外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形式使得工资表现为全部劳动的报酬,掩盖了工资背后隐藏的剥削关系,但这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除以工作日长度或劳动生产率得出每小时或每件产品的工资率。
所以各种形式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工资的市场定位
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工资市场定位揭示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工资运行的机制保证了劳动力只有作为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出卖,确保了市场工资界限的实现。
马克思首先从资本积累,也就是投资,与市场工资的关系来讨论这个问题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劳动力只有作为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出卖,也就是说,工资必须低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或者说,有酬劳动必须低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价值,必须提供无酬劳动。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投资与市场工资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市场均衡工资,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中必然会出现相对人口过剩的现象。
相对人口过剩成为工资市场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市场均衡工资必然定位在劳动力价格(价值)水平上。
马克思工资市场定位理论则阐明了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行必然将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值水
平,从而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于探讨我国工资制度的利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资制度 ,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可见看起来好像是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
工人是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
但这只是假象。
实际上,他们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的东西,是他们的劳动力。
劳动力是一种商品,是由其所有者即雇佣工人出卖给资本的一种商品。
所以,工资不是工人在他所生产的商品中占有的一份。
工资是原有商品中由资本家用以购买一定量的生产性劳动力的那一部分。
工资是一定商品,即劳动力(的价格。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的进步在人类进步中比劳动力所产生的利润更有效率!”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在生产力的问题上是以人为第一要素,生产力的第二要素是工具,科学技术本质应是放在第二要素工具,科学技术也是人运用创造的,应该说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动力!不能简单的想象劳动力就是体力,也当然应该包括智力!当然我们也更应该明白工资的本质,了解工资的具体形式,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
知识运用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