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求知,在快乐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验中求知,在快乐中成长
作者:陈萍萍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0期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立足我们的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去合作交流和探索,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的潜能,感悟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实践活动联系生活合作交流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与感悟,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一、联系生活,在探究中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也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认识到事物的状态可以用数去刻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也是时代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这类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的领悟,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培养,数学素质得到提高,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到“1千米=10430米”有关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时,学生很快便联想到体育课上跑100米的经历,于是,我就趁势提议到操场跑跑看。学生们跑完后,很多学生换算了一下,深有感慨地说:“1千米要跑这样的10趟,1千米好长啊!”在做练习时,学生对“米”和“千米”这两个概念分辨得很清晰,没有发生“3米=3000千米”这样的错误。只是通过这么一项和平时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小实践活动,就让学生很好地区分了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同时,学生对千米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它的作用也更为清晰,进一步提高了应用能力。
二、动手实践,在活动中体验
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这个概念时,我就设计了一项动手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想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图:(面积相近)
当时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材料,如剪刀、一分硬币、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等等。学生经过思考都行动起来了,有的通过反复的重叠、剪裁,进行比较;有的把一分硬币分别平铺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比较,还有的用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铺在上面进行比较……
通过他们的亲手实践,学生发现用重叠法比较麻烦,要通过好几次才能比较出来。而用硬币和长方形平铺来进行比较的学生则发现,他们获得的结论没有用正方形来平铺的学生那么准确,所以,学生一致认为把面积单位划分成一个个小正方形比较准确。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深思咀嚼中活化了所学内容的“养料”,同时增强了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
三、合作交流,在讨论中体验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激励评价,在成功中体验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先出示一组算式:9÷3=3,90+30=3,900÷300=3,9000÷3000=3,然后提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我都给予及时的评价,给予充分的表扬、肯定。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我马上表扬他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说得不够准确,鼓励他继续探索。不一会儿,他又高兴地举起了手,还没等我叫他,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虚该是这样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我又及时肯定他:“你真棒!”但你说的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马上就有学生回答“0除外”,同时学生也发现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O除外)的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学生都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探究的热情大大提高,顺理成章地探究、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探究,并且要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在活动中提高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的学习,知识的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创造的潜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