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资源开发利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最新谈谈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初步认识
常州市武进区运村中学
2003年2月11日
张立成
一、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认识
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 识、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是与课程目标、 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 它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资源有:知识技能与经验、活动方式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目标等因素; 条件性资源有:人力物力与财力、时间空间与 媒介、设施设备与环境,以及认识因素。
3、学校资源
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是课程资源最 为集中的场所。学校资源主要指馆藏资 料、校园建设、各类活动以及教师经验、 学生经验等。例如:报告会、演讲会、 辩论会、研讨会、表演,图书馆、展览 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等等。
4、社会自然资源
关心社会和关心自然是人类发展的两个重大主 题。社会性资源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产劳动和 人际交往,语文课程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 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认 识思路。自然性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 态(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高原山岭、平原大 海、江河湖泊等)和人工形态(海堤水库、农 田果园、园林花卉、特种养殖、基础设施等)。
书法课 日记交流课 歌词鉴赏会 诗文朗诵 读书报告会 口才课 佳作欣赏课
其他诸如赛诗会、 故事会、讲演会、 读书笔记交流会、 课本剧表演会、 时事讨论会、辩 论会、办手抄报 等等丰富多彩的 语文活动
4、尝试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开放式、综合性的大 语文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科学 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 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 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它改变学生 在原来的教育、教学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 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 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 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 发展学习的方式。
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摘要】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研究,追求师生教材观理念的转变;追求务实的教学目标;追求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追求有效的集体备课,实现文本资源共享。
【关键词】教材;文本资源;理性追求一、追求师生教材观念的转变(一)转变教师“教”教材的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学者提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新教材,让教材发挥出新的活力,从“教教材”发展为“用教材教”。
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调动教师内心深处学习研究和探索的需要与热情。
“教教材”是指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是一种教书匠的态度;“用教材教”是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是一种研究者的态度。
很显然它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即教师科学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包括选择、加工、重组、优化、增删、调整、拓展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开发出适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文本资源。
(二)转变学生“学”教材的观念新教材编写者在编制教材时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但是学生有地区、学校、时间等差别,因而教材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
特别是科技信息瞬息万变,教材不可能时时在变,因而学生不能采取传统方法去死啃书本,要与时俱迸。
传统的观点认为文本资源的开发是教师的事,忽视学生在文本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事实上学生思维之活跃、兴趣之广泛、问题之多是课堂上难以预料的。
因此文本资源开发时借助学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通常的做法是每节课前预习时收集学生的问题;或在每节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宣读或讲解课前收集的资料;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等方面要求部分学生参与。
这样开发出的文本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学起来当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了。
二、追求务实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确定教学目标时,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教案上的教学目标设计不管是哪一届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小 学语文 字词 教学 中 ,积 累和 运用词 语 的练 习要 经 常进 行 , 教 师让 学生 用 生字 组 词 、 扩词 , 用 生
词联 系生 活说句 子 , 由生字 发散 拓展 , 可 以引 出更 多
她健 美 的臂 膀 , 清澈 的泉水 是她甘 甜 的乳汁 , 缤纷 的 花朵 是她 五彩 的肌肤 , 茂密 的草 地是她 碧绿 的衣裳 , 鸟儿 的欢 叫是 她甜美 的 嗓音 ,弯弯 的月亮是 她亲 切 的微 笑 , 闪烁 的星 星是她耀 眼 的首饰 , 绚 丽 的晚霞 是 她 羞怯 的红晕 , 蒙蒙 的 细雨 是她 幸福 的泪水 , 缥缈 的
的词 语 、 成语 、 古 诗等 加 以积 累。例如 教学 生字 “ 鸟” 时, 教 师可 引领 学 生说 出 “ 鸟语 花 香 、 百 鸟朝 凤 、 笨 鸟 先飞 、 小鸟依 人 、 一石二 鸟 、 惊 弓之 鸟 ” 等与“ 鸟” 有 关 的成语 ; 还 可 以积 累 “ 春 眠不觉 晓 , 处 处 闻啼鸟 。” “ 千 山鸟 飞绝 , 万 径人 踪灭 。” “ 鸟 宿池 边 树 , 僧 敲月 下 门 。” “ 感 时花溅 泪 , 恨 别 鸟惊 心 。” 等 与“ 鸟” 有关 的诗句 。这种 利用 教材 中 的一 个生 字资 源 ,引 出多 个 词语 、 成语 、 数 句诗 的做 法 , 既让 学生学 习 了生字 、 新词 , 又 充分 、 有 效 地 复习 、 巩 固 了学 生 已有 的知识 贮备 , 还拓展 、 丰 富 了学 生 的语 言 积 累。
白雾是她神秘 的面纱 ……” 余音绕梁 , 言有尽而意未
尽 。进 行仿说 仿写 的训 练 , 既 内化 了文本语 言 , 又 拓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据此,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
就中学语文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学音影音像资料、图片、文学社团、文学社刊、广播室、校园文化环境都应是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2、从生活中开发。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学习母语。
或者说语文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语文知识就是在生活中生成的,语文能力就是在生活中培养的——生活就是语文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命题,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不要膜拜在语文课本之下,将课本与生活隔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要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要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这是语文老师强化资源意识要确立的第一理念。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可见语文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还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外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这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它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资源体系。
3、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根本使命是运用,是将汉语这一凝聚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语言能够传承和发扬下去。
如何提高学习的习作能力?更多的教师是把目光凝聚在习作教学的创新研究上,可往往效果不佳,我认为这种缘木求鱼的方法,实在是令很多学生摸不到门道,走了不少弯路。
实际上,我们纵观语文教材,会发现编者所选文章篇篇精彩,更不乏名家大作,实在是习作的典范。
既如此,文本就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更是习作指导与练习的直接资源。
如果我们能针对每篇广西中的习作资源,恰当的指导学生用其材,学其法,那么,以其每学期28篇左右的教材为示范,我们的学生至少能学到二十几种的写作技巧,这不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吗?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尝试中,我和学生们尝到了甜头:教师没有了教的苦恼,学生没有了写的畏惧,使习作变为欲罢不能的兴趣与爱好。
现在,我的学生们只要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阅读,就会主动思考文本中有哪些可利用的素材,可学习的方法,可想象的空间,进行尝试。
孩子们在练笔时还不时会大胆的创新和综合利用各种文本资源,让我在感叹方法得当的同时也沉浸在喜悦之中。
下面,我愿将探索的方法略举茔茔大端,以求与同行们相互切磋,举一反三。
一、将插图转换为文字所有的文本资源几乎都配有鲜明生动的插图,这些图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之功效,而有些插图文中并没有做细致描述,只是一笔带过。
画面虽然表现的只是瞬间的场景,也为学生提供了素材。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静止的景物变的鲜活起来。
文字的体验应是具有个性化的应融入到学生各自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其中有一幅儿子从废墟中得救后与父亲紧紧拥抱的插图,在阅读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图中的情节。
可以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使之这个场景丰满形象起来。
不难发现,在学生画变成话的同时,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习作资源,小语教材十分丰富,老师只要善于把握课堂学习契机,加以引导、点拨,定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利用文本资源,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 、 组合作 小 制作 贺 卡
2 月1 . 9 0日是 教 师 节 , 老 师 的节 日里 , 在 你 其是在 制作贺卡 时 , 同学们饱 含深情 , 进一 更
哪儿。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请 导游小熊带路。
二 、以 图创 景 情 中识 字 ( ) 文结 合 , 读美 读 词 语 。 一 图 认
1与 同桌 讨 论 , 说 你 想 在 贺 卡 上 写 些 什 . 说
么话
四 、引导 启 发 练 习说 话
学 习需 求 。 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 。因此 , 调 教 文综 合实践 活动 的同时 , 更加 注重在情 境 中 、
素质 , 以实 现 促 进 学 生 全 面发 展 的 教 育 目标 。 本 文试 就 此 列 举 了 几 则案 例 , 与读 者共 飨 。
3 ( 放音 乐) 生拿 出彩纸 、 刀等 工具 自 .播 学 剪 己动 手制作 贺卡 ( 困难的 , 有 小组成 员互相合 作) 。 善 于 合 作 的 小 朋友 。
三 、自主 探 究 写祝 贺 语
4 老 师 巡 视 , 机 指 导 。表 扬 自 主探 究 、 景 物 呢 ? . 随
1你 见 过 的 贺 卡 是 什 么 样 子 的 呢 ? 悄 悄 有 由1 个词语组成的类似韵文形式的词串:金 . 2 “ 地告 诉 你 的 同桌 。
更 多 的 、 漂 亮 的 卡 片 。 多媒 体 出 示各 种 不 同 更 (
枫 灯 月 ” 2 老 师 带 你 们 去 礼 品店 看 看 , 大 家 看 到 歌 ; 叶 , 火 , 光 。 这位 教 师 是 这 样 进 行 教 . 让 形 状 、 同种 类 的 贺 卡 ) 诉 你 的 同 桌 你 最 喜 不 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文本、文外、生成”三种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填白、延伸、重构、评价等创造性的阅读,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开发一、开发利用文本资源,阅读教学锦上添花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根本。
学生只有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潜心涵泳,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的无限风景。
而开发文本资源的重要策略主要指填白和续创。
(一)填白。
书中有些课文作者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去推测、想象、交流,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里桑兰如何练习刷牙、穿衣、吃饭就是一个补白点。
教学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当时,桑兰被医生诊断为脊髓神经完全性损伤,全身只有两个手臂能动,手腕以下除双手大拇指有知觉,其余手指和身体自胸以下均无知觉。
在这种情况下,她坚持生活自理。
那是多么地不容易啊!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此时,你来到了桑兰的病床前,桑兰正在吃饭,你看到什么了?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桑兰连筷子都拿不住。
”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桑兰好不容易夹起一口饭,但刚送到嘴边,筷子连饭都掉到地上了。
”……这样的补白既是对课文内容空白处的填补,也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升华。
填白的过程也是师生投入文本,并与之交流、碰撞和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造力增强了,个性得到发展,原有的文本内容也被激活了,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走进文本,去发现、探索和填补作者在文本中有意无意地留下的空白和空缺,填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续创。
有好多课文言尽意未尽,抓住此机会进行续创,让学生对文章的某情节进行合理的延伸,依据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
例谈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度 上 去 把 握 情 智 因 素 。 语 文 教 师
只要 深钻 、 掘 、 握 语 文教 材 , 发 把
生 1 骆 驼 妈 妈 是 一 位 好 妈 :
妈 。 因为 她 很 理解 小骆 驼 的心 情 , 对小骆驼也很疼爱。 师 :请 你 把 骆 驼 妈 妈 的 话 再
学 生不 仅加 深 了对 课文 的理 解 , 而 且 还 享 受 到 了 放 飞 想 象 的 乐 趣 , 足 了精 神 需 求 。 满 例 二 : 中 学 写 , 受 文 本 中 读 享 的 习作 资 源 。 文 本 不 仅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主 要 凭借 , 是 习作训练 的宝贵资源 。 也
叶老 曾教导我们说 :语 文教材无 “
非 是 个 例 子 ,凭 这 个 例 子 要 使 学 生 能 够 举 一 反 i ,练 习 阅 读 与 写 作 的 技 巧 。” 丁有 宽 老 师 也 曾 身 有
体 会地告 诫我 们 :读 写结 合 , “ 相 得 益 彰 , 写 分 离 , 败 俱 伤 。” 读 两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以 范 文 引 路 实 行 读 写 结 合 , 导 学 生 读 中 学 写 , 疑 指 无
据, 引导 学 生 展开 丰富 的想 象 和联 想 , 行 阅 读 的 再创 造 , 这 些 进 将
“ 白” 空 给予 填 补 。 “ 创作 的油 画 在 巴黎 展 出后 , 动 了整 个 画 如 他 轰
界。”苏教版第七册《 ( 徐悲鸿励 志学 画》 , )教学时 , 可凭借这一概
括性 的句 子 , 导 学 生 想 象 当 时 的法 国乃 至全 球 画界 会 是 怎 样 的 指
的 嘲 笑 觉 得 挺 委 屈 ,就 把 小 红 马 的 话 告 诉 了妈 妈 。骆 驼 妈 妈 看 了小 骆 驼 的心 事 , 爱 地 对 他 说 : 疼 “ 子 , 天 你 跟 我 到 沙 漠 里 走 一 孩 明
利用文本资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文本资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
文本,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资源。
文本中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
同时教材的主题式组合编排、口语交际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创作精神。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
”因此,教师要开发文本的本身语言因素,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文章语言的美,积累语言表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真正领悟到这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表达,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把学习、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体验表达出来的愿望。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文本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用插图,激活语言。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词汇、语言的积累不够,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杂乱无章。
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直观手段。
如教学一上《ie üe er》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画,并从“shù yè、xǐ què、hú dié、ěr jī”中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学生结合图,在我的指导下畅所欲言:生:“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像美丽的蝴蝶。
”生:“美丽的蝴蝶在花中飞舞。
”生:“喜鹊在树上快乐地唱歌。
”生:“老爷爷在公园里戴着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散步。
”……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从低年级时巧用文中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表达能力,从说一两句简单的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形象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很多时候课文插图就定格在某一精彩画面,就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出示插图,让其看图读背。
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不强求文本的叙述性和文学性,在表达上具有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
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独领风骚的时代,有效地整合碎片化信息,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服务于学习、生活,成为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
教师应结合课堂实践,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整合与开发,指导学生对图画、表格、图形以及身边的素材资源进行有效阅读与运用,以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整合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34-0042-03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概念,是一种实用性文本,常见的形式有数据图表、图画、说明书、思维导图、传单、票据、清单、地图、广告等。
非连续性文本不强求文本的叙述性和文学性,在结构和叙述上不要求完整性、连续性,具有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内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正式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则明确了小学阶段各个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及学习要求:第一学段“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第三学段“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
二、结合课堂实践,整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
统编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的选文以记叙文为主,还涉及说明文、议论文等。
虽然涵盖面广,但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课文很少。
怎样在教材中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资源?该如何指导学生对此类文体进行有效阅读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基于统编语文教材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们尝试着这样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用文本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利用好文本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1.抓住单元导语,开展综合性学习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提示: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完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拉近了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通过延伸拓展,其主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2.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
弄清楚周瑜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组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又开展了“走进三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3.挖掘教材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
新教材的每个栏目,像“课外书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宽带网”等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初中物理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与 义务 教育 物理 教 材对 应 的教 师 教学 用 书 ,是 由具 有 丰 富经 验 的一 线教 师 、专 家 、学 者依 据 物 理教 学 大纲 及 教 材 内容 和要求 并结 合 教学 实 际共 同编写 的 ,是 广大 教 师备 课 时 的 首 选 用 书 。教 师 教 学 用 书 充 分 考 虑 了大 纲 、教 材与 教 学 的 实 际 , 旨在 为教 师 教 学 提 供 最直 接 、 最 有 用 的第 一 手 资料 ,同时 。教师 教 学用 书还 为 我 们掌 握 物 理学科 的最新 动态 提 供 了详 实 的材 料 . .首先 ,该文 本课 程资 源具 有权 威性 ,是 帮 助教 师 理解 物 理教 材 的重 要助 手 。作 为教 师 ,要 仔 细 阅读并 领 会 教师 教 学用 书 的
教学 资料 ,但 物 理教 师必 须 明 白教 师 教 学用 书 只是 帮 助
教 学 的 助 手 , 自己 要 发 挥 自 身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充 分 考 虑
物理 学探 索故 事 的 图书 ;一类 是 与物 理学 知识 有 关 的各 种报 纸期 刊 。这些 图 书报 刊登 载 了物 理知 识 和物 理学 习 的 经 验 ,介 绍 了物 理 在 科 学 、技 术 、社 会 中应 用 的知 识 。教师 要结 合 物理 教学 的内容 ,结 合学 生 学 习 的实 际 情 况 ,根 据学 生 的 阅读爱 好 和学 习 习惯 ,有 针对 性 地 向 学 生进行 推 荐 ,并 发 挥学 生 的主 动性 进行 自主选 择 。作
达 到 的 能 级 。 其 次 ,要 善 于 借 鉴 ,合 理 运 用 该 文 本 。 现 行 物 理 教 师 教 学 用 书 具 有 根 强 的 实 用 性 .里 面 有 丰 富 的
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卜一平【摘 要】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非连续文本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小学语文阅读感悟中不可忽略的内容,教学时应当采取一定的科学策略。
本文从教材、图表、生活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知。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教材;图表;生活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综合运用了图表、标语、示例以及目录等形式多样的策略,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对其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着力于教材,推动置换与互通1.结合图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有的可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有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获得有价值的文字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学生将“一枝红杏出墙来”解释为“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外来”。
对此,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一名学生发现了插图中杏花的颜色是粉红色的,不是红色的。
另一名学生也嚷道:“对对对,我看到的杏花也是粉红色的。
”为了验证这个观察结论,我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杏花到底是什么颜色。
通过查资料,学生了解到:“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之时,花苞为纯红色,如胭脂一般;但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为粉红色,粉白相间,如少女之面;花落时变成纯白色,雪白一片。
”于是学生明白了此句中的“红杏”是指“粉色的杏花”,而不是“红色的杏花”。
2.巧用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一个单元附有一个练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练习除了引导学生对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掌握外,其形式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同样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学习。
开发文本资源 探究习作方法
开发文本资源探究习作方法作者:余金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10期习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对学生习作方法的探究,应根植于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借鉴、移植教材中蕴含的说与写、读与写的元素,内化为自己习作的素养和技能。
一、词串韵文,说一说词串识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那一串串词组具有鲜活的生命,它以特定的事物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把要学的生字组成词串,读起来琅琅上口,能让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如一年级下册“识字一”围绕“春天”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12个词分四行组成韵文,词语意思浅显易懂,组成一幅极为生动的春天风景画,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中,可有意识地把词串连成句子,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将每行词串连成一段话,启发学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说的。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尝试着先把词语放在句子中,又在词语的前面再加了一些词语,如在“春天”前面加上“暖洋洋的”或加上“美丽的”等词语来说明大家对春天的喜爱;又如在“各种花儿”的前面加上“鲜艳的”或“五颜六色的”等词语让这些花儿灵动地浮现在眼前,如同身临其境呢!接着,启发同学们用连接语或过渡语把几句话连在一起说一说,写一写,如:“在这暖洋洋的春天里。
”学生兴趣高涨,马上动笔写了起来,有效地把说与写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文插图,写一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插图,合理地利用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在对话中摆正观图与学文的关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图与文之间的联系,根据课文的主题、思路对插图中人物、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插图,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利用文本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效率
、
皮层中烙上深深的印迹 , 减少遗忘 的发生。 上课伊始 , 我总喜欢在导入新 课时引用文本 资源 , 尤其 是具有动画效果 的文本资源 ,因为它能快速 地使学生 的注 意力 由课外游离状态转为课 内的集 中状态 ,稳定学生 的学 习情绪 , 为提高整堂课的效率打下基础。 例如 :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 八课 的“ 灿烂 的文明之花” 一 , 上课我就将春节期 间拍摄到的喜 闹元宵 的照片在多媒体上 展示。为 了增强效果 , 我将这些照片设置 为动 画播放 。一张 又一张照片看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我感觉 得 出我 的学生 已经完全投入课堂之中。我感到上新课 的时机 已到 , 于是弓 【 出本节教学的课题 ,然后进一步 和学 生探讨这些 民间活动 背 后 蕴 含 的思 想 品 德 知识 。 现实生 活世 界是思想 品德课 教学 的文本 资源宝库 , 只 要思想品德课教 师能够做生活 的有心人 ,在平时有意识 的
理解 了才能记得住 , 理解是记忆的基 础。在各地思想 品 德学科考试实行了开卷考试 后 ,对学生 的知识记忆要求更 高了。如果学生仅 靠死 记硬 背 ,不理解思想 品德知识 的内 涵, 学生 的分析解决 问题 的能力就得不 到培 养 , 严重影响着 学生 的学习成绩。因此 ,我发挥 了文本资源在教学 中的作
不同时期的 民族精神是 中华 民族精神 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的道理 。
【 要】 摘 文本资源包括 图书( 教材 ) 纸 、 、 报 杂志、 照片、 地 图、图表等 ,它是 帮助 学生体悟 思想品德 观点的有效载 体 。思想品德课教 师可以借助文本 资源迅速 集 中学生的注 意力 , 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增 加深 学生对所 学知 识的理 解 , 培养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 力, 强化复 习的效果 , 而提 高 从 学生学 习思想品德课 的效率 。 【 关键词 】 文本; 资源 ; 思想品德 ; 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探索大家在谈到读书时,往往会提到“把书本读薄和读厚”。
“读厚”需要的是工夫,是时间,侧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读薄”需要的是思考,是智慧,侧重的是各种能力的锻炼。
二者都是读书的过程,前者是积淀,是基础;后者是提高,是升华。
“课文是个例子”,这是我们大家熟知的观点,但是现在很多语文老师忽视这个例子的作用。
因为中招考试不考课本上的现代文阅读,于是教学过程中难免忽视它,甚至有的老师只学习古诗文,现代文只让学生看看而已。
我身边也有老师质疑“例子”的功能,感觉学与不学除了浪费时间,没有其他区别。
我也曾经有过不讲教材上的现代文的念头。
但最终由于说服不了自己的内心而没有搁浅。
现在看来,我很不赞同这一观点。
语文不能太功利,语文教学就好比是熬制心灵鸡汤,既需要大火加热升温,更需要的是文火慢炖。
语文老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升学成绩,也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学习。
因为语文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是我们的母语。
况且能够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编审团审核认定的。
所以耐心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非常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是主源,是课外学习的基础。
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这也恰恰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把每学期初摆放在自己面前的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闻的课本当作“书”,耐心的读,由读厚到读薄,你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底气,再上什么级别的公开课你也不用发愁,不会害怕。
有的老师总爱用老课本,因为交了一轮下来,书上都有了批注。
但我觉得不管教了几轮,还是用新课本好。
它会让你在新的阅读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使用老课本时间长了会滋养惰性,形成定向认识。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
把语文课本当作书来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它读厚,然后引导学生也把它读厚;有时候,读厚了,厚到一定程度,自然也就薄了。
如何更好的利用语文课本,提升更大的实用价值?这不仅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事情,这也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事情。
如何与中考嫁接?既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又能实现中考的语文高分梦想。
这是看似矛盾实际不矛盾的很长远、很现实的事情。
那我就现代文的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分析中考试卷中现代文的考点。
从题型来看,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试卷中有明确的板块,按照体裁分别筛选体裁不同的两篇文章。
但是记叙文总占有主要的地位,这与《课程标准》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一篇记叙文,另一篇是说明文或者是议论文。
所考题型有内容概括理解,有中心思想的感悟归纳,有写作特点的赏析应用等。
这是明显的一块儿现代文阅读。
还有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部分,对字词句段的考查,其实也是来自于现代文阅读学习的积累。
比如像生字词音形互注的对错选择,成语的准确运用,病句的修改,新闻内容的概括,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探究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靠现代文阅读教学来指导,来提升。
二、如何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针对不同体裁、不同特点的文章,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
比如说初一学生在学习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时,要把积累词语、优美句子作为重点。
在学习于漪的《往事依依》时,就要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学习如何从生活中选材并且详略得当的安排材料。
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时,就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人物形象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所表现的人物的特点等。
学习像《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类说明性的文章时,就要注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事物的特点等。
学习像《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类议论性的文章时,要给学生讲清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
把握好课内现代文的教学,将枯燥的考点于不知不觉中融入生动的文本欣赏,在学生与考试之间嫁接一道美丽的桥梁。
我想,这样做到了,也就是用好了课文这个例子。
三、当然,语文教学单是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空间就有多大”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圆,语文教学决不能只满足于学完了课文,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开端。
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对文本的利用,而且还要对文本开发拓展。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关注学生的生活,努力寻找文本、学生、教师、生活的联结点,将语文与生活,学习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向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对课文的感悟,从而形成对教学主旨的全面观照。
如何开发文本教材呢?我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性的做法和大家做个交流。
1、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文本资源。
有些课文内容涉及面较宽广,对于学生来说,单独理解课文犹如纸上谈兵,老师再讲解学生依旧茫然。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看下是否能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相关相似的事物,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记得在执教《巍巍中山陵》一文时,我就想到了“袁林”,尽管袁世凯因为“一失足”造成“千古遗恨”,留下骂名,尽管两个墓地的主人、规模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建筑本身没有错啊。
想到就做到,在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后,我带领学生到了袁林,面对活生生的教材,学生兴奋不已。
大家跟着导游不仅了解了说明文的空间顺序,而且明白了列数字说明法的准确性的特点,打比方说明的生动形象性,作诠释的具体明白,分类别的清楚,作比较的对比突出等。
学生通过这次参观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袁世凯,相比之下,这位也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缺了孙中先生的目光和胸怀。
学生更加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的思想的了不起。
学生还了解了一些有关建筑的专业名词,象什么是“单檐歇山顶”,“官道”有什么讲究等。
最令我感叹的是学生回家后自己写的文章。
我摘选了两篇。
摘自自己的博客:《巍巍中山陵》教后记(原创)我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感觉有点枯燥乏味,尤其是像我这样对于建筑学领域基本上一窍不通的读者来说。
回忆起几年来我在执教此类课文时的吃力与学生的懵懂,内心不由得波涛起伏:此类课文,难道就只是让学生去从文字上想象一下所写的建筑的特点么?(当然带领学生逐一地去拜访这些建筑群也不可能啊。
)难道就只是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作简单的分析么?(一直以来似乎都是如此,最多弄两张图片解解闷。
)总觉得这些都是纸上谈兵,意蕴不够。
但终究没有什么让我兴奋的办法----直到我执教了《巍巍中山陵》一文。
清楚地记得我在和学生一起游览“中山陵”时,学生很兴奋得由中南山南麓,一直追随着作者刘叙杰,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墓室,大家不仅欣赏到了中南山的优美风景,知道了中山陵的规模宏大,而且大家对墓穴的主人——孙中山先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他“天下为公”、”博爱“等思想,“三民主义”政策等观念深入人心,被大家尊称为“中国国父”。
当学生津津有味的谈论孙中山时,我就突然间想到了袁世凯,想到了袁林,这可是我们安阳现成的活教材啊!如果说中山陵是大家闺秀,那么袁林也称得上是小家碧玉吧;孙中山先生因为其功绩是被大家所尊敬,而袁世凯却因为其一失足酿成千古遗恨,但是袁世凯毕竟也是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评定其过之时,也要能够看到他的贡献,功过分开来看么。
我们不能因为袁世凯本身的遗恨而忽视了这段历史,况且园林建筑本身并没有错,作为一项历史性建筑,我们仍然要去观赏它,作为安阳人我们更要去宣传它的建筑价值,同时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墓台的主人——袁世凯,不能让这段历史继续沉睡在老城桥畔。
想到这些,内心突然轻松了许多,这不正是我要追寻的东西么?那么执教此类文章的遗憾以后要和我暂时拜拜了。
耶!想到做到,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游袁林,模仿《巍巍中山陵》写一篇介绍袁林的文章。
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呼应。
更让人兴奋的是“无敌”同学帮了大忙,同学们不仅门票全免,还免费给请了一位导游。
那天是星期六,按照平时大家都该在家里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同学们、“康师傅”如约而至,大家带着准备好的卡片,必需的水源等,一起从学校步行向袁林“进军”。
一路上艳阳高照,但同学们却兴致勃勃,我在前面领队,“康师傅”在后面督队,浩浩荡荡,颇有点雄赳赳、气昂昂之势。
同学们井然有序,观察仔细,整个游览过程充满温馨。
我拍了几张照片(我拍照的水平有点遗憾,大家可以发挥点想象,但别夸张了啊。
呵呵),留作纪念。
周一早上刚到学校,我就被同学们围住,原来孩子们仍然为游袁林而兴奋着。
语文课代表拿了一沓子稿纸骄傲的对我说:“都交齐了!”看着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一篇篇还有余热的作文,我的心随着蓝天、白云一起飞翔,特别的快乐,来自教育的超然释放,成功尝试的心花怒放。
“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老师想不到”,突然之间,我竟然套用广告词冒出了这样一种想法。
那么多作文,我想给同学们都传到网上,因为大家的作文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然后用心写出来的。
这是一篇“远足+游览”的实践作文,刻骨铭心啊;而且也是大家为宣传安阳所做的一点贡献么。
洹上袁林郑云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
他的出生对当时的民主共和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出生于1859年。
1916年因病去世1909年处“回籍养病”的袁世凯来到安阳,修袁寨,建袁府,垂钓洹上。
暗中窥策时局。
在他83天皇帝梦破灭后,仍不忘安阳这块风水宝地,留下“扶柩回籍葬吾洹上”的遗愿。
袁世凯在安阳留下了坟墓。
接下来。
我便给大家介绍一下袁林。
袁林位于安阳桥北太平庄北侧,南临洹水,仿造美国格兰得濒河泸墓形式建成。
袁林占地约140亩,花费约70余万元。
在袁林的最南端为照壁,它在中轴线南,呈八字型,通长66.8米,高7.8米,厚2.2米,独特精制,体量之大,极为少见。
向北走,便来到了青石桥,它是由青石白石构成,颜色美观,桥上刻有精致美丽的花纹,值得称赞。
接着,便来到了牌楼六柱五楼,冲天式,象征吉祥。
它是主体结构是六根上覆绿琉璃瓦,柱子由水泥构成,中西合璧,独特美观。
在牌楼西侧,有两根望柱,后面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以及穿着着北洋服饰的人,每个石像都精致逼真,栩栩如生。
此外,走在大道上,周围绿树环绕,丫杈交错,阳光透过枝叶射地上,松树在风中摇晃,让人们进入一种安宁,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在向北走来到碑亭,碑亭为单檐歇山顶,上布绿琉璃,在阔三面,进深三间,宽6.67米,面长6.67米。
庭内一驼一石碑。
石碑高5.039米,上刻有徐世昌题“大总统袁世凯只墓。
穿过面阔三间,上有七路铜乳钉的堂院大门,东西两侧分别为两件配房,原为供高级官员祭祀是休息的地方,均为硬山顶,上覆绿琉璃瓦,进深5.33米,面阔五间,宽19、067米。
两间配房的中间,便为整个陵园的主体建筑,它为单檐歇山顶,上布绿琉璃瓦建筑面阔七间,宽30.67米,为陵园等级最高的建筑。
循石阶来铁门,这也是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的一点。
穿过铁门,拾级而纱布感,便来到了墓台,墓台分两层,前方后圆,虎皮石墙,上有勋章文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