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健康险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前,健康险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健康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或者医疗行为的发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健康险具备空间大和利润高等特点,是当前全行业各家保险公司着力发展和竞争的领域。
1

目前虽然我国健康险发展迅速,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2009-2019年健康险保费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9%,远高于寿险(12比的是,第一,占人身险比重依旧较低,2019年末健康险总规模7066亿,占比重仅23%,而寿险高达73%;第二,2019年我国健康险深度(健康险保费/GDP)仅0.71;第三,健康险密度(健康险保费/,总人口)仅504.7元/人,反观美国、台湾为3970元、3376元(2018年数据),我国人均健康险支出仅为其八分之一。我国健康险行业无论实在人身险行业中的比重,还是在整体经济的比重,亦或者在居民的支出中的比重均较低,与成熟保险市场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未来,上市险企竞争格局有望逐步改善。由于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保障,中小险企加入健康险市场竞争,同时互联网巨头抢滩保险市场,推出爆款医疗保险产品,行业竞争白热化,对头部险企市场份额产生一定的冲击。但随着2019年监管陆续推出健康险相关政策,如《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别针对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进行规范,明显利好上市险企健康险的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保险将保险知识和意识逐步“播散”至大街小巷后,但随着互联网保民的年龄提升、财富积累后,单一的互联网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和增长的“身价”,后续传统型保险公司将凭借成熟及多样的产品体系、专业的销售队伍、完善的理赔服务,将在竞争中重新胜出,摘得健康险行业发展最大的“桃子”,粗略测算互联网保民的转化将会拉动上市四大险企NBV增速5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短期、中期、长期均有非常强的刺激推动健康险市场的发展。短期看,突发YQ和重疾定义调整均将短暂的、强烈的刺激健康险销售的爆发。一方面,2020年春节伊始我国爆发大规模的YQ,虽短暂抑制保险销售,但却能够在YQ稳定后立竿见影的促进居民健康保险的需求,持续性或持续半年以上。借鉴2003年非典时期,YQ稳定后健康险单月增速快速提升至120%以上,巅峰时期月度销售同比三倍增长。另一方面,监管正在推动重疾定义调整,预计2020年有望出台,届时代理人根据销售惯例促销现有主力产品,带来健康险的阶段性爆发。中期看,政策叠加经济发展,健康险市场进入加速增长通道。一方面政策大力推动,《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首次将健康险单独列出制定3年6倍的发展目标,测算2020-2025年健康险CAGR=19%,考虑到健康险短期的暴增需求,预计今年(2020)增速为35%,后两年(2021-2022)平均增速25%,再三年(2023-2025)平均增速15%。另一方面寿险S曲线进入加速通道。截至2019年末,我国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寿险深度仅2.86%(2018年),而根据世界寿险业增长模型和美/英/日/台等地区成熟市场来看,我国寿险深度仍处在加速提升的区间,中期发展有望持续加速。长期看,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保障的缺口,商业健康险大有可为。一方面,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出生率的雪崩和寿命的延长,少子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健康保障”的需求将逐步被释放,投保人将从过去的“为死后准备”转变为“为活着准备”;另一方面,虽人均收入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因环境和人口结构变化,我国医疗支出连年增长,且支出中个人支出比例高达28.77%,远高于发达国家(美/日/德/法分别仅为11%/13%/13%/9%)。人口结构变化也将加重整体医疗支出水平,“看病贵”仍将持续困扰大部分老百姓,商业健康险发展符合我国长期人口结构的变化;
当前我国健康险仍处于占比低、渗透率低的初级阶段:总量层面,当前健康险保费占人身险保费比重仅23%,远低于寿险的73%。健康险深度仅0.71%,密度仅504.7元/人(美国3970元/台湾3376元),均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距;结构层面,经济越发达地区的深度/密度均高于欠发达地区,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超预期的是连经济最发达、保险意识最高的北上深地区也仍未饱和(深度分别为1.52%/0.72%/0.7%,密度分别为1467元/890元/1294元)。

通过分析各地区健康险的覆盖程度,我们发现各地区健康险的发展程度并不均衡,总体上经济越发达的东部地区无论是深度还是密度均高于欠发达地区,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就连经济最发达、保险意识最高的北上深其深度和密度也并未达到饱和的状态,这个是与市场主流认知有明显出入的。截至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健康险深度分别为1.52%, 0.72%, 0.7%,除北京显著较高,而上海和深圳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9%);健康险密度分别为1467元、890元、1294元。除北上深以外的省市地区,健康险深度都处在平均水平上下,而密度方面就明显低于北上深,人均健康险支出250元左右的居多,最低为西藏的100元。
2020年健康险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2月
众所周知,健康险价值率高达80%以上,显著驱动保险公司NBV和EV增长,是各家保险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但近年健康险市场竞争激烈,健康险销售承压,多家公司NBV增长遇阻。本文旨在讨论健康险现状与空间,短中长期催化因素及政策目标,行业发展格局演变及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等问题。
未来我国各地区的健康险发展路径将会明显差异化,其中平安和国寿将最为受益。根据6年3倍的总量目标,大概测算出2025年全国健康险目标:密度1400元/人、深度1.4%。考虑到各地区经济水平,居民保险意识等差异,我们年目标健康险密度,则测算出一线城市2025年健康险规模为2568亿,复合增速20%,年均增速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而非市场上主观认为的已经饱和;二三四线地区主要是提升深度,加大健康险的覆盖面(做广),渗透率有望达到1.4%,增速与全国水平保持一致。而根据上市险企各自的资源票赋,我们认为在健康险区域差异化发展中,平妥和国寿将在两个区域各领风骚。中国平安将凭借品牌优势、更专业的销售队伍、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将在一线城市持续提升密度的过程中最突出;而中国人寿拥有最庞大、且分布最广的代理人队伍,同时在广大的县域级地区中国人寿的“金子招牌”无人匹敌,预计在二三线地区拓展深度时最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