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0 我和乌丽娜》教案_9
我和乌丽娜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体会作者与乌丽娜之间深厚的友 谊,培养珍视友情的情感态度。
领悟旅游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树 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和文化意识。
教材分析与处理
01
本课是一篇游记,介绍了作者在丽江 古城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 丽江古城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02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描写细腻、形 象,适合朗读和背诵。同时,课文中 也涉及一些生字词和重点句子,需要 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分析学生表现
01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运用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
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找出问题所在
02
针对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
调整教学策略
03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
需求。
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专业成长
反思教学过程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纳西族文化的介绍
详细解析文章中我和乌丽娜从相识到 相知的过程,突出友情的真挚和深厚 。
深入解读纳西族的历史、文化、风俗 习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独 特文化。
丽江古城的描绘
重点分析文章对丽江古城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丽江的独 特魅力。
难点内容突破
我和乌丽娜的文化差异处理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友情。
制定评价量表、调查问卷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和客观性。
实施评价,收集反馈信息
1 2
进行课堂观察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彼此 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收集家长和其他教师的反馈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0 我和乌丽娜》教案_8
《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我和乌丽娜》选自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三单元第二课,也是本文的第10课。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数桥的这件事,展现了“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与乌丽娜之间深深的友情。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乌丽娜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难点:从文中描写古城美景的句子中,体会到水和桥带给丽江的美。
教学准备:丽江古城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自主探究1、展示赞美丽江的诗句。
同学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纳西古乐,和文中的两个小姑娘,一起走进古城丽江,感受一下那里古老的文化和美丽的景色。
感受乌丽娜对中国文化,中国古城的热爱。
板题2、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哪些事?生:(逛古城、赏江水、数小桥)[板书]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师:欣赏古城美景。
(展示古城全貌)欣赏完,谁能说一说,这丽江古城的总体面貌怎样呢?生:(丽江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的房屋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谁能再读读这句。
师:四方街建筑风格很特别,谁能说一说?生:(具有巴掌大,方方的一个场院,据说是照着“知府大印”的形状建成的。
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下语文说课-我和乌丽娜-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10、《我和乌丽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和乌丽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我和乌丽娜》选自西师班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3单元第2课,也是本文的第10课。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数桥的这件事,展现了“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与乌丽娜之间深深的友情。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我和乌丽娜_西师大版
10、《我和乌丽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和乌丽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我和乌丽娜》选自西师班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3单元第2课,也是本文的第10课。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数桥的这件事,展现了“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与乌丽娜之间深深的友情。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丽江古城的图片,然后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古城吗?请去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咱们今天就和乌丽娜同学一起去丽江古城看一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和乌丽娜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和乌丽娜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1.理解课文《我和乌丽娜》的大意;2.掌握名词修饰语的使用方法;3.能够正确运用名词修饰语,描述一个人物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名词修饰语的使用方法;2.掌握名词修饰语的使用方法;3.运用名词修饰语,描述一个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名词修饰语;2.学生如何提高描述人物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我和乌丽娜》;2.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温故知新1.复习名词、形容词、名词修饰语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名词修饰语来描述一个人物的特征?Step 2 导入新课1.初步了解课文《我和乌丽娜》;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人物乌丽娜的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乌丽娜特征的句子,分析其构成。
Step 3 学习名词修饰语1.教师介绍名词修饰语;2.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名词修饰语在句子中的作用;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名词修饰语的用法并列出名词修饰语的常见形式。
Step 4 操练名词修饰语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名词修饰语描述图片中的人物特征;2.学生进行语文思维导图,将名词修饰语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Step 5 运用名词修饰语,写英文日记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话题:“今天我遇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人”;2.学生自行运用名词修饰语,写出一篇英文日记,描述遇到的这个人物特征。
Step 6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名词修饰语的用法;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常见的名词修饰语的用法及形式。
课后作业1.记背本课出现的重点句子;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有趣的人物,运用名词修饰语描述他们的特征;3.继续学习下一篇课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课、学习名词修饰语、运用名词修饰语,描述一个有趣的人物进行教学。
课程设计生动有趣,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达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语文能力的目的。
《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摘要: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友情,教学重从具体词句体会丽江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热爱,(学生、词)3.检学生初课情况和学习生情况设计理念课设计遵循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理念从课题切入品讨论课讲了我和乌丽娜什么事从这件事体会到什么这两统领全问题从而让学生多元对话获得超越我、超越情感体验教材人素养承语言教学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角发展学生语言素养教学目标.掌握课生能正确写并运用.系语境理词语系上下理重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友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了美丽这段教学重从具体词句体会丽江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热爱教学难透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美教学准备生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教学程、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学们金色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珍藏学习生活我们有许许多多学还有桌这些学你和谁友情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友情主题进行口语交际).齐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讲了我和乌丽娜什么事?从这件事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课了.学生用己喜欢方式课画出生、词.课生、新词不少相信学们能通己努力学会课生、词把课正确、流利(学生、词)3.检学生初课情况和学习生情况()初课长句子然停顿如有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学习生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①音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多音娜②形区分宅诧形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词师生共如与课理紧密相关就留到面随学习.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容初步下面问题课讲了我和乌丽娜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深印象是什么?三、品课疑感悟()回顾课讲了我和乌丽娜什么事?(二)从课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叙述描写你体会到什么?.体会丽江美勾画出描写丽江句子朗感悟感悟朗老师拨以下几()整体描写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布局美②扣住千多年历史和四方街建筑特体会丽江城古味()局部描写水和桥给丽江带美①水水特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水边浣洗特别看理活跃扣住流下冒出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②桥桥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思?(形容繁多)桥林林总总体现哪些方面?数量多35座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材多石头、木头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3)总结渡这水和桥给丽江带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了什么?.从具体词句朗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快乐如我们流连水边有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3.结丽江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了无限快乐从这快乐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丽江古城深深热爱这种热爱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出具体词句朗体会.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怎样孩子?结这样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友谊分别年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邮票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想想信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课叙事写景容上是怎样安排?.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了美丽特别看附板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和乌丽娜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和乌丽娜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了解木屐制作的历史,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情感体验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细节,感受语言的魅力,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用心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授本课,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2.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准确找出表述重点;3.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细节,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并能恰当描述;2.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细节,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听讲,课后完成作业;2.教师讲解+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全课讨论;3.学生情感体验+想象+语言表达+写作。
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方法5分钟自我介绍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目标及教学重点10分钟导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情景,渐次营造氛围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体验文章情感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并表述感受学生分组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述15分钟全课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课性的表述10分钟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提供建议以及对学生的评价5分钟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情境教学设计教材中《我和乌丽娜》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理解。
针对故事情节设计情境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1.小组合作,选择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想象一天中他/她的生活,以诗歌、小说、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达;2.根据所读到的故事内容,想象这个世界里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没有被你所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并交给老师审阅;3.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句子并发表在课堂上。
我和乌丽娜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我和乌丽娜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老师这儿有幅丽江古城的图画,谁来说说图画上的景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
让我们随着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提示易错之处。
3.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谁的什么事?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三、细读对话,深悟情景1. 介绍乌丽娜。
自读感悟:乌丽娜是谁?学习第1段。
交流感悟: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小姑娘?联系资料了解丽江的东巴文化。
引导联系“学者”“很小的时候”“就……就是……”感悟乌丽娜在父母的影响下喜爱中国文化,喜爱丽江。
2. 初识乌丽娜。
乌丽娜终于来到了中国丽江,可她的表现真奇怪,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从这爱好,你感受到什么?再轻声读课文第3~4段,把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引导联系下文,领略丽江悠久文化和独特景致;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喜爱。
3. 认识乌丽娜。
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古时在云南境内称为丽水,所以在丽水河畔的这块地方便被称作“丽江”。
丽江的桥多,是不是真的有354座,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起去数数。
默读第5~21段。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引导。
⑴“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
”有了水的丽江怎样美丽?读读文中的语句,想象水给丽江带来的美。
⑵水多,桥也多。
丽江的桥是怎样的?读读写桥的部分,想象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⑶从乌丽娜数桥这件事,可以看出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自读课文,作旁批。
小组自由谈认识。
小组再请一位同学综合意见发言,全班交流。
再读这部分,入情入境。
4. 想念乌丽娜。
⑴这张《丽江古城》的邮票,我会贴在写给乌丽娜的信上。
齐读第22~23段。
⑵乌丽娜会嗅到丽江古城月光的香味吗?体会这句话的妙处。
⑶引导学生体会“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对乌丽娜的想念之情。
西师大:《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_1
西师大:《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
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10.我和乌丽娜 教案
10.我和乌丽娜【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我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已经生活了好几个年头,你一定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课上一起学习,课下一起活动,团结互助,形影不离。
下面就请你和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自己最好的朋友。
(学生相互说)2.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对好朋友在丽江游玩的故事。
板书课题:10.我和乌丽娜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3)词语理解:旋律:音乐上指若干乐音的有规律、有节奏的组合。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呜咽:极力压抑地低声哭泣。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
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检查指导:(1)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在丽江逛古城,数小桥的故事。
(2)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就是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知府.(fǔ、fù)汩.汩而流(ɡǔɡū)浣.洗(huàn huān)住宅.(zhái zhai)捶.腿(chuí chuī)粑.粑(bā ba)二、辨字组词嘛()诧()酥()捶()逛()麻()宅()醒()锤()狂()三、选词填空。
我和乌丽娜教案
我和乌丽娜教案教学目标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句子含义,感受人物感情,感受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我和乌丽娜》这篇课文,回顾课文,回答问题:1、乌丽娜是哪国人?(德国人)2、那她为什么来到中国,来到丽江呢?(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研究“东巴文化”的学者,所以她跟随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丽江)二、品讲课文,解疑感悟1、(出示课件)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在有关词句上圈圈画画,做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看法: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哪些事?(逛古城、赏江水、数小桥)[板书]2、a.乌丽娜喜欢逛古城,而作者一同去了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乌丽娜一边叫,一边拉着我往四方街跑??)b.今天,我们就跟随文中的两位小姑娘,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古城美景。
(展示古城全貌)欣赏完,谁能说一说,这丽江古城的总体面貌怎样呢?(丽江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的房屋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c.“错落有致”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
(在本文指高的和低的交错分布,很别致)谁还想说一说?看到这样的房屋整体布局,我们不禁感叹到:这丽江古城的房屋整体布局真美呀!(设计真有特色呀!真是别有风味呀!)这体现了丽江古城的整体美。
4、文中“我”和乌丽娜逛着古城,乌丽娜竟提议要数古城的桥,(展示课件)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
a.从这几段话中,你可以看出乌丽娜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开朗,活泼,可爱)b.而作者面对她的提议答应了吗?(答应了)c.从那个词看出来?(舍命陪君子)d.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顾性命去陪你尽兴到底)6、文中“我”和乌丽娜一边数桥,一边欣赏丽江的水。
b.这段话描写了丽江水有什么特点呢?(清亮,流动)[板书]从哪些词可感受到呢?(“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衣物的纳西姑娘”“乌丽娜穿了一身纳西姑娘鲜艳的衣装,映照着流水,特别好看”)(“流出来,冒出来,到了,哗哗哗,汩汩汩,穿行在”)7、丽江古城的水美桥多,她们数了一座又一座,a.发现丽江的桥有什么特点呢?(林林总总)b.谁能说说“林林总总”是什么意思?谁还会说说?谁还想起来了?(形容繁多)c.丽江的桥“林林总总”具体体现在哪些语句中?我们一起来欣赏古城的桥,观看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我和乌丽娜》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问: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反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1.(出示课件)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在有关词句上圈圈画画, 做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看法: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哪些事?(逛古城、赏江水、数小桥) [板书 ]
2.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1)整体描写。
今天,我们就跟随文中的两位小姑娘,一起走进丽江古城, 欣赏古城美景。
(展示古城全貌)欣赏完,谁能说一说,这丽江古城的总体面貌怎样呢?(丽江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城的房屋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师:看到这样的房屋整体布局,我们不禁感叹到:这丽江古城的房屋整体布局真美呀! (设计真有特色呀!真是别有风味呀! )这体现了丽江古城的整体美。
(2)局部描写。
文中“我”和乌丽娜逛着古城,乌丽娜竟提议要数古城的桥,(展示课件)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
a.从这几段话中,你可以看出乌丽娜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开朗,活泼,可爱)
b . 而作者面对她的提议答应了吗?(答应了)
c . 从那个词看出来?(舍命陪君子)
②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
a.“水”:水的特点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b.“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③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3.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本文主要写了我和乌丽娜一起逛古城、赏江水、数小桥的事, 表现了乌丽娜是一个活泼可爱、认真执著,对人有礼貌,热爱中国文化的小姑娘。
)
三、感悟表达
这样的乌丽娜你们喜欢吗?是呀,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年以后,乌丽娜和爸爸妈妈回德国去了。
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和乌丽娜之间的友情。
她们两个不但是同桌, 更重要的是她们两个都热爱中国,热爱丽江。
同学们, 乌丽娜走了,你们思念她吗?现在, 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 轻柔地地读一读这句话吧!(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