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d00def83d049649a665829.png)
26
2、人文精神 科学的哲学观 科学的知识观 科学的社会观 科学的伦理观
27
第三专题
社会科学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方法
一、科学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 2、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3、选题是科研人员才能的体现
社会科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 经济地理学 教育学
……
6
2、社会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根本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一定的社 会科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对社 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 或解释的科学方法体系。
7
3、社会科学方法论演进历史
第一阶段: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科学一般方法与特殊、个别的社会科 学方法,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首先,特殊的、个别的方法要接受一般方 法的指导,这种指导具体体现在运用方法 论原则的指导上,任何特殊的、个别的社 会科学方法都受一般方法论的制约、影响 和支配
第二,一般社会科学方法论引入某个具体 特殊的研究领域,也可以直接解决特殊、 个别的社会科学研究问题,使一般方法论 特殊化、个别化
第二专题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人格塑造
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1、德 2、识 3、才 4、学
23
1、德 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最求真理,崇尚科学
2、识:识别能力、判断能力、预见能力 科研意识的强弱取决于胆识的大小 有创意的选题有胆识决定 提出假说需要胆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殊的人文现象与社 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402bfc524de518964b7dbd.png)
一般说来,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 理解自然的。 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 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它 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 巨系统。 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 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
一、传统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赫拉克利特: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 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 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 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 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 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物 质
元 素
原 子
“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物的总和,而这个 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 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
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
火
木 水
土
金
五行说
相生 相克
中国古代:五行说、元气论。 五行说 “元气论”:古代中国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原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3e00fb9b89680203d825c6.png)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交往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化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错误的思想、观念,也 是来自于实践和实际生活。 邓小平:“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 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 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成功的经验,失败的经验;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自己的 经验、现实的经验。 毛泽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总结经验,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毛泽东:“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
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 动的想到。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 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 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社会历史的几个前提,批判以往的一切哲学。 列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 “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它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 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基本内容: 以马克主义哲学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 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 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 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 会历史问题研究,今儿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列宁:“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 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毛泽东:“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 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0190eef90f76c661371af4.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赵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本课教学目标:•本课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程(文科)。
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
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1.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那时的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要是借助于原始思维对社会进行认识,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神话传说等方式流传。
• 2.语言文字符号•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
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古代的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
只不过早期的关于政治、伦理、军事、经济、史学、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与数学、天文、地理、水文、农耕、畜牧等有关自然的思想是混合在一起的,尚未分化为独立的学问。
• 3.中世纪的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领悟上帝的旨意成为社会认识的主导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09dd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4.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b27f4302768e9951e738ea.png)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 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14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
15
自然科学
4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 天启真理
人权取代神权
人本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5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6
社会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
10
第三,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 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11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 括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 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艺术学等。
19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条目: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指社会及
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指社会心理学)、地 理学(指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教育学(指学 习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的研 究领域)、历史学(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之间的学科) 联合国教科文《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 》: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 学(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 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人文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26d701f12d2af90242e6ed.png)
四、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这部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 方法深入挖掘和对系统科学思想成果提炼基 础上做出的总结,提出了整体性、结构性、 层次性、开放性的社会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
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 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 • 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 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
整体非加和性 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各孤立的
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如果我们把数学上整体等于它各部分的 总和这一原理应用于我们的主题上,那就是 错误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96页。
2008年1月19 日,胡锦涛总书记 到钱学森同志家中 看望。锦涛同志对 钱老说:
1.社会有机体
为什么把社会有机体思想作为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 社会有机体所体现的辨证法的发展和联系的原则 列宁对社会有机体思想作为辨证方法本质的揭示
为什么说社会有机体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 重要体现
系统研究方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有机体的 研究。这是因为有机体不同于无机物,更为鲜明地 体现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 系,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系统在要素这种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关系下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更为鲜明生
有而为系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
次研究能够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 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如社会经济系统,只有 在宏观经济层次上管住管好,微观经济层次上放开放 活,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优化。
4.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分类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信息 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 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3a42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d.png)
• ⑸自然环境系统 • ①自然资源:水、土地、矿物、生物(马克思把自然
资源分为提供生活资料得自然资源与提供生产资 料得自然资源,并认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 源具有决定性得意义;在较高得发展阶段,第二类自 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论》第1卷, 第560页)
• ②气候条件:气压、日照、气温、降水 、风向等
①从事实践活动得人即现实得人就是马克思 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马克思把与社会与自然界发展密切关系 得人确定为“现实得人”,并确定“现实得 人”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得前提与社会得主 体,也就是观察与思考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就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就是
第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 • ③产品得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②马克思视域得“人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得“人类世界”包括自然界,即“人类学得自然 界”(而非原生态得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自 然界对人来说具有优先地位,但只有在人得实践活 动之中得自然界才能获得对人而言得现实性,才能 成为人生活于其中得“感性世界”;通过实践,人 不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之 中,赋予自然存在以新得尺度——社会性。人类世 界中得自然与社会在人类实践融为一体。实践就 是一个转换器,它使社会在自然中注入自己得目得, 自然成为社会得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 这社会中得一个恒定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得社会。 因此,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得根据 与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d00def83d049649a665829.png)
二、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理解或解 释”到“理解与解释”的发展,关节点是找到了研 究“理解”、“解释”的生存论路向。
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是存在论层次与存在的意 义相联系的理解与解释关系,英文采用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以与认识论、 方法论层次对存在者进行理解与解释的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相区别
30
四、课题的立项与评估
1、开题报告 2、论证评估
历史比较 现状调查
未来预测
系统综合
优选决策 3、专家评审 4、主管审批
31
第四专题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一、科学价值中立说 二、对绝对价值中立说的批评 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32
一、科学价值中立说
一般认为马克斯·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 值两分的观点。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 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中论述了两方 面的观点:
新颖度Leabharlann 转引率综合性成果
4、影响广度项目来源
5、系统性
6、可靠性
7、引证规范性
8、研究难度
9、资料搜集处理难度
10、学术价值社会价值
43
三、社会科学成果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法 2、定量评价法 3、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44
第六专题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 “理解与解释”
自然现象是无意义的 社会学家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
理解方法是明确的方法
10
第四阶段:批判理论方法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批 判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95ade5fad02de80d4d8401a.png)
前言•一、关于这门课程的特点•其一,这门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知识课。
•其二,这门课是一门方法论课,不是哲学原理课。
•二、关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事任何一项实践和认识活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探索性事业,尤其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
•方法是分层次的。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社会历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关于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一)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第一,神话传说是人类运用原始思维方式对社会的认识。
•第二,神话传说常常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
•第三,神话传说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流传。
•(二)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就是以人类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历史经验作为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参照系。
从人类以往的历史活动和发展过程中采纳经验、吸取教训是这种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调节行为、创造未来。
•以史为鉴是人们认识社会和社会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
•以史为鉴表明了人们对自己活动结果的关注。
•修史、修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事,只能由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文化人来承担。
•以史为鉴的局限性在于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某种带有命定论色彩的循环史观。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1]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1]](https://img.taocdn.com/s3/m/7e58b986e53a580216fcfe48.png)
5、反映论VS建构论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和 创造性;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提出者瑞士皮亚杰 (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 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学派被称为日内瓦学派。其理 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 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 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 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 的马克思主义。 •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 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 、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 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309页)
•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 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999年版,919页)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 性。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二)什么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 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 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 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就是 ‚知识‛、‚学问‛。
2018.5.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共50张PPT)
![2018.5.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3850d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0.png)
人文(rénwén)社科研究具体方法
一、抽样法
二、文献法 三、调查(diào chá)法或问卷法 四、实地或访谈法 五、比较法
第三十页,共五十页。
什么 是方法 (shén me)
❖ “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来 自《墨子·天志中》:“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 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 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第二十页,共五十页。
人文科学(rénwénkēxué)
❖主要是关于人类思想、文化(wénhuà)、价值和精 神表现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 意义的世界。
❖最为古老:文学、历史、哲学(美学、伦理 学)、语言学、宗教学、考古学、艺术、音 乐、美术、舞蹈、戏剧、美术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
社会科学(shèhuìkēxué)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页。
社会科学 的概 (shèhuìkēxué) 念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 象,揭示各种不同(bù tónɡ)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
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以人类社会 (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 学 )为研究对象,应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社会
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
第二页,共五十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shèhuìkēxué)方法论》教 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基础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辩证思维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五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主体活动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世界眼光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wèntí),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wèntí)。依据 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 哲学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 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 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
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
社会科学的特点:它是复杂性科学
第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的研究 对象复杂。 ◆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
◆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 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
◆社会现象难以模拟和控制 ◆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 ◆社会现象难以量化,具有更大的模糊性
第二,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复杂性。
社会科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社会科学研 社会科学实 社会调查方 文献搜集方 究的观察方 验方法 法 法 法
理论思维方 数学方法 法
统计方法
系统科学方 法
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 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 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 物指明方向。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 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 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依 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 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社会科 学方法论。
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
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 社会学科: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含政治 学、社会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2011年之后设置“艺术学” 还有“军事学”
社会科学研究一般程序
选择问题
研究设计
收集处理资料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别
社会现象与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诸类自然现 象有很大的不同。概括地说,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至少 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复杂程度不同。不能把研究自然现象的方
法直接搬进社会现象研究领域中来。
第二,因果联系方式不同。
第三,受认识主体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四,在自然界,其规律的表现有其齐一性、规 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不会影响其存 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科学认识的范围内,自 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
第三,整体性原则。
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 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 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 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 察社会客体; 这一原则 要求我们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 值原则结合起来; 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观。
辩证法、唯物史观、 阶级分析、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 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 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 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 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 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 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 社会现象。 ◆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 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解释。 ◆对事实作出评价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伦理 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 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亚里士多德 培根 罗素 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而所谓“确 切地知识”是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 据、有明确适用范围的知识。 科学就是发现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事物, 在本质上是无法预知的。
贝尔纳
“科学是从确定的研究对象的性质和 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 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 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 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 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 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 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
度去考察对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 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在西方,“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 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指思考问题的路径,并意味着比 知识更深刻的东西(思路),而方法论则是对之的解 读。 “在现代,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 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 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 握及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 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社会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 具有明显的不同; 社会科学研究迫切需要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容易学但难以 掌握的学问。
参考书: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本书主要研究了如何设计和从事不同类型的社会 科学研究,并对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如何选择和 使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探讨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概念内涵, 强调了社会研究的性质和特点,阐发了社会科学 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以理论与数据为主线,突出 了社会理论、研究范式、研究工具、研究设计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素,揭示了理论检验与 理论建构这两种基本研究取向。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 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 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 的总称。 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 气象学等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生物学 、医学、材料科学等实用科学。
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 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 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 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 成果具有或然性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 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社会科学的概念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 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 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以人 类社会 (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 学、教育学 )为研究对象,应用某些方法 和技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 或解释。
研究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内容
导 论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基础 辩证思维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五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主体活动
世界眼光
主讲内容
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 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 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 一、科学实验法(弗兰西斯·培根 ) 二、数学方法 三、系统科学方法(新旧“三论”)
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即人性、教 养。欧洲15、16世纪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 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 神学。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 括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 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艺术学等。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人本主义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马克思主义 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学习的目的
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概况,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 究程序与研究设计,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研究
方法的使用,提高学习者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
李约瑟之谜
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编著15卷《中国科学技 术史》: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 那为什么像伽利略、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 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 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 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 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